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1 ,大小:102.50KB ,
资源ID:30144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0144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威海市乳山银滩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银滩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2022-2023学年度高三级部10月模块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卷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并将答题卡上的考号、科目、试卷类型涂好。2.客观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顺序依次把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卷纸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不能写在试题卷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现

2、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王昌龄出塞(其一),之所以引起争议,就是因为它的后面两句,把豪情直截了当地抒发出来了。意境艺术最忌直接抒发,一旦直接抒发出来,把话说明了,意境就消解了,或者转化为另一种境界了。这是我国古典诗歌的另一种艺术境界,至今我国的诗学还没有给它一个命名,使之成为一种范畴,它不以意境的含蓄隽永、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特点,它的特点不是意境式的温情,而是激情,其想象如天马行空,不可羁勒。关键在于其直接抒发的情感与理性拉开了距离,17世纪的诗话家将之总结为“无理而妙”。中国诗中直接抒发的杰作也比比皆是。但是,直接抒发

3、容易流于直白,也就是流于“议论”。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之所以引起争议,就是因为其多少有点抽象。但是,并不是所有类似议论的诗句都是命中注定流于抽象的,如李白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又如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等等。我国古典诗话曾经把这个问题提到理论上来总结,最早是清代贺裳在载酒园诗话卷一中说:“诗又有以无理而妙者,如李益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此可以理求乎?然自是为语。至如义山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李商隐瑶池),则又无理之理,要进一层。总之诗不可执一而论。”这里说的“无理而妙”,“理”是

4、与人情对立的,与一般的物理、事理之“理”有根本的不同,主要是与情相对立的“实用理性”。明代钟惺、谭元春读奉益江南词中的“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以为其好处是“荒唐之想,写怨情却真切”,“翻得奇,又是至理”,就隐约提出了理论上的“情”与“理”的关系:于情“真切”,乃为“至理”,但又是“荒唐”之想;“无理而妙”,超越通常的“理”,才是“妙语”,结论是“无理之理”。从一方面来看,是“荒唐”的,是“无理”的;从另一方面来看,又是有理的,不但有理,而且是“妙理”,很生动。关键是这里的“理”是唐诗的“理”,和宋人诗话所谓“理”不是一回事。宋人的理是抽象教条之理,而这里的“理”是人

5、情,和一般的理性不同。它不是直接的“理”,而是一种间接的“理”。间接是通过一种什么东西达到理的呢?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说:“此诗只作得一个信字要知此不是悔嫁瞿塘贾,也不是悔不嫁弄潮儿,是恨朝朝误妾期耳。”意为不是真正要嫁给船夫,而是表达一个“恨”字,恨什么呢?无“信”,就是没有一个准确的期限,造成了“朝朝误妾期”。这就是说,这里讲的并不完全是“理”,而是一种“情”。从“情”来说,这个“恨”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这不是通常的理,可以说是“情理”。其境界不是一般的“意境”,而是“情理境”。(摘编自孙绍振意境的“情景交融”和直接抒情的“无理而妙”)材料二:在中国文论史上,清代词论家贺裳总结前人创作经验

6、,提出了“无理而妙”的理论。贺裳而后,对“无理而妙”的论述很多,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这些论述多囿于典型范例的罗列与介绍,缺乏从理论的高度俯瞰其审美内蕴,仍然局限于贺裳所论及的中国古典诗词范围。事实上,“无理而妙”概括了一个较为普遍的文艺美学规律,它既见诸诗词,也存在于小说、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部类。文学艺术的情感逻辑是“无理而妙”的摇篮。情感是审美心理的重要特征,它贯穿于文学活动之中。文学不仅再现现实,而且也表现主体情感。有时,作家要表现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感,这种情感密度大,浓重而强烈,常取反常的形式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创作主体要遵循情感逻辑,就不得不违反生活逻辑。形神兼备固然是好,但二者

7、若不可得兼,则弃形似而取神似,虽无理却有情。在接受主体一方,由于情感逻辑压倒了生活逻辑,感情的满足压倒了对“无理”的排斥,从而与创作主体和文学作品形成一种默契。贺裳论“无理而妙”时所举二例,看似无情情更切,看似无理实有理,深刻地揭示了闺中少妇情到深处人孤独,由爱而生恨的内心情感世界。又如牡丹亭中杜丽娘因梦而死,又因爱情感召死而复生;卡夫卡的变形记写人变成大甲虫等等,都是“无理而妙”的典型例子。“无理”并不是胡编乱造,它是基于生活真实,并加以想象虚构而成的。透过它表层的无理性,往往可以发现它蕴含着深层的更为合理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无理”就是有理,“无理”比有理更为合理,“无理而妙”是艺术创造的

8、极致,艺术的辩证法就是如此。(摘编自周然毅“无理而妙”新论)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典诗歌所追求的含蓄隽永的艺术境界,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在作品中直接抒情是其大忌。B. “无理而妙”的“理”,并不是一般的物理或生活中的事理、哲理,而是与人情相对立的“实用理性”。C. 唐诗的“理”不同于宋人诗话的“理”,前者的“理”是人情的“理”,后者的“理”则是抽象教条之理。D. “无理而妙”作为一种文艺美学规律,普遍地存在于各种艺术部类之中,但后人论述的范围较局限。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只要拉开直接抒发情感与理性的距离,抒情就

9、不会变成直白抽象的议论,并能产生“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B. 贺裳说“诗不可执一而论”,意即诗歌没有一成不变的解释,可以因时因人而有不同,即所谓“诗无达诂”。C. 卡夫卡变形记写人变成大甲虫,虽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妙”在夸张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被异化的现实。D. “无理而妙”是一种艺术极致,愈无理愈妙。因此,艺术家可以违背生活逻辑进行大胆的想象虚构。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能支持“无理而妙”观点的一项是( )A.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B. 古人亦不废议论,但不着色相耳。C.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D. 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

10、关汉卿窦娥冤也是“无理而妙”的典型例子。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这部戏曲作品中的“无理而妙”。(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偷 砖梁晓声春天来了。春天,到底还是来了。某一个季节会姗姗来迟,却从没有哪一个季节能蓄意不至。细想想,海誓山盟不大靠谱沧海桑田往往也是瞬间之事,地老天荒可谓永恒,但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变化真是不可阻遏。春天是地球上所有生命期盼的季节,夏季烂漫热烈,牵着的可是春姐姐的手。踏春也是觅夏的另一种说法。A市的春天比历年都来得迟,三月下旬居然降了一场大雪,有几天气温又冷到了零下二十四五度。那几天一过去,天气一下子变暖了。如同一列晚点的列车突然提

11、速想要正点抵达终点站似的,人们还没从多雪寒冷的冬季缓过神来,春季便以猝然到眼前的方式无言地宣布我来了!从三月下旬到四月中旬,天气一日比一日暖和。A市冰雪融化的积水到处都是,对人们出行造成了极大妨碍。学生,都不得不穿上了夏季大雨后才穿的防水靴。光字片的情形比往年更糟。光字片的泥泞程度,甚至超过了“二战”纪录片中德军曾在苏联大地上经历的泥泞。光字片人家的大人和孩子,这二十多天里生活得也很狼狈。小孩子还好说,吃喝拉撒全在家里,不出门就是了。中小学生也好说,几所学校临时放假。大人们却不能不上班,一回到家里就不出门也太失家长的尊严。即使出门上厕所,几处东倒西歪的公厕经过冰雪水灌,都满得忽悠忽悠的,上公厕

