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572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城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2、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1. 钱穆认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但不与宗教相敌对,因此不妨称之为“人文教”。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A. 是宗法制的产物B. 与宗教信仰关系密切C. 受宗族观念影响D. 重视历史传承和教育2. 西周晚期的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中出现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的记录,甚至还列出了在场作证的王室官员的名字,以作凭据。这说

3、明了西周晚期A. 土地出现私有化的趋向B. 宗法分封制严重破坏C. 青铜铸造工艺日渐成熟D. 井田制得到发展和完善3. 西汉初,文人创作群体以诸侯王为中心,创作多抒发怀才不遇之情;西汉中叶后,创作群体逐渐转移到以朝廷为中心,创作内容多是渲染皇帝的尊严或者描写帝王游猎的宏大场景。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中央权威的加强B. 儒学正统地位形成C. 选官制度的变革D. 文化专制空前加强4. 唐太宗说:“朕所好者,唯尧、舜、周、孔之道,以为如鸟有翼,如鱼有水,失之则死,不可暂无耳”。故唐朝以儒学为资政之术,同时把它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此材料反应出唐朝通过选官制度( )A 打破垄断,缓和社会矛盾B.

4、 选拔精英,优化社会结构C. 维护传统,抵制社会变革D. 教化民众,引导文化方向5. 在唐初以前,政府专设机构管理族谱编修,侧重追溯各家祖宗荣耀。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多记录当世族人荣耀。这种变化反映了A. 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为纽带B. 科举制度发展推动阶层流动C. 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宗族认同D. 理学修身齐家理念成为主流6. 宋史创立道学传,认“道盛于三代,昭于孔子,及于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余年后,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这种认识( )A. 突显了理学的正统地位B. 混淆了儒家与道家思想C. 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D. 阐明道学对历史的认知7. 东京梦华录是北宋

5、灭亡后,跟随大批臣民逃亡南方的孟元老撰写的一部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在书中,作者用了大量的开封方言来叙述。这A. 凸显了民族矛盾的尖锐B. 反映了南北文化的差异C. 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D. 激发了读者的家国情怀8. 明后期书画家董其昌每每绘完山水,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此类绘画作品A. 彰显文人画的独特技法B. 注重抨击封建专制统治C. 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D. 表明写意画发展至顶峰9. 清朝初年,汉官不断上书要求皇帝重视为帝王讲解经史的“经筵”制度。康熙时期的“理学名臣”、讲官汤斌曾说:“讲官所职者大

6、,君心正而天下治。”这体现出清朝初年汉族士大夫A. 变革君主专制体制的尝试B. 对儒家理想化政治的追求C. 清除传统夷狄观念的努力D. 恢复儒学正统地位的决心10. 近代“科学”一词最初汉译作“格致”,即取义于程朱理学。然“格物致知”的字典解释为“考察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这说明A. 程朱理学阻碍中国近代的科学技术发展B. 格物致知与西方科学精神具有共通之处C. 重人伦轻自然的儒家伦理阻碍科学进步D. 西方科学精神起源于中国宋代程朱理学11. “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人情可托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

7、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入间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成关系。”该材料意在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 )A. 社会观念的落后B. 顽固势力的反对C. 洋文学科的增设D. 科举制度的功利12.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 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 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 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13. 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

8、出“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A. 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B. 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C. 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D. “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14. 中国近代早期译著的范围涉及外交、军事、自然科学和技术等方面,1861-1895年之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A. 中国传统思想被颠覆B. 向西方学习日渐多样化C. “中体西用”思想盛行D. 自强运动刺激民

9、族觉醒15. 下图为1907年时事画报上刊载的一幅漫画舆论:画中左上角的葫芦里分别装的是“专制”“立宪”,落款为“依样”,画中老人口呼“立宪”,胸藏“专制”。该漫画意在揭露和讽刺( )A. 清政府无视民意B. 朝廷面临的内忧外患C. 政府陷于空前孤立D. 清廷预备立宪的虚伪16. 严复晚年曾劝谕青年留学生:“学得一宗科学,回来正及壮年,正好为国兴业;然甚愿其勿沾太重之洋气,而将中国旧有教化文明概行抹杀也,”这反映出晚年严复A. 主张传播实业救国思想B. 认清了近代科学的本质C. 主张恢复旧传统文化D. 审视东西文化不同价值17. “五四”事件爆发时,报刊杂志多以“学生界事件”、“示威事件”来命

