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十三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选择题1(2012江门高三调研19题)“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列宁最早“实验”的内容( )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取消自由贸易C全盘农业集体化 D按劳分配【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据题干中“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说明该方法不是从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的正确过渡方法。取消自由贸易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非常时期的特殊政策不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A项属于新经济政策,C项属
2、于斯大林建设时期的内容,D项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B2(2012山东潍坊三县联合12月段考14题)“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上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段材料反思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该政策引起了政治经济危机,影响了工人和农民的生活,并认识到这方面的阻碍,故可以推断是新经济实行的背景,即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故选A。【答案】A3(2012浙江湖州高三期末17题)列宁在论粮食
3、税中说:“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办法。”下列关于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功劳”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发挥了积极作用B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条件下临时措施C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发挥积极作用D上述观点反映了列宁客观地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考查对苏联经济政策的理解。关键信息是:“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它是一种临时办法”
4、,由此判断A、B、D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十月革命胜利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后,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实施的。C项不符合史实。【答案】C4(2012河南郑州毕业班第一质检26题)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A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 B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D人民怀念沙皇统治时的荣耀【解析】本题考查了新经济政策的背景,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材料反映了战时共产
5、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答案】C5(2012安徽皖南高三联合测评18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 B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D很好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失去人民的特别是农民的支持。故选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时期特殊的政策,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沙皇统治已经推翻,排除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利益,
6、排除D项。【答案】A6(2012北京顺义区高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20题)列宁说:“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到的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在这段话中所反思的政策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 B实施新经济政策C建立集体农庄 D推行计划经济体制【解析】为了应对国内外敌人的严重挑战,1918年布尔什维克党决定在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是在城市实行供给制,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在农村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除口粮外,剩余粮食全部上缴国家。这一政策对赢得战争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使国内经济状况日益恶化
7、,社会矛盾不断激化。1921年俄共(布)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由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材料正是列宁同志对战时共产主义出现政治、经济危机后进行的反思。【答案】A7(2012江西高三六校联考协作卷18题)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根“拐杖”所起的作用是( )A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B赢得了一战的胜利C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D巩固了工农联盟【解析】从材料“打得半死”到“拄着拐杖走动”反映了苏俄成立后经济的逐渐恢复,而其中期关键作用的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用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这调动了农民的
8、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选择D项。【答案】D8(2012安徽黄山模拟)“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对上述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高度公有的管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做了适度调整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土地公有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D新经济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解析】考查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材料中的“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可知为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利用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
9、系(此即让步)发展生产力。【答案】B9(2012河南洛阳高三统一考试17题)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与材料所说“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相关的措施主要指的是( )A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 B商品货币流通流域的改革C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D国有工业经营方式的转变【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和所学史实指的应该是新经济政策在工业上: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企业收归国有,中小企业允许
10、外国资本家经营。【答案】D10.(2012山东泰安质检1题)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与这一观点不一致的评析是( )A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地文明汇合交融 B造纸术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C新经济政策促进苏俄经济迅速恢复 D西方民主思想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这一观点不一致”和所学史实俄国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经济的迅速发展并不能反映全球化的特点。【答案】C11(2012山东枣庄三校第一学期
11、期中检测17题)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 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动力”和所学史实新经济政策通过商品货币关系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C12(2012潍坊四县一校质监19题)列宁主张“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这一观点在苏俄(联)的建设实践中表现为(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C实现国家工业化
12、D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解析】实际上是考查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关键信息就是:“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也就是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答案】D13(2012汕头毕业班质监22题)前苏联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长期实行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指工业产品与农产品不等价交换,国家无偿向农民征收公粮、调拨农产品和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从中得到有利的差价),苏联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主要是( )A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 B发展农业生产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C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实现国家的农业化 D增加资金积累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解析】本题
