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98.09KB ,
资源ID:304449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0444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步步高》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语文版) 语言文字运用第一章 考点三(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步步高》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语文版) 语言文字运用第一章 考点三(含解析).docx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考点三连贯(句子衔接)抓首尾,连中间,“三步四排”定句序精做课标真题,把握复习方向考点要求语言表达连贯1.(2010课标全国)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玉树藏族自治州_,_,_,_,_,_。玉树既是“三江源头”,也是“藏獒之乡”和“虫草之乡”。东与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毗邻是长江落差最大的标志点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相通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最高点6 621米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气候高寒A. B.C. D.答案D解析介绍一个地方,从逻辑关系来说应先从地理位置开始说起,介绍位置应先说范围大的,再说范围小的,

2、因此在最前面,是具体位置,说明其相对位置,说明其高度,是对的说明,说明气候,而气候是地势高造成的,因此排在后面。试题评点该题为有语境客观排序题,语段是说明类的,中心是介绍玉树的地理位置。因为四个选项的首句各不相同,只要能确定首句,即可确定答案。比较四个句子,第句最合适,因为它是个基准句,其他三句是以第句为参照的。该题凸显了句子衔接题定首句的重要性。2.(2011新课标全国)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食品产业涉及环节

3、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A. B.C. D.答案C解析说食品产业环节多,容易出问题;说必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才能消除各环节的隐患,所以关系最密切,排除B、D两项。提出总的观点,说明保障食品安全“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其他的几句都是围绕着两个方面展开的,所以在前,排除A项。试题评点该题依然保持了2010年的题型,不过语段类型变成了议论类的,中心谈的是如何对食品

4、安全进行法律约束和监管及做法的意义。单看首句无法确定答案,故难度比2010年增大了。这时,可以用“确定相邻两句”法来选。六个句子中,最能确定相邻关系的是和,两句为因果关系,且有“环节”一词紧密相连,在排序时既不能拆开,又不能颠倒,这样可排除B、D两项。剩下A、C两项,如把放在最后,感觉好像未说完,与语段中的句号不搭配,故选C项。3.(2012新课标全国)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

5、结果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A. B.C. 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性文段的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横线前面的句子引出说明对象葫芦,介绍葫芦这种物品,要注意其中“它”的指代作用。介绍我国使用葫芦的历史,为总结句。要特别注意横线前后标点符号的提示作用。试题评点该题题型依然不变,语段换成了对古代容器葫芦的介绍。做该题有好多方法。一是“定首句”法。试题的前语境最后一个词语是“葫芦”,根据词语因相同而相连的特点,接下来的句子应以“葫芦”为开头。两句都合适,比较后发现是葫芦成熟以后的情况,所以

6、最合适。答案就确定了。二是“抓两句相连”法,看六句中哪两句最能确定是相连的。比较后发现与的顺序最容易确定,它们之间有明显的论点与论据关系,应为先观点()后论据(),这样一来可排除A、C两项。比较B、D两项发现,B项的与不衔接,这样可确定答案为D项了。其实,这个语段是按照性质形状使用的顺序来说明的。4.(2013新课标全国)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_,_。_,_,_,_,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展出的作品大都体现出用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彰显出

7、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A. B.C. D.答案C解析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解答本题首先要着眼于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是说摄影的地点和内容,应连在一起。是对这些作品的风格的总体评价,是对“细节”的进一步说明,所以应相连。是这些作品的又一个特点,“而且”表递进关系,应在之后。至此,便可得出答案为C。试题评点该题题型保持不变。语段中心是对展出的作品的介绍。做题时最好是用“抓两句相连”法,如与构成一个紧密的因果关系,可直接选出

8、答案。该语段介绍作品时是按照取材内容特点的顺序进行的。5.(2013新课标全国)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学校的日子里,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_,_,_,_,_,_。我默默地注视着学校红色的大门,由衷地感谢她带给我的一切。很多时候你可能觉得今天跟昨天没什么不同这时你可能非常留恋过去的日子突然发现它写得真好你回过头来,其实一切都在改变不禁哼出一句“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现在要离开这个工作了七年的学校A. B.C. 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句紧承“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一句,并引起句,句是对句的评价,句另起一层,句紧承句,句中“这时”照应句。试题评