12、对大人们来说也成了一件危险事。许多光字片的大人穿的防水靴那些日子里根本就没弄干净过,一出门全是泥靴。市政府调给共乐区几辆卡车,特批了一批砖。有些区干部跟着满载新砖的卡车到处转,见着哪些地方泥泞得不成样子,便命车停住,指挥跟车的环卫工人往泥泞中垫砖。往光字片的泥泞中垫的砖最多,因为光字片的街道坑凹多,有的地方需要垫两层砖。共乐区的群众很感激。春天来了。严寒终于过去,天气逐渐暖和,人们的情绪也变好了。至于泥泞,与刚刚度过的严寒相比,那又算得了什么呢?何况党和政府并没有坐视不管,而是在积极主动地想办法。一天,秉昆回到家里,郑娟背者两个儿子悄悄问他:“别人家一到了晚上就偷外边那些砖,咱家也把近的砖往住

13、回搬几块行不行?”秉昆说:“不许。别人家怎么样咱们不管,咱家人不可以那样。都那样,不是白垫了吗?不是又不好走了吗?”郑娟说:“可别人家不这么想啊!反正泥泞一干,那些砖也不会再有人拉回去了。下手晚了,都成别人家的了。”秉昆说:“现在泥泞还没干。”郑娟说:“都是新砖。”秉昆听得起疑了,沉下脸问:“你是不是已经往家搬了呀?”郑娟只得承认,她和两个儿子弄回家了二三十块。秉昆问放哪儿了。郑娟就指有的摞在桌子底下,有的垫在箱子底下,都用布帘遮挡着,还有的埋在煤堆里了。秉昆说:“难怪咱家有了一股不好闻的味儿。”郑娟说:“别人家那味道也好闻不了多少。”秉昆生气了,训道:“我再说一遍别人家是别人家,咱们家是咱们

14、家,咱们没必要跟别人家照样学样。”秉昆生气另有原因。共乐区光字片的街道如此泥泞不堪,他无法再骑自行车上班,每天得提前一个小时出家门,回到家里也便晚了一个小时。区里派人往泥泞中垫砖,作为家住光字片的人,他也心存感激。毕竟,区里起码把该做的事做在前边了。当下,也只能做到那个份上。有人把垫在泥泞中的砖往家里搬,他是知道的,甚至看见过,而且看见的不是别人,是春燕她二姐和二姐夫。他们被他见到了一点儿都不害臊,还厚着脸皮跟他打招呼呢。他当时说:“那样的砖弄回去多脏啊!”春燕她二姐夫却说:“脏也是好东西,夏天用水冲冲就见新了。”他快到家时,一脚踩向白天明明垫着砖的地方,不料踩了个空,扑哧踩到泥泞中,险些跌倒

15、。当时不由得对那些贪小便宜的人内心骂出了脏话,及至明白了是自己妻子带着两个儿子干的事后,他自然生气。这天晚上,由于妻子和两个儿子的行为,周秉昆觉得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扇了一耳光,连日来他的不良情绪再也掩饰不住了。他让正在写作业的楠楠放下笔,让正在给猫梳理毛的聪聪停下来,立刻把那些藏匿起来的砖再搬出去,原先垫在哪儿还垫在哪儿。两个儿子不情愿地看着母亲。郑娟不以为然地说:“爸如果活着,那些砖就都是他眼里的宝。”秉昆没好气地说:“但我爸绝不会赞成你带着他的两个孙子干这种事!”(节选自人世间,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年年版)注这是一九八八年的春天。共乐区光字片是小说中周秉昆一家生活居住的平民区。6. 下列

16、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下了大雪之后天气骤然变暖,是造成泥泞的直接原因,这推动了下文情节的展开。B. 郑娟认为政府铺的砖并没有计划收回,是公共服务的消耗,所以自己不是在“偷砖”。C. 家里“不好闻的味儿”其实并不存在,周秉昆是想借此喻指偷砖这一行为令人厌恶。D. 两个儿子不情愿搬砖,是因为手中正有别的事情在忙,却忽然被父亲强行打断。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插叙周秉昆先前在回家路上踩到泥泞的情节,既补充说明了他如此生气的原因,也说明了偷砖可能对他人造成的伤害。B. 从周秉昆和郑娟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秉昆过世的父亲艰苦朴素、诚实正直,他

17、的为人也影响了周秉昆,成为家风的传承。C. 小说开头写春天到来的温暖美好,与下文的泥泞麻烦形成对比,寓意生活总是苦乐参半,困境之中更能凸显人性的光辉。D. 本文围绕偷砖这一生活化小事件来构建小说的矛盾冲突,展现主人公正直诚信的品质,于人间烟火处彰显了道义和担当。8. 郑娟在承认已把砖搬回家之前与周秉昆有一段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双方当时的心理。9. 茅盾文学奖在人世间的授奖辞中称赞作者梁晓声“坚持和光大现实主义传统”,请根据你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谈谈这一评价在文中的体现。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秦惠王谓寒泉子曰;“

18、苏秦欺寡人,欲以一人之智,反覆东山之君,从以欺秦。赵固负其众,故先使苏秦以币帛约乎诸侯。诸侯不可一,犹连鸡之不能俱止于栖之明矣。寡人忿然,含怒日久。吾欲使武安子起往喻意焉。”寒泉子曰;“不可。夫攻城堕邑,请使武安子。善我国家使诸侯,请使客卿张仪。”秦惠王曰;“敬受命。”张仪欲以汉中与楚,请秦王曰:“有汉中,蠹。种树不处者,人必害之;家有不宜之财,则伤本。汉中南边为楚利,此国累也。”甘茂谓王曰;“地大者,固多忧乎!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为和楚,楚必畔天下而与王。王今以汉中与楚,即天下有变,王何以市楚也?”楚攻魏。张仪谓秦王曰: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处不胜魏不能守必取之王用仪言,取皮

19、氏卒万人,车百乘,以与魏。(魏)犀首战胜威王,魏兵罢弊,恐畏秦,果献西河之外。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驰楚、秦之间,今楚不加善秦而善轸,然则是轸自为而不为国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何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而之楚,信乎?”陈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也。”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人皆知之。曰:孝己爱其亲,天下欲以为子;子胥忠乎其君,天下欲以为臣。卖仆妾售乎闾巷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乡曲者,良妇也。吾不忠于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吾不之楚,何适乎?”秦王曰:“善。”乃必之也。(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如与魏/以

20、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B. 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C. 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D. 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侯,是古代分封制时各方君主的统称,历代皆分为公、侯、伯、子四个等次。B. 百乘,即一百辆兵车。在中国古代,一辆四匹马拉的兵车,称之为“一乘”。C. 魏兵罢弊的“罢弊”指疲劳乏困,与过秦论中“率疲弊之卒”的“疲弊”相同。D.

