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三分配孝情动态分析本专题大部分内容属于1997年版课本新增加的内容,多数考点从2001年才列入高考内容,所以在前几年高考中涉及较少。但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考题多以人们关注的市场经济和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为背景,而财政、税收、银行和储蓄等都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问题,并且是再生产过程四环节之一分配知识的主要内容,所以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将会有所加强。根据近几年高考和对今年社会热点的分析,在2007年复习中需注意如下知识和问题:1.国民收入的分配运用这一知识可分析下列问题:国家财政预算中安排的教育和科技支出属于公共消费,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国家不断加大社会保障支出,使更多的人享
2、受社会保障的权利,有利于保证人民生活,实现社会稳定,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2.财政及其作用运用该知识可以分析下列问题: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完善社会保障,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我国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的原因和意义。3.运用税收的基本特征、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等知识,分析我国加强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各种违反税法行为的正确性;正确认识取消农业税的政策。4.运用税收的性质与作用、我国的主要税种等知识,分析近年来我国税收增收的原因及其重要意义;分析税收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5.运用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职能、作用等知识,分析我国近年来中国
3、人民银行制定颁布的一系列金融政策的正确性。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对部分经济过热的行业(特别是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6年7月,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要引起重视。6.用债券、股票、保险等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7.用信用的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信用行为,认识诚信问题的重要性。本专题一般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考查,主观性试题考的可能性较小。今后考查的重点仍然是以选择题为主,可能单独考查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但更多的是结合一些热点问题多角度地进行考查。如果有主观性试题,单独命题的可能性也不大,更多地将在综合题中出现,或者在主观题的答案中作为其中的一个要点。
4、考点核心整合1.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1)要领会积累和消费的内涵。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见图示)(2)正确认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二者既有一致性,又存在矛盾。一致性表现在,二者相互促进: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时,在社会主义社会,国民收入不论是用于积累还是用于消费,其根本目的都是为全体人民谋利益的。不一致性表现在,积累代表社会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消费代表经济活动参加者的个人利益和社会的目前利益。在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二者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3)明确如
5、何处理二者的关系。第一,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二者不可偏废。积累的最低限是使生产规模有所扩大,最高限是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消费的最低限是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最高限是使生产规模有所扩大。所以,积累和消费的比例不能突破这两个界限,其合理的比例应当是在这个最低限和最高限之间。第二,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在现实生活中,国民收入的分配首先是通过价值实现,但是这种分配必须受国民收入的实物形式的制约。具体地说,积累基金必须同社会上增加的生产资料数量相一致,消费基金必须同社会上增加的消费资料总量相一致。否则,会引起生产资料和
6、消费资料供不应求或供大于求,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第三,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要使国家和企业都有积累,又要使人民群众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兼顾三者利益。链接拓展“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同“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的区别积累与消费是从宏观上讲的,是搞好整个国民经济必须处理好的关系;生产与消费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两个环节的关系。积累除用于扩大再生产,还用于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质储备。2.财政收支状况的两种状态在预算和决算中,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这是因为收支相等使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运用。如果收大于支,节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
7、资金闲置,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利;相反,财政支大于收,意味着财政支出要依靠借债来维持,这种状况会引起通货膨胀。链接拓展正确认识财政赤字当年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就是财政赤字。对于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具体分析,不能笼统地说有利还是有害。一般来说,出现赤字,意味着财政支出要依靠借债来维持,这种状况会引起通货膨胀。但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的财政赤字对平衡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实现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等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从1997年到2004年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使财政赤字有所增加,这是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3.
