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523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91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24页
第24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25页
第25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26页
第26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27页
第27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28页
第28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29页
第29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30页
第30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31页
第31页 / 共33页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语文(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问题诊断借题突破 第二章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docx_第32页
第32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学案略语文言翻译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者总是选择那些含有关键词语和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的句子来考查,并将其作为评卷的“采分点”。高考常见的三大采分点是:关键实词、关键虚词、特殊句式。考生翻译时必须要强化“采分点”意识,能判断出“采分点”并将其落实到位,这样,翻译才最有价值和意义。自我诊断,找出答题能力短板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臣近闻澧州进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四字。臣谓前世号称太平者,须是四海晏然,万物得所。方今西羌叛逆,北虏骄悖,凡与四夷连接,无一处无事。而内则百姓困弊,盗贼纵横。昨京西陕西出兵八九千人,捕数百

2、之盗,不能一时翦灭,仅能溃散,然却于别处结集。今张海虽死,而达州军贼已近百人,又杀使臣,其势不小。兴州又奏八九十人。州县皇皇,何以存济?以臣视之,乃是四海骚然,万物失所,实未见太平之象。夫自古帝王,致太平皆自有道。得其道则太平,失其道则危乱。臣视方今,但见其失,未见其得也。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修理。臣见今年曾进芝草者,今又进瑞木。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其所进瑞木,伏乞更不宣示臣寮。(选自欧阳修论澧州瑞木乞不宣示外廷札子)(1)州县皇皇,何以存济?译文: (2)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修理。(4分)译文:(3)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译文:“相”“见”的

3、特殊用法,“相”“见”这两个常见词,当它们用在动词前,有时有一种特殊用法,即偏指人称,有人叫“偏指代词”。用小公式表示:相(见)动词动词人称代词(我、你、他等)。如本题译句中的“窃虑四方相效”中的“相效”,可译为“效仿他们”。这种用法在教材中也时常出现,如“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府吏见丁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即使在今天,这种用法也仍存在,如“见谅”等。翻译时,特别要注意与“互相(相)”与“被(见)”的用法区分开来。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赵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昊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

4、其使称伪官来。劝视其表函犹称臣,因上奏曰:“元昊虽僭中国名号,然尚称臣,可渐以礼屈之,愿与大臣孰议。”遂落职知齐州。劝性廉俭,居无长物。及再为侍读,曰:“吾起诸生,志不过郡守,今年七十,列侍从,可以归矣。”遂拜章,三上不得谢,赐银使市田宅。后二年卒。(选自宋史郭劝传)(1)元昊虽僭中国名号,然尚称臣,可渐以礼屈之,愿与大臣孰议。译文:(2)遂拜章,三上不得谢,赐银使市田宅。译文:反训词古汉语中,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可以表达出正反对立的两个意思,这种词叫反训词。如本题译句中的“赐银使市田宅”中的“市”,在这里是“买入”义,在别的语境中又有“卖出”义。这样的词语还有诂:买或卖。置:置办或放弃

5、。报:报恩或报仇。从:跟随或率领。纳:收进或交出。迁:升官或降职。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四年七月,高祖崩,上(指炀皇帝)即皇帝位于仁寿宫。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每之一所,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奸吏侵渔,人不聊生,人饥相食,邑落为墟,上不之恤也。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选自隋书)(1)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6、(5分)译文:(2)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5分)译文:“课”的义项,“课”是人物传记中的常见词,其义项有三个:一是有关学习的,如“工作、功课”“考核、督促”;二是有关赋税的,如“征收赋税”(如本题译句中的“课天下富室”)、“赋税”;三是有关占卜的,如“占卜”等。问题反思1平时翻译中,你有“采分点”意识吗?能判断出所给句子中的“采分点”吗?答:2翻译有三大“采分点”,你哪方面“采分点”翻译较强?为什么?哪方面“采分点”翻译较弱?为什么?答: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1.题目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修理。(4分)原文见“自我诊断”第1题现场失分答案失分剖析

7、得分剖析现场失分答案该答案失分主要在未译准关键实词,如“勤”字漏译,“逸豫”意译为“犹豫”,“期”字未落实。“修理”只能算是蒙对,勉强得1分。考场落实关键实词,一要靠积累,二要结合语境推断。1分该答案对“忧勤”“逸豫”两个关键实词译得准,而对“期”“修理”两个关键实词则大而化之,未能结合语境准确翻译。2分“忧勤万务”“逸豫”“修理”译得准确,但“期”字未落实。其实,“期”在这里应是一个动词,其义项现在仍在用,为什么译不出来呢?3分解读现场满分答案现场满分答案满分赏析得分得实词者,得翻译之天下。诚哉斯言!该答案能把句中最关键的实词(含单音节词和双音节的词、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及活用词)译得准确,

8、说明该考生平时积累得好,结合语境译得好。总之,采分点意识强,又能翻译到位,这是成功翻译的不二法门。满分4分完善你的答案2.题目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5分)原文见“自我诊断”第3题现场失分答案失分剖析得分剖析现场失分答案该考生根本不懂句中关键词语的意思,只是机械硬译。0分该答案译对了“坐是”得分点,后三句句意基本正确。2分该答案译对了“课”“益”“坐是”三个得分点,句意正确,但对句中定语后置句未译到位。4分现场满分答案满分赏析得分解读现场满分答案原句翻译起来较难。“坐是”相对容易,像“课”(征税)多义词义项的确定、“益”作“增加”“扩充”讲都是难点。该句还有

