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80KB ,
资源ID:305487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0548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新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1、新津中学高2018级高二历史11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24*2=48分)1、“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注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这说明()A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B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C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D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2、董仲舒认为,天意要大一统。皇帝受命于天;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思想( )A强化了男尊女卑观念B体现了宗法分封原则C体现了敬

2、天法祖观念D服务于专制集权制度3、有日本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李約瑟认为,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像是依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而架构出的世界观。据此可知,朱子学()A正确揭示了宇宙的本原B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C蕴含着自然科学的理念D与西方科学具有一致性4、明末清初,王夫之斥责李贽“不恤君亲,不顾人伦”,其书其人宜“亟诛绝之”;五四时期,李贽被认为是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的时代先驱;改革开放以后,李贽思想研究呈多元化倾向。据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 B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观念C综合多人的评价即可还原历史人物 D李贽所处时

3、代最近的评价更具有可信性5、宋代秦九韶在数书九章序中提出“数与道非二本”,并且认为,数学“大则可以通神明、顺性命,小则可以经世务、类万物”,撰数书九章,通过数学而“进之于道”。由此可知秦九韶()A追求奇技淫巧B践行格物致知C探索格心致知D追求科学理性6、甲骨文的“法”字,由去、水、鹿三部分构成,“法”字最早来源于母鹿产仔季节动物迁徙的启发,由此可以推断“法”字最早的本质内涵是()A参天察地天命所归的正义思想B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办事准则C关注人类生命共同体的生存之道D古先民长期野外活动的生命感悟7、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人们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而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

4、斗争的孙悟空形象。两者都()A描写了古代官场的腐朽与黑暗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C反映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D表明等级观念受到极大冲击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9、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规定,学校不准祭孔、不准尊孔读经。袁世凯上台后,下令尊崇伦常,提倡礼教,尊孔之风甚嚣尘上,章太炎等首先站出来反对。针对孔教的争议()A造成了

5、立宪派与革命派之间的论战B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的对立C引发了中国思想文化层面深刻变革D推动中国由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10、表1为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重大事件统计数据。由此可以看出该杂志() 历史事件 提及次数 辛亥革命 47 袁世凯称帝 133 世界大战 448 十月革命 287 巴黎和会 87 五四运动 45 A关注国内外政治局势演变B宣传主题是马克思主义C成为近代影响最大的报刊D关注中国社会生活变迁11、十月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几。五四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

6、一枝独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一战暴露资本主义本质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D时局变动激发新的探索12、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13、1928年,毛泽东发表文章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表明

7、当时共产党人致力于()A将革命重心放在国民党统治区B探索工农武装制据的革命道路C保卫和巩固红色的抗日根据地D改变国共两党力量悬殊的局面14、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标志着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然而又是比较系统的思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B解决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问题C成为顺利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指导思想D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15、邓小平与中国近代史上很多伟大的改革者很相似,他们都从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诊断中国的问题,开出了救国强国之方。这表明邓小平()A改革内容涉及

8、面广B重视中国具体实际C强国之方效果显著D改革面临严重局面16、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的美好渴望。这一变化()A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B体现了传统道德的回归C得益于新技术手段的运用D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17、1951年,教育部曾宣布“五一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执行的结果是教师节没有了。198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这一变化()A说明传统文化忽视教师地位B推动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形成C有助于形成重教的社会风气D依据科教兴国的战略构想提出1

9、8、 表2时期 特点 状况 19501959年 指数增长期 每隔16年,科技成果翻一番 19591962年 非常时期 呈困难的饱和增长 19631965年 指数增长期 每隔14年,科技成果翻一番 19661975年 非常时期 几乎呈零增长 1975年以后 指数增长期 增长率基本与世界水平相近 表2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五个时期,其中两个非常时期出现的原因是()A教育发展水平落后B经济发展缓慢C“左”倾错误的发展D中苏关系恶化19、史记载: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被后世奉为“火祖”;西方也有普罗米修斯触犯天规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传说。二者的共通之处( )A都是商品经济发

