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八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2分)1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展,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主义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受当时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的影响所致,故选B。答案: B2“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
2、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的这段论述突出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民权主义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与材料中的论述是吻合的,故选B。答案:B320世纪20年代中期,有这样一种进步思想,它倾注了创立者毕生心血,融铸了中西思想文化精粹,团结了各个革命阶级和阶层的人民群众,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是指 ()A.陈独秀的激进民主思想B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C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D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解析: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完全符合题干条件的只有新三民主义,它提出于1924年,由三民主义发展而来,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指导了四大革命阶级广泛参与的国民革命运动。答案: B4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民主法制进程起到推动作用。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成立中国同盟会并制定革命纲领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C推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制定的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文件,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答案:D5“比较”是历史学习
4、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的诸多不同时代、不同区域内的事情有着诸多的相同点或者相似点。如对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进行比较,我们就不难发现()A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B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C都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D都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能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学说。美国未经历封建社会,故A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后成为一纸空文,故B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不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答案:D6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
5、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B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C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D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解析:本题以毛泽东对新三民主义的认识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新时期的三民主义”即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基础。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答案:D7“革命行动而欠缺人民心力,无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吾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
6、民之能力。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民、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者。”从材料中不可能看出孙中山()A看到了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大敌B认识到工农力量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C为改组国民党作了思想准备D将国民党改组为工农大众的政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改组前是资产阶级政党,改组后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农民和工人联合的政党,因此选项D错误。答案:D8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有九成都是没有田的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而是替地主来耕田的,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我们应该马上用政治和法律
7、手段来解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C主张用暴力手段剥夺地主的土地D体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思想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材料信息“农民有九成都是没有田的”“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体现了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思想。A、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C项与材料中“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相矛盾。答案:D9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24人中,有17人是共产党员。结合所学知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共产党控制了国民党B共产党的实力超过了国民党C反映了孙中山与共产党
8、合作的诚意D国共合作以共产党为主导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1924年国民党一大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国共合作实现党内合作的方式,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党对党的党外平等合作,因中国共产党力量有限(当时共产党员人数只有400多人),孙中山没有同意。国民党党员同一时期号称20万,而且掌握武装力量。答案:C10孙中山先生在其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一生的斗争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同盟会政治纲领 B旧三民主义C三大政策 D新三民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联合平等待我之民族”,在当时指联俄政策,
9、因此体现了“三大政策”。答案:C11“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下列选项与孙中山的这段话不符的是()A说明孙中山放弃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B孙中山的思想发生转化,由效法英美转向以俄为师C孙中山改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D孙中山有了与共产党合作的初步想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又相继进行了反袁、护国、护法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为了适应三大政策的需要,同时也为三大政策
10、的实施提供思想理论上的依据,孙中山又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没有改变。答案:A12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D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以判断,“这一观点”是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它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当时三大改造已基本完成,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故选B。答案: B13刘
11、少奇在某次会议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党章总纲上确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一切工作的指针这是我们这次修改的党章一个最大的特点。”这次会议是()A八七会议 B中共七大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答案:B14 200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举行了庆祝祖国六十华诞的阅兵式盛典,由2 379名清华大学学生和935名武警战士组成的“毛泽东思想”方阵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开国领袖毛泽东的缅怀之情和历史地位的尊重。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C与时俱进D科学发展
