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44KB ,
资源ID:306997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0699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届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演练:第十五单元 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届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演练:第十五单元 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十五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这说明黄帝内经()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C代表了中医理论最高水平 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可知,黄帝内经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黄帝内经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排除C项;D项是伤寒杂病论的影响,排除。 2汉代成书的九章算术记载了丈量土地面积,计算方仓、圆仓的容积,测量距离远近,计算筑城、凿渠的土方的方法等,农学

2、方面也出现了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农书。这说明汉代科技()A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B源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反映出小农经济的主体性D阐释了传统民本思想【答案】C【解析】九章算术和农书的内容都涉及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反映出小农经济的主体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世界科技,无法看出中国古代科技的世界地位,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家力量的支持,排除B项;传统民本思想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3六朝隋唐时期盛行壁画,画作为宏伟建筑物的装饰物;卷轴盛行后,画成为可以随身携带享乐的一种物品。这一变化()A助长了社会奢靡之风 B迎合了人民大众的需要C促进了文人画的兴起 D推动了绘画艺术的普及【答案】B【解析】

3、材料反映了画从作为宏伟建筑物的装饰物发展为可供个人享乐的一种物品,这迎合了人民大众对艺术的需要,故B项正确。41900年,在敦煌千佛洞发现了一册印刷精致的金刚经。这部868年唐懿宗李漼统治时期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注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全书字迹清晰明显,雕刻精细、美观,墨色浓厚而均匀,图文浑朴。据此可知 ()A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B金刚经是最早的雕版印刷品C中国印刷术领先于世界 D雕版印刷技术日臻成熟【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出唐朝已具有很高的雕版印刷水平,这说明唐朝雕版印刷技术日臻成熟,故D项正确。雕版印刷术在唐朝之前就已经出现,且金刚经不是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排除A、B两项;仅凭材料不

4、能得出中国印刷术领先于世界,排除C项。5唐代科举以诗歌作为科举取士的重要手段,很多当朝的历史事实和典章制度都被用来命制成试诗题目。考生在诗歌内容中,对史事和制度作了比诗题更为详尽全面的阐发。据此可知,试诗制度()A制约了唐代诗歌的发展 B提升了诗歌的艺术境界C迎合了市民阶层的需求 D突出了诗歌创作的时政性 【答案】D【解析】材料“当朝的历史事实和典章制度都被用来命制成试诗题目。考生在诗歌内容中,对史事和制度作了比诗题更为详尽全面的阐发”突出了诗歌创作的时政性,故D项正确。6窦娥冤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拓、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这一片

5、段反映出该剧作()A取材于市井风光B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C是元杂剧的鼎盛之作D体现百姓消极的人生态度【答案】B【解析】窦娥冤中怒斥天地,控诉社会黑暗的片段反映出该剧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故B项正确。7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写道:“(戏剧)可以合君臣之节,可以浃父子之恩,可以增长幼之睦,可以动夫妇之欢,可以发宾友之仪,可以释怨毒之结,可以已愁愦之疾,可以浑庸鄙之好。”材料表明古代戏剧是()A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维护专制的主要工具C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 D以宣传儒家道德为目的【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代戏剧注重宣扬儒家伦理纲常,具有道德教化功能,故C项正确。8清代学者段

6、宗玉在聊斋志异遗稿序中说:(聊斋志异一书)不仅流传于名流汇聚的都市,即使在穷乡僻壤只有十户人家的地方,也都家藏一册。当时,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A政府文化政策的放宽 B文体创作迎合民众心理C乡村经济的日益活跃 D通俗语言便于民众阅读【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聊斋志异属于市民文学,其流传较广的主要原因是其文体创作迎合民众心理,故B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D两项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9清代京剧历史故事中,臣民们既高歌“皇恩浩荡”,对君王忠心耿耿,肝脑涂地;又无情地视昏君暴君为独夫民贼,以之为“寇仇”可诛。这表明当时京剧()A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追求 B凸显了一定的叛逆色

