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3.27MB ,
资源ID:307435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0743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11月学分认定考试(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11月学分认定考试(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11月学分认定考试(期中)试题(含解析)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第卷(共40题,共60分)一、选择题。织女星被称为“夏夜的女王”,是夏季夜空著名

2、的亮星,它距地球约25.3光年(银河系半径约为5万光年)。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 织女星是( )A. 行星B. 恒星C. 星云D. 彗星2. 织女星所属的天体系统是( )A. 行星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答案】1. B 2. C【解析】【分析】【1题详解】织女星被称为“夏夜的女王”,是夏季夜空著名的亮星,根据天体分类,织女星为类似于太阳的恒星,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由题可知,织女星距地球约25.3光年,银河系半径约为5万光年,所以织女星为太阳系之外,银河系之内的一颗恒星,属于银河系,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恒星自身会发光放热,夜空中用肉眼看到的大

3、多数为恒星。下表为北半球年太阳总辐射量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纬度64N50N40N30N20N0N可能总辐射量(W/m2)139.3169. 6196.4216.3228.2248.1有效总辐射量(W/m2)54.471.798.2120.8132.7108.8读表完成下列各题。3. 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A. 纬度B. 地形C. 大气环流D. 洋流4. 赤道地区可能总辐射量和有效总辐射量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A. 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大B. 阴雨天气多,削弱作用强

4、,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C. 臭氧含量多,吸收的紫外线多,到达地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大D. 大气透明度高,吸收太阳辐射多,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答案】3. A 4. B【解析】【3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可能总辐射量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纬度,A对;其余选项排除。【4题详解】赤道地区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阴雨天气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B对。其余选项排除。北京时间2019年6月5日12时06分,我国选择在太阳活动微弱的恰当时段于黄海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卫星顺利进入预定的600千米高度轨道。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为

5、我国快速进入太空提供了新的发射方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5. 我国首次海上航天发射试验选择在太阳活动微弱时段进行是为了避免( )A. 地球磁暴导致航天器方向错乱B. 黑子和耀斑爆发带来降水异常C. 太阳风暴干扰发射场风速D. 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不畅6. 和陆地航天发射相比,海上航天发射的优势有( )发射更加灵活、经济配套设施和补给压力较小对环境适应性和发射平台稳定性的要求较低火箭弹道沿线更加安全A. B. C. D. 【答案】5. D 6. C【解析】【5题详解】航天器导航不是依靠地球磁场,因此地球磁暴不会导致航天器方向错乱,排除A。黑子和耀斑爆发带来的降水异常,对航天发射影响有限,排除B

6、。由于地球磁场和上空大气的影响,太阳风暴不能到达大气下层,更不能干扰发射场风速,排除C。太阳活动会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有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6题详解】海上发射平台可以移动,因此海上发射更加灵活,海上运输便利,可以移到低纬度发射,节省能源,可以降低成本,符合题意。海上不易建设配套设施,发射平台补给不如陆地便利,不符合题意。海上发射平台要求适应复杂变化的海况,对环境适应性和发射平台稳定性的要求较高,不符合题意。因在海上发射,火箭残骸直接掉落海上,火箭弹道沿线比陆地更加安全,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

7、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是地壳,是地幔,是地核B. 在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C. 甲波由层进入层波速急剧上升D. 乙波无法通过地幔8. 上图中的X处即为A. 莫霍面B. 古登堡面C. 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D. 内核外核交界【答案】7. B 8. B【解析】【7题详解】该题立足地理图表,考查地球内部圈层。据材料,横坐标为深度,纵坐标为速度,可知甲为纵波,乙为横波。根据材料,横波由到过程中消失,说明为液态,是地球外核,为固态,包含地壳和地幔,A错;无论横波还是纵波,在层中的波速均随深度增加而增快,B对;甲波由层进入层波速急剧下降,C错;乙波可

8、以通过地幔,无法通过地球外核,D错;故正确答案为B。【8题详解】根据题意,经过X处,横波消失,说明层为地球外核,X处为古登堡界面,正确答案为B。【点睛】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2017年4月20日晚,中国首单“太空快递”正式发出,两天后到达离地面380km的天宫二号。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 关于大气各层的特点正确的是A. 大气圈质量的绝大部分在a层B. 纬度越高a层层顶越高C. b层是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增温D. 高层大气对流明显,天气多变10. 下列是“太空快递”升空新闻上部分网友的弹幕,没有道理的是A. 我晕,越来越缺氧B. 经历了风吹雨打,前途晴空万里C. 小哥不易啊,

