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质量检测(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A卷 学业水平达标)(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HPO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解析:选A血红蛋白分布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2(2014海南)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B胰岛素的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C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D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
2、作用相互拮抗解析:选A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受神经的直接支配;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3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解析:选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由兴奋部位向两侧未兴奋部位双向传导的;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在突触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
3、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4神经细胞A释放多巴胺会导致神经细胞B产生兴奋,A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A。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干扰A、B细胞间的兴奋传递(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多巴胺的释放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释放的多巴胺与结合会导致细胞B的膜电位改变C多巴胺只能由细胞A释放作用于细胞B使兴奋单向传递D药物会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作用时间缩短 解析:选D神经细胞A 与神经细胞B之间相互联系的结构称为突触,图中表示突触小泡,多巴胺相当于传递神经冲动的神经递质,属于大分子化学物质,其进出细胞膜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依赖的是细胞膜的流
4、动性;在突触处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改变,产生神经冲动;在突触处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是单方向的,不能从突触后膜传递到突触前膜。由于药物干扰A、B细胞间兴奋传递,因此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作用时间会延长。5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解析:选A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的,与生俱来,故而是可以遗传的;过敏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属于第三道防线的体液免疫,为特异
5、性免疫;记忆细胞由B 淋巴细胞或T 淋巴细胞产生,都属于第三道防线,为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没有针对性,对所有的异物都起识别作用,只针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的是特异性免疫。6.(2014海南)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解析:选C由图可知,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传入神经的细胞体在灰质以外,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
6、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7下图所示曲线表示一只成年雄性家兔血液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物质可能是由下丘脑分泌的A、B两种物质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B的变化对A有反馈调节作用B物质是由睾丸分泌的A都正确B正确C正确 D正确解析:选C切除睾丸后,B激素含量下降,说明B激素是雄性激素,其化学本质是脂质;A可能是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也可能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有反馈调节作用。8给实验用的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分别从其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和动脉采集尿液和血液并进行成分分析,结果如下表。据此结果可
7、以推测注射食盐水后() 尿液血浆体积(mL/单位时间)Na(mg/kg)K(mg/kg)Na(mg/kg)K(mg/kg)注射食盐水前25153515545注射食盐水后40123013537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C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增强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解析:选B由表格数据分析,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血浆中Na浓度降低了,所以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注射食盐水后尿液多了,则抗利尿激素减少了,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减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与该过程无关。9下面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B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
8、反射现象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解析:选C刺激肌肉,信号先传到电流表左边,产生电位差,再传到电流表右边,产生电位差,所以电流表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反射的发生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刺激M点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应为化学信号电信号;由于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故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10雪后初霁,有些同学在草地上打雪仗。他们把雪团放在手里,过了一会儿,发现手比未放雪之前要热乎一点,下列对此现象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握雪后,手部的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体温调节中枢B此过程
9、中,机体某些细胞耗氧增加,代谢增强C此过程中,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D整个过程中下丘脑的兴奋性增强,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解析:选C当受到寒冷刺激后,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也收缩。11(2013新课标)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解析:选D从图甲中RNADNA的过程可知,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从图乙可以看出,HIV感染一段时间内,实验动物体内抗HIV抗体水平增加,说明机
