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157.50KB ,
资源ID:30687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0687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4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4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四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山东日照期末)19世纪30年代,法国里昂数万名丝织工人每天工作1516小时,且工资极低;1842年,英国手纺工每周工资不到3先令,而要维持一家5口的生活,每周至少需要20先令;1844年,西里西亚地区报告说,4万公民中有3万需要救济。这种状况()A为大规模改进技术提供了可能B导致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C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社会基础D加快了西方“福利国家”的建立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法、英等国无产阶级的悲惨境遇,体

2、现了阶级压迫的残酷,这为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奠定了社会基础,故C项正确。无产阶级的悲惨境遇并不是大规模改进技术的条件,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于1857年在美国爆发,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西方“福利国家”的建立主要是在二战后,排除D项。2(2019北京海淀期末)共产党宣言提出:“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以上言论()A促进了早期工人运动兴起B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C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潮D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答案B解析由材料“只有

3、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可知,这揭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故选B项。早期工人运动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奠定阶级基础,排除A项;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排除C项;材料中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而非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排除D项。3(2019河南六市一联)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这一论断()A是对唯物史观的集中表述B提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揭示出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唯物史观是指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

4、会、政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根据材料“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可知这一论断是唯物史观的集中表述,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阶级斗争,故B项错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制度,故D项错误。4(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1871年公社报主编德利马尔认为巴黎不需要农民的支持。梯也尔政府及其同盟者认识到,“农民的解放对他们来说甚至比城市无产阶级的解放更加可怕”。为此,梯也尔政府肆意污蔑公社,挑拨农民阶级和公社的关系。由此看出()A公社革命者未采取措施争取农民支持B梯也尔政府认识到农民的

5、重要性C巴黎公社内部在农民问题上存在分歧D巴黎公社最终失败有历史必然性答案B解析材料“梯也尔政府及其同盟者认识到,农民的解放对他们来说甚至比城市无产阶级的解放更加可怕”反映了梯也尔政府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公社革命者是否采取措施争取农民支持,只反映了公社报主编德利马尔的态度,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巴黎公社内部在农民问题上存在分歧,故C项错误;没有争取到农民支持只是巴黎公社失败的一个原因,资本主义尚处于上升阶段是其失败的历史必然性,故D项错误。5(2019湖南株洲一检)有学者指出:巴黎公社的许多革命措施开启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第一步,它为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许多

6、有益的经验,但由于当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不够健全,它没能妥善处理好政治文明与这两种文明的关系。材料意在说明巴黎公社()A失败具有一定的必然性B爆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C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D是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答案A解析材料“巴黎公社没能妥善处理好政治文明与这两种文明的关系”,说明其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故选A项。材料着重探讨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而不是其爆发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论及巴黎公社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排除C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不是社会主义政权,排除D项。6(2019安徽定远期末)临时政府新任总理克伦斯基决定继续在协约国阵营里把一战打下去,以一场大规模攻势为俄国作出了选

7、择,而攻势的失败,决定了俄国的未来走向。这说明()A一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二月革命没有完成任何革命任务C苏俄和平法令受到群众拥护D临时政府的战争政策推动革命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决定继续在协约国阵营里把一战打下去,以一场大规模攻势为俄国作出了选择,而攻势的失败,决定了俄国的未来走向”并结合所学可知,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临时政府继续参与世界大战,人民反对政府,遭到政府镇压,引起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武装起义,十月革命爆发,故D项正确。一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A项错误;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B项错误;十

8、月革命后颁布和平法令,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排除C项。7(2019山东临沂期末)列宁说:“7月34日的运动是用游行的方式促使苏维埃掌握政权的最后一次尝试。从那时起,也就是在苏维埃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实际上把政权交给了反革命。”这表明当时的俄国()A武装起义的方针已经确定B革命对象主要是妥协主义者C改变斗争的策略势在必行D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开始具备答案C解析武装起义的方针政策是在七月流血事件以后确定的,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妥协主义者的信息,排除B项;从材料可以看出,和平夺权的目标已经不能实现,所以改变斗争策略势在必行,故选C项;材料未提及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而是强调革