10、展的产物B都有无神论的思想主张C都引发了社会制度的变革D都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20、1516世纪,佛罗伦萨常常举办庆典活动,先前囿于个人或小圈子的艺术家,开始常常参与庆典的装饰工作,帮助打扮角色,设计服装,准备化妆品和其他装饰用品。很多教会人士和世俗统治者也乐于赞助他们。这表明文艺复兴( )A崇尚人文的社会氛围B社会等级观念的消失C公民参政的热情高涨D艺术家政治地位提高21、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提出,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现世苦行主义的形成,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种新的伦理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和动机,造就了“资本主义的精神”。材料表明( )A新教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

11、发展的精神动力 B新教伦理认为禁欲苦行才能发展资本主义C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D新教提倡的克制享乐违背了人文主义思想22、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英国议会无非是公共意志的篡夺者,而且在英国式的代议制度下,人民只有在选举议员时才是自由的,而议员一旦选出,人民又成为奴隶。这表明他( )A提倡自由平等B推崇三权分立C主张社会契约D反对代议制度23、启蒙运动之前,西欧知识分子以欧洲生活方式为标准来评判美洲印第安人,认为他们处于野蛮落后的状态。而在法国启蒙运动中,不少启蒙思想家则称赞印第安人自然纯朴,视其为“高贵的蒙昧人”。启蒙思想家此举意在( )A批评西欧对美洲的殖民侵略B宣扬自由平等的理

12、念C肯定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D批判传统认识的狭隘24、17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的兴趣取向比例从7降至2,而对于科学的兴趣取向则由1.8增长至5以上。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A科学发展推动人们思想解放B民主革命影响了全社会价值取向C人文精神取代宗教神学地位D启蒙思想加速了科技革命的到来二、非选择题。(52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5分)材料一 明清之际,以传教士为桥梁和纽带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一批诸如几何原本、同文算指、浑盖通宪图说、乾坤体义、远西奇器图说、火攻挈要等书的翻译以及世界地图的传入

13、,打开了明朝知识界认识和了解“西学”的窗口,冲击了明代崇尚空谈的学风,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中国儒家思想对欧洲18世纪启蒙思潮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材料二 近代以来,欧洲与中国间文化交流打破了平等均衡、长短互补的格局,文化交流变成了作为落后一方的中国向作为先进一方的欧洲学习的进程。从一开始就是在欧洲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中国反侵略这样尖锐的政治背景下进行的。就中国方面而言,就不简单是一般意义上的落后向先进学习,而是为寻求解决中国政治危机,救亡图存而向对手学

14、习。随着对于救国方案探讨的深入,中国的仁人志士们对于欧洲文化的注意力,渐渐便转移到了探讨如何对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经济构成进行改造上。摘编自林延清、丁伟志近代中国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分析其原因。(1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西方中国形象包含三个层次的意义:一是对中国现实的一定程度上的反映,二是对中西关系的意识,三是西方自身文化心态的表现与折射。因此,我们在研究西方中国形象生成、演变的历史文化语境时,既要考察同一时期中国自身历史

15、现实,同时还要考虑到构筑中国形象的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历史背景,探究中国形象生成和演变与这一时期西方文化精神之间的联系。摘编自周宁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材料二 13世纪以来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时间主要形象中世纪晚期西方的中国形象(13 世纪15 世纪)蒙古人的征服使欧洲与中国有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直接接触,断定契丹就是古代的丝人国。马可波罗行纪为西方人创造了最早的集体想象中的中国形象:大汗统治下,帝国繁荣富有。地理大发现时期西方的中国形象(15 世纪17 世纪)商人和冒险家们踏上了前往中国的征程,到东方去,获取财富。传教士们在延续关于王权与财富的中国神话的基础上,植入了历史和文化

16、的因素,建构了一个文明智慧与道德秩序的真实清晰的中国形象。启蒙运动时期西方的中国形象(18 世纪18 世纪中叶)伏尔泰赞美孔子“尊重理性、道德”、“排斥迷信”,并对之加以大肆宣扬和赞美。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中国神话”的幻灭(18 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叶)欧洲对于中国人的社会集体想象主要是负面的,但是普希金的诗歌中却对“中国花园”、“中国长城”和“中国人”充满赞美之情。鸦片战争以来西方的中国形象(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把落后麻木的中国称为“睡狮”、封闭、邪恶、停滞,传教士、军人和政府眼中的中国基本是贫困、肮脏、混乱、残暴、危险的地狱。冷战时

