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7 ,大小:86.50KB ,
资源ID:3042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0420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省中山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省中山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2015-2016学年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共35题1对王国维殷周制度论,学者钱穆评价说:“周公摄政七年,而始归政于成王于是周人传子之制亦因而确定。王氏(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未窥周人政治上之伟大能力所在也”材料认为王氏的误判是()A王位世袭制度正式确立于周成王B传子宗法制为分封诸侯提供前提C西周维护统治主要得益于礼乐教化D分封制与血缘宗法制度互为依存22002年在湖南省湘西里耶古城发现大量的秦简,其中J1(12)10简内容是:(正面):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六月癸醜(丑),遥(迁,派遣)陵拔(应为“掾”,吏)訓(刑讯)蜜衿(蛮荆)。(背面):鞫(ju

2、,审讯犯人)之,越人以城邑反。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秦朝统治范围最远已达湖南B秦朝郡县制度得到全面推广C楚国遗民流窜到湘江流域D秦朝制度推广引发矛盾冲突3“官僚阶层过去为豪门大族所垄断,至此而改变为与绅士阶层相表里。军队中的将领逐渐失去了左右政治的力量,文官政治确立为统治帝国的原则儒家单独的伦理性格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必须掺和理智上的新因素,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材料所阐述历史阶段是()A战国B秦朝C唐宋D明清4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

3、”,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5科举考试中,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宋代正式举行殿试,并规定考试合格者在殿前由皇帝亲自召见并唱名赐及第,及第进士遂成天子门生。此后,元、明、清各朝因之。这主要是因为可以通过殿试来()A笼络士人,巩固统治B防止营私舞弊,取舍不公C抑制权贵,奖拔寒俊D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6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出现政府奏议中所称情况主要

4、是由于()A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B西汉初的“无为而治”引起匈奴南侵和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C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形成了严重威胁中央的藩镇割据局面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祸根7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内阁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政体形式为责任内阁制8宋史陈兢传记载:“(陈)防家十

5、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阖门之内,肃于公府”、“陈家财产公有,共同劳作,并适当照顾老弱病残”。宋仁宗追赐陈氏先祖五世公爵,朝廷也蠲免陈家杂科徭役。朝廷表彰“义门陈氏”的主要原因是()A进一步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陈氏义门”在社会上有着巨大影响C彰显朝廷教化百姓的功绩D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封建统治9古希腊喜剧骑士中,一位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的职位时说:“要做政客,惟一的麻烦就在于你什么都知道。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微的人。你可千万别错过这个绝好的机会。”这段话()A道出了民主政治的真谛B体现了古希腊的平等思想C表达

6、了对民主制度的不满D成为雅典政客的最好描述10罗素说:“我们习惯于指出,希腊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但是我们并不总能认识到,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它比起当政府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他认为()A直接民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B直接民主有严重的局限性C希腊民主更强调集体统治D希腊民主是人类的黄金时期11十二铜表法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材料主要表明该法()A维护私有财产B条文清晰内容全面C协

7、调邻里关系D保留习惯法的内容12英国法律史学家梅因指出:“(罗马法)仪式不但和允约本身有同样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告失效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均已正确进行完毕,即具有法律效力,至于法律行为是否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在所不问这表明罗马法()A具有明显的习惯法的痕迹B不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缺乏判决的客观性和公正性D存在过分注重形式的缺陷13“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

8、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14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皇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此后,西方崛起和东方没落明显加快。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主要是()A政权发生更替B社会形态转变C文化途径迥异D国力对比变化151784年,英国下议院以208票对196票延搁了首相小威廉皮特关于增收补助金的议案,并上书国王要求改组政府小威廉皮特宣称:“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A交给最高法院裁决B提交国王作出决策C

9、悍然出兵驱散议会D解散议会重新选举16“1785年,为了统一货币,美国国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这实质上说明()A国家核心权力体制未形成B美国尚未完成国家的统一C美元对英镑有重大依赖性D美国深受民主共和思想影响17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到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10、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18从法国大革命看法兰西民族的一种文化特性一文的作者说:“法国革命者在谈人权的人字时是非常抽象的,不带任何种族、肤色、宗教、国家乃至阶级的差异。不长时间就给了包括新教徒、犹太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法国人公民权在不太长一段时间里实现了普选制和人民大众的政治参与权,并且彻底的摧毁了封建大地产而让广大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小块土地。”据此判断,该文作者认为法国人在革命的价值取向上更侧重于追求()A自由B平等C共和D法制19有学者曾这样评论颁布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某国宪法:这部宪法“含糊不清,残缺不全。承认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却没有明确规定政治体制,而且

11、这部宪法还可以同样适合于君主制。”这反映了当时该国()A政治派别复杂且各具实力B启蒙思想不够充分C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完成D容克贵族势力强大20郭卫东在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前,中西方只有经济上的往来B中英经济利益上的摩擦是导致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C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先进的代议制民主政治向腐朽的封建专制的挑战D“鸦片战争

