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专项版汇编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478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专项版汇编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专项版汇编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专项版汇编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专项版汇编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专项版汇编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专项版汇编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专项版汇编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专项版汇编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专项版汇编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专项版汇编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专项版汇编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专项版汇编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考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考点三:古代中国的商业考点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1(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26,4分)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答案】A【解析】占城稻具有耐旱、适应性强、生长期短特点,占城稻的推广,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大、小麦推广到南方,有利于南方的麦稻轮作,也提升了土地利用率。A正确。曹魏时发

2、明翻车,B不正确。宋代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重心位于南方,南方经济发展优于其它地区,C不正确。占城稻北上,大、小麦南下,民众饮食结构会有所改变,但南米北面的饮食结构不会“根本改变”,D不正确。2(2020年江苏卷,1,3分)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迹”“铸有云纹

3、、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等信息可知,这时期江西出土的成套的农具并非用于耕地,更多的是发挥礼器的作用,说明这时期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C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了江西新干出土的青铜农具,没有体现青铜农具最早出现的地区,无法得出青铜农具最早出土于江西新干,A项错误;根据材料“更无使用之痕迹”等信息可知,这时期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因此无法得出成套青铜农具是否有利于精耕细作的结论,B项错误;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南宋时期,D项错误。3(2020年江苏卷,5,3分)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

4、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产品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等信息可知,这时期农业产生领域有租佃、雇佣、面向市场等有多种生产经营方式,说明这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D项正确;材料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村雇佣劳动,但无法得出雇佣劳动普及的结论,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没有涉及地主剥削程度,B项错误;材

5、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多样,没有强调地主收入来源,无法得出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的结论,C项错误。4(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41,10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永定河属海河水系,清初“水患频仍”。康照三十七年(1698年),直隶巡抚主持冶河,改行河道,并在两岸筑堤防系统。竣工后,康熙皇帝赐名“永定河”,下旨:“永定河工,照黄河岁修、抢修之例办理。”清廷设立永定河道,总理永定河事务,有近2 000名河兵常年修守。改名永定河后的40年内,下游漫溢、决口达20次。清中期以后,在永定河修建17处减水坝,各减水坝下均开挖有减水引河。一段时期内不再洪水泛滥,但河道淤积严重

6、,到清末已成“墙上筑夹墙行水”的形势。据(清)永定河续志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治理永定河的措施及其效果。(10分)【答案】(1)措施:设立专门机构;建立岁修、抢修制度;改修河道,筑堤束水;修减水坝和减水引河。效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未根治水患。【解析】(1)措施,根据“清廷设立永定河道,总理永定河事务”得出设立专门机构;根据“照黄河岁修、抢修之例办理”可知建立岁修、抢修制度;根据“直直隶巡抚主持冶河,改行河道,并在两岸筑堤防系统”得出该修河道,筑堤束水;根据“在永定河修建17处减水坝,各减水坝下均开挖有减水引河”得出修减水坝和减水引河。效果,根据“一段时期内不再洪水泛滥,但

7、河道淤积严重,到清末已成墙上筑夹墙行水的形势”可知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未根治水患。5(2020年山东卷,16,3分)(12分)图5、图6、图7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东汉永和五年、唐天宝元年、明洪武二十六年)的人口密度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据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分别提取图5、图6、图7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12分)【答案】图1:南北人口密度差异明显,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最高,南方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这与东汉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南方经济欠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1为东汉(永和五年)。图2: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在长江下游地区(江浙地区)。这与明初政治中心在南

8、京,南方经济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2为明代(洪武二十六年)。图3:黄河中下游、长江下游地区人口密度都相对较高。这与唐朝政治中心在北方,江南经济不断开发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3为唐代(天宝元年)。【解析】图五中人口密度分布不均,差异明显,其中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最高,说明此时政治经济中心应该位于北方,而南方地区开发程度不高,由此判断图五应该是东汉时期,此时经济重心尚未南移,人口分布符合此时的社会状况。图六中人口分布密度发生变化,人口密度最高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且南北人口分布较为均衡,南方隐隐多于北方,这种情况的出现应该与明代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江南经济发达有关,且此时政治中心也位