8、财政的巨大作用(1)明确财政的巨大作用。第一,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但市场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必须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财政就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财政可以调节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调节资源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调节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之间的配置。第二,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财政支出中相当大的部分是经济支出,为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创造条件。国家还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的控制,以利于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和结构的优化,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第三,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
9、发展,为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第四,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状况一方面取决于财富的多少,另一方面受财富分配状况的影响。财政一方面支持经济建设,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调节社会分配,以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的驱动有利于促进效率的提高,但由于客观经济条件存在的差异,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收入差距拉大是必然的趋势。这一趋势如果任其扩大,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最终也将影响效率的提高。而财政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财政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支出,对社会分配进行着广泛的调节。第五,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国家是进行
10、政治统治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机关,所以,保证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存在和职能的正常行使,是财政的基本职能。财政是国家行政及公安、司法、国防的物质保证。(2)发挥财政作用的关键。充分发挥财政作用的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是财政收入的决定性因素,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另一方面,财政分配政策也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也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相反,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少,会降低国家对
11、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最终也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因此,在国民经济发展,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收入比例关系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对财政作用的发挥是有利的;如果不顾经济发展水平,不合理安排国家、企业、个人收入的比例关系,片面地强调增加财政收入,会产生不利影响。(3)财政的实现途径。财政的作用是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实现的,即通过国家预算实现的。链接思考财政收入是否越多越好?答案提示:要运用辩证的观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看到财政收入多,是发挥财政作用的关键,同时要认识到财政收入过多,会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一般说来,财政收入多
12、,国家能够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如果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会反过来制约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3)如果收入过多,出现财政的大量节余,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不利的。(4)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是多样的,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又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价格政策等,不要片面依赖财政政策,否则可能会使宏观调控失去其应有的作用。4.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1)关于我国税收的性质。要分清楚“税收的性质”和“我国税收的性质”这两个不
13、同的说法。首先,要把握“税收的性质”。马克思说过:“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这表明,税收是与国家的产生连在一起的。所有国家都必须有税收,这是税收的共性。这种共同的属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税收都是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第二,都是为国家实现其职能服务的;第三,都是以国家政治权力为前提的分配关系;第四,分配的主体都是国家;第五,税款都是取之于民。这些都是不同社会制度下国家税收所共有的。其次,要把握“我国税收的性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税收,又有其各自的特征。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税收除了具有上述税收的共同特征外,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同性质的国家,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资本主义
14、国家的税收从根本上说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是为人民的利益服务的。所以,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税收的来源、税收的增长和税收所体现的分配关系来看,税收的来源主要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向个人征收的比重很小;税收的增长主要依靠生产的发展、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税收所体现的分配关系不是剥削关系,而是国家、企业、个人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整体与局部、长远与眼前利益的关系。第二,从税收的用途来看,我国的税收在财政支出中,不论是直接用于经济建设,发展科、教、文、卫事业,还是用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防,都是为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的,
15、劳动人民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2)关于我国税收的作用。深刻认识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有助于学生增强依法纳税、自觉纳税的意识。由于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作用与财政的作用有许多相似之处。当然,财政收入的来源不局限于税收,还有其他的来源,因而财政的作用要比税收的作用广泛得多。我国税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资金。这就是说,一方面,税收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90%以上);另一方面,由于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执行税收政策,依法纳税,这使财政收入有了稳固的保证。第二,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16、。例如,对价格高于价值的一些商品多征税,平衡商品之间的利润水平,避免片面地生产价高利大的产品,而不生产价低利小的产品;同时,还可以合理调节消费行为,避免因过度消费某些商品而损害人们的健康。又如,为鼓励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国家对乡镇企业采取低税或减税政策。第三,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从宏观方面看,税收可以反映国家经济的运行状况,据此,国家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例如,从各地个人所得税的缴纳状况,可以大致了解地区之间收入水平的差距,从而采取必要的调节政策和措施,防止地区间的收入过于悬殊。从微观方面看,国家各级税务部门通过征管工作,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及时发现或
