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题: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三“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2、(1)材料一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作者推崇墨家的哪一主张?又认为法家的主张中存在着怎样的不足?(3)据材料三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克己复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以上材料均引自论语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
3、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韩非子材料四在中国的王道(儒家思想),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法家思想)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鲁迅关于中国的二三事(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孔子所说的“礼”的实质是什么?(2)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和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1解析第(1)问“诸子”的含义回忆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应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三个方面回答。第(2)问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句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第(3)问的历史影响可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答案(1)含义: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原因:周王室衰
4、微,诸侯纷争,社会动荡;铁犁、牛耕的使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私学兴起,“士”阶层的崛起。(2)儒学有利于维 护统治秩序(维护君臣、长幼秩序)。墨家“强本节用”。法家“严而少恩”。(3)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当时及后世社会的发展。2解析第(1)问从“克己复礼”可知,孔子希望退回到西周分封制的时代,因此 其政治倾向是维护奴隶制度;“礼”即指周礼,即奴隶制统治秩序。第(2)问应从二者阶级立场和治国手段的角度分析异同点。第(3)问要说明鲁迅其实道出了儒法两家思想的阶级实质。答案(1)维护奴隶制度。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2)同:都为统治阶级提供治国方案。异: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韩非子主张以法 治国。(3)法、儒两家思想都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人民的工具。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