12、”与“鸦片”根本没有关系21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22新全球史中指出:“总的说,康乾盛世并不是真正的繁荣,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灾难。”其中,“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的灾难”指的是()A扩大西方对华贸易,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B直接加强了中西科技、思想、文化交流C冲击了小农经济,推动了

13、中国近代化D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便于列强倾销商品23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A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B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C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24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A北洋海军的参战B战争由朝鲜引发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D马

14、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25著名维新人士容闳与友人论时局时说:“汝以为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中国下层愚氓,民气已动,将及于士大夫。”容闳在这里()A肯定义和团民众蕴藏的力量B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C强调义和团民众的愚昧无知D指明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源26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 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A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B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C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D辛丑条约;扶植并

15、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271910年5月,有读者向汉口的东方时报投书批评新政:“现在什么东西都得上税,棉花、谷物、食油、燃料、牛,不管什么并不光是一个田赋的问题。”东方杂志也发表文章称,“以前不办新政,百姓尚可安身;今办自治、巡警、学堂,无一不在百姓身上设法。”由此可以推断()A新政没有取得实际成效B新政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C清政府假改革真独裁的真实面目被揭穿D新政措施缺乏时代性及民众支持2820世纪初,立宪派成立了许多立宪团体,仅1906至1908年即多达50余个。与此同时,立宪派还创办了为数众多的宣传君主立宪的报刊杂志,曾多次开展国会请愿运动,形成为声势较大的政治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政

16、治影响。这种现象()A促进了中国人民的集体觉醒B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群众基础C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D推动了民主宪政在中国的发展29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理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30民国时期有人写了这样一封信:“共和病国,烈于虎狼,纲纪荡然,国亡无日。近闻伏阙上书劝进者不啻万余人明谶云:终有异人自楚归,项城即楚故邑也。其应在公,历数如此,人事如彼,当决不决,危于积薪。伏愿速

17、定大计,默运渊衷,勿诿过于邦交,勿怀情于偏论,勿蹈匹夫遹守之节,勿失兆民归命之诚,使衰年余生,重睹开日。”写信人希望“重睹开日”的意思是()A复辟帝制B继续革命C再造共和D严肃纲纪31我国近代外交留下过这样的印记:1842年丧失关税自主权;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30年收回关税自主权;1943年,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他们的一切权利。对以上材料解释正确的是()A整个近代外交是一部屈辱史B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了原德国在山东的权益C中国近代进行靠外交手段争取主权独立的努力D收回关税自主权表明中国已是世界经济强国32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

18、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作者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A阶级斗争学说B谋求人类解放的目标C无产阶级政党学说D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33全球通史写道:“没有人料到会发生这第一次俄国革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为了避免街上的激进分子取而代之,必须立刻建立一种新的机构。”这里所说的“新的机构”是()A军事革命委员会B沙皇政府C工兵苏维埃政府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34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

19、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的主要内容是()A废除农奴制度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巩固苏维埃政权35历史学家杨奎松在中间地带的革命中指出“长期苦于专制和武力之害,渴望和平与平等的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暴力、专政等等,往往有着一种本能的反感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在俄国诞生之后是一向主张平等调和并反感专制压迫的广大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所深恶痛绝的。”这说明五四运动之前()A十月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甚微B知识分子希望用温和的方式改造社会C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全面D社会主义已

20、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二、综合题:共3题3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维新派薛福成在其日记中写道:“唐虞(指尧、舜)以前,皆民主也。迨秦始皇以力征经营而得天下,由是君权益重。秦汉以后,则全乎为君主矣。若夫夏商周之世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说,犹行于其间,其犹今之英(英国)、义(意大利)诸国君民共主政乎?所以三代之隆,几及三千年之久,为旷古所未有也。”(1)材料一将中国古代政治划分为“唐虞以前”、“三代”、“秦汉以后”三个时期。分别概括这三个时期的政治特征,指出薛福成这一观点的思想来源。 材料二 英法革命以还,惟民主义已为政治之原则。美法等共和国家无论矣,即君主国,若英吉利,若比

21、利时,亦称主权在民,实行共和政治。欧洲各国,俄罗斯土耳其之外,未有敢蹂躏宪章,反抗民意者也。 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2)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奉行“惟民主义”国家的两种政体。结合所学,说明这两种政体的主要区别。(3)据材料一、二,比较薛福成与陈独秀的主张有何不同?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推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演变的因素。37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

22、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赴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据此梁启超认为“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甲午战争后,也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甲午战争之胜负有很大的偶然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以上关于甲午战争失败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38材料 明朝内阁

