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荒漠化的含义1、2荒漠化的成因3、5、6、12(1)(2)、13(1)(2)荒漠化的防治4、7、8、9、12(3)、13(3)水土流失10、11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我国荒漠化类型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4种。下表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四类荒漠化比重表。据此完成12题。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风蚀荒漠化土壤盐渍化11.3%4.7%75.5%8.5%1该省级行政区最有可能是()A新疆 B内蒙古 C西藏 D山东答案A解析读表可知,该省级行政区荒漠化类型
2、多,以风蚀荒漠化为主。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风蚀荒漠化为主,A项正确;内蒙古没有冻融荒漠化,西藏以冻融荒漠化为主,山东以土壤盐渍化为主,B、C、D三项错误。2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以水蚀荒漠化为主的是()A青海 B内蒙古 C江西 D河南答案C解析江西地处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水蚀荒漠化;青海以冻融荒漠化为主,内蒙古以风蚀荒漠化为主,河南以土壤盐渍化为主。下图示意某国家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该国西部及西南部为温带荒漠。据此完成34题。3该国西部及西南部形成土地沙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距海洋较远,受海洋影响小B地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C常年受副高控制,蒸发旺盛D太阳辐射强,地
3、表土质疏松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国为阿根廷,阿根廷地处安第斯山的东侧,大部分地区地处盛行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形成土地沙化的现象,B项正确。4近年来,该国甲地区草地退化、沙化日趋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建设人工草场控制载畜量实施退耕还草发展草原旅游A B C D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为影响,潘帕斯草原退化、沙化日趋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建设人工草场、控制草原载畜量,恢复原有的草原生态系统,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因此正确,发展草原旅游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对草原生态环境有破坏作用,错误,故A项
4、正确。近年来,如下图所示的日光温室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日光温室内由于受特定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影响,加上长年覆盖栽培和不合理灌溉,表层土壤会产生盐分积累,岀现次生盐碱化现象。据此完成56题。5下列区域的日光温室较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的是()平原洼地地区丘陵缓坡地区季风气候地区雨林气候地区A B C D答案C解析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形成需要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季风气候地区旱涝频繁等条件。日光温室农业生产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主要是不合理灌溉,是地下水水位上升引起的。与丘陵缓坡地区相比,平原洼地地区更易形成地下水水位上升现象。6日光温室长年覆盖栽培加剧了土壤次生盐碱化,其原因是()A减少土壤含水量 B
5、减弱雨水淋溶作用C增加地下水盐分 D加剧地表水分蒸发答案B解析和自然状况下的耕地相比,日光温室长年覆盖栽培,使其土壤很难接受雨水的淋溶作用,加之使用含盐量较大的地下水灌溉,从而使土壤盐分升高。机械防沙措施(包括尼龙网方格沙障固沙等)特别适用于无灌溉条件的流动沙丘地区,在工程防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压埋尼龙网方格沙障会导致沙障防护功能基本丧失。如图为划分成6个地貌部位的某一流动沙丘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7相对于生物措施,机械防沙措施在流动沙丘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优势是()A固沙速度快 B对环境适应性强C需要劳动量小 D治理成本低答案B解析生物措施的使用需要在适宜的自然条件下(特别是水分条件)才
