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著导读:童年【走进作者】高尔基(18681936)是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高尔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可夫,1868年3月28日生于俄国中部诺夫戈罗德的一个木工家庭。4岁丧父,后来寄居在外祖父家。这是一个典型的小市民家庭。高尔基从小就受到苦难生活的折磨,他只读过两年小学,10岁走入社会。在社会的底层,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做过跑堂的、看门的、搬运工人和面包师傅。1884年他来到喀山,想进大学,但贫民窟成了他的“社会大学”。底层的生活使他亲身体会到人民的痛苦,看到社会的丑恶。这是他接触过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读过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高尔基憎恨丑
2、恶的现实,同情人民疾苦,但他还弄不清楚如何变革现实生活,曾经有过苦闷和彷徨。这是他正努力探索革命的道路。1892年,在高加索报上用高尔基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从此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高尔基早期的创作反映了劳动人民反抗沙皇统治、渴望自由解放的革命激情。其中,浪漫主义创作占重要地位尔继而老婆子。1895年写的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是出色的作品。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俄国农场破产,工厂倒闭,大批失业人群找不到正当职业,终于沦落为流浪汉。高尔基本人就长期生活在他们当中。高尔基发现流浪汉是一些不平常的人,在他们身上有不少好的品质,远远高出因循守旧、只追求庸俗生活的小市民。因此,他
3、不少的现实主义作品写的都是关于流浪汉的题材。切尔卡什(1985)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1901年高尔基在彼得堡积极参加群众的革命活动。目睹沙皇政府的种种暴行,作家感到无比的愤慨,在彼得堡文艺工作者反对沙皇的抗议书上签了名,支持工农革命的革命斗争。当时高尔基已经预感到革命风暴即将到来,于是他为生活杂志写了充满革命激情的短篇春的旋律,但由于沙皇书报检察机关的阻挠,生活杂志只刊出了短片的结尾部分海燕。1960年,布尔什维克党派高尔基出国,宣传俄国革命并筹集资金。同年高尔基在美国完成了剧本敌人和著名长篇小说母亲。敌人描写工人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影响下,工人中已形成了一个有统一斗争目标的战
4、斗集体。工人斗争已不是自发的运动,而是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高尔基写过不少政论,揭露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和大国沙文主义。在这个时期他还完成了自传体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1913)和在人间(1916)。十月革命后,高尔基完成了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学(1923)。三部曲描写了阿廖莎的成长过程。童年写阿辽沙在外祖父家的生活,在人间描绘它走向社会后受尽压迫的生活,我的大学写他在喀山时期的活动和成长。三部曲再现了19世纪70、80年代俄罗斯的生活图景,揭露剥削阶级的残酷,小市民习气的恶劣,描述劳动人民的苦难,刻画了阿辽沙不屈从黑暗势力、追求光明、刻苦自学、探索革命真理的真
5、实形象。在苏维埃时期,高尔基创作了一系列揭露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作品。如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19251936)、剧本耶戈尔布雷乔夫及其他的人们(1931)等。1934年,高尔基主持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会,做了题为苏联的文学的报告,并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与世长辞。【搜索背景】1905年俄国第一次革命失败以后、高尔基和许多人一样,开始冷静下来,认证思考革命失败的原因,俄国社会和俄国革命的性质、俄国革命和俄国民主文化心态的关系等。俄国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把民众从浑浑噩噩中唤醒。这一任务是俄国革命者、知识分子包括高尔基自己义不