21、闾巷,古时二十五家为一闾,后来称平民居住区为闾里、闾巷,泛指乡里民间。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秦企图与六国订立合纵盟约反反复复与秦国抵抗,秦惠王对苏秦早已怀恨在心,欲除之而后快。B. 寒泉子认为武安子善于攻城掠地,而张仪则善于外交,能担当出使诸侯重任。秦惠王认可他的观点。C. 张仪认为汉中是楚国利益所在,会成为秦国祸患,因此建议秦惠王割让给楚国,但甘茂表示反对。D. 陈轸常奔走在秦、楚之间,而楚国对秦不友好却对陈轸很友善,致使张仪怀疑陈轸将要背叛秦国而投奔楚国。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今以汉中与楚,即天下有变,王何以市楚也?(2)

22、忠且见弃,吾不之楚,何适乎?14. 面对张仪的猜疑和秦王的质问,陈轸采用的应答策略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过小孤山秦观长江滚滚,东流去,激浪飞珠溅雪。独见一峰青崒嵂,当住中流万折。应是天公,恐他澜倒,特向江心设。屹然今古,舟郎指点争说。岸边无数青山,萦回紫翠,掩映云千叠。都让洪涛恣汹涌,却把此峰孤绝。薄幕烟扉,高空日焕,谙历阴晴彻。行人过此,为君几度击楫。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独见一峰青崒嵂,当住中流万折”,将小孤山置于汹涌的江流中,借以突出长江千回万折的磅礴气势。B. “应是

23、天公,恐他澜倒,特向江心设”,表明小孤山是大自然造化的杰作,以此衬托其所处环境的凶险。C. 下片以两岸群山衬托砥柱中流的小孤山,“却把此峰孤绝”既写小孤山的傲然独立,又暗示作者的处境。D. “行人过此,为君几度击楫”用典,写行人驻足喝彩的情形,与上片“屹然今古,舟郎指点争说”呼应。16.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词深受苏轼影响。试分析此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写景上有何相似之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劝学中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设喻,引出“_,_”的观点,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提升。(2)劝学指

24、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的观点是相同的。(3)直接写“明月”的古诗名句举不胜举,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承德,一座深远而厚重的城市。5000多年的红山文化、1000多年的辽金文化和300多年的清文化在这里融合碰撞。亭台楼阔,山水相依,林海绵延,自然风景与人文历史在这里_。一墙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在这里,林海与草原相接,山庄与古刹辉映,城镇与乡村共荣,人们漫步在青石小路,轻抚红色宫墙,恍然间与

25、历史打了一个照面才感盛夏,忽而已秋,避暑山庄正门前却_,热度不减,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游客们越来越关注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对每一件文物都_。文物保护是“留根”,更是“护魂”。避暑山庄正以科技赋能文物保护,以文化传承赓续民族团结根脉,以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如何保护好历史资源,传承好、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承德市按照首先开展文物调查、建立古建筑保护信息库,然后组建由文物管理和古建施工等单位组成的文保团队,最后保护利用文物、让古建筑焕发新光彩的规划进行文物保护工作。承德全力抓好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请将文中

26、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为提升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确保学生每天在校内和校外各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来锻炼身体提供了政策保障。“双减”政策实施后的第二个暑假,各地各类体育培训机构也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培训项目,从体能类到专项类、从大众类到小众类, ,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运动新选择。体育培训行业越是扩容, 。当前的校外体育培训一定程度上存在机构良莠不齐、人员鱼龙混杂、有效监管不足等问题。这可能

27、是发展初期的问题,但事关青少年的成长,必须从源头上着手,调动各方力量,抓好监管。“双减”后面是“双升”,“双升”是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提升,是课堂教学质量(包括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提高质量、提升水平,让青少年全面健康的成长才是目标。21.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B. 你知道什么是“五讲四美”吗?这个曾风靡一时的全民热词,影响了数代中国人。C. 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D.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

28、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像接力赛一样,成功必定有我,功成不必在我,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材料二:2015年田径世锦赛上,中国队获得创纪录的男子4100米银牌。起跑反应最快的闪电侠莫有雪担任第一棒,耐力王谢震业担任跑程最长的第二棒,弯道技术最好的“圆月弯刀”苏炳添跑第三棒,冲刺能力最强的张培萌接力第四棒。作为新时代新青年,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

29、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2022-2023学年度高三级部10月模块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卷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并将答题卡上的考号、科目、试卷类型涂好。2.客观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顺序依次把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

30、在试卷上。3.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卷纸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不能写在试题卷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王昌龄出塞(其一),之所以引起争议,就是因为它的后面两句,把豪情直截了当地抒发出来了。意境艺术最忌直接抒发,一旦直接抒发出来,把话说明了,意境就消解了,或者转化为另一种境界了。这是我国古典诗歌的另一种艺术境界,至今我国的诗学还没有给它一个命名,使之成为一种范畴,它不以意境的含蓄隽永、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特点,它的特点不是意境式的温情,而是激情,其想象如天马行空,不可羁勒。关

31、键在于其直接抒发的情感与理性拉开了距离,17世纪的诗话家将之总结为“无理而妙”。中国诗中直接抒发的杰作也比比皆是。但是,直接抒发容易流于直白,也就是流于“议论”。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之所以引起争议,就是因为其多少有点抽象。但是,并不是所有类似议论的诗句都是命中注定流于抽象的,如李白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又如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等等。我国古典诗话曾经把这个问题提到理论上来总结,最早是清代贺裳在载酒园诗话卷一中说:“诗又有以无理而妙者,如李益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此可以理求乎?然自是为语。至

32、如义山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李商隐瑶池),则又无理之理,要进一层。总之诗不可执一而论。”这里说的“无理而妙”,“理”是与人情对立的,与一般的物理、事理之“理”有根本的不同,主要是与情相对立的“实用理性”。明代钟惺、谭元春读奉益江南词中的“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以为其好处是“荒唐之想,写怨情却真切”,“翻得奇,又是至理”,就隐约提出了理论上的“情”与“理”的关系:于情“真切”,乃为“至理”,但又是“荒唐”之想;“无理而妙”,超越通常的“理”,才是“妙语”,结论是“无理之理”。从一方面来看,是“荒唐”的,是“无理”的;从另一方面来看,又是有理的,不但有理,而且

33、是“妙理”,很生动。关键是这里的“理”是唐诗的“理”,和宋人诗话所谓“理”不是一回事。宋人的理是抽象教条之理,而这里的“理”是人情,和一般的理性不同。它不是直接的“理”,而是一种间接的“理”。间接是通过一种什么东西达到理的呢?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说:“此诗只作得一个信字要知此不是悔嫁瞿塘贾,也不是悔不嫁弄潮儿,是恨朝朝误妾期耳。”意为不是真正要嫁给船夫,而是表达一个“恨”字,恨什么呢?无“信”,就是没有一个准确的期限,造成了“朝朝误妾期”。这就是说,这里讲的并不完全是“理”,而是一种“情”。从“情”来说,这个“恨”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这不是通常的理,可以说是“情理”。其境界不是一般的“意境”,

34、而是“情理境”。(摘编自孙绍振意境的“情景交融”和直接抒情的“无理而妙”)材料二:在中国文论史上,清代词论家贺裳总结前人创作经验,提出了“无理而妙”的理论。贺裳而后,对“无理而妙”的论述很多,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这些论述多囿于典型范例的罗列与介绍,缺乏从理论的高度俯瞰其审美内蕴,仍然局限于贺裳所论及的中国古典诗词范围。事实上,“无理而妙”概括了一个较为普遍的文艺美学规律,它既见诸诗词,也存在于小说、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部类。文学艺术的情感逻辑是“无理而妙”的摇篮。情感是审美心理的重要特征,它贯穿于文学活动之中。文学不仅再现现实,而且也表现主体情感。有时,作家要表现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感,这种

35、情感密度大,浓重而强烈,常取反常的形式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创作主体要遵循情感逻辑,就不得不违反生活逻辑。形神兼备固然是好,但二者若不可得兼,则弃形似而取神似,虽无理却有情。在接受主体一方,由于情感逻辑压倒了生活逻辑,感情的满足压倒了对“无理”的排斥,从而与创作主体和文学作品形成一种默契。贺裳论“无理而妙”时所举二例,看似无情情更切,看似无理实有理,深刻地揭示了闺中少妇情到深处人孤独,由爱而生恨的内心情感世界。又如牡丹亭中杜丽娘因梦而死,又因爱情感召死而复生;卡夫卡的变形记写人变成大甲虫等等,都是“无理而妙”的典型例子。“无理”并不是胡编乱造,它是基于生活真实,并加以想象虚构而成的。透过它表层的