9、一个得分点,“富强坐是冻馁者”是个定语后置句,因为它相对较冷、较隐蔽,所以几乎没有学生能识别出来。该答案能得满分实属不易。另外,该答案注意补上主语的好习惯也值得肯定。满分5分完善你的答案3.题目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5分)原文见“自我诊断”第3题现场失分答案失分剖析得分剖析现场失分答案该答案译出了“黎庶”这个点,也译出了“寤”字,但因“天下土崩”语意错而扣分。1分该答案译出了“黎庶”“寤”得分点,语意正确,但因其中的宾语前置句未译出而失去1分,甚为可惜。4分解读现场满分答案现场满分答案满分赏析得分否定句中“之”字作宾语前置时特别容易被当作结构助词而不译,虽说这一句式特点

10、不难理解,但临场翻译最易被忽视,从而译不出来而失分。该答案能在众多答案中脱颖而出,不能不说明该考生对这个句式的精准识别,翻译得到位。满分5分完善你的答案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一、关键实词的突破之道 (一)审题要审出关键实词说到审题,似乎与文言翻译不搭界。其实,文言翻译也有个审题问题。所谓文言翻译审题,就是一审语境,审该句的外部语境(上下文),审该句的内部语境(句意重点和句间关系);二审采分点,只有审出采分点,才知道在哪里应该格外注意,才能得分。就实词而言,哪些实词可能成为采分点呢?1从词性上看,首先是动词,其次是形容词、名词。另外,代词也不可忽视。2从频率上看,120个常用实词和其他次常用

11、实词(以课本出现的居多)常作为采分点。3从特殊性来看,与现代汉语同形的词语(如“妻子”“前进”“亲信”)可能是重要实词;用其本来意思实在讲不通的通假字可能是重要实词;符合活用规律的词语(如两个名词连用,主谓之间的名词,带了宾语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重要实词;较难理解,需要借助推断的实词可能是重要实词。在确认这些实词为采分点后,就用一些特殊符号(如着重号)标出,以便在翻译中落实。(二)五类关键实词译到位1碰到通假字译出本字本义通假字虽然不常出现在翻译中,但是准确识别并翻译到位是翻译的一种重要能力。能否译出通假字的本字本义,关键在于识别。翻译时,如果照某字的一般意义翻译不通,就应该考虑该字是不是通

12、假字。而要找出其“通”的是何字,则大多需要从该字的同音字或形近字上去考虑。找出本字后翻译出来,如果觉得它很合乎语境,那就说明译对了这个得分点。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程(指传主孙程)传召诸尚书使收景(指阎景)。尚书郭镇时卧病,闻之,即率直宿羽林出南止车门,逢景从吏士,拔白刃,呼白:“无干兵。”镇即下车,持节诏之。景曰:“何等诏?”因斫镇,不中。镇引剑击景堕车,左右以戟叉其匈,遂禽之。(选自后汉书孙程传,有删改)译文:2碰到多义词语境确定重要实词虽然有许多义项,但在具体句子中只能有一个义项切合。因此,要学会利用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确定该实词的准确义项。在语境中确定多义词的义项

13、,特别要注意一词中几个相近而又易混的义项。如“爱”字,义项“爱护”“爱怜”“爱惜”较难区分;“坐”字,义项“犯罪”与“判罪”易混;“治”字,何时作“治理”,何时作“治理得好、天下太平”等。不管多么易混,只要真正到了语境中,就只有一个义项是最恰当的。这时,也只有细辨语境,代入检验来确定了。记住:只要把词放在句中理解,把句放在段(篇)中读,一切问题皆有可能解决。边练边悟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詹体仁,字元善,建宁浦城人。移守鄂州,除司农卿,复总湖广饷事。时岁凶艰食,即以便宜发廪振救而后以闻。周必大当国,体仁尝疏荐三十余人,皆当世知名士。(1)时岁凶艰食,即以便宜发廪振救而后以闻。译文

14、:(2)周必大当国,体仁尝疏荐三十余人,皆当世知名士。译文:3碰到活用词语法判断翻译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命题者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碰到活用词,其法有二:一是根据语法准确判断。首先要学会语法分析。如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多种语法特征:两个名词连用,其一必活用为动词;“而”前或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之”前“所”后、副词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等等。然后再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确定其词类活用的类型,并据此推断其意义。二是译到位。何谓译到位?即必须用一套用语把它在语境中的词性连同词义译出来。例如,(1)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两种译法。一是换词法,用现代汉语的动词去换古汉语的名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译

15、为“杀”。二是扩充法,将原单音节名词扩充为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动词。如“沛公军霸上”,“军”译为“驻军”。(2)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带“用”“在”“像”的词语。(3)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可译为“使(动词)”或“以为”(或“认为是”)。(4)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必须在其后加上相应的名词(人或物)。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2015福建)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选自清代方苞

16、与王昆绳书)译文:4(2014湖南)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选自明代杜琼雪屋记)译文:4碰到古今异义词区别、拆分古今异义词是十分重要的得分点,考试中将其设为采分点的频率相当高。它有两种情况:一是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走”“谷”“金”等,译时要特别把其古今义区别开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二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妻子”“其实”等,一般情况下要把它当成两个词拆分开来翻译。边练边悟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嘉靖丁亥,予戍抚顺,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

17、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意斟满酒一口气喝完),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选自明代程启充游千山记)(1)嘉靖丁亥,予戍抚顺,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译文:(2)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译文:5碰到疑难词多方推断考场翻译中一定会碰到疑难词。命题者是想用这些“拦路虎”来考查考生的语境把握和推断能力。对此,不要紧张,相信依据语境和平日的积累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只要能联系语境,善用多种推断方法,一定会准确译出这些疑难词。如“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一句中的“尚”,虽其义陌生,但根据句境可以推断为“娶妻”。疑