12、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本题通过新颖材料,巧妙引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这一问题。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答案:B152009年10月1日国庆20万群众游行内容主要分为七个部分。“奋斗创业”、“改革开放”、“世纪跨越”、“科学发展”、“辉煌成就”、“锦绣中华”、“美好未来”七个部分等。在奋斗创业阶段,群众所举起的巨幅画像是()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别分析能力。几位领导人在不同的阶段,都为中华民族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在奋斗创业时期,只能是毛泽东主席。故选A。答案:A16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
13、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里应该是()A新三民主义 B新民主义理论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回忆所学知识,可知从毛泽东开创“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到新民主主义理论表明其形成和成熟,建国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表明其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1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相比,他们的相同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立足于中国国情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十年对峙时期的理论,不能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4、错误;是两者的相同点,选B。答案:B18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能够支撑这个观点的材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经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决策,逐渐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是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形成的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最重要的理论创新。答案:B19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
15、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该成果()A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C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D是引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旗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A项错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B项错误;D项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叙述,故选C。答案:C202010年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冒着严寒来到北京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供热公司、保障性住房小区,调查了解民生情况。这则材料最能说明()A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B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C党是中
16、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D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的政治动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温家宝总理的行动体现了党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从而说明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答案:C21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庆典上,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原音响彻天空。这句经典话语应该是在哪次会议上讲的()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选C。答案:C2
17、2下列事实最能说明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是()A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B2008年9月,“神舟七号”飞船问天C英雄战士孟祥斌舍己救人D党中央号召“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解析: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只有B项符合题干要求,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A项说明代表先进文化;C、D两项说明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答案:B二、非选择题(第23题16分,第24题16分,第25题15分,第26题14分,27题17分,共78分)23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孙中山回到上海,着手写会议通则一书,后改名为民权初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然中国人受集会之厉禁。合群之
18、天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以一盘散沙之民众,忽而登彼于民国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无措,不知所从,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材料2:会长为全体之公仆,非为一部分或一人而服务,是故彼虽为一会之长,而非一会之主人翁也。彼以事体之秩序,而纠率会众,使一切皆循公正平等而行。彼维持秩序及额数,如遇秩序紊乱之时,当立呼“秩序!”会员之义务,在能以竭助会长维持秩序。而维持之道,则当从自己始。如在会场,须戒出声,戒旁语,戒走动,并戒一切之能扰乱会场而阻人言听者。材料3:以动议及表决而处事,重要之步调有六,其秩序如下:一、会员起立而称呼主座。二、主座起立而承认会员。三、会员
19、发动议而坐。四、主座接述其动议。五、主座界机会以讨论。六、呈动议以表决,并宣布表决之结果。大多数者,即过半数也;较多数者,即半数以下之最多数也。一切社会之职员选举,最少须有一票过半乃能当选,庶几合大多数之常例。请回答:(1)据材料2、3,孙中山认为开会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不得摘抄原文)(6分)(2)根据上述规则,孙中山是怎样理解民主的内涵的?(4分)(3)为什么孙中山认为国民学开会是实施民权的第一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这一认识产生的主要背景。(6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概括即可;第(2)问从平等、少数服从多数、遵从规则,尊重合法权威等角度来认识孙中山的民主内涵;第(3)问从材料中
20、“合群之天性殆失”等关键信息去理解原因,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外两方面分析。答案:(1)会长的职责是维持会场秩序;会长应该坚持公正平等的原则;会员要协助会长维持会议秩序;会员要保持文明的举止;会议要依照既定的程序来进行;会议的结果要过半数人同意才能通过。(2)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少数服从多数;按照规则办事;尊重合法的权威。(3)中国人长期受专制制度的压抑,丧失了合群的天性;中国人不懂得如何有效地开会;中国人不懂得如何在开会中实施自己的权力。外因: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内因:封建帝制虽然已被推翻,但封建残余的影响根深蒂固。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
21、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近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2:“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1903年12月13日的演说材料3:“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材料4:“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22、。”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1月请回答:(1)材料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有哪些?(4分)(2)材料2与材料1相比,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2分)(3)材料3中造成辛亥革命后十三年来“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与当时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4分)(4)为了材料4中提到的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评价孙中山。(6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的“人”“地”“物”“货”和“仿效”
23、等信息分析目的。日本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由维新到革命并提出“实行共和”;第(3)问主要原因要从时代背景入手。本质区别要考虑两国革命的阶级属性;第(4)问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出答案。答案:(1)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挽救了民族危机。(2)孙中山思想的两个显著变化是: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3)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本质区别:前者是
