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福建专版)阶段评估检测 (八)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亦余心之所善兮,_。(屈原离骚)(2)问君何能尔?_。(陶渊明饮酒)(3)_,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4)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杜牧阿房宫赋)(6)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游龙井记秦观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
2、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
3、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注 靡曼:美丽。咒:祷告。2对下列
4、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纡徐以成文徐:缓缓B乘高而望之 乘:凭借C而不克以为泉 克:能够D自天竺谢讲事 谢:辞去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在讲“龙井”的品德的一组是(3分)()阴晴之中,各有奇态 龙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发之远 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 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ABC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记游龙井,兼有议论和描写。作者并不着力描绘其美景,而刻意宣扬其品德。描写部分用长短错落的对句,富有诗意和美感。B文章描写了秀丽多姿的西湖景色,汹涌澎湃的钱塘大潮,作者认为正是这两处景点太出色,使人们
5、无法再注意它们附近还有没有泉水了。C作者介绍了不在钱塘江和西湖旁的龙井所在之地,那里曲折幽静,附近山上有很多泉水,其中龙井泉因水源丰富、永不干涸而最为著名。D作者说龙井是神灵之口,不容置疑,再加上曾有人见到过有龙显灵,所以人们认为传说真实可信,龙井之名也因此载誉天下。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3分)译文:_(2)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3分)译文: _(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中秋夜无月樊增祥亘古清光彻九州,今夜烟雾锁琼楼。 莫愁遮断山河影,照出山河影更愁。注 此诗写于1905年,八国联
6、军入侵中国之后。(1)诗歌的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答:_(2)分析这首诗一、二两句的艺术手法。(3分)答:_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根据原著内容填空。(5分)(1)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看_是个姑娘,又是庶出,自恃是邢夫人的陪房,便趁势作脸,掀她的衣襟,结果挨了一耳光。(红楼梦)(2)玛丝洛娃在政治犯队伍里受到了公正的待遇,而且一个名为_的政治犯也爱上了她。(复活)(3)觉慧参加学生请愿活动被爷爷斥责,于是就把怒火撒在_身上,怒责他“无抵抗主义又来了”。(家)(4)吴老太爷去世时,吴荪甫的家乡_也发生了农民暴动,加上丝
7、厂工人罢工,吴荪甫忙得焦头烂额。(子夜)(5)葛朗台软禁女儿的事在城里传开后,公证人_告诉葛朗台,如果太太死了,他的财产就要和女儿共有,葛朗台这才饶恕了女儿。 (欧也妮葛朗台)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1)(爱斯梅拉达)刚刚从自己的荷包里拽出了一只小鞋。小鞋上贴着一张羊皮纸,上面还有这样的题词:“当同样的一只鞋找到的时候,你的母亲正向你伸出双臂。”(巴黎圣母院)“同样的一只鞋”在谁手里,它是在什么情况下被爱斯梅拉达找到的,母女相认之后的最后结局如何?请简述。(2)关公献(颜良)首级于操前。操曰:“将军真神人也!”关公曰:“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
8、物耳。”操大惊,回顾左右曰:“今后如遇张翼德,不可轻敌。”令写于衣袍襟底以记之。(三国演义)关羽是如何斩颜良的?受关羽之话的影响,曹军后来在哪里遭遇张翼德,结果发生了什么样的可笑之事?请简述。答第()题:_(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1)用原文词语填空。(4分)民不“犯上”、不“作乱”,即季康子所想要得到的“_”、“
