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史观 2 革命史观(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482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史观 2 革命史观(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史观 2 革命史观(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史观 2 革命史观(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史观 2 革命史观(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史观 2 革命史观(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史观 2 革命史观(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史观 2 革命史观(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史观 2 革命史观(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史观 2 革命史观(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史观 2 革命史观(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史观 2 革命史观(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史观 2 革命史观(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七大史观 2 革命史观(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革命史观【概念内涵】所谓革命史观,又称阶级斗争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主要内容】(1)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2)在近代中国和近代世界,从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角度看待历史事件也属于革命史观。【关键词】www.z%zst&矛盾、阶级、斗争、运动、侵略、压迫、【真题回顾】1(2019.4浙江高考9

2、)在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甲午战争后,大陆和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重要人物是()邱逢甲 徐骧刘永福丁日昌A BCD【答案】C【解析】丘逢甲,1895年任义勇军统领,与日军展开抗战,故正确;徐骧,清末台湾抗日义军将领,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新竹保卫战中壮烈殉国,故正确;刘永福,在台湾割让后,继续领导台湾民众抗日,故正确;丁日昌,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风云人物,甲午战争前去世,故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2(2019天津高考7)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

3、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答案】B【解析】通过题干中“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可知湖北革命军的革命目标非常明确,故选B项;通过题干可知,该公告的针对对象是士兵,并且,辛亥革命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依靠对象仅是军队,排除A项;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其他国家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排除C项;根据题干中“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可知辛亥革命并没有反帝,排除D项。3(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9)1919年11月,全国各

4、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由材料“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可知五四运动激发民众爱国热情,危机时刻以民族大义为重,爱国觉悟显著提高,故选B项;“趋于一致”表述过于绝对化,且材料讲述的是爱国意识的提高,并没有提及改造的道路,排除A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与

5、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相对立,文革时期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进行了反思和批判,排除C项;各界都“接受了”表述过于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4(2019.4浙江高考11)1922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现在大多数人民所要求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国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湖北新军起义B护国运动C“二次革命”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22年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结合所学,1924年国共合作,1926年正式出师北伐,讨伐北洋军阀的统治,故选D

6、项;1911年湖北新军起义,即辛亥革命,排除A项;1915年孙中山领导发动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排除B项;1913年,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力主武装讨袁,发动二次革命,排除C项。5(2019北京高考17)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它()A是八路军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 B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C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 D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故选D项;正面战场由国民党领导,排除A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壮大了八路军的力量,不是新四军,排除B项;延安是抗战

7、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排除C项。6(2019天津高考9)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对于日寇对我国的领土侵略和内政干涉,表示激烈的反抗”,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反映了()A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 B国共两党有合作抗日的意愿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 D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可以推知该宣言发布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前,再结合题干中“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可知

8、该宣言为1935年8月1日在长征途中所发表的八一宣言,在该宣言中,中国共产党号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故选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全面侵华是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在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国民党对抗日的态度,排除B项;在1945年4月所召开的中共七大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排除D项。7(2019.4浙江高考13)抗战时期,某次战役的亲历者感慨地说:“这次打仗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鲁南的老百姓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奔走在战场上抬运伤兵胜利的取得,应当归功于鲁南民众有力的支援。”这场“仗”指的是()A

9、太原会战 B百团大战C枣宜会战D台儿庄战役【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千万不能忘记鲁南的老百姓胜利的取得,应当归功于鲁南民众有力的支援”,台儿庄大捷又称鲁南会战,以山东枣庄台儿庄为中心,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故选D项;太原会战是中国军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排除A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排除B项;枣宜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与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在湖北枣阳和宜昌的一场战斗,排除C项。8(2019江苏高考9)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右图),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A