23、首辅张居正目睹政局混乱,1573年,他提出了“考成法”。考察标准是“惟以安静宜民者为最,其沿袭旧套虚心矫饰者,虽浮誉素隆,亦列下考。”方法是“若抚按官不熟悉心甄别,而以旧套了事,则吏部为不称职,朝廷宜秉公更置之”,同时又建立制度规定:凡六部都察院的各章奏等转行各衙门,“俱先酌量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期,置立文薄存照”,实行一件,注销一件,“若各该抚按官奏行事理有稽迟延阁者,该部举之;各部院注销文册有容隐欺蔽者,科臣举之;六科缴本具奏有容隐欺蔽者,臣等举之。如此,月有考,岁有稽,不惟使声必中实,事可责成”。在“考成法”实施中,张居正裁撤了一批冗员,奖励了一批“廉能官员”,“自是,一切术敢饰非

24、,政体为肃”然“有司惯于降罚,遂不分缓急,一概严刑并追。” 摘编自南炳文汤纲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考成法”内容的特点。(2)简评“考成法”的实施效果。2015-2016学年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共35题1对王国维殷周制度论,学者钱穆评价说:“周公摄政七年,而始归政于成王于是周人传子之制亦因而确定。王氏(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未窥周人政治上之伟大能力所在也”材料认为王氏的误判是()A王位世袭制度正式确立于周成王B传子宗法制为分封诸侯提供前提C西周维护统治主要得益于礼乐教化D分封制与血缘宗法制度互为依存【考点】13:西周的

25、宗法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政治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紧密,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分封制基于宗法制而产生,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根本上说,分封制就是宗法制作用于国家地方政治制度的重要举措和体现【解答】A夏朝确立王位世袭制,故不选A项;B根据题干信息“王氏(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可知,王国维认为先有宗法制再有分封制B项符合题意CC项题干没有体现,故不选;DD项不符合王国维的观点,故不选故选B22002年在湖南省湘西里耶古城发现大量的秦简,其中J1(12)10简内容是:(正面):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六月癸醜(丑),遥(迁,派遣)陵拔(应为“掾”,吏)訓(刑讯)蜜衿(蛮荆)。

26、(背面):鞫(ju,审讯犯人)之,越人以城邑反。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秦朝统治范围最远已达湖南B秦朝郡县制度得到全面推广C楚国遗民流窜到湘江流域D秦朝制度推广引发矛盾冲突【考点】16: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分析】本题考查秦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统一六国后,不断向南北拓展疆域,建立了当时世界上疆域辽阔的强大帝国,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解答】据秦简记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遣官员以特殊的法律政策来治理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洞庭郡西境的边关“城邑”有人反叛,说明秦朝在向南方新扩展的领土上推行秦朝的制度,引起了当

27、地人的不满故D项对材料理解最为符合;秦朝疆域向南远达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地区,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郡县制推广内容,故B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楚国遗民流窜到湘江流域的内容,故C排除故选D3“官僚阶层过去为豪门大族所垄断,至此而改变为与绅士阶层相表里。军队中的将领逐渐失去了左右政治的力量,文官政治确立为统治帝国的原则儒家单独的伦理性格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必须掺和理智上的新因素,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材料所阐述历史阶段是()A战国B秦朝C唐宋D明清【考点】1J: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文官制度以及儒学发展状况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

28、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文官制度以及儒学发展状况解答即可【解答】材料反映的是该阶段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被打破,绅士阶层产生,文官制度确立,传统儒学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发生转型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的变革产生了儒学等思想,这与材料中“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不符,故A项错误秦朝推崇法家思想,传统儒学并没有获得新的发展,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唐宋时期实行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重文轻武,儒学融合佛道成分发展为理学,这与材料信息相符,故C项正确明清儒学体制日益僵化,并没有获得新的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C4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

29、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考点】1J: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中对官吏行为作风的管理要求古代统治者在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也认识到官员的廉洁自律对统治稳定的作用,但其实质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不是真正为民服务【解答】材料中的“官员在酒店吃喝重则轻”、“王公贵族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等信息表明:宋朝采取种种措施来防止官员为了挥霍而对百姓搜

30、刮,即防止官员权力的滥用故D项符合;材料中仅从禁止官员酒店吃喝和王公贵族“取食味于四方”两方面内容,就能达到“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明显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ABC排除故选D5科举考试中,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宋代正式举行殿试,并规定考试合格者在殿前由皇帝亲自召见并唱名赐及第,及第进士遂成天子门生。此后,元、明、清各朝因之。这主要是因为可以通过殿试来()A笼络士人,巩固统治B防止营私舞弊,取舍不公C抑制权贵,奖拔寒俊D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考点】1O:科举制【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及第进士遂成天子门生”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的选官