6、容辞的义务和权利。高尔基流亡国外,寓居于一个美丽的意大利小岛卡普里,这里的美景激发出了高尔基的创作热情,他创作的著名的小说童年。在卡普里的日子成了高尔基文学创作道路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高尔基的童年及整个自传体三部曲的创作动因就是揭露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鞭挞小市民的罪恶灵魂。童年是19世纪70、80年代的俄国社会缩影,他艺术地再现了当时俄国人民,尤其是“铅样沉重”的残忍可怕的小市民世界的生活环境。【内容预览】我们的小主人公阿辽沙彼什科夫在小说中出现的时候,适逢其父病逝,但他年仅三岁,还不懂事,不知道丧父的痛苦。聪明善良的外祖母把阿辽沙和他母亲接到尼日尼城外祖父家中。但母亲很快又离开了。这是一
7、个弥漫着小市民习气的家庭。在冷酷的生活中外祖母成了阿辽沙最知心、最亲近的人。外祖母年轻的时候。曾经残废的母亲流浪四方,靠织花边的手艺勉强户口。浪迹四方的她搜集和传唱了很多优美动听的民间传说和诗歌。外祖母那动人的歌声和优美的民间故事给小阿辽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刚到外祖父家不久,阿辽沙看到大人能把白布变成五颜六色的东西觉得很好玩,他在表哥的怂恿下把过节用的白布染成了黑色。结果喜怒无常的外祖父大动肝火,不顾外祖母的阻拦,把小阿辽沙狠狠打一顿。一天夜里,突然染坊失火,火势凶猛,无法扑救。这场大火把染坊化为灰烬。于是外祖父只好让两个儿子分家分家后,阿辽沙仍然跟着外祖父、外祖母一起过。外祖父交他认字,外祖
8、母讲童话和故事,读诗给他听。不久,外祖父买了一所房子,在所有的房客中,阿辽沙最喜欢一个被称为化学家的人。此人衣衫褴褛,不修边幅,省上老带着化学试剂的气味。他落落寡欢,但对阿辽沙却非常和蔼。他要阿辽沙好好学写字,好把外祖母这些优美动人的故事记下来。阿辽沙则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想这位大朋友倾诉。可是好景不长,其他房客们和外祖父都认为这个勤勉的科学家搞“邪魔鬼道”,最后干脆把他撵走了。这事气的阿辽沙大叫:“你们全是混蛋!”这以后阿辽沙经常同车夫彼得伯伯一起玩。彼得伯伯常常给他讲起自己从前的主人个女地主残酷摧残农奴的故事。不料,一天彼得伯伯在花园里自刎而死。原来他时常干些偷窃教堂的勾当,案发后畏罪自杀。小
9、阿辽沙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阿辽沙的母亲从远方又回到外祖父家中。他教阿辽沙背诗,学算术。阿辽沙很聪明,他很讨厌书本上那些不合口法的,枯燥无味的诗。这时他能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事情加上自己的想象,编成歌:“在我们大门口,无数孤儿和老头,哀号乞讨,到处奔走,讨来的都给了彼得罗芙娜,他卖了钱好买牛,在山沟里喝烧酒。”在得知母亲准备再嫁时,阿辽沙非常反感,可是又有什么办法!母亲嫁给一个破落贵族子弟。这个纨绔子弟很不成器,转眼之间就在赌场输尽了家产,成了穷光蛋。阿辽沙同他们一起过。看到继父喜新厌旧,百般虐待怀孕的母亲,心里十分气愤。阿辽沙开始正式上学了。他穿的母亲的皮鞋,而且没有新约使徒传这本神学课本,
10、所以屡遭教师白眼。阿辽沙也想出一些恶作剧来加以报复。他学习很好,学校却打算开除他。幸好主教来学校视察,发现他聪慧过人,无所不至,露出欣赏之意,这才保住了他的学籍。他念完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成绩优秀学校奖给他好几本书。在念书期间,他又回到了外祖父家里。此时外祖父已经破产了,他变成了一毛不拔吝啬鬼,同外祖母分开过,就连茶叶也要一片片地平分。外祖母阿辽沙只好自己养活自己。阿辽沙放学后就走遍大街小巷捡破烂。这种街头生活是他结识了一批天真、正直的穷苦孩子,他们行动一致,配合默契,患难与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念完三年学之后,阿辽沙永远离开了学校,不久母亲又离开了人世。于是这个不幸的孤儿告别了饱尝善恶的童年,