13、考查的知识点是苏联工业化。20世纪20年代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从苏联采取的措施看,国家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可以看出国家全力支持工业化。【答案】D14(2012河南郑州毕业班第一质检11题)右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的是20世纪三十年代某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该画讽刺( )A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美国国民经济遭受经济大危机的严重冲击C中国内战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D大危机之下的世界经济状况【解析】本题较简单,漫画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国民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答案】A15(2012江苏泰兴市第一学期期中调研1
14、5题)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 )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推行义务交售制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注意题干时间“1933年”。苏联从1927年至1932年,因此应选D。【答案】D16(2012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0题)1913年1926年苏俄的工农业生产情况1913年1920年1925年1926年农业总产值100671112112工业总产值1001387551081从表中反映出的历史信息
15、不确切的是( )A战争造成了经济的巨大破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C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D五年计划的实施造就了工业强国的地位【解析】根据所学,为使苏联成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订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3年)的指示。本题选D项,D项与本题反映信息无联系。【答案】D17(2012山东泰安质检1题)英国作家约翰斯特雷奇在其1933年的新书力量的竞争中说道:“从资本主义世界来到社会主义世界好比得到重生。”他的结论的根据是( )A资本主义即将灭亡 B苏联经济未受经济危机影响且发展迅速C西方资本主义世界
16、没有自由 D社会主义是天堂【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1933年社会主义世界好比得到重生”和所学史实20世纪30年代当资本主义世界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时,苏联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答案】B18(2012山东枣庄三校第一学期期中检测18题)“(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像事实上那样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有效集中全国物力 B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C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D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解析】根据题干提供
17、的信息“(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像事实上那样迅速向前发展”和所学史实指的是1939年9月苏联斯大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强调高积累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答案】B19(2012安徽省示范高中第二次大联考21题)比较分析下图,从中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经济大危机对整个世界打击很大B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D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解析】分析“1913-1937年工业总产值的变化”,可以理解到A项错误,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C项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位不是罗斯福新政的结果,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一;D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使
18、苏联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本题选B项,从题中可以反映出A项大危机主要是对资本主义国家打击大,与图片信息不吻合,1913年的数据表明美国当时的工业产值已居世界第一,C错误,两图反映的是工业问题,D包含工农业。选B正确,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答案】B20(2012湖北荆州毕业班质检22题)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到苏联对社会主义所持的是怀疑态度,而1934年第二次来到时,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的精神。”维尔斯说这句话的主要着眼点是( )A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要力量 B西方世界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C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经济
19、的力量 D苏联与西方暂时处于和平共处状态【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1934年”和所学史实1929年至193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救命稻草,罗斯福新政中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就是借鉴社会主义苏联的经验。【答案】C21(2012潍坊四县一校质监20题)“我们国家(苏联)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主要反眏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以工业化为主导 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解析】从两个数字对比来看,就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而轻工业发展缓慢。【答
20、案】B22(2012河南三门峡调研考试23题)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解析】考查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从1928年到1953年的农产品与工业产品的交换价格变化的下降趋势,说明苏联斯大林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导到农重轻比例失衡。关键信息:1928、1952、1953、谷物
21、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以有题干中的数据。ABC无从反映。【答案】D23(2012章丘第一次模拟考试13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C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 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解析】提取信息:西方经济一团糟而苏联经济发展的事件背景是西方处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在这一时期苏联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有效调动了全国的经济部分,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经济下滑。本题容易误选A项,注意题目“苏联”一词。【答案】C24(2012襄阳
22、调研统一测试33题)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苏联的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 B苏联的国民文化素质迅速提高C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 D苏联的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解析】考查对苏联斯大林体制的理解。有材料可知其所反映的现象是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而这种崇拜出现的原因一是因为在其领导之下苏联取得巨大成绩,而不是苏联的民主法治建设滞后。故选D。【答案】D25(2012安徽宿州第一次质检20题)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
23、土地和1。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上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 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 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体制。公私效率的高低对比表明了斯大林体制不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积极性的弊端,故选B。【答案】B26(2012山西晋中四校12月联考21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伴有严历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
