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2019沈阳一模)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抗暴自卫声明,指出:“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8月15日,日本政府发表帝国政府声明宣称:七七事变,是日军对“中国屡次之挑战及不法行为”的“自卫行动”,这说明了()A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的态度B日本政府尚未作好侵华的准备C两国皆有各自的利益权衡D中日矛盾存在和平解决的希望2(2019南京一模)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日罗店第四军溃退,但左右各部队未动摇,故未致大害。保定阵线如常,山西平型关幸获大胜,此晋局转危为安之机乎。”材料表明()A国共两党实现了全方位合作B
2、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C平型关大捷增强其抗战信心D正面战场不再是抗战主战场3(2019徐州一模)美国作家斯诺曾这样记述中共抗日根据地:“许多内战时期远飏(逃窜)的地主,现在重新回家,他们可以像农民一样领受新地;这些人照样有平等的选举权,并有权参加政府的工作。商人和小资本家也一样可以参加政治生活。”这表明当时中共()A坚持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B执行国民政府的行政命令C抛弃阶级斗争的基本立场D保障政治权利的绝对平等4(2019怀化三模)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确保树立
3、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由“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的变化,意在()A否定国民党自始至终坚决抗日的态度B弱化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战的作用C突出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D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持续性5(2019大连三模)1944年9月,国民参政会三届三次会议上,中共正式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引起强烈反响,获得中外舆论的广泛支持。中共的这一主张()A旨在维护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权B导致民族统一战线出现裂痕C有利于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D是对国民党片面抗战的回应6(2019湖北联考)自1943年1月起,中国陆续与英美等国签订平等新约,废除了列强享有的治外法权、租界、沿海贸易及内河
4、航行等在华特权,收回了过去所丧失的诸多国家主权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隆重的签字仪式,中国代表顾维钧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大国地位由此获得体制性确认。上述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在于()A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C为中华民族开辟了一条民族独立和国际平等的新路D中国以自己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赢得国际声誉7(2019南京三模)某影视作品中,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制定作战计划时说:“一旦抓住共军一部,即迅速猛攻,将其包围消灭。我们可以阻击华野(华东解放军)于微山湖以东,配合黄维部先击破刘伯承部。”这
5、一场景应发生于()A战略反攻时期 B渡江战役时期C平津战役时期 D淮海战役时期8(2019南通一模)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A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B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C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D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9(2019山东联考)1949年4月20日和21日,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四艘军舰溯江而上,不顾三野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鸣炮警告,双方展开激烈炮战。这说明()A国民党军队不堪一击 B当时中英关系急剧恶化C解放战争具有反帝性质 D解放战争进入
6、胶着状态10(2019广东五校联考)1949年,艾奇逊在给美国国会的报告中说“在至关重要的1948年,国民党军队从未由于缺乏武器弹药吃过一次败仗国民党军队不是打败的,他们是自己瓦解的”艾奇逊的意思是()A美国支持国民党打内战失败B中共军队得到农民的支持C国民党统治已经失去了民心D中国国情与美国大不相同11(2019张家界模拟)1949年2月3日,中共中央电示:“国民党有在京(南京)沪线组织抵抗及放弃该线将主力撤至浙赣路一带之两种可能,我们必须有应付两种可能的准备。”依据电文判断,中共中央正在筹备()A实施北平谈判达成的和平协定B进行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C实施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D解放军渡
7、江作战,将革命进行到底12(2019郴州模拟)“人民解放军将在已有的胜利基础上站在国防的最前线,经济建设的最前线。”“你们现在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此命令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A从民主革命转向恢复生产发展经济B从领导工人运动转向工农武装割据C从反抗外敌入侵转向根据地的建设D从争取民族独立转向社会主义改造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着珠江北上的时候,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时,两岸居民竟然发出像看马
8、戏看到精彩处的嘘嘘声。英军统帅巴夏里目击此景,十分疑惑不解。然后问其买办何以至此,买办曰: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摘编自牟世安鸦片战争材料二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材料三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
9、国人,都会有人唱它。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民众对这场战争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态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国人的影响。(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华民族觉醒为论题,选择一个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
10、前的艰难处境。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请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某一史实对材料中的观点予以说明。(要求:紧扣论点、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参考答案1C。中日双方对战争的爆发原因各执一词,都是站在本国立场上,将挑起战争的责任归为对方,由此可知,C项正确。2C。材料中的“保定阵线如常,山西平型关幸获大胜,此晋局转危为安之机乎”表明平型关大捷增强了抗战信心,C项正确。3A。材料中的“许多内战时期远飏(逃窜)的地主,现在重新回家,他们可以像农民一样领受新地;这些人照样有平等的选举权,并有权参加政府的工作。商人和小资本家也一样可以参加政治生活”表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坚持统一战线的
11、基本原则,A项正确。4C。从1931年至1945年,从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再到百团大战等能看出,中国共产党始终积极抗日,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C项正确。5C。主张建立联合政府有利于团结民主力量,进而促进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C项正确。6C。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在于为中华民族开辟了一条民族独立和国际平等的新路,C项正确。7D。该战役中,国民党指挥官是杜聿明,人民解放军的参战部队是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而微山湖在山东境内,由此可以判断该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D项正确。8C。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
12、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与材料中“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相符,C项正确。9C。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正式打响,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英国势力范围下,材料中中英激战,体现了解放战争具有反帝性质的一面,C项正确。10C。艾奇逊认为国民党军队自行瓦解失去民心,C项正确。11D。4月21日,向全国进军,解放军横渡长江,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顷刻土崩瓦解,渡江作战与材料中“1949年2月3日”“中共中央正在筹备”相符,D项正确。12A。材料中的“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说明民主革命转向,材料中的“经济建设的最前线”和“拿
13、起生产建设的武器”表明恢复生产发展经济,A项正确。13(1)态度:冷漠。原因:专制政府的腐败,国人民族意识的淡薄。(2)影响:唤醒民族意识,开始救亡图存运动。(3)观点: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表现为民族意识的觉醒。论证:鸦片战争之前,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国人缺乏对外部世界的了解。鸦片战争失败的惨痛教训深深刺痛了中国人的民族情结,他们开始奋起反抗,开始救国救民之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国人的民族意识初步觉醒,国人开始从政治层面探索中国近代化。资产阶级发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使国人的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抗日战争的爆发,特别是日本的全面侵华,促成了全民族的抗战,在抗日战争中中华
14、民族凸显出空前的大团结。中国的民族觉醒是伴随着外国侵略的不断加剧而形成的,同时也伴随着民族复兴的艰巨任务。14示例一说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制造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东北沦陷,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地化,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7年随着日本大规模侵华,全民族抗战开始,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示例二说明:1929年美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无力应对,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政治、社会危机。在危机面前,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实行“新政”,推动了美国的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在维护民主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渡过了经济、政治危机,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这一模式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效仿,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