9、命手段要改变,排除D项。8(2019河南郑州一测)1917年11月,苏俄发布和平法令,提出就退出一战与交战国进行公正谈判,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在1918年3月签订的布列斯特合约中,苏俄割让给德国10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赔款60亿马克。这一变化说明()A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性质逐渐发生异变B新政权在敌强我弱形势下须对外妥协C内忧外患的国家形势影响政府的决策D苏俄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本质认识不清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苏俄面临对外战争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反扑,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被迫签订布列斯特合约,通过割地赔款实现和平,故C项正确。“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性质逐渐发生异变”不符合史实,A

10、项错误;“新政权在敌强我弱形势下须对外妥协”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苏俄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本质认识不清,只不过是特殊条件下的特殊方法,D项错误。9(2019河南省示范高中期末)“十月革命是19世纪中期以来在俄罗斯社会内在矛盾的结果,是由这些矛盾产生的革命进程迟至一战后的结果,十月革命的胜利保证了在全球实验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在世界政治版图上导致社会主义阵营形成。”这一表述()A立足于现代化的视角解读十月革命B表明俄国人民试图恢复斯大林模式C肯定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国际影响力D说明一战延缓了俄国十月革命进程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十月革命的胜利保证了在全球实验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在世界政治版图

11、上导致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可以看出,材料肯定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国际影响力。故选C项。材料不是从十月革命对俄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来说的,不是立足于现代化的视角解读十月革命,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斯大林模式,排除B项;一战促进十月革命的爆发,排除D项。10(2019安徽定远育才学校一模)1949年10月,年过七旬的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黄炎培打破自己“不做官的老规矩”,欣然接受政务院副总理的任命,并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是做事,不是做官。”由此可知()A中国民主建国会在政务院地位突出B中国民主建国会逐步改变政治纲领C新政权调动了民主人士的政治热情D宪法赋予民主党派合法的政治地位答案C解析

12、根据材料“中国民主建国会”可知黄炎培属于民主党派人士,“打破自己不做官的老规矩”“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说明其参与国家建设,故新政权调动了民主人士的政治热情,C项正确。黄炎培参与国家政事,不代表中国民主建国会在政务院地位突出,排除A项;B项说法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是在195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1(2019湖南衡阳一模)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解释说:放弃联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

13、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据此可知,周恩来()A认为联邦制是国家分裂的根源B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反对照搬照抄苏联斯大林模式D首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可知,周恩来认为要实行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项符合题意。周恩来强调的是政策制定要适合中国国情,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政策与国情的适应性,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C项;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排除D项。12(2019四川成都七中一模)1954年1月

14、15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在电报里开列了10种中外各类宪法的书目,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在京的中央委员抽时间阅读:(一)1936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二)1918年苏俄宪法;(三)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四)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五)法国1946年宪法。材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订()A具有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B以资本主义宪法为反面材料C首次确立了社会主义原则D主要受社会主义宪法的影响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在制订过程中参考了中国历史上以及法、德等其他国家的诸多宪法文件,具有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故A项正确。1

15、954年宪法参考了资本主义国家宪法,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社会主义原则,故C项错误;D项说法材料未体现,排除。13(2019吉林长春实验中学期末)比较我国1949年颁布的共同纲领和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两部法律文献内容,其主要不同点是()A国家性质确立发生根本变化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指导C坚持国营经济的引导作用D政权主要依靠力量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确立发生根本变化,故A项正确。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不是其主要不同点,故B项错误;国营经济的作用和地位,也不是其主要不同点,故C项错误;政

16、权主要依靠力量都是工农阶级,故D项错误。14(2019湘赣十四校一联)世界银行前驻华代表皮特鲍泰利教授说,“多党制并非民主的精髓,民主的要义是能够对人民负责。”基于这点认识,鲍泰利断言,中国很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通过一党制来实现民主的国家”。下列对鲍泰利断言的中国政治制度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B初步建立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在1954年前,中国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D它适应中国的国情,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答案D解析材料“通过一党制来实现民主的国家”主要体现的是政党制度,由此推知该政治制度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该制度是

17、新中国成立之初建立的,是符合国情的制度,属于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项错误,符合题意。1956年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新阶段,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当时由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尚未召开,故政协代行人大职权,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5(2019山东青岛二中期末)建国初期,我国法制建设的总任务是通过立法建立国家政权组织,司法机关的重要任务是开展镇压反革命的斗争,以维护政权和社会秩序。1953年开始,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和保障经济建