36、无理性,往往可以发现它蕴含着深层的更为合理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无理”就是有理,“无理”比有理更为合理,“无理而妙”是艺术创造的极致,艺术的辩证法就是如此。(摘编自周然毅“无理而妙”新论)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典诗歌所追求的含蓄隽永的艺术境界,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在作品中直接抒情是其大忌。B. “无理而妙”的“理”,并不是一般的物理或生活中的事理、哲理,而是与人情相对立的“实用理性”。C. 唐诗的“理”不同于宋人诗话的“理”,前者的“理”是人情的“理”,后者的“理”则是抽象教条之理。D. “无理而妙”作为一种文艺美学规律,普遍地存在于各种

37、艺术部类之中,但后人论述的范围较局限。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只要拉开直接抒发的情感与理性的距离,抒情就不会变成直白抽象的议论,并能产生“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B. 贺裳说“诗不可执一而论”,意即诗歌没有一成不变的解释,可以因时因人而有不同,即所谓“诗无达诂”。C. 卡夫卡变形记写人变成大甲虫,虽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妙”在夸张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被异化的现实。D. “无理而妙”是一种艺术极致,愈无理愈妙。因此,艺术家可以违背生活逻辑进行大胆的想象虚构。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能支持“无理而妙”观点的一项是( )A.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B.

38、 古人亦不废议论,但不着色相耳。C.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D. 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论证思路。5. 关汉卿窦娥冤也是“无理而妙”的典型例子。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这部戏曲作品中的“无理而妙”。【答案】1. B 2. C 3. D 4. 首先从贺裳论及的中国古典诗词“无理而妙”的理论引入,指出这一理论是存在于各种艺术部类的普遍美学规律;然后以中外文学作品为例论证“无理而妙”的理论虽违背生活真实但符合情感逻辑;最后提出“无理而妙”中的“无理”要基于生活真实,总结指出“无理而妙”是艺术创造的极致。 5. 窦娥临刑前发下的“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桩誓愿皆应验

39、,以生活逻辑来衡量是“无理”的;但这三桩誓愿反映了窦娥的巨大冤屈,她以这种方式自证清白,昭告世人,又是符合情感逻辑的;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增强了作品批判现实的力量,达到“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而是与人情相对立的实用理性”错误。由原文“这里说的无理而妙,理是与人情对立的,与一般的物理、事理之理有根本的不同,主要是与情相对立的实用理性”可知,原文说的是“主要”是与人情相对立的“实用理性”。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只要就不会变成直白抽象的议论,并能产生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错误,说

40、法绝对。由原文“关键在于其直接抒发的情感与理性拉开了距离,17世纪的诗话家将之总结为无理而妙”可知,原文说的是“关键在于”。B.“意即诗歌没有一成不变的解释”错误。贺裳的意思是不能用一贯的常理去解释“无理之理”,“诗不可执一而”,说的是欣赏和评价诗歌的角度有不同。D.“愈无理愈妙”“艺术家可以违背生活逻辑进行大胆的想象虚构”错误,曲解文意。由原文“在这种情况下,创作主体要遵循情感逻辑,就不得不违反生活逻辑”和“无理并不是胡编乱造,它是基于生活真实,并加以想象虚构而成的。透过它表层的无理性,往往可以发现它蕴含着深层的更为合理性”可知,原文说的是“创作主体要遵循情感逻辑,就不得不违反生活逻辑”,而

41、且“无理并不是胡编乱造,它是基于生活真实,并加以想象虚构而成的”。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无理而妙”观点指是“弃形似而取神似,虽无理却有情”“透过它表层的无理性,往往可以发现它蕴含着深层的更为合理性”。A.诗是人的情感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怀抱在心则为情感意志,用语言把它表现出来就是诗,强调的是“有情”,没有“无理”,不符合“无理而妙”的观点。B.“不着色相”指议论写得含蓄,与本文强调无理却有情的“无理而妙”观点不符。C.能够感动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凸显了动之以情的重要性,强调的是“有情”,没有“无理”,不符合“无理而妙”的观点。D.“反常”指表现

42、手法,诗句读来总会给人无理、荒唐之感,似乎和我们熟知的常理相悖,但是细细品读却能让人从它一反常情的表面下感受到至情至真。能支持“无理而妙”观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结合材料二第1段关键句“在中国文论史上,清代词论家贺裳总结前人创作经验,提出了无理而妙的理论”和“在中国文论史上,清代词论家贺裳总结前人创作经验,提出了无理而妙的理论”可知,首先从贺裳论及的中国古典诗词“无理而妙”的理论引入,指出这一理论是存在于各种艺术部类的普遍美学规律。结合第2段关键句“有时,作家要表现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感,这种情感密度大,浓重而强烈,常取反常的形式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创作

43、主体要遵循情感逻辑,就不得不违反生活逻辑”“又如牡丹亭中杜丽娘因梦而死,又因爱情感召死而复生;卡夫卡的变形记写人变成大甲虫等等,都是无理而妙的典型例子”可知,然后以中外文学作品为例论证“无理而妙”的理论虽违背生活真实但符合情感逻辑。结合第3段关键句“无理并不是胡编乱造,它是基于生活真实,并加以想象虚构而成的。无理就是有理,无理比有理更为合理,无理而妙是艺术创造的极致,艺术的辩证法就是如此”可知,最后提出“无理而妙”中的“无理”要基于生活真实,总结指出“无理而妙”是艺术创造的极致。【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元代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主人公窦娥蒙冤被杀,临行

44、前发下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又简称为“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每一桩、每一件,最后都应验,这皆不符合事态常规与天然定理,这是三桩誓愿“无理”之处。其实从这三桩誓言来看,无不体现着一个冤字,善良的窦娥至死都不甘心屈从于现实的压迫,她坚信自己的死后会“感天动地”,在人间以奇迹的方式显示出来,以表明自己的清白留在了人世间,昭告世人,她蒙受了不白之冤。这又是这一情节符合情感逻辑之处。通过违反常规的自然现象来证明社会的不公平。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也反衬出社会的黑暗。这正是作品“无理而妙”的原因

45、。(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偷 砖梁晓声春天来了。春天,到底还是来了。某一个季节会姗姗来迟,却从没有哪一个季节能蓄意不至。细想想,海誓山盟不大靠谱沧海桑田往往也是瞬间之事,地老天荒可谓永恒,但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变化真是不可阻遏。春天是地球上所有生命期盼的季节,夏季烂漫热烈,牵着的可是春姐姐的手。踏春也是觅夏的另一种说法。A市的春天比历年都来得迟,三月下旬居然降了一场大雪,有几天气温又冷到了零下二十四五度。那几天一过去,天气一下子变暖了。如同一列晚点的列车突然提速想要正点抵达终点站似的,人们还没从多雪寒冷的冬季缓过神来,春季便以猝然到眼前的方式无言地

46、宣布我来了!从三月下旬到四月中旬,天气一日比一日暖和。A市冰雪融化的积水到处都是,对人们出行造成了极大妨碍。学生,都不得不穿上了夏季大雨后才穿的防水靴。光字片的情形比往年更糟。光字片的泥泞程度,甚至超过了“二战”纪录片中德军曾在苏联大地上经历的泥泞。光字片人家的大人和孩子,这二十多天里生活得也很狼狈。小孩子还好说,吃喝拉撒全在家里,不出门就是了。中小学生也好说,几所学校临时放假。大人们却不能不上班,一回到家里就不出门也太失家长的尊严。即使出门上厕所,几处东倒西歪的公厕经过冰雪水灌,都满得忽悠忽悠的,上公厕对大人们来说也成了一件危险事。许多光字片的大人穿的防水靴那些日子里根本就没弄干净过,一出门