9、一阵冷一阵热地往上飞D. 我要飞得更高,离地300千米去见我彩虹妹妹【答案】9. A 10. D【解析】【9题详解】据图可知,a为对流层,大气质量约80%都在对流层,故A项正确;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对流层高度越高,纬度越高,对流层的高度越低,故B项错误;b为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臭氧吸收紫外线放热而增温,故C项错误;对流层的大气对流明显,天气多变,不是高层大气,故D项错误。故选A。10题详解】“太空快递”由对流层上升到高层大气,随着高度的升高引力减小,大气越来越稀薄,氧气越来越少,所以越来越缺氧;在对流层会出现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在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会出现晴空万里的现象;在对流

10、层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下降,在平流层气温随着高度的上升而上升,会出现一阵冷一阵热地往上飞;彩虹会出现在对流层中,300千米的高空不会有彩虹出现,故D项符合题意。读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11. 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地是( )A. B. C. D. 12. 地层动物经历地演化过程是( )A. 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 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 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 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13. 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A. 干燥、冷热多变B. 全球气候分带明显C. 湿润、森林茂密D. 寒冷,冰雪广布【答案】

11、11. D 12. B 13.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进化史。【11题详解】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另外还有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在古生代同时灭绝,所以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含三叶虫和鱼类化石的地层。故选D。【12题详解】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经历了大约20亿年的漫长演化,在距今约14亿年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以后又依次出现了原始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故选B。【13题详解】煤是地质史上的植物遗体经复杂的地质作用

12、形成的,石炭二叠纪既然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那就可以推知当时气候湿润、森林茂密,选C。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完成下列小题。14. 图中甲、乙、丙三处地质构造分别是( )A. 断层、向斜、背斜B. 断层、背斜、向斜C. 向斜、断层、背斜D. 背斜、向斜、断层15. 有关断层和地表形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有些断层常常形成平直的陡崖,如华山北坡大陡崖B. 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发育成沟谷、河流C. 水库等大型工程的选址,应避开断层带D. 若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则不会对原有地貌造成影响【答案】14. B 15. D【解析】【14题详解】甲处岩层断裂且同一岩

13、层沿断裂面错开,为断层;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题详解】若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则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D说法错误。A、B、C说法符合实际情况,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故选D。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在已经发行的数套人民币中,我国一些著名的风景被相继印在了它们的背面。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图中各地貌景观与其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 甲风力侵蚀B. 乙流水侵蚀C. 丙流水沉积D. 丁断裂下陷17. “五岳独尊”的泰山山体所属的地质构造是A. 背斜B. 向斜C. 地垒D. 地堑【答案】1

14、6. B 17. C【解析】此题考查地质作用。【16题详解】甲是泰山,由于地层断裂抬升形成,A错;乙是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地势落差大,受流水侵蚀作用严重,B对;丙是桂林山水,为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受流水溶蚀(侵蚀)作用形成,C错;丁是壶口瀑布,壶口处河道狭窄,黄河流速快,壶口受到较强的流水侵蚀作用而成,D错。故选B。【17题详解】泰山山体所属的地质构造是因为地层断裂抬升形成,此地貌为地垒。故选C。下面是四幅景观素描图,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 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 19. 四种地貌中,因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 【答案】18.

15、B 19. D【解析】【18题详解】从图中看,是峡谷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是风蚀蘑菇,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是冰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是沙丘,风力堆积作用形成;故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有,B正确,ACD错误。故选B【19题详解】从图中看,是峡谷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是风蚀蘑菇,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是冰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是沙丘,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故因沉积作用形成的是,即D正确。故选D下图为“某地理研究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0. 图示砾石景观常见于大河的A. 下游泥滩B. 中游凸岸C. 上游凹岸D. 入海口处21. 下列地貌形态中与图中砾石滩成因最为相似