9、_”(每处只填一字)的结果;为了避免百姓犯上作乱,有子提出了“务本”的主张,这里的“本”对于所有人而言即“_”的修养,对于君王而言,则是“_”的态度。(2)这两章都共同体现了儒家怎样的治国理念?(2分)答:_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人类早期的某一个段落,历史学与文学曾经浑然一体。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既是历史事件的记载,又存在强烈的美学特征。历史学与文学的分道扬镳意味着另一个文化阶段的开始。显而易见,历史学更多地负有特殊的责任。从“史官”的设立到修史的慎重严谨,历史学的记载、叙述以及形形色色的褒贬时常与涉及江山社稷的大是大非联系起来。孟
10、子曾经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这是历史叙事不露声色的政治倾向。因此,历史学热衷于注视各种宏大的巨型景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政治风云,外交形势,社会制度,革命运动,诸如此类的显眼事件往往是历史学的注视焦点。多数时候,帝王将相理所当然地充当了历史著作的主要人物。相对地说,文学认领的是各种具体的人生故事,现实主义之后的文学明显地转向了底层,转向了普通大众的悲欢离合。文学带来的喜怒哀乐源于日常生活的各种经验、细节,而不是高瞻远瞩的宏论。一首小令或者一篇美文仅仅抒写了些许人生感慨;即使像红楼梦战争与和平这种鸿篇巨制,人们读到的仍然是一个个人物的曲折命运,而不是包罗万象的历史全景。为了强烈的戏剧效果,
11、为了逼真的现场气氛,文学甚至享有一个特权:虚构。现今,历史学与文学的分工日益清晰:当前者精确地提供某一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数据或者翔实陈述一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时,文学正在栩栩如生地想象一条街道,一幅肖像,或者一批人物之间的恩怨情仇。然而,这并不是文学与历史相互分离的证明。相反,“历史”始终是文学围绕的一个中心词。这不仅表现于一批以历史故事为主轴的“演义”小说,不仅表现于迄今盛行的历史小说或者历史戏剧,更为重要的是,“历史”的理解、再现时常成为鉴别文学价值的内在尺度。“诗史”是杜甫赢得的一个崇高赞誉,巴尔扎克自称要做法国历史的书记员,恩格斯在典型人物背后察觉到某种“历史潮流”,并且提出了“美学的”
12、与“历史的”相结合的批评标准或许,亚里士多德关于诗比历史著作更富于哲学意味的观点已经包含了重要的启示:文学不负责陈述已发生的事情,“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显示的是另一种史识。如果说,历史学擅长居高临下地处理历史,那么,文学考察的是历史与人生的复杂互动。没有完全脱离宏观历史的具体人生,正如没有完全脱离具体人生的宏观历史;但是,文学主要承担这个命题的上半部分:历史如何造就各种不同的人生,同时,每一个体如何在自己的位置上理解和承受来自历史的压力。10下列属于本文论述的主要问题的一项是(3分)()A文学的特点与历史学的特点和区别。B历史学的特殊责任。C文学与史识的关系。D文学的历史走向。11下列对文中引例
13、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引孔子春秋成书,说明历史真相的力量。B引红楼梦和战争与和平,说明鸿篇巨制的文学写的仍是日常生活的人生故事。C引杜甫得到“诗史”的赞誉,说明文学的成就之一在于历史的再现。D引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说明文学显示的是另一种史识。12文中证明“历史始终是文学围绕的一个中心词”的主要论据是什么?(3分)答:_(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问题,完成1315题。流浪的二胡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
14、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蒙古包、轱辘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地诗意和绵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律。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
15、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的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掸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被无端地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那叫瞎子阿炳的人,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二泉映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洇漫,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病中吟的曲调如泪水缓缓流出,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良宵的