18、难词有以下两种情况需好好处理:该字或其义极其陌生,但调动平时的积累或结合语境一定可以推断出来。如“毁淫祠数百区”一句中的“淫”,就可联系课文岳阳楼记中“淫雨霏霏”的“淫”之“多余、过多的”义项,推断该处“淫”为“多余的”或“滥建的”意思。该字(或词语)理解困难因文化常识积累不够所致,此时必须积累文化常识。如古人名字称谓知识,或专有名词,如“致仕”(指官员退休等)。通常表现是不懂古人名字称谓而强行翻译。边练边悟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015江苏)君(指传主欧阳发)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选自宋代张耒欧阳伯

19、和墓志铭)译文:二、关键虚词的突破之道(一)高频虚词:格外留心,确保翻译到位所谓高频虚词,是指在翻译中被设为采分点频率较高的虚词,主要有“以”“其”“因”“乃”四个。“以”频率最高,在语境中,主要译准其介词义,如“用”(拿)“把”“根据”“凭借”等义项;译准其连词义,如“因为”。另有实词义“以为”“率领”也不可忽视。“其”,翻译中考查较多的是其指示代词义“那”“那些”,活用为第一人称的“我”“自己”;另一重点是其语气副词义,如表示推测的“大概”,表示反问的“难道”,表示期许的“可要”“一定”,表示婉商的“还是”等,这些都需要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及语境准确译出。“因”,主要考查的是“于是(就)

20、”“趁机”“通过”“用来”等义项在语境中的确定。“乃”,主要是语境中“于是”“才”“竟然(却)”三个义项的辨析。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7(2015重庆)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选自元代揭傒斯赠医者汤伯高序)译文:8(史弼)迁河东太守,受诏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敕断绝书属。中常侍侯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积日不得通。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

21、引出。(选自后汉书史弼)译文:(二)可译可不译的虚词:细心区分,当译则译,不当译则删有一部分虚词,兼有结构或语气助词和其他词性,如“之”“焉”“者”“乎”等,其结构、语气助词一般情况下皆可不译,但不能把其他词性义当作助词而不译。这里,尤其要留心“焉”“者”。焉:作为句中或句末语气助词时,可不译;但当放在动词后面作代词或兼词时,有实义,必须译出。者:主要有两个义项,一是作代词,可译为“的人(事、地方)”;二是作助词,表句中停顿,与“也”构成判断,或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必译出。这两种词义、词性,在翻译中尤其要仔细辨析,不可当译不译,或不当译而硬译。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9卫兹

22、,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选自三国志魏书)译文:10(张署)改河南令,而河南尹适君平生所不好者。君年且老,当日日拜走仰望阶下,不得已就官。译文:(三)常见副词:除表敬谦外,意思实在,当须译出文言虚词主要包括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其中副词,尤其是常用副词,在翻译中出现频率高,定为采分点的不少。常见常用的副词主要有:(1)表程度:少、稍、略,愈、益、弥、更,最、极、甚、残、太、至、尤、良、大、绝、特、颇。(2)表范围:悉、皆、咸、俱、举、毕、凡,唯、特、徒、独、直、第、但、止

23、、则、仅。(3)表共同:共、同、并、相。(4)表时间:既、已、曾、尝,向、初、曩、始、昔,常、素、雅、恒,方、正、适、会,俄、旋、寻、臾、未几、无何、斯须、既而,急、遽、猝、立、即,将、且、行将,终、卒、竟。(5)表语气:必、诚、信、固、果,不、弗、未、非、靡、亡、否、勿、毋、莫、无,殆、盖、庶、其、得无、无乃、庶几,岂、宁、庸、其。(6)表频率:屡、数、辄、每、频、累,复、更、再、又、亟。(7)表敬谦:窃、辱、伏惟,幸、敢、情、敬、谨。(该部分词翻译时不必译出)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句中副词的用法。11君讳治,字良范,姓钱氏。君少好学,能为文辞。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

24、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州举进士第一,试礼部高第,遂中甲科。(选自欧阳修钱君墓表)译文:12(2013江西)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图质之。(选自顾彦夫村落嫁娶图记)译文:(四)特殊虚词:词义固定,固定翻译所谓特殊虚词,一是指固定虚词(复音虚词),两个字不能拆开硬译。如“所以”“无乃”“奈何”“有以”“无以”“是以”等。二是指兼词,即一个词当成两个词用,译时可按两个词翻译。如“焉”(于此)、“诸”(之于/之乎)、“盍”(何不)等。边练边悟1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

25、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选自巨贾渡河)(1)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译文:(2)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译文:(3)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译文:三、特殊句式的突破之道(一)善于根据语言标志辨识特殊句式特殊句式这个小考点在平时考试

26、中涉及不多,考生能把特别明显的句式译出,但对其他稍复杂的句式往往会因忽略而丢分。原因多样,但一个主要原因是句式意识不强,尤其是不会通过语言标志词译准特殊句式。事实上,只要能辨识出特殊句式,译准不成问题。辨识特殊句式,除结合文意外,强化根据语言标志词辨识特殊句式这一方法意识也十分重要。译出特殊句式,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特殊句式为前提的。1审题时要具备“语言标志意识”。特殊句式一般都有语言标志,如判断句多以“者也”或“乃”“即”“皆”“则”等作标志,被动句多以“为”“见”“于”等作标志。考生应特别注意这些标志词。2注意容易被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表反

