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高三历史试题2019.11本试卷共8页,28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mm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第I卷(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
2、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2家谱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先秦有周官、世本流传;秦汉后,相继出现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魏晋南北朝时,家谱成为世族间婚姻和仕宦主要依据,发展迅速。这种变化反映了A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D宗法理念服务于政治统治3孔子讲“仁者爱人”,孟子宣扬“重义轻利、舍生为义”,苟子强调“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这表明先秦儒学
3、旨在A主张强化仁义道德B要求规范社会秩序C呼吁缓和诸侯纷争D意图强化中央集权4董仲舒改造后的儒术包含“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爱在人,谓之仁;义在我,谓之义”等思想,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A强调“天人感应”B背离了先秦儒学伦理C融合了多家学派思想D提倡“三教合为一”5桑弘羊主张“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北宋庆历新政的主政者范仲淹将山海之货看做富国的两大源泉之一,王夫之认为“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他们意在A提倡发展工商业B强化工商食官制度C主张抑制土地兼并D提高商人政治地位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
4、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A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B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C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D促使社会各阶层趋于固化7汉武帝时期,招募了大量身份低微的商人,利用政府配给的丝绸等货物,到西域各国经商,并“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广州、泉州在宋、元时期,侨居的外商多达万人,乃至十万人以上。这反映出A朝贡贸易是其形式B易货贸易方式为主C中外丝绸贸易发达D东西文明交流频繁8宋太宗时期,东京开始出现侵街现象,临街摆摊、坊中开铺屡屡发生,致使京城街巷狭小。范成大文中记载杭城早市上,卖各种食品菜蔬的“填塞街市,吟叫百端,如汴京
5、气象,殊可人意。”据此可知A商业发展冲击了坊市制度B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C重本抑末的政策己经放弃D新兴市民阶层空前活跃9秦二世时丞相赵高可以“指鹿为马”,唐宋时期重要官员的任免需要经过皇帝和宰相商量,而清朝中枢机构的任职多由皇帝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且多是临时差遣性质。这种变化最能反映A中枢机构的进一步完善B君主权力的不断强化C中央行政效率大为提高D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弥合10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1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阐述:鸦片战争的剧烈影响是产生了一系列变化,这正是一种新陈代谢,即此时开始了“一个变态的社会,造成了事物的多种质态,多重外观”的发展。据此,属于这
6、一时期“变态发展”的是A中国的自然经济己彻底解体B近代外交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买办阶级和基督教民的产生D民主制度逐渐变为社会现实12以下是商务印书馆不同时期的两部历史教科书中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叙述。导致这种认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史料选取不同B史观运用不同C时局背景不同D社会性质不同13学者张海鹏评价辛亥革命言:“是历史的首创,它提供了此前的中国历史进程未曾提供的新鲜经验,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它是甚至可以说是自秦统一中国以来的一次历史性转折。”这一论断是基于辛亥革命A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B开启了近代的民主革命历程C民国的创立为制度变革创造了条件D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14鸦片战争后,中
7、国青年对家庭的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清末民初的读书人有意无意中构建了西方一夫一妻小家庭的正面形象,到五四前后,新青年理想的家庭从过去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变成一夫一妻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小家庭。这一变化反映了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全面接受了外来文化C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D西方文明冲击传统观念15下表是18901933年中国部分经济部门占GDP百分比(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说明当时A中华民国改变民族工业发展环境B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C政府放宽了民间兴办实业的限制D逐步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16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由63人组成,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了50;56名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
8、无党派人士27名,也占了近50。1954年宪法起草委员会的32人中,除中共外,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这反映出A新政权建立充分体现民意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C民主协商的精神充分体现D人民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17新中国建立后,某一时期的主要经济措施是:调整农村的生产关系和有关政策,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发还自留地,开放自由市场;缩短重工业战线,充实轻工业。此政策的实施A摆脱了原有经济模式的束缚B促使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始探索农村迅速发展新路径18据学者吴晓波研究,19782018年变革中的中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产生天
9、翻地覆的变化。部分变化数据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望B步入世界上发达国家的行列C中国正逐步走向现代市场经济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展开19新中国成立第一年,我国同苏联、波兰、印度等17国建交;19711978年,援助了37个第三世界国家;十八大以来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反映了A外交始终超越意识形态B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C重视团结亚非拉国家D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20在古罗马人的意识中,总有法与法律之分。法指向公正、自然和神意,法律则包括“限制和禁令”。西塞罗说:“如果某个规则不应当被确定为法,确
10、认该规则的法律则是无效的”。根据西塞罗的观点,罗马的法律A是平民与贵族斗争妥协的产物B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基本原则C是社会道德与法律规则的综合D具体内容包括自然法与人定法两部分2116世纪以来,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入葡萄牙,造成通货膨胀;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把投资与经营管理、商业活动分开,使投资者从经营管理的责任下解放出来,可以调动大量资金投入商业冒险事业。这反映了A地理大发现带来深远影响B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C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D早期垄断组织出现和发展22到1910年,普鲁士多数要职仍被贵族占据。在国家级官员方面,11名国务大臣中,有7名出身贵族;在地方12位省长中,有11人出身贵
