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五单元单元评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这一时期提出的“师夷制夷”中的“夷”主要是指(A)A西方列强B西北少数民族C日本和美国 D周边藩属国解析:由于日本同时期也面临中国的处境,这里的“夷”主要是指欧美先进国家。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A)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B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海国图
2、志书中使用“政治、进口、出口、新闻纸、铁路”这些新词说明魏源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体现出“师夷”之意但并未表达“制夷”之意,A对、B错。C错在“全面”;D错在政治制度。3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B)A四洲志 B海国图志C天演论 D资政新篇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分析的能力。从“咸丰皇帝”这一信息可以排
3、除C项,天演论产生于19世纪末期。“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和海国图志“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有相通之外,而且题干信息进一步揭示其影响了后来的洋务运动,故B项正确。A项四洲志与题意不符;D项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纲领性文件,不可能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4“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器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这种说法应归属于 (C)A西学东渐 B西学中用C中体西用 D西体中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强调中国传统的道德、体制是不能变的,能变的是中国的技术,是典型的中体西用思想。5在以下历史文献为代表的新思潮或历史运动中,对封建思想的危害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清算的
4、是(D)A B C D6“洋人制胜之道,专以轮船、火器为先又本之天文度数,参以勾股算法,故能巧法其中。”体现的观点属于 (B)A顽固派 B洋务派C早期维新派 D维新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强调了西方技术的先进,说明这一派别认识到了西方技术的先进,中国技术的落后,但仅停留于物质层面,这与洋务派的观点是相符的。7从鸦片战争前后到19世纪9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发展历程是(D)A中体西用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B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中体西用C开眼看世界追求民主共和维新变法D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8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
5、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D)A与儒家学说的传统文化决裂B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D力主实行政治改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郑观应主张变革中国政治制度,认为这是中国走向富强的根本。9孔子改制考出版后,曾经支持变法的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连对维新不遗余力支持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至于守旧者则攻击康氏离经叛道并找到了最好的口实。这反映出(D)A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已经动摇 B维新阵营内部因是否立宪发生分歧C维新变法遭到清朝官员普遍反对 D康有为减少变法阻力的策略存在问题解析
6、: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与材料中“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符,故A项错误;维新阵营内部,与材料中“至于守旧者则攻击康氏”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有“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两位官员,但没有涉及“官员普遍反对”,故C项错误;康有为写孔子改制考是为了减少变法阻力,反倒引起了“曾经支持变法的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连对维新不遗余力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故D项正确。10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
7、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意在考查考生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信息“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表明康梁认识到了启发民智的重要,A项正确。“各国之革政”说明康梁吸取了国外改革的经验,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说法错误,维新变法并没有充分发动民众,更说不上是发自民众的运动。11“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D)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
8、派对洋务派的批评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意在考查考生提取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仅摭拾泰西皮毛”批判的是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批判洋务派“不识国民之原理政治之本原”即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政体,这是维新派的主张,故D项正确。12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历史概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尽管新文化运动时期专门论述民主
9、和科学的文章不多,但其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利用民主和科学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所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13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D)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意在考查考生对文字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题干材料中“民间文学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等说明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故答案是D;材料中
10、既没有体现道德问题也没有体现文言文的价值,所以A、C两项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不符合题意。141916年2月,胡适与陈独秀通信,表示有“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之意。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正式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这场文学革命产生的直接影响是(D)A改变了民国政府教育的旧体制 B清除了封建主义的文化残余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促成了白话语体的广泛应用解析:材料中关于文学革命的提出属于背景材料,关键词是“直接影响”,采用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中“清除了”夸大了作用,排除;C项与文学革命没有直接联系,排除;文学革命的提出,有
11、利于白话文的传播,并随着其普及,促成了白话文的广泛应用,故D项正确。15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含义是指(A)A继续反封建 B向西方学习C反对尊孔复古 D主张民主共和解析:三者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根本任务就是反封建,都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16“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B)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提炼有效信息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革命”“独立”等关
12、键词可知,该歌谣反映了民众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独立的民主共和国的愿望,其反映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已经影响到民众,因此B项与题干信息吻合,故答案为B。17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C)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意在考查考生对文字材料
13、信息的解读能力。“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说明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故答案是C。材料并没有体现民生主义难以实现,也没有体现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排除A、B;材料中虽提到“平均地权”,但这不等于说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D项不符合题意。18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政治革命”属于(B)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社会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的能力。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进一步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民权主义”就是要推翻清政府,废除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
14、主共和国,即“政治革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19蔡元培认为:“三民主义虽多有新义,为往昔儒者所未见到,但也是以中庸之道为标准。”据此推断,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最符合蔡元培观点的是(D)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实现共和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解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张反帝和民族平等,与中庸无关,故A项错误;“创立民国,实现共和”主张政治上推翻帝制,实行民主,这是严肃的阶级斗争,不能体现中庸思想,故B项错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意味着国民党主动寻求与俄国、中共的合作,支持农民和工人的利益诉求,其中无关中庸之处,故C项错误;“平均地权”有反封建的动
