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学习监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726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学习监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学习监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学习监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学习监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学习监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学习监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学习监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学习监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学习监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学习监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学习监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学习监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学习监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学习监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学习监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学习监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学习监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学习监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学习监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学习监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学习监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学习监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学习监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学习监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学习监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学习监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试卷类型 A山东师大附中2018级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学习监测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7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 卷规定的位置上。2客观题 1-21 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主观题 22-26 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

2、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元朝统治者黔驴技穷,文天祥漫长的囚禁生涯开始了。站在文明文化的角度看,这是人类的一场灾难。一个死去 700 年犹然光芒四射的人物,一个再过700年将依然如钻石般璀灿的人物,当年, 。且慢,正是站在文明文化的角度看,这又是人类的一大骄傲。迄南宋以来,不,迄有史以来,东方爱国主义圣坛上(一幅/一副)最具典型价值的人格,恰恰是在元大都兵马 司的炼狱里丰盈,完满。说到文天祥的崇高人格,我们不能不想到那些撼天地、慑(sh)鬼神的诗篇。请允许我在此将笔稍微拐一下。纵观世界文学史,

3、最为悲壮、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旋(xun)涡里分娩(min)。因为写它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注一掷/垂死挣扎)。这方面,中国的例子读者都很熟悉,就不举了。国外太大,姑且画一个小圈子,限定在文天祥同一时代。我想到意大利的世界级诗人但丁,他那在欧 洲文学史上具有(跨/划)时代意义的神曲,便是在流亡生活里苦难的阶段孕育。 圈子还可以再画小,比如威尼斯旅行家,仅仅早文天祥四年到达燕京的马可波罗,日后也是在热那亚的监狱里,口述他那部蜚(fi)声世界的游记。本文前面提到的 太史公司马迁和南唐后主李煜,亦无例外,他二人分别是在刑余和亡国之后,才写下(石破天惊/可歌可泣)的力作。观照文天祥,

4、情形也是如此。1. 文中划线词语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慑(sh)鬼神B. 旋(xun)涡C. 分娩(min)D. 蜚(fi)声世界2. 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黔驴技穷B. 璀灿C. 炼狱D. 高亢3.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一副 孤注一掷 划 可歌可泣B. 一幅 孤注一掷 跨 石破天惊C. 一幅 垂死挣扎 划 石破天惊D. 一副 垂死挣扎 跨 可歌可泣4. 在文中横线上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他巅峰状态的生命,却是被狭小的土牢所扼杀、窒息B. 他巅峰状态的生命,狭小的土牢却把它扼杀、窒息了C. 他生命的巅峰状态,狭小的土牢却把它扼杀、窒息了D.

5、 他生命的巅峰状态,却是被狭小的土牢所扼杀、窒息【答案】1. B 2. B 3. A 4.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先要看题干的选择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的,然后再根据字义和字形辨析读音正误。本题中,B项,“旋涡”的“旋”应读xun,指的是急速自旋的流体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首先审题,明确选择要求,如本题“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然后根据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根据词语的意思来分析字形的正误。本题中,B项,“璀灿”的“灿”应为“璨”,从语境“如钻石般”

6、可知,“璀璨”意思是“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非常绚丽。也用于人或事物”,从意思上来看,应与“玉”有关;从构词角度来看,“璀璨”是连绵词,而连绵词的形旁一般是一致的。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先要浏览选项,区分词语的意思、用法,然后再根据具体的语境做出选择。“幅”,原意是指幅面,即布匹、呢绒等的宽度,作量词用时,主要用于布帛、纸张、图画等有一定面积的东西。如:一幅国画、一幅壮锦等。“副“,作量词用时,一是用于成组成套的东西,如:一副对联、一副手套、一副眼镜、一副担架、全副武装;二是用于面部表情、态度等,如一副笑容、一副庄严而和蔼的面孔。第一处是形

7、容“人格”,“一幅”不能修饰“人格”,故使用“一副”,排除BC两项。“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决一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含贬义;“垂死挣扎”,临死前的挣扎,妄想延长生命,比喻行将灭亡之时的孤注一掷,情境是“垂死”,即“行将灭亡”。第二处,前面说的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旋涡里”,这并不是“垂死”之时,如使用“垂死挣扎”则不合语境,排除D项。“划时代”,(由于出现了具有伟大意义的新事物)在历史上开辟一个新时代;“跨时代”,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第三处,文中是强调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具有的开辟新时代的意义,应使用“划”。“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

8、感动流泪,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形容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第四处是强调作品的感人,而不是言论的新奇,应使用“可歌可泣”。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结合前后的语境来看,前面说“这是人类的一场灾难当年,”,可见此处应是说文天祥被囚禁对影响;分析四个选项来看,BC两个选项中的句子结构混乱,前一句分别以“生命”“状态”为主语,后面的句子有

9、改为“土牢”为主语,语言表达不连贯且啰嗦,可以先排除这两项;再看A项,“他巅峰状态的生命,却是被狭小的土牢所扼杀、窒息”的主干是“生命被土牢所扼杀、窒息”,这与语段的意思不合,从文中来看,作者要表述的“被窒息”“扼杀”的不是文天祥的生命,而是他生命中的“巅峰状态”,排除A项,故选D。【点睛】对于成语,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

10、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对于一般词语,可以进行如下操作:语素分析,“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语境分析,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二、文言基础积累(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终鲜兄弟(少)B. 博闻强志(毅力)C. 舅夺母志(强行改变)D. 庶刘侥幸(或许)【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