24、功的。”这里的“独特实验”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D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析】考查对苏联斯大林体制的理解。关键信息是:“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指的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而此时的苏联正是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时期,“严历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故选C。【答案】C27(2012潍坊三县期中联考17题)苏联时期,曾流传一则笑话:一个美国代表团访苏,参观“伟大的建设成就”。陪同的苏联官员得意地说:“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时,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你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我在莫斯科
25、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我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请问:造成当时苏联家庭要“开着飞机”赶去“排队”买面包的主要原因是( )A长期战争严重破坏社会经济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食品短缺C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消极影响 D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牺牲农业,为重工业发展积累资金。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答案】C28(2012潍坊四县一校质监21题)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810万吨增加为8500万吨,煤产量以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
26、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 )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 B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解析】材料所反映的改革是指赫鲁晓夫的改革。通过材料可以看到无论工业还是农业都有所发展,A、C说法是对的但片面;B不符合这场改革。D从整体上说出了这场改革的积极影响。【答案】D29(2012内蒙古赤峰优质高中一模34题)赫鲁晓夫曾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一“制度”的出台说明(
27、)A赫鲁晓夫希望调动农庄的积极性 B当时的农业生产趋于停滞C赫鲁晓夫推动了斯大林体制的形成 D当时的农业政策脱离实际【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的理解。根据题干中的提示“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和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说明赫鲁晓夫针对集体农庄绝对公有化的改革,扩大农庄农民生产的自主权,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答案】A30(2012广州调研23题)在苏共的某次全会上,对当时的领导人作出这样的评价:“个人集权,随心所欲,自我吹嘘,任人唯亲,管理混乱,外事不慎等。”该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时代,对
28、斯大林个人崇拜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从材料中“对当时的领导人作出评价”可以排除A;戈尔巴乔夫主张“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从材料中“个人集权,随心所欲”可以排除D项;B、C相比较,从“外事不慎”可知只有赫鲁晓夫与之相符,“外事不慎”是指赫鲁晓夫时期的古巴导弹危机事件。【答案】B31(2012江苏苏北四市摸底17题)下面是美国人加里曼访问苏联时与当时的苏联重要领导人柯西金(1904年1980年)的一段对话:“加里曼:在地方上我同企业领导和官方代表谈话时,我注意到,他们对不久前工业领导安排上进行的变动都感到满意。柯西金:是的,我们大家都对这次改革结果感到满意。加里曼:您是指最近进行的工业权力下放吗
29、?柯西金:我们将加强发展国民经济委员会体系,这个体系使工业管理权力下放同国民经济中央计划相协调。”这段对话针对的是(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工业管理权力下放同国民经济中央计划相协调”可知为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主要为政治改革,选择C项。【答案】C32(2012安徽名校高三模拟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是许多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有人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从根本上说明( )A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有活力 B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C苏
30、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 D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解析】根据材料可以认识到,斯大林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长期滞后,人民生活消费品得不到满足。分析各选项,D项说法材料中未体现;AC项是表面现象;“根本上”应指B项“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答案】B33(2012章丘第一次模拟考试15题)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本题
31、有很大的迷惑性,“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很容易错选A。但题干还有把卷心菜剥光,表现为苏联解体。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注意材料的意思是把前苏联你剥卷心菜一样给剥光,即使苏联解体了。【答案】D34(2012广东珠海摸底22题)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苏联唯一在世的总统戈尔巴乔夫恰好满80岁。关于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对苏联进行改革的表述中,下列正确的是( )A其改革走的是自下而上的中国模式 B其改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尝试C改革的前期就阻力重重 D其改革有宏观的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解析】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在国内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背景下展开,仍然
32、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改革在经济领域陷入困境后又转入政治领域,结果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改革没有宏观的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选择C项。【答案】C35(2012山东潍坊青州第一学期期中质检15题)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措施激进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提取信
33、息“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可以看出其措施具有绝对性。【答案】B36(2012西安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34题)1970年,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等发表了一封苏联科学家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其中谈到:“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阻碍我们经济的障碍物很多,凡是不能取出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据此判断( )A萨哈罗夫不满赫鲁晓夫的改革B萨哈罗夫认国经济改革的前提是进行政治体制改C萨哈罗夫的这一观点成为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D萨哈罗夫的观点促进了苏联的思想解放【解析】1970年赫鲁晓夫改革已经失败,此时掌权的是勃涅日列夫,故A错误。而戈尔
34、巴乔夫上台还要在20世纪八十年代,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在经济改革没有重大的进展的情况下才转向政治改革的,故排除C。D项与材料关联不大。据材料 “在社会政治范围内”“不能取出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可以推断出萨哈罗夫认为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故正确答案为B。【答案】B37(2012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联考20题)英国史家霍布斯邦说:“若无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解体在先,势无十月革命以及苏联的成立在后。”又说:“发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人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成为一条全球性的可行之路。”依据这样的陈述,下列最恰当的解释是( )A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B社
35、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C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D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解析】材料认为如果没有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的解体,就不会发生十月革命;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并没有波及苏联,使人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可以推行。即材料强调的是:如果没有资本主义自身的缺点,就不会出现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因此选择D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挑战,排除A、C两项;题目并没有说明社会主义强大的信息,排除B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38(2012山东泰安质检32题)(14分)某高中组织高