18、设。这些举措说明()A我国法制建设开始走向制度化B法制建设服务于国家的中心工作C依法治国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D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法制的完善答案B解析建国初期,我国主要任务是建政立制,巩固政权,所以当时的法制建设就是为上述任务服务。1952年底,我国政权建设和巩固任务基本完成,主要任务转变为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所以法制建设的任务也发生了变化,以适应上述的需要,故选B项。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依法治国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社会主义改造是1953年才开始,而我国的法制建设才刚刚起步,排除D项。16(2019河北保定摸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

19、府通过接管、整顿、改造等措施掌握了绝大多数新闻媒体的资产、设备、人员等控制权以后,充分利用这些“喉舌”“工具”或“武器”,对重大政治事件,统一由中央引导,从而形成全国范围的社会舆论。由此可知,新中国()A建立了广泛的人民民主政权B开展了文化普及教育工作C重视对思想意识形态的管理D实行新闻自由的方针政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党和政府通过接管、整顿、改造等措施掌握了绝大多数新闻媒体的资产、设备、人员等控制权”“对重大政治事件,统一由中央引导,从而形成全国范围的社会舆论”可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舆论宣传和意识形态的管理,故选C项。材料的主旨是党和政府对舆论的重视和意识形态的管理,不涉及民主建设和文化教育

20、事业,排除A、B两项;根据材料“统一由中央引导,从而形成全国范围的社会舆论”可知,党和政府重视新闻媒体的“喉舌”作用,排除D项。17(2019吉林长春普通高中一检)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年计(规)划编制的四种决策类型,它反映了我国()决策类型五年计(规)划决策主体决策方式“一言堂”决策二五、三五、四五国家主要领导人个人决策内部集体决策一五、五五、六五政府内部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咨询决策七五、八五、九五政府内部外部精英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协商决策集思广益决策十五、十一五政府外部精英公众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协商决策A计划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B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被极大调动C经济决策民主化逐渐加强D

21、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调控作用减弱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出中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经济决策方式逐渐由个人决策向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协商决策等形式的转变,说明中国经济决策民主化逐渐增强,故C项正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经济决策方式的变化,不能体现调动了企业和地方积极性,故B项错误;中国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原则,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调控作用并没有减弱,故D项错误。18(2019湖南株洲一检)学者俞可平曾指出:建国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属于“民主存量”,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据此推断

22、这一“增量”包括()A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B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答案D解析材料述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时期,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属于“民主增量”的范畴,故选D项。“一国两制”主要针对台湾、香港、澳门问题,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经济改革的相关措施,不是政治制度,排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民主存量”范畴,排除C项。19(2019辽宁沈阳一模)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3、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A有利于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B实现了国家管理的有法可依C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D标志我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将“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写进国家根本大法,有利于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实施,故A项正确。实现国家管理有法可依,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任务,排除B项;实现了思想路线拨乱反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排除C项;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是在2010年,排除D项。20(2019河北沧州一模)1949年人民解放军进军华南地区,准备解放香港,毛泽东指示停止进军,周恩来指示要保证

24、香港的饮用水供应。毛泽东说过,香港,他有点用处。当时中国没有立即收回香港主权,意在()A践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B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C促使英美同盟战略重心转移D准备和平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答案B解析中国政府为了巩固年轻的共和国,在外交关系上采取了坚定的原则性和高度的灵活性相结合的政策,把香港问题放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考虑,作出了“暂时维持现状不变”的战略决策,以保留香港这一“传统”的“国际通道”,作为新中国与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联系的“桥梁”,故选B项。“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如果践行“另起炉

25、灶”的外交方针,理应收回香港,排除A项;二战后美英同盟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如果武力收回香港促使美英同盟战略重心转移,对中国反而不利,排除C项;暂时搁置不是因为统一方式的转变,而是出于对现实状况的充分考量,排除D项。21(2019湖南岳阳一检)1959年,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成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确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A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B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C蒋介石欲借机使台湾问题国际化D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

26、“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确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可知,台湾方面并不认可美国方面提出的政策,坚持“一个中国”,但是没有改变蒋介石追随美国敌视大陆的基本政策,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蒋介石使台湾问题国际化,故排除C项;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晚于材料中的时间,故D项错误。22(2019广东华附等四校联考)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企业数量(个)合同金额(亿美元)占台湾地区对外投资比例1991173513.909.521992643055.4321.