10、体能产生体液免疫;从图丙可看出,加入实验药物a后,T细胞的数量上升,说明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从图丁看出,加入实验药物b后,HIV浓度继续上升,说明HIV对实验药物b不敏感。12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7N9侵入人体后可发生下图免疫反应(A、B为有关的物质),下列各种分析正确的是()A禽流感病毒H7N9侵入机体后,能刺激T细胞增殖和分化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能产生抗体与病毒结合B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7N9清除C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可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D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解析:选D图为细胞免疫过程,A物质是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
11、素2;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效应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T细胞成熟于胸腺。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10分)下图表示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回答有关问题:(1)甲图中代表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其中效应器是_(填序号),效应器由_组成。(2)若在甲图中处给予适宜刺激,兴奋可传至效应器引起反应,则电流表A的偏转情况是_,电流表B的偏转情况是_;若在甲图中的处给予适宜刺激,电流表A、B的偏转情况分别是_。(3)乙图中代表未受刺激时的膜电荷分布是_(填标号),形成此电荷分布的原因与_的跨膜运输有关。乙图中能产生局部电流的是_(填标号)。(4)若丙图中释放的可以促进Cl进入细胞,则会引起下一个
12、神经细胞_(填“兴奋”或“抑制”)。(5)若在丙图所示的结构中给予某种药物,再刺激甲图中,发现电流表B不偏转,但发现丙图中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说明该药物是抑制了_(用图中的标号表示)的功能。解析:(1)传入神经的始端是感受器,传出神经的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效应器。判断反射弧中感受器和效应器有两种方法:一看突触:在突触中兴奋是单向传递的,只能从前往后传,所以前面的是感受器,后面的是效应器;二找神经节:的细胞体在中枢以外,且有神经节,这条神经就是传入神经,连着它的是感受器。(2)当在处刺激时,电流计A上端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而下端仍然为内负外正,所以会出现第一次偏
13、转(向上);当电流计A下端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而上端仍然为内负外正时,会出现第二次偏转。同理,在电流表B中也会出现同样的偏转情况。当在处刺激时,由于在突触处兴奋是单向传递的,仅有B的下端出现负电荷,故只能出现一次偏转,而兴奋不能传到A,故A不偏转。(3)静息电位为内负外正,产生的原因是K外流,当受到刺激时兴奋处的电位会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从而产生局部电流。(4)丙图中的为神经递质,如果能促进Cl进入细胞,则突触后膜的膜电位仍然为内负外正的静息状态,不能兴奋,即受到了抑制。(5)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说明这种药物对神经递质的产生没有影响,即不影响神经递质的产生和
14、释放,突触前膜和突触小体都没有受影响,但是给予药物后,发现神经冲动被阻断,所以药物的作用是使突触前膜所释放的神经递质无法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从而不能将兴奋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答案:(1)传出神经末梢和相关的肌肉、腺体(2)两次偏转,方向相反两次偏转,方向相反A不偏转,B偏转一次(3)K(4)抑制(5) 14(8分)如图,甲、乙、丙表示内分泌腺,字母表示激素(其中激素C的分泌受H的调节),数字表示生理活动。请回答下列关于下丘脑对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调节过程的问题(“”内填字母、数字与甲、乙、丙,“_”上写文字):(1)图中属于下丘脑自主神经调节的是。寒冷刺激时,以神经调节为主的是。(2)在寒冷环境下
15、人体直接参与产热调节的激素有_与_。E可能是_。(3)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这是因为_。(4)若高盐饮食后不喝水,机体通过的调节过程是_。(5)图中显示促进血糖升高的激素是。B除了图示的作用外,还可以通过_作用调节血糖平衡。解析:(1)由题干图解可知,由下丘脑发出的神经直接调节生命活动的是,E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代表传入大脑皮层的神经,代表抗利尿激素调节过程,指支配胰岛的神经;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发出神经,使其支配的肌肉、腺体活动增强,促进新陈代谢,进而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恒定,故以神经调节为主的是。(2)在寒冷环境下人体直接参与产热调节的激素有G甲状腺激素和D肾上腺素。E由下
16、丘脑分泌,通过垂体作用于甲状腺,因此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3)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的功能,故在寒冷环境中时,甲状腺通过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产热,参与体温调节过程。(4)高盐饮食后不喝水,机体通过的调节过程为:食物过咸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减少渗透压维持正常。(5)促进血糖升高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A)、肾上腺素(D)及去甲肾上腺素(C),胰岛素可通过促进糖类的氧化分解降低血糖。答案:(1)(2)G甲状腺激素D肾上腺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3)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4)高盐饮食,血浆
17、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渗透压维持正常(5)ACD糖类的氧化分解15(8分)(2014山东)研究者将空腹的大鼠置于冷水中,探究冷水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1)冷水刺激引起实验大鼠皮肤_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处理,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引起皮肤血管_,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引起_(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2)冷水刺激产生的兴奋还可以通过神经中枢作用于胰岛,引起_分泌增加,该激素促进_分解,血糖水平升高,以对抗冷水刺激。(3)冷水刺激引起胃黏膜内的HCO减少,从而对H缓冲作用减
18、弱,会使胃黏膜组织液的_降低,可引起胃黏膜损伤。(4)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解析:(1)冷水刺激使皮肤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经中枢处理后,发出指令,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下降,皮肤散热量减少;同时引起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促进代谢,使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2)胰高血糖素可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升高血糖以对抗冷水刺激。(3)HCO可中和H,HCO减少,H浓度增加,从而导致胃黏膜组织液pH下降,引起胃黏膜损伤。(4)胃黏膜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属