36、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王刚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围绕“体制创新和调整”,做了几张知识卡片。卡片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王斯德苏联兴亡史卡片二罗斯福1938年在谈到“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卡片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O17万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214万亿元,年均增长11
37、4;2007年工业增加值首次跃上了10万亿元的新台阶居世界第三位。纵观当今世界60多亿人口中,主要工业国人口约为7亿,所占比例不足12而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创造了13亿人同时迈入工业化的伟大奇迹,中国工业化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最为辉煌的篇章。迈向工业大国:30年工业改革和发展回顾请回答:(1)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材料?还可以搜集哪些类型的材料?各列两种。(2分)(2)依据卡片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指什么?为“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列宁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3)卡片二中“新政”被称为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开始”体现
38、在哪里?(3分)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又进行了怎样的调整?(1分)(4)卡片三所展示的巨大成就无疑是改革开放的结果。在现代化建设中,我国提出了很多创见。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指出除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之外还有哪些?(2分)(5)上述卡片所反映的改革在实质和手段上有何相同点?(4分)【解析】第(1)问考查对史料收集方法的理解。此题是开放式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第(2)问考查对列宁实行经济改革政策的理解。根据提示“迅速、直接的办法”指的是苏俄为了国内外敌人,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指的是在小农国家探索社会主义道路采取市场调节的新经济政策。第(3)问考查对
39、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经济政策的调整的理解。根据卡片二“罗斯福新政”的提示可以结合罗斯福的经济改革的特点加以概括;第二问可以结合国家在经济生活中角色的转变、制度的完善、生产力:科技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经济结构的变化等加以分析。第(4)问考查对中国现代改革开放历程的理解。首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第(5)问考查对改革的实质及手段的理解。第一问改革的实质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的辩证关系及社会性质考虑;第二问手段强调的可以使经济发展模式:计划
40、与市场相结合。【答案】(1)途径:上网搜索、去图书馆查询、向专家学者请教等;类型:实物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2分)(3)“新”体现在: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的宏观调控和干预;国家成为国民经济的管理者、各种经济法规的制订者和执行者;普遍建立了福利制度;社会阶级关系的调整和中间阶层的壮大;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新经济出现等。(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调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分)(4)创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2分)(5)实质都是对现
41、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都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手段都是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4分)39(2012山东潍坊青州第一学期期中质检29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1分)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2分)材料二 1960年日本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一倍,并规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应配套措施。材料三 社会保险支
42、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2)材料二、三表明二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政策做出了怎样的调整?(2分)其特点是什么?(2分)材料四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3)材料四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有何重大变化?(2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分)【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计划与市场。第(1)问材料反映的1921年的经济政策不难判断是新经济政策;第(2)问反映的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体现国家的作用;第(3)问21世纪我国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体
43、制;最后一问主要抓住经济政策调整要与国情相结合,无论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等回答。【答案】(1)政策:新经济政策。(1分)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2分)(2)调整:制订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2分)特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分)(3)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2分)(4)结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济政策必须依据国情不断调整创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上可以互相借鉴。(3分,答出3点即得满分)40(2012安徽皖南高三联合测评27题)(16分)阅读
44、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 1929年1933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的工业产量指致图二 苏联(俄)粮食收入走势材料二 我的看法是至少是美国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不管理论如何变化,经济政策从来没有放弃过国家手预;干预的方向虽然有所不同,干预的力量却难分伯仲;干预的方法有所不同。干预的结果却大同小异。林昙美国财政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读后感材料三 第五条物质愿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2物质愿望推动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第十七条社会经济管理制度的实质。社会经济制度是一个国家组织民众实现物质愿望其挂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纲要(建议草案)材料四 “一五”计划时期,经过土地改革和生产资料
45、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直到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反思(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其与材料二是什么关系?(4分)(2)在“物质愿望推动社会经济制度改革”方面,美、苏两国在应对图一、图二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时采取的措施有什么差异?(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中国在新时期为了满足人民的“物质愿望”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相
46、继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中、美、苏三国在应对经济困局时满足民众“物质愿望”的经济举措最主要的相同点是什么? (5分)【解析】第(1)问从图一可以看出工业产量呈下降趋势,结合时间可以判断是经济危机。第(2)问面对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图二反映苏俄采取新经济政策后,经济迅速恢复。因此回答新经济政策特点。第(3)问第一小问回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步骤。第二小问从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苏俄新经济政策可以归纳出共同点。【答案】(1)现象:19291933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2分)关系:因果关系。(2分)(2)美国:核心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加人民
47、收入,刺激消费,从而促进生产的恢复发展。(3分)苏联:核心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发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恢复经济的发展。(3分)(3)措施:1978年起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二届三中全会确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任答两点)共同点:把计划与市场相结合。(2分)41(2012河北沧州高三复习质监28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
48、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全球通史材料二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1985年苏联人均GNP(国民生产总值)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方米,为西方国家的5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曲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