9、于南方的南京,由此可判断图六应该是明代洪武年间;图七相较图五在人口分布上南方开始增多,人口密度较高的是关中地区和长江中下游,这种情况应该与唐代首都位于长安,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得到开发有关,因此形成了南北两个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由此判断图七应该是唐朝天宝年间。考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1(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24,4分)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商周贝币 春秋战国布币 汉五铢钱图5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答案】B【解析】商周的贝币、春秋战国的布币和汉代的五铢钱都是当时流通的货币,在形制方面都体现出便于携带的特征,这种

10、形制有利于商品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说明这些货币形制是商品交易活动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B正确;商周货币是贝壳,春秋战国布币是青铜货币,都不属于铸铁货币,排除A;题干设问中要求的是“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要求寻找同一性,C选项中的“审美观念不同”强调的是差异性,排除;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国家并不统一,排除D。2(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27,4分)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明

11、代官府所需物资由最初让官营手工业的工匠生产,到明朝中后期直接向匠户征银,(到市场购买),这种现象持续增多,反映出官营手工业地位遭到削弱,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雇佣劳动的变化,且官营手工业的匠户与官府并非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B项错误;政府用征收银两代替匠户生产产品,纳银代役为民营手工业发展提供了时间、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反映出明代民营手工业发展逐渐超过了官营手工业,C项错误。3(2020届广西高三5月联考)秦朝统一六国后,把原关东各国的贵族、豪富分别迁徙到关中以及蜀郡各地。这些人中的一些豪商大贾迁徙到各地后重操旧业,冶铁煮盐,主要

12、是使用奴隶劳动进行生产,生产规模还相当大。这可以用来说明秦朝A笼络关东各国统治阶层的策略B厉行重农抑商政策C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建设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秦朝实行徙富豪的政策,一些豪商大贾迁徙到各地后重操旧业,冶铁煮盐,主要是使用奴隶劳动进行生产,生产规模还相当大,这可以说明秦朝徙富豪的政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那些豪商大贾迁入地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故D正确;秦朝实行徙富豪的政策,旨在削弱、瓦解关东各国的实力,巩固国家的统一,并非笼络关东各国的统治阶层和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建设,故AC错误;题干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故B错误。故选D。4(2020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第一次

13、模拟考试)雍正时有人说过:“商人积丝不解织,放与农家预定值;盘盘龙凤腾向梭,九日辛勤织一匹。”苏州道光二年一个碑文上写道:“查民间各户,将经丝交织机匠工织”。各户把经丝等原料及一些工具交给机匠织造,回收成品,机匠“计工受值”。这表明,当时中国A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分工细致B已出现大量集中生产的手工工场C商业资本的规模比较庞大D存在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答案】D【解析】据“放与农家预定值”、“户把经丝等原料及一些工具交给机匠织造,回收成品”、“计工受值”等信息可知当时出现了雇佣关系,存在商业资本项工业资本转化的倾向,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雇佣关系的出现,ABC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5(2

14、020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南宋时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有的窑“器尚黄黑”,最受浙江人欢迎;有的窑专产高足碗、雪花碟等,最受川广荆湖人欢迎;有的窑专产绣花、银绣、弄弦之类的碗碟,最受江浙福建人欢迎。由此可知A制瓷业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B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C最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D制瓷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不同的地区喜欢不同的瓷器,由此景德镇的某些窑厂便专门生产某种瓷器,这说明市场需求的差异推动了制瓷业的发展,故选B;材料说的是人们的喜好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而不是制瓷业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排除A;材料只说了景德镇一个地方瓷器的发展状况,没有比对,

15、故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清时期才产生,南宋时期的手工业在经营方式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D项说法错误,排除。考点三:古代中国的商业1(2020年山东卷,2,3分)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答案】B【解析】山东东部地区由西汉以前的商业活跃到西汉中期以后步入低谷,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变化主要是汉王朝实行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政策有关,这些政策抑制了民间商业活动,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导致了商人活动开

16、始步入低谷,故选B;重视关中地区不一定就要导致山东东部商业活动步入低谷,排除A;开通丝路贸易应该有利于相关的商业活动活跃,排除C;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和商业活动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2(2020年浙江卷,6,3分)南宋有学者记述:“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闬(街道里巷)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这反映了“南市”在当时突破了政府在空间上的限制 已成为独立的商业都会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贸易通宵达旦,往来不绝A B C D【答案】B【解析】题干描