16、节拍如思念浓浓笼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更是一种彻骨的沧桑。二胡流浪着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不是二胡的流浪、音乐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灵魂地流浪,一方水土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流浪的二胡总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然而在江南,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棚长遍地市肆的江南,在春草池塘蛙鼓稠,莺雏声里碧禾浓处处乡野的江南,类似因了二胡而流浪的心灵和生命又何止阿炳呢?在我的故乡,四岁失明,自幼父母双亡的孙文明,十二岁时便从故乡的曹娥江边出发漂泊江南,颠沛流离中,他的二胡声响彻了大半个江南。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心安,使他由一个民
17、间流浪艺人,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讲授二胡的讲台。而流浪了一辈子的孙文明,最终还是积劳成疾地客死于异乡上海。从阿炳到孙文明,到江南市肆和乡野里众多生生灭灭的流浪的灵魂,都体现了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我伤感地承认,在江南的丝竹中,二胡也许最具有悲剧性格。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是生命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13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流浪的二胡是诗的散文,是散文诗。语言优美形象,句式错落有致,修辞手法多样。B二胡在江南丝竹中最具悲剧性格,最能表达墨客骚人、显贵官宦的不平和心声。C“是一个时代的
18、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这句话的意思是,二胡曲所表达的那种无奈、悲凉和沧桑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写照。D作者提到了故乡的孙文明,他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的讲台,而使二胡民间的纯粹性得以丧失,这就是他的悲剧性。E这篇散文揭示了二胡的地域性、社会性和时代性,记人清晰、叙事精当、情节曲折,低沉、悒郁的感情贯串全文。14文章的第自然段,把“马头琴”“唢呐”“二胡”放在一起来写,作者要表明一个什么样的观点?(4分)答:_15文章的标题为“流浪的二胡”,请结合全文分析“流浪”的两层含意。(6分)答:_(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网络与文学主持:窦文涛嘉宾:顾彬(德国汉学家)窦文涛
19、:今天咱们来说说网络和文学。顾教授,您了解德国文学,又十分了解中国文学。现在在中国,有些悲观的人觉得那些经典的、传统的文学已经快消亡了。因为网络的出现,好像人人都可以写了,而且电子化了,那种我们想象的像德国那种大部头的小说,将来还有位置吗?顾彬:文学永远不会也不可能死掉。所有人都需要好的文学,因为人的存在和书和文学的存在是分不开的。但是我们应该分清楚好的文学是在什么地方发表的:基本上不是在网络发表,而是在出版社发表的。在出版社发表水平不高的文学作品很困难。出版社会注意到一个作家的水平是高还是低,如果低的,就不会发表。在网络上,谁都可以发表东西。窦文涛:您自己上网吗?顾彬:根本不上网。德文是一种
20、非常复杂的语言,谁想在网络上发表东西,很难;作家需要出版社专门有编辑调查他的文学作品,看你的德文是对的还是不对,所以我写的那些作品如果没有第二、第三个人审校,可能我的文字水平没有现在高,肯定会很低。窦文涛:我明白了,您是说出版社的编辑甚至能培养出一个好作家。在中国,有些成了腕的作家,改一个字都不行。但德国出版社的编辑,真的敢和作家商榷。你觉得作家和编辑之间应该是怎么一种关系?顾彬:应该是合作关系,应该做好朋友。窦文涛:我发现现在的网络上,中国跟世界的距离比以前接近很多,可是当代的中国作家,比起五四的那辈作家,跟世界的距离其实远很多。为什么?顾彬:你想想,鲁迅接待萧伯纳,徐志摩接待泰戈尔,郁达夫