16、的是A. 风蚀蘑菇B. 移动沙丘C. 冲积扇D. 花岗岩风化球【答案】20. B 21. C【解析】考查地貌景观分布位置,形成原因,主要地质作用类型。【20题详解】图示砾石景观属于颗粒较大的沉积物景观,常见于流速较快的大河中游凸岸,凸岸是沉积岸,可能有砾石沉积形成,B对。河源一般位于高山区,以风化、侵蚀作用为主,A错。下游泥滩沉积物颗粒细小,砾石沉积很少,A错误;凹岸是侵蚀岸,没有沉积物堆积,C错。入海口多是泥沙沉积形成的三角洲景观,泥沙沉积物颗粒较细,砾石沉积很少,D错。故选B。【21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砾石滩成因是外力沉积作用在河流凸岸形成。冲积扇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成因相似,C正

17、确;风蚀蘑菇是外力作用风力侵蚀形成,A错误;移动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B错;花岗岩风化球是外力风化作用形成,D错误。故选C。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在洪水位以上的阶梯状地形。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地壳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如果这一过程多次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某河段的横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 形成最早的阶地是( )A. B. C. D. 23. 任一级河流阶地沉积物堆积过程中( )A. 地壳相对稳定B. 地壳持续上升C. 河流不断下切D. 河流间断上升【答案】22. D 23. A【解

18、析】【分析】【22题详解】结合材料分析,河流阶地是指由于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阶地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过程中,在相对稳定堆积和迅速下切过程中形成的;阶地位置越高,则形成越早;读图可知,图中位置最高,应是最早形成的,故选D。【23题详解】.跟据材料和上题分析,“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地壳稳定期水流平缓,沉积物堆积于河床,因此,当任一级河流阶地沉积物堆积的过程,地壳也相对稳定,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需要充分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阶地是在地壳垂直升降

19、运动的过程中,在相对稳定堆积和迅速下切过程中形成的。2016年我国在贵州黔南成功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其直径达500米。FAST台址位于贵州黔南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的大窝凼洼地,附近5公里范围没有任何乡镇,25公里范围内只有一个小县城,是科学家观测宇宙的理想之地。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24. 大窝凼洼地的成因可能是( )A.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口B. 石灰岩溶洞坍塌形成的天坑C. 岩层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湖盆D. 古代冰川侵蚀形成的冰斗25. “中国天眼”选址大窝凼的主要原因有( )光照较好,空气稀薄清新地形独特,建设工程量小人烟稀少,电磁波干扰小环境优美,吸引高科技人才

20、A. B. C. D. 【答案】24. B 25. B【解析】【24题详解】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大窝凼洼地的成因可能为石灰岩经流水溶蚀,形成地下溶洞与暗河,地表坍塌,形成洼地,B正确;该地石灰岩地貌广布,岩浆喷发应形成岩浆岩,A错误;断层处地质条件不稳定,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C错误。冰川侵蚀分布于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贵州省无冰川地貌,D错误。故选B。【2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中国天眼”主要用于天文观测,选址大窝凼洼地的主要原因是喀斯特地貌,多天坑、溶洞,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便于安置射电望远镜,建设工程量小;人烟稀少, 城镇少,人为干扰少,正确。大窝凼所在的云贵高原,“天无三日

21、晴”,当地多云雨天气,光照条件差;吸引高科技人才与“中国天眼”选址无关,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以我国天文观测的宏伟工程射电望远镜FAST的景观图为例,考查了工程选址的区位条件,区域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侧重了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基础知识的综合。下图左为山东寿光某蔬菜大棚的照片,棚顶是黑色的尼龙网,而不是常见的白色透明的塑料或者玻璃大棚。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表示各种辐射。读图完成下列小题。26. 关于图中各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能量最强部分是红外波段B. 表示大气逆辐射C. 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D. 表示地面辐射27. 该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目的是( )A. 增加大气逆

22、辐射,提高夜间温度B. 减少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 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D. 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答案】26. C 27. D【解析】【26题详解】根据大气 热力作用原理,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量最强部分是可见光波段,A错误;表示被大气削弱后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B错误;为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C正确;指向地面,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表示大气的逆辐射,D错误。故选C。【27题详解】夏季气温高,黑色尼龙网,可以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D正确;黑色尼龙网为镂空结构,不会增加大气逆辐射;也不能阻止地面辐射或增强地面辐射,A、B、C错误。故选D。地膜覆

23、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28. 如图a,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 减弱了地面辐射B.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29. 如图b,山东胶东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 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答案】28. A 29. C【解析

