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第I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1961年3月4日,国务院以龙山文化命名的山东济南“城子崖遗址”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
2、文物保护单位”。龙山文化时期,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应是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农具 D.铁质农具2.2011年3月28日,根据史学界对“司母戊鼎”内壁铭文(右图)的重新解读,新开馆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将其更名为“后母戊鼎”。史学界解读的依据和方法可能是A.进一步研究古代文献 B.青铜器的纹饰与功能C.与同期青铜铭文对照 D.研读古文字构造方法3.尚书保存了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其中有“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欲至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的记载。这反映了A.儒家思想已经形成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C.民本思想历史悠久 D.“天人合一”学说4.1963年发现于陕西宝鸡的“何尊”,底部
3、铭文有“宅兹中或(國)”字,体现了西周时期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性意义。当时维护周王这一地位的地方管理制度是A.井田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5.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的是A.武王克商 B.平王东迁 C.诸侯争霸 D.王室衰微6.战国时期,“天下九州”的观念逐步取代西周、春秋的“华夷之辨”,居于中原的豫州、并州、冀州已与居于北方的幽州、南方的荆州、东南的扬州趋向平行、平等。这一变化表明A.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正式形成 B.华夏与蛮夷之间存在文化冲突C.内近外疏的正
4、统观念已经动摇 D.趋向统一的文化心理初步具备7.诗人章碣的焚书坑云:“坑灰未冷东山起,刘项原来不读书。”对诗意理解准确的是A.暴政是秦朝灭亡的根源 B.文化专制未达到预期目的C.焚书钳制了人民的思想 D.焚书坑儒引发了农民起义8.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上,用小篆写了“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二个字。其中“海内皆臣”这四个字最能表明秦朝A.经济繁荣 B.国家统一 C.文化统一 D.百姓安居9.秦朝规定各级官僚机构均以文书行政,“毋口请”,并形成了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还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秦朝的这种做法A.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实现了思想统一C.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5、 D.导致了暴政统治10.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项措施A.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B.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C.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使匈奴这一民族得以消亡11.下面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中央权力的因素,汉武帝A.实行“削藩” B.推行分封制 C.颁布“推恩令” 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与民休息”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使东汉统治日益衰落C.张骞通西域解除了匈奴的威胁D.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13.与
6、秦末农民战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不同特征主要是 A.创立宗教组织 B.反对暴政 C.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 D.提出了口号14.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C.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D.经济的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5.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而土为“黄中之色,万物之元”,故改拓跋氏为元氏。这表明孝文帝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A.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B.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C.缓和鲜卑族与汉族的关系 D.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16.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魏晋
7、南北朝时期的是A.黄帝内经 B.齐民要术C.九章算术 D.神农本草经17.下图中的两块画像砖体现了“汉人胡食”的习俗,这可以用来研究的主题是A.江南开发 B.民族交融 C.政权并立 D.南北统一18.观察下图,这一对峙局面结束于A.公元前3世纪末期B.公元3世纪初期C.公元3世纪末期D.公元6世纪末期19.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长城大运河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A.抵御了匈奴侵扰B.削弱诸侯国势力 C.促进了南北交流D.有利于巩固统一20.贞观初,太宗曾
8、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为此,太宗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21.“天可汗”不仅是一种荣誉,更具有实质意义,它的目的是使许多弱小邻国或民族可以和平相处共存共荣。”据此分析,唐太宗被拥戴为“天可汗”的原因是A.轻赋省刑 B.开明的民族政策 C.广开言路 D.任用贤良,提高行政效能22.下图为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描绘的是唐朝敦煌地区最高统治者张议潮接受唐朝廷敕封为河西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浩大场面。下列与图片历史信息相关的是A.节度使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 B.节度使镇守边关,享受超官秩的仪
9、仗C.节度使接受敕封,加强了皇权统治 D.藩镇势力强大,削弱了中央集权23.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曹魏时由政府委任中正,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此变化A.受佛教不断传播的影响B.反映世家大族不断衰落C.是推行科举考试的结果D.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4.唐朝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又设立了政事堂。每当需要颁下诏敕的时候,就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来商议、决定政务。由此可见,政事堂的设立A.弱化了宰相权力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导致了冗官现象 D.加强了权力制衡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
10、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26.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C.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27.东晋庐山贾姓士人“博通六经,尤善庄子、老子”,后成为虔诚的佛教高僧慧远。出现这一现象的社会背景是A.士族制度逐渐衰落 B.社会舆论环境较为严酷C.三教融合趋势加强 D.佛教思想成为社会主流28.下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
11、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29.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说:“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材料表明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得益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C.得到国家政权的支持 D.取决于小农经济高度发达30.以下路线图反映的史实应该是(备注:逻些指现在的拉萨)A.张骞出使西域 B.昭君出塞 C.文成公主进藏 D.玄奘西游第II卷(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2分。)31.(14
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材料二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材料三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13、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2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孟子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当时的地位。(4分)(3)材料三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你认为董仲舒的主张对我国后世有什么影响?(8分) 32.(14分)自秦汉以来,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并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
14、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汉王朝在广阔的边疆地区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可以及时掌握边疆地区的情况,也可以防御来犯之敌。对强大的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等政策;对西域诸国则是先后采取了频繁遣使者往来、武力征服、和亲、屯田、册封官爵等措施;对南方诸族则采取了郡县制和羁縻统治并行、“毋赋税”等政策。从边疆稳定、民族关系和睦的角度看,汉王朝的边疆政策是较为成功的。
15、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和边疆治理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朝经略边疆的措施及历史意义。(8分)3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唐朝后期南北户口升降比较表天宝元年(742年)户数元和年间(806820年)户数下降幅度()占全国户数比例()北方3 736 652866 8877683652南方3 117 6241 506 54851686348总计6 854 2762 373 4356573100据王育民论唐代南北户口分布比重的消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中的数
16、据变化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史实运用正确,逻辑体系严密。)(12分)山东师大附中高一年级历史学科2020年10月学业质量检测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BCCBD 610 DBBCA 1115 CCABA 1620 BBDDA 2125 BDDBD2630 CCCAC二、非选择题31.(14分)(1)主张:“为政以德”。(2分)(2)主张:提出“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争取民心。(2分) 地位:不受统治者重视。(2分)(3)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4分)影响:正面影响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的形成
17、和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它的负面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明显,固步自封,因循守旧,阻滞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4分)32.(14分)(1)环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3分)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3分)(2)措施:设立完善的边疆防御体系;因俗而治,采用不同民族政策;边疆民族有较大自主权;多措并举,采用政治、经济、军事等措施。(4分)意义: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有利于边疆稳定;促进了边疆开发;推动了民族交融;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4分)33.(12分)变化趋势:南北户数都大幅度下降,但北方下降幅度高于南方。(4分)变化原因: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带来政治动荡、经济破坏;北方人民大批南迁。(4分)变化的影响:进一步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南方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等。(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