27、7819931094599.0365.60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C“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 D“一个中国”共识的达成答案D解析1992年和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与1991年相比有大幅增长,这主要是因为1992年两岸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故选D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是在1979年,排除A项;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是在1987年,排除B项;“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排除C项。23(2019安徽安庆期末)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地方管理政策,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时间政策名称1947年5月设立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8

28、0年3月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1997年7月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A求同存异,民族利益至上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C高度自治,维护国家统一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答案B解析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的政策,这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念,故B项正确。求同存异指的是寻求共同之处,保留不同意见,显然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只有设立特别行政区体现了高度自治的原则,故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只有设立民族自治区体现了因地制宜、民族平等的原则,故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24(2019江苏宿迁期末)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

29、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该讲话()A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内涵B重申了和平统一的方针C强调了武力统一的必要性D消除了“台独”势力的干扰答案B解析材料中并未涉及“一国两制”而主要强调“和平统一”,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推知重申和平统一,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武力统一是和平统一的补充,C项错误;D项表述太过绝对,今天的“台独”势力仍然严重。二、非选择题:第25题20分,第26题12分,第27题20分,共52分。25(2019四川

30、成都七中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载是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年轻时,范仲淹曾勉励他读中庸,学儒家之学。张载读完仍未感满足,又读遍佛家、道家之书。几年后,又发现这些都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便回过头来求之六经,悟出了儒、佛、道互补的道理。回乡后,张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验。前者是为了用儒家礼制净化民俗民风,后者则是为了缓和土地兼并所引起的社会矛盾。特别是对井田制,张载用心最多。他与学生买了一块地,按照周礼的模式,划分为公田、私田数井,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企图证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根据龚杰张载评传整理材料二罗伯特欧文,1771年出生在英国一个贫苦

31、的手工业者家庭。欧文从小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所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800年,欧文管理了一个拥有2500多个工人的工厂。他在自己的工厂里开始了第一步实验。他缩短了工人的劳动时间,禁止使用童工,取消针对工人的罚款制度,尽力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他创办了工人食堂、托儿所、幼儿园,设立工人学校,设立医疗费和养老金制度。欧文在提高了工人福利的同时也积攒了一大笔钱。1821年,他公开提出建立一个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共同劳动的新社会。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从英国来到美国。他在印第安纳州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按照自己的理想建立起一个“新和谐公社”。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

32、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等原则。“新和谐公社”的建立,引起了全世界注意,人们从世界各地纷纷赶来,热情参加和谐公社的建设。根据柯尔英社会主义思想史第一卷和欧文文集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和欧文各自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张载和欧文都探索了理想社会,分析两者的异同。(10分)答案(1)张载:儒学危机和三教合一的趋势;商品经济繁荣对民俗民风的冲击;土地兼并严重。(5分)欧文:工业革命开展,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出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尖锐;工人生活悲惨。(5分)(2)异:方式上:张载以复古的方式在儒家经典中寻找理想社会;欧文:根据自己的社会实

33、践开创性地探索理想社会。内容上:张载的理想社会是以奉行儒家伦理道德和维持等级秩序为特色的;欧文的理想社会是财产公有,权利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前提:张载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上;欧文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工业社会的基础上。(6分)同:两者都缺乏实现的社会基础(空想);两者都充满了理想色彩;都强调天下大同(为公);都重视实验验证。(4分,任答两点)解析第(1)问,张载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根据材料一“悟出了儒、佛、道互补的道理”并结合时代背景得出思想上儒学受到冲击,三教合一趋势发展;根据材料一“回乡后,张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验。前者是为了用儒家礼制净化民俗民风,后者则是为了缓

34、和土地兼并所引起的社会矛盾”得出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冲击民风民俗,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欧文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根据材料二“1800年,欧文管理了一个拥有2500多个工人的工厂”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工业革命开展,工厂出现;根据材料二“欧文从小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所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得出阶级矛盾尖锐,工人生活悲惨。第(2)问,不同点,根据材料一“张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验”得出张载以复古的方式寻找理想社会,根据材料二“他在自己的工厂里开始了第一步实验”得出欧文根据自己的社会实践开创性地探索理想社会;根据材料一“恢复古礼和井田制”得出张载的理想社会是以奉行儒家伦理