27、问的固定句式和省略句。总之,平时要多积累,在审题时方能激活原有记忆,借助上下文语境进行辨识。(二)临场翻译,关注“特殊句式”1无标志的两种特殊句式:判断句和被动句一般而言,特殊句式总有语言标志,这些标志就是我们判断句式的主要依据,包括判断句和被动句。但也有例外,就是不带任何标志的意念判断句和被动句。因为无标志,所以较隐蔽。要想译到位,全凭对文意的把握。当然,也有小技巧可以辅助。如无标志判断句,译时可加“是”字而意思不变。句中出现了“是”字,当它处在主语位置时,“是”是“这”的意思,该句一般为判断句,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对于无标志被动句,可用两个方法判断。在动词前或后加上“被”而未改变句

28、子的基本意义的,是被动句。如“匹夫不可夺志也”,在动词“夺”前面加“被”,没能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所以这是一个被动句。主谓结构的句子能够变成动宾结构主动句的,是被动句。如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函谷举”,可以将其变为“举函谷”。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4(2013广东)咏(指传主张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选自宋史张咏传)译文:15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

29、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选自刘向说苑尊贤)(1)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译文:(2)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译文:2类型最多、用法最复杂的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1)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前置。当“之”作代词宾语时,易被看作结构助词而不译。其实,它是个人称代词,必须译出。边练边悟16翻译下列句子加以体悟。(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译文:(2)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谊论积贮疏)译文:(2)代词“自”作宾语常常前置

30、,需引起注意。边练边悟17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015安徽)(梁熙)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选自清代王士禛御史梁皙次先生传)译文:(3)辨析两种“之谓”形式的固定结构。之谓例句: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译文:这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此、是)之谓例句:大而化之之谓圣。译文:道德思想光大到能够随机应变的境界就叫作圣人了。点拨与上一种句型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宾语在谓语动词后,“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可译为“这就叫作”。边练边悟18翻译下列句子或文段中的画线句加以体悟。(1)此夫子之谓乎?译文:(2)此之谓失

31、其本心。译文:(3)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译文:3最容易被忽略的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1)定语后置句是考生在翻译过程中最易忽略、最不能译到位的句式之一。虽说有标志,但实践中很难把握。这里,有一个方法可以辅助判断:当要译成“的人中有的”时,它极有可能是定语后置句。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译出句式特点的译法:找一个人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按定语后置句来译:找一个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加以体悟。19(2014湖南)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尝结庐数椽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

32、记。(选自明代杜琼雪屋记)译文:20(2014重庆)(来懋斋)甫抵里(乡里),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译文:(2)有一种特殊的定语后置句,就是数词或数量短语作定语,有时置于中心词之后,中心词与定语之间无标志。边练边悟21翻译下列句子加以体悟。(1)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余乘。(触龙说赵太后)译文:(2)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鸿门宴)译文:(3)(熊)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译文:4相对较活的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用“于”字引领的状语后置句翻译时一般都要提到谓语动词前面,但只要译后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也可不必提前。另外,当“于”字译为“到”时不能

33、提前。用“以”字引领的状语后置句翻译时一般都要提前,但要仔细区分“以”是作介词还是表目的连词,作目的连词则不能提前。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加以体悟。22(2015湖北)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选自明代唐顺之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译文:23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译文:大二轮专题强化练与考前增分练定点练2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方干,字雄飞,桐庐人。大中中,中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王公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干早岁偕计,往来

34、两京,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名竟不入手,遂归,无复荣辱之念。古黔娄先生死,曾参与门人来吊,问曰:“先生终,何以谥?”妻曰:“以康。”参曰:“先生存时,食不充腹,衣不盖彤,死则手足不敛,傍无酒肉。生不美,死不荣,何乐而谥为康哉?”妻曰:“昔先生国君用为相,辞不受,是有余贵也。君馈粟三十钟,辞不纳,是有余富也。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遑遑于富贵。求仁得仁,求义得义,谥之以康,不亦宜乎?”方干,韦布之士,生称高尚,死谥玄英,其梗概大节,庶几乎黔娄者耶!(选自唐才子传卷七,有删改)(1)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名竟不入手,遂归,无复荣辱之念。译文:(2)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

35、戚戚于贫贱,不遑遑于富贵。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昶字文舒,太原晋阳人也。明帝即位,加扬烈将军,赐爵关内侯。昶虽在外任,心存朝廷,以为魏承秦、汉之弊,法制苛碎,不大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而望治化复兴,不可得也。乃著治论,略依古制而合于时务者二十余篇。嘉平初,太傅司马宣王既诛曹爽,乃奏博问大臣得失。昶陈治略五事:其四,欲约官实禄,励以廉耻,不使与百姓争利。诏书褒赞。(选自三国志魏王昶传)(1)魏承秦、汉之弊,法制苛碎,不大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而望治化复兴,不可得也。译文:(2)欲约官实禄,励以廉耻,不使与百姓争利。译文: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杨素蕴,字筠湄,陕西

36、宜君人。顺治九年进士,授直隶东明知县。山东群盗任风亭等剽掠旁郡,扰及畿南。素蕴设计降其渠,散其胁从。十七年,举卓异,授四川道御史。疏言:“臣言官也,宜以言为事。然今下所患,正在议论多而成功少。国家建官分职,各有所事,则平天下无余事。更原皇上推诚御物,俾人人得展其才,尤端本澄源之要也。”二十六年,授安徽巡抚。会岁饥,上疏请赈,甫拜疏,即檄州县开仓赈给,全活甚众。(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七,有删改)(1)更原皇上推诚御物,俾人人得展其才,尤端本澄源之要也。译文:(2)会岁饥,上疏请赈,甫拜疏,即檄州县开仓赈给,全活甚众。译文: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倚御史马周上疏,以为:今之户口不及隋之