15、机可是却没有彻底反封建,在改善农民待遇和限制地主之间寻求平衡,“节制资本”在自由市场和国家干预之间寻求平衡,故D项正确。20毛泽东指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C)A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B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纲领C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涵了三大政策的精神D新三民主义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不可能实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关系的理解。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和灵魂,是实现新三民主义的措施。21毛泽东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
16、们党开始也是不懂得农民工作的重要性,把城市工作放在第一位,农村工作放在第二位。”此处的“开始”是指(A)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此处的“开始”是指我们党还不懂得农民工作和农村工作重要性的时期,而正是国民革命时期我党还未意识到农民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性。1927年国共对峙开始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此后都十分重视农民和农村工作。22(2018江苏卷)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
17、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A)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解析:材料信息“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说明马克思主义正在指导工人运动,即正在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故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故B项错误;1928年“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故C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指的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故D项错误。231930年6月,中共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一文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
18、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D)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作者认清了中国的国情C作者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D作者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解析:根据“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可知,作者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选D项。1930年时,中共已经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排除A项。根据“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可知,作者认为革命的中心在城市;作者忽视了中国城市敌人力量的强大,认识不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是对中国的国情认识不清楚,排除
19、B、C两项。24叶永烈的邓小平改变中国一书的封面上写着:“故步自封,两个凡是,思想解放竟何其艰难;力挽狂澜,实事求是,大智大勇显英雄本色。”导致“思想解放竟何其艰难”的主要原因是(B)A“文化大革命”刚结束,人们的思想还未解放B“左”的思想依然顽固C拨乱反正工作还没有开始进行D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坚持阶级斗争的方针25在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的社论中提出:“这是一个必须认真汲取的历史教训决定从明年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_上来。这是我们党在进行新长征中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文中空白处应填充的内容是(C)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B经济建设和文化革命方面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社会主
20、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结合材料所给出的时间可以判断出社论反映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源曾经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
21、,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4分)(2)材料二中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近代哪一派的观点?你怎样理解他们这一观点。(4分)(3)较之材料一、二,材料三的内容又有何进步之处
22、?(4分)(4)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关系?有什么重大影响?(4分)答案:(1)材料一认为外来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材料二认为中国的大祸在国内“民权之说”。(2)洋务派的观点。“中学为体”指保持封建制度为根本,“西学为用”指用西方科学技术为手段。洋务派虽然比排斥一切外洋事物的顽固派进步,但学习西方技术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3)材料一只认识到西方技术先进,材料二反对西方民权学说,根本上都是维护封建统治。而材料三主张冲破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识形态,提倡民主与科学,从根本上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4)材料四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李大钊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27阅
23、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这就叫作“公理战胜强权”。独秀文存(1)材料一中,陈独秀评论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中国人非常关注这一事件?(4分)材料二:1918年11月,北京大学举行集会。胡适在演讲中说:“这一次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所以加入战国,全是因为要寻一个解决武力的办法。”“如今且说美大总统所主张,协商各国所同声赞成的解决武力的办法”彭明五四运动史(2)材料二中的“协商国”主要指哪些国家?胡适为什么说“
24、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武力”的办法?(6分)材料三:在北京大学1918年11月所组织的演讲中,李大钊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北京大学日刊1918年12月6日(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演讲的题目。演讲中提到的“新纪元的世界改造”指的是什么?演讲反映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4)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概括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的观点,并分析当时的国内背景。(4分)答
25、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2)英、法等国。战争前期美国向协约国提供了大量物资;美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3)庶民的胜利。俄国十月革命。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苏俄学习,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4)陈独秀:协约国的胜利是“公理战胜强权”。胡适:“美国的帮助”使协约国取得胜利。李大钊:一战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一中德国战败、协约国
26、等信息可判断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关注这一事件是因为中国是战胜国,希望借此收复国家主权。第(2)问调动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庶民”,联系教材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4)问分别从三段材料提炼出三人的观点,国内背景从北洋军阀黑暗统治、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新文化运动等方面分析。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三民主义就是针对当时中国所急需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的革命主张在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一批爱国志士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并最终成功领导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复兴之路材料二: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分
27、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中共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复兴之路材料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是什么。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是怎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革命的两个步骤及革命发展前景的基本主张。(4分)(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了什么重要主张?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4分)(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4分)答案:(1)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民生富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步骤: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革命发展前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3)改革开放。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