10、名,梁漱溟曾就运动著文论学生事件;一个月后,“五四运动”就已成为媒体的普遍用语了。这是因为A. 国内近代传媒技术落后B. 事件升级加剧社会关注C. 历史事件总会稳定发展D. 马克思主义已广泛传播18.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用”范畴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年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A. 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B. 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C.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D. 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19.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对无产阶级这一概念进行了创造性的解释,即避开生产方式是否先进问题,把划分无产阶级和非

11、无产阶级的标准落实到是否出卖劳动力这一-点上。这种认识意在A. 论证中国革命道路的合理性B. 揭露封建土地制度的反动本质C.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D. 推动农村土地改革深入开展20. 据统计,仅1937-1938年,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到延安去的知识青年就达2万多,先后经各种途径奔赴解放区的大学生、学者、文学家和艺术家以及外国专家华侨等共有6万多,远超1937年初中共党员的总数(4万)。这反映出当时( )A. 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B.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明显扩大C. 中共的抗日理念得到广泛认同D. 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的教育思想21. 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

12、)变化情况统计。据此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A. 短时期实现全民普及B. 呈现日益大众化的发展趋势C. 义务教育取得新突破D. 录取率与社会经济发展相悖22. 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据此可知,两位古希腊哲学家都( )A. 推崇绝对真理B. 具有理性精神C. 注重人文精神D. 捍卫思想自由23. 读下表:表中甲、乙、丙三人对材料的不同解读表明( )A. 历史研究受到意识形态影响B. 史料解读的角度具有多样性C. 历史认识随时代而不断变化D. 历史事实大多具有不确定性24. “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

13、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个词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才出现。到19世纪50年代,在英语世界中才使用“资本主义”这个词(法语中则早得多)。对这些历史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新“主义”都来源于启蒙运动B. 法国的资本主义比英国更先进C. 工业化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D.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5. 巴黎公社委员中许多人是社会主义者,努力维护工人的利益。公社恢复了一些逃亡资本家的工厂的生产,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公社还颁布法令免除房租、要求当铺无偿退还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由此可见,巴黎公社A. 体

14、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特点B. 确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C. 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D. 运用了工农联盟革命策略26. 1886年5月1日,美国和加拿大2万多个企业的35万工人举行示威游行,要求资本家实施八小时工作制;1889年,第二国际宣布每年的五月一日为国际劳动节。由此可知,国际劳动节的出现A. 完成了保障工人权益的使命B. 旨在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发展C. 得益于世界民主运动的促进D. 在世界各国获得了普遍认同27. 对下图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A. 落后的民族要被世界淘汰B. 进化论思想得到新发展C. 人类进化与环境密不可分D. 人类常用器官会渐变弱28. 20世纪30年代,美国漫画界开始塑造

15、强大、不可战胜的英雄形象,如人猿泰山、大力水手、超人、蝙蝠侠等,他们匡扶正义,扫除世上的罪恶,为人间带来希望。这类英雄漫画广受欢迎。材料反映出当时A. 社会大众存在逃避现实的倾向B. 美国持续推行霸权主义C. 经济繁荣刺激精神享受的需求D. 科技发展引发科幻热潮29.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经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象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据此判断,以下各项最有可能属于“第二次重大打击”的是A.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B.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C.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D. 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运

16、动定律”30. 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以老人与海获得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独特的文学创作手法被称为“冰山原则”,即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在水面上。“冰山原则”这种手法A. 寓含着作者对社会与人生的看法B. 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强烈批判C. 体现了文学作品的简约与自然D. 彰显了美国社会独有的文学特色二、非选择: 31.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古文字,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汉字与伟大的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生生不息,并在信息化时代依然焕发出蓬勃生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用拉丁字母拼读汉字是明末来华耶稣会士借鉴西方音韵学理论和方法,学习