17、防止企业违反税法的行为,促进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5.全面把握“纳税人意识”的基本含义(1)增强纳税人的义务意识,自觉纳税。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劳动人民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税收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自觉纳税也是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的自觉体现。(2)增强纳税人的权利意识,行使纳税人权利。社会主义国家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税金的征收和使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纳税人的利益。因此,每个公民都应以纳税人的高度责任感,积极关注税款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3)在我国现有
18、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但人人都应该有纳税人意识,一旦成为法律规定的纳税人,都能够自觉履行纳税人义务,行使纳税人的权利。(4)中学生并非与纳税无关。从纳税人角度讲,有些中学生已成为纳税人,如车船使用税,中国境内拥有并使用车船的单位和个人,为车船使用税的纳税人。作为家庭一成员,其他成员从事应税活动和取得了应税收入,中学生有责任督促其自觉纳税。从消费者角度讲,中学生享受着国家财政提供的社会服务,国家税收的多少,与中学生息息相关。6.银行的业务和作用(1)银行的基本业务: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2)转账支票、汇票和信用卡的优点和特点。转账支票、汇票和信用卡作为信用工具
19、同直接使用现金比较,它们的优点和特点是:对持有者来说,方便、安全。对收款方来说,可以节约大量收付、清点、保管押运现金的劳动。对银行来说,节约大量印刷、发行、收付、清点、保管现钞的劳动。除此之外,它们还各有独到之处:转账支票主要用于同城转账;汇票主要用于外埠结算;使用信用卡还有集存款、取款、贷款、消费、结算、查询于一体的独到的特点和优点,代表着货币发展的方向。(3)正确理解银行的三个重要作用。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第一,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将社会上闲置的货币集中起来,又以贷款的形式将集中起来的货币贷给需要资金的生产部门,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第二,银行通过
20、资金活动,成为联结国民经济的纽带和对宏观与微观经济活动进行调节的工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结成一个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通过商品和货币形式来实现。银行作为全国的信贷、结算、现金出纳和外汇收支的中心,集中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大部分货币收付,通过办理信贷和结算业务,银行就像一根纽带,把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环节联系起来,把工业、农业与其他产业部门联系起来。人们常把银行的业务活动及其所起的纽带作用,比喻为人体的血液循环。如果没有银行活动的加入,社会再生产就会陷入停顿。银行对宏观与微观经济的调节作用,是利用银行掌握的信贷、利率、外汇、汇率等经济杠杆进
21、行的。例如,银行信贷资金的规模与投向,直接影响到生产和流通,影响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银行实行差别利率政策,体现出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调整;银行为企业提供外汇资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同时又起到调节国内外资金或经济关系的作用。银行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银行成为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和社会经济信息的总汇。银行所具有的社会公共账簿的作用,使经济研究和决策部门可以从银行的存款和贷款数量的大小的变化、信贷资金周转的快慢、现金的投放和回笼的多少、转账结算的数量和方向变动的趋势等信息,全面地掌握社会
22、经济的动态,并据此分析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在银行实行电脑化后,银行这个神经中枢和信息中心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就更强了。从上面分析中可以看出,现代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分系统,其地位和作用是任何部门都无法替代的。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银行通过存、贷款状况,转账结算的数量,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督促它们正确执行国家金融政策,起到监督和管理作用。另外,通过贷款数量、贷款利率来调整经济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链接思考银行存贷款利率是否越低越好?答案提示:要对此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在通货紧
23、缩的情况下,要通过降低存贷款利率,刺激消费和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出现了部分行业经济过热,物价上涨,这就需要通过提高利率来解决。7.正确理解公民储蓄存款的作用(1)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银行以信用形式,吸收个人暂时不用的货币成为储蓄存款。货币在存入银行这一段时间,个人的消费资金不再以个人购买力形式出现,而被银行利用,相应地增加社会可用资金总量,支持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积累的形成和增长。这就是说,国家有偿、有息地短期或长期取得资金的使用权,可以在不断提高已定的积累率,不变更群众资金的所有权的情况下,多增加生产建设资金,支持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从储蓄事业本身考察,储蓄积累
24、社会资金,支持生产;生产的发展又促进了群众生活的改善,增加了储蓄存款的储源。所以,这种循环既有利于群众,更有利于支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调节市场货币流通。第一,从个人来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是一种强大的社会购买力,个人可以任意支配,当这种购买力的增长超过了商品可供应量时,市场上商品供不应求。国家开展储蓄业务,把市场上多余的纸币用信用回笼的形式吸收过来,可以有效地减少需求压力,使商品购买力与商品供应量平衡,保持物价稳定。第二,银行吸收公民个人储蓄存款,把这笔款转化为生产和建设资金以后,又支持市场某些紧缺商品的生产,增加更多的商品供应,促进货币购买力和商品供应的平衡。(3)有利于培养科学合
25、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公民的储蓄不仅是一种投资行为,而且是计划消费行为。通过储蓄有计划地安排生活,有利于培养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是科学文明的消费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体现。8.债券与股票的比较(1)相同点:二者都是有价证券,都是集资的一种手段,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2)不同点:第一,性质不同。股票是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它证明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债券则是债权的凭证,它证明持有人对债务享有债权。第二,收益权不同。股东凭股票可以获得股息和红利,股息和红利的多少要由公司经营状况决定;债券不承担经营风险,到期可以收获利息。第三,偿还方式不同。股东不能从公司中退股,要想把
