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津中学高2012级5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5x32=48分)1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B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C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D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答案】C考点:古希腊民主制出现的原因。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物主要原因的认识能力。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原因是希腊经济、政治历史及文化传统多个因素作用的结果。如希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雅典商品经济、海外贸易极为发达,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使公民有机会直接参政等,但最主要的原因应是生产力因素
2、,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级力量的壮大。故选C。2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由梭伦时期的“四百人会议”发展而来,两者都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四百人会议与五百人会议的区别是A前者按部落选出,后者按行政选区选出B前者按等级选出,后者按部落选出C前者注重家庭出身,后者注重财产多寡D前者适用于所有公民,后者适用于部分公民【答案】A考点:雅典民主政治。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梭伦改革从雅典最初的四个部落中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 前三个等级的公民都可当选;克利斯提尼改革用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血缘部落,由十个部落从前三个等级中各推选年满三十岁的50名公民代表组成“五百人会议”。故
3、两者的主要区别是A项 。3罗马帝国统治者屋大维的顾问抱怨说:“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有利于解决这种“麻烦”的是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发展历程。随着对外征服地区的扩大,罗马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公民法的适用范围主要局限于罗马公民之间,不足以解决帝国疆域内出现的各种复杂的问题。3世纪时,罗马逐渐形成了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这就是有名的万民法。C项正确。4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兴起了人文主义法学。即“崇尚人的价值,尊
4、重人的本性的法学观点或法学思想体系”。据此推断,当时的人文主义法学者的研究倾向是A笃信基督教神学思想 B崇尚古罗马法律体系C崇尚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D崇尚法国的启蒙思想【答案】B考点:文艺复兴。根据材料中的“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兴起了人文主义法学”可以知道CD不对,因为不符合上述时间,A错误,不符合上述“人文主义”的条件,故选B。5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说:“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由此可知马丁路德A主张人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B反对宗教信仰C认为教皇无权阅读圣经 D支持废除基督教【答案】A考点:宗教改革。从材料“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可以看出马丁路德认为
5、信仰耶稣即可得救,不必以来教皇,每个人都有宗教信仰自由,故选A。BCD项明显错误。6“(它)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由材料可知A文艺复兴提出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B文艺复兴推动了社会制度和习俗的进步C宗教改革抨击神权统治,主张宗教自由D启蒙运动反对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答案】D考点:启蒙运动。从材料“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社会契约”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启蒙运动的内容。启蒙运动宣扬自由平等、社会契约等内容。ABC项并未上升到
6、反对封建制度的高度。72013年10月,美国政府与国会间的分歧无法解决,美国政府被迫关门,并造成了一定的国际政治、经济影响。造成此问题的制度原因是A共和制政治矛盾不可调和 B三权分立使政策分歧放大C联邦制驱使地方对抗中央 D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答案】B考点:三权分立原则。题干中的历史事件反映的是“美国政府与国会间的分歧”,这种分歧不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故排除C;也与共和制政体无关,故排除A;同时这是美国国内问题,所以也应与D无关,排除D。这种分歧从制度层面看应该是政治上的三权分立导致的,故选B。8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西方文明。以下生活情景能够支持这一论点的是A汤姆与工
7、友们聚集在打麦场观看好莱坞大片B约翰通过互联网与同学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C杰克从巴黎坐飞机去纽约与父母欢度圣诞节D达官贵人与平民共挤一列火车前往曼彻斯特【答案】D考点:电影。电影产生于19世纪末,故A项不可能;互联网产生于1969年,故B项不可能;飞机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C项不可能;火车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故D项符合题干要求。9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个皇帝,曾受封“秦王”,以“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李世民的夺位行为违背了( )孔子的“礼” 董仲舒的“纲常” 西周的宗法制 老子的“道”A B C D【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认识李世民的夺权行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与没有任何关系。故选,即A
8、 项。10“我考虑我自己”是法国思想家蒙田说过的一句名言。它之所以能在欧洲广泛流传,主要是因为它 ()A是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表现 B体现了自我意识和极端个人主义C表现了对意志和个性的向往 D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答案】C考点:考查文艺复兴知识点,关键信息:我考虑我自己、15331592。从时间上看,与文艺复兴相联系,由“我考虑我自己”分析可知,强调的是个性,是人文主义的体现,C项正确;A项“开始”说法错误;B项“极端个人主义”说法错误;D项“最终”说法错误。1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与古希腊人文主义相比,其主要不同是强调人性以资本主义萌芽为基础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倡导人的发现和解放A