10、夫唱妇随赴战场 B抗战流血不流泪 C国共北伐齐协力 D解甲归田喜而泣【答案】B【解析】根据“1940年”可判断当时应该是抗日战争期间,根据“不许戎衣有泪痕”可知漫画反映的是妻子送丈夫奔赴抗日战场的情形,即抗战流血不流泪,所以“不许戎衣有泪痕”,故B项正确;漫画反映的是妻子送丈夫上战场,不是夫唱妇随上战场,故A项错误;漫画反映的时间是1940年,北伐战争是19261927年,故C项错误;1940年,抗战没有胜利,处在战略相持阶段,没有解甲归田,故D项错误。9(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0)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

11、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答案】C【解析】材料“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说明毛泽东意在强调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故选 C项;材料“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可见其意不在借鉴俄国经验,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不是资产阶级,排除B项;材料“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说明主张联合资产阶级,批判左倾不是右倾,排除 D项。10(2019新

12、课标全国卷高考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答案】B【解析】“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属于意识形态的歧视,与国际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相关,故选B项;“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种结果不是权利制衡的结果,排除A项;“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

13、供救济”这不是一种正常的国家精神,排除C项;“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与国家干预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排除D项。11(2019天津高考8)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答案】C【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国内战争结束之后出现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

14、党人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该政策体现出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等市场经济的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属于对现实的“妥协”,这与苏俄签署“布列斯特和约”有相同的地方,即二者都属于对现实的一种暂时“妥协”,通过这种“妥协”维护了都革命的根本利益,故选C项;通过题干中“历史学家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说明苏维埃政权没有把农民视为最危险的敌人,排除A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国内战争结束之后出现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没有采取武装对抗方针,排除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基于苏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基本国情出发,所采取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正确路径,但它还不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

15、一条新道路,排除D项。12(2018北京高考1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兔子的感叹及“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等信息可知是警惕当时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故A项

16、正确;材料中是对列强侵略的一种疑问,不是颂扬,故B项错误;列强对弱国持侵略态度,不可能担当保护弱国的责任,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是中国与列强的关系,不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故D项错误。13(2018.4浙江高考27)【加试题】20世纪初叶,出版于上海的某论著说:“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颡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上述言论意在()A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振奋国民精神 B再举斗争旗帜,掀起“二次革命”C呼呼

17、以革命方式唤起“亚洲觉醒” D说明以上书请愿办法改革政治行不通【答案】A【解析】上述言论宣传“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意在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振奋国民精神,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革命的必要性,没有体现出与“二次革命”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革命的必要性,没有体现出与“亚洲觉醒”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革命的必要性,没有体现出改良道路行不通,故D项错误。14(2018江苏高考8)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加速清

18、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答案】B【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爆发,与材料中 “从光绪二十八年”即公元1902年不符,故A项错误;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轰轰烈烈的保路风潮,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时机,与材料中“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怕的是外国占路权”“近代四川”相符,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是导致了四川保路运动,与五四运动无关,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的兴起是1924年,与材料中四川保路运动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15(2018天津高考9)“(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

19、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右图中()A B C D【答案】D【解析】为河北平山县西柏坡,1948年党中央移驻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并在1949年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故A项错误;为陕北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至1948年的根据地,被视为“革命圣地”,故B项错误;为井冈山,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故C项错误;为江西瑞金,

20、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定都,直到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为中共根据地,故D项正确。【模拟训练】1甲午战前,英国人赫德认为,中国的“陆军和海军,并没它自己所想象的实力”,“(日本)料将勇猛进攻,它有成功的可能。中国方面不免又用它的老战术,但是只要它能经得住失败,就可以慢慢利用其持久力量和人数上的优势转移局面”。由此可见,赫德认为()A军事实力在战争中具有决定作用B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战术的落后C作战意志是日本取胜的充分条件D中国的国情更适合对日本持久作战【答案】D【解析】军事实力只是战争胜负的一个方面,不具备决定性作用,排除A项;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战术问题