7、彩C受到了启蒙思想的直接影响 D体现了鲜明的革命色彩【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清代京剧历史故事对君王的态度呈现出鲜明的双重倾向,这体现了民众希望皇恩浩荡的愿望以及对昏君暴君的强烈批判,凸显了一定的叛逆色彩,故B项正确。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小说家和诗人们大都怀着激动和感恩的心情,开始寻找新的叙事资源。他们决心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写出歌颂英雄、歌颂时代、具有史诗意义的革命颂歌。如刘白羽的火光在前、孙犁的风云初记、柳青的铜墙铁壁等。这些作品()A逐渐突破了“左”倾思想的束缚B重构了国家集体化的记忆C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塑造社会主义国家新风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他们决心

8、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写出歌颂英雄、歌颂时代、具有史诗意义的革命颂歌”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小说家和诗人更多地关注国家和时代,这有利于建构新的有关国家集体化的记忆,故B项正确。111952年,我国高校实行院系调整,中央人民政府对全国旧有高等学校进行全盘调整,全国理工科教授有四分之三被调离本校,之前已经存在的综合性大学均有大规模调整。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B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C为全民高等教育作准备 D适当平衡文理科系的发展【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高校改革,是为了适应即将开始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目的是培养理工科人才,促进工业化发

9、展,故A项正确。121952年3月,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在全国试行。规程将“爱劳动”提升到“国民公德”的层面,要求教师“根据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的实际”进行教学。该规程()A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 B满足了国家对人才的需求C促成人民教育事业的奠基 D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一五”计划,中学暂行规程将“爱劳动”提升到“国民公德”的层面,要求教师“根据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的实际”进行教学,这有利于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故A项正确。131953年到1954年,人民教育刊登了多篇关于劳动教育的文章,阐述劳动教育对于个人

10、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意义,动员大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在生产实践中继续学习”,并多次介绍动员工作和劳动教育的方法。人民教育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加快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完善全国中小学教育体制C构建与国家相符的价值观 D促进国民经济的较快恢复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我国正在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因此人民教育刊登了多篇关于劳动教育的文章,与国家积极建设的时代主旨是相符合的, 故C项正确。14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理科男成为女子择偶的首选;出国留学潮中,理工科学生也比文科生更容易获得国外奖学金。学好数理化的浪潮,从上到下席卷中国。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11、)A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B对外开放促进中外教育交流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风尚 D科技教育体制改革逐渐展开 【答案】D【解析】1978年随着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春天。198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召开后发出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尊重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对科学教育体制进行有步骤的改革。在这种社会思潮的变化中,理科男成为女子择偶的首选,学好数理化的浪潮,从上到下席卷中国,故D项正确。15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研究的观念日益革新,近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社会史观等史观层出不穷,而妇女史、服饰史、灾荒史、环境史等小众研究也受到重视。对此分析正

12、确的是 ()A表明学术界力图摆脱唯物史观 B反映了百花齐放的学术现状C得益于新时期的文化指导方针 D导致史学研究的碎片化趋势【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研究的观念日益革新,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实行和“双百方针”的恢复,故C项正确。我国史学研究坚持唯物史观,排除A项;“百花齐放”是指文艺领域,不是学术领域,排除B项;妇女史、服饰史、灾荒史、环境史等小众研究将使史学研究更加全面和立体,排除D项。16据统计,1999年我国高校招生较1998年增加51万人,增幅达47.4%;到2002年,我国普通高校招生竟高达320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15%。这些变化反

13、映出我国()A经济发展刺激人才需求 B人才培养亟待加强C高等教育已实现大众化 D已向教育强国迈进【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形成并日益完善,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日益发展,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陈旉(10761156年),南宋农学家。他长期在真州(今江苏仪征)隐居务农,于1149年写成农书,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南方水田农事的专著。陈旉借用当时的谚语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进而提出:“农之治田,不在连阡跨陌之多,唯其财力相称,则丰穰可期也审矣。”他指出耕稼是“盗天地之时利”,