21、跟佐藤春夫交朋友,他们都是直接读原文,然后跟外国的重要作家直接做朋友。今天的当代作家,虽然在世界一体化的网络时代,但是,你有听说哪个作家是直接阅读原文的?你有听说哪个作家除创作之外还做翻译的?你有听说他们哪一个人在家里招待哪一个有名的外国作家,他们成为私人朋友的?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在一个这么高速接近的世界里面,中国当代作家的处境却比以往的时代离世界更远。因为他们与世界中间隔着两条沟。窦文涛:我们再谈谈作家写作与钱和名的问题。顾彬:我常说一个作家应该完全独立,无论他能否赚钱,他都应该写作。有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尼采还没有发疯以前,一本书也没办法发表,他用自己的钱发表他的书,还没有读者看他的作品,但是
22、他发疯以后,慢慢才有了他的读者。如果尼采没有发疯以前,跟中国当代作家一样说市场要什么我写什么,不要我的书,那我不写,那么我们今天不会看到尼采的名字。窦文涛:这个让我想起我的一些朋友,我在他们当中发现两种人。一种是画家,他说,艺术从来都是少数人的事情,跟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关系。比如他画画,他说我直追宋元,我跟千年之前的古人对话,遥相做知音,然后默默地在这耕耘。另一种是作家,他跟我讲,现在时代不同了,你还想说几百年之后人们记得你?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你如果不在活着的时候出名,你死了没有人再会记得你。您对这两种观点怎么看?顾彬:我不同意。你看,毛泽东喜欢的唐朝诗人李贺,唐以后中国人基本上不看他的作品,
23、是日本人看他的作品。过了1300年以后,因为毛泽东特别喜欢李贺,所以李贺非常红。所以一个作家不应该考虑,我今天赚钱还是不赚钱,出名还是不出名,无所谓。他如果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思的,他已经满足了生活上最重要的一个要求。但是也有一些另外的例子,陀思妥耶夫斯基其实是为了还债,拼命写东西,也写出了伟大的作品,巴尔扎克好像也是这样。如果有钱赚的话,可以这样做下去,因为做的是工作,简朴的工作。所以也可能有些人,眼前有钱,将来又有很大的名,毕加索就是这样的。(根据凤凰网锵锵三人行改写)13下列对访谈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A窦文涛认为,由于网络的出现,人人都能写作,且写作电子化了,因此经
24、典的、传统的文学已经快消亡了。B顾彬认为,所有人都需要好的文学,好的文学来自出版社而非网络,因为网络对文学水平的高低无法控制。C窦文涛认为,网络拉近了中国跟世界的距离,可当代中国作家比起五四时期的作家来,跟世界的距离却很远。D顾彬认为,尼采起初的写作未顾及市场需求,以致自己掏钱发表的书没有人读,直到自己发疯才有了读者。E针对窦文涛两种朋友的观点,顾彬认可了前者,否定了后者,他认为写作是作家生活上最重要的一个要求。14围绕网络与文学,访谈双方主要谈了哪几个话题?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答:_15顾彬认为中国当代作家“与世界中间隔着两条沟”,这“两条沟”具体指什么?对于顾彬的这一看法,你是如何认
25、识的?(6分)答:_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1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分)史铁生在59年的人生历程中,有近40年与病魔抗争。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追问,直到离去的最后一刻,他也没有忘记捐献自己还有用的器官,为人类和社会做贡献。在这物化与浮躁的当今,他为我们竖起了难以逾越的精神“标杆”。2011年1月6日,复旦大学的“史铁生追思会”,屏幕上打出他的肖像。照片上的他那么精神饱满,宽厚的笑容如同他的作品一样真诚、温暖、厚重,这样的作家是不会死的。(1)“精神饱满”可用成语_替代。(1分)(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更正。错别字:_应改为_(2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26、。(10分)2011年10月18日中午时分,随着下课铃响起,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小学生们在老师引领下排队回家。最先走出校门的是一年级学生,队伍自然地被他们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为教育其上进,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答:_(2)对上述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阐述。(150字左右)(7分)答:_五、写作(7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70分)小明不小心吞下了一小块肥皂,他的妈妈慌慌张张地打电话向医生求助。医生说要半小时