31、制度进行思考【解答】材料中特别提到了“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因而,宋朝采取的包括殿试的一系列措施是为了防止该类问题而实行的,即为了笼络士人,巩固统治故选A6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出现政府奏议中所称情况主要是由于()A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B西汉初的“无为而治”引起匈奴南侵和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C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形成了严重威胁中央的藩镇割据局面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祸根【考点】1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32、的措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其影响要求学生街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来理解分析【解答】A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的时代是宋朝,a是指秦朝B西汉时期的制度与材料内容不符,材料反映的是宋朝的历史C材料反映的是宋朝时,而选项说的是唐朝藩镇割据,二者不相符D根据材料信息“范文正公”“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不可不更张以救之”,材料主旨体现北宋时期范仲淹“庆历新政”的背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最终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符合史实和题意故选D7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

33、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内阁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政体形式为责任内阁制【考点】1S:明朝的内阁【分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生街和内阁设置的基本知识来分析材料和选项【解答】A材料中强调了“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故A项错误B由材料中“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大臣”是拥有票拟权的内阁,再结合材料“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可知,作者认为明代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内阁制约,故

34、B项正确C材料中已经强调中国是君主制,所以皇帝才拥有决策权,故C项错误D选项与材料中“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B8宋史陈兢传记载:“(陈)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阖门之内,肃于公府”、“陈家财产公有,共同劳作,并适当照顾老弱病残”。宋仁宗追赐陈氏先祖五世公爵,朝廷也蠲免陈家杂科徭役。朝廷表彰“义门陈氏”的主要原因是()A进一步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陈氏义门”在社会上有着巨大影响C彰显朝廷教化百姓的功绩D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封建统治【考点】13:西周的宗法制【分析】本题考查宗法制需要掌握宗法制的深远影响和目的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信息“防家十三世同居

35、,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表明“义门陈氏”、“宋仁宗追赐陈氏先祖五世公爵,朝廷也蠲免陈家杂科徭役”进行分析理解【解答】依据题干“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表明“义门陈氏”体现了宗法关系;“宋仁宗追赐陈氏先祖五世公爵,朝廷也蠲免陈家杂科徭役”可知,宋仁宗表彰“义门陈氏”的主要原因是利用“义门陈氏”体现的宗法关系来维护封建统治,故D项正确题干“义门陈氏”体现的是宗法关系,没有涉及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陈氏义门”在社会上有着巨大影响,故B项错误朝廷教化百姓也是为了巩固统治,故C项包含在D项中,应排除故选D9古希腊喜剧骑士中,一位将军试图劝服一个

36、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的职位时说:“要做政客,惟一的麻烦就在于你什么都知道。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微的人。你可千万别错过这个绝好的机会。”这段话()A道出了民主政治的真谛B体现了古希腊的平等思想C表达了对民主制度的不满D成为雅典政客的最好描述【考点】4A: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分析】雅典民主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公民都可参与国家政权,而公民因为素质的高低,容易为少数野心家操纵,使雅典政坛混乱动荡,引发伯罗奔尼撒战争,为后来马其顿南下征服希腊创造了机会【解答】通过题干材料可知“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微的人”,表

37、达了对民主制度中由于各人的政治素质不同而实行轮番而治的不满,故C项符合题意;ABD在材料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故选C10罗素说:“我们习惯于指出,希腊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但是我们并不总能认识到,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它比起当政府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他认为()A直接民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B直接民主有严重的局限性C希腊民主更强调集体统治D希腊民主是人类的黄金时期【考点】48: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雅典民主政治实行直接民主所有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最高权力机

38、构是公民大会,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享有平等的立法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在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这种直接民主促进了“公民城邦”的一体化,使城邦具有强固的凝聚力【解答】直接民主更加民主,直接民主使得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本题不是说直接民主有严重的局限性,而是说直接民主的独特的优势和独特的优点,故A正确;B与题意相悖,故B错误;CD材料未体现,故CD错误故选A11十二铜表法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

39、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材料主要表明该法()A维护私有财产B条文清晰内容全面C协调邻里关系D保留习惯法的内容【考点】4E:十二铜表法【分析】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公元前452451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和平民的努力下,古罗马编订出十个法表,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公布于罗马广场但他主要由贵族编制并为贵族利益服务,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解答】“原所有人有权取回”才是本题的题眼,材料中体现了“他人”、“所有人”权限和利益都应当得到保护,即材料主要表明该法:维护私有财产,故A正确;“D 保留习惯法的内容

40、”和“B 条文清晰内容全面”是十二铜表法的特点但和材料主旨无关,故BD错误;C 协调邻里关系也是和材料主旨维护私有财产无关,故C错误故选A12英国法律史学家梅因指出:“(罗马法)仪式不但和允约本身有同样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告失效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均已正确进行完毕,即具有法律效力,至于法律行为是否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在所不问这表明罗马法()A具有明显的习惯法的痕迹B不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缺乏判决的客观性和公正性D存在过分注重形式的缺陷【考点】4D:罗马法【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考查罗马法存在的缺陷【解答】从材料“(罗马法)仪式不但和允约