6、可行,而机械防沙措施“特别适用于无灌溉条件的流动沙丘地区”,不受水分条件的限制,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故B项正确。8机械防沙的原理是()A增加降水 B削减风力C提高地下水水位 D增强植物光合作用答案B解析机械防沙措施是通过沙障的形式增加地表的粗糙度,削减风力,减轻风沙危害;不会增加降水和提高地下水水位,也不会增强植物光合作用。9该沙丘中最容易发生尼龙网方格沙障被压埋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沙丘的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因此图中、部位处于沙丘的迎风坡,而处于该沙丘的背风坡,故该沙丘中最容易发生尼龙网方格沙障被压埋的是部位,D项正确。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为
7、土壤侵蚀。读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完成1011题。10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A海拔、降水量 B土质、地形C降水量、地形 D风力、海拔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西高止山,地形起伏大;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流水侵蚀强度大。丁地位于德干高原,地形起伏小;降水较少,流水侵蚀强度小。11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B解析土壤侵蚀危害程度与侵蚀强度、带来的经济损失有关,图中乙处土壤侵蚀强度小于甲,大于丙、丁;但乙位于恒河中下游平原地区,该地区是印度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故乙处土壤侵蚀危害最大。二、综合题(共56分)
8、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土库曼斯坦位于中亚,全境大部分是低地,平原多在海拔200米以下,80%的国土被世界第四大沙漠卡拉库姆沙漠覆盖,国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硫磺等矿产资源。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目前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沙化面积不断扩大。国内河流、湖泊稀少;大部分地区以放牧为主,牲畜数量连年增多;只有在河流附近有绿洲,以种植棉花为主,并且是土库曼斯坦最著名的优质棉花产区。下图为土库曼斯坦土地荒漠化分布图。(1)分析土库曼斯坦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的气候原因。(6分)(2)请从农业生产活动角度,分析土库曼斯坦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10分)(3)针对土库曼斯坦土地沙化
9、面积不断扩大的问题,指出该国应采取的有效措施。(12分)答案(1)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土壤缺水,干裂严重;(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地表物质风化严重;(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大风日数多,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强烈。(2)农业生产活动以放牧为主,过度放牧导致地表植被严重破坏;棉花种植区大量引水灌溉导致地表水源严重短缺。(3)合理控制草地载畜量,禁止超载放牧;规划轮牧休牧区,保障现有草地正常更新;积极开展种草活动,扩大人工草地面积(建设人工草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耕退牧还草;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政府出台退耕退牧政策,并对农牧民进行经济补贴;严格矿区开采审批管理,合理规划矿区
10、用地和矿区覆土工作等。解析第(1)题,荒漠化的气候原因从降水、蒸发、昼夜温差、大风日数等方面分析。第(2)题,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主要分析人为原因,主要考虑农牧业生产对植被的破坏、水资源的过度利用。第(3)题,荒漠化防治的措施,主要从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政府管理等方面分析。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缺林!缺水!缺土!缺粮!缺钱!1 000多万广西石漠化地区的群众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据最新监测结果,广西有石山面积8.33万平方千米,占该区国土面积的35.3%,比台湾和海南两省国土面积总和还多。其中,已经石漠化的土地达3 500多万亩、潜在石漠化土地2 700多万亩。这是构建和谐社
11、会的不和谐因素,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跨越的鸿沟。(1)广西是我国石漠化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结合区域自然特征试分析产生石漠化的原因。(12分)(2)石漠化对地区生态、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危害?(8分)(3)结合对荒漠化问题的理解,你认为应如何遏制广西地区石漠化的蔓延?(8分)答案(1)自然原因:本区岩溶地貌发育,石山面积广大,成土速度缓慢,植被覆盖率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多暴雨。人为原因:石山区人口不断增多,毁林开垦、过度樵采、烧山、放牧、乱采石矿等人为破坏严重,致使有限的石山森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严重的石山荒漠化。(2)石漠化导致生态恶化,生存条件逐渐丧失,不利于经济社