11、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博闻强志”的“志”如解释为“毅力”,则与语境不合,从句中来看,“博闻强志”属于并列结构,对称位置词语的词性相同,词义一般相关,“志”与“闻”对应,“闻”意思是“见闻”,“见闻”与“毅力”没有太大的关联。“博闻强志”意思是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志”应解释为“记”“记忆力”。故选B。【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

12、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人穷则反本(贫困)B. 臣具以表闻(被知道)C. 一日,大母过余曰(探访)D. 冀幸君之一悟(一次)【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

13、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人穷则反本”中“穷”是古今异义词,古义一般指“处境艰难,走投无路”“穷窘困厄”。B项,“臣具以表闻”中“闻”如解释为“被知道”,放入句中讲不通,这句话是说“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闻”应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知道”“让知道”。D项,“冀幸君之一悟”中“一”如解释为“一次”,则与语境不合,这句话是说“希望国君总有一天完全醒悟”,“一”应解释为“完全”。故选C。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形影相吊(慰问)B.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免除)C.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夸耀)D. 亡国破家相随属(连续)【答案】B【解析】【

14、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中“除”如解释为“免除”,则与前面“蒙国恩”矛盾,这段话是说“不久(我)又蒙受国恩,任命我为洗马”,“除”意思是“任命官职”。故选B。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则告诉不许(申诉)B. 墙往往而是(经常)C. 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治理国家)D. 形容枯槁(描述事物形象)【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

15、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墙往往而是”中“往往”在此处是古今异义词,意思是“经常”。C项,“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中“治国”如解释为“治理国家”,不合语境,“圣君治国”是并列结构,“君”与“国”词性一致,词义相关,那么“圣”与“治”的词性也应该是一致的,“圣”意思是“圣明”,是形容词,那么“治”也应是形容词,“安定或太平”。D项,“形容枯槁”中“形容”是古今异义词,意思是“形体容貌”。故选A。9.下列句中全都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 愿陛下矜悯愚诚 离骚者,犹离忧也B. 余扃牖而居

16、靡不毕见C.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系心怀王不忘欲反D.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全都没有通假字的一组”,判断语句中是否存在通假现象,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握语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申义等解释时,就要考虑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本题中,A项,“愿陛下矜悯愚诚”中没有通假;“离骚者,犹离忧也”中第二个“离”通“罹”,遭遇。B项,“余扃牖而居”中没用通假;“靡不毕见”中“见”,通“现”,显现。C项

17、,“皭然泥而不滓者也”中“泥”通“涅”,染黑;“系心怀王不忘欲反”中“反”同“返”,返回。D项,两句中都没有通假。故选D。10.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译:朝廷的诏书急切而严厉,责备我有意拖延,行程缓慢。B.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译:为什么竟然每天默默地在这儿,太像个姑娘家了!C.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译:秦王就让张仪假装离开秦国,用丰厚的礼物呈献上去作为见面礼为楚国效力。D.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译:那之后楚国就一天天地削减,几十年后竟然被秦国灭亡。【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

18、子之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A项,“切峻”,急切严厉;“逋慢”,回避怠慢。选项把“逋慢”理解为“有意拖延,行程缓慢”,故错误。B项,“何”,为什么;“竟日”,整日,整天,“竟”,从始至终,全;“类”,像。选项把“竟”理解为“竟然”,故错误。D项,“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以”相当于“而”,连词,表修饰;“数”,几;“竟”,副词,最终,到底;“为所”,被动句。选项把“竟”理解为“竟然”,故错误。故选C。1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孝廉不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中的“

19、孝廉”,在汉魏时期都是指由地 方官向中央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B. “左迁”是贬官的委婉说法,单用“迁”字则表示官职调动,如“再迁为太史令”“顷襄王怒而迁之”里均是。C. 项脊轩志中“先大母”“先妣”中的“先”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妣”则指母亲。D.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东宫”则是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

20、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项,“顷襄王怒而迁之里均是”错误,“顷襄王怒而迁之”里的“迁”意思是“流放,放逐”,不是表示官职调动。故选B。方,也代指太子。三、古代诗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27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豆卢毓字道生,少英果,有气节。汉王谅出镇并州,毓以妃兄为王府主簿。从赵仲卿北征突厥,以功授仪同三司。及高祖崩,炀帝即位,征谅入朝。谅纳谘议王頍之谋,发兵作乱。毓苦谏不从,因谓弟懿曰:“吾匹马归朝,自得免祸。此 身计,非为国也。今且伪从, 思后计。”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

21、表里谅不足图也。帝以为然,许之。贤密遣家人赍敕书至毓所,与之计议。谅出城,将往介州,令毓与总管属朱涛留守。毓谓涛曰:“汉王构逆,败不旋踵,吾岂坐受夷灭,孤负家国邪!当与卿出兵拒之。”涛惊曰:“王以大事相付,何得有是语!” 拂衣而去。毓追斩之。时谅司马皇甫诞前以谏谅被囚,毓于是出诞,与之协计,及开府盘石侯宿勤武、车骑安成侯元世雅、原武令皇甫文颢等,闭城拒谅。部分未定,有人告谅,谅袭击之。毓见谅至,绐其众曰:“此贼军也。”谅攻城南门,毓时遣稽胡守堞,稽胡不识谅,射之,箭下如雨。谅复至西门,守兵皆并州人,素识谅,即开门纳之。毓遂见害,时年二十八。及谅平,炀帝下诏曰:“褒显名节,有国通规,加等饰终,抑

22、推令典。毓深识大义,不顾姻亲,出于万死,首建奇策。去逆归顺,殉义亡身,追加荣命,宜优恒礼,赠大将军,封正义县公。”赐帛二千匹,谥曰愍。子愿师嗣,寻拜仪同三司。(选自隋书,有删节)【注】此处的妃指豆卢毓的妹妹,是汉王杨谅的王妃。12.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A. 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B. 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C. 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D.