27、后才能赶到。小明妈妈说:“在你来之前,我该做什么?”医生说:“给小明喝一杯白开水,让他吹泡泡消磨时间。”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阶段评估检测(八)1(1)虽九死其犹未悔(2)心远地自偏(3)位卑则足羞(4)谁家新燕啄春泥(5)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6)梧桐更兼细雨(一处1分,有错、漏、添字的该处不得分)2B【解析】 乘:登上。3C【解析】 不是评论龙井;是说龙井有名;是说龙井的状况。4D【解析】 “大闻于时”是当时很有名,说“载誉天下”(满载荣誉)就显得过分。5【答案】 (1)(人们)于是在这里祈祷,这祈祷就总会应验,所以(世人)相传认为有龙居住在
28、这里。(2)突然有大鱼(从)泉中跃出,观看的人都对此感到惊异。【解析】 第(1)句中,省略的主语应补出,“辄”译为“就”,“以为”为古今同义,直接译为“认为”,“之”作指示代词,译为“这里”。第(2)句,“俄”意为“不久,一会儿”,根据上下文,可译为“突然”;“泉中”之前省略了介词,翻译时应补出;“异”为意动用法,可译为“感到惊奇”;“焉”在句中作代词,可译为“这种现象”。【参考译文】龙井,旧称“龙泓”,离钱塘有十里路。吴国赤乌年间(三国孙权的年号),从事求仙活动的葛洪曾经在这里炼丹,他的事迹在图记中有记载。这个地方在西湖的西边,浙江的北部,风篁岭的上面,其实就是深山乱石中的一眼泉水。每逢干旱
29、时节,在别的祠堂祷告求雨没有效果,(人们)就到这里来祈求,这祷告就总会应验,所以传说认为有龙居住在这里。泉水,是山的灵气的表现,西湖深邃美丽空阔,拥有阳光、烟雨等景色;菱角芡实荷花等在里面生长,龟鱼鸟虫等在里面生活,漫游悠闲,缓缓地形成一片片水波纹,阴晴天气,各有奇异的景致,话语是形容不了的。所以西湖岸边的山大多被西湖引诱,而不值得产生泉水。浙江地处吴越之间,一天之间浪涛从海上来两次,猛烈拍击江岸并迅速远上,就像虎兽受惊风雨发怒,所遇到的东西都被摧毁,阻挡它的东西都被冲坏,登高而望,使人毛发全部竖立,情不自禁地害怕。所以两岸的山多被海浪威胁,没有空产生泉水。只有这个地方曲折幽静本身没有绚丽景色
30、的美丽,来分散(弱化)它的灵气;外部也没有雄壮景色的威胁,来抑制(弱化)它的灵气。所以山岭的左右,大多数都有许多泉水;龙井泉就是最著名的。源头越深,喷发的就越远。它的蓄水不断,所以向外涌出也无穷无尽。龙井泉的美德,就达到了这个程度,所以说它是神灵的嘴巴,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元丰(宋神宗年号)二年,有杰出辩论才能的法师元静,从天竺(今印度)辞退了讲经的工作,在这座山的寿圣院里休养。寿圣院离龙井泉一里路,凡是要去钱塘办事的山里人,和要去寿圣院的游客,都从龙井经过。元静法师于是就在这里建了一座亭子,又带领他的徒弟们围着亭子念诵浮屠法,希望能够安抚人们所说的龙。突然有大鱼从泉中跃出,观看的人对此都感到
31、惊异。然后都明白了井中有龙是真的,而“龙井”的名声因此在当时大大出名。这一年我从淮南到浙江探望父母,经过钱塘,到山中拜访元静法师,元静法师拄着拐杖送我到风篁岭上,指着龙井说:“这眼泉水的品德最美了,像西湖一样美丽,不能迫使它的立场动摇;像钱塘江一样雄壮,不能强迫使它屈服。产生在天地之间,融合阴阳之气,来积蓄它的水源,流出它的泉水,来润泽万物。就算是古代圣贤之人,又怎么能超过它呢,你何不替我记下来?”我说:“好,好。”6【答案】 (1)三、四两句劝告人们不要因中秋无月看不到祖国山河而发愁,因为如果圆月当空,看到了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境况反而会更加悲愁。(1分)写出诗人想月出又怕月出的矛盾心理,充
32、分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2分)(2)一、二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写中秋圆月自古至今都是照彻大地,而今晚却被云雾遮蔽了;运用借代,“琼楼”代指月亮;运用寓情于景(烘托、渲染)手法,“烟雾”“锁”等字眼烘托出一种令人压抑愁闷的气氛。(只要写出两点并进行分析,意思对即可得3分)【解析】 第(1)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作答时应注意到诗后的注解“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后”,并读懂“照出山河影更愁”的言外之意是“山河破碎,使人悲愤”,最终才能突破原诗句中的“愁”,准确地概括出“悲愤”的情感。第(2)题考查表达技巧,判断时立足全诗思想情感,先判断抒情方式,而后再考虑结构特点和修辞手法等。7(1)探
33、春(2)西蒙松(3)觉新(4)双桥镇(5)克罗旭8(1)在居第尔(隐修女)手中。(1分)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骗出教堂后,就被交给居第尔看管,居第尔拿出自己珍藏的小鞋怒骂埃及人,爱斯梅拉达于是凭小鞋与居第尔母女相认。(2分)之后,抓捕的军警到来,居第尔奋力保护女儿,结果被推倒,头碰石头而死;爱斯梅拉达被处以绞刑。(2分)(2)关羽提刀策马,径奔颜良,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一刀斩落马下,割了首级。(2分)后来曹军追赶刘备,在长坂桥遭遇张飞。(1分)张飞独自怒目横矛,立马桥上,曹军不敢上前,张飞三次厉声大喝,吓死了夏侯杰,吓退了曹军。(2分)9(1)敬忠孝弟孝慈(每处1分,不用原文词语不给分)(2)为政