17、述的是鹦鹉洲商业繁盛景象,根据“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閈(街道里巷)甚盛”可知,当时的商业活动已经突破了政府在空间上的限制。根据“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可知,当时南市的饮食服务设施较为完备,B正确;根据“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可以判断,南市是城市的外延,并未成为独立的商业都会。题干中“一日可尽”指的是外地来此贸易的货物能在一日之内售罄,而非指贸易活动的时间。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不符合题意,ACD排除。3(2020届河北省高三命题专家预测密卷)战国时期,大商人白圭在年岁丰收时收进谷物,出售丝漆等物,在收获蚕茧时收进帛絮等物,而出售粮食,即所谓:“夫岁熟取谷,予之丝漆;茧

18、出取帛絮,予之食。”白圭“取予以时”的做法A体现了政府对商业经济十分重视B否定了以农为本的儒家经济思想C客观上调节了市场商品供求关系D打破了商周以来工商食官的局面【答案】C【解析】关键词“取予以时”,即根据时令买入卖出,获取利润,客观上顺应了市场需求,是对市场交易的调节,C项正确;白圭的做法是个人行为,不能代表政府,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以农为本的思想,B项错误;春秋时期就已经打破工商食官,排除D。4(2020届山西省高三三模)明朝的江南市镇上,有收购周边农副产品的各种商行,有为客商与农家之间交易中介的牙行,有供应农家消费品的各种店铺以及制造农具和各种器物的手工作坊。这表明A私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

19、位B市镇具有商品集散的功能C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明显D雇佣关系得到迅速的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江南市镇成为了收购农副产品,进行产品贸易、供应手工业品的地方,反映出市镇具有商品集散的功能,故B正确;材料没有对私营与官营手工业进行比较,不能得出私营占据主导的结论,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分工,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雇佣的信息,排除D。5(2020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时期,商品流通空前繁荣,市场范围已突破区城性限制,全国性的统一市场逐渐形成。商人的活动已走向集团化,形成众多商帮,其经营活动具有全国性和专业化特点。白银成为主币,金融业的重要地位日益

20、凸显。许多集市发展成为市镇,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明清社会在许多领域出现了变革性因素。从政治上来看,为防范经济因素对社会的分化,以至威胁中央集权统治,明朝以后,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强化,从社会关系上看,城市市民的抗税斗争及职业分化、城乡分化日益明显。从思想领域来看,这一时期思想界出现的泰州学派,代表了民众追求个性自由和追求经济利益的价值取向,丘泼所提出在经济活动方面“听民自为”,在国家政策上倡导“保富”以及开放对外贸易等经济思想,更是商品经济迫切需要打破传统禁锢,自由发展的要求。摘编自林文勋中国传统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新变化与影响。材料二 明

21、末小说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故事梗概:商人文若虚在国内做生意曾造挫折,眼看就要到破产的境地了。后来朋友到海外经商时顺便邀请他同往,开船前他用一两银子买了一篓太湖特产“洞庭红”橘子准备在路上享用。没料到了海外“吉零国”,这一篓橘子竟卖出了一千多两银子。他在返程的路上又偶然捡到了一只大龟壳,到达福建后被一个波斯商人用5万两银子买去,文若虚用赚来的钱在沿海地区购买田宅重置家业,娶妻生子,家道殷富不绝(2)结合明清史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社会实际情况或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答案】(1)新变化:统一市场逐渐形成;

22、长途贩运的商帮形成;白银成为主要货币,金融货币体系地位凸显;专业性工商业市镇崛起,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影响: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强化;社会关系上城乡分化明显;思想上出现经济自由和发展的要求。(2)示例一:情节:捡到一只大龟壳,被一位波斯商人用5万两白银买去。历史现象:明朝时期货币经济发达。概述和评价:明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加之赋税制度的改革,社会对货币的需求量大增,使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同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大批白银流向欧洲,欧洲统治者为了追求享乐,通过阿拉伯商人大量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货币经济的盛行,推动了中国商