9、点虽然新课标卷在2013年分为两套,但命题是完全一致的。该题采用的是与新课标全国第15题一样的题型。语段类型是叙述类的,叙述的是离开学校时的感触。因为前语境的句子是“在学校的日子里”,故当以第句相接,引发现在要离开的感受,可排除A、B两项。比较C、D两项,发现应排在一起,第句是对第句的评价,至此答案可得出。当然也可用“抓两句相连”法。6.(2014新课标全国)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_,_,_,_,_,_。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

10、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A. B.C. D.答案D解析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解答本题要着眼于话题“中国珠算”,围绕“中国珠算”的特点及优点分别从不同方面来解说,再考虑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第句承接上句,总说算盘的结构;第句紧接第句,介绍算盘蕴含的原理;第句承接上文,介绍珠算口诀;第句紧接第句说明口诀的作用;第句进一步描述“中国珠算”的优点;第句描述珠算可以与电子计算器相媲美。试题评点该题是一道有语境客观排

11、序题。所给六个句子以“中国珠算”为中心,分别介绍了珠算算盘结构、珠算口诀和珠算数学三方面内容。7.(2014新课标全国)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力的动物。_,_,_,_,_,_,马已经成为力量与神行的代表。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作为六畜之首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A. B.C. D.答案D解析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句是总说句,排除A、B两项。在C、D两项之间选,句放

12、在最后明显没有着落,应放在句前,构成又一个总说句领起其他,故确定D项合理。试题评点该题与同年新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一样,也是一道有语境客观排序题。所给语段是一个说明性语段,中心是“马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所给六个句子,先由“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领起,后展开具体陈述,陈述时由具体到抽象。该题难度与2013年相当。命题探究及备考启示1.新课标卷在语言连贯题(句子衔接题)命题上有何特点?答案命题特点是高度稳定。(1)题型稳定:基本上采用有语境客观排序题。(2)所选语段类型稳定:基本为说明性语段。(3)考查句间连贯的语序稳定:语段内部顺序有三种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重点考查逻辑顺序。2.新课标卷语言连贯

13、题(句子衔接题)的命题特点对于我们复习备考来说有何启示?答案(1)语言表达连贯是新课标卷语言表达题中的考查重点,它不仅采用客观题考查,有时也采用主观题同时考查。对于像句子衔接题这样的必考点、常规考点必须复习好,保证得分。(2)突出方法训练:先要整体把握语段中心,再综合使用“定首句”法、“抓两句相连”法,甚至“定尾句”法定句序;学会利用关联词语等标志词语定句序。掌握连贯的基本要求和排序题的基本方法一、掌握连贯的基本要求1.保持话题的一致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

14、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A. B.C. D.答案D解析做题首先要把握基本内容。不难看出,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中心句是第句。再初步分层归类。统观这几句,除句外,两句也明显不适于作首句,因为分析问题总要有问题在前才行。这样,经过简单的定性与归类后,可以排除A、C两项。然后连缀排列顺序。根据第句中的代词“此”和转折连词“却”,可以断定必接于后,即顺序为;根据和两句中的“一方面”和关联词“则”,可断定这两句的顺序应为,并且应当在后,是对中“不同的景观”进行解说;然后第句过渡,第句指明原

15、因。最后检查调整并确定。D项符合提出问题()列举现象()指明原因()这一思路,因此,D项正确。精要点拨话题一致是保持语言连贯的基本要求。一个长句或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中心才会明确,语意才能贯通。如果中间转换了话题或陈述对象(主语),势必会影响到语意的连贯。2.保持结构、句式的一致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_?_?_?_?年华如水静流,中国人是多情的、善感的。虽然我们不都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_;_。那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开始,从一草一木,从春花秋月开始起程,沿