17、汉语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汉语和西方文字大相径庭,对大多数来华耶稣会士来说,汉语学习最深切之感受恐怕便是一个“难”字,尤其体现在语音上。卞浩宇、严佳从到-来华耶稣会士与早期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演变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所及,汉字的危机依然存在。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汉字危机再一次爆发。有许多学者提出,汉字不适应计算机录入技术的发展。彼时,应当改革方块汉字为字母文字的呼声又起。”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选发明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其特点是高倍率汉宇信息压缩技术、高速度还原技术和不失真的文字变倍技术,使图书、报刊的排版印刷告别了传统的“铅”与“火”,进入了“光

18、”与“电”的时代。王选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当代毕异”,2002年2月1日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摘编自李南告别铅与火的新技术一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等请回答:(1)依据图一、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与其相关的主题,从唯物史观视角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仓颉造字”这历史传说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传教士利玛窦研究汉语拼音和汉学的主要背景。(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前“汉字危机”出现的原因,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汉字危机?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康熙对古帝王之治非常仰慕,认为“以仁心行仁政”非常必要,同时更要吸取历史的教训。他曾对熊赐履言:

19、“从来与民休息,道在不扰,与其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朕观前代君臣,每多好大喜功,劳民.财深为可鉴。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他谕令户部:自古国家长治久安之模,莫不以足民为首务,必使田野开辟,盖藏有余而又取之不尽其力,然后民气和乐,聿成丰亨豫大之休。见行垦荒定例,六年起科(注释:对农田计亩征收钱粮),朕思小民拮据开荒,物力艰难,恐催科期迫,反致失业,朕心深为轸念。嗣后各省开垦荒地,俱再加宽限,通计十年,方行起科。法国传教士白晋在向国王路易十四上的奏折中如此称赞康熙:他是自古以来,统治天下的帝王当中最为圣明的君主。”摘编自王钟翰清史补考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康熙治国之道的主要观点,指出其

20、代表性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在历史上受到尊崇的原因。中山市高二级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城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

21、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1. 钱穆认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但不与宗教相敌对,因此不妨称之为“人文教”。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A. 是宗法制的产物B. 与宗教信仰关系密切C. 受宗族观念影响D. 重视历史传承和教育【答案】D【解析】【详解】钱穆将中国

22、传统的人文精神追溯到五经,由此体现了对历史传承和教育的重视,故选D;宗法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并不是宗法制的产物和受宗族观念影响,排除AC;材料内容无法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宗教信仰关系密切,排除B。2. 西周晚期的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中出现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的记录,甚至还列出了在场作证的王室官员的名字,以作凭据。这说明了西周晚期A. 土地出现私有化的趋向B. 宗法分封制严重破坏C. 青铜铸造工艺日渐成熟D. 井田制得到发展和完善【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从题目材料“西周晚期”“出现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的记录”可知,西周晚期出现土地私有化现象,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

23、了土地私有现象的出现 ,反映了对井田制的破坏,而不是完善。且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宗法制的信息。故BD项错误。题目材料未体现青铜铸造工艺,故C项错误。所以选A。3. 西汉初,文人创作群体以诸侯王为中心,创作多抒发怀才不遇之情;西汉中叶后,创作群体逐渐转移到以朝廷为中心,创作内容多是渲染皇帝的尊严或者描写帝王游猎的宏大场景。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中央权威的加强B. 儒学正统地位形成C. 选官制度的变革D. 文化专制空前加强【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从材料“西汉初,文人创作群体以诸侯王为中心”“西汉中叶后,创作群体逐渐转移到以朝廷为中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中期,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