41、本身有同样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告失效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均已正确进行完毕,即具有法律效力,至于法律行为是否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在所不问”反映罗马法过分注重形式,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故选D13“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

42、中等阶级更多参政【考点】67: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1832年改革法案是英国在1832年通过的关于扩大下议院选民基础的法案该议案改变了下议院由保守派独占的状态,加入了中产阶级的势力,是英国议会史的一次重大改革【解答】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这种“状态”指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当时英国的政治制度不能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充分参政议政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英国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故D项符合题意光荣革命发生于1688年、权利法案颁布于16

43、89年、内阁制建立于18世纪中期,均早于工业革命爆发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故A、B、C项排除故选D14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皇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此后,西方崛起和东方没落明显加快。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主要是()A政权发生更替B社会形态转变C文化途径迥异D国力对比变化【考点】Y3: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分析】本题考查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历史学属于社会科学的一个门类,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运动的过程,它是个动态的概念,它由过去、现在和未来三部分组成,三部分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既然我们的现在、未来都是从过去发展演变而来,所

44、以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我们就必须回首过去,进一步去认识它的历史【解答】查理一世死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之中,此后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民主政体,资本主义在英国快速发展起来,英国成功实现了近代化,而中国明末的崇祯帝死于农民起义,此后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依旧沿着封建主义的道路缓慢前行,没有实现社会的转型,东西方发展的差距日益拉大,所以该为学者的观察点在于东西方社会的转型,故B正确;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151784年,英国下议院以208票对196票延搁了首相小威廉皮特关于增收补助金的议案,并上书国王要求改组政府小威廉皮特宣称:“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45、A交给最高法院裁决B提交国王作出决策C悍然出兵驱散议会D解散议会重新选举【考点】6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要求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和特点【解答】根据所学,英国责任内阁制特点,国王是虚君,没有统治权,如果英国内阁受到议会的否认,内阁首相同阁员总辞职或者提请国王解散议会进行大选,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C项与史实不符,国王是“统而不治”,不参与决策,排除ACB项故选D16“1785年,为了统一货币,美国国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

46、士等”这实质上说明()A国家核心权力体制未形成B美国尚未完成国家的统一C美元对英镑有重大依赖性D美国深受民主共和思想影响【考点】6B:美国的邦联制和联邦制;6A: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分析】本题考查美国的邦联制和联邦制以及1787年宪法,根据材料中各州美元定价不统一,反映出邦联制下美国政府权力有限特点【解答】材料中各州美元定价不一,说明中央权力在经济上的乏力,故A符合;B项与美国当时独立统一不符,故排除;C项只是材料中的表象,不是实质;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故选A17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到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

47、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考点】5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一体化进程需要掌握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强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工业革命时期重大交通工具的发明、资产阶级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思想传到世界各地,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即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应排除故选A18从法国大革命看法兰西民族的一种文化特性一文的作者说:“法国革命者在

48、谈人权的人字时是非常抽象的,不带任何种族、肤色、宗教、国家乃至阶级的差异。不长时间就给了包括新教徒、犹太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法国人公民权在不太长一段时间里实现了普选制和人民大众的政治参与权,并且彻底的摧毁了封建大地产而让广大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小块土地。”据此判断,该文作者认为法国人在革命的价值取向上更侧重于追求()A自由B平等C共和D法制【考点】6C:法国大革命【分析】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解答】依据材料“法国革命者在谈人权的人字时是非常抽象的,不带任何种族、宗教、国家乃至阶级的差异”等可知作者强调不存在差异,即强调的是不同种族、宗教、国家乃至阶

49、级的平等综上所述,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19有学者曾这样评论颁布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某国宪法:这部宪法“含糊不清,残缺不全。承认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却没有明确规定政治体制,而且这部宪法还可以同样适合于君主制。”这反映了当时该国()A政治派别复杂且各具实力B启蒙思想不够充分C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完成D容克贵族势力强大【考点】6D:法国1875年宪法【分析】本题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具体考查1875年宪法的背景和特点【解答】由材料中“19世纪后期的欧洲某国宪法”、“承认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可知,这是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材料中“承认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却没有明确规定政治体制,而且这部

50、宪法还可以同样适合于君主制”说明当时的法国在代表不同政治势力利益的各种政治体制间徘徊,这是各方势力间妥协的结果,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启蒙思想,故B项排除法国在19世纪40年代就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故C项排除容克是德意志帝国的贵族,与法国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A20郭卫东在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前,中西方只有经济上

