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316KB ,
资源ID:307197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0719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 第一部分 单元滚动检测 第3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基础卷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 第一部分 单元滚动检测 第3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基础卷含解析).doc

1、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基础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北京西城期末)乾隆御制诗写道:“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其所示现象被改变是在()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初期答案A解析根据乾隆的诗句可以推断出他所说的现象是闭关锁国,限制外国人来华贸易。鸦片战争之后国门被迫打开,闭关锁国的政策被迫终止,鸦片战争1842年结束,为19世纪40年代,故A项正确。B、C、D三项时期,中国的国门早已经打开,故错误。2(2019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期末)导致下表

2、中中国关税税率出现变动的主要原因应是()货物1843年前的旧税率(%)1843年新税率(%)新税率较旧税率减少比例(%)棉花24.195.5677.02棉纱13.385.5658.45头等白洋布29.936.9576.78二等白洋布32.536.9578.64A通商口岸的开放 B经济结构的变化C协定关税的施行 D商品输出的泛滥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843年前关税税率比较高,1843年新关税税率大幅度下降,究其原因是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即中英协定关税,造成关税税率大幅度下降,故C项正确。通商口岸的开放与关税税率大幅度下降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中国关税税率的变动,

3、无法体现经济结构的变化,也无法体现商品输出的泛滥,排除B、D两项。3(2019湖南郴州一检)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在西方列强的强烈抗议下,清政府规定今后“夷人”均改称为“洋人”,“夷务”均改称为“洋务”。这表明()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B列强对中国政治侵略加剧C清政府被迫改变天朝上国观念D清政府外交基本实现近代化答案C解析材料“在西方列强的强烈抗议下”“今后夷人均改称为洋人,夷务均改称为洋务”,改变对外国蔑视的称呼,反映出清政府被迫改变天朝上国观念,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性质的变化,也没有体现出列强对中国政治侵略的变化,排除A、B两项;材料说明清政府外交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没有实现近代化

4、,排除D项。4(2019四川棠湖中学期末)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A华夷观念正在转变 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 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部分官员对于关税主权的不在意,说明部分官员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故选B项。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晚期,思想封闭,排除其他选项。5(2019湖北四地七校联考)1877年,郭嵩焘到达英国伦敦,成为中国第一个驻外公使,接着刘锡鸿被任命为驻德公使,不久清政府相继在其他各国首都设立了使馆。中国驻外使馆设

5、立后,又相继在一些国家的商埠(如旧金山、横滨、大阪等地)设立领事馆。这反映了()A清政府重视对外交往的开端B驻外机构已成为侨民的后盾C中外交往事务的近代化趋势D国家间一律平等的外交理念答案C解析清朝早在1861年就成立了总理衙门,处理外交事务,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我国此时国力衰落,驻外机构主要是服务于中外交涉而非侨民后盾,材料也未体现保护侨民的相应内容,故B项错误;无论是驻外公使还是驻外使馆,都是近代外交的产物,中国派遣相关人员、设置相关机构,顺应了外交近代化的要求,故C项正确;材料虽体现出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但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是被动的近代化,带有半殖民地色彩,无法体现一

6、律平等的外交理念,故D项错误。6(2019山东德州期末)太平天国明令规定“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否则问罪。并颁刻了真天命诏书旧遗诏圣书等宣扬基督教教义的书籍。这一举措()A体现了其自身阶级局限性B表明其主张全盘西化C目的是传播资产阶级文化D实现了内部思想统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军“尽行焚除”“不准买卖藏读”一切孔孟诸子百家的书籍,体现了农民阶级的狭隘和局限性,故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没有全盘西化,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宣扬基督教只是统治手段,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太平天国内部思想的统一,排除D项。7(2019湖南郴州一检)

7、“所以虽在美、法革命之后,洪(秀全)、杨(秀清)诸人依然不脱以前帝王思想的旧习,他们只知援用西方基督教的粗迹牢笼愚民,却没有根据西方民主精神来创建新基。”材料着重揭示太平天国()A利用拜上帝教支撑政权B利用“中体西用”思想建立政权C仍未摆脱“华夷之辨”的观念D未认识到革新政体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出太平天国“没有根据西方民主精神来创建新基”,未认识到革新政体的重要性,故选D项。材料着重揭示太平天国的局限性,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对西方国家的鄙视态度,与“华夷之辨”的观念无关,排除C项。8(2019湖南益阳期末)1894年7月