24、导致文学创作的变化,故A项正确;BCD项是A项的具体表现,排除。4. 唐太宗说:“朕所好者,唯尧、舜、周、孔之道,以为如鸟有翼,如鱼有水,失之则死,不可暂无耳”。故唐朝以儒学为资政之术,同时把它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此材料反应出唐朝通过选官制度( )A. 打破垄断,缓和社会矛盾B. 选拔精英,优化社会结构C. 维护传统,抵制社会变革D. 教化民众,引导文化方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朕所好者,唯尧、舜、周、孔之道故唐朝以儒学为资政之术”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之所以将儒学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看重儒学的教化功能,通过选官制度能够引导社会的文化方向,故选D;AB是科举制本身的影响,不是将儒

25、学作为考试内容原因,排除;科举制本身就是选官制度的变革,C项说法有误,排除。5. 在唐初以前,政府专设机构管理族谱编修,侧重追溯各家祖宗荣耀。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多记录当世族人荣耀。这种变化反映了A. 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为纽带B. 科举制度发展推动阶层流动C. 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宗族认同D. 理学修身齐家理念成为主流【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在唐初以前,政府专设机构管理族谱编修”可知,唐初以前,族谱编修主要有政府专设相关机构组织,到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可知,北宋时期家谱的修撰走向成熟,私家修谱流行,这与科举制度发展推动阶层流动,推

26、动普通家族也积极编修家谱,故B选项正确; 材料内容强调了唐朝前主要由政府组织编修族谱到北宋时期普通家族也积极编修家谱的变化,无法得出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为纽带,并且宗法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瓦解,故A选项错误;宗族认同与商品经济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材料体现的变化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编修族谱是与“追溯各家祖宗荣耀”“记录当世族人荣耀”有关,材料没有强调理学修身齐家理念成为主流,故D选项错误。6. 宋史创立道学传,认为“道盛于三代,昭于孔子,及于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余年后,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这种认识( )A. 突显了理学的正统地位B. 混淆了儒家与道家思想

27、C. 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D. 阐明道学对历史的认知【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可知,材料认为宋代出现的程朱理学继承了孔孟学说,这就突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道”是宋儒讲究的儒家“道统”,不是道家思想,故B项错误;宋代程朱理学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但与材料体现的“道的思想继承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7. 东京梦华录是北宋灭亡后,跟随大批臣民逃亡南方的孟元老撰写的一部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在书中,作者用了大量的开封方言来叙述。这A. 凸显了民族矛盾的尖锐B. 反映了南北文化的差异C. 体现了商品

28、经济的繁荣D. 激发了读者的家国情怀【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题意可知北宋灭亡后,作者逃亡南方,仍用大量的开封方言来叙述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意在唤起南宋读者的爱国情怀,故选D项。民族矛盾的尖锐题干并未涉及,排除A。B、C两项并未表明作者使用开封方言描写城市风俗人情的用意,故BC错误。8. 明后期书画家董其昌每每绘完山水,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此类绘画作品A. 彰显文人画的独特技法B. 注重抨击封建专制统治C. 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D. 表明写意画发展至顶峰【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该画作注重

29、写意和诗书画印一体。根据高中历史知识可知,其画类型为文人画。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体现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信息,B项排除;反映世俗生活的是写实画,与材料核心信息不符,C项排除;材料提供的个案,没有其他信息,无法对比,难以得出顶峰结论,D项排除;【点睛】本题是概念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理解每一个核心历史概念的时空范围、典型特征和主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例如,文人画的典型特征是注重写意和诗书画印一体。9. 清朝初年,汉官不断上书要求皇帝重视为帝王讲解经史的“经筵”制度。康熙时期的“理学名臣”、讲官汤斌曾说:“讲官所职者大,君心正而天下治。”这体现出清朝初年汉族士大夫A. 变革君主专制体制的尝试B.