51、的往来B中英经济利益上的摩擦是导致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C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先进的代议制民主政治向腐朽的封建专制的挑战D“鸦片战争”与“鸦片”根本没有关系【考点】91:鸦片战争【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解答】材料信息“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是贸易的历史”是说,之前的中西交往中,贸易交往是主流,而不是说中西方没有任何的文化往来,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说明,作者强调的是经济原因而非政治原因,故B项正确,C项错误“鸦片”在中英鸦片战争中扮演着重要角

52、色,D说法错误故选B21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考点】91:鸦片战争【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知识点,重点要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林则徐禁烟运动【解答】从题干林则徐的上书中可知,林则徐认为鸦片泛滥,白银外流,对内影响兵源,影响财政,并且特别强调“(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

53、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表明最严重的是流向外洋,充实列强财政,对中国更为不利因此通过比较,D项最符合题意故选D22新全球史中指出:“总的说,康乾盛世并不是真正的繁荣,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灾难。”其中,“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的灾难”指的是()A扩大西方对华贸易,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B直接加强了中西科技、思想、文化交流C冲击了小农经济,推动了中国近代化D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便于列强倾销商品【考点】91:鸦片战争【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需要掌握鸦片战争的积极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的灾难”的理解和对鸦片战争的积极影响的识记【解答】材料对康乾盛世和鸦片战争给予了不同的评价,

54、认为康乾盛世“并不是真正的繁荣”即处于封建社会的末世、蕴藏着巨大的危机;而提出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灾难”即战争具有历史进步性影响,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品的倾销,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故C项正确A项所述不符合史实,应排除战争破坏中国领土、领海、贸易、司法等主权,直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故B项错误D项所述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C23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A认识到太平

55、天国运动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B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C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考点】96: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血污的运动”“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切入,结合太平天国运动进行思考【解答】从材料中“血污的运动”“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可知该报刊对太平天国运动是持有否定的态度,所以排除A、C;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材料并未提及,所以D也排除;故选B24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

56、争”。其主要依据应是()A北洋海军的参战B战争由朝鲜引发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考点】97: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关键信息是“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B与题干主旨无关,故排除材料的立足点是中国,故排除CD创造性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故排除【解答】由所学知识可知,北洋海军的创建标志着中国现代化海军建立的重要标志,其参加甲午中日战争是对洋务运动所办海军的全面检验,因此它带有很强的近代化意义,故A正确B与题干主旨无关,故排除材料的立足点是中国,故排除CD创造性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故排除故选A25著名维新人士容闳与友人论时局时说:“汝以为义和

57、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中国下层愚氓,民气已动,将及于士大夫。”容闳在这里()A肯定义和团民众蕴藏的力量B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C强调义和团民众的愚昧无知D指明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源【考点】99:义和团运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义和团运动关键信息是“此中国之民气也”“中国可免瓜分之局”【解答】根据材料信息“此中国之民气也”“中国可免瓜分之局”可知容闳认为义和团民众的力量使中国避免了瓜分危机,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故选A26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 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

58、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A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B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C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D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考点】9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分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关键信息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解答】列强在辛丑条约中保留清政府,“托保全之名”,实际上是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其在华的代理人,“行灭国之实”,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正确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ABC涉及的

59、相关信息均不能体现“行灭国之实”的信息,故排除故选D271910年5月,有读者向汉口的东方时报投书批评新政:“现在什么东西都得上税,棉花、谷物、食油、燃料、牛,不管什么并不光是一个田赋的问题。”东方杂志也发表文章称,“以前不办新政,百姓尚可安身;今办自治、巡警、学堂,无一不在百姓身上设法。”由此可以推断()A新政没有取得实际成效B新政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C清政府假改革真独裁的真实面目被揭穿D新政措施缺乏时代性及民众支持【考点】P7: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末新政关键信息是“现在什么东西都得上税”、“并不光是一个田赋的问题”、“无一不在百姓身上设法”【解答】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60、,故排除依据材料“现在什么东西都得上税”“并不光是一个田赋的问题”“无一不在百姓身上设法”可知,百姓负担加重,因而引起“读者”的不满而“投书批评新政”,即新政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故B项正确CD两项表述材料信息都不能反映,故均排除故选B2820世纪初,立宪派成立了许多立宪团体,仅1906至1908年即多达50余个。与此同时,立宪派还创办了为数众多的宣传君主立宪的报刊杂志,曾多次开展国会请愿运动,形成为声势较大的政治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政治影响。这种现象()A促进了中国人民的集体觉醒B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群众基础C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D推动了民主宪政在中国的发展【考点】P7:清末新政和“预备立

61、宪”【分析】本题考查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考查清末立宪活动的影响【解答】20世纪初,立宪派成立立宪团体、创办报刊、开展国会请愿运动,这些活动推动了民主宪政在中国的发展,故D项正确立宪派并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故A、B两项错误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是洋务运动,故C项错误故选D29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理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考点】9F:辛亥革命的评价【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

