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901.69KB ,
资源ID:304699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0469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2讲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步步高》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2讲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docx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2讲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考纲要求(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宏观框架知识主线1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呈现出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发展及经济政策相辅的特征。2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为突出特征。3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4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

2、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松散的过程。5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两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考点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主要方式)发展阶段耕作方式变化农具的变化原始阶段刀耕火种石、骨、木商周时期石器锄耕(耜耕)石、骨、木;青铜农具(少)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发达地区)铁制农具(发达地区)汉代牛耕普及全国耦犁一牛挽犁唐代铁犁牛耕曲辕犁2.经营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

3、给自足。3古代水利灌溉(1)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2)水利工程:春秋战国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和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黄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4土地制度(1)史实井田制:出现于商周时期,是一种土地国有的所有制形式;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主要形式有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等。均田制:北魏、隋唐都曾经实行过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唐朝后期,均田制瓦解。(2)影响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带来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影响了政府的

4、财政收入,激化了农民与地主、国家与地主之间的矛盾。以上矛盾的发展将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考向1从文明传承的视角考查生产工具的变革(2015天津文综,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审题方向农业生产工具关键信息考向2从经济与文化关联的角度考查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2015课标全国卷,27)下表为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此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5、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审题方向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审读表格纵看,空间上北方与南方的对比;横看,时间上由唐宋到明清发展。反映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方科举状元人数不断增加。调动知识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的关系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是两个不相同的概念,但二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的本质属性是生产的自给自足,其中“足”并非富足,而是指只能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生活非常艰苦。小农经济的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6、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考点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1手工业发展的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经营方式政府直接经营民间私人经营以家庭为单位自主经营产品用途政府、皇帝专用用于民间消费用于交纳赋税和自己消费流通方式不在市场流通在市场流通剩余部分出售特点大作坊生产、资金雄厚,不以营利为目的规模较大,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规模小,资金少,不以营利为目的地位明中叶以前占主导地位明中叶以后占主导地位农户的副业,始终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2.手工业成就(1)冶金业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业发达。春秋时期开始冶铁,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钢的产量和质量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制瓷业:中国最早发明瓷器。

7、东汉生产青瓷;南北朝烧出白瓷;隋唐进入成熟期,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宋朝有五大名窑。元代出现了彩瓷。明朝有五彩瓷。清代有珐琅瓷等。(3)纺织业:我国最早开始养蚕缫丝,有“丝国”之称。元代的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技术,明朝后期棉布成为主要的衣料,苏州、杭州成为丝织业的中心。3发展特征:规模巨大,分工细密;技术先进,工艺精湛;素称发达,世界领先;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考向3明清区域分工与资本主义萌芽(2014全国大纲高考)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

8、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知识定位明清阶段特征区域分工解题关键考向4从东西方文明交融视角审视手工业发展(2015浙江文综,16)“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审题方向丝绸之路文明交融辨析选项(1)私营手工业与市场联系较密切,明代中期以后,手工业生产由以官营为主转向以私营为主。(2)明清时期中国与欧洲同期形成了手工工场生产方式,但中国并未进入工场手工业时

9、代,更没有发展到工业革命程度。(3)丝绸与瓷器皆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明的象征,常用常考的相关史实还有:元代烧成青花瓷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时期;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粉彩和珐琅彩瓷。考点三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时期发展表现阶段特征先秦时期商朝人善于经商,是“商人”的来历。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兴起和繁荣发展秦汉时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有所发展隋唐时期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农村集市(草市)贸易发展起来。出现柜坊和飞钱宋元时期商品种类繁多,东京等城市商业发达。出现了世界上最

10、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商品品种齐全打破时空限制,商业贸易发达明清时期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专业性工商业城市。大量农副产品如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和晋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考向5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中“市”的演变(2015重庆文综,3)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乡

11、村市场的繁荣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D坊市制继续实行审题方向宋代“市”的演变理解材料考向6关注文化传承与商业发展的互动关系(2015江苏单科,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审题方向古代民间手工业;明代商品经济发展把握题眼用图示法识记古代商业发展的趋势考点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1经济政策工商食官西周实行,官府严格控制工商业坊市制度宋代以前县以上城市严格划分坊市;宋代以来被打破,官府不再直

12、接监视商业活动重农抑商产生于战国,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海禁”闭关锁国明代开始实行,清代前期更加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是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之一2.资本主义萌芽(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2)实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出现。(3)特点:出现在少数地区和少数行业;最初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发展缓慢、水平低,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4)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5)阻因:自然经济,传统观念,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封建制度。考向7关注重大概念“海禁”(2014江苏高考)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