23、 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崩,在古代指帝王或王后以及诸侯王的死亡,此处是指隋高祖皇帝驾崩。B. 敕书,指隋炀帝的诏令,敕书中的“敕”字一般指君王的诏命、诏令。C. 车骑安成侯元世雅,是用官职、封号、姓名称人,是古代称人方式之一。D. 谥,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行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以大事相付 相:互相B. 毓于是出诞,与之协计 协:协商,合作C. 素识谅,即开门纳之 素:一向D.

24、子愿师嗣,寻拜仪同三司 嗣:继承15.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为 以 则B. 乃 而 因C. 为 而 则D. 乃 以 因16. 下列文中句子行文简省,括号内补充出的省略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毓苦谏(炀帝)不从B. 今且伪从(懿)C. 帝以(贤言)为然D. 赐(愿师)帛二千匹17. 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汉王杨谅谋划造反,打败朝廷不过是转过脚后跟那么快的事情,我们怎么能白白地被杀死,辜负国家呢?B. 汉王杨谅纠集反贼,失败是连脚后跟都不能转过那么快的事情,我们怎么能受牵连而被杀死,辜负国家呢?C. 汉王杨谅谋划造反,失败是连脚后跟都不能转过那么快的事情

25、,我们怎么能白白地被杀死,辜负国家呢?D. 汉王杨谅纠集反贼,打败朝廷不过是转过脚后跟那么快的事情,我们怎么能受牵连而被杀死,辜负国家呢?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豆卢毓守节不渝。他曾苦谏发动叛乱的杨谅,但未获采纳;他假意顺从,转而与杨谅斗争;后城破被杀,以身殉国。B. 豆卢毓遇事果断。他策动朱涛共同出兵抵抗杨谅,失败后当即将其斩杀;并联合多位将领坚壁应战,拒绝杨谅入城。C. 豆卢毓机智应变。他用计骗过守城的士兵,用箭射退攻打南门的杨谅;并安排稽胡 积极备战守城,把杨谅逼至西门。D. 豆卢毓荣显身后。他死后因智谋大义受到朝廷封赏,儿子因此继承爵位,不久又享受到

26、和父亲一样的高阶待遇。【答案】12. D 13. A 14. A 15. D 16. C 17. C 18. C【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这段话是说“豆卢毓的哥哥显州刺史豆卢贤对隋炀帝说:我的弟弟豆卢毓向来胸怀忠正的志向 和节操,一定不会随从叛乱,只是迫于叛军气焰,不能施展本志。请

27、让我从军,与豆卢毓里应外合,杨谅不足为虑”,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毓兄”“显州刺史”“贤”“帝”“臣弟”“毓”“志节”“臣”“谅”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进行排除,“怀”是动词,“怀有”,宾语应是“志节”,且“必不从乱”的主语也应该是“毓”,故应在“志节”和“必”之间断开,排除AB两项;“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的主语都是“臣弟”“毓”,而后面“请从军”的主语应是“臣”,故应在“遂”和“臣”之间断开,排除C项,故选D。【13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

28、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A项,“崩,在古代指帝王或王后以及诸侯王的死亡”错误,诸侯之死叫“薨”。故选A。【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王以大事相付”中“相”如解释为“互相”,这句话的意思就变成“汉王把大事互相托付”,这在语意上讲不通,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说“汉王把大事托付给我们”,“相付”应为

29、“付相”,“相”表示动作所涉及的一方,句中代指“我们”。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然后根据句子或短语之间的关系以及虚词在句中的位置进行选择。第一处,后面“非为国也”是否定判断句,意思是“不是为了国家”,“不是”前面一般对于“是”,前面的句子应该也是一个判断句,“此身计”中缺少一个判断词,如填写“为”,该句缺少判断词,因为“为身”和“为国”结构一致,两个“为”的用法也一致,应该解释为“为了”,故前面应填写“乃”;第二处,从前后内容来看,“伪从”的目的是“思后计”,“

30、以”是目的连词,来,用来,故此处应使用“以”;第三处,“拂衣而去”是朱涛说过“王以大事相付,何得有是语”之后的举动,前后内容之间是承接关系,应使用“因”,意思是“于是,就”。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把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文中句子行文简省,括号内补充出的省略内容最恰当的一项”,然后回顾文言中常常省略哪些内容,再结合句子的特点和意思分析省略的内容。A项,从第一段来看,豆卢毓是杨谅的下属,杨谅准备叛乱,豆卢毓苦谏的对象应是“杨谅”,即应为“苦谏(杨谅)不从”。B项,从第一段来看,该句是豆卢毓对弟弟豆卢懿说的话

31、,应是假意顺从杨谅,即应为“今且伪从(杨谅)”。D项,从最后一段来看,前面隋炀帝颁布诏书封赏豆卢毓,应是赐给豆卢毓帛二千匹,即应为“赐(豆卢毓)帛二千匹”。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汉王构逆,败不旋踵,吾岂坐受夷灭,孤负家国邪”,“构逆”,谋划造反,发动叛乱;“败”,失败;“旋踵”指掉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坐”可意译为“白白地”,即什么也不做;“受”,表被动,“夷灭”,杀死;“孤”同“辜”