21、,排除B项;日本取胜的因素不是赫德论述的主旨,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根据“只要它能经得住失败,就可以慢慢利用其持久力量和人数上的优势转移局面”可知,赫德认为中国的国情更适合对日本持久作战,故选D项。2(2019吉林阶段性统一考试)1895年8月,日军以强大兵力进攻台湾彰化城北的八卦山,黑旗军和义军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击毙日本号称最精锐的近卫师团一千余人,此役日军死亡人数超过甲午战争。这体现出()A清政府出卖人民抗日活动 B甲午战争中日军伤亡很大C台湾军民英勇的抗日精神 D全国人民反对割地议和【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军队与台湾黑旗军和义军的斗争,没有体现清政府出卖人民抗日活动,故A项错误

22、;甲午战争日军伤亡很大与材料“此役日军死亡人数超过甲午战争”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台湾黑旗军和义军自发反抗日军侵略台湾,给予日军沉重打击,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台湾人民抗击日军,没有体现全国人民反对割地议和,故D项错误。3“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这体现了()A辛亥革命影响的普遍性B义和团运动影响的深刻性C五四运动影响的国际性D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震撼性【答案】B【解析】材料“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

23、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等体现了义和团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故B项正确;A.C.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4下面是1900年西方报刊上刊登的一幅名为“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漫画。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A“弱者”最终灭亡B“弱者”成为“木偶”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D“弱者”被肢解瓜分完毕【答案】B【解析】根据“1900年”“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可判断漫画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联系所学知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清政府被迫同西方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故选B项;A.C.

24、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5(2019太原期末)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A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C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答案】B【解析】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列强转而扶植在华代理人,实行“以华制华”,故B项正确;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与近代列强侵略的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是列强侵华的进一步深入,故D项错误。61858年,英国侵华军司令额

25、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在天京江面,太平军与其交火。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由此可见,太平天国()A受北京条约影响较深 B有效维护国家航运主权C迫切学习西方的强烈愿望 D没有认清列强侵华本质【答案】D【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反对清政府统治,不会承认清政府所签条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表明没能有效维护国家内河航运权,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太平天国向西方学习的信息,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可知太平天国没有认清英国的侵

26、略本质,对其侵略没有予以有效的还击,故D项正确。7徐中约先生在评价中国近代某一团体成立的意义时说道:“它是个涵盖多省份与多阶级的组织,因而能够在沿海、也可以在内地发动起义,它为全国所有革命与进步力量提供了汇聚点。有鉴于此,它当之无愧地享受到中国革命之母的赞誉殊荣。”这一团体是()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C中国共产党 D中国国民党【答案】B【解析】兴中会是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革命团体,对内地影响较小,故A项错误;中国同盟会是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组成的政党,其势力涵盖沿海与内地,并集合当时各种进步力量,故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是后来出现的无产阶级政党,与材料“中国革命之母”不符,故C项错

27、误;中国国民党是在中国同盟会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与“中国革命之母”不符,故D项错误。8如图为发表于1911年12月14日神州日报的时事漫画万目一的。此漫画反映民众() A触发武昌起义 B反对君主专制C欢庆民国成立 D声讨帝制复辟【答案】B【解析】武昌起义是在11月,故A项错误;漫画反映聚焦共和,故B项正确;民国成立于1912年元旦,故C项错误;帝制复辟是在1915年,故D项错误。9在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改编中规定:党支部建在连上(此前营、连、排没有党组织),排设党小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案(一九二九年十二月)规定: 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上述规定旨在()A

28、确立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B明确革命军队的政治任务C把发展党员定为中心工作D强化革命军队的军事纪律【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的“党支部建在连上,排设党小组 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可知中国共产党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党指挥枪即军队由谁指挥的问题,而没有明确军队的政治任务,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发展党员的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强调军队的军事纪律问题,只是指挥权的问题,故D项错误。10早期中国共产党革命领导人大都意识到:“没有土地的果实,是不能发动群众的”,“普遍的贫农对于土地、财产的要求不消说是为农村革命斗争的中心动力。”这说明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A