17、期西方的中国形象(20世纪中叶冷战结束)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军政界一些人士描述了一个大有希望的新中国形象:纯朴、智慧的传统社会、“崛起的英雄”。新中国成立以来,西方视中国为“邪恶的共产主义专政国家”。20世纪80年代,美国主流媒体认为中国是浪漫、神秘和友好的。冷战结束以来西方的中国形象(20世纪90年代至今)西方政府抛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民间对华态度多元化、复杂化。摘编自邹雅艳1318世纪西方中国形象演变等运用相关历史史实,对上述材料中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西方对中国不同时期认知态度的变化或对不同时期的多个形象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认知,并加

18、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些起义走的都是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三篇文章,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

19、革命战争首先要把主要战略方向指向农村的理论和斗争艺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三座大山的主要力量盘踞在中心城市,农村是它们统治的薄弱环节。毛泽东毅然决定把主要战略方向首先指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摘编自浅析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创立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意义。(6分)新津中学高二历史11月月考试题答案1、【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解析】材料汉代董仲舒借鉴庄子“天人合一”的观念,改造儒家

20、思想,反映出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黄老之学在汉代的地位,故B项错误;C项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儒家主要关注人际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A2、【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解析】A项表述不足以表述“皇帝受命于天;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表述不完整,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宗法分封的原则是血缘关系,题目中并未体现,故B项错误;题目中“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涉及的是家庭关系,与敬天法祖无关,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题目体现了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三纲五常”的思想主张

21、,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答案】D3、【考点】宋明理学【解析】“有日本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不具有普遍性,不能算作正确的理论,故A项错误;“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不能说明是唯物主义,故B项错误;“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李約瑟认为,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像是依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而架构出的世界观”可得出理学里有自然科学的理念存在,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理学为唯心主义哲学,与西方科学有着本质的不同,故D项错误。【答案】C4、【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史学理论专题【解析】对历史

22、人物的评价有统一的标准,如要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不同的时代对李挚的评价是不同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观念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还原历史人物要根据与历史人物相关的史料来进行,而不是根据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故C项错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信性的程度要根据评价是否符合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而不是所处时代最近,故D项错误。【答案】B5、【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解析】“奇技淫巧”一般是指过于奇巧而无益的技艺与制品,属于发明创造之类,与题干无关,故A项错误;“格物致知”是指探究事物的原理来得到一定的知识,契合题干“通过数学而进之于道”

23、,故B项正确;探究数学不是“格心”,故C项错误;题干述及宋代的秦九韶通过数学而“进之于道”,不是追求科学理性,故D项错误。【答案】B6、【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的发展【解析】“法”字最早来源于母鹿产仔季节动物迁徙的启发,没有提及“正义”思想,故A项错误;到一定季节母鹿产仔要进行迁徙,这是“法自然”的结果,现代意义上的“法”意指标准,规范,人们必须按照“法”来行事,即体现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办事准则,故B项正确;到一定季节母鹿产仔要进行迁徙,这是动物的生存之道,但不是关注人类共同体,故C项错误;“长期野外活动的生命感悟”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7、【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解析

24、】依所学,桃花源记反映了人们饱受战争苦难,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未涉及到官场的腐朽与黑暗,故A项错误;依所学,魏晋时期桃花源记反映了当时战乱情况下,民众对于世外桃源的向往,而明清时期的西游记反映出了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黑暗,因此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形象,故B项正确;据材料,“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体现出民众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而桃花源记只是对于和平的怀念,而未涉及到公平正义的追求,故C项错误;据材料“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体现出等级观念受到极大冲击,而桃花源记只是对于和平的怀念,而未涉及到等级观念的冲击,故D项错误。【答案】B8、【考点】维新思想【解析】19