34、以德(礼);正人先正己。(各1分,大意对即可)【参考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10C【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概括,形式较新颖。分析三个段落的内容关系,可以发现,
35、前两段实质是第三段的铺垫,因此,判断本文的主要观点,应以第三段为主要依据,根据第三段开头的总说句,显然可以得出结论。11A【解析】 春秋成书,说明的是历史叙事的政治倾向。12【答案】 文学包含很多历史题材的小说与戏剧;对历史的理解、再现是鉴别文学价值的内在尺度;文学考察的是历史与人生的复杂互动。【解析】 本题考查思路的理解,实质是考查论点与论据的关系。题干设问的句子在第三段开头,在此句之后,有“不仅表现于”“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提示语,将这些语句的关键词筛选出来,即可组织成答案。(甲)13AC【解析】 B项中“墨客骚人、显贵官宦”之说有误;D项中“悲剧性”之说无从谈起;E项中“记人清晰、叙事精
36、当、情节曲折”有误。14【答案】 阿炳是众多因二胡而出名的流浪艺人中最出色的。(4分,大意对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概括能力。首先,考生要注意到,第自然段写“马头琴”“唢呐”,目的显然在于类比,以说明“二胡”是江南的代表乐器;其次,考生还应当意识到,“二胡是江南的代表乐器”这一说法显然不是作者真正要表达的观点,因此,还要结合全文的主旨,进一步推断作者真实的意图是要说“拉二胡的阿炳是江南的代表”。15【答案】 要点:“流浪”是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流浪”是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每点3分,没有结合文本作分析酌情扣分)【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
37、重要词语的理解及对文章内涵的探究能力。“流浪”用于形容“二胡”,可见已非本义。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可以推断,“二胡”其实就是指“阿炳”一类的艺人,进而指流浪艺人身上的精神气质。当然,作为一个略带探究性质的题目,本题的重点还在于结合文本的具体分析。(乙)13BC【解析】 A张冠李戴。这不是窦文涛的观点,他只是在转述“现在在中国,有些悲观的人”的观点。D.曲解文意。顾彬以尼采为例是为了说明“一个作家应该完全独立,无论他能否赚钱,他都应该写作”。E.理解错误。顾彬并未认可前者,因为其“艺术从来都是少数人的事情,跟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关系”的看法并不正确,顾彬所举李贺的例子其中就含有对画家观点的否定之
38、意。14【答案】 网络的出现是否会导致经典的、传统的文学消亡;中国当代作家为什么在网络时代离世界越来越远;在网络时代,作家写作与钱和名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本文是一篇访谈,主持人的话在文中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概括时,应注意抓住主持人的话,从中概括出访谈的话题。15【答案】 第一问:中国当代作家没有很好的外文功底;中国当代作家很少与国外的重要作家成为私人朋友。(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第二问:只要答出自己的见解即可,答案应态度鲜明,理由充分。(2分)【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和对文中观点的评价。第一问只要注意到“两条
39、沟”位于语段结尾,显然是一个指代性的词语中,然后从前后筛选关键词,即可组织出答案。第二问没有标准答案,考生可赞同,也可反对。理由可从交流的障碍、文学的有无国界、当代文学的写作内容等角度考虑。16(1)神采奕奕(2)燥躁17(1)西安一小学给学习、思想表现差的学生戴绿领巾。(大意对即可) (2)把“好学生”与“坏学生”区别开来的做法,实际是给这些佩戴绿领巾的学生心灵上系了一个“死结”。绿领巾作为一种差生的标志,让他们天天佩戴着,客观上已变相给孩子划分了等级,让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对他们的心理成长危害甚大。学校以红领巾、绿领巾对学生进行区隔,对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是极不公平和人道的。(能自圆其说即可)1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