29、认识到土地革命的重要性B试图改变广大农民贫苦现状C具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注重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答案】A【解析】材料中“不能发动群众”“为农村革命斗争的中心动力”都强调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是农民理解、接受、走向革命最直接的利益驱动,说明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土地革命的重要性有明确认识,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对农民贫苦现状的改变,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无法体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D两项错误。11(2019吉林模拟)1934年9月,红旗周刊指出:“湖南江西等六省灾情最重,良田被毁,饿殍遍布,国民政府因国民党腐化而救灾不力,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

30、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该材料的主旨是()A向全国通报六省灾情以争取救援B揭露国民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C只有建立人民政权才能断绝灾害D将救灾工作同土地革命结合起来【答案】D【解析】从材料“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可知材料把救灾与推翻国民党腐朽统治的土地革命任务相结合,故D项正确。12有人指出,经过长征,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使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发生了变化。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长征()A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B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C推动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D使中共获得了巨大的政治优势【答案】C【解析】材料反

31、映的是长征缓和了国共之间的矛盾,并未涉及长征对于保存革命有生力量所起到的作用,故A项错误;长征胜利促使国共两党矛盾的缓和,不是矛盾的消除,且国共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因此分歧和矛盾不会得到彻底的消除,故B项错误;长征前中国共产党力量集中在江西,与南京国民政府距离近,随着长征的结束,中国共产党力量转移到陕北,且随着1935年“华北事变”的爆发,民族矛盾不断上升,国共两党矛盾的缓和,有利于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故C项正确;根据史实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力量比国民党弱,故D项错误。13据表中信息可知()1935年全国各出版社出版的各类论著数量统计有关社会主义有关辩证唯物主义有关历史唯物主义有关计划经济有

32、关国民党历史有关三民主义32本 23本 23本 19本 8本 13本 A民众丧失了对国民党的信心B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苏联对中国共产党控制加深D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影响力扩大【答案】D【解析】由材料“有关社会主义”“有关辩证唯物主义”“有关历史唯物主义”“有关计划经济”等关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论著数量远远超出国民党历史、三民主义,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影响力不断扩大,故D项正确。61937年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共3万余人;到1940年8月,八路军在百团大战中出动的兵力即达40万。1945年8月,抗战结束时八路军更是发展壮大到96万人。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共产

33、党坚持人民战争路线B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C国民党逐渐失去了民心D中国共产党满足广大农民要求【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9371945年八路军兵力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发动广大人民进行抗战,坚持人民战争路线,因此A项正确;B项错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与八路军兵力不断增加无直接因果关系;C项错误,依据所学史实可知,国民党逐渐失去民心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溃败的原因;D项错误,八路军兵员并不只来源于农民,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中国共产党满足广大农民要求并非八路军兵力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14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文中指出:“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个

34、脚盆就是上党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由此可见,当时()A中国布满国共内战阴霾 B国民党丧失了军心民心C暴力革命观念深入人心 D美国大力支持国民政府【答案】A【解析】材料“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说明中国布满国共内战阴霾,故选A项;B.C.D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15下表为1949年美国时代周刊有关中国的政治类报道的倾向性统计表,这主要反映出()日期主要内容倾向性1949.1.10蒋介石期待和平1949.1.10共产党将进入北平,如何治理北平1949.1.24在

35、和平解决北平问题上,共产党设定期限1949.4.18国共两党和谈失败1949.4.25共产党放弃和平,选择战争1949.6.27共产党推行民主政治1949.7.18美国对蒋介石失去信心(注:国民党正面报道;共产党负面报道;共产党正面报道)A美国对蒋介石逐渐丧失信心B解放战争胜利开展C意识形态影响报道的客观性D美国放弃扶蒋反共【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美国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政治类报道的倾向性,美国对蒋介石逐渐丧失信心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故A项错误;解放战争胜利开展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根据统计表可知时代周刊对中国共产党的报道以负面为主,说明意识形态影响报道的客观性,故C项正确;美国并未放弃扶蒋反共,即使新中国成立后也没有放弃,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