14、从事农业生产就是要遵循节气变化的规律,对高田、下地、坡陵之处及深水蔽泽等地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不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未有能得者”。他在“粪田之宜篇”中说,尽管土壤种类不一,肥力高低不同,但都可改良,主张“若能时加新沃之土壤,以粪治之,则益精熟肥美,其力当常新壮矣”。他在书中把当时南方的稻田分为早稻田、晚稻田、山区冷水田和平原稻田4种类型,分别阐述了整地和耕作的要领,讲解了稻作中耘田和晒田的技术要求,强调水稻培育壮秧的重要性。摘编自袁名泽陈旉农书之农史地位考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旉的主要农学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旉取得农学成就的原因。【答案】(1)思想:进一

15、步深化精耕细作,倡导适度经营;主张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强调通过施肥改良土壤;重视水稻种植之法。(2)原因:南宋初期人口南迁,农业生产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对前人农学思想的借鉴;陈旉长期务农并重视理论总结。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张择端,北宋晚期著名画家,宋徽宗赵佶召他进翰林图画院,并亲自命题让其绘画北宋京都的繁华盛景,他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是运用工笔白描的现实主义绘画技巧创作的风俗画,展现了北宋时期独有的城乡生活和经济发展面貌。画中出现的宋代宣和年间汴京街道上的店铺,无论是酒楼饭店,还是当铺旅馆等,都与宋人孟元老撰写的东京梦华录相符合,而画面中出现的虹桥,因其外形结构

16、新颖独特,宛如飞虹而称之为“虹桥”。该桥是古代木拱桥的典型代表,完全以木梁相接而成,虽然通体没有一根支柱,却坚固、实用、美观,而“巨木虚架”又解决了急流冲倒桥柱和大船过桥难的问题,据桥梁专家研究,从工程学来讲非常符合科学原理。摘编自张玲丽开卷睹盛世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材料二 如若我们深入观察清明上河图,又会发现画面中,既有郊外乘轿、骑马前呼后拥回城的富人,也有赶驴、徒步的穷人;既有酒楼中饮宴的豪门子弟,也有辛苦工作的搬运夫、紧张劳动的船夫、来来往往的太平车夫、忙忙碌碌的水夫;既有鳞次栉比的建筑、恢弘的街景、繁忙的市井生活以及宏伟华丽的城楼、彩楼,也有荒郊中简陋的农舍,而且茅舍多于瓦房,

17、可见即使是生活在首都汴京旁边,农民的住房条件也不好。我们还能看到一个官衙模样的建筑,在门口横七竖八地躺着七八个士兵。他们身边有两个文件箱,看起来这是两班人马,一班去送文件,一班去捕人,现在却都躺在这里睡大觉、发愣。摘编自余辉繁华背后,清明上河图揭示了什么(1)根据材料一,简析清明上河图的史料价值。(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作者的思想情怀。【答案】(1)史料价值:张择端是北宋末年的画家,生活在都城汴京,熟悉这座城市的面貌;作者运用了现实主义的绘画技巧,对城市生活、经济面貌和建筑(桥梁)的描绘,可以直观地反映当时的城市面貌;画作中的景象与史书记载相互印证,可作

18、为历史研究的一手史料。(2)社会问题: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存在“三冗”现象,政府与军队不作为;反映了统治的腐败,表明繁荣背后蕴含深刻的社会危机。情怀:关注民生的儒学精神;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等教育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建立了政治工作机构,开设了马列主义课程,明确了高等教育为工农开门,为生产服务的方向。从1952年起, 教育部规定大学从一年级开始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师翻译苏联教材,成立教研室。另外,批判了“通才”教育和理论脱离实际的思想,明确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1952

19、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院系调整。综合大学由49所调整为14所,工业院校由28所增加到38所,农业院校由18所增加到29所,医药院校由22所增加到29所1958年又建立了一批新的工科院校。到1966年以前, 我国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基础学科、技术学科、社会学科、艺术、体育、外语、师范教育的高等教育体系。摘编自顾明远中国高等教育传统的演变和形成根据材料,围绕高等教育的发展拟定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高等教育的发展顺应了时代需要。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了党对国家的领导地位,高等教育也纳入了党的领导之下,明确了发展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照搬照抄苏联模式,采用苏联的高等教育方式发展本国高等教育。1952年教育部为适应中国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进行了院系调整,高等教育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大跃进”开始后,一批新的工科院校建立起来,满足了工业化加快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时代紧密相连,为国家提供了人才支持,对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