49、1750。全球通史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1)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新经济政策“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2分)(2)材料二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6分)(4)综合上述材料,苏联、中国改革出现不同结果对你有何启示?(2分)【解析】考查社会主义经济
50、建设知识。第(1)问考查俄国新经济政策的理解,俄国十月革命以后,社会生产力水平依然低下,这是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根本原因。第(2)问,关键信息: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说明苏联农重轻比例失衡,人民生活水平低等信息,其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第(3)问,关键信息: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反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的阶段性、经济发展迅速等特征。第(4)问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来分析。【答案】42(2012潍坊四县一校质监1题)(14分)合理的经济指导思想与恰当
51、的经济制度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最终“多致卖船弃业”。(1)根据材一,归纳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材料二 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州世界欧州工业生产总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电力15107432煤炭664343钢555432注:与资本主
52、义各国在1929年的生产规模比较。(2)分析上表,指出19131937年苏联(俄国)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世界的排名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材料三 1960年日本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一倍,并规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应配套措施。材料四 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3)材料三、四表明二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政策做出了怎样的调整?(2分)其特点是什么?(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第(1)问比较简单结合材料可知是重农抑
53、商政策,影响很简单。第(2)问一定要联系苏联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政策,通过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国民经济,之后通过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和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快速发展。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第(3)问二战后发达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政策调整就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答案】(1)政策:重农抑商。影响: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伍。(4分)(2)变化:1928年与1913年排名持平(或恢复到1913年水平);1928年以后迅速上升。(2分)持平原因:战乱结束;新经济政策实施。(2分)上升原因:优先发展重工业(或社会主义工业化);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五年计划的推动;欧美遭经济大危机打击
54、。(每点1分,考生只要言之成理,答出任意2点即可得满分2分)(3)调整:制订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2分)特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分)43(2012河南三门峡调研考试33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中期或者说末期的苏维埃社会,按照同等的标准,这个社会不是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模式,但远不是那个时代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这乃是独特的、建筑在三个基本原则下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工业化、国家管理经济、社会主义国家。30年代的苏联通过农业集体化进而实现工业化,这是历史决定的必然选择,非如此,无法面临残酷的二战,无法使新生的苏联在复杂
55、的国际环境中生存下来。摘自俄罗斯高中11年级历史教科书(2008)材料二 改革20年后的小岗村可以形容为“江山依旧,旧貌犹存”。沈浩(小岗村前任书记)认为小岗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大陆其他明星村的原因,正是当年的分田到户。小岗的土地分散,形不成规模,还是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只能解决吃饭问题,不能解决发展问题。中国现在发展的比较好的明星村都是靠集体经济壮大的。摘自陈桂棣、春桃中国农民调查材料三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我们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
56、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8年12月18日)(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模式”和“那个时代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含义。(6分)(2)材料一中俄罗斯历史教科书对20世纪30年代苏维埃建设(“斯大林模式”)持肯定态度。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持肯定态度的依据。(6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20年后小岗村“江山依旧,旧貌犹存”的原因。(4分)(4)结合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程,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4分)【解析】考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本题具有中外历史比较分析。第(1)问考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理解,两者最本质的区别就是经济基础不同,经济体制
57、也是不同的,等等。第(2)问考查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注意答题的角度:肯定态度的依据,应是斯大林模式的积极影响,关键信息:这乃是独特的、建筑在三个基本原则下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工业化、国家管理经济、社会主义国家。第(3)问关键信息:“正是当年的分田到户。小岗的土地分散,形不成规模,还是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只能解决吃饭问题,不能解决发展问题。中国现在发展的比较好的明星村都是靠集体经济壮大的。” 第(4)问把握材料三的核心观点: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答案】(1)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模式:生产力高度发达;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
58、货币等。(能答出4点即可)(4分)典型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2分)(2)开辟了新型工业化模式,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使苏联的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6分)(3)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模式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缺乏集体经济,没有资金和力量解决发展问题。(4分)(4)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只有根据本国的实际选择符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才能获得成功;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适时进行改革和创新。(4分)44(2012潍坊三县期中联考27题)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
59、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1)材料一中,研究专家闻一将19211927年称之为“退却年代”,当时苏联(俄)是如何退却的?(3分)依据材料一中的柱状图,指出罗曼罗兰所说苏联当时“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3分)材料二 19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古典政治
60、经济学。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认为,所有的人都为追求本身利益而生产商品。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所生产的商品满足了人们彼此的需求。他认为,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罗斯福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实施新政。首先是解决银行危机,此举速战速决,极大地恢复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此后的百日内,罗斯福接连出台了15个重要法案,国会积极支持。其中包括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等等。钱满素美国文明(2)据材料二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作出了怎样的调整?(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调整中做出的历史贡献。(2分)材
61、料三 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与“罗斯福新政”在为“挽救”社会制度所做的努力方面有何相似之处?(2分)【解析】第(1)问考查20世纪苏联、美国、中国经济政策的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列宁政府及时作出政策的调整,实现新经济政策,部分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发
