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4频数与频率(1)课题 6.4频数与频率(1)单元第六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七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 理解频数的概念,会求频数; 2了解极差的概念、会计算极差;3了解极差、组距、组数之间的关系,会将数据分组;4会列频数分布表重点频数的概念,会求频数.难点将数据分组的过程比较复杂,掌握列频数统计表的一般步骤.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考】复习导入人们在获得一组数据后,经常需要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下面我们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反映数据分布情况的统计方法.从某地区妇产医院获得2010年10月份在该院出生的20名新生婴儿体重如下(单位:kg):4.7, 2.9, 3.2, 3.53.6, 4.8, 4.3,
2、3.63.8, 3.4, 3.4, 3.52.8, 3.3, 4.0, 4.53.6, 3.5, 3.7, 3.7问题1:体重在3.553.95kg范围内的婴儿有多少个?问题2:体重在哪个范围内人数最多?在哪个范围内人数最少?议一议:1、 分组首先要找出什么数,再计算什么?最大值-最小值=极差极差为:4.82.82(kg)2、 组距哪里来?组数怎么算?组距自己定(经验之谈:数据个数在100以内时通常按数据的多少分成512组)如果把组距定为0.4,组数怎么算?2/0.4=5, 取6组.数据分组后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个数称为频数. 这种反映数据分布情况的统计表叫做频数统计表,也称频数表.3、边界值怎
3、么取?为了使数据不落在各组的边界上,在组距不变的情况下,我们把边界值取的比实际数据多一位小数.组数怎么算?把数据分成6组. 注意:数据个数在50个以内常分成5-8组;数据个数在50-100个常分成8-12组. 新知讲解 提炼概念列频数统计表的一般步骤如下:2. 确定各组的边界值.3.列表,填写组别和统计各组频数.典例精讲抽查20名学生的血型,结果如下:A,B,A,B,B,O,AB,A,A,O,A,B,A,A,B,AB,O,A,B,A各组频数的总和与什么相等?课堂练习巩固训练1小丽随机写了一串数“123321112233”,则出现数字“3”的频数是( )A3 B4 C5 D6B2.为了支援灾区,
4、某班也有20名学生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他们捐款数如下:(单位:元)1920253028272621202224232529272827301920数学老师准备将这组数据制成频数表,以表彰他们的爱心制图时必须先计算出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_;若取组距为2,则应分成_组,若第一组的起点定为18.5,则在26.528.5范围内的频数为_11 6 5 3为了检查前一单元的教学效果,数学老师把单元测评成绩进行整理,得到频数表:成绩x(分)50x6060x7070x8080x9090x100频数记录正正正正正正频数_(1)完成上表;(2)数学老师按成绩范围分成了_组,组距是_;(3)成绩x在_范围内的人数最
5、多,有_,成绩x在60x70范围内有_;(4)全班一共有_人(1)2 9 10 14 5(2) 5 10 (3)80x90 14 9 (3)40 4.某校九年级(1)班50名学生参加1分钟跳绳体育考试.1分钟跳绳次数与频数经统计后绘制出下面的频数分布表(6070表示为大于等于60并且小于70)和扇形统计图等级分数段1分钟跳绳次数段频数(人数)A12025430001101202242543B100110194224990100164194mC8090148164127080132148nD6070116132206001160(1)求m,n的值;(2)求该班1分钟跳绳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
6、)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3)根据频数表估计该班学生1分钟跳绳的平均分大约是多少?并说明理由解:(1)由扇形图知B的频数为54%5027(人),所以9m27,m18.又因为A、B、C、D的总人数为50,所以0391812n2050,所以n6.(2)该班1分钟跳绳成绩在80分以上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为100%84%.(3)取各组中间值作为该组平均数,平均分为(6527568512951810591153)(1304501 0201 710945345)92.即该班学生1分钟跳绳的平均分大约为92分【点悟】(1)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数(2)把各组的中间值作为该组的平均数是求平均数的常用方法课堂小结1频数定义:数据分组后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个数为频数说明:频数在一些情境中也指某个事件重复发生的次数2频数统计表定义:反映数据_分布情况_的统计表叫做频数统计表,也称频数表注意:列频数统计表关键是分组3列频数统计表的一般步骤:(2)确定各组的边界值边界值可以比实际数据多取一位小数(3)列表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