8、,清军秘密向朝鲜牙山运兵,由于行动电报被日军破译,造成清军损失惨重。黄海海战前,日军又从破译电报得知北洋海军将在大东沟登陆,于是北洋水师惨败。这反映了()A通讯技术影响战争的进程B日本侥幸获得战争的胜利C清政府全然没有保密意识D电报战决定了战争的结局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由于行动电报被日军破译,造成清军损失惨重”“日军又从破译电报得知北洋海军将在大东沟登陆,于是北洋水师惨败”等信息可以看出,通讯技术影响了战争的进程,日军凭借较高的电报技术赢得战争的主动权。故选A项。日本取得胜利是双方实力的真实反映,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清政府的行动电报被日军破译,并非是清政府没有保密意识,排除;D项“决定了

9、战争的结局”说法绝对,材料只能说明电报战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排除。9(2019河南郑州一测)北华捷报曾报道:“我们正目睹着这个自以为是、愚昧无知、毫无原则的大清帝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蹂躏。尤为讽刺的是,给予他们如此打击的正是他们最痛恨和鄙视的在一两百年前还如小学生般仰望他们的邻国”。材料反映了()A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打击B甲午战争导致中日关系的逆转C各国列强对中国遭遇的同情D甲午战争中国对日本的鄙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大清帝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蹂躏”“给予他们如此打击的正是他们最痛恨和鄙视的在一两百年前还如小学生般仰望他们的邻国”可知甲午战争导致中日关系逆转,B项正确。

10、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参战方是英法和清政府,与日本无关,排除A项;C、D两项材料未体现。10(2019黑龙江牡一中期末)容闳(18281912),毕业于哈佛大学,为中国留美之第一人。1901年他就义和团运动对学生说了一番话:“汝以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纳民气于正轨,此中国少年之责也。”这里“纳民气于正轨”应是()A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B对民众爱国热情进行理性引导C将民众的爱国运动纳入政府的领导D加强对民众行动的规范管理答案B解析容闳肯定义和团运动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但认为光有爱国热情还不够,必须正确引导,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

11、独立所用,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对民众爱国热情的引导,并非民众缺乏爱国热情,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必须“纳入政府的领导”,排除C项;材料只针对“民气”的引导,没有涉及对民众的管理,排除D项。11(2019江西新余期末)1912年9月30日,袁世凯签署大总统令:“参议院议决国庆纪念日案,兹公布之。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以南京政府成立日即正月初一日,又北京宜布共和日即二月十二日,为纪念日,是日均放假休息。”这一规定()A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的胜利B满足了孙中山黄兴等革命派的诉求C是各方势力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D符合黎元洪为代表的湖北派的意愿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

12、月十日为国庆日,以南京政府成立日即正月初一日为纪念日”可知符合革命派的诉求,由材料“北京宣布共和日即二月十二日,为纪念日”可知是北洋集团的胜利,同时体现革命派和北洋军阀的意志,故是各方势力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C项正确。A、B两项属于片面反映材料,该总统令既体现北洋集团的意志,也符合革命派的诉求,排除;材料中并没有明确体现湖北派的意志,而是强调该规定是各方势力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排除D项。12(2019山东济南期末)近年来学术界有观点认为,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临时约法是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为主要蓝本制定的,而非传统意义上认为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临时约法中下列条文,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

13、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B“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C“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D“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美国总统、副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而临时约法中规定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这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规定的总统产生方式类似,能够佐证学术界的新观点,故D项正确。A、B、C三项是这三部宪法的共同点。13(2019湖南益阳期末)按照美国学者格尔的说法,五四运动爆发之际,属于“相对剥削感”最强烈的时刻,因此,最容易产生反抗行动。这主要强调五四运动()A是巴黎和会中国

14、外交失败所引发B与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相关C使中国民众的民主意识完全觉醒D成为救亡图存运动兴起的导火线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相对剥削感”是指巴黎和会拒绝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的正义要求,将原德国在中国山东掠夺的权利转给日本,使民众产生了国权沦丧的强烈剥削感,最终导致五四运动爆发。故选A项。材料不是强调五四运动与北洋政府的关系,排除B项;C项“完全觉醒”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探讨的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不是五四运动的影响,排除D项。14(2019陕西一模)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