12、会的可持续发展;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威胁石山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石漠化引起的生态恶化加剧了贫困,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石漠化带来的泥沙淤积,成为红水河梯级电站的重大忧患。(3)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石山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与生态移民相结合;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解析在西南地区为石漠化,其产生与当地的地貌形态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关,其危害类似于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其整治措施应针对其产生原因提出。B卷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荒漠化的含义2荒漠化的成因6、8、12荒漠化的防治1、3、4、5、7水土流失9
13、、10、11、13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土壤中的CO2溶于水后可溶蚀石灰岩,是形成喀斯特地上和地下景观的原始动力,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中的CO2浓度有较大差异。下图中分别代表某喀斯特地区人工草坡、无植被耕地、天然草坡、柏树林等植被条件下土壤中CO2浓度的垂直变化曲线。据此完成12题。1为减少对石灰岩的溶蚀,当地最适宜采取的措施是()A开垦大量土地为耕地 B积极营造人工草坡C保护和营造柏树林 D大力保护天然草坡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在土壤深度100米内,四种植被条件下柏树林土壤中CO2浓度最小,因此为减少对石灰岩的溶蚀,当地最
14、适宜采取的措施是保护和营造柏树林,C项正确。2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可能是()A红漠化 B沙漠化 C盐渍化 D石漠化答案D解析喀斯特地貌多分布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区,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裸露,呈现“石漠化”现象,故D项正确。重庆某大学的“沙变土”技术,是在沙子中掺入植物纤维黏合剂和水,搅拌后让沙子具有类似土壤的功能。该项技术已在乌兰布和沙漠东部推广运用,3 000亩试验地农作物长势喜人。下图为该试验地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3与土壤比较,沙地缺少的功能主要是()A固定根系 B保水
15、保肥C保热保气 D团粒结构答案B解析与土壤相比,沙地保水保肥性能差,故B项正确。4最适合推广该技术来发展农业生产的沙漠化地区是()A B C D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图中位于黄河附近,有灌溉水源可以利用,推广该技术可以发展农业生产,且可以防止沙漠向东蔓延,故B项正确。5植物根系在“沙变土”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的首要作用是()A稳定沙丘 B减弱蒸发C提供有机质 D滋生微生物答案A解析在山区、沙漠地区,植物根须可以保持水土,避免及减少土壤表面层的沙化及流失,植物根系首要作用为稳定沙丘,A项正确。读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分布示意图,回答68题。6该区域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城镇用水蓄水灌溉农田开发水能资源发
16、展水产养殖A B C D答案A解析由图中信息分析,该绿洲分布于西北荒漠戈壁区,河流为内流河,冰川融水补给,水量有限,该区域上游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城镇用水、蓄水灌溉农田;因水量小,季节变化大,不适宜大力开发水能资源和发展水产养殖业。故正确,错误。7适合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开发山地,修建梯田增加引水,种植水稻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营造农田防护林网A B C D答案D解析因该地水源不足,生态环境脆弱,所以适合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营造农田防护林网,抵御风沙,保护耕地,正确。开发山地,修建梯田,种植水稻,易造成植被破坏,用水紧张,故错误。8若该地区急剧扩
17、大种植业的规模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长远来看有利于经济发展B城镇被迫迁往灌渠下游C最终导致荒漠化D生物多样性增加答案C解析若该干旱缺水地区急剧扩大种植业的规模,农业用水增加,会造成水源紧张,下游绿洲退化,城镇被迫迁往灌渠上游;最终导致荒漠化面积加大,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不利于经济长远发展。从沟壑源头起至沟尾,每隔一定距离种植一道树网,每道树网至少有1栏树网。该树网的种植方法是:在沟壑底部直立种植2棵以上树木,在沟壑两壁各横向种植1棵以上树木,如图甲;或在沟壑底部离直立树木一定距离对应种植2棵以上树木,此树木与地面成一定角度,并与直立树木相交,如图乙。据此完成911题。9该措施实施的主要目