62、评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人民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民族意识,“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理中国人的事”体现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故A项正确;B项只反映了民主,不全面,故B项排除;C项只反映了民族意识,不全面,故C项排除;D项只反映了民主意识,不全面,故D项排除故选A30民国时期有人写了这样一封信:“共和病国,烈于虎狼,纲纪荡然,国亡无日。近闻伏阙上书劝进者不啻万余人明谶云:终有异人自楚归,项

63、城即楚故邑也。其应在公,历数如此,人事如彼,当决不决,危于积薪。伏愿速定大计,默运渊衷,勿诿过于邦交,勿怀情于偏论,勿蹈匹夫遹守之节,勿失兆民归命之诚,使衰年余生,重睹开日。”写信人希望“重睹开日”的意思是()A复辟帝制B继续革命C再造共和D严肃纲纪【考点】9A:辛亥革命【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关键信息是“项城”、“终有异人自楚归,项城即楚故邑也”、“共和病国,烈于虎狼,纲纪荡然,国亡无日”【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项城”是袁世凯的字,“终有异人自楚归,项城即楚故邑也”反映了作者对袁世凯极其推崇的态度,“共和病国,烈于虎狼,纲纪荡然,国亡无日”反映了作者反对革命的立场,综上所述可知,写信

64、人“重睹开日”是支持袁书凯复辟帝制,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作者反对革命的态度,故B项错误材料是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不是共和,故C项错误D项没有体现作者的根本意图,故D项排除故选A31我国近代外交留下过这样的印记:1842年丧失关税自主权;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30年收回关税自主权;1943年,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他们的一切权利。对以上材料解释正确的是()A整个近代外交是一部屈辱史B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了原德国在山东的权益C中国近代进行靠外交手段争取主权独立的努力D收回关税自主权表明中国已是世界经济强国【考点】9H: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

65、命的崛起需要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近代中国通过外交手段争取主权独立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分析【解答】材料中“1930年收回关税自主权”不是屈辱史,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和会上原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被日本夺取,故B项错误材料中“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30年收回关税自主权”等都体现了近代中国通过外交手段争取主权独立,故C项正确收回关税自主权不能证明中国是经济强国,故D项错误故选C32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作者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A阶级斗争学说B谋求人类

66、解放的目标C无产阶级政党学说D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考点】72:共产党宣言【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关键信息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解答】材料中没有体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故A项错误材料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反映了作者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即谋求全人类的解放,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社会主义革命,故D项排除故选B33全球通史写道:“没有人料到会发生这第一次俄国革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为了避免街上的激进分子取而

67、代之,必须立刻建立一种新的机构。”这里所说的“新的机构”是()A军事革命委员会B沙皇政府C工兵苏维埃政府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考点】C2:俄国十月革命【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二月革命后掌权的政府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指封建王朝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建立一种新的机构”是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成立,故D项正确军事革命委员会是十月革命起义的军事指挥机构,不是政权机构,故A项错误B项沙皇政府此时已被推翻,应排除C项建立于1917年11月,十月革命后,应排除故选D34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

68、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的主要内容是()A废除农奴制度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巩固苏维埃政权【考点】C2:俄国十月革命【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需要掌握四月提纲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四月提纲的内容对“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的分析理解【解答】结合所学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与列宁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统治

69、,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由材料“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并结合所学可知,是指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其主要内容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C项正确巩固苏维埃政权是十月革命后进行的,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C35历史学家杨奎松在中间地带的革命中指出“长期苦于专制和武力之害,渴望和平与平等的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暴力、专政等等,往往有着一种本能的反感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在俄国诞生之后是一向主张平等调和并反感专制压迫的广大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所深恶痛绝的。”这说明五四运动之前()A十月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甚微B知识分子希望用温和的方式改造社会C知识界对马克

70、思主义的认识不全面D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考点】9H: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掌握五四运动之前政治状况和革命方式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解读与分析【解答】材料中“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在俄国诞生之后广大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所深恶痛绝的”说明十月革命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中“渴望和平与平等的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暴力、专政等等,往往有着一种本能的反感”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反对暴力革命的方式,这说明其主张采用温和的革命方式,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社会主义潮流是否不可抗拒,故D项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共

71、3题3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维新派薛福成在其日记中写道:“唐虞(指尧、舜)以前,皆民主也。迨秦始皇以力征经营而得天下,由是君权益重。秦汉以后,则全乎为君主矣。若夫夏商周之世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说,犹行于其间,其犹今之英(英国)、义(意大利)诸国君民共主政乎?所以三代之隆,几及三千年之久,为旷古所未有也。”(1)材料一将中国古代政治划分为“唐虞以前”、“三代”、“秦汉以后”三个时期。分别概括这三个时期的政治特征,指出薛福成这一观点的思想来源。 材料二 英法革命以还,惟民主义已为政治之原则。美法等共和国家无论矣,即君主国,若英吉利,若比利时,亦称主权在民,实行共和政治。