32、,辜负,对不住。A项,把“败”理解错误;B项,把“构逆”和“坐”理解错误;D项,把“构逆”“败”“坐”理解错误。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豆卢毓用箭射退攻打南门的杨谅”错误,文章倒数第二段说的是“谅攻城南门,毓时遣稽胡守堞,稽胡不识谅,射之,箭下如雨”,可见应是豆卢毓安排的“稽胡”不认识杨谅,用箭射退了杨谅。故选C。【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33、。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

34、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

35、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参考译文:豆卢毓字道生,少年时英勇果敢,很有气概节操。汉王杨谅出京镇守并州,豆卢 毓凭借王妃哥哥的身份担任王府主簿。跟从赵仲卿向北征讨突厥,因为军功拜任仪同 三司。等到高祖隋文帝驾崩,隋炀帝即位,征召杨谅入朝。杨谅采纳谘议王頍的计谋,发动军队叛乱。豆卢毓苦苦劝谏,杨谅没听从,豆卢毓于是

36、对弟弟豆卢懿说:“(如果)我单人匹马回归朝廷,自然能够免除祸患。(但)这只是为我自己打算,不是为了国家。现在暂且假意顺从,来考虑以后的计策。”豆卢毓的哥哥显州刺史豆卢贤对隋炀帝说:“我的弟弟豆卢毓向来胸怀忠正的志向和节操,一定不会随从叛乱,只是迫于叛军气焰,不能施展本志。请让我从军,与豆 卢毓里应外合,杨谅不足为虑。”隋炀帝认为他说得对,答应了他。豆卢贤秘密派遣家 人带着隋炀帝的诏令到了豆卢毓的住所,与豆卢毓计划商议。杨谅出城,将要前往介州,命令豆卢毓和总管部属朱涛留下守城。豆卢毓对朱涛说:“汉王杨谅谋划造反,失败是连脚后跟都不能转过那么快的事情,我们怎么能白白 地被杀死,辜负国家呢?我应当与

37、您一起出兵阻止他。”朱涛惊讶地说:“汉王把大事 托付给我们,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于是气恼而去,豆卢毓追上并杀死了他。当时杨谅的司马皇甫诞以前因为劝谏杨谅被囚禁,豆卢毓在这时放出皇甫诞,和他共同计议,会同开府将军盘石侯宿勤武、车骑将军安成侯元世雅、原武令皇甫文颢等,关闭城门,拒绝杨谅入城。部署分派尚未完成,有人告知了杨谅,杨谅奔袭攻打豆卢毓。豆卢毓见杨谅的军队来攻打,便欺骗那些士兵说:“这是盗贼的军队。”杨谅攻打城南门,豆卢毓当时派遣稽胡防守城墙垛口,稽胡不认识杨谅,便放箭射他,射出的箭像 雨点一样密集。杨谅再来到西门,守门士兵都是并州人,向来认识杨谅,就打开城门 放他进来。豆卢毓于是被杀害,

38、当时二十八岁。等到杨谅叛乱被平定,隋炀帝颁布诏书说:“表彰名节之士,是国家的规矩,存者晋级,死者追赠,法律已有规定。豆卢毓深明大义,不顾姻亲关系,出入于险恶环境,倡建奇谋。脱离叛逆,归顺朝廷,为正义而死,追加光荣名号,应当高于一般规格,可以追赠大将军,封正义县公。”赐帛两千匹,谥号为愍。儿子豆卢愿师继嗣,不久被授予仪同三司。(二)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各题。【双调】蟾宫曲咏史元阿鲁威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 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19. 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 “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

39、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B. “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在赤壁一战中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C. “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D. 最后一句紧承上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20. 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 分有总,首尾相应。B. 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 的这一转变。C. 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 图伟愿。D. 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有苏轼念奴

40、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 如梦”的悲伤感叹。【答案】19. D 20. C【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技巧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先要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然后看选项中的诗句写了什么内容,使用什么技巧,达到什么效果。本题中,D项,“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错误,从曲中来看,末句虽系总括,但并未“指明”三国英雄,“西蜀”借指刘备,“江东”借指孙权,诗中末句并未提到曹操。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技巧、情感的能力。首先要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

41、一项”,然后浏览四个选项,看每个选项考查什么,再与文本进行比较。本题中,C项,“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比较,表达了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错误,从全曲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上看,全曲是对历史人物的追慕,有描绘而无“比较”,而且“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在诗中也没有明确的表达。故选C。【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

42、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四、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对面的碗王若冰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已经盛满米饭的碗。碗面上是一只腾飞的金凤凰,碗的边缘是一圈金色,与凤凰交相辉映。骨瓷,薄,剔透,泛着凝白的光芒。小路看了好一会儿,她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碗。老人将一块牛肉放到小路的碗里,“你尝尝,这是我小火三个小时炖出来的。”老人的话听起来漫不经心,似解释,又似自言自语。小路的眼睛湿润了。她想起已经过世的母亲。小路与老人相识于偶然。那天,她到这座楼里看房子

43、,因租金太高而放弃。高楼之外的天空,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小路想起家与父母,想到在都市里打拼的艰辛,不由落泪。老人就是在那个时刻出现的。她身穿圆领黑毛衣,搭一条酒红色披肩,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戴一副金丝花边眼镜,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在听到小路要租房的时候,她笑着说:“要不,你看看我那房子是否满意?”说罢,老人不等小路回答,径直走向电梯对面的门。那扇深棕色的门一打开,房子内部就展现在小路的眼里了。她一看,刚迈进的一条腿又缩回来,不好意思地对老人说:“阿姨,我还是不看了。我,租不起。”老人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先进来看看吧。房子是中式风格,含蓄婉约中透着