26、股票转变成现金只能出卖股票;而债券到期必须偿还本金。所以股票的风险比债券大。9.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比较(1)区别:内涵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为工薪劳动者在养老、生育、疾病、失业以及遭受职业伤害的情况下,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制度。它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商业保险是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之上,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用于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的一种措施。它主要包括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筹资方式不同:社会保险大多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或由政府承担;商业保险完全由个人承担。保险的性质和作用不同:社会保险是解决大多数社会成员共同需要的最迫切需要的保险项目;商业保
27、险项目广泛,是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只保障基本生活水平;商业保险着眼于一次性经济补偿,给付标准较高。(2)联系:它们都是投资行为;都是为减少危害、防范后患、保障生活、安定社会。10.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特点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是我国目前居民的主要投资方式。活期储蓄灵活方便,定期储蓄存期长、比较固定、积累性强,但收益率比债券、股票低,与商业保险比,存款储蓄对意外事故等风险不具有赔偿责任。购买债券可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与储蓄比,政府债券由国家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风险较小,安全性好,可以抵押、转让,利率也比储蓄要高;金融债券、公司债券的利率高于银行
28、储蓄利率,风险较高;与股票相比,收益权、偿还方式各不相同,风险也没有股票大;与购买保险相比,债务方对债权方不具有意外事故赔偿责任。购买商业保险与其他投资方式相比,在风险发生时可以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购买股票风险最大,但收益也往往最高。11.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1)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信用作为基本行为准则。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放开信用服务市场。(2)信用是指不同主体之间在经济、社会交往中的诚实与信任。
29、经济意义上的信用是指以信任为基础、以按期偿还为条件的交易关系和价值转移方式,包括企业信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和个人信用。(3)为什么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以信用关系的日益透明和不断扩大为基础的,体现了诚实守信是价值规律中等价交换原则和市场经济平等性的要求。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诚实守信是企业经营者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素养质和职业道德,树立诚信意识有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有利于促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诚实守信是对劳动者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维护公平竞争的基本要求。诚信意识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是市场交易原则的
30、基本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同时也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有利于优化我国的投资和贸易环境,降低社会交易成本,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文明进步。(4)怎样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政府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应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观念,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奠定坚实的社会伦理基础;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使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有法可依;完善信用监管和失信惩戒制度,形成有效的失信慑止机制。企业是信用的最大需求者和供应者,企业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要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在市场
31、交易中要坚持诚实信用原则。个人信用是构成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要依法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其内容包括个人信用登记、个人信用等级、个人信用记录、个人信用风险预警等,并向全社会开放,形成“守信者褒、失信者惩”的信用机制。重视广大群众和新闻媒体对信用制度、信用体系以及信用环境的监督作用。社会热点透析一、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防止信贷过快增长背景材料(1)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7月5日起,上调上海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暂不上调,继续执行现行存款准备金率。(2)专家认为,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有利于抑制投资过快增多,减缓房价上涨。
32、降低银行风险,稳定金融环境。(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如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材料归纳根据经济发展发展现状,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理论分析用经济常识分析(1)稳定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有效地抑制当前房价的过快上涨,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贷币政策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是
33、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的领导力量。“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材料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抑制投资过快增长,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调控经济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3)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贯彻经实科学发展观,符合我国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用哲学常识分析(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宏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根据经济发展现状作出的科学决策。(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
34、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房价等物价上涨过快投资增长,过快而作出的正确决策。(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有利于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4)尊重宏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本次宏观调控,显示了中国政府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提高,体现了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要求。(5)认识在实践基础上的扩展、深化和推移。本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体现了我国对市场运行规律认识的发展。用政治常识分析(1)国家具有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如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二、对“逃税秘诀”的思考背景材料全国增收节支工作会议指出:近几年,依法治税力度不断加大,但税收作为财