62、展经济,改善工农联盟。新经济政策后来被斯大林模式取代,“消极的东西”即回答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弊端。第(2)问19291933年经济危机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政策已经过时,面对经济危机的破坏,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作出了调整,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开始,罗斯福新政的贡献概括为:挽救了美国的经济和民主政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始。第(3)问“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可见其特点是创新和探索。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美国的罗斯福相似点主要有三点:即前提是不改变社会制度,手段是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结果都摆脱了困境。【答案】(1)当时苏俄正实行新经
63、济政策,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放弃了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是暂时“退却”一步。(3分)含义:指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为支持工业化,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3分)(2)调整:从自由竞争到国家干预。(1分)贡献:使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实现了经济复苏;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3)特点:敢于创新(实验);及时总结;不断深化改革(或用改革来解决新问题)。(3分)相似之处:
64、都是在坚持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都注重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都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注重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若有其它要点,言之有理亦可)45(2012河北保定高三期末考试)(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1921年)列宁: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甩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我们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正在于我们开始作战略上的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跨,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要安排得更稳妥。(1921年)列宁:“
65、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1922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作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材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退却”在农业方面的具体表现?如何理解列
66、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的不同阐释。(11分)(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美国和中国的“原有不完美模式”分别指什么?简要指出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在农业方面是如何体现“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的?(8分)(3)结合材料及所学指出三国制定经济政策过程中在经济体制的借鉴上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启示。(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1919年至1920年实行,“1921年”表明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从农业方面征收粮食税的方面回答。第二问,从材料一中逐条归纳,第一段从实行的“迂回”策略回答。第二段中“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第三段从经济的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罗斯福新
67、政之前美国实行的是自由经济政策。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第二小问,根据而这在改革之后在经济制度变化中得不同点回答。第(3)问,要看到三则材料中不同国家的性质,苏俄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特殊的环境,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出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方面,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但是进行了对经济的干预,可以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的回答。【答案】(1)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4分)列宁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从政策实施的策略角度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迂回过渡”。从政策实施的目的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改善和巩固工农
68、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从政策实施的内容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补会经济。在保证无产阶级掌权的前提下,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利用国家资木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7分)(2)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分)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经营的自主权。(4分)(3)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经济调整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木主义的根本区别;各国应从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发展经济,领会制定或调整相应的经济政策。(6分)46(2012浙江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一次联考27题
69、)(15分)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确保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它(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会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进一步开发工作。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 罗林斯编合作共和国:1933年田纳西河流域法(1)材料一中的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成立的背景有哪些? (2分)为什么说它“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3分)材料二 历
70、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2)材料二主张应主要从哪些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角度分析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4分)材料三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但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十一五
71、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中,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成为公众关注的亮点。(3)从体制的角度说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2分)结合材料,分析从“五年计划”到“五年规划”体现了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有何变化?(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考查的知识点是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第(1)问主要是考查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推行以工代赈。第(2)问主要是考查斯大林体
72、制的积极作用,主要从时代背景和实践效果来分析,以肯定斯大林体质所带来的变化。第(3)问主要是考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更加关注民生。更加注意政府职能的转变。【答案】(1)背景:美国陷入严重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2分)原因:政府投资的国营企业;生产经营权独立自主;采用市场经济的原则。(3分)(2)角度:时代背景(环境、国情)、实践效果。(2分)分析合理性:时代背景:从国内看,苏联重工业落后;国防力量薄弱;(1分)从国际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处于帝国主义的敌视和包围之中;(1分)实践效果: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苏联成为世界强国。(1分)经济实力大增,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资基础;(1分)(其他言之有理者,可酌情给分)(3)原因: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分)理念:从单纯重视经济增长到既重视经济增长又关注民生;重视发展方式,强调科学发展; (2分)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