15、、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认识到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重要作用B决定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C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方针D决定以农村为基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答案A解析材料“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程度加深,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大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要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排除B项;提出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是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与材料时间(中共二大召开于1922年)不符,排除C项;工农武装割据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后

16、,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5(2019陕西渭南一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中共领导人同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遭到反对,但1923年党的三大正式确定了实行以“党内合作”为形式的国共合作方针,就是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期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合作()A可以弱化国民党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B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选择C将扩大中共在南方的群众、军事基础D有利于改造和纯洁国民党的阶级成分答案B解析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这个时间是国民党势力快速增长的阶段,只有与国民党联合才有可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故选B项。削弱国民党的势力不是目

17、的,目的是与其合作,实现革命,A项错误;C、D两项不是主要目的。16(2019北京东城期末)民国采访战记载:“许多后来名满全球的中国人,这时都聚集在广东,为改变中国人的无知蒙昧而奋斗。他们狂热地工作,组织规模巨大的北伐军事行动,准备征服全中国。”与上述记载相关的事件是()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 D解放战争答案C解析由材料“这时都聚集在广东,组织规模巨大的北伐军事行动”可知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故选C项。辛亥革命没有北伐,排除A项;五四运动主要发生在北京、上海,排除B项;解放战争没有北伐,排除D项。17(2019河北唐山一模)20世纪30年代,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

18、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这主要说明了()A苏维埃不适合中国国情B中国农村的闭塞和落后C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D马列主义的中国化成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理解的苏维埃就是共产党的政府和“埃(我)政府”,即属于农民自己、维护农民利益的政府,这是在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和包围中,苏维埃红色政权依然能够立得住的重要原因,故C项正确。18(2019河北衡水中学一调)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双语证据汇编后,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李顿调查团。因这一证据汇编具有高

19、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这一事件反映了()A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B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C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D国联的调查结果决定了事变的性质答案A解析材料“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双语证据汇编后,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李顿调查团。因这一证据汇编具有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充分体现了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联对九一八事变的仲裁结果是东北由国联直接托管,实际上这种做法是想将东北置于英法的控制之下,这并未改变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排除B项;沈阳“九君子”

20、(爱国知识分子)完成TRUTH(真相)双语证据汇编的目的不在于研究抗战,而在于为国联仲裁提供参考依据,排除C项;历史事件的性质是客观存在的,国联对九一八事变性质的认识不一定正确,排除D项。19(2019山东日照期末)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提出“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的主张;12月瓦窑堡会议上宣布把苏维埃共和国改名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9月决定用中华民主共和国代替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共政权主张的演变表明中国共产党()A土地革命路线发生重大转变B致力于抗日和民主双重推进C努力适应全民族抗战的潮流D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后中日民族矛盾逐

21、渐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中华民主共和国代替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抗日和民主双重推进,故B项正确。土地革命路线体现了阶级矛盾,与抗日无关,故A项错误;1936年中国尚未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共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D项错误。20(2019新疆一模)武汉失守后,国民政府声明:“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任何城市之得失,绝不能影响于抗战之全局”;要“更哀戚、更坚忍、更踏实、更刻苦、更猛勇奋进”。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国民政府()A不以城池的得失作为胜负依据B坚持持久抗战以争取最后胜利C准备收复失地并发起战略

22、反攻D保持乐观的心态并坚信速胜论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由材料“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更哀戚、更坚忍、更踏实、更刻苦、更猛勇奋进”可知国民政府决心持久作战,争取抗战胜利的态度,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于抗战的态度而非对战争结果的认识,排除A项;1945年开始战略反攻,排除C项;由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坚信的是持久战,排除D项。21(2019山东日照期末)1941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提出中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太平洋各民族的广泛的反法西斯日、德、意的民族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应当是英、美、荷、印、中及南洋各民族的各阶层、各政党

