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2016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北师大石竹附属学校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1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为养料和氧气D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2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B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下移C图2中B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乙酰胆碱与钠离子通道相结合D图
2、1中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中,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3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上Cl通道开放,如图为两个神经元之间局部结构的放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完成细胞内信息交流的功能C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具通透性造成K+内流D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关受体结合导致Cl通道的开启4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的反馈调节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骨骼肌的
3、活动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5我们知道,抵御病原体的攻击,人体有三道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口腔黏膜对病原体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B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CB细胞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属于第三道防线D吞噬细胞既参与第二道防线也参与第三道防线6如图中是对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一段时间后,接着进行所示的实验,则中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依次是() A向B侧弯曲、向A侧弯曲、向A侧弯曲B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C向A侧弯曲、直立生长、向A侧弯曲D向B侧弯曲、直立生长、向B侧弯曲7如图甲、乙是不同进化类型示意图,a、b、c、d表示不同物种下列
4、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c,d亲缘关系很近,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B海豚和鲨鱼亲缘关系较远,外表相似,可用乙图表示C甲、乙两图能够说明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D判断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可利用核酸分子杂交的方法8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a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aa、XaXa、XaY等均为纯合子)现取一对金鱼杂交,F1代金鱼共67只,其中雄金鱼21只,则F1代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代成活个体中,a基因频率为()ABCD9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
5、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C自然选择,突变,种群过小,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D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进而形成生物多样性10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B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11关于人体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是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B艾滋病和
6、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C系统新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过弱导致的疾病D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A细胞受损12下列关于生长素的认识正确的是()A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B生长素只能在幼芽中合成C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向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背光一侧D生长素既可以从形态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也可以反过来运输13如图1表示胰岛素浓度与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图2表示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甲表示血糖的补充速率,曲线乙表示血糖的消耗速率B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导致曲线甲上升C若E为调节中枢,a为血糖浓度下降,则b、c可分别代表胰髙
7、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若E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和产生渴觉14棉蚜体形微小,繁殖快,以棉叶组织的汁液为食某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l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调查日期 6.106.156.206.256.307.57.107.157.20棉蚜数量 ( 只/株 )0.424.7941.58261.731181.941976.962175.632171.462173.23A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棉蚜种群的数量B7月15日的前5天内棉蚜种群的出生率小于后5天C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D该棉蚜种群的数量
8、在7月20日达到较大,是消灭棉蚜的最佳时间15黄鼠是我国北方农田和草原的重要害鼠,对农作物危害严重某研究机构对其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1hm2=10 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事实上黄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初捕32321418重捕3641818由此得出的推测正确的是()A该草地黄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288只/hm2B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黄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1:1D假设样方
9、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且不考虑重捕更难的因素,则洞口数与黄鼠数的比例关系为2.5:116如图表示在酵母菌培养过程中,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天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00只,则()A第10天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该种群的环境最大容纳量为20000只C该酵母菌种群在020天内呈S型增长D020天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17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樟树、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B水稻田中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群落C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D洞庭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
10、群落的水平结构18在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置灯光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趋湿、避高温的特点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19抗原侵入机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先天性免疫反应,同时释放出某种信号机体内的树突细胞(具有树状分支和吞噬功能的细胞)获取信号后会引发T细胞产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树突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与糖蛋白密切相关B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的过程与溶酶体密切相关CT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后,会立即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D树突细胞释放更多递质,加