24、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4)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客观原因: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对孙中山的评价: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伟大的爱国者,一生坚持民主革命(或是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25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下所倡导的一种理念和有效学习方式。某同学在他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中采用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两个观点作为“立论”:第一,“在五四以前,中国(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思想)文化的斗争”。第二,“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
25、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请回答:(1)请为该同学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加一个合适的题目。(2分)(2)该同学在论证第一个观点时,应选择哪些典型的论据进行论证。(3分)(3)五四前后,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马克思主义思想,能够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是什么?(4分)(4)在思考第二个观点时,该同学引用了中共十七大报告中的一则材料:“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他引出这则材料将论证什么问题?20世纪中共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两次理论飞跃是什么?概括指出这两次飞跃分别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的贡献。(6分)解析:第(1
26、)问结合材料,注意从时期,内容两方面概括。第(2)问据材料中“在五四以前”中国文化战线上斗争的性质,迁移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回忆五四运动前后有关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史实;第(4)问结合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回忆两次理论性飞跃及其贡献即可。答案:(1)近代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或中国民主主义时期的思想文化)(2)维新变法思想;三民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回答中国近代三次论战的具体名称亦可)(3)十月革命的影响;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等。(回答任意两点即可)(4)论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或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问
27、题)两次理论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或“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和邓小平理论(或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贡献: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理论指引中国走向富强。2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马克思把19世纪称为“现代”,其划分的标准是生产方式的变化。他认为,16世纪以来欧洲发生的社会巨变,导致了大工业的兴起,带来了现代生产方式,这种现代生产方式把单个国家的历史活动纳入世界史性的共同活动。由于“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由于这种新生产方式所揭示的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及其现实的发展趋势,马克思预见到,那些经济落后、工业不发达的
28、国家将会以工业发达国家作为自己发展的未来景象。这也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必然。由于马克思认为那些经济落后、工业不发达的国家将会以工业发达国家作为自己发展的未来景象,也就是说不同国家都将走上现代化道路,而现代化造就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则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现代化研究第四辑材料2:“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水平”,他们(指反对列宁观点的第二国际和孟什维克)把这个无可争辩的论点,用千百种腔调一再重复,他们觉得这是对评价我国革命有决定意义的观点。既然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追上别
29、国的人民呢?列宁选集材料3: 对于中国共产党这个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政党来说,现代化只是因为它能够创造实现社会主义所必需的物质前提而成为它的阶段性目标,而如何在实现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创造物质基础的同时克服现代化的弊病,保证国家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就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都做出了回应。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的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而实现现代化的实践,无疑属于邓小平理论。 (1)材料1中马克思谈到的“导致了大工业的兴起”的“16世纪以来欧洲发生的社会巨变”主要指什么?(2分) (2)指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实质。马克思认为实现社会主义
30、的物质前提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概括列宁为“追上别国的人民”做了哪些实践尝试。其效果如何?(4分) (4)如何理解材料3中“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的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而实现现代化的实践,无疑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含义?(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第(1)、(2)问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第(3)问主要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两个方面回答。第(4)问对二人最主要的贡献进行归纳。答案:(1)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2)世界范围的工业化(或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高度发达的生产力。(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但因为
31、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引发了经济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稳定了政治形势。(4)含义:毛泽东思想主要贡献是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赢得了民族的独立,结束了半殖半封社会;邓小平理论主要贡献是解放了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能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32、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据材料1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并简析其主张在当时未能实现的原因。(5分)材料2: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3: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至于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孙中山民报发刊词(2)据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与黄宗羲、康有为政治主张的不同点。(3分)材料4: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
33、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3)据材料4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6分)(4)结合上述问题,你对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建设有什么认识?(3分)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近现代民主思想产生、发展到具体实践的过程。解题的关键:一是结合材料所给内容进行仔细分析和归纳,二是要理解此过程中中国民主发展的过程和特点,注意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和归纳。答案:(1)主张:反对君主专制;设置官职以分君主权势;以学校为议政和决定是非的机构。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比较脆弱;专制制度的压制。(2)不同:孙中山致力于通过革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黄宗羲在原有制度内寻求限制君权;康有为试图以维新改良的方式改变传统专制政体。(3)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实行民主政治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民主政治建设应符合中国国情,必须实现民族独立,必须坚持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