23、”。宣言的发布()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抗战路线的重大变化B意在争取世界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C顺应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新变化D向西方国家传达出建立正常关系的意愿答案C解析材料“1941年12月9日,建立太平洋各民族的广泛的反法西斯日、德、意的民族统一战线”反映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共顺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新形势新变化而提出该宣言,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抗战路线有重大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争取世界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而是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新形势对中共政策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共对各国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号召,而不是与西方国家建立正常关系的意

24、愿,排除D项。22(2019湖南重点高中联考)罗斯福曾说,“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他们(日军)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日本可以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丘吉尔也承认,如果日本进军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听任德国人和日本人在印度或中东携手,对盟国的事业必然要引起无法衡量的灾难”。这说明()A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的主战场B中国的抗战具有战略价值C中国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主力D中美英在二战中协同行动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说明中国抗战防止德、日两国法西斯的会合,这是从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全局的角度衡量中国抗战的意义,B项正确。材料没有指明中国抗战抗击了多少法西斯

25、军队,或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所占的分量,A、C两项不足以说明,排除;材料虽表明中国抗战对美国、英国的反法西斯战争起到战略配合作用,但是这种配合是“客观”的,并非商定好的,排除D项。23(2019湖南益阳期末)美国记者白修德在1943年说,虽然他“不信任共产党的用心,也不希望看到中国被淹没在红色浪潮中”,但他还是认为国民党“颓废衰微”而共产党则“生气勃勃”,相形之下,后者“光芒四射”。这种看法()A说明白修德坚决维护国民党的利益B表明共产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潮流C体现了美国与国民党合作关系破裂D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政权正日益强大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但他还是认为国民党颓废衰微,而共产党则生气勃勃,相形

26、之下,后者光芒四射”等信息可以看出,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政权正日益强大。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白修德对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看法,不能反映白修德坚决维护国民党的利益,排除A项;白修德认为共产党“生气勃勃”,并非表明共产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潮流,B项说法夸张,排除;材料反映的只是个人观点,不能反映美国与国民党合作关系破裂,排除C项。24(2019北京海淀期末)下图所示是位于北京香山的双清别墅。1949年3月,毛泽东入住此地,在这里指挥了一场重要的战事。该战事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答案D解析由材料“1949年3月”可知为渡江战役,故选D项。辽沈战役结束于1948年11月,排除

27、A项;淮海战役结束于1949年1月,排除B项;平津战役结束于1949年1月,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第25题21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9分,共52分。25(2019陕西西安质检)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实践,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有效的尝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中国苏维埃政权以

28、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摘编自余伯流、何友良主编中国苏区史材料三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革命的发展形势。

29、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共革命根据地地理分布的历史因素。(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和中心内容,分析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7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简要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6分)(4)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实践的认识。(4分)答案(1)形势: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2分)因素:国民大革命(或北伐战争)为南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准备了群众基础。(2分)(2)主要斗争形式:武装斗争。(2分)中心内容:土地革命。(2分)不足之处:取消资本家、富农等人的参政权利和政治

30、自由,缩小了民主革命的力量,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对立面。(3分)(3)创新:实行“三三制”政权制度,建立抗日的各阶级联合专政。(2分)意义:巩固各抗日阶层团结合作;有利于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分)(4)认识:中共从实际出发调整方针政策;中共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注重民主政治建设。(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可知,当时的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第二小问,注意时间是19291932年,联系1929年之前发生的相关历史事件可知,北伐战争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准备了群众基础。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势是武装斗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颁布

31、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可知,中心内容是土地革命;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二“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可知,苏维埃政权的敌人范围过于庞大,而支持力量只有农民。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调动各阶层参与有利于巩固合作,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4)问,材料反映了中共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调

32、整方针政策,材料三中“三三制”的实践,说明中共注重民主政治建设。26(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冰心创作的小说斯人独憔悴发表于1919年10月,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南京学堂学生代表颖铭、颖石兄弟俩参加请愿斗争,身为军阀政府官僚的父亲收到了校长的来信,说他们两个都在学生会里,做什么代表和干事,恐怕他们是年幼无知,受人胁诱;请他们父亲叫他们回来,免得将来受到惩戒。面对父亲的质疑,颖石说:“就是因为近来青岛的问题,很是紧急,国民却仍然沉睡不醒。我们很觉得悲痛,便出去给他们演讲,并劝人购买国货,盼望他们一齐醒悟过来,鼓起民气,可以做政府的后

