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历史周考1北宋李觏明确指出:“人非利不生,曷为不言”,他还批判孟子“何必曰利”的说法太偏颇。王安石也反对以往儒者“耻言理财”的旧传统。苏洵也主张“徒义”是行不通的。这反映了北宋时期A孟子的学术和社会地位降低 B政府逐渐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价值观念 D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的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下列思想属于“这一时代”的是A“存天理,灭人欲”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3下
2、图是对近代文献使用“革命”、“维新(含改革、改良)”的次数统计。对该图解读不正确的是A两词使用次数开始增加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密切相关B1906年的两词使用情况说明革命力量超过改良势力C1926年的两词使用情况受到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D两词使用次数能够体现改革与革命势力的消长趋势4当代西方工人阶级的成分趋向多元化、复杂化,“蓝领”工人进一步减少,出现了“白领”“灰领”“金领”“敞领”“粉领”等称谓,代表工人阶级的不同分层。这一变化说明A科技革命影响社会结构的调整 B西方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C国家干预导致阶层成分多元化 D社会流动呈现5.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 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
3、吏制度而建立的,且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鸦片战争时,在侵略中国的英国人心里,当时的制度是极为优越的,在经过各种议论后,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员的制度在英国已经广泛普及了。从材料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A.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制度极为优越 B.该制度有利于提高统治集团的效率 C.这种制度在明清继续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D.鸦片战争时东学西渐进入高潮6考古,常常会与盗墓、寻宝等词混淆,却有本质的不同。专业考古,多了时空的神秘感,少了几分恐怖。在当代埃及,木乃伊法老“复活”,古埃及文明“重现人间”,尘封的历史谜团被解开,皆因考古学技术的日渐成熟。而在中国,“探宝”和“寻秘”仍是人们印象中的“考古”。那一
4、堆堆破土而出的宝藏,似乎也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历史。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探宝”和“寻秘”就是考古 B“探宝”和“寻秘”不能发现历史C考古是证实历史的最有效手段 D“探宝”和考古都是历史研究的途径7.有位历史学家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来源:Z-x-x-k.Com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丰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作者在这里主要表述的是A社会文明进步应体现社会整体均衡发展 B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壮大但没有政治权利C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
5、D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迅速完成了城市化8颜炳罡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称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其)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他评价的是 A新思想的萌发 B资政新篇C百日维新 D辛亥革命9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娴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祖宗革命”、“产业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之中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日益高
6、涨 C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人人心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10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B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11二战后,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方针:“第一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及其他英联邦自治领在内,以及美国在其中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一方针反映出英国在欧洲一体化初期的态度是A. 冷漠 B. 热情C. 排斥 D.
7、徘徊12经济史学家奇波拉说:“荷兰人摆脱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早期盛行的传统而奉行一种势必在近代推广的原则。中世纪商人一般都企图从单位商品中谋取最大利润因而他们偏爱高档品。荷兰人从根本上转向大众产品,他们在日趋增多的活动次数中,靠扩大销售数量的办法努力增值利润。”荷兰商人热衷于大众消费品贸易的历史前提是A荷兰航海业的发达促进了贸易的繁盛 B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消费群体扩大 D欧洲商业中心的转移13(25分)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加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陆上与海上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8、注入了强劲的激素和新的活力。然而,时至明清之交,绵延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已经步入衰世,不仅丧失了汉唐王朝的恢宏气度,就连宋元时代的精明眼光也不复存在。封建统治者所关心的,已经不是如何向外开拓,而是兢兢于闭关自守。 王翔对外贸易与中国丝绸业的近代化材料二 这次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 “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的参加下,由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它反映了占全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被后人誉为 “首次被发展中国家宣布进行南南合作的会议”,其意义不仅体现于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新中国对外关系史上更是意义深远,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通过此次会