11、强免疫细胞的联系20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寒冷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的颤抖来增加产热B受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这是一个非条件反射C寒冷环境中,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与多种激素的分泌增多有关D寒冷环境中正常人的产热速率大于20时产热速率,散热速率则小于20时散热速率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0分)212011年5月10日消息内蒙古已有8000多万亩草原发生鼠害调查草原老鼠数量变化对畜牧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某科研小组对该草原的这一田鼠进行了长期追踪调查,并绘制了如曲线图回答以下问题:(1)调查该田鼠的种群密度使用的方法是(2)图中虚线表示在条件下,田鼠种群
12、增长的曲线(3)图中表示该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实际增长情况,图中AB时间段内实线和虚线重合,而B点以后同一时刻虚线与实线的差值表示由于存在而被淘汰的数量(4)图中DE段,该田鼠的年龄组成属于型,牧民为了减少田鼠的数量,在图中(B/C/D/E)点投放鼠药效果最好22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a、b、c表示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免疫,图中b细胞在人体内可以来自(填细胞名称)(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填字母)(3)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物质d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
13、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病(4)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侵入人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23下丘脑是调节内脏器官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所在地图A 为下丘脑某神经细胞的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图B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A图表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此时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这将导致图A中 面产生正电位(2)在寒冷状态下,机体通过B图中方式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甲状腺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又会导致下丘脑和垂体有关激素分泌量减少,这种调节作用叫做调节(3)在寒冷的环
14、境中,机体也能通过B图中的丙方式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其具体的反射弧(4)当人体大量失水后,在相关神经系统的作用下,血液中的激素的含量有所(下降、上升)2015-2016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北师大石竹附属学校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1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为养料和氧气D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15、其中表示食物的消化吸收,需要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表示氧气进入内环境、二氧化碳排出体外,需要通过呼吸系统才能完成;表示代谢废物排出体外,需要排泄系统来完成;表示养料和氧气进入细胞;表示代谢废物排出细胞;表示细胞与外界环境通过内化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解答】解:A、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但通过排泄系统来完成,A错误;B、人体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内液,B错误;C、进入细胞,应该为养料和氧气,C正确;D、表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通过内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稳态,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就
16、是细胞外液;掌握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含义及涉及到的系统,再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2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B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下移C图2中B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乙酰胆碱与钠离子通道相结合D图1中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中,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装置A测得的电位是外正内负,相当于图2中的A点的电位,即静息电位装置B
17、测得的电位是外负内正,相当于图2中的C点的电位,即动作电位神经受到刺激后,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打开,导致Na+大量内流,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2中的B段【解答】解:A、图1中B测出的电位是动作电位,其大小相当于图2中C点的电位,A错误;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Na+内流量减少,导致图2中C点下移,B错误;C、图2中B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C错误;D、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中,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钾离子外流,神经纤维恢复为静息电位,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元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
18、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上Cl通道开放,如图为两个神经元之间局部结构的放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完成细胞内信息交流的功能C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具通透性造成K+内流D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关受体结合导致Cl通道的开启【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
19、Cl内流,以抑制膜内变为正电,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解答】解:A、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以抑制膜内变为正电,不能使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错误;B、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完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错误;C、静息状态时是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具通透性造成K+外流所致,C错误;D、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关受体结合导致Cl通道的开启,使Cl内流,以抑制膜内变为正电,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突触结构、神经递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
20、是()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的反馈调节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骨骼肌的活动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专题】正推法;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分析】下丘脑的功能主要有:1、水、无机盐平衡调节中枢;2、体温调节中枢;3、血糖调节中枢;4、内分泌的调节枢纽;5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解答】解:A、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引起尿量减少,A错误;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属于负反馈调节,如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下