11、走向苦难的人间。【阅读导航】丑恶的社会,苦难的人间童年导读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的第一部,约19万字左右,是以作者自身童年经历为素材的一部小说。小说创建于1913年,书中再现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和小主人公阿辽沙与父亲逝世后在外祖父家度过的艰难岁月。这里根本没有一点家庭温暖,弱肉强食、尔虞我诈、为争财产而争吵打架是这个小市民家庭司空见惯的事,只有外祖母真正关心与爱护阿辽沙,使他童年时代唯一的保护人。外祖母讲述的优美的童话故事和民间歌谣不仅培育了阿辽沙对民间位学的热爱,而且使它产生对正义事业和美好生活的向往。1914年高尔基会俄国后写的自传体的三部曲
12、的第二部在人间描绘了高尔基少年时代的生活。他11岁时丧母,外祖父也破产,他被迫自寻生路。阿辽沙做过鞋垫的学徒,轮船上的洗碗工人,后来又在绘图师家里和圣像作坊里做学徒。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担负着苦役般的劳动,还经常遭到主人的辱骂、谩骂甚至毒打。这时的阿辽沙已经爱上了读书。书籍在他面前打开了一个奇妙的新世界,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教益,培育了他对英雄业绩的敬仰。这种精神力量是他抵御了各种不健康的影响,使他在困难的环境中不屈不挠,并开始思考人民的命运和人的崇高使命。高尔基在十月革命后完成了第三部我的大学(1922)描绘了他16岁到20岁在喀山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19世纪80年代复杂的政治和思想形
13、式,特别是民粹派思潮对阿辽沙的影响。同时,高尔基描写正面人物及其产生的社会环境的意图也更加明显。大学生和由革命情绪的青年组成的秘密小组成为阿辽沙的“社会大学”。他开始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同城市的无产者发生联系。小说表现了阿辽沙在喀山时期寻求正确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道路的错杂曲折的过程。他虽然还没有明确的政治信仰,却已经成长为积极探索生活真理的不妥协的青年。自传体三部曲使高尔基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作家在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度过的艰难岁月,他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里寻找光明的奋斗历程,还可以看到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俄国社会的历史画卷。另一方面,它又是一部以表现新人成长、刻画
14、新人形象为主体的优秀作品。二童年反映了具有希望的俄罗斯国民人性中的弱点,鞭挞小市民的卑鄙灵魂。作者在小说中提到:“回忆起野蛮的俄罗斯生活中这样铅样沉重的丑事,我时时问自己:只得讲这些吗?每一次我都重新怀着信心回答自己:值得,因为这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丑恶真实,它直到今天还没有消失,这是一种要想从人的记忆、从灵魂、从我们一切沉重的可耻的生活中连根儿拔掉,就必须要从根儿了解的真实。在童年中,高尔基已成为一位冷峻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作者以一种舒缓的笔调对过去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痛苦和欢乐进行冷静地审视。可以说温室表现手法还是艺术风格,童年都与高尔基前期的创作有着极大的区别。在童年中,作者虽以凝练质朴的笔法,
15、揭示出血淋淋的生活画面,并进行深邃的哲理性思考,充满着深切的忧患意识,但作者并未停留在对落后、野蛮、丑恶的揭示与批评上,他也为读者塑造出一系列在艰难困苦中仍坚持理想,不同流合污的新人形象,其中主人公阿辽沙就是这一代新人的典型代表,这无疑又为童年这部冷峻的现实主义作品抹上了乐观主义精神的色彩。三高尔基在创作上是一流的艺术大师,这充分体现在童年中。童年在艺术上运用儿童视觉和成人视觉交替使用的方法去描写。作品主要从儿童的视觉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更加生动,充满童趣,例如对于阿辽沙父亲的一段描写:“在幽暗的小屋里,我父亲躺在窗下地板上,他穿着白衣裳,身子伸的老长老长的,他的光脚板的脚趾头,奇怪地张开