30、对儒家理想化政治的追求C. 清除传统夷狄观念的努力D. 恢复儒学正统地位的决心【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讲官所职者大,君心正而天下治”反映了通过“经筵”制度正君心而治天下的儒家理想,故B正确;“君心正而天下治”并不是变革君主专制体制,故A错误;材料与夷狄观念无关,故C错误;当时儒学正统地位没有遭到破坏,“恢复”的说法错误,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君心正而天下治”,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10. 近代“科学”一词最初汉译作“格致”,即取义于程朱理学。然“格物致知”的字典解释为“考察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这

31、说明A. 程朱理学阻碍中国近代的科学技术发展B. 格物致知与西方科学精神具有共通之处C. 重人伦轻自然的儒家伦理阻碍科学进步D. 西方科学精神起源于中国宋代程朱理学【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知识可知,格物致知是指强调通过接触世间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目的是在于融会贯通而明“理”并非对客观规律和真理的探索,体现了认识方法上有一定的科学性。可知格物致知与西方科学都主张研究原理法则追求理性,故选B。程朱理学阻碍中国近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和西方科学精神起源于中国宋代程朱理学的说法与史实

32、不符,排除AD;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所以选B。11. “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人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入间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成关系。”该材料意在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 )A. 社会观念的落后B. 顽固势力的反对C. 洋文学科的增设D. 科举制度的功利【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体现的是落后的社会观念对社会进步的阻碍,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12.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

33、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 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 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 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对相对论和对民约论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科学、民主(赛先生、德先生)的追求,这是新文化运动中两大旗帜,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一代人;C选项材料中反映不出;D选项材料无法看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13. 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

34、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A. 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B. 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C. 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D. “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可知体现的是近代前期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故选A。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排除。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托古改制的思想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弱小的表现,D排除。1

35、4. 中国近代早期译著的范围涉及外交、军事、自然科学和技术等方面,1861-1895年之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A. 中国传统思想被颠覆B. 向西方学习日渐多样化C. “中体西用”思想盛行D. 自强运动刺激民族觉醒【答案】C【解析】【详解】仔细研读材料中所列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所占“译著的比例并分析可知,“1861- -1895年间”“中国近代译著的范围扩展到外交、军事、自然科学和技术等方面 ,但是仍以“应用科学“自然科学为主,“历史、地理”“宗教、哲学

36、、文学和艺术等社会科学仍占少数,说明在译著上体现了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思想。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研究的主体是中国近代译著范围的变化,不是近代思想、文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近代译著仍以应用科学与自然科学为主,无法说明此时向西方学习维度的多样化,排除;D项,材料仅体现译著范围的变化,未体现译著内容与民族意识觉醒的联系,排除。15. 下图为1907年时事画报上刊载的一幅漫画舆论:画中左上角的葫芦里分别装的是“专制”“立宪”,落款为“依样”,画中老人口呼“立宪”,胸藏“专制”。该漫画意在揭露和讽刺( )A. 清政府无视民意B. 朝廷面临的内忧外患C. 政府陷于空前孤立D. 清廷预备立宪的虚伪【

37、答案】D【解析】【详解】虽然口呼“立宪”,但实际胸藏“专制”,说明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本质上还是专制的,即讽刺了清廷预备立宪的虚伪,故选D;漫画内容无法体现无视民意,排除A;内忧外患是清廷预备立宪的原因,陷于空前孤立是预备立宪带来的结果,都没有体现预备立宪的实质,排除BC。16. 严复晚年曾劝谕青年留学生:“学得一宗科学,回来正及壮年,正好国兴业;然甚愿其勿沾太重之洋气,而将中国旧有教化文明概行抹杀也,”这反映出晚年严复A. 主张传播实业救国思想B. 认清了近代科学的本质C. 主张恢复旧的传统文化D. 审视东西文化不同价值【答案】D【解析】从材料“然甚愿其勿沾太重之洋气,而将中国旧有教化文明概行抹

38、杀也”中可以分析出,严复鼓励青年要努力留学,准备报效祖国,但嘱咐其“勿沾太重之洋气”,这表明严复审视东西文化不同价值,故D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严复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而不是经济思想,故A项排除;B项说法错误,错在“认清”;C项说法错误,错在“恢复”。点睛:对材料“然甚愿其勿沾太重之洋气,而将中国旧有教化文明概行抹杀也”的理解是关键。17. “五四”事件爆发时,报刊杂志多以“学生界事件”、“示威事件”来命名,梁漱溟曾就运动著文论学生事件;一个月后,“五四运动”就已成为媒体的普遍用语了。这是因为A. 国内近代传媒技术落后B. 事件升级加剧社会关注C. 历史事件总会稳定发展D. 马克思主义已广泛传