44、特有的美感。墙上挂着山水画,客厅的博古架上,摆满了精美的瓷器。美术系毕业的她,非常喜欢这样的风格与氛围。可是越看就越觉得是在做梦。老人说:“两个房间,一个朝南,一个向北。你随便选择,价格都是一个月六百元。”小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可是黄金地段啊!老人笑着说:“价格便宜是因为我有要求,你每天下班回来都得帮我带一瓶牛奶。”小路听后,感激地说了无数声“谢谢阿姨!”搬入的第二天下班,小路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对面摆放着一只盛满米饭的碗。老人不经意地说:“我的朋友原本要过来吃饭,结果临时有事来不了。要不,一起吃?”小路不好推辞。闲聊中,她得知,老人退休前是美术学院教授,老伴早在十多年前就病逝了。女儿

45、已定居加拿大多年;对儿子,老人却一带而过。此后,小路注意到,每次谈到儿子,老人的脸上都会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复杂表情。小路不好问,她总是尽力地多做些事。除了每天回来帮老人带牛奶外,还非常勤快地打扫厨房与客厅的卫生;倒垃圾;入睡前检查家里的门窗与厨房里的水电、煤气等。老人总是对小路笑笑,很优雅地说着谢谢。时光如沙,在指间无声地滑落。一晃,小路已经在老人家里租住半年了。因为忙,她下班的时间并不固定,跟老人的交流也很少。可每次到家,她都会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就像专门在等她一样。小路注意到自己面前的那只碗,每次都不一样:带凤凰的,印孔雀的,玫瑰花的,梅花盛开的,水中睡莲的,绿竹的,菊花朵朵的,精致考究,

46、又颇有情趣。最近,小路时常出差,她已经很久没有与老人一起晚餐了。这天,她出差回来是下午三点多。进门后,却听到了老人房间里传出的抽泣声,那声音里夹杂着压抑的悲凉。她一惊,老人低吟的哭诉声声传来,“老伴啊,你在那边还好吗?要不是等林子出狱,我真想快点去找你啊!我做梦都怀念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情景,我每天看着对面那只饭碗,都觉得是你或者孩子坐在那里跟我一起吃饭”小路震惊,她转身悄然退出房门,坐在与老人相遇的楼梯口,心情异常沉重。直到华灯初上,她才进了门。她发现老人已经坐在餐桌前,表情凄凉。“阿姨,我想跟您商量件事儿。”老人抬头看着她:“你,要搬走?”“不是,我很喜欢您做的饭菜,也很喜欢您盛满米饭的那些

47、碗,更享受跟您一起吃饭的感觉,就像跟妈妈一起一样,温暖、安全。我妈妈已经去世五年了,见到您,我觉得很亲切,我想像对妈妈那样,陪陪您,和您说说话。不知道您”话还没有说完,老人颤抖着站起来,双手把她搂进怀里,泪水长流。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那盛满了米饭的碗,饭香弥漫;那凝白剔透的碗面之上,红梅怒放,春意盎然。(有删改)2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烘托了在都市里打拼的女孩因租金太高而无法租房的失落心情。B. 老人低价位出租给女孩位于黄金路段的房子,是因为自己年老行动不便,想让女孩每天帮自己买牛奶,顺便照顾

48、自己的生活。C. 老人的哭诉伤感动人,小说借此巧妙地交代了老人的家庭情况,展现出了老人的内心世界,揭开了关于“碗”的故事谜底。D. 小说基调沉郁,情节简单,叙述简约而平实,却又曲折有致;描写温婉而细腻,人物的一举一动,既精确到位,又克制内敛。22. 请概括小说中老人的形象特征,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23. “碗”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答案】21. B 22. 生活讲究:老人穿着考究;使用的餐具精美;房子的布置摆设含蓄婉约中透着美感。心地善良:低价出租房子给小路,又不伤害小路的自尊心;等待小路吃饭,善待小路。温雅内敛:希望让小路陪她吃饭,但又不明说;自己内心痛苦,却不对外人流露;小路帮她

49、做家务,总是优雅地说谢谢。 23. “碗”是老人情感的载体,是老人生活中盛饭的碗,更是老人心中渴望盛满亲情的碗。“碗”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终,是小说情节结构的枢纽,使情节简洁明了。文中多次写到精致的“碗”,表现出老人讲究生活品味的特点,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以“碗”为中心讲述了老人和小路相互关心帮助的故事,富有生活气息,赞美了人性的美好。对“碗”的描写,给小说涂上了一层“悬疑”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2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小说的阅读理解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4B项,“是因为自己年老行动

50、不便,想让女孩每天帮自己买牛奶,顺便照顾自己的生活”分析不正确。从原文来看,老人把房低价租给小路,一方面是看到小路没有租到房子,同情小路,另一方面是老人自己也希望能有个人陪伴自己。故选B项。【2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分析文中说老人“生活讲究、心地善良、温雅内敛”一句话,考核鉴赏文章语言和人物形象的能力。这句话是对老人的整体评价,涉及老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因此需要结合整篇文章的内容来分析。“生活讲究”主要体现在老人的穿着、饮食器具和家庭装饰上,如,小路初见老人时,老人“穿圆领黑毛衣,搭一条酒红色披肩,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戴一副金丝花边眼镜”,穿着很讲究;家里装修“中式风