13、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知识定位明清经济政策“海禁”信息提取信息提取考向8关注重要概念“重农抑商”(2015海南单科,8)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A强调重农意识 B关心百姓疾苦C申饬官员无能 D关注地方稳定审题方向“重农

14、抑商”政策辨析选项高考命题特别重视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对商业发展、中外贸易及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具有三大相同点:都是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统治而采取的政策;都是由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的;都具有限制和压制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都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高考预测原创押题押题1据研究,自明初到清末的500余年间,尽管全国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城市人口数量几乎没有变化,城市化进程陷入停滞。其根源在于()A君主专制的强化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闭关锁国的政策D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押题2下面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

15、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其变化的根源是() A西学东渐的影响 B文化中心的南移C经济重心的转移 D政治中心东迁押题3明朝正德年间,青花瓷以波斯文作为图案主题;从宣德年间开始,梵文也作为装饰性图案附加在瓷器画面上;嘉靖、万历以后,瓷器上出现了用花朵绕梵文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棒子”图案。清代前期,瓷器装饰画面还采用了圣经故事画。这反映了明清瓷器()A烧制技术达世界一流水平B民间生产技艺经久不衰C在各阶层中使用非常普遍D受到外域装饰艺术影响押题4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商业文明深厚久远,许多成功的优秀商贾,都把诚信作为经商和做人的信条,下列突出商业诚信的是()A商朝王亥“立皂市,服牛马,以为民利”B战国白圭

16、“人弃我取,人取我予”C春秋范蠡“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D晚清王炽“报效万数千金以赈之”押题5对井田制的解读主要有以下观点:是奴隶制度下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制度下的农村公社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土地领主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家族公社制或农村公社制。造成上述分歧的客观原因主要是()A史料证据匮乏与多元史观B历史可以任人诉说C百家争鸣的需要D西周土地买卖频繁,难以确认押题6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商业环境的艰难使经营者重视经商技巧B重义轻利的观念被社会各阶层全面认可C重农抑商

17、政策致使商人的地位相对低下D封建经济日益繁荣使商业竞争更趋激烈押题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反映出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3)材料三的观点对前面材

18、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二轮专题强化练板块一训练2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一、选择题1(2015济南一模,11)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据此推断空缺方框A、B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铁犁牛耕、家庭农业B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C集体劳作、自然经济D集体劳作、铁犁牛耕2(2015安徽示范高中高三联考,2)据古籍记载:“龙骨叶板用作链条,卧于矩形长槽中,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下链轮和车身一部分没入水中。驱动链轮,叶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如此连续循环,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可连续取水可灌溉,亦可排涝。”此记载所涉农具出现于()A西汉 B东汉 C曹魏 D唐

19、朝3(2015衢州五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汉代晁错论贵粟疏:“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C脆弱性 D连续性4(2015菏泽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8)南北朝人士颜之推(531591以后)所著颜氏家训非常有名,内有名句:“昔在江南,(南人)不信有千人毡帐;及来河北,(北人)不信有万斛船。”从中我们可以得知()A毡帐是黄河流域居民的主要居住场所B南方的手工业部门中造船技术最发达C南北朝时南方经济已经得到很大发展D南北朝时南北之间处于相互隔绝地步5

20、(2015新乡一模,25)新全球史载:“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对“这项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缓解了政府的财政问题B有利于社会的稳定C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6(2015无锡高三期末,3)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A田庄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7(2015湖南师

21、大附中高三8月月考,20)史记货殖列传记载:“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冶铁起,富至巨万贳贷(借贷)行贾遍郡国。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由此判断此时()A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B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发达C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D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8(2015济南一模,12)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属于“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 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出现了市镇经济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22、B C D9(2015新余高三期末,25)宋出现“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最终白银获得政府认可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古代纸币的兴衰表明()A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C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10(2015福州高三期末,6)明朝王世懋在闽部疏中说:“闽西诸郡人,皆食山为足。为举子业,不求甚工。漳泉海隅,其人以业主为不赀,以航海为恒产。”福建内地与沿海的社会价值观差异的决定因素在于()A山与海不同的地理条件B农与商不同的经济模式C儒与佛不同的文化背景D汉与越不同的历史传统11(2015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

23、一,4)“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下列最能体现这种“理性选择”的是()A抑制土地兼并 B重农抑商C实行“海禁” D闭关锁国12(2015菏泽高三第一学期期中,31)明中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中国年国内生产总值远超整个欧洲地区,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向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