37、什一,而给役者兄去弟还,道路相继。陛下虽加恩诏,使之裁损,然营缮不休,民安得息!故有司徒行文书,曾无事实。昔汉之文、景,恭俭养民,武帝承其丰富之资,故能穷奢极欲而不至于乱。使高祖之后即传武帝,汉室安得久存乎!又,京师及四方所造乘舆器用及诸王、妃、主服饰,议者皆不以为俭。贞观之初,天下饥歉,斗米直匹绢,而百姓不怨者,知陛下忧念不忘故也。今比年丰穰,匹绢得粟十余斛,而百姓怨咨者,知陛下不复念之,多营不急之务故也。(选自资治通鉴第195卷唐纪11,有删改)(1)陛下虽加恩诏,使之裁损,然营缮不休,民安得息!故有司徒行文书,曾无事实。译文:(2)今比年丰穰,匹绢得粟十余斛,而百姓怨咨者,知陛下不复念之

38、,多营不急之务故也。译文: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时人嘉其至性,竞以谷帛遗之。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司空、齐王攸辟为掾,征南将军羊祜召参军事,皆以疾辞。同郡张宣子,识达之士也,劝殷就征。殷曰:“当今二公,有晋之栋楹也。吾方希达如榱椽耳,不凭之,岂能立乎!吾今王母注在堂,既应他命,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宣子曰:“如子所言,岂庸人所识哉!而今而后,吾子当为吾师矣。”遂以女妻之。宣子者,并州豪族也,家富于财,其妻怒曰:“我女年始十四。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宣子曰:“非尔所及也。”

39、诫其女曰:“刘殷至孝,兼才识超世,此人终当远达,为世名公,汝其谨事之。”(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八)注王母:曾祖母王氏。(1)时人嘉其至性,竞以谷帛遗之。译文:(2)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译文:(3)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译文: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魏节乳母者,魏公子之乳母。秦攻魏,破之,杀魏王瑕,诛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令魏国曰:“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节乳母与公子俱逃,魏之故臣见乳母而识之,而求出公子,曰:“今魏国已破,亡族已灭。子匿之,尚谁为乎?”母吁而言曰:“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今持逆乱而以求利,吾不为也

40、。且夫凡为人养子者务生之,非为杀之也。岂可利赏畏诛之故,废正义而行逆节哉!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也。”遂抱公子逃于深泽之中。故臣以告秦军,秦军追,见争射之,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秦王闻之,贵其守忠死义,乃以卿礼葬之,祠以太牢,宠其兄为五大夫,赐金百镒。君子谓节乳母慈惠敦厚,重义轻财。夫慈故能爱,乳狗搏虎,伏鸡搏狸,恩出于中心也。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注之。”此之谓也。(选自列女传,有删改)注墐(jn):通“殣”,掩埋。(1)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译文:(2)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译文:(3)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之。”此之谓也。译

41、文:学生用书答案精析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自我诊断,找出答题能力短板1(1)各个州县恐惧不安,靠什么来安顿(措置)这个局面呢?(要点:“皇皇”“何以”“存济”。)(3)私下担心各地效仿他们,争着制造出荒诞离奇的事。(要点:“窃”“相效”“妖妄”。)2(1)赵元昊虽然冒用中原王朝的名号,但还自称为臣,可以逐步用礼来收服他,希望皇上和大臣仔细商议。(要点:“僭”“屈”“孰”,句意通顺。)(2)于是拜呈表章,三次上表也不得辞官,赏赐他银两让他买田地和住宅。(要点:“拜”“谢”“市”,句意通顺。)参考译文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赵元昊世袭父亲的封爵,任命郭劝为官告使,送给郭劝百万资财,

42、郭劝全都拒绝接受。赵元昊部将山遇率宗族来投奔,并说赵元昊准备反叛。这年冬天,赵元昊果然反叛,派遣他的使臣以他自封官职身份前来。郭劝看他携带的表章上还自称臣,就上奏说:“赵元昊虽然冒用中原王朝的名号,但还自称为臣,可以逐步用礼来收服他,希望皇上和大臣仔细商议。”结果被降职为齐州知州。郭劝廉洁节俭,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待到他再次任侍读,说:“我是太学生出身,志向不过是成为太守,现在我七十岁,在皇帝侍从的行列中,可以告老回乡了。”于是拜呈表章,三次上表也不得辞官,赏赐他银两让他买田地和住宅。两年后去世。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1希望陛下操心国事、勤于政务,不生安乐之心,那么两三年之内,可以期望(有

43、希望)逐步把天下治理好。得分点“忧勤”,忧愁劳苦;“逸豫”,安乐;“期”,期望;“修理”,治理得好、处理政务合宜。参考译文我近来听说澧州进献柿木,上面长成了“太平之道”四个字。我认为前代号称的太平之世,必须是全国安定,各种政事都处置得恰当顺畅。现如今西夏反叛,契丹骄横,凡是跟外族交界的地方,没有一处不发生动乱。而且在国内百姓困苦艰难,盗贼四处惹事。前些日子京西、陕西派出八九千官兵,抓捕几百名盗贼,不能一下子消灭,只能把他们打散,然而这些盗贼又在别的地方集结了。现在张海虽被打死,但达州造反的士兵已接近百人,还杀了朝廷使臣,他们的势头不小。兴州也向朝廷报告有八九十名盗贼。各个州县恐惧不安,靠什么来