16、着,一双可亲的手安静地放在胸脯上,手指也是弯曲的;他那一对快乐的眼睛紧紧的闭住,像两枚圆圆的黑铜钱,他的和善的面孔发黑,难看地呲着牙吓唬我。”以上一段话描写十分真实地表现了一个3岁男孩的心态。因为他年纪小,还不懂死亡意味着什么,所以他注意的是那些他认为有趣、奇怪的事情,例如“父亲的脚趾奇怪地张开着,难看的呲着牙”等等。另一方面,作者有间或以成人的视觉评点生活,使作家笔下所写的文字含义更清晰更深刻,更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例如阿辽沙刚刚来到外祖父家时,这样写道:“一种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离奇古怪的生活开始了,而且以极快的速度展开了。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又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的讲出来的一个悲惨
17、童话。”这是作者以成人的视觉对生活做出的深刻概括。让小说中的人物自己来说话,这是作者“文学史人学”的美学原则的体现。如文中写到继父用半价换取工人用血汗挣来的粮票时,有这么小的一段对话:“一个半卢布。”“叶夫根尼瓦西里耶夫,你就不怕上帝”“一个半卢布。”寥寥数语,一个寡廉鲜耻、眼中只有金钱的冷酷人物跃然纸上。四下面选录的,使描述小高尔基在母亲与继父结婚前,自己在花园里的劳动和所见所闻。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高尔基高超的语言艺术和深厚的写作功力。花园地上已经露出嫩绿的草间,苹果树吐芽、绽蕾了,彼得罗芙娜家屋顶上的青苔泛出悦目的绿色,有许多小鸟四处飞鸣,欢快的声响、新鲜方向的空气,使我感到眩晕但很舒服。
18、只是彼得大叔自杀的那个土坑里,乱糟糟的对这被雪压断的枯黄的草,难看得很,没有一点春天的迹象,几根火烧木乌黑发亮,样子凄凉,这么土坑让人触目心烦,这是个谁也不要的地方。我一气之下向拔掉、挖渠这些杂草,把砖瓦块、焦木头统统弄走,清除掉一切肮脏的废物,在坑里给自己早已干燥的小窝,到夏天可以单独住在这儿,不跟大人们在一处。说干就干,这件工作马上吸引了我,使我很大一段时间乐得甩开家里发生的一切,虽说那些事情还在让我非常恼火,但日复一日也就逐渐淡漠了。花园里的工作进展顺利:我手拔刀砍清除了野草,用碎砖砌好土坑周围塌陷的地方,铺成一个宽敞的座位,简直能在上面睡觉,我收集了许多彩色玻璃片和碎碗破碟,把他们塞在
19、砖瓦的缝隙里,太阳照到坑里的时候,这些东西就闪出耀眼的彩虹,向教堂里那样。“你这个主义很好!”有一天外公察看我干的活说。“不过野草还会长起来盖住你的,你留下了草根!我帮你把土再挖一下,去那把铁锨来!”我拿来了把铁锨,外公朝手上吐了口唾沫,咳了几声,用一只脚把铁锨深深踩进肥沃的泥土里。“你把草根都扔出去!然后我给你在这儿种上向日葵和锦葵,那才好呢!”他忽然附在铁锨上面不说话了,身子一动也不动。我注意看了看他。只见他那狗一样的聪明的小眼睛里扑簌簌落下了几小滴的泪珠。“你怎么啦?”他身子一抖,伸手摸了把脸,泪眼模糊的望望我。他又开始挖土,突然对我说:“你砌的这些都算白干了!白干了,小弟。这屋子我不久
20、就要卖掉。大概到秋天就卖。要一笔钱给你娘做嫁妆。就是这样。愿她过上好日子,上帝保佑他”他扔下铁锨,挥了挥手,到澡堂后面的花园的角落去了,他的温室就在那边。我开始挖地,但马上被铁锨弄伤了脚趾头。这一段文字中,景物的描写很到位,几乎所有状写到的景物,指向一个时令:早春。如嫩绿的草尖,刚吐芽、绽蕾的苹果树,泛绿的青苔,欢叫的小鸟,新鲜方向的空气,以及被雪压断的枯黄的草等,均只有早春才能看得到的。可令人不解的是,作者却仍称“没有点春天的迹象”,再加上作者使用了“乱糟糟”、“凄凉”、“触目心烦”、“彼得大叔自杀的土坑”等,平白了增添了压抑、悲凉,预示着什么不幸要到来的气氛。对外公眼泪的描写也很出色,整部
21、小说中,似未在看到对外公有如此的描写,一贯凶巴巴似很硬气的外公居然流眼泪了,为什么?直接的解释自然是这房子要卖给别人了,心中舍不得,难过。为了女儿未来的幸福,嫁妆不能不买,房子也就不得不卖,想想自己已沦落到靠卖房才能凑足那笔钱,想想房子卖了后自己在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想象眼前的小外孙还不知房子要换主人,还在高兴地干着被他视作是“白干”的活,不仅悲从中来。外公的眼泪,折射出得相当准确生动,“吐”、“咳”、“踩”等,形象地展示了外公干活的那些个细节。在写到外公的眼泪后,突然又冒出“他又开始挖土”的句子,之所以说其“突然”,是因为他落泪之时,以明白房子要卖掉了,再干没有什么意思,此时仍写那句自然是令人
22、奇怪的。其实,当外公猛然想到这房子要卖掉,可自己尚未马上与手头上正在干的事联系在一起,手上仍未停,那是属于下意识的行动。到他随后边想边说了那一通话后,铁锨也就扔下了,因为他明白,再干也是“白干”。由此可知,作者在观察时是多么得仔细,状写又是多么的精确,连人的下意识的动作也似有意无意间捕捉住了,功力非常深厚。【人物特写】阿辽沙彼什科夫三岁丧父后,由母亲带到外祖父家。那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小作坊。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故事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位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已经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