9、B C D【答案】D考点:文艺复兴和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比较。文艺复兴是在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基础上发生的,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古希腊时期是奴隶制阶段,因此不是它们的共同点。故选D。但是,他们都主张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人的解放,突出人性,要求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因此是它们的共同点。12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道:“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行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但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都会死掉。”在此,卢梭突出强调的是 ()A立法权与行政权都非常重要 B立法权与行政权应相互配合C议会是权力之源泉 D议会
10、至上【答案】C考点:启蒙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卢梭认为立法权是所有权力中中最为重要的权利,它就像人的心脏一样,是其它权力的来源和动力,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立法权应由议会行使,所以议会是其它一切合法权力的来源,C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突出强调了立法权。13 1761年中国孤儿英语版的序言尤其把伏尔泰的中国情结推向了极致:“够了,希腊罗马/它们都已失宠/大鹏展翅/飞向光明之源/寻找新的伦理/到东方中国之土/勇敢地把儒家之德/带到大不列颠之耳。”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希望向中国学习的根本目的是()A利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重建欧洲道德秩序
11、B以儒家“仁”的思想规范君主行为C以儒家思想否定教会的思想专制,为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服务D利用儒家思想中的平等理念,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伏尔泰没有重建欧洲道德秩序的思想主张,A项错误;伏尔泰崇尚君主立宪制,主张君主行为受宪法约束,而不是受“仁”的思想约束,B项错误;伏尔泰希望以儒家思想作为摆脱封建神学思想控制的思想武器,进而为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服务,C项正确;儒家思想重视社会秩序的构建和维持,维护的是等级制,D项错误。14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曾说:“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他的根据是()A法国曾帮助美国打败英
12、国殖民者B美国革命是在法国大革命影响下爆发的C法国启蒙思想对世界影响深远D美法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了法国启蒙运动对世界的影响。杰弗逊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因此他宣称“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故选C。15(2014丰台模拟)康德指出:“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是追求()A人身自由 B现世的幸福 C思想自由D人的美德【答案】C考点:启蒙思想。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康德认为“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 成熟的原因”“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由此可知
13、,康德强调个人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即要放开自己的思想。故 C 项正确。A项明显错误;B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张;D项是苏格拉底的主张。16十二五规划决策时坚持把民生利益放前头,显示了沉甸甸的百姓分量。下列主张不能有效体现上述理念的是()A仁政B为政以德 C兼爱、节用 D克己复礼【答案】D考点:儒家、墨家学派的思想观点。“克己复礼”的大意为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要求。这与题目中的信息“把民生利益放在前头”不符。故本题应选D项。17如图是中国的世界纪录中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统计数据图,出现图示情况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B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C传统手工业高度发达D重农抑商政策
14、的推行【答案】A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的特点,与农业经济相关的数学、天文、地学、农学等占有较大比重,其根本原因在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18意大利是西欧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德国学者迪特里希施万尼茨在其著作中论述“文艺复兴的终结”时写道:“为什么130年之后,创造美的源泉就枯竭了呢?因为,一个意大利人(即哥伦布)和一个德意志人(即马丁路德)把这一孔泉眼给堵上了。”下列各项表述,能够反映作者观点的是 ()A意大利的文艺创作遭到新航路开辟和宗教改革的扼杀B此二人是阻断意大利文艺复兴进程的罪人C意大利因此失去了进行文学和艺术创作的财源D此二人引导意大利的文艺创作走上邪路【答案】A考点:合所学知
15、识可知,哥伦布等航海家对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开始衰落;马丁路德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使意大利罗马天主教会的欧洲中心地位受到冲击,促进了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作者强调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终结”源于哥伦布和马丁路德,A项符合题意。B、D两项曲解了作者的观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19.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中能反映推动中国近代化诉求的有()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1903年章太炎说:
16、“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A. B C D【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对中国近代化发展过程的理解。反映的是经济近代化洋务运动;反映的是经济近代化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与西方进行商战;反映的是政治近代化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反映的是政治近代化戊戌变法。故本题答案为 D20以下是1917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