35、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流失仍然相当严重,增收潜力很大。有些个体私营企业偷漏税十分严重,有的外资企业偷逃税款,各类商贸城和集贸市场随意“包税”,以费代税现象相当普遍,一些重点行业和国有企业逃税、欠税也比较突出,不法分子通过走私和价格瞒骗大量偷逃税款。上面这幅漫画反映的就是有些人绞尽脑汁通过寻找“逃税秘诀”偷逃国家税款的现象。材料归纳针对逃税问题,近几年依法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但仍有人绞尽脑汁像逃税款。理论分析用经济常识分析(1)从税收的作用来看。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要发挥税收的巨大作用,我们就要依法纳税,树立纳税人意识。漫画中求“逃税秘
36、诀”的人,丧失了纳税人的意识,不懂得偷漏税是违反税法的行为,该行为必然损害到国家的利益,是可耻的行为。(2)从税收的性质来看。我国的税收制度同资产阶级国家的税收制度以及旧中国的税收制度存在着根本不同,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兴旺、繁荣和富强与人民的安居乐业、生活幸福是根本一致的。我们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国家通过税收实现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公民是国家的主人,因此,公民依法纳税既是为国家建设做贡献,也是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考虑。漫画中求“逃税秘诀”的人的行为不但会使国家利益受损,而且最终也会损害自己的利益。(3)从法律上看。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取
37、得的收入,具有强制性。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在社会生活中,每个公民都享受着国家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享受服务就必须承担义务,如果每一个人都只想得到利益而不想付出代价,最终必然导致国家衰落。漫画中求“逃税秘决”的人违背了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其行为不仅是违法的,更是缺乏责任的表现。我们必须树立依法纳税的思想和意识。用哲学常识分析(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扩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逃税秘诀”是一种错误的意识,令律人走向歧途
38、,逮法犯罪。使国家利益受损,也会损害自己的利益。(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选世界有导向作用,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去从事有益的活动。求“逃税秘诀”的人,丧失了纳税人的意识,价值观错误,必然会损害国家的利益,是可耻的行为。(3)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人生价值包括贡献和索取两个方面。像逃税款是极端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只要索取,不要贡献的、奉会主义的人生价值观。用政治常识分析国家要履行经济、政治、文化职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人们纳税的自觉性,打击像逃税款的行为,维护国家
39、和人民的利益。三、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背景材料2006年半月谈第七期载文,半月谈记者汤延涓,采访张家界市市长胡伯俊,关于旅游行业规范管理问题,胡伯俊市长指出:“大力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倡导诚信守法经营,推动行业自律,规范公业行为”。材料归纳张家界市对旅游行业信用进行规范、向游人展现信用张家界。理论分析用经济常识分析(1)经济意义上的信用是指以信任为基础、以按期偿还为条件的交易关系和价值转移方式。企业信用必须由政府进行规范,否则,借贷等各种信用就无法正常开展,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2)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
40、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企业要把诚实信用作为基本行为准则。张家界市的做法,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有利于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促进旅游业的发展。(3)诚实信用是企业开展正当竞争的必要条件,它有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信用旅游可保证是可持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旅游企业的长远发展。用哲学常识分析(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不讲信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市场经济秩序,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良好的信用意识,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
41、康发展。(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市场经济中的信用缺失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破坏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动摇了投资者和旅游者的信心。因此,必须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有利于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使人们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用政治常识分析张家界市政府正确履行经济、实行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旅游企业的诚信水平,规范县行为,为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考题名师诠释【例1】(2006全国文综,27)在现代经济中,银行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央银行职能的是()A.管理固定资
42、产投资和贷款B.经营外汇信贷业务C.执行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D.经理国库、发行货币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判断能力。A、B两项属于商业银行的职能,故不选;C项属于政策性银行的职能,故不选;D项中经理国库、发行货币属于中央银行的职能,所以该题的答案是D。答案:D【例2】(2006全国文综,28)我国从2006年起彻底取消了农业税。农业税的取消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意味着()A.国家不再向农民征税B.国家利用税收调节经济C.国家利用税收组织财政收入D.国家利用税收实现经济监督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农业税的取消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体现了税收与经济发展
43、的联系,所以选B;A项表述错误,取消农业税并不是表示国家不再向农民征税,C、D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内容,所以不选。答案:B【例3】(2006全国文综,26)银行是现代经济活动的枢纽,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A.商业保险、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B.证券投资、发放贷款和办理结算C.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结算D.信托投资、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即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结算,所以该题的答案 C。该题应注意把商业银行跟证券业、保险业区别开来。答案:C【例4】(2006全国文综,27)下图显示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居民