39、播【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五四”运动爆发之时,以“学生界事件”、“示威事件”来界定,而后逐渐以“五四运动”来命名,说明五四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事件升级加剧社会关注,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对“五四运动”界定的变化,与近代媒体技术是否落后无关,故A选项错误;五四运动从以“学生界事件”、“示威事件”来命名到以“五四运动”界定定义说明,五四运动逐渐产生了重要影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无法得出历史事件总会稳定发展,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五四运动产生的广泛影响,与马克思主义传播无关,故D选项错误。18.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用”范畴来说明东

40、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年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A. 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B. 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C.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D. 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了1919年五四运动后,瞿秋白等人以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点作为评判不同文化高低的标准,改变了以往对东西方文化分野的观点,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得到传播和发展,故C正确;A表述过于绝对化,BD在材料信息中均无体现,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思想界的重大变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41、19.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对无产阶级这一概念进行了创造性的解释,即避开生产方式是否先进问题,把划分无产阶级和非无产阶级的标准落实到是否出卖劳动力这一-点上。这种认识意在A. 论证中国革命道路的合理性B. 揭露封建土地制度的反动本质C.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D. 推动农村土地改革的深入开展【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井冈山时期,基于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与发展的现实,毛泽东将无产阶级的划分标准由“生产方式是否先进”发展为“是否出卖劳动力”,这一创新扩大了无产阶级阶级的范围,有利于论证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合理性,A项正确;土地革命时期扩大无产阶级即革命领导阶级范围的阶级划分办法,

42、目的不在于揭露“封建土地制度的反动本质”,B项错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客观结果不是“主观意图”,C项错误;把“出卖劳动力”的人都划为无产阶级,不是为了推动农村“土地改革”的深入开展,D项错误。20. 据统计,仅1937-1938年,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到延安去的知识青年就达2万多,先后经各种途径奔赴解放区的大学生、学者、文学家和艺术家以及外国专家华侨等共有6万多,远超1937年初中共党员的总数(4万)。这反映出当时( )A. 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B.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明显扩大C. 中共的抗日理念得到广泛认同D. 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的教育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时

43、间信息可知,与当时国民党政府或者汪伪政权相比,抗战时期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根据地的民主建设等因素吸引了大量到延安和解放区的学生学者,C正确;当时的抗战的主战场仍然是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A排除;B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21. 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变化情况统计。据此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A. 短时期实现全民普及B. 呈现日益大众化的发展趋势C. 义务教育取得新突破D. 录取率与社会经济发展相悖【答案】B【解析】【详解】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我国的高考录取率越来越高,到2011年甚至达到72.3%,说明高等教育呈现大众化的发展趋势,故选B;实现全民普及的说法过于夸

44、张,排除A;高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排除C;录取率的提高是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符,而非相悖,排除D。22. 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据此可知,两位古希腊哲学家都( )A. 推崇绝对真理B. 具有理性精神C. 注重人文精神D. 捍卫思想自由【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体现的是对于理性的崇尚,故B项正确;绝对真理表述错误,排除A;材料没有强调人文主义,排除C;D项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23. 读下表:表中甲、乙、丙三人对

45、材料的不同解读表明( )A. 历史研究受到意识形态影响B. 史料解读的角度具有多样性C. 历史认识随时代而不断变化D. 历史事实大多具有不确定性【答案】B【解析】【详解】甲乙丙三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材料进行了解读,说明史料解读的角度具有多样性,故选B;材料没有标明三人的国别和立场,无法体现意识形态的影响,排除A;CD说法错误,不符合实际,排除。24. “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个词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才出现。到19世纪50年代,在英语世界中才使用“资本主义”这个

46、词(法语中则早得多)。对这些历史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新“主义”都来源于启蒙运动B. 法国的资本主义比英国更先进C. 工业化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D.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加剧了社会分化,法国大革命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这些“主义”的出现受到了工业化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共产主义是工人运动兴起的结果与要求,不是来源于资产阶级启蒙运动;B选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英国,其资本主义发展比法国更先进;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正确