17、是马克思主义者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答案】A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这主要反映了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其它与材料不相符合。所以选A。2120世纪20年代中期,有这样一种进步思想,它倾注了创立者毕生心血,熔铸了中西思想文化的精髓,团结了各个革命阶级和阶层的人民群众,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是指()A陈独秀的激进民主思想B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C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D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答案】B考点:三民主义。可以从时间上判断材料描述的是孙中山
18、的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革命阶级和阶层的大团结。22邓小平南方谈话,特别是其中深刻阐明的马克思主义精髓论、社会主义本质论、_、“三个有利于”论等,处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创造性光辉。空白处应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B“一国两制”论 C科学发展观 D世界两大主题论【答案】A考点:邓小平南巡谈话。从材料可以看出都是关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的,因此BCD项直接排除,B项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来的;C项是胡锦涛提出来的;D项是在70年代末提出来的。23对于19世纪的英王,有人这样评说:国王虽然不再是国家航船的原动力,但却是张起风帆的桅杆。对该评说理解不正确
19、的是()A英王完全丧失统治国家的权力 B英王利用自己的声望调节政治矛盾C英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D英王在国事礼仪方面仍然发挥作用【答案】A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A项错误,英王虽然不再享有实权,但是依然是国家元首,只是统而不治,故选A。B项正确,可以利用自己的威望而不是权力调节相关的矛盾;C项正确;D项正确,是国家元首,在外交礼仪方面代表国家。24英国学者指出:1689年至1716年是国王和下院“确定关系”的时期;1716年至1783年是两者关系保持“均衡”的年代;而在1784年至1832年,两者之间的“均衡”关系遭到破坏。对材料中观点的理解,准确的是 ()A国王在18世纪初处于“统而不治”
20、的地位B18世纪国王和下院在治国权力方面势均力敌C议会改革打破了国王和下院的权力均衡关系D国王和下院的权力关系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答案】D考点:君主立宪制。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逐渐在英国确立起来。但是国王仍然掌握了行政权。在17、18世纪的时候,下院始终受上院控制,而上院又是由世袭贵族组成。所以整个国家权力中心不在下院,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推动议会制改革才逐渐实现权力中心的转移。期间内阁也经历了由对国王负责转为对议会负责。题干正是在强调权力关系的曲折演变。所以选D。25“在开国者的设计下,总统与国会很自然地对内政外交进行了分工
21、,在外交事务方面,总统的权力比国会大,但在一项国内政策上,总统的权力就小了许多。在大多数时间里,双方都保持着心照不宣的默契和权力平衡,任何打破平衡的一方都将受到另一方的坚决抵抗。”这种“设计”体现了哪国政体的施政原则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C美利坚合众国 D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答案】C考点:由材料中的总统和国会之间相互制约可以看出,该国政治体制在开国者的设计下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这与美国政体特点相符。26识读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功。图2中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启蒙运动的中心分别在( )A、 B、C、 D、【答案】C考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
22、。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启蒙运动中心在法国,根据地理知识很容易知道C项正确。2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西方人讲政治,一定先讲主权。他们的政治思想很多建立在主权观念上。”这里的“主权观念”是指 ()A国家的政治权力B国土管辖的权力C民众的自主权力D管理国家的权力【答案】C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信息的能力。“西方人讲政治,一定先讲主权”,此处的“主权”意思是国家主权在民众,故C项正确。28(2014大连模拟)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认为:“巴黎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的,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者是公认的工人阶级的
23、代表。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下列对巴黎公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实行直接民主制 B真正实现了选民当家做主C开创了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 D是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性质政权【答案】D考点:巴黎公社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不称职委员可随时撤换,表明巴黎公社政权真正实现了选民当家做主,公社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是议行合一体制。但是,巴黎公社并未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29“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王安石这一变法措施的作用不包括A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给予了农民人身自由 D限制了官僚地主
24、的特权【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是指募役法,“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是指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募役法又称免役法,规定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募役法使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官僚地主等也不得不交纳役钱,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因此增加。A、B、D都是募役法的作用,募役法并没有给予农民人身自由,故选C。30.1861年,有人在评价俄国农民的现状时说: “人民挺起腰杆来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导致这种现状出现的原因是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让俄国农民( )A获得了人身自由 B