18、的是()A人造景观,发展乡村旅游B植树造林,获取木材效益C扩大耕地面积,增产粮食D恢复沟壑植被,拦截泥沙答案D解析按照此法种植树木,当洪水顺着沟壑流动时,泥沙被树网层层拦截,进入河流的泥土大大减少,久而久之,树木成材沟壑填平,会获取经济和生态效益。因此该措施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沟壑植被,拦截泥沙,故D项正确。10下列地形区,最适宜大规模普及树网的是()A东南丘陵 B青藏高原C撒哈拉地区 D东西伯利亚山地答案A解析该植树造林的方法能最大限度的防治水土流失,因此最适宜大规模普及树网的地形区应是植被破坏、地形崎岖、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东南丘陵地势起伏较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冲刷力强,水
19、土流失严重,因此适宜普及树网,A项正确。11在陡坡、雨量大的大型沟壑建设树网时,应使()A各道树网间距较小、图甲模式B各道树网间距较大、图甲模式C各道树网间距较小、图乙模式D各道树网间距较大、图乙模式答案C解析坡度越陡的地区降水后流速越快,从而需要修建更多的树网,即缩小间距,B、D两项错误;图乙模式是在沟壑底部离直立树木一定距离对应种植2棵以上树木,此树木与地面成一定角度,并与直立树木相交,更能减弱水土流失,大型沟壑在沟底需要种植更多的植被,故选择图乙模式,A项错误,C项正确。二、综合题(共56分)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沙嘴是从陆地突入水中的、前端尖的沙滩,其分布格局能指示
20、湖面的升降过程。乌兰布和沙漠位于季风区边缘,研究人员在其腹地发现存在贺日木西尼沙嘴。该沙嘴从古湖岸边向湖心方向延伸,主要由磨圆度较好的砂砾石组成,层理明显,底层中保存有蓝蚬和萝卜螺壳体碎屑。下图示意贺日木西尼沙嘴位置及形成。(1)描述乌兰布和沙漠的地理位置。(6分)(2)简述乌兰布和沙漠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6分)(3)分析贺日木西尼沙嘴形成的条件。(8分)(4)推测贺日木西尼沙嘴形成过程中古地理环境的变化。(8分)答案(1)纬度位置:北半球中纬度,地处北温带;海陆位置:地处内陆,远离海洋;相对位置:西北起巴音乌拉山和狼山,东至黄河干流,南抵贺兰山。(2)气候干旱;荒漠广布;生态脆弱;西南部湖
21、泊密布。(3)大面积的古湖泊环境;古湖不断萎缩,水位持续下降;古湖沿岸流的相向汇合,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并向湖心方向推移;西北季风的搬运和堆积作用;古湖湖盆平坦开阔。(4)气候变干;湖泊萎缩;植被退化;荒漠化不断加剧。解析第(1)题,区域的地理位置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相对位置等方面描述。第(2)题,读乌兰布和沙漠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判断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第(3)题,审图可知,沙嘴的存在及砂砾石底层中的贝类壳体碎屑意味着该地区在地质时期存在大面积的古湖泊。沙嘴的延伸方向,表明古湖泊不断萎缩的方向。图中信息示意了沙嘴形成过程中,古湖沿岸流及
22、盛行风的作用。沙嘴连续不间断地延伸,说明古湖湖盆开阔平坦,起伏较小。第(4)题,由上一题分析可知,在沙嘴形成过程中该地古地理环境的变化。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沟蚀是指流水被约束在线状沟谷范围内的水流侵蚀方式,是土壤侵蚀剧烈发展的具体表现。在旱地上,沟蚀产沙量可占整个水蚀产沙量的50%80%。讷谟尔河流域位于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带,地形波状起伏,坡长较长。流域内土壤侵蚀作用明显,侵蚀沟分布广泛。下图示意讷谟尔河流域位置及侵蚀沟分布。(1)分析讷谟尔河流域侵蚀沟广泛分布的原因。(8分)(2)分析侵蚀沟产沙量大的原因。(6分)(3)分析侵蚀沟对耕作业的危害。(6分)(4)提出治理侵蚀
23、沟问题的措施。(8分)答案(1)季风气候,夏季暴雨集中,冲刷力强;位于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带,地形波状起伏,坡长较长,径流汇集量大;过度开荒、放牧破坏植被。(2)侵蚀沟形成后,增大坡面起伏,加快水流速度,侵蚀作用增强,水土流失加剧。(3)加大侵蚀,土壤肥力下降;侵蚀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4)回填复垦;提高林草覆盖率;填堵侵蚀沟;沟底修建拦沟闸坝;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增设蓄洪池,削减水力等。解析第(1)题,侵蚀沟的形成与径流量大小、植被覆盖、地形、植被破坏等要素有关。第(2)题,产沙量大说明流水的侵蚀作用强。这与土壤的性质、水流速度、植被覆盖以及流量大小有关。第(3)题,侵蚀沟对耕作业的危害首先表现在由于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其次地表破碎,分割土地,耕作不便。第(4)题,治理侵蚀沟的措施主要考虑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因此应注意回填复垦;提高林草覆盖率;填堵侵蚀沟;沟底修建拦沟闸坝;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增设蓄洪池,削减水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