21、丘脑的分泌,B正确;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骨骼肌活动,引起骨骼肌收缩,C正确;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代谢加快,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下丘脑的功能,涉及到下丘脑在水盐平衡调节、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等过程中的作用,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的生理过程熟练掌握和理解5我们知道,抵御病原体的攻击,人体有三道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口腔黏膜对病原体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B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CB细胞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属于第三
22、道防线D吞噬细胞既参与第二道防线也参与第三道防线【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解答】解:A、口腔黏膜对病原体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A正确;B、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体属于第一道防线,B错误;C、B细胞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属于第三道防线
23、,C正确;D、吞噬细胞既参与第二道防线也参与第三道防线,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防卫功能,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第几道防线,再做出准确的判断6如图中是对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一段时间后,接着进行所示的实验,则中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依次是()A向B侧弯曲、向A侧弯曲、向A侧弯曲B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C向A侧弯曲、直立生长、向A侧弯曲D向B侧弯曲、直立生长、向B侧弯曲【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单侧光的照射,使燕麦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向背光一侧横向运输
24、,导致琼脂块A中的生长素比B中的多【解答】解:由于琼脂块A中的生长素比B中的多,所以中左侧生长素多于右侧,胚芽鞘将向B侧弯曲生长由于琼脂块A和B之间的生长素不横向运输,所以转动不影响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因此胚芽鞘也向B侧弯曲生长由于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而琼脂块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又琼脂块A中的生长素比B中的多,所以胚芽鞘将向B侧弯曲生长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运输及其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如图甲、乙是不同进化类型示意图,a、b、c、d表示不同物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c,d亲缘关系很近,二者之
25、间不存在生殖隔离B海豚和鲨鱼亲缘关系较远,外表相似,可用乙图表示C甲、乙两图能够说明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D判断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可利用核酸分子杂交的方法【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专题】正推法;生物的进化【分析】由图甲可知,a、b物种原始祖先性状相近,经过自然选择,它们之间的性状越来越远由图乙可知,c、d原始祖先的性状相差较远,经过自然选择,它们之间的性状越来越近【解答】解:A、a、b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B、海豚和鲨鱼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亲缘关系较远,但外表相似,可用乙图表示,B正确;C、甲、乙两图中物种进化的方向不同,这是自然环境不同造成的,说明了自然选
26、择在进化中的作用,C正确;D、可用核酸分子杂交的方法判断物种间的亲缘关系,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判断或正确结论的能力以及从图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8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a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aa、XaXa、XaY等均为纯合子)现取一对金鱼杂交,F1代金鱼共67只,其中雄金鱼21只,则F1代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代成活个体中,a基因频率为()ABCD【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基因的分离定律,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结
27、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解答】解;由题意知,一对金鱼杂交,F1代金鱼共67只,其中雄金鱼21只,雌性个体:雄性个体2:1,说明金鱼的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XAY,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XAXA,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A:Xa=3:1,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AY,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A:Y=1:1,因此F1代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AXA:XAXa:XAY:XaY=3:1:3:1,其中XaY死亡,所以成活个体中XAXA:XAXa:XAY=3:1:3;Xa的基因频率=1(32+12+3)=故选:C【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
28、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获取结论的能力9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C自然选择,突变,种群过小,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D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进而形成生物多样性【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专题】正推法;生物的进化【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
29、,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B、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B正确;C、自然选择,突变,种群过小,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C正确;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在解题时要掌握知识
30、的关键所在,比如要知道: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来决定的;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形成生殖隔离10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B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专题】图形图表题;内环境与稳态【分
31、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使乳酸含量增加;BC段下降是由于乳酸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转化为其他物质【解答】解:A、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能运输更多的氧气,A正确;B、在BC段,人体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与NaHCO3反应,B错误;C、AB段上升是由于此段时间内人体的无氧呼吸加强所致,而不是只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D、AB段上升是由于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所致,D错误故选:A【点评】