25、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材料严复“煞费苦心”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联系起来,目的是推动国人的思想解放,故A项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没有倡导反清革命,故B项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无关,故C项错误;严复“煞费苦心”的目的是,宣传社会进化论思想,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故D项正确。【答案】D9、【考点】新文化运动【解析】“民国初年”革命已经发生,没有立宪与革命之争,故A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规定,学校不准祭孔、不准尊孔读经”没有体现传统文化与西学的关系,故B项错误;“袁世凯上台后,下令尊崇伦常,提倡

26、礼教,尊孔之风甚嚣尘上,章太炎等首先站出来反对”之后,全国掀起了追求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故C项正确;“民国初年”可以确定已经是民主共和,故D项错误。【答案】C10、【考点】新文化运动【解析】由材料中提及次数比较多的“世界大战”、“十月革命”、“袁世凯称帝”可知新青年关注国内外政治局势,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新青年关注的重大事件而非具体思想内容,故B项错误;近代影响最大的报刊是申报,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近代重大事件而非社会生活的变迁,故D项错误。【答案】A11、【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题干主要论述了一个变化,即介绍新思潮的刊物由少到多,工人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主要任务

27、是领导中国革命,故A项错误;一战后的山东问题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故C项错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中国也不例外,于是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的现象,故D项正确。【答案】D12、【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陈独秀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同革命,并建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与材料中“陈

28、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相符,故A项正确;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与材料中“1920年5月”不符,故B项错误;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与材料中“1920年5月”不符,故C项错误;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材料中“1920年5月”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13、【考点】毛泽东思想【解析】

29、根据“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可知当时革命的重心并非国统区,而是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农村地区,故A项错误;根据“有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可知当时中共致力于探索工农武装制据的革命道路,故B项正确;此时日本还未直接侵华,中共尚未建立抗日根据地,故C项错误;根据“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可知1928年中共的首要任务是在国民党的封锁包围中生存下来,探索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故D项错误。【答案】B14、A15、【考点】邓小平理论【解析】“都从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诊断中国的问题”不能体现内容的广泛性,故A项错误;“从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诊断

30、中国的问题,开出了救国强国之方”可见重视中国国情,故B项正确;“开出了救国强国之方”没有体现效果,故C项错误;“邓小平与中国近代史上很多伟大的改革者很相似,他们都从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诊断中国的问题,开出了救国强国之方”没有体现改革的艰难性在,故D项错误。【答案】B16、【考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解析】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才刚刚起步,消费市场也刚刚起步,故A项错误;此时传统道德还占据统治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了电影的表现技巧以及要表达的思想,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故C项错误;材料中“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时代的小

31、故事,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故D项正确。【答案】D17、C18、【考点】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解析】两个非常时期分别是19591962年和19661975年。A项存在于前四个时期,不是导致非常时期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B项存在于前四个时期,不是导致非常时期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前者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后者文革中存在的“左”倾错误,是导致科技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D项存在于前四个时期,不是导致非常时期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C19、【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解析】据材料“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被后世奉为“火祖”,普罗米修斯触犯天规盗取天火”可知材料主要是突

32、显人的贡献,而不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据材料“普罗米修斯触犯天规盗取天火”可知受到有神论思想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是突显人的贡献,而不是引发了社会制度的变革,故C项错误;据材料“燧人氏被后世奉为火祖,普罗米修斯触犯天规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可知强调人民群众的作用,突显人文主义色彩,故D项正确。【答案】D20、A21、【考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根据题干中“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现世苦行主义的形成,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种新的伦理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和动机,造就了资本主义的精神”,可知新教伦理促

33、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故选A项;通过题干内容可知,“克制享乐”只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条件之一,“新教伦理认为禁欲苦行才能发展资本主义”的表达方式过于绝对,排除B项;题干内容没有提及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问题,排除C项;通过题干内容可知,“克制享乐”是为了积累财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这并没有违背人文主义思想,排除D项。【答案】A22、【考点】启蒙运动;第8课 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根据材料“英国议会无非是公共意志的篡夺者,而且在英国式的代议制度下,人民只有在选举议员时才是自由的,而议员一旦选出,人民又成为奴隶”可知他反对代议制度