16、着诗歌的通幽曲径,抵达我们的心灵深处。总会有那样一个节点,我们品味人生,思绪万千成年跌宕时,我们谁不曾在诗酒中流连我们谁不曾登高看水阔山长?我们谁不曾渴望逃离喧嚣,寻访静谧的田园我们谁没有经过春来秋往的涤荡?我们谁没有经历日月交叠的轮转总会有那么一个契机,我们想寻找真实的自己少年飞扬时,我们谁不曾向往长剑狂歌的豪侠倜傥A. B.C. D.答案D解析为陈述句,可知是第二组句子,依据后文“那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开始”,抓住关键词“寻找”可知前文应为,故排除A项和C项。第一组中,依据句式结构和时间“少年”“成年”应为,也可排除C项;依据句式“谁不曾”可知应相连,但中的“寻访静谧的田园”不能在

17、的“少年”后,排除B项;依据结构可知“谁没有”置于最前,后接“谁不曾”;由后文“年华如水静流”可知应在前与之衔接,故答案为D。精要点拨结构、句式的一致性表现在:语言中常有些排比句、对偶句,这就要求结构上的统一,破坏了这种统一,也就失去了连贯性;用陈述句还是疑问句,用主动句还是被动句,合说还是分说,也会涉及连贯问题;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注意不到这一点,将破坏分句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3.保持顺序的合理(2012大纲全国)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

18、茶”的写法。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荼”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A. B.C. D.答案C解析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句子的连贯。第句从饮品的角度,引出“茶”字;第句提出“茶”字中唐以前的写法是“荼”;第句、第句和第句解释“荼”字写成“茶”字的原因;第句追溯简写的源流,并与后文“如在某些汉印中”紧密衔接。这样引出话题,是解说,是过渡句,据此排列出的顺序。精要点拨连贯的句子之间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

19、性,遵循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4.保持氛围(意境)的协调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的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矗立在江对岸。D.一行

20、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答案B解析题中“坟地”“石碑”“枯水”渲染的是一种凄凉的氛围。A项“夕阳”“烘炙”“五彩”渲染的是一种热烈的氛围;D项“透明”格调清新,也与原文不和谐,故A、D两项要排除。C项虽也有“枯草”“落叶”之凄凉感,但既然“崖壁在江对岸”,那“字迹模糊”就显得不合情理了,所以C项也要排除。只有B项“冷”“萎落”“瘦削”含凄凉感,与原文氛围一致,为正确答案。精要点拨选用句式或所给语段一般有特定的情调和氛围,或热情奔放,或悲凉伤感,或明丽愉悦,或冷落萧条。感情上或悲或喜,态度上有褒有贬。解题时,要整体把握语段的情调氛围,注意保持选项中的景

21、物及其特征与语段所提到的景物及其特征的一致性。二、掌握做排序题的基本方法1.(2013大纲全国)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岳麓书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_,_,_,_,_,_,特别是各处悬挂的历代楹联,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院落格局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给人一种庄严、幽远的厚重感它集教学、藏书、祭祀于一体主体建筑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门、堂、斋、轩、楼,每一处建筑都很古朴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专祠等排列于两旁A. B.C. D.答案C解析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解答本题应立足于岳麓书院历史文化的厚重和建筑的特征,注意两者的衔接。

22、总讲岳麓书院的功用;具体写岳麓书院的建筑布局,先点明“中轴对称”的特征,再写明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再具体写“讲堂”;写出了岳麓书院的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与所提供文段中的最后一句话紧密相连。2.(2014辽宁)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比如告诉你的父母,陪他们一起逛街感觉非常开心如果只是将快乐私藏,积极的情绪便会很快消失它不仅有助于快乐感的延续,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告诉你的朋友,很怀念在一起时开心的时光,并开始筹划新的聚会等等传递快乐其实很简单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是放大快乐感的最佳方法A. B.C. D.答案C解析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解答本题要

23、分析这几句话的逻辑关系。我们不难发现第句是总说,故排除A、B两项。根据陈述一致的原则,两句应相连;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两句应相连。排除D项,故答案为C。精要点拨1.抓中心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述一个中心。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一个句群的中心,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这一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也可能放在句尾。2.抓思路从总体看,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并列或对照)、相承(顺接或层进)、相属(总分)的关系。从局部看,句与

24、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理顺句序,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找到“句链”。从文体来看,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议论文的句序,常常把观点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或总分,或并列,或对照,或层进;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1)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2)暗示性词语的使用。“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与此同时”,表示相承

