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学案【高考目标导航】一、考点集结1.哲学的物质概念(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二、考向动态1.依据自然界的物质性,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深刻体会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于人类活动的关系,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分析中国共产党遵循的执政规律,坚持科学执政。3.把握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克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4.掌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理解科学发展观与包容性增长的关系。5.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高考真题体验】 1、(2011江
2、苏单科T24)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2011江苏单科T26)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3、(2011.浙江文综T27)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
3、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这表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 B. C. D. 4、(2011全国文综T30)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他们(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从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A B C D5、(2010全国新课标卷高考21)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
4、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 B. C D6、(2010江苏卷高考24)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双百”人物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
5、神。这表明A.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D.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7、(2010江苏卷高考2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A.运动时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8、(09山东高考22)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德不优者不能怀远
6、,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A B C D【考点精题演练】一、选择题1、(2011广西桂林中学高三模拟)30.近年来,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到舟曲特大泥石流,让中国人民几经磨难,但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表现出“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的顽强精神。对“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理解正确的是A.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B.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C.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D.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2、(2011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中高三模拟)27、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无论是我国的经济总量,还是综合国力,都有大幅增
7、加和提升;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没有变。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A、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事物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C、事物是主次矛盾的统一 D、事物的矛盾是主次方面的统一3、(2011甘肃兰州一中高三实战演练(一)292010年9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国家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人类能够利用和改造自然 人与自然互相影响,相互制约 生物的多样性决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 B. C. D
8、4、“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表明( ) A宏观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自然界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C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D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5、“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揠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A.夸大的规律的客观性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 D.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6、“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A.他尊重规律,能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 B.他具有创造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C.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D.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
9、践的过程中认识规律7、“天人合一”是太极核心理念,也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强调人与自然密切相连,不可分割。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引导人们( )承认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规律征服自然,造福人类 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A.B.C.D.8、面对当前严峻的国内国际金融形势,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果断出手,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意识是变化发展的C物质决定意识 D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9、2011年2月18日,50名旅居巴西、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等国家的福建明溪籍华裔青少年回到故乡明溪学习中国民间艺术、礼仪,参加“中国寻根之旅
10、”冬令营福建明溪营活动。世界华人无论身处何地,身陷何境,心中的“根”始终不变,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动中有静 静止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意味着事物没有任何变化事物是变与不变的统一ABCD10、现代桥梁专家茅以升谈到自己的治学经验时,强调“博闻强记,多思多问;取法乎上,持之以恒”。其中“法”指 ( )A物质的客观性B意识的能动性 C事物的规律性D实践的历史性二、非选择题11、(2011上海崇明县高三模拟)37、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为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提出了七个方面的“不变之变”:科学发展的主题不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要转变;经济政策的思路不变,产业发展的体系要拓展;社会建设的重点不变,收
11、入分配的关系要调整;文化前进的方向不变,文化产业的建设要提升;改革开放的国策不变,整体推进的力度要加强;加强党建的主线不变,科学执政的能力要提高;治国方略的大政不变,社会发展的合力要增强。(1)请运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分析说明。(2)请列举一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或者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一个建议。第四课参考答案【高考真题体验】1-5DABDB 6-8CAD【考点精题演练】1-5 AACDC 6-10 DBCCC11、(1)运动和静止是辨证统一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绝对的动中包含着暂时的、相对的静;相对的静中包含着永恒的、绝对的动。 (2分)运动是绝对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
12、变化中(1分)。世情、国情不断地变化发展着,因此,要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路线、方针、政策也需要调整与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1分)。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1分)。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科学发展的主题、经济政策的思路等的不变。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1分)。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关系,做好今后五年工作,要做到“变”与“不变”的有机统一(2分)。(2)措施如: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或循环经济;调整优化需求结构等。列举一项,并指出其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即可给分。如学生自己提出一些建议,言之
13、有理,亦应给分。(2分)1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和规律的关系。我国野生植物保护力度逐年加大,一方面说明保护生态平衡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还说明了人的意识能够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答案】(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善待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国加大力度保护野生植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有助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我国加大力度保护野生植物,是遵循自然规律的正确选择,必然有助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2、陕西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力度正逐年加大,目前65%的高等植物群落和70%的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已经得到了有效保护。结合所学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上述做法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