24、】【分析】【28题详解】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减弱地面辐射,以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A对。对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的总量的影响小; 地膜减少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CD错。故选A。【29题详解】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产品质量,C对。树下覆盖地膜,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但夏季气温高,不是其主要作用,A错。地膜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目的不是为了降低地温,B错。覆盖地膜没有起到增加吸收太阳辐射的作用,D错。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大气的受热过程熟悉并掌握。齐民要术中有文字

25、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0.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A. B. C. D. 31.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A. 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B. 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C. 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增强地面辐射D. 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32. “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因为“烟气”可以()A. 吸收大气逆辐射,增加地

26、面温度B. 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C. 阻挡冷空气南下,防止冻害发生D. 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答案】30. B 31. B 32. D【解析】【30题详解】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然后到达地面,地面接受热量后,向外辐射被大气吸收增温,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B对。【31题详解】晴朗且大风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易形成霜。B对。【32题详解】增加“烟气”就相当于增加了云层厚度,云层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D对。读“地理课堂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3

27、. 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的运动轨迹是A. B. C. D. 34. 下图符合实验模拟的原理的是A. B. C. D. 【答案】33. A 34. B【解析】【分析】考查热力环流原理。【33题详解】根据热力环流的)良哩,受热处气流上升,遇冷处气流下沉。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在冰块处下沉,在热水处上升,烟的运动轨迹是顺时针环流。图A符合,A对。图D、图C没有形成环流,图B是逆时针方向环流,B、C、D错。所以选A。【34题详解】该实验烟在冰块处下沉,在热水处上升,即受热处气流上升,遇冷处气流下沉。主要模拟的是热力环流, B对。A错误。C选项晚上刮的是山风,有山顶吹向山谷,D选项是由郊区吹向市区,成逆时

28、针。CD错误。所以选B。【点睛】热力环流的原理,受热处气流上升,遇冷处气流下沉。近地面水平方向冷的地方气温低、气压高,热的地方气温高,气压低,空气由高压欧向低压。热力环流是循环运动,形成环流。唐代诗人李商隐途径巴蜀之地,晚上居住在“巴山”时,写道:巴山夜雨涨秋池。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35. 下列有关当晚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示空气环流呈逆时针 图示空气环流呈顺时针诗人李商隐住在山谷 诗人李商隐住在山顶A. B. C. D. 36. 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巴山多夜雨”最相似的是( )A. 迎风坡多地形雨B. 城市“雨岛效应”C. 台风带来狂风暴雨D. 冷暖空气相遇成云致雨【答案】35.

29、 C 36. B【解析】【35题详解】夜间,坡地冷却快,气流沿山坡下沉,到谷地堆积抬升,因此图中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正确。山谷处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因此诗人住在山谷,正确。故选C。【36题详解】巴山夜雨的形成主要是昼夜间坡地和谷地冷热不均造成的,是热力环流的一种表现形式。城市地区温度高于郊区,造成市区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形成“雨岛效应”,和巴山夜雨的成因相同,B正确。故选B。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风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条件下,风向和风速都是不同的。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37. 只影响风向而不影响风速的力是 ()A. 只有地转偏向力B.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C. 地转偏向力和摩

30、擦力来源D.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38. 下图为某气压场中的受力平衡风向图,图中字母a代表的是()A. 水平气压梯度力B. 地转偏向力C. 摩擦力D. 近地面风向【答案】37. A 38. B【解析】【37题详解】地转偏向力不改变风速但会影响风向,A正确。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向和风速。摩擦力影响风力的方向和风速,所以BCD不符,故选A。【38题详解】根据图示等压线分布,判断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的d是水平气压梯度力,A错误。图示cb方向相反,为风向和摩擦力,a与两力垂直,则a代表地转偏向力,B正确。下图为气象科学家绘制的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小题。39.