9、议,在非洲大陆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沐涛再论现代中非关系材料三 当世界走进中国时,曾因地理条件所限,长期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中国,作出了激烈抵抗,历经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才得以恢复并确保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改革开放,让中国从拒绝世界,转为主动向世界开放。古老国度在不断适应国际化冲击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巨大进步,并因此思路越来越清晰,心态越来越平和。 顾骏教授在上海大学的演讲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1)阅读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简要叙述从汉至元中国走向世界的基本内容。并分析明清统治者“兢兢于闭关自守”的影响。(10分)(2)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的是什么会议?根据材料
10、并结合20世纪50-70年代的史实,概括这次会议对新中国对外关系和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7分)(3)阅读材料三,分别指出“世界走进中国”和“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的开始标志。从政治和经济角度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走向世界的具体表现。(8分)14.(12分) 材料 在研究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思潮的时候,形成了三种基本的研究范式:一是“激进保守”范式,即主张西化、欧化或苏化,认为传统性与现代性是二元对立的关系;二是“抗拒调适”模式,即主张以传统去适应、调节和融合现代化,凸显中华文明的主体性;三是“传统的发明”范式,即认为要想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赋予源于西方的现代性以一种中国主体的身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
11、找现代性的生长点。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思想演变过程示意图。 结合上图并运用相关史实,选择上述一种研究范式进行探讨。(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1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鸦片战争以来, 中国逐渐踏上了近代化的征途。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西式工业化的改良运动, 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 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
12、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摘编自 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材料二 蒋介石1935年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12月, 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 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 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67,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高坑煤矿、大冶、阳新、彭县铜矿、中央钢铁厂、江西钨铁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1937年又筹备
13、开发云南锡矿、四川金矿、湘潭天河煤矿、灵乡铁矿、四川油矿、水口山铅锌矿等。摘编自 中华民国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两场 “自救” 运动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要评析两场 “自救运动” 的历史影响并从近代化的角度说明两场运动的结果。(9分)1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 “关于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历史问题以往学界大都认为这是孙中山不能坚持斗争,屈服于袁世凯的表现,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标志;或把袁世凯看作一个玩弄权术,坐享其成者,轻易就将革命党人的政权骗到手,是个十足的大赢家;帝国主义、立宪派就只有破坏革命,站在衰世凯的一边,帮其夺权。这不无一
14、定道理,但都忽略一些重要的事实孙中山那么容易上衰世凯的当,袁世凯是不是无条件的获得大总统,帝国主义、立宪派有没有一定的目的性。在澄清这些事实之后,自然发现,民元孙中山让位,既不是革命党人的完全失败,也不是袁世凯的大获全胜,又不是帝国主义、立宪派的无利可图,而是一个共赢的结果,丁健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共赢性来源:学科网Z-X-X-K (1)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民元孙中山让位是一个共赢的结果”?(8分)(2)孙中山让位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的哪些显著特点?(7分)1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表现。其目的在于摧毁东亚
15、大陆的最后一个反共堡垒,削弱美国和西方在整个远东的地位。美国决定介入朝鲜战争。6月27日,杜鲁门宣称:“共产党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安全”,接着,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1951年,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建立起从日本、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到澳大利亚的所谓“防务岛屿链”。百度百科材料二据朝鲜媒体报道,朝鲜方面2015年1月6日成功进行了氢弹试验。这是朝鲜自2006年以来进行的第四次核试验,也是第一次氢弹试验。2006年10月9日,朝中社报道称,朝鲜成功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2009年5月25日,朝中社发表新闻公报说,朝鲜再次“成功地进行了地下核试验”。 2013年2月12日,朝中社报
16、道说,朝鲜在北部地下核试验场成功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来源:学科网韩国国防部估计爆炸当量为6000吨至7000吨梯恩梯。华夏经纬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做出参战决策的背景和目的。(9分)(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关系?(6分)1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曾描绘了一个大同的世界,而几乎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精心设计了一个理想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表述集中在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