25、关系;“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所谓”表示有所解释;“例如”表示举例(3)关键词语的重复出现,相同句式的重复出现。(4)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肯定、否定的一致性。(5)陈述对象前后一致,议论角度一致。4.抓语境嵌入式排序、承接式排序,还要注意所提供的语境。用好“三步”“四排”法,巧做排序题一、用“三步”“四排”法解答

26、有语境客观排序题方法简介有语境客观排序题给出上下文,要求排序的几个句子处于语段的中间位置,该位置有几个句子就有几条横线,每条横线后均有标点。要求考生联系上下文,在四个选项中选择衔接最恰当的一组。考生可使用“三步”“四排”法解答有语境客观排序题,解题过程如下。第一步:根据横线前的内容确定第一句。先观察四个选项,判断排在第一句的句子可能是哪几句;然后将横线前的内容分别与排在第一句的句子连起来读,确定联系紧密的一句为第一句。确定第一句后一般可排除两个选项。第二步: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在题目给出的句子中,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然后从剩余两个选项中找出这两句排在一起的选项,即为答案。如果两个选项都

27、将这两个句子排在一起,可再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另外两个句子,即可得出答案。第三步:根据横线后的内容确定最后一句。如果经过上述两步还不能确定答案,再将剩余两个选项中排在最后的句子,分别与横线后的内容连起来读。通过确定与横线后的内容语意衔接的句子,来确定该句为最后一句的选项为正确答案。大多数的语言连贯题,使用前两步就可得出答案。有的语言连贯题,在观察四个选项排列的句序后,仅使用第二步(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或仅使用第三步(根据横线后的内容确定最后一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在上述解题过程中,要确定哪一句和横线前的内容相连接,要确定横线中所给的句子哪两句必须连在一起,要确定哪一句和横线后的内容语意衔

28、接,也就是说,都需要找出在不同位置要连在一起的两句话。确定两句话连在一起的排序法有四种(“四排”法)。第一种:词语排序法根据起照应作用的词语来排序。一个语段中句与句之间肯定是前后照应的,而这种照应关系通常会通过某些词语表现出来。使用词语排序法排序时,首先,要看句子中是否有“相同的词语”,如果两句话中出现了相同的词语,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句子应该排在一起。其次,是找“关联词”和“代词”,如果能找到关联词、代词,就可根据关联词成对使用、指示代词和指代内容位置靠近的特点,确定必须连在一起的句子。再次,是找“暗示性词语”,使用了“换句话说”一类词语的句子,要紧跟在和它意思差不多的句子之后;出现“与此相反”

29、“反过来说”等词语的句子,要紧跟在与它意思相反、相对的句子之后;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词语,表示这些句子应该连在一起;出现“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等词语的句子,表示总结,是这个语段的最后一句话。第二种:语意排序法根据句子之间的语意联系来排序。如果找不到起照应作用的词语,考生可根据上一句的意思推导下一句语意的侧重点,从而将语意联系最密切的两个句子连在一起。在四种排序法中,语意排序法使用频率最高。第三种:句式排序法根据句式来排序。句式排序法指的是根据前后句子的句式一般相同的特点,来确定必须连在一起的两个句子。也就是说,如果上一句是主谓句式,那么,在题目所给的句子中,和它连在一起的句

30、子也应是主谓句式。在四种排序法中,根据句式排序的情况并不多见,但考生却不能不掌握,这样可避免在应使用此法时因不知此法而失分的情况。第四种:标点排序法借助横线中的标点来排序。需要借助标点排序的语言连贯题,横线后的标点除了逗号、句号外,还会有分号、问号等。遇到这种横线后标点有变化的连贯题时,可使用上述三种排序法确定答案,也可凭借标点的暗示作用来确定答案。解题示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_。_;_。_;_。_。正因如此,老年人跌倒控制干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按通常30%的发生

31、率估算,每年有4 000多万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加重老人病情伤情,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A. B.C. D.答案B解题过程第一步(根据横线前的内容确定第一句):观察四个选项可知,第一句不是就是。将横线前的内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分别与、句连起来读,边读边使用“语意排序法”分析,可发现联系紧密的句子是第句第句中的“30%”“4 000多万”与横线前句子中的“1.5亿”形成照应,由此可排除C项和D项。第二步(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