51、格,含蓄婉约中透着特有的美感”,吃饭时用的碗非常精致等。“心理善良”主要体现在对小路的态度上,老人看到小路租不到房子而落泪,主动把自己的房子租给小路,而且让小路自己挑选房间,说是以小路为自己还牛奶为交换条件,其实小路工作很忙,还经常出差,可见带牛奶只是老人保护小路自尊心的一个借口,而且每天都在有意等小路回来吃饭。“温雅内敛”主要体现在老人的言行上,如老人每天都等小路一起吃饭,显然她希望小路能陪她一起吃饭,可从没有明说过;老人自己内心痛苦,在外人面前没有流露过;小路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她总是要说谢谢等。【2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要求答出“碗”在小说中的作用,考查鉴赏小说形象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

52、能力。解答时可从含义、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碗”表面上看,就是指老人家里吃饭用的碗,但结合老人的哭诉,可知老人是借对面的碗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可见“碗”是老人情感的载体。从情节发展来看,小说从小路吃饭注意到碗的精致写起,中间的情节发展也都与碗有关,结尾又写“面前又是那盛满了米饭的碗”,可见“碗”贯穿了全文,起到了线索作用。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老人给小路盛饭的碗每次都不同,但都精致考究,表明老人对生活的讲究,反映出老人的生活口味。从主题表达来看,老人用各种精致的碗给小路盛饭,小路注意到碗的精致,也感受到老人的善意,又了解了老人在对面摆一只碗的原因,可见小说围绕“碗”

53、展开故事,赞美了美好的人性,突出了主题。另外,小说对一只只碗的描写,突出了碗的精致,使小说笼罩上了一种“悬疑”色彩,也给读者设置了悬念,能够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点睛】第1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语言和手法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通读全文,关注细节。(1)快速通读全篇,依据写作顺序理解思路;(2)找出议论性的段落和语句,快速把握作者情感及全文思想主旨;(3)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品味语言特色及创作风格;(4)分析写作手法;(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五、名篇阅读与背诵(15分)2

54、4.名著阅读简答请从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所写的巴尔沃亚、穆罕默德二世、格鲁希、斯科特四人中任选一个,先概括其在某件事情上做出的选择,然后从其性格入手,简析这个选择的必然性。要求:符合原著内容,言之有据,条理清楚。【答案】答案示例:巴尔沃亚躲在木箱里逃上了恩西索的船,继续自己的冒险事业。巴尔沃亚大胆、机智,富有冒险的精神,使他不会安安稳稳做个殖民开发者。接受卡雷塔酋长建议与之合作,访问该酋长家从而得到了关于新的海洋的信息。巴尔沃亚生性机智而又贪婪,善于捕捉并利用信息,使他能在杀戮之外明智决断,进而捕捉到机会。为了免遭惩罚,毅然决定提前出发,横越巴拿马海峡,建立不朽的探险事业。巴尔沃亚精明而大胆,富

55、有赌徒的性格,不愿意将命运交由别人操控和审判,所以他宁愿用探险的不朽的事业来寻求庇护。独自一人登上山顶,成为第一个横渡大西洋后见到太平洋的第一个欧洲人、基督徒。巴尔沃亚是顽强、坚定地冒险家,厚颜无耻而又有对自己历史使命的崇高意识,这种强烈的荣誉感他并不想与伙伴分享。穆罕默德二世隐瞒亲信自己父亲去世的消息,周密布置、铲除对手,确保自己顺利安全成为奥斯曼帝国最高统治者。穆罕默德二世是一个双重秉性的人,虔诚博学而阴险残忍。信任乌尔巴斯,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造出能够摧毁拜占庭城墙的大炮。穆罕默德二世果敢坚毅,是一位能够英明决断的君主,攻破拜占庭,创造伟业是他的强烈愿望,他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攻城作战出其不意

56、地实施陆地行船的神奇战术,使自己的舰队天降内港给了拜占庭致命打击。穆罕默德二世从不因循守旧,他是一个善于创造的军事天才,又能用最周密的计划保障自己的天才设想成功实现。格鲁希拒绝了军官们支援滑铁卢主战场的意见,固执执行拿破仑从前下达的追击敌军的命令,导致拿破仑在滑铁卢大败。格鲁希生性循规蹈矩、迂腐而不知变通,没有决断的能力,也没有承担未知后果的勇气。斯科特在恶劣的条件下,在希望可能破灭的情况下,仍然前行完成南极探险的斗争。斯科特富有刚强的毅力和集体意识,更有直面困难痛苦的勇气,他在最后时刻还 能够用信件证明他那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评价文学名著的能力。解答这

57、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从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所写的巴尔沃亚、穆罕默德二世、格鲁希、斯科特四人中任选一个,先概括其在某件事情上做出的选择,然后从其性格入手,简析这个选择的必然性”,然后要回顾这四人所在的篇章,把握如下问题:写了什么事情,人物是如何选择的,这种选择与人物的性格有何关联,以此分析选择的必然性。巴尔沃亚是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这一篇章中的人物,从文中来看,富有冒险精神的巴尔沃亚随船到达南美洲,去开拓和寻找财富,他挤走了整支队伍的主人赶走了新派来的总督,为避免惩罚他决定去寻找南美大陆的财富,以此来庇护自己的安全,在艰苦的旅途之中,他成为了第一个看到太平洋的文明中的人类,人物