25、进入地方自治机构C免除了所有封建义务 D无偿获得小块土地【答案】A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从材料“人民挺起腰杆来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可以看出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主要原因是在于农民获得了完全的人身自由,废除了农奴制。故选A。31 19世纪末与1888年相比,日本的工厂数量由1691家猛增到5985家,其主要原因是( )广阔的海外市场 两次工业革命明治政府的扶植 掠夺亚洲近邻A B C D【答案】D考点:明治维新。从材料时间可以看出,此时日本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对外扩张,建立殖民地,因此项错误,日本这一时期工厂数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日本两次工业革命并行发展,
26、再加上明治维新政府的支持和对亚洲的掠夺,获取了大量的财富造成的。32司汤达说:“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由此可知历史学家( )A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B不能随意地虚构历史C不可借助假设推论 D不能有历史想象能力【答案】B考点:史学研究。发明是“无中生有”,发现则是从不知到知,认识对象客观上早已存在。历史研究就是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无中生有。司汤达强调的是历史学家要实事求是,历史研究不能脱离历史材料,按照主观意志随意去发明、创造、捏造。基于历史发现,历史学家可以有自己的不同观点、见解,故A错误。历史研究可以借助假设推论,这是研究历史的方法之一,不过史料需要辨真伪,因此C错误。D项明
27、显错误。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33题22分,34题30分,共52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 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
28、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材料二 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的近代化国家,中国是从19世纪开始进入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现代化过程的,西方世界的霸权威胁与文明示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启动要素,然而也应该看到,现代化的变迁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冲击反映”的过程,对于中国来说,它既是古老的历史在新世纪的骤然断裂,又是这一历史在以往的传统中静悄悄的绵延。只是到了19世纪、20世纪,当西方的示范展示另一种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时,中国才对自身历史的内部挑战产生了一种多少是变化了的回应方式,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
29、,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戊戌变法的“大同书”等等中都可以找到根据,这种回应方式离不开中国的历史传统。这样,中国历史的内部要素与西方文明示范效应叠加在一起,共同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反映类型与历史走向。陈达凯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近代化过程中的两种不同模式。(4分)概括中西方近代化在本质和手段上的相同之处。(5分)材料三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时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柬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30、材料四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中国近代史材料五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
31、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请回答:(2)根据材料三、四、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3分)并指出三次改革的名称及其对该国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分)(3)上述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分)【答案】(1)西方模式:思想(精神)制度器物;(2分)中国模式:器物制度思想(精神)。(2分)相同点:本质上:都是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1分)经济上的工业化;(
32、1分)思想上的科学化(理性化)。(1分)手段上:都采用了改革和革命两种方法。(2分)(如果学生只答出“改革”或“革命”一种方法,给2分;如果学生答出“变法”、“暴力手段”或“武力”等,给1分)(2)俄国侧重于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日本侧重于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社会。中国主要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分)名称:年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分)最重要的影响:前两者推动了俄国和日本的近代化,后者对中国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分)(3)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势力的力量对比、改革者的态度、统治者的政策、方针是否得当等。(分,任意两点即可)考
33、点:中西近代化;俄日中三国的改革。(1)第一问围绕思想、制度、器物三方面来指出中西近代化的模式。第二问注意限定词“本质”和“手段”,结合材料信息“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工业化”、“民主与科学”,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来概括本质,注意运用现代化史观,手段根据材料信息提示“资产阶级革命”和“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进行概括。(2)我们要按照题干要求,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对知识的回忆,我们可以发现三个国家的当时面临的实际问题是不相同的,而且选择的解决办法也不一样,在解决社会危机的时候,俄国主要侧重与解决内部矛盾,解决当时的焦点问题农奴制。日本则更侧重学对西方考察学习,而中国则是变法,三个国家虽然