32、使用“词语排序法”,对剩余的五个句子进行分析,可发现第句中的“可能”与第句中的“也可能”形成照应,第句中的“是”与第句中的“则是”也形成照应,由此可确定、。据此确定答案为B项。此外,根据横线第二空与第三空、第四空与第五空之间使用的标点分号,使用“标点排序法”加以分析,也可发现横线第二、三空填、句,第四、五空填、句的排序是正确的。因为该题用了前两步就得出了答案,所以不需要再进行第三步的分析了。即时巩固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说文解字里没有“饺”这个字,_。_。_。_,_,_,是用面皮包起羊肉煮来驱寒的,“娇耳”即后来的“饺耳”“饺子”。它的意义非常单一,可见它

33、被创造的原因,就是饺子的出现可以看出这种食品的源远流长它的出现约在魏晋南北朝前后,因物品诞生而造有研究认为饺子与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有关“饺”是形声字,表一种有馅的半圆形面食饺子是中国人的传统食品,从“饺”这个字的诞生A. B.C. D.答案D解析整个语段思路是由“饺”字说到“饺子”。根据语段首句可以确定第一句应是,接着找出相连的两句:。两步即可确定答案了,无须使用第三步。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珍珠滩的美,是静与动的结合而产生的美。_,_,_,_,_,_。便在这宽大的钙化滩上舒展靓丽的胴体激荡成朵朵水花,滚动成颗颗珍珠把九寨沟的美幻化成另一种表达倾诉给人

34、们忽聚忽散,忽疾忽缓一湖丽水,经过丛林的精湛修饰簇拥着,飘然而来,拂袖而去A. B.C. D.答案D解析首句已给出,关键是第二步:谁与相衔接呢?在剩余的五个句子中选,只有最合适。第三步确定最后一句,非这个总括句莫属。二、用“三排”法解答无语境客观排序题方法简介无语境排序题不给上下文,要求就所给的几个句子,选择衔接最恰当的一项。解题时可使用“四排”法中的三种排序法词语排序法、语意排序法、句式排序法加以解答。(见上面内容)无语境排序题做题的关键是找出几组(至少两组)必须连在一起的两句话,有时还要对所给句子先分层再排序。解题示例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

35、,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故有“秋老虎”之说。“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被称为“多事之秋”。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A. B.C. D.答案A解题过程第一步:观察四个选项可知,第一句不是就是。揣摩两句的含意,发现第句属于总起句(总领句),所以排除B项。第二步:根据第句中“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及第句“故有秋老虎之说”,使用

36、“语意排序法”“词语排序法”可知,句存在因果关系,第句后面应该跟第句,据此可排除C项。第三步:使用“语意排序法”“词语排序法”,由第句中的“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及第句“被称为多事之秋”可知,句同样存在因果关系,第句后面应该跟第句。最终确定答案为A。解答上述无语境排序题时,还可以使用先分层再排序的方法来辅助解题。阅读之后可发现,至句是讲秋天气候特点的,句是提醒人们要注意秋季养生的,也就是说,可以把这七个句子分成两层:至句为第一层,句为第二层。另外,第句一定要排在第句前面,因为二者存在因果关系。就该题而言,使用分层的方法辅助解题的好处在于:一是排序时至句一定要放在句之前,因为二者存在因

37、果关系,如果有选项不是这样排序,即可判断其错;二是发现有选项不将至句排在一起,或是将句分开排序,也可以立即判断该选项是错误的。由此可见,在做无语境排序题时,对所给句子先分层再排序也是一种能确保得分的解题方法。即时巩固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书有许多种,有的让人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愉悦;有的艰深晦涩,让人费解。它是要静下心来深入思考才能理解的书,是要在阅读中经常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而真正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那些可以“磨脑子”的书。读这种书好像啃骨头,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思想内涵,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A. B.C. D.答案A解析观察四个选项,排在首句的应是,再用“语意排序法”“词语排序法”可知接下来的应是,再下来应是,而不是,这样就可以确定答案了。- 1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