47、全是泥靴。市政府调给共乐区几辆卡车,特批了一批砖。有些区干部跟着满载新砖的卡车到处转,见着哪些地方泥泞得不成样子,便命车停住,指挥跟车的环卫工人往泥泞中垫砖。往光字片的泥泞中垫的砖最多,因为光字片的街道坑凹多,有的地方需要垫两层砖。共乐区的群众很感激。春天来了。严寒终于过去,天气逐渐暖和,人们的情绪也变好了。至于泥泞,与刚刚度过的严寒相比,那又算得了什么呢?何况党和政府并没有坐视不管,而是在积极主动地想办法。一天,秉昆回到家里,郑娟背者两个儿子悄悄问他:“别人家一到了晚上就偷外边那些砖,咱家也把近的砖往住回搬几块行不行?”秉昆说:“不许。别人家怎么样咱们不管,咱家人不可以那样。都那样,不是白垫

48、了吗?不是又不好走了吗?”郑娟说:“可别人家不这么想啊!反正泥泞一干,那些砖也不会再有人拉回去了。下手晚了,都成别人家的了。”秉昆说:“现在泥泞还没干。”郑娟说:“都是新砖。”秉昆听得起疑了,沉下脸问:“你是不是已经往家搬了呀?”郑娟只得承认,她和两个儿子弄回家了二三十块。秉昆问放哪儿了。郑娟就指有的摞在桌子底下,有的垫在箱子底下,都用布帘遮挡着,还有的埋在煤堆里了。秉昆说:“难怪咱家有了一股不好闻的味儿。”郑娟说:“别人家那味道也好闻不了多少。”秉昆生气了,训道:“我再说一遍别人家是别人家,咱们家是咱们家,咱们没必要跟别人家照样学样。”秉昆生气另有原因。共乐区光字片的街道如此泥泞不堪,他无法

49、再骑自行车上班,每天得提前一个小时出家门,回到家里也便晚了一个小时。区里派人往泥泞中垫砖,作为家住光字片的人,他也心存感激。毕竟,区里起码把该做的事做在前边了。当下,也只能做到那个份上。有人把垫在泥泞中的砖往家里搬,他是知道的,甚至看见过,而且看见的不是别人,是春燕她二姐和二姐夫。他们被他见到了一点儿都不害臊,还厚着脸皮跟他打招呼呢。他当时说:“那样的砖弄回去多脏啊!”春燕她二姐夫却说:“脏也是好东西,夏天用水冲冲就见新了。”他快到家时,一脚踩向白天明明垫着砖的地方,不料踩了个空,扑哧踩到泥泞中,险些跌倒。当时不由得对那些贪小便宜的人内心骂出了脏话,及至明白了是自己妻子带着两个儿子干的事后,他

50、自然生气。这天晚上,由于妻子和两个儿子的行为,周秉昆觉得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扇了一耳光,连日来他的不良情绪再也掩饰不住了。他让正在写作业的楠楠放下笔,让正在给猫梳理毛的聪聪停下来,立刻把那些藏匿起来的砖再搬出去,原先垫在哪儿还垫在哪儿。两个儿子不情愿地看着母亲。郑娟不以为然地说:“爸如果活着,那些砖就都是他眼里的宝。”秉昆没好气地说:“但我爸绝不会赞成你带着他的两个孙子干这种事!”(节选自人世间,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年年版)注这是一九八八年的春天。共乐区光字片是小说中周秉昆一家生活居住的平民区。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下了大雪之后天气骤然变暖,是造成泥泞的直接原

51、因,这推动了下文情节的展开。B. 郑娟认为政府铺的砖并没有计划收回,是公共服务的消耗,所以自己不是在“偷砖”。C. 家里“不好闻的味儿”其实并不存在,周秉昆是想借此喻指偷砖这一行为令人厌恶。D. 两个儿子不情愿搬砖,是因为手中正有别的事情在忙,却忽然被父亲强行打断。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插叙周秉昆先前在回家路上踩到泥泞的情节,既补充说明了他如此生气的原因,也说明了偷砖可能对他人造成的伤害。B. 从周秉昆和郑娟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秉昆过世的父亲艰苦朴素、诚实正直,他的为人也影响了周秉昆,成为家风的传承。C. 小说开头写春天到来的温暖美好,与下文的泥泞麻

52、烦形成对比,寓意生活总是苦乐参半,困境之中更能凸显人性的光辉。D. 本文围绕偷砖这一生活化的小事件来构建小说的矛盾冲突,展现主人公正直诚信的品质,于人间烟火处彰显了道义和担当。8. 郑娟在承认已把砖搬回家之前与周秉昆有一段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双方当时的心理。9. 茅盾文学奖在人世间的授奖辞中称赞作者梁晓声“坚持和光大现实主义传统”,请根据你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谈谈这一评价在文中的体现。【答案】6. A 7. C 8. (1)郑娟知道“偷砖”不是光彩的事,但她看到别人家偷砖,内心有太多的委屈和不甘,希望偷砖一事得到丈夫的理解与支持。(2)周秉坤心存对政府的感激之情,对偷砖一事态度坚决,后

53、来起了疑心,开始生气。 9. (1)生活的真实:周秉昆一家生活在A市的光字片,那里生活条件很差,春天的一场降雪使得道路泥泞不堪,造成了人们的出行困难。小说真实、客观地反映了中国20世纪70、80年代当时生活的现状,当时的中国很贫穷。(2)人性的真实:很多人将市政府特批的一批垫在泥泞处砖搬回了家,据为己有。反映出恶劣生活条件之下,人们本能的自私的心理就暴露出来,把公家的财产据为己有,是当时很多小市民的做法。【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B.“所以自己不是在偷砖”错误,由“别人家一到了晚上就偷外边那些砖,咱家也把近的砖往住回搬几块行不行?”“都用布帘遮挡着,还有

54、的埋在煤堆里了”可知,周娟并没有否认自己是在“偷砖”。C.“其实并不存在”“周秉昆是想借此喻指偷砖这一行为令人厌恶”错,由原文“那样的砖弄回去多脏啊!”可知,从泥泞街上搬回家的砖确实脏,有味儿是真实存在的,“喻指”之说是过度解读。D.“是因为手中正有别的事情在忙,却忽然被父亲强行打断”错,“两个儿子不情愿地看着母亲”,两个儿子不情愿,是因为母亲郑娟没有放话。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C.“寓意生活总是苦乐参半,困境之中更能凸显人性的光辉”错,小说开头写春天到来,主要是说天气骤然变暖,造成街道泥泞,推动下文情节的展开。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

55、品人物心理的能力。由“秉昆回到家里,郑娟背者两个儿子悄悄问他”可知,郑娟知道“偷砖”不是光彩的事;“别人家一到了晚上就偷外边那些砖,咱家也把近的砖往住回搬几块行不行?”“可别人家不这么想啊”“下手晚了,都成别人家的了”“都是新砖”看到别人家偷砖,郑娟内心有太多的委屈和不甘,非常纠结又拧巴,希望自己“偷砖”的行为得到丈夫的理解与支持。由“区里派人往泥泞中垫砖,作为家住光字片的人,他也心存感激”可知,周秉坤回到家时心存对政府的感激之情;“不许。别人家怎么样咱们不管,咱家人不可以那样”“现在泥泞还没干”周秉坤对偷砖一事态度坚决;“秉昆听得起疑了,沉下脸问”“你是不是已经往家搬了?”他从妻子的话中听出

56、了言外之意,起了疑心,开始生气。【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在人世间中,梁晓声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具有时代的、生活的和心灵的史诗品质。他坚持和光大现实主义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具体到“偷砖”这一情节:周秉昆一家生活在A市的光字片。那里生活条件很差,春天的一场降雪使得道路泥泞不堪,造成了人们的出行困难。为此,市政府特批了一批砖垫在泥