44、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意味着()A.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提高B.物质消费将让位于精神消费C.享受资料消费的重要性降低D.消费支出与收入同比增长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推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图表可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说明随着经济的增长,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了。所以该题的答案是A。答案:A【例5】(2006北京文综,29)近年来,汽车已成为家庭消费的热点。假如你家中有10万元钱,家里人正在商量到底是买车还是买股票。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你会积极建议买车而不是买股票()A.政府减收汽车养路费;股票发行企业效益趋于提高B.政府增收汽车养路费;股票发行企
45、业效益趋于下降C.汽油价格下降;市场预期银行利率上升D.汽油价格攀升;市场预期银行利率下降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居民投资方式的比较。在汽车消费成本降低,股票投资收益降低的情况下,建议买车而不是购买股票。故选C。答案:C【例6】(2006广东高考,10)“做蛋糕”与“分蛋糕”是经济社会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之一。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得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极性。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A.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体的关系B.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D.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障基本生活的关系解题指导:
46、本题主要检测对国民收入分配原则的理解。题目主要强调的是“分蛋糕”与“做蛋糕”的关系,后者强调的是效率问题,前者要求的是公平,因此选择C项正确切题;其余选项强调的是分配主体,最终用途等如何分配的问题,均不合题意,舍弃不选。答案:C【例7】(2006上海高考,6)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6年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这表明()A.国家鼓励个人贷款购房B.央行适当紧缩贷币供应C.国家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力度D.央行适当放松贷币供应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查了我国的货币政策。我国货币政策分扩张性与紧缩性两种。扩张性货币政策主要表现为:降低利息率,增加货币的流通量。紧缩性货币政
47、策正好与之相反。答案:B【例8】(2006上海高考,14)中间业务是当今世界商业银行竞争的主要领域。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信用活动之外,通过为客户提供服务收取服务费的各种业务。下列属于中间业务的是()A.吸收存款B.发放贷款C.转账结算D.发行人民币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判断能力。要注意“中间业务”这一信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通过为客户提供服务收取服务费的业务只有转账结算。发行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行使的职能。故答案选C。答案:C【例9】(2005全国文综卷,26)五一黄金周,小张出游时购买了20元旅游保险。对小张而言,这种购买保险的行为
48、属于()A.存款储蓄行为B.投资行为C.交换行为D.生产行为解题指导:本题考查保险、储蓄等知识,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小张购买的旅游保险属于商业保险,这是一种为弥补意外带来的损失而进行的投资行为,选B;这不是储蓄、生产和交换行为。答案:B【例10】(2005北京文综,24)北京市贯彻中央精神,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发展新思路。北京市政府逐步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资力度,城区与郊区的投资比例2003年是8020,2004年是6040,2005年是5050。政府加大对农村投入是因为()A.提高农业占GDP的比重是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B.农业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C.增加对
49、农村的财政支出能够缩小城乡差距D.发展农业吸纳劳动力是解决北京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解题指导:本题考查财政及其作用与农业问题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该题要求学生找到政府加大对农村投入的原因,这是为了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选C;农业的比重将逐渐降低,A错误;农业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B错误;农业不是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D错误。答案:C2005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宏观调控答记者问时指出,经济发展慢了不行,那样就业压力就会更大,财政收入会减少,许多应该办的事业就会缺乏资金;经济发展过快也不行,那样经济运行紧张,难以为继。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50、据此回答例11例12。【例11】(2005北京文综,27)一般来说,当经济发展过快、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时,政府为抑制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手段是()A.提高存贷款利率,降低税率B.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财政支出C.扩大货币供应量,提高税率D.提高存贷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利用税收、财政、利率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抑制社会总需求”,利率提高和财政支出减少都会减少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从而减少社会总需求,选D;A中的降低税率、B中的增加财政支出、C中的扩大货币供应量都会增加社会总需求,A、B、C的措施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
51、可能加剧过热现象。答案:D【例12】(2005北京文综,28)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对不同行业采取了不同措施。如国家继续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而对部分住房交易全额征收营业税。对农业和房地产业采取不同措施,是政府在()弥补市场调节资源的缺陷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利用税收杠杆调节经济活动A.B.C.D.解题指导:本题考查税收的作用与国家宏观调控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国家减免农业税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农业发展,对部分住房交易全额征税,是为了抑制房地产业过热,这都是通过税收调整经济结构,选D;材料中的税收调整属于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的宏观调控,错误。答案:D【例13
52、】(2005上海高考,24)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这表明中国人民银行属于()A.中央银行B.城市银行C.地方银行D.商业银行解题指导:本题考查银行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从材料中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利率可以看出,它是对金融进行管理的国家机关,属于中央银行,选A。答案:A【例14】(2005广东高考,12)税务部门向开小卖部的小王征税,小王拒绝纳税,理由是:“我是个体户,小本经营,还要纳税吗?”你如何看待小王的行为()小王拒绝纳税的行为涉嫌违法,但与道德无关小王拒绝纳税的行为既涉嫌违法,又是不道德的小王应缴纳企业所得税小王应缴纳个人所得税A.B.