44、安顿(措置)这个局面呢?在我看来,现在竟是全国混乱,大小政事的处置都有失误和不当,实在没有看到什么太平盛世的景象。自古以来帝王的治理要达到天下太平,都各自有治国之道。得道就天下太平,失道就会出现危险和混乱。我观察现在的形势,只见到失误,没有见到恰当和顺畅的施政。希望陛下操心国事、勤于政务,不生安乐之心,那么两三年之内,可以期望(有希望)逐步把天下治理好。我看到今年有进献芝草的,现在又有人进献瑞木。私下担心各地效仿他们,争着制造出荒诞离奇的事。澧州进献的瑞木,我恳求再不要给臣僚们传观。2(他)向天下的富人征收重税,大量购买军马,每匹马价值十余万两,因此而受冻挨饿的富强之家十有其九。评分建议“课”

45、、“益”、“坐”、定语后置句各1分;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文意不对得0分。3百姓愤怒怨恨,国家土崩瓦解,到了被人擒获的地步,他却仍没有觉悟到这一点。评分建议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黎庶”、“之”、“寤”、宾语前置各1分;文意不对得0分;最后一句补出主语。参考译文四年七月,高祖驾崩,隋炀帝在仁寿宫即位。因为天下长期安定,兵马强盛,隋炀帝意气风发仰慕秦始皇、汉武帝的功业,就大量地兴建宫室,极尽奢靡华丽;招募使者,出使边远邦国。那些邦国听命而来的,就赏赐给丰厚的礼品;有不听命令的,就派兵攻打。(他)向天下的富人征收重税,大量购买军马,每匹马价值十余万两,因此而受冻挨饿的富强之家十有其九。皇上生性

46、诡诈,所到之处,不想让人知道。他每到一个地方,地方官员都争着向他进献食物,进献丰厚的就被提拔,进献微薄的就会被判罪。贪官污吏鱼肉百姓,老百姓无法生活,以至人吃人,村庄变为废墟,皇上对此毫不怜悯。百姓愤怒怨恨,国家土崩瓦解,到了被人擒获的地步,他却仍没有觉悟到这一点。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边练边悟1郭镇拔剑击刺阎景,阎景从车上摔下来,左右羽林军用戟叉住阎景的胸脯,于是擒获了他。要点“匈”,通“胸”,胸脯;“禽”,通“擒”,擒获。2(1)当时年成不好百姓难以吃饱,(詹体仁)就自行主张打开粮仓救济百姓,过后才(把这件事)上报(皇上)。要点“凶”解释为“年成不好、闹饥荒、歉收”等,“便宜”解释为“

47、自作主张、自行处理”等,“闻”补充为“让上级知道、让上级闻之、让朝廷知道”等。(2)周必大主持国事,詹体仁曾上疏推荐三十多人,都是当时的知名之士。要点“当国”解释为“主持国事、执政”;“疏”作动词,解释为“上疏、上书、上奏”,或活用为状语,解释为“用文书、用奏折、用奏章”等;判断句。3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要点“岩”“川”,名词活用为状语;“系”,束缚。4(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要点“适”,恰好;“雨”,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名”,名词活用为动词,给命名。5(1)嘉靖丁亥年,我在抚顺戍守,丙申年又调到盖州,来到了辽阳,才得

48、以与志同道合的徐、刘两位先生到那里游玩。要点“道”,名词活用为动词,取道;“同志”,古今异义词,志同道合;“焉”,之。(2)东面的山峰高耸险峻,徐、刘两位先生斟满酒一口气喝完,在此期间正好有一个吹奏胡笳的人,乐声振动树林,听到这种乐声让人感到凄楚神伤。要点“危险”,古今异义词,高耸险峻;“适”,恰好;“愀然”,悲伤的样子。6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要点“治官”“无”“后人”“更”。7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要点“卒”“且”“乃”“是”。8诸生就用其他的事为借口拜见史弼,于是

49、趁机送上了侯览的书信。要点“以”“谒”“因”“达”。9太祖(曹操)每次从郡境内经过,必定派遣使者前去祭拜他(卫兹)。要点“涉”“祠”“焉”,“涉”译为“到”“去”亦可。10(张署)改任河南令,然而河南府尹正是他一生所不喜欢的人。要点“适”,恰恰、正好;“者”,“的人”。11(钱君)每天晚上都读书很晚,母亲替他熄灭烛火并制止他,他便假装睡下,母亲将要睡着的时候,立即再起床读书。要点“止”“阳”“且”“辄”。12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要点“备”,十分;“谙”,熟悉;判断句。13(1)你刚才许诺百两金子,如今却只给十两金子,这恐怕不可以吧!要点“向”,刚才、先前;

50、“无乃乎”,固定结构,表推测。(2)你是个渔夫,一天能赚多少?这次却突然得到十两金子,还感到不够吗?要点“几何”,多少;“骤”,突然;判断句。(3)有人说:“为什么不救他呢?”渔夫说:“这是一个许诺了金钱却不兑现的人。”要点“盍”,何不;“诸”,之乎。14傅先生是天下(闻名的)贤士,我尚且不能和他做朋友,你是什么人,怎敢直呼其名!要点“傅先生天下贤士”一句中,“傅先生”与“天下贤士”都是名词性的,这是一个名词性成分直接作谓语的判断句,翻译时应补出来谓语动词“是”;“名”与后面的“之”连用,“之”作宾语,所以“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15(1)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

51、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2)(他)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要点(1)被动句;“走”,跑;句意通顺。(2)“居乡三逐”,意念被动句;“是”,表示判断;“不容众”,省略了“于”的被动句。16(1)(尽管)这样却不能称王,从未有过这种情况。(2)从古至今,从不曾听说过这样的事。17(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了自己。要点“知”;“誓于神”,状语后置句;“自污”,宾语前置句。18(1)这说的就是先生您吧?(2)这就叫作失掉了他的本性。(3)大概说的就是驼背老人吧?19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要点“缙绅者”,定语后置句