57、泞处,方便人们出行,改善生活环境。但很多人却将这些砖搬回了家,据为己有。周秉昆的妻子郑娟也动了心思,她带着儿子也把砖搬回了家一是生活的真实:“A市冰雪融化的积水到处都是,对人们出行造成了极大妨碍”“光字片人家的大人和孩子,这二十多天里生活得也很狼狈”“即使出门上厕所,几处东倒西歪的公厕经过冰雪水灌,都满得忽悠忽悠的”当时的中国很贫穷,光字片生活条件很差,小说真实、客观地反映了中国20世纪70、80年代当时生活的现状。二是人性的真实:“别人家一到了晚上就偷外边那些砖”“下手晚了,都成别人家的了”“有人把垫在泥泞中的砖往家里搬,他是知道的,甚至看见过,而且看见的不是别人,是春燕她二姐和二姐夫。他们

58、被他见到了一点儿都不害臊,还厚着脸皮跟他打招呼呢”可见,生活条件恶劣,人们本能的自私的心理就暴露出来,把公家的财产据为己有,是当时很多小市民的做法。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秦惠王谓寒泉子曰;“苏秦欺寡人,欲以一人之智,反覆东山之君,从以欺秦。赵固负其众,故先使苏秦以币帛约乎诸侯。诸侯不可一,犹连鸡之不能俱止于栖之明矣。寡人忿然,含怒日久。吾欲使武安子起往喻意焉。”寒泉子曰;“不可。夫攻城堕邑,请使武安子。善我国家使诸侯,请使客卿张仪。”秦惠王曰;“敬受命。”张仪欲以汉中与楚,请秦王曰:“有汉中,蠹。种树不处者,人必害之;

59、家有不宜之财,则伤本。汉中南边为楚利,此国累也。”甘茂谓王曰;“地大者,固多忧乎!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为和楚,楚必畔天下而与王。王今以汉中与楚,即天下有变,王何以市楚也?”楚攻魏。张仪谓秦王曰: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处不胜魏不能守必取之王用仪言,取皮氏卒万人,车百乘,以与魏。(魏)犀首战胜威王,魏兵罢弊,恐畏秦,果献西河之外。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驰楚、秦之间,今楚不加善秦而善轸,然则是轸自为而不为国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何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而之楚,信乎?”陈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也。”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人皆知之。曰:孝己爱其亲,天下欲以

60、为子;子胥忠乎其君,天下欲以为臣。卖仆妾售乎闾巷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乡曲者,良妇也。吾不忠于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吾不之楚,何适乎?”秦王曰:“善。”乃必之也。(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B. 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C. 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D. 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

61、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侯,是古代分封制时各方君主的统称,历代皆分为公、侯、伯、子四个等次。B. 百乘,即一百辆兵车。在中国古代,一辆四匹马拉的兵车,称之为“一乘”。C. 魏兵罢弊的“罢弊”指疲劳乏困,与过秦论中“率疲弊之卒”的“疲弊”相同。D. 闾巷,古时二十五家为一闾,后来称平民居住区为闾里、闾巷,泛指乡里民间。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秦企图与六国订立合纵盟约反反复复与秦国抵抗,秦惠王对苏秦早已怀恨在心,欲除之而后快。B. 寒泉子认为武安子善于攻城掠地,而张仪则善于外交,能担当出使诸侯重任。秦惠王认可他的观点。C. 张仪认为汉中是楚国

62、利益所在,会成为秦国祸患,因此建议秦惠王割让给楚国,但甘茂表示反对。D. 陈轸常奔走在秦、楚之间,而楚国对秦不友好却对陈轸很友善,致使张仪怀疑陈轸将要背叛秦国而投奔楚国。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今以汉中与楚,即天下有变,王何以市楚也?(2)忠且见弃,吾不之楚,何适乎?14. 面对张仪的猜疑和秦王的质问,陈轸采用的应答策略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答案】10. C 11. A 12. A 13. (1)大王今天拿出汉中给楚国(求和),假若天下再有什么祸乱,大王您又拿什么去与楚国作交易呢?(2)忠心耿耿尚且被遗弃、被放逐,我不去楚国又去哪里呢? 14. 肯定张仪的看法,以

63、退为进,体现了游说之士的权谋机变。取譬设喻,阐述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使秦惠王深信不疑,并进而善待他。【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您)不如帮助魏国,以便强化魏国的势力,假如魏国能战胜(楚国),从此就会更加听命于秦国,一定送来西河之外的土地;假如魏战败,那魏国就不能守住边塞,大王就可以将魏国夺取过来。“如与魏以劲之”中,“之”为使令性动词“劲”的宾语,“之”后断开;“魏战胜”是主谓结构,不能断开;“西河之外”为偏正短语,之间不能断开;“复听于秦”中,“于秦”是“听”的补语,不能断开。排除AD。“入”的宾语为“西河之外”,之间不能断开,“外”后断开,排除B。故选C。【

64、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A.“历代皆分为公、侯、伯、子四个等次”错误,是分公、侯、伯、子、男五个等次,并且并非历代如此,如汉代分封“王”“侯”。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A.“反反复复与秦国抵抗”错误,原文“反覆”意思,“反覆”,意为:改变的政策。“欲除之而后快”,于文无据,原文的表述是“寡人忿然,含怒日久”。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1)“与”,动词,给;“市”,动词,做交易;“何以”,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何”。(2)“见”,表示被动,被;“之”,到;“适”,到;“何适”,宾语前置,正

65、常语序为“适何”。【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本信息和分析语言特点的能力。试题答题的指向是“陈轸所采用的应答策略有什么特点”,根据指向可以确定信息区间在原文最后一段。由“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人皆知之。曰:孝己爱其亲,天下欲以为子;子胥忠乎其君,天下欲以为臣。卖仆妾售乎闾巷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乡曲者,良妇也。吾不忠于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吾不之楚,何适乎?”可知,面对秦王的质问,陈轸首先说“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人皆知之”,肯定张仪认为自己将要离开秦国到楚国的想法。然后再列举“孝己”“子胥”“卖仆妾”“出妇”几个事例,通过他们的做法与自己的事情同类相比,取譬设喻,证明自己对秦国的忠诚

66、,从而使秦惠王深信不疑,并进而善待他。参考译文:秦惠王对寒泉子说:“苏秦欺负我们太甚,(他)企图凭一个人的智慧(雄辩之术),改变山东六国君主的政策,企图连结合纵之盟来抗拒和欺扰秦国。赵国原来就自负兵力雄厚,所以就首先派苏秦用重礼联合诸侯订立合纵盟约。诸侯各怀心思,企图和步调的不可一致性,就像把很多鸡绑起来不能栖息在一处,(合纵不成)这是很明显的道理。寡人为苏秦的事痛恨已久,因此想派武安君白起去会见崤山以东的各诸侯,让他们明白天下的局势。”寒泉子说:“不可以这样。攻城掠地,可以派武安君率军前往,假如是为我们秦国争取利益出使诸侯,(大王)就应该派张仪才行!”秦惠王说:“我接受你的意见。”张仪想要把