53、C.D.解题指导:本题考查税收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判断理解能力。小王拒绝纳税既涉嫌违法,又是不道德的,正确,错误;小王的小卖部不是企业,而是个体户,他应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不是企业所得税,正确,错误。答案:A3+X综合向导一、科内综合(1)生产与分配的关系。生产决定分配,生产是分配的基础。生产为分配提供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分配的水平。分配的性质、原则和形式,是由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状况决定的。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能促进或阻碍生产的发展。(2)预算体现着国家权力机关对政府活动的制约和监督,反映国家性质和统治阶级的意志。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批预算报告,属于行使决定权,体现了民
54、主集中制原则。国家机关的各项活动及国家职能的实现,离不开经费的支持,财政支出的范围、方向及其变化,是反映国家政策的一面镜子,能体现国家政策重心及国家职能的调整与变化。财政的作用与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密切相关。(3)宏观调控、财政与税收。经济的有序运行,要求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平衡,而且内部结构必须合理。财政是一种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属于宏观调控中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可以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的控制,弥补市场的缺陷,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及结构优化,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财政的作用是通过对财政收入、支出的调节实现的,而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财政的作用在
55、一定程度上是通过税收实现的。(4)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税收的依据是税法,是市场经济法制性和依法治国原则的具体体现。严格依法治税,关系到依法治国原则的落实,关系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关系到市场经济秩序。(5)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了国家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决定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作为社会主义公民,既要坚持权利与义务、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的原则,自觉履行纳税人义务,又要正确行使纳税人权利,关注、监督国家机关对于税收的使用。(6)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职能的关系。中国人民银行是
56、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的各种活动是履行国家职能的表现,必须坚持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原则,体现国家性质。(7)银行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为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和缺陷,国家必须进行宏观调控。银行作为一种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对于优化资源配置、调节经济总量及内部结构、促进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8)商业银行也是企业。银行业属于第三产业,其主要产品是服务。商业银行也是一种企业,作为企业,必然追求企业利润与经济效益。而要提高经济效益,也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经营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以最小的
57、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多的产品和服务。(9)投资与消费。社会经济的有序运行要求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平衡,其中,投资与消费需求都属于内需。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和消费水平,对于拉动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经济的有序运行还要求内部结构合理。投资会带来生产资料需求的增加,消费会带来生活资料需求的增加,平衡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对于居民来讲,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居民以节约当前消费为代价,通过投资增加个人收入,最终会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10)购买商业保险是市场交易行为。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订立商业保险合同,是一种市场交易行为,也必须遵循价值规律,遵守市场交易原则。投保人作为消费
58、者,其合法权益理应得到维护。(11)债券与股票对企业有何不同?股票通常不需要企业直接还本付息,股息也是由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决定,因此对企业的资金压力较小;但是,由于股票代表着对资产的所有权,股东拥有对生产经营决策的表决权,所以股票的发行有可能导致企业决策中心的转移和企业经营战略的变化,使原有的经营者失去对企业的控制。债券需要企业按约定还本付息,经营者不能随意变更,因此,债券对企业的偿还能力要求较高,否则,有可能导致企业因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被迫破产;但是债券所有者通常不拥有对企业的表决权,不会影响经营者对企业的控制。二、跨科联系与历史学科的联系(1)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历代战争导
59、致财政负担增加,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压缩财政支出,削减财政赤字。如: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整顿税务;内战时国统区“民国万税”、滥发纸币等。(2)财政在实现国家职能中起着重要作用,财政收入要受到两大因素的制约。历史上新政权建立初期,由于经济衰退和统治者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导致财政收入较少,统治者往往采取措施刺激生产、削减支出;政权末期,由于机构过于庞大或统治者挥霍,导致财政赤字,被迫增加人民负担。如:路易十四的重商主义、腓特烈二世的改革;拿破仑财政改革;阿克巴改革;加富尔富国强兵政策。(3)财政具有促进教科文卫事业的发展作用,统治者和掌权者对这些事业在财政上是否支持,直接影响其发展。如:抗战
60、时期边区政府公办民助发展小学教育,解放战争时办正规学校;社会主义时期文化、科技、体育的发展;彼得一世、腓特烈二世的改革;拿破仑建立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4)财政具有宏观调控经济的作用与下列知识点有联系:解放初期,中国经过“米棉之战”稳定物价。(5)税收的作用、性质与路易十四的改革、奥朗则布对税制的变化、加富尔富国强兵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6)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苏联建设存在的问题。(7)银行的作用与以下知识点有联系: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抗战时的滥发纸币;解放初期,中国经过“银元之战”稳定物价;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8)银行金融业的兴
61、起与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法兰西银行的创办。与地理学科的联系(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城市发展、城市化问题。(2)财政的作用与城市化、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3)“纳税人”意识与环境保护。(4)银行、金融与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5)银行的作用与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6)银行尤其是政策性银行在国土开发、三峡建设、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中的作用。(7)金融政策作为国家经济政策对工农业经济布局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三、综合演练【例1】法国是西欧的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世纪的历程。材料一:法国主要农产品生产地区图(1)法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地域类型有哪些?