52、;“征”。20(来懋斋先生)刚到达乡里,问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亲戚朋友很多,肩挨肩,脚跟脚。要点“亲故者”,定语后置句;“甫”“故”“踵”。21(1)于是(赵国)给长安君备办一百多驾车马。(2)特地派我奉上一双白璧。(3)熊鼎到任,奏请罢免数十个不称职的官员,各个部门安定清平。22供养于自身的(东西)俭薄,所以他们依赖于外物的(程度)就轻微。要点“薄”“资”,状语后置句译时可提前可不提前。23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要点“以”,介词,译时提前。大二轮专题强化练与考前增分练答案精析定点练2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1(1)一些热心的达官公卿争相邀请他,(但

53、)功名最终还是没有得到,(方干)于是回去,不再有追求功名的念想。(要点:“延纳”、“竟”、定语后置句。)(2)先生对天下最淡的味道也感到甜美,对天下最卑微的地位也感到安适,对贫穷低贱的生活不忧心忡忡,对富有显贵的日子也不去匆忙追求。(要点:“甘”、“安”的意动用法、介宾短语后置句。)参考译文方干,字雄飞,桐庐县人。大中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没有考中,隐居在镜湖中。大夫王廉到浙东问政,按照礼节邀请方干到来,赞许他的操守,要推荐他到朝廷,委托吴融草拟奏表。过了一段时日,王廉因病逝世,事情最终没有办成。方干早年随同计吏,往来于两京之间,一些热心的达官公卿争相邀请他,(但)功名最终还是没有得到,(方干)

54、于是回去,不再有追求功名的念想。古时黔娄先生去世,曾参与他的门人来慰问,问道:“先生去世,用什么做他的谥号?”(他的)妻子说:“用康。”曾参说:“先生活着的时候,食不充裕,衣不蔽体,死后连手脚都没有盖上,旁边也没有酒肉。活着没过上好日子,死后也不显荣,为什么愿意取谥号为康呢?”(他的)妻子说:“从前先生的国君任用他做相国,先生推辞不接受,这说明他有多余的尊位啊。国君馈赠给他三十钟粟,他也推辞不接受,这说明他有多余的财富啊。先生对天下最淡的味道也感到甜美,对天下最卑微的地位也感到安适,对贫穷低贱的生活不忧心忡忡,对富有显贵的日子也不去匆忙追求。想要仁就得到了仁,想要义就得到了义,用康作为他的谥号

55、,不也很恰当吗?”方干是一介布衣,活着时品行高尚被人称道,死后谥号玄英,他刚强的气概、高尚的节义,差不多是黔娄一类的人啊!2(1)魏国沿袭了秦、汉的弊端,法律制度苛刻琐碎,不大力改革国家的法令制度来效法先王的风范,却希望国家的治理、百姓的教化重新兴盛,是不可能做到的。(要点:“承”“苛碎”“准”“治化复兴”。)(2)希望精简官员人数增加官员的俸禄,用廉洁知耻来激励他们,不让他们和老百姓争利。(要点:“约官实禄”“励以廉耻”。)参考译文王昶字文舒,太原晋阳人。明帝即位,加授扬烈将军,赐给关内侯的爵位。王昶虽然在外地任职,心里想着朝廷,认为魏国沿袭了秦、汉的弊端,法律制度苛刻琐碎,不大力改革国家的

56、典章制度来效法先王的风范,而希望国家的治理、百姓的教化重新兴盛,是不可能做到的。于是撰写了治论一书,大致上是依据古代制度而又结合当时的实际状况提出了见解,共有二十多篇。嘉平初年,太傅司马宣王杀了曹爽以后,于是上奏请求向大臣们广泛征询有关政事得失的意见。王昶陈述了治理方略的五件事:第四件事,希望精简官员人数增加官员的俸禄,用廉洁知耻来激励他们,不让他们和老百姓争利。皇帝下诏书褒扬称赞王昶。3(1)(我)更希望皇上拿出真心统御(或“对待”)他人,使每个人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这)更是端正根本澄清源头的关键啊。(要点:“原”“要”。)(2)适逢年成不好,(杨素蕴)上书请求赈灾,刚刚拜呈奏疏,朝廷就下

57、文命州县开仓赈给,保全救活的人很多。(要点:“岁”“檄”,大意对。)参考译文杨素蕴,字筠湄,陕西宜君人。顺治九年(1653)考中进士,授官直隶东明知县。山东境内以任风亭等人为首的各路盗贼抢劫掠夺东明旁边的郡县,扰乱到直隶南部东明一带。杨素蕴利用计谋诱使他们的头目投降,解散那些被胁迫跟随的人。顺治十七年,(杨素蕴)以治绩卓著,授官四川道监察御史。(他)上书说:“我是言官,应当以向皇帝进言为事务。但是现在天下所担忧的,正是在于(臣子们)议论得多但做成事情的很少。国家设立官职,分配职责,(如果)各官员都能干好本职工作,那么平定天下没有多余的事情。(我)更希望皇上拿出真心统御(或“对待”)他人,使每个