24、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为汉代至北宋中国区域人口户数比例变迁表。区域西汉(2年)东汉(140年)西晋(280年)隋(609年)唐(贞观)唐(天宝)北宋(1100年)东部季风区97.35%99.35%98.84%99.23%98.32%98.89%99.54%秦岭淮河以南26.68%46.82%45.03%27.21%54.80%44.90%62.30%材料二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其中具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就有两个,汴京和临安。宋朝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有6个,宋朝10万户以上

25、的城市由唐代的十几个增加到46个。在宋代,逐渐打破了坊市格局,街道上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宋代新兴的市民阶层的诞生,安逸的生活使宋人消费意识浓烈,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如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渴望生活在宋朝材料三“行在”(指杭州)云者,法兰西语犹言“天城”谓其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绝不是伪语此行在城甚大,周围广有百哩此城有12种职业,各业有12 000户城中有商贾甚众,颇富足。贸易之巨,无人能言其数。城中有大市10所,沿街小市无数,尚未计焉。大市方广每面各有半哩,大道通过其间。道宽40步,自城此端达于彼端,经过桥梁甚众。此道每4哩必有大市一所,每市周围2哩市后与此大道并行,有一宽渠,邻市渠岸有

26、石建大厦,乃印度等国商人挈其行李、商货顿止之所,利其近市也。每星期有三日,为市集之日,有四五万人挈消费之百货来此贸易。上述之10市场,周围建有高屋。屋之下层则为商店,售卖种种货物,其中亦有香料、首饰、珠宝。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纪(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至北宋中国人口发展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城市的重大发展。(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时杭州等城市发展的重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的原因。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贾谊论积贮疏材料二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

27、,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三(唐代宗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唐会要(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贾谊和司马迁的经济思想。(2)根据材料一、三,概括汉、唐经济方面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

28、唐采取不同经济政策的原因。学生用书答案精析第2讲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考向例析考向1关键信息“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答案B考向2调动知识唐代以来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答案B考向3解题关键根据题干材料中“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等信息说明商品生产的区域化分工十分明确,故本题选择A项;B项没有反映出材料主旨,C、D两项材料中没有反映。答案A考向4辨析选项唐朝瓷器才开始通过海上外销,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汉代丝绸之路到达地中海,中国当时被称为“丝国”,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清政府采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故C项正

29、确,不符合题意;全球化的起点为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所以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A考向5理解材料“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说明官员主张乡村交易加强的意见遭到最高统治者的拒绝。答案C考向6把握题眼“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表明“勤织作”的原因。答案D考向7信息提取材料中的“因势利导”“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以及“奉旨允行”等信息说明政府“海禁”政策有所松动,允许有条件地开放,故选B。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说法明显错误,决策权在中央而不在地方;明代朝贡贸易体系仍然存在,故D项错误。答案B考向8辨析选项材料考查的是雍

30、正帝重视农业的目的。“强调重农意识”“关心百姓疾苦”只是表面现象;“申饬官员无能”这不是目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关心百姓疾苦,稳定统治。答案D原创押题押题1B君主专制的强化与城市人口数量没有变化,城市化陷入停滞不存在根本联系,故A项错误;明初到清末中国依然处于封建社会,政府坚持“重农抑商”政策,从而使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村人口迅速增加,故B项正确;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城市化停滞无根本联系,故C项错误;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是禁锢了中国读书人的思想,故D项错误。押题2C明清进步思潮与西方学说无关,故A项错误;文化中心的南移是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而进行的,不是根

31、源,故B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商品经济发达,于是,在传统经济之外出现了新经济因素,思想方面的新变化反映了经济方面的新变化,故C项正确;政治中心东迁与思想方面的变化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押题3D材料中瓷器制作没有和世界上其他地区瓷器比较,故A项错误;材料描述的瓷器应该属于官窑烧制,不是民营手工业,故B项错误;瓷器在各阶层中使用非常普遍,说法不符合事实,故C项错误;材料中“瓷器上出现了用花朵绕梵文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棒子图案,清代前期,瓷器装饰画面还采用了圣经故事画”的信息说明中国瓷器制作受到外域装饰艺术影响,故D项正确。押题4C“立皂市,服牛马,以为民利”是指王亥制作了喂牛马的槽、养牛羊用的