33、援。”两天以后,颖铭也回来了,臂上的绷带裹得很厚,也隐隐地现出血迹,戴着一顶小帽,更显得面色惨白。为使儿子束手就范,他把他们软禁在家中,不得与外界接触。不仅如此,还禁锢他们的思想,扼杀他们的精神。他亲自动手搜查他们的书籍,并撕毁各种杂志和印刷品。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12分)答案(示例一)情节:颖铭、颖石兄弟俩参加学生请愿斗争。(2分)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五四运动期间各地青年学生纷纷上街游行。(2分)概述和评价:1919年5月4

34、日,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北京大学等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爆发。为支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学生罢课的浪潮波及全国。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8分)(示例二)情节:学生上街演讲,劝人购买国货。(2分)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五四运动期间青年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精神。(2分)概述和评价:五四运动爆发后,抵制日货立即成为爱国学生的自然行动,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这沉重打击了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力地推

35、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和中共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8分)解析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解读材料内容可得出的情节如颖铭、颖石兄弟俩参加学生请愿斗争。根据材料“就是因为近来青岛的问题”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这一情节反映出五四运动期间各地青年学生纷纷上街游行的历史现象。然后结合五四运动相关所学,从其发生的背景、过程、性质、影响等方面进行概述和评价。还可以得出的情节如学生上街演讲,劝人购买国货。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情节反映出五四运动期间青年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精神的历史现象。然后结合五四运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进行概述和评价。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

36、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27(2019福建质检)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批东部沿海沿江地区的工厂、学校、人口及各种机关向西部后方迁移。这场大西迁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3年,约30万件的故宫文物由北平运往上海。1936年12月,又从上海迁转南京。1937年8月,故宫文物奉令分三路紧急西迁,经过湖北、湖南、河南、陕西、广西等省,碾转万里,于1939年先后到达贵州、四川,并妥善保存到抗战胜利。摘编自段勇国宝大迁徙:民族文化遗产保卫战材料二1938年,国民政府成立了全国战时教育协会,负责全国各地学校和研究所的迁建工作。1938年2月

37、,由北大、清华、南开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师生穿越崇山峻岭,行程3500里,迁往昆明。学校改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8年间,西南联大共毕业了3882名学生,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摘编自宕炳成略论抗战初期国民政府高校的内迁材料三随着国民政府的西撤,源源不断的人流涌入宜昌,向四川撤迁的各种大型设备、文物等也先后运到宜昌,等候换载入川。当时入川少有公路更没有铁路,唯有走长江。更为严峻的是,自10月下旬起,长江上游只有40天左右的中水位可供较大轮船航行。在这紧要关头,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调集公司的资金、船只和人员,在短短40天内,运送了人员150余万、货物100余万吨

38、,其中包括两万吨空军器材和广东炮厂的物资。之后,西南地区很快建立起一系列新的工业区,构成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命脉。摘编自晓真中国抗战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故宫文物迁移期间国内时局发生的变化。(4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大西迁以西南地区为目的地的理由,并归纳大西迁克服的主要困难。(9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大西迁的历史意义。(6分)答案(1)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华民族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从国内革命战争转向民族解放战争;国共两党从对抗到合作。(4分,任答两点)(2)理由:国民政府的指令;地处战略后方;地理

39、环境有利,相对安全。(5分)困难:时间紧、任务重;路途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战火逼近。(4分,任答两点)(3)保留中华文脉和工业基础;为坚持长期艰苦抗战提供了保障;改善工业布局;促进西南地区发展;鼓舞士气;弘扬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6分,任答三点)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1933年,约30万件的故宫文物由北平运往上海。1936年12月,又从上海迁转南京。1937年8月,故宫文物奉令分三路紧急西迁”并结合所学当时的抗战形势,从日本的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华民族的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以及从国内革命战争转向民族解放战争、国共两党从对抗到合作等方面来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国民政府的指令、地处战略后方、相对安全等方面来回答;第二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中“穿越崇山峻岭,行程3500里”“当时入川少有公路更没有铁路”“更为严峻的是,自10月下旬起,长江上游只有40天左右的中水位可供较大轮船航行”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中“并妥善保存到抗战胜利”“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西南地区很快建立起一系列新的工业区,构成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命脉”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