47、答案为C选项。25. 巴黎公社委员中许多人是社会主义者,努力维护工人的利益。公社恢复了一些逃亡资本家的工厂的生产,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公社还颁布法令免除房租、要求当铺无偿退还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由此可见,巴黎公社A. 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特点B. 确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C. 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D. 运用了工农联盟革命策略【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这些措施体现了巴黎公社真正代表和维护劳动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所以它是无产阶级的政权,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巴黎公社并没有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并未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C选项错误,巴黎公社

48、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D选项错误,巴黎公社没有联合农民阶级建立工农联盟。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6. 1886年5月1日,美国和加拿大2万多个企业35万工人举行示威游行,要求资本家实施八小时工作制;1889年,第二国际宣布每年的五月一日为国际劳动节。由此可知,国际劳动节的出现A. 完成了保障工人权益的使命B. 旨在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发展C. 得益于世界民主运动的促进D. 在世界各国获得了普遍认同【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可知,国际劳动节的建立是得益于1886年5月1日美国和加拿大工人举行的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民主运动,故C选项正确;A选项中“完成了”表述过于绝对;国际劳动节的出现不

49、是为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发展,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劳动节出现的原因,没有体现在各国得到认同,故D选项错误。27. 对下图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A. 落后的民族要被世界淘汰B. 进化论思想得到新发展C. 人类进化与环境密不可分D. 人类常用器官会渐变弱【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漫画反映是人类生物演化的过程,而生物演化在演化过程中是受到环境的影响,C正确;ABD属于对材料的曲解,排除。故选C。28. 20世纪30年代,美国漫画界开始塑造强大、不可战胜的英雄形象,如人猿泰山、大力水手、超人、蝙蝠侠等,他们匡扶正义,扫除世上的罪恶,为人间带来希望。这类英雄漫画广受欢迎。材料反映出当时A. 社会大众

50、存在逃避现实的倾向B. 美国持续推行霸权主义C. 经济繁荣刺激精神享受的需求D. 科技发展引发科幻热潮【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大危机,社会生产力急剧下降,人民生活贫困,经济萧条,所以这一时期不可战胜、为人间带来希望的英雄漫画形象广受欢迎,人们追求幻想世界的满足,逃避灰暗萧条的现实,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匡扶正义、扫除世上的罪恶,为人间带来希望的英雄漫画与企图主宰世界的霸权主义无关;C选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大危机,社会生产力急剧下降,人民生活贫困,经济萎缩,

51、并不繁荣;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科技发展对科幻热潮兴起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9.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经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象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据此判断,以下各项最有可能属于“第二次重大打击”的是A.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B.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C.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D. 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第二次打击“是指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该学说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改变了对人类地位的看法以及揭示了生命起源的奥秘,C选项符合题

52、意;AD选项属于第一次认识,排除;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是牛顿经典力学,B选项排除。30. 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以老人与海获得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独特的文学创作手法被称为“冰山原则”,即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在水面上。“冰山原则”这种手法A. 寓含着作者对社会与人生的看法B. 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强烈批判C. 体现了文学作品的简约与自然D. 彰显了美国社会独有的文学特色【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冰山原则指的是人的语言对于人的思想的表达就好像冰山一样,只有八分之一在水上面,有八分之七在水下;意思是说人的语言是不足以表达思想的,对于

53、作者而言,也没有必要写得太过于直露,因为读者是能读懂的,故A正确;B项材料不是表现批判精神,而是创作原则,故B错误;C项材料不是体现作品的简约而是不直露,故C错误;D项彰显的不是美国而是海明威个人的风格,故D错误。二、非选择: 31.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古文字,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汉字与伟大的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生生不息,并在信息化时代依然焕发出蓬勃生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用拉丁字母拼读汉字是明末来华耶稣会士借鉴西方音韵学理论和方法,学习汉语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汉语和西方文字大相径庭,对大多数来华耶稣会士来说,汉语学习最深切之感受恐怕便是一个“难”字,尤其体现在