58、人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这)更是端正根本澄清源头的关键啊。”二十六年,授官安徽巡抚。适逢年成不好,(杨素蕴)上书请求赈灾,刚刚拜呈奏疏,(朝廷)就下文命州县开仓赈给,保全救活的人很多。4(1)陛下虽然下了施恩的诏令,让各级政府减少劳役,然而营造修缮之事却仍无休止,老百姓怎么能得到休息呢?所以有关部门徒劳地下发(减少劳役的)文件,却从来没有实际效果。(要点:“加”“安”“徒”“事实”,大意对。)(2)如今连年丰收,一匹绢可换粟十余斛,然而百姓埋怨叹息不断,是知道陛下不再顾念他们,做了很多并非紧急事情的缘故。(要点:“比”“营”,“而”的转折语气,第一个“之”译出代指百姓,大意对。)参考译文倚御史

59、马周上奏疏认为:如今全国户口不及隋朝的十分之一,而服劳役的兄去弟归,沿路络绎不绝。陛下虽然下了施恩的诏令,让各级政府减少劳役,然而营造修缮之事却仍无休止,老百姓怎么能得到休息呢?所以有关部门徒劳地下发(减少劳役的)文件,却从来没有实际效果。从前汉文帝与汉景帝,谦恭节俭以养护百姓,武帝继承丰富的资产,所以能够穷奢极欲而不至天下大乱。假如汉高祖之后即传位给汉武帝,汉朝还能存在那么长久吗?再者,京都长安以及各地所制造的乘舆器物用具和众位亲王、妃嫔、公主的服饰,议论的人都认为这并非节俭。贞观初年,全国歉收闹饥荒,一匹绢可换十余斛,而百姓毫无怨言,是因为知道陛下忧国忧民的缘故。如今连年丰收,一匹绢可换粟

60、十余斛,然而百姓埋怨叹息不断,是知道陛下不再顾念他们,做了很多并非紧急事情的缘故。5(1)当时的人赞赏他天性孝顺,竞相赠给他谷米丝帛。(要点:“嘉”“竞”“遗”)(2)刘殷都接受并不推辞,只是说等以后富贵了报答他们。(要点:“谢”“直”“酬”)(3)像这样的姿色见识,还担心不能做公侯的妃子吗?(你)却怎么急着把她嫁给刘殷呢?(要点:“资识如此”为状语后置,“遽”“妻”及大意对)参考译文刘殷,字长盛,是新兴人。刘殷七岁丧父,居丧悲哀超于礼制,服丧三年,从不露齿而笑。当时的人赞赏他天性孝顺,竞相赠给他谷米丝帛。刘殷都接受并不推辞,只是说等以后富贵了报答他们。司空、齐王司马攸征召刘殷担任掾,征南将军

61、羊祜征召他任参军事,都称病推辞。同郡张宣子,是个有见识,能洞达事理的人,劝刘殷接受征召就任。刘殷说:“当今这二公,是晋的栋梁。我正希望成为架屋承瓦的榱椽,不依靠他们,哪能成事呢!现在我家有曾祖母王氏在堂,一旦接受了别的使命,不由我不竭尽为臣之礼,就不能再亲自供养。”张宣子说:“您所说的话,哪里是庸人所能懂得的呢!从今以后,您将成为我的老师。”于是把女儿嫁给他。张宣子是并州的豪门大姓,家中富有财产,他妻子生气说:“我女儿年方十四。像这样的姿色见识,还担心不能做公侯的妃子吗?(你)却怎么急着把她嫁给刘殷呢?”张宣子说:“这不是你能考虑得到的事。”告诫他女儿说:“刘殷极尽孝道,再加上才识超世,这人终

62、将大大地发达,成为当世名公,你应当好好地伺候他。”6(1)那些见到利益而背叛国君的人,是叛逆。怕死而放弃正义的人,是作乱。(要点:“反上”“逆”“弃义”“乱”,判断句)(2)乳母用自己的身体替公子遮蔽,射到她身上的箭有数十支,(最后乳母)和公子一起死了。(要点:“以”“蔽”“矢”“俱”)(3)诗经说:“走在路上看见有死人,尚且有人把他埋葬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要点:“行”“尚”“或”,“此之谓”为宾语前置句)参考译文魏节乳母,是魏公子的乳母。秦国攻打魏国,攻破城池,杀了魏王瑕,诛杀各位公子,但有一位公子没被抓到,(秦王)对魏国下令说:“抓住公子的人,赏赐金子千镒。藏匿他的人,罪行是灭族。”

63、魏节乳母与公子一起逃跑,魏国的旧臣见到乳母并且认出她,要求她交出公子,说:“现在魏国已经破城亡国,族人都已经灭绝了。你藏着他还为了谁呢?”乳母叹息说:“那些见到利益而背叛国君的人,是叛逆。怕死而放弃正义的人,是作乱。现在要叛逆作乱并且以此谋取利益,我不做。而且帮人养育儿子,是为了使他活着,而不是为了杀他。怎么可以因为(想得到)赏赐获取利益且害怕被诛杀的缘故,废弃正义做违背节义的事呢!我不能活着而使得公子被抓。”于是抱着公子逃到深泽中。旧臣把这件事告诉秦军,秦军追赶他们,看到(他们并)争相用箭射杀他们,乳母用自己的身体替公子遮蔽,射到她身上的箭有数十支,(最后乳母)和公子一起死了。秦王听说这件事,认为她为了坚守忠心和义气而死很可贵,于是按照大臣的礼仪安葬她,用太牢来供奉,恩赐她的哥哥为五大夫,赏赐金子一百镒。(后世的)君子认为魏节乳母仁慈、恩惠、忠厚,看重正义,轻视钱财。仁慈所以能大爱,(正在)哺乳的狗(敢)跟老虎搏斗,孵蛋的鸡(敢)跟狐狸搏斗,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诗经说:“走在路上看见有死人,尚且有人把他埋葬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