35、道德和维持等级秩序为特色的,根据材料二“1821年,他公开提出建立一个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共同劳动的新社会”得出欧文的理想社会是财产公有、权利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结合时代背景得出张载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上,欧文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工业社会的基础上。相同点,结合时代背景并结合他们实验的方式、过程和结果得出其相同点。26(2019山东德州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92008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简表时间法律194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或者批准的法律共23件,包括政务院及所属各机构组

36、织通则、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选举法等19541958年1954年,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此后,通过的法律共60件,包括全国人大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兵役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19591978年1966年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停止工作。除1975、1978年,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别通过了新中国第二、三部宪法外,全国人大共通过法律6件,包括商标管理条例等19791992年除3件宪法修改和1982年宪法外,共通过法律126件,包括选举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民法通则、民事

37、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19932003年除宪法修改2件外,共通过法律153件,包括立法法、行政复议法、公司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拍卖法、票据法等20032008年除宪法修改1件外,共通过法律72件,包括劳动合同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企业破产法、物权法、行政许可法、监督法等摘编自陈斯喜新中国立法60年回顾与展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某一时段或若干时段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12分)答案(示例一)看法:我国宪法的制定与修改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3分)说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通过的共同纲领带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对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

38、和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1954年,为了从政治上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用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国体与政体,也指明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制定了1982年宪法,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人大又对宪法进行了多次修改,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使之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9分)(示例二)看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3分)说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9、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国家立法工作全面展开。1982年宪法的颁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供了根本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刑事、民事、诉讼程序和国家机构等方面的一系列基本法律,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92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法律件数大为增加。一方面我国加强了经济立法,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针对立法、行政、司法等制定了相关法律,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而保障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9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首先根据“19492008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简表”,从法

40、律制定与修改所体现的特点、法律体系的完善等方面来归纳出观点;然后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法律建设等相关知识来论证观点即可。27(2019吉林长春普通高中一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市场自身的缺陷不断暴露,人民不得不承认政府干预经济和事物的必要性。“泰勒制”为代表的企业科学化管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美国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科学管理意识和理念被社会所接受,效率逐渐成为时代主题,美国政府从守夜人的“小政府”向“大政府”转变,由自由放任向加强管控转变,“效率政府”成为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改革所追求的目标。20世纪的中期,是美国政府的重要转型时期。190

41、0年到1945年间政府职员从30万增加到380万,政府的低效、浪费和官僚主义日益凸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对外交、政治以及社会问题的干预不断加强。20世纪中期后,“强政府”、“忠诚政府”和“道德政府”成为联邦政府改革所追求的新目标。摘编自20世纪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改革的历史考察材料二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与西方国家走过了截然不同的历程。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变化。对政府职能进行调整,19821998年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为主题,政府职能转变处于次要地位。20032008年,主要还是部门整合,职能归并,但是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得到提升。2003年的行政许可法,使政府职能转变呈现出法制化

42、的趋势。2013年明确了政府职能改革的路径和突破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由“全能型”向“服务型”转变。摘编自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府职能转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20世纪初和20世纪中期政府职能目标变化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历程的基本特点及主要原因。(12分)答案(1)原因: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大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经济危机频发;企业科学化管理制度(泰勒制)的影响。(4分,任答两点)20世纪中期:官僚队伍扩大,政府低效、官僚主义严重;保证官员忠于国家和政府的需

43、要;第三次科技革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加强干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冲突严重。(4分,任答三点)(2)特点:道路上:与西方道路相反,由高度集中的行政体制到减少干预。过程上:阶段性和逐渐深化(渐进性)。由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为主转为以科学配置政府职能为主,由结构性调整向法制化和建立完整体系机制转变。职能上:由“全能型”政府(大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强政府)。(6分)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1992年后,加快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2001年,中国加入WTO;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发展完善;中国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6分,任答三点)解析第(1)问,“20世纪初”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影响角度回答;“20世纪中期”结合所学从第三次科技革命、政府经济政策以及美苏冷战等角度思考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道路、过程、职能等角度分析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分析回答。- 1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