32、本题以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为背景,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呼吸、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尤其是血浆pH的调节机制,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过程,掌握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明确AB上升是由于无氧呼吸加强所致;掌握内环境中pH的调节机制,明确血浆中的缓冲物质能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11关于人体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是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B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C系统新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过弱导致的疾病D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A细胞受损【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专题】对比分析法;免疫调节【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概念已免
33、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发病机理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引起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而致举例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艾滋病【解答】解:A、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A错误;B、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
34、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B正确;C、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过强导致的疾病,C错误;D、糖尿病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病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意在强化学生对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12下列关于生长素的认识正确的是()A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B生长素只能在幼芽中合成C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向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背光一侧D生长素既可以从形态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也可以反过来运输【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
35、端产生某种刺激,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运输到下部的伸长区,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此出现向光弯曲,显示出向光性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解答】解:A、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向背光一侧横向运输而导致分布不均匀造成的,A正确;B、生长素能在幼芽、嫩叶和发育的种子中合成,B错误;C、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向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少于背光一侧,C错误;D、生长素只能从形态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表现为极性运输,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运
36、输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13如图1表示胰岛素浓度与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图2表示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甲表示血糖的补充速率,曲线乙表示血糖的消耗速率B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导致曲线甲上升C若E为调节中枢,a为血糖浓度下降,则b、c可分别代表胰髙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若E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和产生渴觉【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随胰岛素的浓度的增加血糖的消耗速率增加,补充速率下降,二者呈负相关,即甲为血
37、糖的消耗速率,乙为血糖的补充速率图2中,信息a刺激E,可以使E产生不同的信息b和c【解答】解:A、据图分析:曲线甲为血糖的消耗速率,乙为血糖的补充速率,A错误;B、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促进肝糖原与肌糖原的合成,导致曲线甲上升,B正确;C、若E为血糖调节中枢下丘脑,a为血糖浓度下降,则b、c可分别代表胰髙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血糖的升高以维持稳定,C正确;D、若E为水平衡调节中枢下丘脑,a为渗透压升高,则b表示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表示大脑皮层产生渴觉,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和相关激素的调节,意在
38、强化学生的识图判断和分析作答能力,通过知识的迁移能力14棉蚜体形微小,繁殖快,以棉叶组织的汁液为食某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l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调查日期 6.106.156.206.256.307.57.107.157.20棉蚜数量 ( 只/株 )0.424.7941.58261.731181.941976.962175.632171.462173. 23A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棉蚜种群的数量B7月15日的前5天内棉蚜种群的出生率小于后5天C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D该棉蚜种群的数量在7月20日达到较大,是消灭棉蚜的最佳时间【考点】
39、种群的数量变动;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开始调查时,棉蚜种群数量很小,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但到7月份后,增长速度缓慢,并基本保持不变,说明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增长【解答】解:A、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所以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样方法,A错误;B、7月15日的前5天内棉蚜种群的出生率与后5天基本相等,所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B错误;C、由于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在7月10日种群增长就基本停止了,说明棉蚜没有无限增多,呈S型曲线增长,C正确;D、消灭棉蚜的最佳时间是6月30日之前,因为在6月30日时,棉
40、蚜的数量为,种群增长率最大,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和种群增长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5黄鼠是我国北方农田和草原的重要害鼠,对农作物危害严重某研究机构对其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1hm2=10 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事实上黄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初捕32321418重捕3641818由此得出的推测正确的是()A该草地黄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288只/h
41、m2B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黄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1:1D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且不考虑重捕更难的因素,则洞口数与黄鼠数的比例关系为2.5:1【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专题】数据表格;种群和群落【分析】1、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32364=288只,但总面积为2hm2,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882=144只/hm22、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因为活动能力强(不适合样方法)、身体微小(不适合标志重捕法)【解答】解:A、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323