17、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材料二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精心设计了一个秩序井然的理想社会。从理想国的社会结构来看,这是一个以严格的社会分工为基础的秩序社会。所有公民按其天赋分为三个等级:“智慧型”的公民阶层,即“爱智者”,他们最适合做国家的统治者。“勇敢型”的公民阶层,即“爱胜者”他们天生充满了激情和勇武精神,最适于担当保卫国家的重任。“爱利者”即只能从事农耕、手工、经商活动的劳动者。侯典芹孔子与柏拉图的理想社会观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理想社会设计的共
18、同之处。他们设计的相似原因有哪些?(13分)(2)针对他们的设计,谈谈你的认识?(2分)高三周考(二)历史参考答案题号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BCBBABCAACDD 40.(1)基本内容:汉代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丝国”;唐宋以来,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这条对外贸易线路被称为“瓷路”;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参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每点2分,共6分)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
19、土完整。(4分)(2)万隆会议(2分)影响:新中国打开中非交往的新局面,形成与亚非独立国家的建交高潮;极大地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斗争,增进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第三世界国家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掀起不结盟运动,冲击了战后美苏两极格局。(5分)(3)开始标志:1840鸦片战争,1978改革开放(2分)具体表现:政治上,调整外交政策为不结盟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如参加和主办APEC会议,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经济上,初步形成合理的对外开放格局;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
20、重要一步。(6分) 41.(12分)评分标准:一等(128分)观点明确;调用史实准确;论证逻辑严密二等(74分)观点较明确;调用史实较准确;论证逻辑较严密。三等(30分)观点不明确;调用史实不准确;论证逻辑不严密。 参考示例:探讨“抗拒调适”研究范式。 该范式强调以传统为主体去调节和适应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鸦片战争前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仍坚持了传统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提出了“中体西用”思想,只学西方先进的技术,仍顽固坚持传统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指出以圣贤义理之学为根本,博采西学以挽救瓜分危机,扩大了
21、学习西方的领域,但仍然继续突出了传统儒家思想的主体地位。 该范式没有看到中国传统性与西方现代性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如,义和团运动盲目抵制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来全盘否定中国文化。 该范式没有看到西方现代性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日益增强的影响力。如,从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的学习西方器物,到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学习西方政制,再到新文化运动的学习西方文化,学习西方的层次不断深化,西方现代性在与中国传统性的较量中日益占据上风。44(15分)。(1)洋务运动: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2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济基础薄弱;国共对峙政局动
22、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侵华使民族危机深重。(4分)(2)影响:前者: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创办近代海军,开启了中国近代经济、教育、军事近代化。(2分)后者:发展了国民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为全面抗日奠定了物质基础;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影响,符合中华民族利益和人民愿望。(3分)结果: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打断了中国起步的近代化进程;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摧毁了中国再次起步的近代化运动。(4分)45.【答案】(1) 减少社会动荡,避免更多牺牲;清王室退位,享有优持条件;袁世凯通过迫使清帝退位,获得大总统席位和全国的统
23、治权;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力量相对弱小的形势下,让出大总统之位,借袁世凯之手实现了推翻清王朝、速定共和的目的 帝国主义、立宪派通过调停盼到了一个他们希望的衷世凯建立的政局较为稳定的国家。(8分,任4点即可)(2) 特点:帝国主义时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特征;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勾结力量强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妥协性;辛亥革命呈现出曲折性、复杂性;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反封建不彻底)建立民国,辛亥革命成果落入衰世凯之手,民主共和名存实亡;(7分)46.【答案】(1)背景: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推及东亚地区。(3分)目的:制约苏联和中国等
24、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美国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争夺世界霸权;(6分)(2)材料一美国参加朝鲜战争,冷战,两极对峙,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势,是朝鲜核试验的根源;美国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朝鲜核试验的导火索;材料二朝鲜的核试验,更加剧了朝鲜半岛和世界的紧张局势。(6分)47.【答案】(1)共同之处:对整个社会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主张建立秩序井然的和谐社会。主张选贤任能,德才兼备的人治理国家。强调树立道德准则;(任3点,9分)相似原因:社会秩序混乱;对现实不满,渴望建立理想社会。(4分) (2) 认识:他们的理想社会是拯救社会的一种方案。但理想社会的方案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带有明显的空想主义色彩。(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