23、深刻的印象。十一岁,阿辽沙母亲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了社会,独立谋生。外祖母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辽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辽沙厅。外祖母的爱给与阿辽沙坚强的力量,善良、平凡的“普通粗人”,让他看到了自己的存在。在这冷冰冰的世界里,只有外祖母庇护、关心着阿辽沙,给予他无限的温情和钟爱,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外祖父外祖父有着矛盾复杂的性格,他的内心有善良的一面,但对金钱的贪婪腐蚀了他的灵魂。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
24、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的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工人阿列科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幼小的阿辽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他还暗地里凡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小茨冈小茨冈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他每次赶集买食物的时候都偷东西回来,但谁也不批评他、劝阻他,而是带着欣赏的态度分享着他不劳而获的赃物,两个舅舅甚至把这些赃物据为己有。小茨冈争强好胜,喜欢逞能,为了得到别人的夸奖就不择手段,这是导致他悲惨的下场的原因。再一次搬十字架的时候,由于舅舅的自私,小茨冈被压死了。【高尔基名言】天才出于勤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加完美。把语言化
25、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样。没有不可不认识的东西,我们只能说还有尚未被认识的东西。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要坚强,甚至也要聪明。书籍是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是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的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就是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的热爱而已。【知识延伸】高尔基与列宁十月革命后,高尔
26、基与列宁曾有过不合作。十月革命后,高尔基这只海燕仍在翱翔,不过他不是在欢呼革命,而是在大声疾呼制止血腥专制的暴政,高尔基列宁的革命并没有带来自由民主与和平,反而用少数布尔什维克领袖的专制取代了沙荒地君主政权,更可怕的布尔什维克煽动和纵容暴民滥用暴力,使得俄国城乡处于革命恐怖之中。高尔基在沙皇被推翻后,就察觉出布尔什维克不满足于实现民主,而想把革命推向更加激端,使得自己上台掌权。他深为不安,于是在1917年六月在彼得格勒创办了新生活报,宣传和平渐进的思想,特别是用发展教育和科技文化来使俄国摆脱落后。高尔基自己在这份报纸上开辟了一个叫做不合时宜的想法的时论专栏。当布尔什维克阴谋推翻临时政府的消息传
27、开后,高尔基找到布尔什维克中反对武装暴动的两个领导人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要他们澄清事实,并在报上刊登了有关谈话,高尔基是想用这种方式在制止列宁的夺权,他的这个行为当然使得列宁极为恼火。1917年10月25日布尔什维克政变后,高尔基又惊又怒,他在新生活报上接连发表文章,谴责布尔什维克逮捕临时政府的成员,说列宁和托洛茨基已经被权利所毒化,他们把工人当作政治实验的牺牲品。1918年一月五日列宁用武器驱散了由民主选举的立宪会议,把自己控制下的苏维埃变成立法机构,并在光天化日之下开枪射死支持立宪会议的游行群众。高尔基按捺不住愤怒,在不合时宜的想法专栏发表了一月九日和一月五日,把列宁对人民的这次镇压和1