72、欧洲各国,俄罗斯土耳其之外,未有敢蹂躏宪章,反抗民意者也。 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2)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奉行“惟民主义”国家的两种政体。结合所学,说明这两种政体的主要区别。(3)据材料一、二,比较薛福成与陈独秀的主张有何不同?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推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演变的因素。【考点】1U: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61:近代西方民主政治;MH: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的民主思想考查中国古代“唐虞以前”、“三代”、“秦汉以后”三个时期的政治特征以及薛福成这一观点的思想来源;新文化时期奉行“惟民主义”国家的两种政体及其区别;薛福成与陈独秀主张的不同;推动19

73、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演变的因素需要掌握中国古代的君主制;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政体的不同;近代中国的时代特征【解答】(1)第一小问的政治特征,结合材料中薛福成的论述,对材料进行分层,可知三个时期的政治特征分别是“君主”、“君民共主”、“君主”政治第二小问的思想来源,薛福成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其思想来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的民主思想(2)第一小问的政体,根据材料二中“美法等共和国家”、“君主国”等归纳出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两种政体形式第二小问的区别,结合所学从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以及职权范围上分析区别(3)第一小问的不同,对比两则材料可知,薛福成主张“君民共主”,而陈独秀

74、主张“主权在民”第二小问的因素,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得出答案故答案为:(1)特征:“民主”;“君民共主”;“君主”政治来源: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西方近代民主思想(2)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区别: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有无任期限制(权力机关、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职权范围)(3)不同:从“君民共主”到“主权在民”因素: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西方近代民主思想传播;思想解放运动推动37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

75、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赴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据此梁启超认为“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甲午战争后,也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甲午战争之胜负有很大的偶然性。根据材料并结合

76、所学知识,评析以上关于甲午战争失败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考点】97: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关键信息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甲午战争之胜负有很大的偶然性”【解答】解答本题时首先依据“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甲午战争之胜负有很大的偶然性”得出两种观点:“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是双方实力对比的必然结果”或“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再结合19世纪中叶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和中国清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政策方面的差异对比并列举相关史实,可任选赞成或反对题目中的观点进行论证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赞成: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中

77、国失败是双方实力对比的必然结果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反对: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双方实力对比:甲午战争前中日双方实力相差不大,国际社会公认的亚洲强国是中国;战略战术: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中方仓促应战,战前清政府战和

78、不定,避战自保,寄希望于国际调停;战争期间李鸿章战略战术失误,指挥不当,主动放弃制海权,避战保船;部分将领贪生怕死38材料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目睹政局混乱,1573年,他提出了“考成法”。考察标准是“惟以安静宜民者为最,其沿袭旧套虚心矫饰者,虽浮誉素隆,亦列下考。”方法是“若抚按官不熟悉心甄别,而以旧套了事,则吏部为不称职,朝廷宜秉公更置之”,同时又建立制度规定:凡六部都察院的各章奏等转行各衙门,“俱先酌量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期,置立文薄存照”,实行一件,注销一件,“若各该抚按官奏行事理有稽迟延阁者,该部举之;各部院注销文册有容隐欺蔽者,科臣举之;六科缴本具奏有容隐欺蔽者,臣等举之。如此

79、,月有考,岁有稽,不惟使声必中实,事可责成”。在“考成法”实施中,张居正裁撤了一批冗员,奖励了一批“廉能官员”,“自是,一切术敢饰非,政体为肃”然“有司惯于降罚,遂不分缓急,一概严刑并追。” 摘编自南炳文汤纲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考成法”内容的特点。(2)简评“考成法”的实施效果。【考点】MI: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考查“考成法”内容的特点、实施效果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准确解读,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即可【解答】(1)本小问的特点,由材料中“考察标准是惟以安静宜民者为最方法是若抚按官不熟悉心甄别,朝廷宜秉公更置之”、“俱先酌量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期”、“若各该抚按官奏行事理有稽迟延阁者,该部举之;各部院注销文册有容隐欺蔽者,科臣举之;六科缴本具奏有容隐欺蔽者,臣等举之”、“裁撤了一批冗员,奖励了一批廉能官员”可概括得出答案(2)本小问的效果,结合材料中“自是,一切术敢饰非,政体为肃,然有司惯于降罚,遂不分缓急,一概严刑并追”可进行作答故答案为:(1)确立为民行政、反对因循守旧的官员考核标准;上一级对下一级的官员考核是否合理有处置权;根据事情轻重缓急和路程远近确定事务完成期限;每月逐级监督并考核事务完成质量;考核官员赏罚分明(2)整顿了吏治,提高了行政效率;出现不分轻重、降罚过严的问题2017年6月10日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