34、间接民主,认为人民的意志是不能被代表的,故选D项;根据材料“英国议会无非是公共意志的篡夺者,而且在英国式的代议制度下,人民只有在选举议员时才是自由的,而议员一旦选出,人民又成为奴隶”可知他反对代议制度间接民主,未涉及平等的民主权利,排除A项;根据材料“英国议会无非是公共意志的篡夺者,而且在英国式的代议制度下,人民只有在选举议员时才是自由的,而议员一旦选出,人民又成为奴隶”可知他反对代议制度间接民主,未涉及司法、立法、行政之间分权,排除B项;社会契约用以解释个人和政府之间的适当关系,排除C项。【答案】D23、【考点】启蒙运动;第8课 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据材料“而

35、在法国启蒙运动中,不少启蒙思想家则称赞印第安人自然纯朴,视其为高贵的蒙昧人”可以得出启蒙思想家此举意在宣扬自由平等的理念,故选B项;材料说的是西欧知识分子和启蒙思想家对印第安人的看法、没有涉及西欧对美洲的殖民侵略,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西欧知识分子和启蒙思想家对印第安人的看法,没有涉及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启蒙思想家对西欧知识分子的态度,排除D项。【答案】B24、【考点】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17世纪,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推动自然科学发展,反过来又推动思想解放,故选A项;材料中没有提到民主革命,也没有看出社会价值取向变化,排除B项;宗教神学在欧

36、洲仍然占据统治地位,排除C项;18世纪后半期才爆发科技革命,市场需求推动科技革命,排除D项。【答案】A25、 【答案】(1)影响:对中国:冲击了明代崇尚空谈的学风;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的发展;冲击了“华夏中心”的传统观念;对西方:增进欧洲民众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影响欧洲18世纪启蒙思潮。(10分) (2)特点:不平等下的中国向西方学习;在列强经略下的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具有救亡图存的政治目的;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8分)原因: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文化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仁人志士的推动。(每点2分,满分7分)26、参考答案:论点:西方眼中的中国形象经历了一个从“乌托邦”到

37、“意识形态”的过程。(2分)(1)自马可波罗行纪,中国就受到了西方人的景仰。当时西方社会正处于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整个西方物质匮乏,贫穷落后,王权衰微,社会动荡不安,而当时的元朝富强、繁荣,但是有很多西方的商人和传教士来到中国,然后写游记等作品来写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其作品中不乏很多夸张和虚构成分,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马可波罗游记,那时候的中国是一个由马可波罗在他游记中创造的“真实乌托邦”形象,也正是马可波罗的描绘,使西方人对中国充满无限想象。其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财富和强大有力的君权,这是贫穷、动荡的西方人最为向往和羡慕的。因而当时的中国在西方人眼里是典型的“乌托邦”形象。 (2)1

38、492 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它被视为西方近代文明的起点,而激起他冒险远航的灵感则是来自马可波罗所打造的充斥着财富和世俗享乐的“中国神话”。欧洲资本主义蓬勃发展,出于资本原始积累和获取更大的商业利润的需要,欧洲国家纷纷走上了疯狂的海外扩张和掠夺的道路。而中国,这个世界上最遥远的国度,早已作为财富之国的象征进入了欧洲人的社会集体想象。到东方去,获取财富。在重商主义和自由精神的感召下,商人和冒险家们踏上了前往中国的征程。西方的外部扩张不仅仅表现为经济和军事征服,同时也体现为代表着西方文化精神的基督教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而这项使命则是由传教士们担负的。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伊斯兰世界以外最大的异

39、教国度,自然吸引了和商人、水手一样富于冒险精神的传教士们。这为其后在欧洲持续了近两个世纪的“中国热”提供了全面的、权威的认知参照体系。 (3)从 17 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进步,刚刚迈进现代文明的欧洲社会在开放、进取的时代意识的感召下,渴望突破封建和宗教的束缚,建立理性与科学的权威。因此,当一个全新的文明中国的形象一进入西方文化视野,启蒙主义者便从中发掘出了一个相对于西方文化传统的“他者”的异域形象中所蕴含的可利用的文化启蒙价值。此时的中国,对于欧洲人来说,已不再仅意味着发现土地和获取财富的机会,而是代表着一种独特的、优越的政治制度和道德伦理文化,即中国的开明君主政治