28、950年一月五日沙皇军队对情愿群众的镇压相提并论。对那次屠杀,高尔基当时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一月五日的谴责文章。列宁起初看在和高尔基多年情分上对他网开一面,没有马上就派兵去封掉新生活报,向他对其他非布尔什维克报纸那样。或许他对高尔基还有一定的幻想。但后来,他渐渐觉得高尔基这只可爱的海燕已变成了可恶的乌鸦,于是他要下手了。在高尔基发表一月九日和一月五日后,布尔什维克的真理报上开始刊登一些所谓“群众来信”,从说高尔基“正在离开人民”,到“卸下他的面具”和“憎恨人民”。有些“群众”还对高尔基发出威胁。但高尔基无动于衷。于是布尔什维克派人煽动负责印刷新生活报的印刷厂工人罢工,但未能得逞。接下来,布尔什维
29、克断绝了给新生活报的纸张,但高尔基通过关系从芬兰进口了纸张。1918年6月,真理报再次发表“群众来信”暗示高尔基办报纸的钱来自资产阶级。高尔基立即登出回信,说明经济来源,并反唇相讥,揭出列宁当年办火星报时,自己帮他从资本家那里要钱的事。他还说列宁应该对那件事记得很清楚。高尔基最后说:“你们的毁谤和谰言污蔑的不是新生活报,而是你们自己。”高尔基竟然如此不识相,列宁也就不再客气。就在高尔基揭出列宁向资本家要钱办报的当天,1918年七月二日,彼得格勒苏维埃奉列宁的命令派兵封掉了新生活报。没有了报纸的高尔基,就像被剪掉翅膀的海燕,在也飞不起来了。高尔基的儿子马克西姆佩什科夫(18971934)是高尔基
30、的儿子。他思想活跃,性格温柔,喜欢驾车,爱看警匪影片,总想参加挈卡工作。他也曾试笔写作、绘画,得到朋友们的称赞;但他知道,身为高尔基的儿子,很难成为独立风格的艺术人才,便放弃了这条路。高尔基夫妇十分喜欢马克西姆。自从女儿卡嘉不幸夭折后,高尔基夫妇对马克西姆的爱有增无减,关心他的学业、他的成长。马克西姆娶了一位容貌端庄、仪表秀丽的女画家韦京斯卡娅为妻。马克西姆有独立的工作能力后,高尔基让他管理过自己繁杂的事务,甚至作为自己的代表办理过一些要事。列宁也问过马克西姆,帮助他在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担任外交信使。也有人对高尔基的儿子另有看法。比如作家霍达谢维奇在回忆录中,就无不讽刺地说马克西姆虽然已是30
31、岁的人了,可是“他的智力发育很难说超过13岁”。1935年,高尔基从意大利回国定居。斯大林想让高尔基为自己写一笔传记。高尔基一拖再拖。当斯大林发现他的目的达不到时,便冷落了高尔基。那几年,挈卡头子亚戈达经常到高尔基家中做客。有人怀疑亚戈达别有企图。古人云,人生不幸有三,其中一条是“老年丧子”。这无疑是人的悲痛。有人认为,当时挈卡采取的便是人为地让高尔基老年丧子,以便用他心爱的儿子的死刺激高尔基,以期致高尔基于死地。1934年5月11日,本来身体矫健的马克西姆突然由于感冒而逝世。当天,苏联党政领导人亲自看望高尔基。接着国内外著名作家纷纷向高尔基发电或写信表示慰问。一位作家的儿子的死,能牵动如此众
32、多的社会人士,在历史上实属罕见。这时正是苏联“大清洗”的前夕。马克西姆的去世使高尔基夫妇万分伤心。他们要好好的安葬自己的儿子。高尔基派妻子专程拜访女雕刻家穆希娜,恳请她为儿子设计一座墓碑。穆希娜是著名的女雕刻家,接受了这项任务。这是穆希娜第一次设计墓碑。为此他拜访高尔基,与高尔基夫人进行长谈,还向马克西姆妻子了解他生活的种种细节。她搜集了大量照片,最后创作了现在这种姿势的雕像,得到了高尔基夫妇的肯定。这是由一块灰色大理石雕成的凸浮雕。牧主背靠墙,双手插在裤兜里,一条腿盘着另一条,头低垂,目光凝聚。他在想什么?穆希娜不仅创作了浮雕,还设计了墓区周围的环境。墓碑周围绿草茵茵,黄花朵朵,除了鸟儿的啼
33、啭,公墓里没有一点声音。我想到高尔基生命的最后几天:1936年6月1日,高尔基从莫斯科市区前往郊外哥而克别墅。途经新圣母公墓时,他要求停车去看望儿子的墓。6月6日,真理报上发表了一条消息,说高尔基于6月1日患感冒。接着,连续几天发布他的日益严重的病情公报。6月18日,联共(布)中央与苏联人民委员会会议通告全国人民:伟大作家高尔基不幸逝世。高尔基的骨灰安葬在克里姆林宫的红墙中。列宁陵墓后边的克里姆林宫红墙里,只安放苏联高级人物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领导人的骨灰。如今,在新圣母公墓里,陪伴在马克西姆佩什科夫身旁的是他的母亲(1877-1965)和妻子(1901-1971)的墓。她们本来可以讲出马克西姆