67、汉中让给楚国,对秦惠王说:“汉中是一个祸害。就好像树种得不是地方,别人必定要伤害它;又如同家里有不相宜的财物,也一定要遭受损害。现在汉中南边为楚国利益的所在,这是秦国的忧患。”甘茂对秦惠王说:“土地广大,忧患就一定多!天下一有祸乱,大王您就让汉中去求和,楚国必定会背离天下诸侯与大王亲善。大王今天拿出汉中给楚国(求和),假若天下再有什么祸乱,大王您又拿什么去与楚国作交易呢?”楚国攻打魏国。张仪对寿王说:“(您)不如帮助魏国,以便强化魏国的势力,假如魏国能战胜(楚国),从此就会更加听命于秦国,一定送来西河之外的土地;假如魏战败,那魏国就不能守住边塞,大王就可以将魏国夺取过来。”秦王采纳张仪的计策,

68、调派皮氏之军一万人和战车一百辆,援助魏国。(魏国大将)犀首战胜楚威王的军队。得胜的魏军已是疲惫不堪,害怕秦国,果真把西河之外的地方献给了秦国。张仪在秦王前面诽谤陈轸,说:“陈轸奔走于楚国和秦国之间,但现在楚国不见得对秦友好,反而却和陈轸的关系非常亲密。如此看来,陈轸一切举动都是为自己,而不是为了秦国。况且陈轸企图离开秦国而投奔楚国,大王为什么不明察此事呢?”于是秦王就问陈轸说:“我听人说你准备背秦而去楚国,有这回事吗?”陈轸回答说:“有这回事。”秦王有点生气地说:“那么张仪所说的话是真的了?”陈轸回答:“何止张仪知道这件事,就连路人也知道这件事!常言道:由于孝已(著名孝子,殷高宗之子)孝顺他的

69、父母,因而天下父母都希望孝已做自己的儿子;由于伍子胥忠于他的君王因而天下的君王都希望伍子胥作自己的大臣。卖仆妾时如果能卖到本乡,那就证明是一位好仆妾;被休的妻子如果能改嫁到本乡,那就证明他是一位好妻子。如果我不忠君爱国,忠诚于秦王,那么楚王又怎么要我做他的大臣呢?忠心耿耿尚且被遗弃、被放逐,我不去楚国又去哪里呢?”秦王感动地说:“贤卿言之有理。”于是就把陈轸挽留下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过小孤山秦观长江滚滚,东流去,激浪飞珠溅雪。独见一峰青崒嵂,当住中流万折。应是天公,恐他澜倒,特向江心设。屹然今古,舟郎指点争说。岸边无数青山,萦回紫翠

70、,掩映云千叠。都让洪涛恣汹涌,却把此峰孤绝。薄幕烟扉,高空日焕,谙历阴晴彻。行人过此,为君几度击楫。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独见一峰青崒嵂,当住中流万折”,将小孤山置于汹涌的江流中,借以突出长江千回万折的磅礴气势。B. “应是天公,恐他澜倒,特向江心设”,表明小孤山是大自然造化的杰作,以此衬托其所处环境的凶险。C. 下片以两岸群山衬托砥柱中流的小孤山,“却把此峰孤绝”既写小孤山的傲然独立,又暗示作者的处境。D. “行人过此,为君几度击楫”用典,写行人驻足喝彩的情形,与上片“屹然今古,舟郎指点争说”呼应。16.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词深受苏轼影响。试

71、分析此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写景上有何相似之处。【答案】15. A 16. 写景都是从大处着笔,写得大气磅礴,境界宏阔。巧用修辞,秦词“激浪飞珠溅雪”,苏词“卷起千堆雪”都运用了比喻,把浪花比作雪,形象生动。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情景交融),两词都借阔大之景抒发旷达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借以突出长江千回万折的磅礴气势”分析错误。这两句都是写小孤山的,“当住中流万折”,突出的不是长江,而是小孤山的高峻挺拔。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景物形象及写作手法的鉴赏能力。写景都是从大处着笔,写得大气磅礴,境界宏阔。本词壮思逸飞,境界开阔,是秦

72、观词中少有的豪放之作。上阙第一句,先写长江的水势,“滚滚”“激浪”来形容水流湍急,第二句奇峰突现,一座高峻的山峰,挡住了汹涌的江水。第三句,将此山傲立此处的原因,想象为天公设立,使此山有了中流抵柱的神韵,既表明小孤山这座挺立急流中的山峰是造化的杰作,不可多得,又进一步衬托了小孤山所处环境的凶险,可谓神来之笔。而赤壁怀古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巧用修辞。本词“激浪飞珠溅雪”运用比喻手法,把飞溅的浪花比喻为白雪,赤壁

73、怀古“卷起千堆雪”也运用比喻,把浪花比喻为白雪,形象生动。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情景交融),两词都借阔大之景抒发旷达之情。本词上阙写长江的磅礴气势,写小孤山的奇峰突起,下阕以两岸群山为衬托,以汹涌江水的退缩烘托小孤山在中流屹立。阔大之景体现旷达之情。苏词上阙咏赤壁,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表现了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英雄豪迈本色。(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劝学

74、中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设喻,引出“_,_”的观点,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提升。(2)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的观点是相同的。(3)直接写“明月”的古诗名句举不胜举,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_,_。【答案】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师不必贤于弟子 . 春江潮水连海平 . 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我寄愁心与

75、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等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己”“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承德,一座深远而厚重的城市。5000多年的红山文化、1000多年的辽金文化和300多年的清文化在这里融合碰撞。亭台楼阔,山水相依,林海绵延,自然风景与人文历史在这里_。一墙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在这里,林海与草原相接,山庄与古刹辉映,城镇与乡村共荣,人们漫步在青石小路,轻抚红色宫墙,恍然间与历史打了一个照面才感盛夏,忽而已秋,避暑山庄正门前却_,热度不减,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

76、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游客们越来越关注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对每一件文物都_。文物保护是“留根”,更是“护魂”。避暑山庄正以科技赋能文物保护,以文化传承赓续民族团结根脉,以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如何保护好历史资源,传承好、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承德市按照首先开展文物调查、建立古建筑保护信息库,然后组建由文物管理和古建施工等单位组成的文保团队,最后保护利用文物、让古建筑焕发新光彩的规划进行文物保护工作。承德全力抓好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

7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 交相辉映(或:相映生辉) 游人如织(或:摩肩接踵、络绎不绝、门庭若市) 兴趣盎然 19. 承德市按照规划进行文物保护工作,首先开展文物调查、建立古建筑保护信息库,然后组建由文物管理和古建施工等单位组成的文保团队,最后保护利用文物、让古建筑焕发新光彩。 20. 使用排比,从多角度具体展现了此地自然风景与人文历史交汇、古典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风貌,节奏鲜明,抒情意味强烈。使用拟人,将历史比拟为人,漫步于此,窥见历史,似见故人,表达灵动逼真,突出此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

78、语的能力。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第1处填“交相辉映(或:相映生辉)”,表现自然风景与人文历史在这里相互映照,更增添了光彩。游人如织:形容游人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麻。第2处填“游人如织(或:摩肩接踵、络绎不绝、门庭若市)”,表现来此的游人很多。兴趣盎然:对某种事物或问题兴趣浓厚的样子。第3处填“兴趣盎然”,表现游人兴致高,兴趣浓厚。【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第1步提炼出句子的主干句“承德市按照规划进行文物保护工作”,独立成句。第2步根据上下文意思,把“规划”的三个长定语改写成三个短句:首先开展文物调查、建立古建筑保护信息库;然后组建由文物

79、管理和古建施工等单位组成的文保团队;最后保护利用文物、让古建筑焕发新光彩。第3步检查这三个句子是否有逻辑顺序问题,如果有再加以调整,最后整合成四个短句。【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要了解排比和拟人修辞手法所具有的特点及其表达的效果。然后根据语言环境体会这两种修辞手法在此处表达所起的作用,比如内容情感方面,结构上下文方面,语气语调转换方面,最后分条整理,并用简练的文字表达出来。“林海与草原相接,山庄与古刹辉映,城镇与乡村共荣”运用三个“与”的句式,构成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把承德自然与人文的美展现出来。“与历史打了一个照面”把“历史”人格化,在此,游人似乎与