40、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哲学思想,它们恰恰为欧洲提供了一个创新与超越的楷模和一种改造社会的动力。孔子所倡导的伦理道德和政治制度,向西方展现了一个非神性宗教权威的理性世界。启蒙思想家们则从中受到启发,找到了他们需要的理念:“尊重理性、道德”、“排斥迷信”,并对之加以大肆宣扬和赞美。 伏尔泰美化中国制度文化,其目的在于借中国文化来宣传其改造法国社会的启蒙思想。这时的西方中国形象也达到了其演变过程中的辉煌的顶点。(4)启蒙运动中期,就在西方中国形象达到了它演变历程中的顶峰时,逆转也开始了。人们普遍注意到,18 世纪中期,西方的中国形象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持续了数个世纪的美好的中国形象时代结束了,对中国的热

41、情几乎所剩无几,除了贬低与厌恶之外,更可怕的是遗忘。究其原因,首先是东西方经济、军事实力对比的悬殊,18 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完成了国内的产业革命,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已初具雏形,正急于对外扩张市场,加强国际竞争力。而与此同期,衰落出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古老的东方帝国,世界格局变了,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军事与经济实力打破了旧有的平衡;其次,西方的社会观念发生了变化,民主、进步、自由成为了西方文化的核心概念,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现代化的基本标准,而仍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下的中国不可能再成为西方文明发展的楷模。中国在精神上是愚昧的、道德上是堕落的、政治上是专制的、历史是停滞的,此时的中国

42、形象,完成演变成了为了映衬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和自由主义思想的需要而生的对照物。 (5)鸦片战争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是片面的,有故意丑化之嫌。近代中国,统治者固然愚昧腐朽,政治经济落后,但中国人民是勇于反抗外国侵略,也顺应潮流追求进步的:太平天国、义和团、五四运动、抗日战争都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都推进了中国经济的工业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则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进程。西方人丑化中国,是长期以来“西方中心”论的产物,也是美化其对华侵略的需要。(6)二战期间,由于国家利益趋同,美国等西方国家需要中国一起对抗日本,视中国为伙伴,对华态度有

43、所转变。后因新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推行一边倒的政策,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将新中国视为“邪恶的共产主义专政国家”和“民主国家的死对头”,中国国家形象基本上是美国的对抗者和敌对者。20世纪70年代,中美的外交政策调整,中美关系改善,共同对抗苏联,再加上中国推行改革开放的国家发展战略,美国认为中国有可能走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所以将中国作为可以支持的“有发展前途”的国家。尽管这段“蜜月期”媒体报道短暂且一波三折,但总体上看中国在美国主流媒体的形象是浪漫、神秘和友好的。冷战结束以来,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取得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发展突飞猛进,

44、大国地位进一步确立,在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对被中国赶超的现实,某些西方国家为遏制中国,或渲染中国威胁论,挑唆周边国家与中国对立,或宣扬中国崩溃论,唱衰中国,企图制造中国内乱,西方媒体充斥着各种负面印象;但是中国的对外开放使得民众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真实的中国,使得对中国形象也是多元的、复杂的。(9分)结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的认知变化受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价值观、实力对比、对华了解程度等因素影响。因此,我们既要认真对待,但也不应过度反应;既要勇于面对,也要淡然处之。我们应充分利用媒体这个重要的宣传阵地,运用西方民众熟知的话语体系语言进行宣传报道,通过新闻发布会、记者吹风会、定期会见等方

45、式传递正确信息。牢牢把握中西共同的国家利益,妥善利用西方的政治体制和国内政治特点,着力淡化意识形态分歧,积极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努力掌握国际舆论的主导权、主动权,正确引导舆论导向。不断加强民间宣传和交流,增强民众对华理解和认知,减少隔膜和偏见。制定操作性、针对性强的媒体传播细化方案,区别对待媒体受众,分化不同利益群体,尽最大可能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为中西关系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1分)27、【答案】(1)背景:以城市为中心革命道路的失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发展壮大;国民政府对农村统治薄弱。(9分) (2)意义: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6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