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是我国玉米、大豆和水稻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读下图,回答12题。图9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比重逐年增加,潜力巨大的是A.玉米 B.大豆 C.水稻 D.粮食2.水稻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但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也能种植,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A.土地广阔平坦,黑土肥沃 B.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C.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D.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多3读“蓝田花猪”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流程图,下列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图10A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 B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
2、的积极性C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D开展综合利用,既发展了经济,又有效地保护了环境4某农产品提供生态功能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了以“易地育肥”为中心的耦合发展模式。该生态功能区最可能是:A四川盆地B雅鲁藏布江谷地C河西走廊D松嫩平原西部读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2002年)表。完成5-6题。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全国人均耕地面积(hm2/人)0.310.210.100.020.070.050.10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hm2)4 9165 8725 8707 0446 2076 1754 8855.人均谷物产量最高的是A上海 B黑龙江 C吉林 D浙江6随着
3、退耕还林、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该地区增加粮食产量的合理途径应该是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大面积采用大棚技术,提高复种指数C增加劳动力,精耕细作 D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右图为我国某地土地利用的结构图。根据你学过的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方法,结合自然地理知识,判断78题:7从该结构图可以判断该区可能位于A山东丘陵 B两广丘陵 C辽东丘陵 D太行山区8关于该区农业资源的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地类型多样,生物品种多样 B光、热、水资源丰富,且没有气象灾害C红壤广布,有机质含量高 D水流湍急,利于发电读“某地景观图”,回答910
4、题9.根据图中景观判断,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江南丘陵 华北平原A. B. C. D.10.关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正确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扩大水稻的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延长生产链 应用大型农业机械,发展立体农业A. B. C. D.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11-12题。11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A.甲和丙 B乙和丁C.甲和丁 D乙和丙12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
5、沙含量大增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读甲、乙两图,回答1314题。 13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量不同 D地形不同14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的特征的项目是有广泛分布的黑土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水稻土水田水稻种植业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工业基地旱地耕作业A B C D读 “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和“中国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图”,完成1516题。15图乙中处的农业发展可以借鉴图甲中何处的农业发展经验A a B b C c D d16图甲中C处农业带布局在五大湖地区的主导因素是A牧草充
6、足 B 劳动力丰富 C地租高 D市场需求量大下图是我国1978年2005年东部沿海地区农业产值结构变化统计图,完成1718题。17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转变的方向是A商品粮基地 B都市农业 C牧业 D水产业18引起其农业结构转变最主要区位因子是A气候变化 B城市化 C国家粮食政策 D生产技术19、阅读下述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东北黑土地以其耕作层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宜耕作而闻名于世。但是经过近百年的过度开发,作为耕作层的黑土层已流失三分之二以上,按现在的耕作强度和方式,黑土耕作层再过几十年有流失殆尽、成为不毛之地的危险。材料二: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
7、物单产的比较(2002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全国人均耕地面积(hm2人)0.310.210.100.020.070.050.10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hm2)4916587258707044620761754885 注:hm2是指公顷材料三: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2元/kg,降到现在的1.6元/kg,降幅近30%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产地含油量运输费用(元)生产成本(元/千克)生产方式国产大豆17%0.181.60粗放式进口大豆19%0.161.28集约式注: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
8、为例。(1)由材料二可知:东北地区的单位面积谷物产量_ 长江三角洲地区(填大于或小于),原因是_ (2分) (2)黑龙江的人均谷物产量是_kg,江苏省的人均谷物产量是_kg。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原因是_(5分) (3)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内大豆的总产量,进口大豆在我国畅销的主要原因是 和 (2分) (4)针对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等现象,应采取哪些解决措施 _(2分) (5)由于价格下跌,产品滞销,豆农的生产积极性大受打击,纷纷减产或转产,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重振雄风 _ _(3分)26(1)小于 东北
9、地区纬度高,热量少,农作物一年一熟。故单位面积产量较少。(2分) (2) 1524 434 东北地区人少地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人均占有粮食多,所以粮食的商品率高。(5分) (3)价格低 含油量高 (2分) (4)加强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2分)(5)改良品种,提高大豆质量;实行产业化集约经营,提高单产,降低成本;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快水利建设和提高机械化水平 (任意三点给3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35.读国中粮食生产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8分)“湖文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但是,伴随着北方粮食生产供给能力的增强和南方市场经
10、济改革的推进,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北方松辽河产区和南方长江产区的粮食生产指标的变化,正是我国粮食生产区城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点有量的变化粮食生产指标粮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人均粮食点有量(千克)70年代80年代9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北方产区总计其中:松辽河产区53.911.567.319.785.131.9328.4366.5400.7495.2421.5569.5南方产区总计其中:长江产区46.129.732.724.314.911.3334.9352.6355.1396.3328.0379.9(1)右图中松
11、辽河产区所跨越的干湿地区自东向西依次为。(2)与松辽河产区相比,长江产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单项选择)粮食商品率高耕地面积广大水热资源丰富复种指数较高A.B. C. D.(3)我国北方粮食作物以为主;我国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的粮食作物集中分布在一线以南的东部平原、丘陵地区。(4)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是;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点有量变化特点是。随着粮食生产格局的改变,我国粮食流通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概括为。(5)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多项选择)A.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B.粮食大量出口C.粮食单产下降D.调整种植业结构35 (1) 湿润、半湿润、.(3) B(1分) 42.小麦(1分) 秦岭淮河(1分)(4)持续下降(1分) 不断增长(1分) 北粮南运(1分)(5)AD(2分)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