42、642=144只/hm2,A错误;B、根据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数偏小,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高,B错误;C、在两次捕获中,雌性个体数量是60,雄性个体数量是40,即雌性:雄性的比例为3:2,C错误;D、由于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则1hm2有360个洞,洞口数/田鼠数=360144=2.5:1,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性别比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16如图表示在酵母菌培养过程中,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天时经调查该种
43、群数量为20000只,则()A第10天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该种群的环境最大容纳量为20000只C该酵母菌种群在020天内呈S型增长D020天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分析】据图分析,横坐标是时间,因变量为种群的增长率,010天种群增长率先增加,1020天种群增长率减少为0,表示S型曲线其中第10天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的数量为【解答】解:A、第10天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A错误;B、第10天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的数量为,若第十年的种群数量是20000只,则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00只,B错误;C、
44、据图分析,横坐标是时间,因变量为种群的增长率,010天种群增长率先增加,1020天种群增长率减少为0,表示S型曲线,C正确;D、020天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属于图形分析题,利用好相关的知识,读懂图意,进行图文转换即可得出正确选项17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樟树、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B水稻田中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群落C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D洞庭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专题】正推法
45、;种群和群落【分析】1、解关于调查种群密度方面的题目时,首先要知道什么生物选用什么样的调查方法,其次要知道怎么调查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2、群落的结构:(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2)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解答】解:A、蛇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调查其种群密度
46、,应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B、生物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由所有生物组成的,B错误;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常用取样器取样法,用标志重捕法标志物容易脱落,C错误;D、洞庭湖近岸区和湖心区,由于水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造成不同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18在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置灯光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
47、光、趋湿、避高温的特点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考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专题】教材经典实验;种群和群落【分析】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所采用的方法是取样调查法,原理是利用动物避光、避高温和趋湿、趋暗的性质,在装置上方放置灯光,使小动物向下方的广口瓶移动,计算一定样品中土壤中的动物的类型、数目,进而估测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解答】解:A、放置灯光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避光、趋湿、避高温的特点,A错误;B、灯罩的功能是使昆虫向广口瓶移动,B错误;C、金属网不能阻止昆虫向下移动进入广口瓶,否则广口瓶中的动物会减少
48、,影响实验结果,C错误;D、广口瓶中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用于杀死、固定小动物,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的理解和掌握19抗原侵入机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先天性免疫反应,同时释放出某种信号机体内的树突细胞(具有树状分支和吞噬功能的细胞)获取信号后会引发T细胞产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树突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与糖蛋白密切相关B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的过程与溶酶体密切相关CT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后,会立即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D树突细胞释放更多递质,加强免疫细胞的联系【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机体内的树突细胞获取
49、信号后会引发T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即细胞免疫,其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将靶细胞裂解死亡,同时释放淋巴因子增强细胞免疫【解答】解:A、树突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A错误;B、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的过程与溶酶体密切相关,B正确;C、T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后,将抗原暴露到体液中,体液中的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错误;D、树突细胞不能释放递质,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树突
50、状细胞为背景,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明确题干中树突细胞引发T细胞产生的是细胞免疫,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即可20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寒冷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的颤抖来增加产热B受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这是一个非条件反射C寒冷环境中,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与多种激素的分泌增多有关D寒冷环境中正常人的产热速率大于20时产热速率,散热速率则小于20时散热速率【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本题需要掌握:1、寒冷时机体为维持体温恒定,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的表现分别有哪
51、些2、非条件反射的概念3、体温恒定的原因: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解答】解:A、寒冷时机体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恒定,骨骼肌不自主颤抖就是机体增加产热的表现,故A对;B、寒冷刺激,为减少散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这个行为是由脊髓控制的,人人生下来就有的,为非条件反射,故B对;C、寒冷环境中,为了增加产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体内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热量,故C对;D、只要体温恒定,无论外界温度如何,产热率总等于散热率,故D错故选D【点评】本题以体温调节为背景考查了维持体温恒定的方式、原因和非条件反射概念等基础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讲解时可补充炎热时维持体温恒定的
52、方式,还可要求学生绘制出寒冷和炎热环境中调节体温的图解式模型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0分)212011年5月10日消息内蒙古已有8000多万亩草原发生鼠害调查草原老鼠数量变化对畜牧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某科研小组对该草原的这一田鼠进行了长期追踪调查,并绘制了如曲线图回答以下问题:(1)调查该田鼠的种群密度使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2)图中虚线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田鼠J种群增长的曲线(3)图中表示该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实际增长情况,图中AB时间段内实线和虚线重合,而B点以后同一时刻虚线与实线的差值表示由于存在环境阻力而被淘汰的数量(4)图中DE段,该田鼠的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牧民为了减少田鼠的数量,在
