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1(2012广东汕头二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政治上发展民主”直接体现在()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实现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2(2012潍坊质检)根据国情,我国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C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D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3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首次有了农民工代表,一线工人和农民代表
2、也大幅增加,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在今天,是否增加农民代表又成为关注的焦点。上述变化无法表明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人大代表具有更强的代表性和广泛性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处于一种发展的动态中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过严重的破坏和曲折4(2012河南郑州质检)下列是某一协会组织口头回复对方时表述的要点:“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据此判断这一事件是()A告台湾同胞书发表B“九二共识” C连战“和平之旅”演讲 D“一国两制”构想提出5(20
3、12昆明模拟)分别收藏于大陆和台湾的富春山居图在分离60余年后,于2011年6月1日在台湾合壁展出。外电评论说“从未有一幅画,如此拨动两岸亿万同胞的心弦”。你对“山水合壁”主题的正确认识是()“山水合壁”折射出中华文化对“圆满与和谐”的不懈追求画展的成功开幕昭示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时代大潮此次残画的破镜重圆标志着阻碍两岸交流的“人为障碍之墙”最终崩溃画展之所以万众瞩目,因为此画见证了两岸同根、折射出同胞的悲欢A BC D 6(2012广东汕头一模)某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一个两国关系发展趋势图,该生试图揭示的是()A中德关系趋势 B中美关系趋势C中苏关系趋势 D中日关
4、系趋势7(2012合肥模拟)日本内阁2011年2月14日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日本2010年名义GDP总值约为5.474万亿美元,低于中国同年的5.879万亿美元。中国已正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最主要得益于()A1978年改革开放的决策B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建立8(2012广东中山一中测试)右图是中国某时期的一幅描述人们经济生活的漫画,此时的流行语应是()A人民公社,一大二公B工业增速,超英赶美C阶级斗争,一抓就灵D改革开放,联产承包9(2012黄山质检)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
5、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与此直接相关的是()A南方谈话与十四大召开B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C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重新启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10(2012山东泰安质检)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C婚姻观念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11(2012皖南八校高三联考)北京时间2011年7月21日、26日、28日、30日、8月1日,位于东太平洋的中国大
6、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完成了五次下潜试验。其中,第三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 188米,标志着我国成为第五个掌握3 500米以上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这说明()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C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12(2012安徽亳州模拟)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强调:“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宣传教育,开设反腐倡廉网页、专栏,正确引导网上舆论”。这一指示和下面的图片不能表明网络()A使信息知识更为迅速更为便利地传递和共享B正
7、逐步改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C是一柄“双刃剑”,消极作用也非常明显D在廉洁工作的推广上有其独特的优势二、非选择题13(2012山东枣庄模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材料二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各地城乡。时人指出:“中国丝、茶及其他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价格却在下跌。”在某些地
8、区,洋纱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有限空间。某些地方形成商品市场,农作物商品化趋势加快。张岂之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起步(2)根据材料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14(2012南京高三调研)阅读
9、下列材料:材料一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材料二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
10、就变不了。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材料三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GDP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达28 436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体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1997年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是2 514家,而截至去年十二月已有3 845家腾讯网陈佐洱向欧洲介绍“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2007年)材料四“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
11、性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2011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港澳在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指出“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4)综合以上材料,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答案及解析1
12、【解析】考查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中改革开放后的基层民主建设。从材料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政治上发展民主”不难推断要求选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民主政治建设情况。【答案】C2【解析】考查三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共同点。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民族区域自治就是让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的事务;但三者都必须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答案】C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材料反映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代表越来越具有广泛性,代表性也越来越强,这充分表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越来越能够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出
13、该制度的根本性和发展的动态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虽有曲折,但本材料并没有体现。【答案】D4【解析】根据材料“某一协会组织”“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等可知,协会指海协会,事件是“九二共识”。1992年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答案】B5【解析】表述符合题意,“人为障碍之墙最终崩溃”不符合现今两岸实际情况。【答案】C6【解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美国还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
14、争,因此中美关系不断恶化;抗日战争期间,美国援助中国抗战,两国关系友好;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两国关系不断恶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关系开始缓和。【答案】B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经济腾飞。1978年,中国开始了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此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道路,创造了经济腾飞的奇迹。B项是外部条件,不起主要作用。C项发生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D项提出于1992年的十四大,是改革开放的成就之一。【答案】A8【解析】图片中“欢迎选购”的字样和显示的情景,说明当时的买方市场,市场在经济生活中的调节作用大,物质比较丰
15、富。这种现象出现在改革开放新时期。A、B、C、D四项流行语应分别出现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答案】D9【解析】本题考查十四大。注意时间“90年代初”,南方谈话与十四大召开都发生在1992年,A符合题意。而B项在21世纪初。D项在2001年,均排除。C项与题意无直接关系。【答案】A10【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不正确”和所学史实,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西方国家的封锁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中国人的思想文化深受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答案】D11【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取得的科技成果。题干中的材料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一个方面。A项说法错误,C项夸大了深海探
16、测技术的作用,D项与题干中“第五个掌握3 500米以上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矛盾。【答案】B12【解析】图片一反映了A、B项,材料中的“指示”和图片二说明了D项。C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从材料中无法提炼出相关信息。【答案】C13【解析】第(1)问考查对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教用犁耕、垦辟倍多、大旱”和所学史实,可以从经济模式、工具技术进步、客观因素影响方面回答。第(2)问考查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的理解。根据提示: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说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加剧,“又为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有限
17、空间”说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第(3)问考查对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及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的理解。第一小问首先根据19521956年的提示指的是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其次是1978年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后,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小问原因分别阐述:第一次,结合内因:三大改造的完成;外因: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第二次的原因是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答案】(1)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18、;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2)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了近代商品市场。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孕育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走向经济的近代化)。(3)变化:第一次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或“十四大”召开)。14【解析】本题依托所给材料,考查了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在完成问题时要充分挖掘材料自身的有效信息,根
19、据问题要求进行归纳和概括。第(1)问重在有效信息的提炼和概括,把对台问题的态度转变前后进行说明。第(2)问从材料中可以理解到考查了“一国两制”这一知识点,根据相关所学来回答即可。第(3)问需根据材料三、四中港澳取得的成绩进行概括说明,而不是具体的成绩。“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这一问设想较好,需要学生一定的把握。第(4)问是对前3个问题的总结和对材料的高度概括,根据理解来进行回答。【答案】(1)变化: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2)相同: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发展: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观点(或明确提出在大陆和台湾分别实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政策的稳定性(或长期不变)。(3)说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系:“一国两制”方针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首先在港澳问题上成功实践;港澳“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可以为台湾地区提供借鉴。(4)认识:“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了港澳的回归;“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创新。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