23、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商业城镇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对抗着明朝的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政策,使中国缓慢地向近代社会迈进。总之,明朝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客观上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示例二:商人文若虚在国内做生意要到破产的境地了。历史现象:明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概述和评价:明朝时期,为了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厉行重农抑商政策,该政策导致商人经营环境严重恶化,遭到各种压制和盘剥,甚至会面临破产的境地,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与此同时,该政策导致许多商人把赚来的钱用于购置土地,强化了小农经济,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缺乏资金、市场和劳动力,导致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总

24、之,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合理与否,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解析】(1)新变化一问,依据材料一“全国性的统一市场逐渐形成”、“形成众多商帮”、“白银成为主币,金融业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许多集市发展成为市镇,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等信息分析概括即可。影响一问,依据材料一“明朝以后,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强化”、“社会关系上看,城市市民的抗税斗争及职业分化、城乡分化日益明显”、“从思想领域来看,这一时期思想界出现的泰州学派,代表了民众追求个性自由和追求经济利益的价值取向”等信息,可以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等方面分析概括影响即可。(2)本题属于开放性题,首先依据题意需要从上述材料中任意提取一个情节,

25、其次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来概括提炼重大历史现象,最后表述成文,进行概述和评价。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提取情节可从长途贩运、海外贸易、使用银两、贩卖土特产、波斯商人在福建置业等,注意情节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关联性,如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社会价值观念变化以及与世界联系加强等。然后指出历史现象,从商品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等方面分析。最后联系所学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等角度概述和评价,注意评价要一分为二。考点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25,4分)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

26、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答案】D【解析】曹操通过实施屯田制,安置了流民、开垦了荒地、发展了农业生产,“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D项正确;曹操屯田分为军屯、民屯两种,均与大土地所有制无关,A项错误;屯田制为解决军粮问题,控制农业生产,没有推动农产品的商品化进程,B项错误;屯田使得北方社会相对安定,会吸引人口,而非导致人口南迁,C项错误。2(2020年天津卷,1,3分)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

27、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答案】D【解析】井田制下,村社成员要随着份地的定期交换而变动住所,“三年一换土易居”意味着村社成员只是份地(私田)的临时使用者,没有所有权,私田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D项正确;井田制下无论公田、私田(土地)都不能买卖,A项错误; 村社成员随着份田变动而更换居所,并不意味着要将全部收获物上缴国家,B项错误;村社成员耕种的份地并不固定,不是份地的主人,私田与传统的自耕农经济不同,不属于小农经济范畴,C项错误。3(202

28、0年山东卷,4,3分)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答案】C【解析】王安石通过招募饥民兴修水利的方式进行赈灾,一方面救济了灾民,另一方面也兴修了水利,同时通过兴修水利也能恢复和促进农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减少灾害再次出现的可能,有利于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的生计问题,故选C;招募灾民兴修水利并不一定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因为水利工程的修建,还有可能暂时增加政府的负担,排除A;招募灾民兴修水利和稳定灾区社会秩序之间没有必

29、要联系,此举不一定有利于稳定灾区社会秩序,排除B;王安石的措施属于救灾措施,并没有建立和形成政府抗灾救荒体系,排除D。故选C。4(2020届天津西青区高三模拟)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说明清时期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B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D封建伦理道德被徽商强化【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徽商发展的封建性特征,指出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

30、化自然经济”,可见该材料意在强调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缺乏根本动力,故选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发生逆转,商人的社会地位特别是政治地位低下,故AC两项错误;封建伦理道德被徽商强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排除。5(2020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第三次模拟)如图是朱元璋颁旨绘制的大明混如图,该图将中国描绘的异常庞大,而将印度半岛、印度洋、阿拉伯半岛、波斯湾及非洲大陆描绘的比实际更小。此图着重描绘了明朝各级治所、山脉,河流、湖泊泽池、边地岛屿以及古遗址、古河道等,共计一千余处。这A推动了明初朝贡贸易的发展B阻断了中外文化的交流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完全控制D制约了明朝的长远发展【答案】D【解析】作为由明太祖朱元璋颁旨绘制,着重描绘并放大中国,将印度半岛等亚非其他地区缩小的地图,大明混如图体现了当时天朝上国的传统理念,这种旧观念制约了明朝的长远发展,D项正确;大明混如图的绘制和理念,不是明初“朝贡贸易的发展”的动力,A项错误;明初中外文化的交流并未被“阻断”,B项错误;大明混如图体现的是天朝上国的外交理念,不能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完全”控制,C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