62、请从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分析A地区成为小麦区的有利条件。材料二:1789年,法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1.3;占有全国耕地的30%40。1870年,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占有土地在1公顷以下的农户达200万户,大土地所有者仅占农业总经营者的3%。“小农们把自己关闭在土地中,拒绝改变土地的结构,他们很难摆脱祖传的习惯方式,很少对突如其来的革新感兴趣。”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法国农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并指出它对法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材料三:二战后,法国政府为解决农业问题采取了许多措施:逐步将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例由40减至2.2;严格要求专职农业生产者具有
63、高中文化程度和农业技术员文凭;农民购买农机具给予价格补贴和低息贷款,购买农用内燃机和燃料实行全部免税。1952年,法国人均GDP达到982美元后,进入“以工补农”阶段,以财政反哺农民,由城乡分割走向协调发展,逐步完成了农业的机械化、电气化、化肥化和良种化,甩掉了农业落后国家的帽子。(3)上述材料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是什么?解题指导:本题以农业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地理、政治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记忆能力。第(1)问,图表已经给了一定的提示,学生可结合课本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就可知道是乳畜业、商品谷物农业、园艺业;其中的原因要从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条件等方面分析。第(2)问
64、,对材料进行简要概括可知是小农经济;原因可从当时的政策背景分析;影响主要从对农业和工业方面回答。第(3)问,把材料中法国的做法作一下概括,然后结合课本中的知识,就应知道从农业人口、农民素质、宏观调控、信贷和税收政策、工业对农业支持几个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答案:(1)乳畜业、商品谷物农业、园艺业。A地区地形平坦,便于耕作;河流冲积平原,土层深厚、肥沃;周边地势较高(或属于巴黎盆地),光热条件较周边地区充足。(2)特点: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大革命前的法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大革命期间雅各宾派的土地政策,造成法国自耕农的大量存在;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使小农土地所有制得到法律上的保障。影响:造成了
65、农业经营和农业技术的落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3)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农业人口;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农民素质);大力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实行信贷支持和减免税收的惠农政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例2】(2006重庆文综,39)根据下图和材料回答问题:(1)填空:图中A是 水利枢纽。B区域的油料作物主要是 。影响C所在平原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是。(2)简要分析C商品棉基地发展的区位优势。材料一:“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旧唐书材料二:“贞观初,尸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
66、马牛被野。”新唐书材料三:下表据通典天宝八年(749年)统计河北道、河南道(唐玄宗时按山河地形,分全国为十五道)各仓所储粮食量。各仓储粮大致反是非曲直各地粮食产量。正仓、义仓、常平仓储粮总数(单位:石)全国109 906 064河北道21 029 924河南道22 467 641(唐朝时,正仓储州县粮食,义仓备灾荒时的不足,常平仓均粮价的贵贱。)(3)材料一体现了唐朝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在唐朝前期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影响唐朝农业生产的技术因素。(5)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经济区在唐朝前期居于
67、什么地位?(6)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对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作用。做了好事受到指责而仍坚持下去,这才是奋斗者的本色。巴尔扎克材料四: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国家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将安排1 03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农村税费改革;鼓励、支持金融组织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继续对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进行调控;继续坚持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地土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7)运用经济常识归纳材料四中国家采取的宏观经济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8)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对材料四进行分析。解题指导
6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1)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图中的其他有效信息可以判断A是小浪底水利枢纽。B地位于黄淮海平原上,所以该地的油料作物是花生。C所在平原是华北平原,该地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是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2)分析商品棉基地的区位优势应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两方面进行考虑。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进行,社会条件主要从劳动力、交通、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3)应注意从政策措施和制度两个方面回答,不要漏答了要点。(4)数字变化说明唐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导致其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农耕技术的进步,另一方
69、面则是由于水利工程的兴修及其技术的进步。(5)综合图表信息角答第一问;从经济重心变迁的角度,分析长安和洛阳的经满州里 位。(6)从重农思想和唐朝农业发展的表现可以看出当时农业的基础地位。(7)首先对材料四划分层次,找出每层的中心意思,用经济常识的语言表述出来,其次再对应着把每条措施的意义说明一下。(8)首先弄清楚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所包含的内容,然后结合材料进行解答,做到观念与材料结合。答案:(1)小浪底。花生。旱涝、盐碱、风沙危害。(2)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光、热资源丰富,降水适中;劳动力丰富,植棉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棉纺织工业基础好)。(3)重农思想(以农为本思想)。唐朝
70、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4)唐前期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兴修了水利工程,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出现了曲辕犁。(5)河南、河北两道是全国重要产粮区。是全国的经济重心。(6)农业的发展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7)财政措施。通过税费减免和增加财政支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科技和农村教育的发展。金融措施。通过增加信贷投放,为增加农业投入和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价格措施。通过提高部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降低部分农用生产资料的销售价格,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土地经营管理措施。长期稳定,并不断充实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促
71、进农民增加对土地等方面的投入。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走农业产业化道路。(8)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指导实践,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农业的自我发展是内在根据,国家的扶持政策是重要条件,对其发展起推动作用。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保持土地经营权30年不变,体现了国家对土地经营政策的稳定性,有利于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促进农业发展。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土地规模经营必须循序渐进,坚持适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