34、内心的郁闷与苦恼,可惜他们没有留下这方面的纪录。高尔基和孩子们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非常关心和体贴儿童,所以儿童们对他十分爱戴和信赖。有一回,在一个偏僻的城镇上读书的一名小学生,不小心把学校图书馆的一本童年弄丢了。他跑了几家书店也买不着,非常着急。于是,便冒昧的给高尔基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书作者的帮助。高尔基接到信后,随即将珍藏多年的一本童年寄给了这位小学生。难怪孩子们说:“有了困难去找高尔基,他一定能帮助你解决的!”高尔基对孩子们虽然非常喜欢,但发现了他们的错误或缺点时,是从不骄纵宽容的。一次,他受到了一群四年级学生给他的信。信中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语法错误,他非常生气,回信中不留情面地批评了他
35、们:“四年级的学生啦,写得如此不通,实在可耻,很可耻!”当然对孩子们取得的好成绩,他总是喜在心头,乐在眉梢,给予适当的鼓励,尤其是那些较早露出智慧锋芒的孩子更是如此,以避免他们滋生骄傲情绪。有一次,高尔基会见了一位9岁的小诗人,小诗人当面朗诵了自己的诗作,非常流畅,也很优美。高尔基听了深为惊奇,心里暗暗赞叹,但当面却没有给孩子过多地赞扬,只是轻轻的抚摸着孩子的头发,深情地说:“好好学习吧,不要太累了,要记住你还是个孩子呀”高尔基就是这样以他全心全意地爱,关注着孩子的成长。【阅读建议】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阅读时可以先理出小说的情节线索,看看阿廖沙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痛苦与磨难。有条件的话,可
36、以接着读在人间和我的大学,看看他后来是怎样成为一名作家的。【精彩片段】二一种浓厚的、色彩斑驳的、离奇得难以形容的生活,以惊人的速度开始奔流了。在我的记忆中,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用美妙的语言讲出来的一个悲惨的童话。现在我把过去回想一下,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以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但真理比怜悯更可贵。要知道,我不是在讲我自己,而是在讲那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在那里,普通的俄国人曾生活过,而且直到现在还在生活着。外祖父家里,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炽热的仇恨,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连小孩也热烈地
37、参加一份。后来从外祖母嘴里我才知道,母亲来到的时候,她的两个弟弟正在坚决地要求与父亲分家。母亲突然回来,使他们的分家愿望更强烈了。他们害怕我的母亲讨回那份本来给她预备的,但是因为她违背外祖父的意愿“自己作主”结婚而被外祖父扣留了的嫁妆。舅舅们认为嫁妆应当分给他们。此外还为了谁在城里开设染坊,谁到奥卡河对岸库纳维诺村去,彼此早就无情地争吵不休了。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争吵:两个舅舅忽的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一样响:“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外祖母痛苦得面孔都变了样儿,说:“
38、全都分给他们吧,你也好落得耳根清净,分吧!”“住嘴,都是你惯的!”外祖父叫喊着,两眼直放光。真怪,别看他个子小,叫起来却震耳朵。母亲从桌子旁站起来,慢慢地走到窗口,背转身去不看大家。米哈伊尔舅舅忽然扬起手对着他弟弟的脸就是一下;弟弟大吼一声,揪住了他,两个人在地板上滚开了,发出一片喘息、呻吟、辱骂的声音。孩子们都哭了,怀孕的纳塔利娅舅母拼命地喊叫,我的母亲把她拖走了,快乐的麻脸保姆叶夫根尼娅把孩子们撵出了厨房,椅子都弄倒了,年轻的宽肩膀的学徒“小茨冈”骑在米哈伊尔舅舅背上,格里戈里伊凡诺维奇师傅,这个秃顶、大胡子、戴黑眼镜的人,却平心静气地用毛巾捆着舅舅的手。舅舅伸长了脖子,稀疏的黑胡子摩擦着
39、地板,呼呼地喘得可怕。外祖父绕着桌子乱跑,悲哀地嚎叫: “亲兄弟!亲骨肉!嗨,你们这些人啊”刚开始吵架,我就吓得跳到炕炉上,我怀着恐惧的心情看外祖母用铜盆里的水给雅科夫舅舅洗去脸上流出的血;雅科夫一面哭一面跺脚,外祖母沉痛地说:“该死的,这帮野种,清醒清醒吧!”外祖父把撕破的衬衫拉到肩膀上,对她喊叫:“老妖婆,看你生的这群野兽!”雅科夫舅舅走后,外祖母躲到角落里,颤抖着,号啕着:“圣母啊,求求您让我的孩子们通点人性吧!”外祖父侧着身子站在她面前,望着桌子。上面的东西全给碰翻了,流了一桌子水。他低声说:“老婆子,你看着他们一点儿,不然他们会欺负瓦尔瓦拉的,说不定”“算了吧,上帝保佑你!把衬衫脱下