54、语音上。卞浩宇、严佳从到-来华耶稣会士与早期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演变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所及,汉字的危机依然存在。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汉字危机再一次爆发。有许多学者提出,汉字不适应计算机录入技术的发展。彼时,应当改革方块汉字为字母文字的呼声又起。”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选发明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其特点是高倍率汉宇信息压缩技术、高速度还原技术和不失真的文字变倍技术,使图书、报刊的排版印刷告别了传统的“铅”与“火”,进入了“光”与“电”的时代。王选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当代毕异”,2002年2月1日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摘编

55、自李南告别铅与火的新技术一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等请回答:(1)依据图一、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与其相关的主题,从唯物史观视角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仓颉造字”这历史传说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传教士利玛窦研究汉语拼音和汉学的主要背景。(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前“汉字危机”出现原因,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汉字危机?【答案】(1)主题:中国汉字具有悠久的历史。认识: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仓颉造字”的历史传说反映的是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2)背景:西学东渐的影响;传播

56、天主教的需要;早期传教士的努力等。(3)原因:新文化运动的冲击;建国初期的汉字改革的影响;科技发展的影响等。应对:树立全社会重视汉字书写的意识;加大的政府的宣传;强化教育过程的书写意识等。【解析】【详解】(1)主题:从两幅图片中关于汉字的起源来看,可归纳出主题是中国汉字具有悠久的历史。认识:围绕生产力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作答即可。(2)背景:根据材料“用拉丁字母拼读汉字是明末来华耶稣会士借鉴西方音韵学理论和方法”和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有西学东渐的影响;传播天主教的需要;早期传教士的努力等。(3)原因:根据材料“因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所及,汉字的危机依然存在”可归纳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结合所

57、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的汉字的简化改革也是重要原因;根据材料“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选发明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可归纳出科技发展的影响。应对: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如树立全社会重视汉字书写的意识;加大的政府的宣传;强化教育过程的书写意识等。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康熙对古帝王之治非常仰慕,认为“以仁心行仁政”非常必要,同时更要吸取历史的教训。他曾对熊赐履言:“从来与民休息,道在不扰,与其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朕观前代君臣,每多好大喜功,劳民.财深为可鉴。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他谕令户部:自古国家长治久安之模,莫不以足民为首务,必使田野开辟,盖藏有余而又取之不尽其力,然后

58、民气和乐,聿成丰亨豫大之休。见行垦荒定例,六年起科(注释:对农田计亩征收钱粮),朕思小民拮据开荒,物力艰难,恐催科期迫,反致失业,朕心深为轸念。嗣后各省开垦荒地,俱再加宽限,通计十年,方行起科。法国传教士白晋在向国王路易十四上的奏折中如此称赞康熙:他是自古以来,统治天下的帝王当中最为圣明的君主。”摘编自王钟翰清史补考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康熙治国之道的主要观点,指出其代表性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在历史上受到尊崇的原因。【答案】(1)观点:实行仁政,与民休息,轻徭薄赋,鼓励开荒垦田。措施:康熙五十一年,实行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即规定以康熙五十年全国的丁数为准,此后达

59、到成丁年龄的,不再承担丁役。(2)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叛乱,击败沙俄的侵犯,维护了国家边疆的巩固;实行轻徭薄赋,废除丁役,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解析】【详解】(1)观点:根据“以仁心行仁政非常必要”、“从来与民休息,道在不扰,与其多一事,不如省一事”得出实行仁政,与民休息,根据“嗣后各省开垦荒地,俱再加宽限,通计十年,方行起科”得出轻徭薄赋,鼓励开荒垦田。措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有康熙五十一年,实行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即规定以康熙五十年全国的丁数为准,此后达到成丁年龄的,不再承担丁役。(2)康熙帝受到尊崇的原因主要和他做出的贡献有关,包括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叛乱,击败沙俄的侵犯,维护了国家边疆的巩固;实行轻徭薄赋,废除丁役,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