31、 图中风速最大的点为( )A. 甲B. 乙C. 丙D. 丁40. 丁的风向是( )A. 西北B. 西南C. 东北D. 东南【答案】39. A 40. A【解析】【39题详解】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从图中可知,四地中甲地等压线最密集,风速最大。故选A。【40题详解】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做出水平气压梯度力;丁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南半球),因此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左偏,为西北风。故A正确,B、C、D错误。第卷(共3题,共40分)二、综合题。41. 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左图)”和“地貌景观素描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1)左图中,从地质构造上看,为_;

32、从地貌上看,为_,形成原因是_。(2)左图中,_处(填序号)为良好的储油构造,_处(填序号)适宜建隧道,原因是_。(3)左图中,a处河段常形成_型河谷,主要原因是_作用。(4)左图中乙处地貌对应右图中的_。(填字母)(5)右图中B地貌的成因是_作用,E是流动沙丘,其成因主要是_作用。【答案】 (1). 向斜 (2). 山地 (3).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容易被侵蚀 (4). (5). (6). 背斜的天然拱形 (7). V (8). 流水侵蚀 (9). D (10). 海浪的侵蚀 (11). 风力沉积【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基础知识,较容易。【详解】(1

33、)地质构造包括褶皱和断层,其中褶皱又分为背斜和向斜。从形态看,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地貌主要包括山地、盆地、平原、山地、丘陵和高原五种基本类型,处较周围高,为山地。向斜成山的主要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容易被侵蚀,而两侧的背斜构造,岩层在张力作用下崩解、破碎,被外力侵蚀,最终成山谷。(2)背斜为储油构造,从岩层形态看,背斜岩层向上拱起。背斜岩层上拱,天然拱形利于开凿隧道。(3)图中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流水下切侵蚀显著,形成“V”型峡谷。(4)乙位于河流入海口处,水流速度变慢,再加上海水顶托,泥沙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右图中A为风蚀蘑菇,B为海蚀崖,C为角峰,D为河口三角洲,E为

34、沙丘。(5)右图中B地貌为海蚀崖,因海水侵蚀而成。沙丘属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42.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辐射名称是:A_,E_,H_。(2)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跟图中哪一环节有关_。(填字母)(3)近地面大气主要热源是_(填字母),图中起保温作用的是_(填字母),起此作用的主要气体是_、_。(4)新疆地区昼夜温差较大,当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著名谚语,根据上图分析新疆昼夜温差大的原因_。【答案】 (1). 太阳辐射 (2). 地面辐射 (3). 大气逆辐射 (4). C (5). E (6). H (7). 二氧化碳 (8

35、). 水汽 (9). 新疆地处内陆,而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也快。新疆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白天气温高;晚上大气逆辐射作用微弱,保温效果差,气温低。所以新疆昼夜温差大。【解析】【分析】本题通过“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详解】(1)根据箭头指向,A代表的是太阳辐射,E代表的是地面辐射,H代表的是大气逆辐射。(2)多云的白天,云层厚,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因而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3)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对应的是E;地面辐射被大气中水汽和

36、二氧化碳吸收,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能量返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的作用,对应的是H。(4)新疆昼夜温差大应该从大陆性和天气等方面进行分析。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大陆性强,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也快;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地面获得的能量多,地面辐射强,导致气温高;晚上大气逆辐射作用微弱,保温效果差,气温低。所以新疆昼夜温差大。【点睛】43. 下图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点至点,气压最高的是_,气压最低的是_。(2)甲、乙两地受热是_;甲、乙两地容易形成降水的是_。(3)用“”完成图中甲乙两地

37、间的热力环流。(4)若图中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白天或夜间);甲、乙两地间吹_(海风/陆风)。(5)若此热力环流发生在城市与郊区之间,简析此环流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答案】(1), (2)乙;乙(3)甲乙两地间的热力环流,如下图:(4)白天, 海风(5)有利于城市的空气净化,城市温度的降低。【解析】【分析】本题以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为背景,考查热力环流及其应用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详解】(1)读等压线分布图可以看出,图中至点,气压相等的是,因为位于等压面上,的海拔低于所在等压面的海拔,的海拔高于所在等

38、压面的海拔,依据“海拔高,气压低”的原理,的气压大于,的气压小于。故至点气压最高的是,气压最低的是。(2)由上题可知,高空气压最高的是,气压最低的是。对应近地面甲为高压,乙为低压,因此甲、乙两地受热的是乙,乙地受热膨胀上升,易形成降水。(3)甲乙两地间的热力环流,如下图:(4)若图中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说明此时海洋气压较高,气温较低,为白天;白天甲、乙两地间空气由气压较高的海面吹向陆地,故为海风。(5)城市热力环流是由于城市区域热,郊区区域冷而形成的大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在城市热力环流的作用下,城市空气上升,郊区近地面风吹向城市,带来了郊区的清新、凉爽的空气,有利于城市的空气清新,城市温度的降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点睛】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