58、的大胆、机智以及富有冒险等精神特质与他一次次做出的选择有一定的联系。穆罕默德二世是攻占拜占庭中的人物,奥斯曼帝国的新继承者穆罕默德决心要攻占拜占庭,经过数次激战始终不见成效,此时这位天才皇帝想出一幕惊险之棋,将战船从陆地运送到拜占庭防守薄弱的靠海一隅,最终因为被拜占庭疏忽的一座小门凯尔卡门的发现,奥斯曼帝国毁灭了拜占庭这一人类文明的精华,在这一过程中,穆罕默德隐瞒亲信自己父亲去世的消息,不惜一切代价造出大炮,出其不意使用陆地行船的战术,在这一过程中,人物的博学、阴险、果敢、坚毅等与人物的抉择有很大关联。格鲁希是滑铁卢的一分钟中的人物,他愚蠢顽固,拿破仑曾经给格鲁希三分之一的兵力去追剿普军的残兵

59、,而在与英军决战之际,两军伤亡惨重的时刻,谁的援军先到,谁即赢得战争,此时格鲁希的部下多次建议援助主战场,都被这愚蠢的将军回绝了,结果失掉了整个战争。斯科特是南极探险的斗争中的人物,英国海军上校斯科特带领队伍去征服人类在世界上从未踏足的南极,顶着困难,不畏险阻,一路奔波到终点站南极点,谁知在他们之前一个月挪威人阿蒙森的队伍已经先他们到达,失望的斯科特同其他四人在返回的途中不幸遇难,在他留下的笔记本中记述了他对国家的自豪感。考生可以模仿这种方式来思考作答即可。2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陈情表中,李密以“_,_”两句形象的写 出自己没有近亲和奴仆,因而十分孤单。(2)李密在陈情表内描

60、述自己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想奉皇帝的命令效命,“_”;“_”,却不被允许。(3)项脊轩志中记录了作者的快乐时光,书很多,可以“_”,也可以“_”,静听万物发出的妙音。(4)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说,屈原“_,_”,怎 么能够没有怨恨呢?他的离骚就是从怨恨之中生发出来的啊。(5)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高度评价屈原的文章和品格,说他志行高洁、品行端正,他的离骚创作有“_,_”的特点。【答案】 (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2).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 则刘病日笃 (4). 欲苟顺私情 (5). 偃仰啸歌 (6). 冥然兀坐 (7). 信而见疑 (8). 忠而被谤 (9).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10

61、). 举类迩而见义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期功”“僮”“笃”“苟”“偃仰”“冥”“兀”“谤”“迩”等。六、作文(60分)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世界文明的进程里,五千年华夏的历史中,许许多多的人物出现在历史的某个重 要的节点,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后人留下传奇的故事、超凡的智慧甚至不朽的精神。在你的阅读学习过程中,一定有不少这样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请你选择一位(屈原、文天

62、祥除外)回想他们的事迹,思考他(她)们的价值,传扬他们的精神,写一篇纪念性文字。要求:根据你的观察、经历或思考、感悟,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文 体不限;不少于 800字。【答案】其实我一直都懂你风,轻轻翻开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书,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从眼前轻轻的飞扬逝过,或悠然自乐,或满腹愁怀,或感时伤乱,或慷慨激昂虽然时空难越,不曾与你谋面,不曾与你促膝相谈,可自从我第一眼看见你的文字,我就开始读懂了你。“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我懂你是孤独的。在那个国君昏庸无能听信谗言的国度里,在那个臣子阿谀逢迎奸佞当道的国家里,你注定了孤独,注定了寂寞。你一身高风亮节,为风雨飘摇的朝廷奔波劳碌,为

63、水深火热的百姓九死未悔,然而你的期望与辛劳只能换得一世飘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越发的孤独,越发的悲怆。你宁愿尝尽流浪之苦,也不愿贪图世俗的安逸,你的眼神里充满了深深的忧伤与愤慨。你不再峨冠博带,而是披头散发,沉吟江畔;你不再追求建功立业,力挽狂澜,而是化作一朵浪花,让滔滔江水带走你杜宇一般深深的悲伤哀痛与无奈凄凉。其实我一直都懂你,懂你的忠君爱国,懂你的孤独寂寞,更懂你对真实自我的坚定执着。“怒发冲冠,凭栏处,萧萧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我懂得你是激愤的。胡人几度南下,你临危受命,盘马弯弓,纵横沙场,带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的坚定决心,你“踏破贺兰山缺

64、”,让胡人微风丧胆,你“笑谈渴饮匈奴血,壮志饥餐胡虏肉”,让敌人丢盔弃甲。我懂你对胡人的恨之入骨!一竿红缨,直捣黄龙,奈何十二道金牌阻挡你前进的步伐。眼见胜利在即,你就这样轻易地前功尽弃,于深深夜阑之中“抚琴吟唱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我懂得你是无奈的。于是,风波亭里你仰天长叹:“三是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运河月”。你血染亭柱,风云为之变色,永远地安息在西子湖畔,用生命诠释了精忠报国。其实,我一直都懂你,懂你对大宋朝廷的忠诚,懂你的满腔热血,更懂你的一份侠骨忠肠。历史犹如一面铜镜,古人很早就有这般说法,我铭记于心。于是偶有闲暇,我便翻开那带有淡淡墨香的书卷,咀嚼前贤的文字,细细品味前贤的人生,把他

65、们的文字化作无形力量永驻心间。当你终于穿越时空,对或无奈或悲伤或恬静的前贤说一句“其实我一直都懂你”的时候,你便懂得一份力量,懂得一份崇高,更懂得一份精彩的人生。于是你的心间便多了一份真挚,多一份情怀,更多一份责任与希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选择除屈原和文天祥外的一位历史人物,回想他们的事迹,思考他(她)们的价值,传扬他们的精神,写一篇纪念性文字”,考生的作文中既要涉及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要通过这些