32、圈皂,驯服牛马,供民役使,不能体现商业诚信,故A项错误;“人弃我取,人取我予”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不能体现商业的诚信原则,故B项错误;C项的意思是经商致富的一些原则是货物的品质要完美,要注意价格变化规律,莫要使货币停止流动,因此体现了商业诚信,故C项正确;D项主要讲述了巨商王炽捐献银两赈灾,也不能体现商业的诚信原则,故D项错误。押题5A由于史料证据匮乏和多元史观的出现,史学界对井田制的解读众说纷纭,故A项正确;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故B项错误;题目中未涉及百家争鸣,故C项错误;西周井田制下的土地禁止买卖,故D项错误。押题6C“无奸不成商”是对商人贬斥,不是经商技巧,故A项

33、错误;重义轻利的观念被社会各阶层全面认可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从“无尖不成商”是对商人做生意的诚信与肚量的正面论述,而“无奸不成商”是对商人贬低,该变化反映了商人地位低下,故C项正确;“无尖不成商”到“无奸不成商”反映的是商人地位变化,与商业竞争无关,故D项错误。押题7(1)现象: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本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不同。原因:材料二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影响:起阻碍作用。(3)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确保赋役和地租的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割裂了农工商业的联系,阻碍农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

34、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二轮专题强化练答案精析训练2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1D2C“龙骨叶板用作链条”、“驱动链轮,叶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连续循环,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可灌溉”可以判断出是灌溉工具翻车,也称龙骨水车,故C项正确。3C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B项错误;材料中讲农民辛苦劳作,但是仍然遭受自然灾害,政府横征暴敛,最终导致家破人亡,这体现了小农经济极度脆弱,故C项正确;材料中讲小农经济被天灾人祸迫害,没有体现出连续性,故D项错误。4C毡帐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主要居住场所,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到万斛船但没有比较,不能讲

35、最发达,故B项错误;北方人不信南方人有万斛船,说明南方造船技术相比以往有很大进步,证明南方经济有很大的发展,故C项正确;“昔在江南”“及来河北”说明南北方有交往,且根据史实南北朝时期人口南迁,故D项错误。5D由“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可知该制度指的是均田制,均田制只是在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伴随着中央政府实力的衰弱,土地兼并必然重现,故D项不正确,符合题意。6D田庄手工业是豪强地主依赖政治特权取得或者兼并农民土地而形成的,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民营手工业即生产资料私有,产品用于出售,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家庭手工业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

36、位,产品自给自足,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故选D项。7B根据材料信息“曹邴氏尤甚,以冶铁起,富至巨万”可知曹邴氏因经营冶铁业致富,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冶铁技术比较发达,故B项正确;A、C、D不能从材料中体现,故A、C、D项错误。8B9C民间贸易突破官府垄断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不是在宋朝,故A项错误;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不是停滞,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各专制王朝不受制约的政治权力,使得专制政府滥发纸币的行为始终无法得到遏制,事实上导致古代专制政权无法有效控制市场,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晚期并没有削弱,相反是日益强化,故D项错误。10B材料中体现依靠地理不

37、同采取不同经营模式,不是地理条件的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中“皆食山为足以航海为恒产”的信息体现了不同的经济模式,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与思想不同的文化背景,故C项错误;材料中论及的经济模式与历史传统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11B12A明中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中国经济有巨大发展,然而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然而中国实行“闭关禁海”政策,无法与国外正常贸易往来,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的推广种植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表述有误,故B项错误;C、D两项都属于外部原因,故C、D项错误。1

38、3(1)特点:东部地区一直是中国古代人口密集区;南方人口发展迅速。原因:中国东部气候条件优越,经济水平比较高;经济重心逐渐南移。(2)发展:城市的数量、人口规模发展快;商业发展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增大;城市格局中的坊市界限被打破;城市的商业与娱乐职能得到加强。(3)表现:以杭州等城市为代表的中国城市,不论城市规模、人口数量还是商业的繁荣程度都有重大发展,而且在当时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南北经济联系加强;海外贸易发达。14(1)经济思想:贾谊,重视农业、限制商业的重农抑商思想。司马迁,社会合理分工基础上的各行业协同自由发展;农、工、商、虞各务其事,不可偏废

39、。(2)变化:汉代抑制商业发展,对商人的衣食住行都有明确的限制;唐代中叶重视商业,不与民争利,采取措施保护商业发展。原因: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为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唐代中叶以后,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政府财政收入缺乏保障。解析第(1)问,贾谊的经济思想可根据“归之农,皆著于本”“末技游食之民”并结合重农抑商政策的内容概括得出;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可根据“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人各任其能”“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贫富之道,莫之夺予”,从农、工、商、虞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等方面概括得出。第(2)问,“变化”可先根据材料一叙述汉代的情况,然后根据材料三概括唐朝的情况;“原因”可结合汉、唐的时代背景回答。- 22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