19、于第一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答案:(1)(冷觉)感受器神经递质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2)胰高血糖素肝糖原(3)pH(或酸碱度)(4)非特异性16(9分)如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2)图1中的表示_过程,该过程属于_免疫。(3)图2所示的免疫过程中,参与AB过程的有图1中的_(填字母)细胞。(4)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与该疫苗相应的抗原时,相应的记忆
20、细胞,如图1中_(填字母)能_,增强机体的免疫力。(5)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第一步:将_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第二步: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接种疫苗,_。第三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填图1中数字)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的。解析:(1)图1为体液免疫,其中的Y是抗体,f是淋巴因子,二者都是免疫活性物质。(2)图1中的c是B细胞,过程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21、3)图2所示过程为细胞免疫,参与AB过程的是效应T细胞,图1中e是效应T细胞。(4)图1中的k是记忆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5)实验设计时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答案:(1)f、Y(2)B细胞增殖、分化体液(3)e(4)k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5)同种且生长状态相同的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17(8分)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下图所示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问题:(1)DC细胞能通过_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入细胞内,将其分解; 同时,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
22、疫系统的_功能。(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T细胞外具有_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的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_。具有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状细胞外还有_等。解析:(1)DC细胞可通过胞吞方式将抗原摄入细胞内。免疫调节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2)吞噬细胞与DC细胞功能相似,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的功能,DC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是通过细胞外特定物质与T细胞表面具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来实现的,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答案:(1)胞吞防卫、监控和清除(2)识别信息交流吞噬细胞18(9分)
23、为探索影响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因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如下一些实验:(1)实验一:取生长正常的成年雄鼠甲,对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进行不间断检测。每隔3 d对甲鼠的甲状腺做一次等量切除,其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图中曲线a表示的激素是_,曲线b表示的激素是_。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细胞的分泌功能(产生的激素量)与甲状腺的体积呈_(关系)。通过该实验,还可以给人启示,对于患_的病人可以实施手术治疗。(2)实验二:取生长正常的成年雄鼠乙,每隔3 d注射一次等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并测得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总是先上升后
24、下降,请分析产生这种生理变化的原因。当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浓度升高时,_合成和分泌增多,进而刺激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当停止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时,其体内过高的_就会抑制_和_的分泌活动,从而使相应的激素水平下降。(3)实验三:为了验证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某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实验方案:取生长状况相同的雄鼠丙和雌鼠丁,其中给丙鼠每天喂含碘的食物,丁鼠每天喂不含碘的等量的食物;两只鼠放在不同室内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对两只鼠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测定。请改正该方案中的不足之处:_;_。(4)若将实验三改为探究“烟草浸出液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实验,请你预测探究结论。_。解析:(1)
25、因为每隔3 d对甲鼠的甲状腺做一次等量切除,其甲状腺激素一定不断减少。由于甲状腺激素不断减少,反馈给垂体,使得垂体分泌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以便保持甲状腺激素浓度的稳定。甲状腺细胞的分泌功能(产生的激素量)与甲状腺的体积呈正相关。甲亢是由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一种疾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部分甲状腺,达到减少甲状腺激素分泌的目的。(2)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存在由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级调节。当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浓度升高时,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量增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而甲状腺激素较多时,对下丘脑、垂体起抑制作用即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相应激素的水平下降。(3)为了保证单一变量,要保证各组老鼠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相同,同时要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另外实验设计还应该遵循可重复性原则,即实验结果能够重复出现,所以设计的时候应该将小鼠分成两组,每组各选多只,而不是各1只小鼠。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正相关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2)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下丘脑垂体(3)丙鼠和丁鼠的性别应相同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合理即可)(4)没有影响;促进蝌蚪发育;抑制蝌蚪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