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编者选题表考查点题号易中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在今天2、3、4、59取其精华,去其糟粕6、7、89一、选择题1.“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记忆中的除夕夜,全家人围炉夜话:仁爱亲情、长幼有序、礼数有方。如今的春节,人们忙着在群里抢红包、在网络上看春晚、在微信圈里发祝福。人们纷纷感慨:年味淡了。人们对年味的留恋更深层次的是()A.对数字化生活方式冲淡年味的担忧B.对春节折射的传统文化内核的留恋与珍视C.对传统年俗的固守与坚持D.对记忆中除夕夜的回忆与怀念解析:B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如今的春节和记忆中的不同,人们忙着
2、在群里抢红包、在网络上看春晚、在微信圈里发祝福。人们纷纷感慨:年味淡了。这体现了对数字化生活方式冲淡年味的担忧以及对记忆中除夕夜的回忆与怀念,但人们对年味的留恋更深层次的是对春节折射的传统文化内核的留恋与珍视,B符合题意,排除A、D。对传统年俗不能固守,C错误。2.受“农耕文化”和“家国伦理”观念影响,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租房,往往不惜集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不能顺应时代变迁,应该摒弃传统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人们的传统观念应该因时而变A.B.C.D.解析:C对传统文化
3、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观点错误。传统文化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而不决定人们的价值取向,观点错误。符合题意。3.(2017安徽淮北联考)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俗称“冬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每年冬至这天,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这主要体现了()A.传统习俗在历史发展中是不会改变的B.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D.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是一种饮食文化解析:C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冬至节气文化流传几千年,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C符合题意;传统文化也会因时而变,A错误;B与材料无关;
4、D缩小了传统文化的内容。4.“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诗礼传家的内涵不断注入新的要素,但无论如何,诚信、正直、勤奋等核心的价值观念应被长久坚守。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家风促进家庭、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文化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A.B.C.D.解析:B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继承。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诗礼传家的内涵不断注入新的要素,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诚信、正直、勤奋等核心的价值观念应被长久坚守,体现了传统美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要继承和发扬,选;错误,只有优秀的传统家风才能促进家庭、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符合题意。5.
5、(2017河北唐山一中期中)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重点记录了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等领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顶级的中国文物修复过程和技术,展现文物的原始状态和收藏状态。该片总策划、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指出:“文物修复切忌创造性修复,科班出身的新晋学徒们要摒弃艺术教育所赋予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恪守修旧如旧的准则。”这说明文物修复要()丰富传统文化内涵,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继承传统文化财富,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提高文物保护能力,保存民族的历史文脉批判继承历史文化,展现文化的博大精深A.B.C.D.解析:B本题考查传统文化及其作用。文物修复坚持“修旧
6、如旧”原则,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保存民族历史文脉,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材料没有涉及批判继承历史文化,与材料无关。6.(2017山西大同一中月考)2016年9月15日,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20多所高校的学子们相约华清宫,参加景区节庆互动活动,并一起吟诗度中秋,通过这种特殊的形式,了解中秋节的习俗和文化,感受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互动活动中,学子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继承性须无意识接受中秋文化的熏陶要对中秋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应该保持和发扬优秀中秋文化A.B.C.D.解析:D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符合题意
7、;材料没有直接涉及文化继承问题,与材料无关;人们对文化的体验是有意识的、主动的过程,错误。7.有人主张小学生重读四书五经,我国有位国学大师认为,在中小学课本中选录优秀的四书五经文章是好事,但没有选择地让孩子学四书五经是开历史倒车,其中所隐含的奴性文化,只能使人的思想僵化麻木。这告诉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传统文化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防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A.B.C.D.解析:C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材料主要强调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一分为二的态度,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故说法明显片面。对待传统文化,要
8、取其精华,发挥精华的积极作用,错误。8.家规是孩子行为培养的根基。老北京也有很多家规,例如:不许吧唧嘴儿,不许叉着腿儿,不许搅菜碟儿,不许筷插碗儿,不许不称长辈您,不许说瞎话儿,未嫁姑娘不许站在窗前往外看对于这些传统的家规,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固守传统,独树一帜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摒弃传统,顺应时代A.B.C.D.解析:B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传统文化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不能一概而论,故“固守传统”“摒弃传统”的说法不正确,排除。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正确切题。所以正确答案为B。二、非选择题9.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一要心存敬畏,二要
9、心存感恩。在抢救第一、保护为主的前提下,适当地开发利用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来发展经济,造福一方百姓,但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文化遗产珍贵脆弱,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要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升到保护民族血脉、民族基因的高度,去除浮躁和功利心态,合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一方面要坚持不能搞文化造假,另一方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不能竭泽而渔,不能吃了“祖宗饭”又吃“子孙饭”。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遗产?解析:回答本题,应首先审读设问,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遗产”,故应从“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两个角度结合材料组织答案。答案:(1)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遗产作为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我们应珍惜和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反对只注重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错误观点。(2)世界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同时,首先尊重和发展好本民族文化。(3)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