40、来,我给你缝缝”她用手掌捧着外祖父的头,亲了亲他的前额;他(他的个儿比她小)把脸贴到她的肩上。 “看样子得分家啦,老婆子”“得分家,老爷子,得分家!”他们俩谈了很久。起先谈得倒融洽,后来外祖父就像准备打架的公鸡,用脚搓地板,指着外祖母,吓唬她,大声说:“我就知道你,你比我疼他们!可是你的米什卡是个笑面虎,雅什卡是个共济会员!他们将来会把我的家产全都花光的,光知道挥霍”我在炕炉上翻翻身,因为翻得太笨,把熨斗碰掉了。它稀里哗啦地顺着炉梯滚下去,扑通一声掉进脏水盆里。外祖父一下子跳到炉梯上,把我拖了下来,细细地瞧我的脸,好像是初次看到我似的: “谁把你放到炕炉上的?是妈妈吗?”“是我自己上去的。”“
41、撒谎。”“没有撒谎,是我自己上去的。我害怕。”他轻轻地用手掌拍了一下我的额头,把我一推。“活像他爸爸!滚开”我高兴地从厨房里跑了出去。【点评】这是阿廖沙刚来到外祖父家时所经历的一幕生活场景,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使小阿廖沙饱受惊吓。这一幕真实反映了俄国下层人民沉重的生活状况,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 十三我又搬到外祖父那里。“怎么啦,小强盗?”他用手敲着桌子,迎面对我说。“现在我不养你了,让外祖母养你吧!”“让我养我就养,”外祖母说,“你以为这是个什么了不起的难题吗?”“那你就养好了!”外祖父大叫一声,但是马上又安静下来,对我解释道:“我和她完全各过各的了,如今我们样样都是分开的”外
42、祖母坐在窗户下快速地织着花边,线轴快乐地击打着,密密麻麻插满了铜针的枕头在春天的阳光下像金刺猬似的闪光。外祖母本人像铜铸的一般,一点儿没变!外祖父更干瘪了,满脸皱纹,他那棕红色的头发已经灰白了,安详的大模大样的动作变为急躁的忙碌,一对绿眼睛疑神疑鬼地张望。外祖母用嘲笑的口吻对我讲起她和外祖父分家的情形:他把所有的破盆破碗、瓶瓶罐罐都分给她,说道:“这是你的,再别问我要什么了!”然后,他把她所有的旧衣服、物件、狐皮大衣全拿走了,卖了七百卢布,把钱借给他的教子一个做水果生意的犹太人生利息。他简直害了吝啬病和丧失了羞耻心:他遍访一切老相识从前手工业行会的同事和富商,向他们诉苦,说是孩子们把他弄得破产
43、了,向他们哭穷要钱。他利用人家对他的尊敬,得了很多的钱成把的大票子;外祖父拿着票子在外祖母鼻尖下晃悠,向她吹牛,像逗小孩似的逗她:“瞧见吗,傻瓜?人家百分之一也不会给你!”他又把所收集来的钱借给他的新朋友一个细长个子、秃顶、村子里都喊他“马鞭子”的毛皮匠生利息;还借给这个人的妹妹小铺子的老板娘,一个脸蛋红红、眼睛褐色、像糖稀似的又软又甜的大肥婆。家里面一切都是严格地分开的: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茶叶和糖各人保存各人的,但是在一个茶壶里煮茶,外祖父惊慌地说:“别忙,等一等!你放多
44、少茶叶?”他把茶叶放到手掌上,细细地数,说道:“你的茶叶比我的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他十分注意外祖母倒给自己的和倒给他的茶是不是同样的浓度,倒在两个茶碗里的分量也要平均。“喝最后一杯吧?”在倒净所有的茶之前,她问道。外祖父看了看茶壶,说道:“好吧,喝最后一杯!”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在共同劳动了五十年之后,竟干出这等事!看着外祖父这些鬼把戏,我又好笑又厌恶,而外祖母只觉得可笑。“你算了吧!”她安慰我说,“怎么回事啊?老头儿越老,反倒越糊涂!他八十岁的人了,也同样倒退八十!让他糊涂去吧,看谁倒霉;我来挣咱们俩的面包,怕什么!”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
45、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得十戈比或八戈比。平时放学以后也干这玩意儿,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点评】这里记录的是阿廖沙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对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对外祖母的宽厚善良和阿廖沙的懂事能干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外祖母对着阿廖沙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的细节,感人肺腑。阅读时要注意体会其中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