53、图中B(B/C/D/E)点投放鼠药效果最好【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专题】坐标曲线图;种群和群落【分析】在于虚线表示J型曲线,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实线表示S型曲线,到达D点后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投放了灭鼠药,但一段时间后田鼠的数量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解答】解:(1)由于鼠个体较大,活动能力强,生活范围广,所以调查草原中鼠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2)图中虚线表示在没有天敌,近似理想条件下,田鼠J种群增长的曲线(3)图中图中AB时间段内实线和虚线重合的原因是因为迁入之初草原的食物和空间充足,并且没有天敌,近似理想条
54、件,而B点以后同一时刻虚线与实线的差值表示环境阻力或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4)图中D点时刻,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此时该田鼠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各年龄阶段的田鼠所占比例适中为了减少田鼠的数量,在图中B点投放鼠药效果最好故答案为:(1)标志重捕法(2)理想(食物、资源丰富,没有天敌) J(3)环境阻力(生存斗争)(4)稳定型 B【点评】本题考查标记重捕法、种群数量变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计算和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属于中档题22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a、b、c表示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体液免疫,图中b细胞在人体内可以来自B细胞和记忆B细胞(填细
55、胞名称)(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a、c、d(填字母)(3)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物质d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4)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侵入人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初次免疫后,人体内已存在记忆B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同的病原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并分化产生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免疫调节【分析】免疫调节的类型: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1)非特异性免疫:包括
56、由皮肤、黏膜构成人体的人体免疫第一道防线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的第二道防线人生来就有,不是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2)体液免疫的过程: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 B细胞的感应有直接感应和间接感应,没有T细胞时也能进行部分体液免疫; 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 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 (3)细胞免疫的过程:从图中分析可得:此过程是体液免疫过程,a为B细胞,b为浆细胞,c为记忆B细胞,d为抗体【解答】解:(1)分析图解可知,该特异性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图中b细胞表示浆细胞,在人体内可以来自B细胞和记忆B细胞(2)a为B细胞,b为效应B细胞,
57、c为记忆B细胞,d为抗体中只有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包括免疫缺陷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心脏病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4)初次免疫后,人体内已存在记忆B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同的病原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并分化产生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因此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侵入人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故答案为:(1)体液 B细胞和记忆B细胞(2)a、c、d (3)自身免疫(4)初次免疫后,人体内已存在记忆B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同的病原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并分化产生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意思对即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细胞的
58、分化,免疫学的应用,免疫调节的类型等考点的理解,考生要能够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根据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判断图中字母和标号表示的名称,并结合题意进行解答23下丘脑是调节内脏器官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所在地图A 为下丘脑某神经细胞的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图B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图表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此时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这将导致图A中N 面产生正电位(2)在寒冷状态下,机体通过B图中甲方式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神经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又会导致
59、下丘脑和垂体有关激素分泌量减少,这种调节作用叫做反馈调节(3)在寒冷的环境中,机体也能通过B图中的丙方式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其具体的反射弧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肾上腺(4)当人体大量失水后,在相关神经系统的作用下,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激素的含量有所上升(下降、上升)【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突触的结构【分析】分析A图:图A为下丘脑某神经细胞的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其中为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因此M面试膜外,N面是膜内;为蛋白质;为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分析B图:图B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其中甲激素的调节属于下
60、丘脑垂体靶腺的分级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乙激素为下丘脑分泌,但由垂体释放,应该为抗利尿激素;丙激素是由神经系统控制分泌腺分泌的【解答】解:(1)兴奋在突触后膜上由化学信号电信号,这将导致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即A图中N面产生正电位,M面产生负电位(2)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因此在寒冷状态下,机体通过B图中甲方式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神经体液调节(3)在寒冷的环境中,机体也能通过B图中的丙方式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其具体的反射弧为: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
61、出神经肾上腺(4)当人体大量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故答案为:(1)化学信号电信号 N(2)甲 神经体液调节 反馈(3)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肾上腺(4)抗利尿激素 上升【点评】本题结合细胞膜结构模式图和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图解,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神经、体液调节在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的结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并能根据糖蛋白的位置判断膜的内外表面;识记神经和体液调节过程,掌握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和水平衡的调节过程,能结合B图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