80、历史不经意间碰面,形象地表现出此处能窥见历史,如同见到故人的亲切感受,更能突出承德历史文化底蕴的深远而厚重。(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为提升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确保学生每天在校内和校外各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来锻炼身体提供了政策保障。“双减”政策实施后的第二个暑假,各地各类体育培训机构也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培训项目,从体能类到专项类、从大众类到小众类, ,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运动新选择。体育培训行业越是扩容, 。当前的校外体育培训一定程度上存在机构良莠不齐、人员鱼龙混杂、有效监管不足等问题。这可能是发展初期的问题,但事关青少年的成长,必须从源头上着

81、手,调动各方力量,抓好监管。“双减”后面是“双升”,“双升”是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提升,是课堂教学质量(包括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提高质量、提升水平,让青少年全面健康的成长才是目标。21.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B. 你知道什么是“五讲四美”吗?这个曾风靡一时的全民热词,影响了数代中国人。C. 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D.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22. 请在文中

82、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21. B 22. 形式多种多样 越需要提质“双减”不目标【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句是特定称谓。A.引用B.特定称谓C.强调D.反语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根据“各地各类体育培训机构也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培训项目,从体能类到专项类、从大众类到小众类”可知后一句是对前文的总结,可填“形式多种多样”。第二处:根据“体育培训行业越是扩容”可知句式为“越是”;根据“良莠不齐、人员鱼龙混杂”可知前文涉及的是质量问题,可填“越需要提质”。第三处:根

83、据“让青少年全面健康的成长才是目标”可知前文为“目标”,“双减后面是双升”可知前文只说明了一个方面“双升”,后文应填“双减”,整合句式为:“双减”不是目标。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像接力赛一样,成功必定有我,功成不必在我,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材料二:2015年田径世锦赛上,中国队获得创纪录的男子4100米银牌。起跑反应最快的闪电侠莫有雪担任第一棒,耐力王谢震业担任跑程最长的第二棒,弯道技术最好的“圆月弯刀”苏炳添跑第三棒,冲刺能力最强的张培萌接力第四棒。作为新时代新青年

84、,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答案】 责任与担当有人说担当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无私的奉献,还是一种勇气的象征。这些观点我都同意,但我觉得担当更是一种为家、为国、为天下的重任。家是每一个人的避风港,是心灵的归属地。家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担当起家中的责任,让自己的“避风港”更坚固、温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陈云蓉,她患有严重的脂肪肝。但为了拯救儿子,她暴走50天,脂肪肝消失了,并成功移植肝的1/2给儿子。她用亲情的担当,拯救了儿子的生命,她用她的担当发起了命运的马拉松。我们每一

85、个家庭人员都应该担当起责任,为自己的亲人奉献出爱。家的担当不仅仅是我们各自的小家担当,还有我们对自己生活的美丽家园的担当。张正祥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他担当起保护家园的责任,绕走滇池一千多圈。在30多年的时间里,使滇池周边非法矿场关闭。他的执着换来了滇池的天更蓝,水更清。不管小家还是大家,我们都需要付出努力,让家更美,更温馨。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担当也同样如此,在担当家的同时,也应该担当国家的大任。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担当的心促成了蜀国的繁荣,他用担当的肩膀扛出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在朔北的环境严酷,大漠的狂风凛冽的情况下,那个用忠贞大义担当起国家使命的英臣苏武,在富华豪

86、奢的享受与民族大义之间选择担当起国家的重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为担当起国家存亡的责任,英勇地在虎门销烟。不仅男子汉是如此,女子们也是英雄豪杰。“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王昭君承担起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出使西域。一代女皇武则天改变了千百年来天子为男的习俗,肩负起国家大任,开创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盛世局面。当代也同样是这样,担当成为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孙中山担起共和,毛泽东担起解放,邓小平担起了改革,正是他们一代代领导者的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担当就是要对国勇于承担,乐于奉献自己,让自己的力量融入到国家的发展之中。担当不仅要为家为国而且

87、也应该为天下,人道主义的担当也是弥足珍贵的。德国盲人萨布利亚经过自己的努力,给全世界带去了希望。她用她无国界的担当给远在异国他乡的盲童们带去了“光明”。担当在我们中学生心目中很崇高,似乎有些望不可及。但在我看来并非如此,大事的担当固然很重要,小事的担当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既可以树立起以建设祖国为理想而读书的决心;我们也可以担当起平时值日的工作,为同学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我们还可以尽可能献出我们的爱心,向灾区捐出我们的零花钱;我们更是可以经常弯下腰捡起地上的纸屑,拾起落在地上的黑板刷我们可以担当的有太多太多,只要我们立刻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应该而且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敢于承担,

88、勇于奉献,我们就可以筑起一座担当的虹桥,并且使这座虹桥越来越绚丽多彩。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担当创造美好的明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为新时代新青年,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这就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谈对这两则材料的认识,结合生活或个人的人生体验来写作。在通读两则材料的基础上可分析出二者是有内在联系的,不是孤立的,第二则材料是对第一则材料的事实证明,所以两则材料要联系起来。材料一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像接力赛一样,成功必定有我,功成不必在我,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可分析出民族复兴靠“接力”传承,传承

89、优秀美德的力量感化,每个人都要为社会做贡献,贡献不在大小,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与崇高的精神境界。材料二正印证了材料一的内容,银牌的取得,每个人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每个人都把每个人的优点发挥出来,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劲儿往一处用,终能获得成功。参考立意:1.复兴伟业要靠“接力”2.传承是一种美德3.“功成不必在我”的默默奉献精神4.“功成必定有我”的社会责任担当5.集体的力量,合作的精神6.发挥每个人的优势,集优势为一体可用素材:1.20世纪初,一位叫弗兰克的人经过艰难的努力,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不幸的是一次突如其来的抢劫,导致了他银行的倒闭。因为他破产了,储户失去了存款。若是我们应该会置之

90、不理!可是,弗兰克却说:“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他用自己的一份努力和心血,诠释了责任的真正意义,诠释了一份因为爱而负责的一份心甘情愿。2.在日本东京的一个国际大酒店里,来了一位新应聘的服务人员,她找到饭店的负责人,负责人却叫她去打扫厕所。她犹豫了,怎么办?是接受这个工作?还是另谋职业?考虑再三,她决定还是先听听负责人怎么说再作决定。于是,负责人把她带到厕所,并告诉她厕所要清洁得十分干净,特别是马桶要弄得一尘不染,光滑洁白,饭店负责人一边说就一边开始给她做示范,并且最后还从马桶里舀了一碗水喝了下去。她被饭店负责人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所感动了,明白了什么

91、是工作,什么是责任心,于是愉快地接受了这份工作,漂亮地迈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在此后的岁月里,她一直勤奋的工作,她所清洗的厕所,一向光洁如新,马桶里的水她也喝了不知多少次。她就是后来成功成为了日本邮政大臣的野田圣子。正是她那种在工作中追求完美,对自己工作极度负责和勇于担当责任的精神,使她从此踏上了成功之路。3.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参考结构: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我觉得担当更是一种为家、为国、为天下的重任。中间分别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为家,普通民众为自己的家所作出的贡献牺牲,比如:陈云蓉、张天祥。为国,引用古诗句,用古今历史人物,比如:诸葛亮、苏武、林则徐,女中豪杰:王昭君和武则天,当代开历史先河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为天下,列举德国盲人萨布利亚经过自己的努力,给全世界带去了希望。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发起号召,从自己从小事做起。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