66、事迹来体现他们的价值和精神,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崇敬之情。从材料来看,考生可以从五千年的华夏历史中选择写作的对象,也可以从世界文明的范畴中选择写作对象,只要他或她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传奇的故事、超凡的智慧甚至不朽的精神”,就都可以成为考生写作的对象。从对象的来源看,这些对象可以源自教材,可以源自课外书籍,可以源自荧屏;从对象的性别来看,可以是男性,可以是女性;从对象的身份来看,可以是在文学领域有突出贡献的文人,可以是政治革新中有重大举措的政治家,可以是驰骋疆场建立功业的英雄;从对象的精神品质来看,可以是坚忍的,可以是英勇的,可以是睿智的选定对象之后,考生接着要思考如下问题:他有哪些卓越贡献,有哪些

67、典型事件,在这些事件中人物有何表现接着就要思考人称视角,考生可以选择旁观者的身份,使用第三人称来讲述事件;可以采用第二人称,以“你”指称人物,对人物进行描写抒情;还可以采用第一人称,让自己化身为历史人物来触摸感受人物的心灵。供选命题有:,你是我心中的美神(英雄、勇士、智者);一路有你,;,我因你而自豪;乌江水,霸王情。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亮丽的标题其实我一直都懂你,最常见好用的拟题技巧是巧用四字短语成对偶或对仗结构,也可以化用诗词或歌曲中的句子。其次用描写性或排比性的句子开篇,也就是拟写一段精彩而有韵味的“凤头”。正文主体部分先来一组排比句展示历史人物的风采,然后用几个镜头来展示人物的特点,这

68、几个镜头一定要有细节性的描写,或动作,或神态,结尾可以呼应开头,表达自己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素材: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

69、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孔子一生不得志。但孔子不畏惧,不逃避,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在乐天知命、通达自得上孔子并不比老庄差。“孔颜乐处”是对这种处世态度的概括。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匡人围困,当时形势非常紧急。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魁其如予何?”论语述而表现了孔子兼善天下的志向。同时,也是孔子在遇到挫折时对自己

70、的安慰与鼓励,是一种自我调适的做法。岳飞:岳飞是中国南宋爱国军事家,汉族英雄。侍母至孝,家贫力学。他的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从此为一生处世准则,果断承担起救国救民的重任。他组建战无不胜的岳家军,大破金兀术,声势日隆,军威益壮。然而昏庸的皇帝在小人的谗言中对岳飞起了疑心,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逮捕,一代忠将竟成为“帝国的敌人”。在满江红的歌声中,岳飞及儿子岳云被害于风波亭 身为一名庶民,他铭记“精忠报国”的志向;身为一国将领,他写下“抗金英雄”的传奇。他虽然被佞臣所害,死于一场政治斗争,但岳王庙前松柏常青,岳王英明永存。 凌云壮志,铁骨铮铮,面对敌人你勇敢地站起来,久经沙场,英勇杀

71、敌。流言、罪名、怀疑、间离什么都无法抹去你的赤胆忠心、爱国情怀! 金戈铁马,驰骋沙场,一代名将,精忠报国。他用沥泉神矛撑起半壁江山,他用热血赤诚铸就不败神话。他是奔跃在中原大地上的雄狮。辛弃疾: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他在国危民苦之时,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维护正义,揭露社会时弊,以文言志,有人称其“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他庄重沉痛:“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他诙谐幽默:“将止酒,戒洒杯使勿近”;他沉静悠闲:“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他辛辣老练:“学人言语,未会十分巧。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他缠绵悱恻:“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消”他能文,诗词的豪放与

72、苏东坡并论;他也武,曾“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他一生郁郁却从不言悔,认定“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他“万字平戎策”,却只能拿去“换得东家种树书”;他志在抗金,却“名因文章著”,只能“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他出生时,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他从小博览群书,又习武艺,渴望能“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檄”。他二十一岁时引领五十人闯入五万金营的勇敢和果断,轰动南宋朝野,声名远播,“壮声英概,儒士为之兴起,天子为之赞叹不已”。 他才干出众,但他刚正不阿,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受到权臣排挤而遭贬,但他仍继续写文宣传抗金主张。他写的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字字珠玑,提出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具体策略,并

73、阐述了内修德政、广开言路等治国安民之道,却未被腐败而畏缩的南宋当权者所采纳。 他是非分明,与朋友肝胆相照。他很佩服弘扬德政的理学家朱熹,朱熹死后,朝廷严令禁止其朋友、门人到考亭会葬,辛弃疾义无反顾,不怕株连,亲去祭奠并作祭文,他用杜甫的诗称颂朱熹“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表现出他在是非面前的明确选择和做人原则。 真的勇者,穿越红尘的喧嚣,回归至真至善的心灵,历经世间一切苦难,而那份坚持依旧岿然不动。辛弃疾为国而生,为国而战,为国而死。他一生报国无门,却矢志不渝,写了大量爱国词文,在已收录的宋词中,他是词作量最多的词人之一。他写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描绘了将

74、士们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气概;他写的“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表现出“试手补天裂”的勇毅和豪迈;他写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写出了面对流逝岁月抒发报国之志的感慨,写出了他无论自己处何逆境,都能够把国家和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在沧桑的兴亡轮回中,无数仁人志士坚守着道德和节操,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傲岸风骨和浩然正气,就凭着崇高的道德和气节,我们的民族才能够在风浪里拨开云雾,继续前行。让我们履行匡扶正义的天职,坚定为善的意志,勇敢承担起维护真理的使命!【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

75、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排比引出中心话题。正文第一段可以采用排比的形式引出本文的中心话题。(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