34、有所不同但是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3)我们把三个国家的进行对比可以得出影响改革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保守势力过于强大;以慈禧为首的实际统治者反对;改革还处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没有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等原因。34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社会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6分)材料一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
35、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3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材料二 宪法规定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隔2年所选出之议员组成,总统由人民间接选举产生,不过,1787年宪法所指的“人民”并非无差别地指社会上所有人,不包括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也不包括21岁以下的男性公民。宪法以“生命、自由和财产”代替了独立宣言中提出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明确反映了对财产的保护。 美特伦斯M汉弗来美洲史(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特征。(2分)美国宪法修正案对1787年宪法做了哪些
36、补充?(2分)补充的原因是什么?(4分)从1787年宪法到美国宪法修正案,反映了美国民主政治建设怎样的趋向?(1分)材料三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民主共和已成为主要潮流,各派力量纷纷建立政党,以争取议会中的席位。不仅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一些原属同盟会的成员也另组新党,而且立宪派甚至袁世凯的走卒也开始组党。据统计,从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新成立的团体约682个,其中,政党类型的团体312个,京、沪两地占了一半以上。这些政党,有的无一定章程,也无固定组织,仅发一声明就渺无声息;有的党又为壮大声势而到处拉人,赠送党证。有些人今天此党明天彼党,飘忽不定;有些人为捞取实利,又身跨数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共和
37、的幌子下捞取政治资本。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党名发起人在会议中所占席数国民党宋教仁392共和党黎元洪176统一党程德全24民主党汤化龙24(3)根据材料三,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2分)各党派在议会中所占席位对比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2分)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中国人恍然大悟,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梁漱溟也为努力保卫中国文明的完整性而反对科学与民主,他宣称人类的生活依赖其基本的精神,所以牺牲中国自己的精神而支持外国的道德准则和体制,这是自损其命。相反,胡适和其它一些西化提倡者
38、喊道:到西方去!吴稚晖痛骂梁漱溟为“十七世纪的无用之物”。胡适宣布,中国不但是在科学与科技方面落后于西方,而且在每一方面政治、文学、音乐、艺术、精神面貌,甚至是体形。各种的外来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涌入,在社会重建和民族振兴方面产生了两种相反的观点:由胡适阐释、后来为国民党部分接受的实用主义及逐步进化方法,与中国共产党采用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方法。 郭廷以中国近代史纲(4)根据材料四,概括当时中国思想界呈现的主要状态。(3分)如何认识这一状态?(2分)材料五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
39、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5)根据材料五,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1分)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4分)【答案】(1)政治设计:黄宗羲提出皇权需要宰相制度补救,应以学校为议政和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以限制君权、弥补君主专制的弊端;(3分)原因: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朝的衰亡,明末清初思想界的活跃;(如回答:政治: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经济:自然经济占主体,重农
40、抑商;思想文化: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人的思想等内容,亦可给分)(4分)(2)特征:民主范围较小,重视财产保护;(2分)补充:赋予妇女、有色人种公平的权利或扩大民主范围;(2分)原因:社会经济(或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群众的不断斗争(或觉悟)的提高;政府的重视等,言之有理即可(任意2点4分)。趋向:民主制度不断完善。(1分)(3)政治局面:民国初年组建了很多政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标榜共和,出现了政党政治的活跃局面。(任意2点2分)说明:民主共和是大趋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力控制政局。(任意1点即可,2分)(4)状态:多元化;思想混乱,良莠不齐;中西方思想冲突
41、剧烈。(3分)认识:思想多元化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主流思想的缺失、断层,不利于国家统一。(任意1点2分)(5)特点:为现代化而启蒙(1分)原因: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或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此处答“国情”、“社会性质”等不给分。(4分)考点:(1)政治设计阅读材料概括要点即可;从经济、政治和思想三个方面分析原因。(2)考查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人民并非无差别地指社会上所有人”,有种族、身份的限制,“明确反映了对财产的保护”说明重视财产保护;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不同之处即可。(3)综合分析材料,归纳总结,特别注意表格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民主共和已成为主要潮流,各派力量纷纷建立政党,以争取议会中的席位。”(4)材料四中有梁启超、胡适等各家思想之主张,说法中国当时思想活跃,结合所学知识,把握时代背景,客观全面认识。(5)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中国启蒙运动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概括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特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民族危机严重的外因和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探索的内因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