11、族;36位行政专区主席中,贵族占据了23个。据此可知A德国议会对君主的限制流于形式B贵族精英的特权在政治上得以延续C新贵族与资产阶级有共同的要求D权力相对集中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23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国会通过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吸纳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等工程建设;颁布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规定减少粮食生产的农民,由国家发给奖金。这些措施旨在A保护农业生态环境B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C综合平衡缓解危机D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241955年4月,第一次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召开;1961年,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和原则的不结盟运动兴起;1964年,以要求建立新的
12、、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为目标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这反映出A第三世界冲击世界格局B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D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25下表所列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全球化发展的两种观点,能分别支持这两种观点的典型史实是A联合国的建立与“美苏”冷战B欧盟的成立和发展与“911”事件C跨国集团的出现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中国加入WTO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第II卷(共50分)2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明代中叶以后苏州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与“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这些都告诉我们,此时的苏州的机户已经是拥有生产资料的工场主,而机工则是失去生活资料的人们,
13、他们是自食其力的良民,而非封建性的工匠。他们所谓“相依为命”、“相资为生”,正是处在这一种关系的萌芽状态,而不是纯粹的行会下被保护着的关系。轩凯悦对于明清雇佣劳动的认识(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种关系的萌芽状态”出现的原因。(6分)材料二 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恩格斯:反杜林论(2)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 “历史前提”的认识。(12分)(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的认识。)27(18分)阅读材料,
14、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具备领导革命的极优越条件,但领导权并不是天生的属于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共“三大”前后,党内普遍认为工人阶级尚未成为“独立的社会力量”,陈独秀提出要由国民党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不仅是他本人的看法,也代表了共产党人当时普遍的认识水平。1924年10月以后,由于实践提供的经验和共产国际的有关指示,党内开始讨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并在1925年1月召开的“四大”上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必须参加民主革命,并取得领导地位。党的“八七”会议报告指出,党在今后的策略是独立领导工农阶级开展斗争。1928年,党的六大在
15、正确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的政治经济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只有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地位,才能解决反帝反封建的两大任务。遵义会议后,这一宝贵认识逐渐成为全党的实际行动。材料二(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党正确地坚持了自己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相对独立性,坚决同国民党争夺抗战的领导权,在稳固地领导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前提下,对民族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使自己的领导艺术更加成熟,终于在解放战争时期形成了包括全部革命阶级在内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卫
16、东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确立的再思考(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中共对革命领导权问题的认识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共在革命领导权问题上“领导艺术更加成熟”的具体表现,并简析其历史意义。(10分)2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
17、 工厂。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材料二 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摘自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1928年11月)(1)依据以上两则材料,指出布哈林和斯大林在工业化问题上的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斯大林工业
18、化态度的原因。(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6分)二诊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5 DDBCA 6-10 BDABD 11-15 CCCDB 16-20 CBCDB 21-25 ABCAB二、非选择题26.(18分)(1)农业、手工业的高度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发展;土地兼并下农民破产;(6)(2)略(12分)只有当生产是面向市场时,雇佣才会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雇募不面向市场,所以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明清机户生产是面向市场,所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要有劳动力雇佣、资金转化为资本、产品面向市场。27.(16分)
19、(1)变化:由不重视到重视(由认为领导权在资到认为领导权在无或逐渐认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2分)原因:共产国际的指导帮助;革命实践经验的逐渐丰富;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对中国国情认识的逐渐深化。(6分)(2)表现:对国民党即团结又斗争( 如: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对国民党斗争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等);政治上在边区政府实行三三制;经济上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自息;(4分)意义:丰富和发展了党的领导权的思想;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党的执政地位的确立。(6分)28.(14分)(1)不同:布哈林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主张放慢工业发展速度;斯大林强调从当时的国内外实际情况出发,主张加速发展工业。(4 分)原因:国家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巩固和保卫苏维埃政权的需要。(4 分)(2)尊重经济规律;从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实际出发;调整和处理好农、轻、重关系。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