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一专题一: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7小题,共0分)1(2011年9月皖南八校联考2题)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三公经过朝议的方案供皇帝裁决,可以避免皇帝的决策失误。A选不能体现,CD项说法错误。【结束】2(2011年11月潍坊市三县期中1题)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
2、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神话皇权,万世一统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D皇位从二世三世至于千世万世,传之无穷【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这一建筑风格象征权力向中央集中,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特征。2011年全国大纲卷第19题类似。【结束】3(2011年11月德州期中19题)史记记载:(秦始皇)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
3、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这表明体现了韩非子的思想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皇帝行踪神秘化,维护皇帝的独尊地位 要加强中央集权A BCD【答案】D【点拨】【结束】4(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8题)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答案】D【点拨】根据材料,天子的印称为玺,用玉来制作,禁止民间使用玉来制印,这些规定和君主比如在服饰样式、颜色、车驾规格等一样,都旨在反映君主为了突出“天子至尊,皇权至上”,严禁老百姓僭越。【结束】5(2011年10月安溪一中统练
4、1题)“(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B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D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答案】D【点拨】【结束】6(2011年10月惠州市调研12题)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A郡县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三公九卿制【答案】A【点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第二年(222),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5、驰道是皇帝的专用车道,皇帝下面的大臣、百姓,甚至皇亲国戚都是没有权利走的。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式的“国道”。郡县制是中央加强对全国控制的措施,驰道通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全国的统一,因此也有利于驰道的畅通。【结束】7(2011年10月平顶山一模24题)秦统一后,秦始皇认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采纳李斯的建议,“不立尺土之封,公天下为郡县”。彻底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这是郡县制在中国确立的标志,也是中国和世界行政区划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从当时的背最看,郡县制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中央集权取代了地方分权 精英政治取代了大众政治直接管理取代了间接管理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A
6、 B C D【答案】B【点拨】【结束】8(2011年9月济宁市月考3题)借鉴历史,总结历史,再根据现实情况,创造历史,这就是善读史书的毛泽东。毛泽东善读史书,对赢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话正确的理解是( )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B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 C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D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答案】B【点拨】【结束】9(2011年10月黄冈三里畈检测6题)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突出表明春秋时( )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C.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风行 D.以郡县为地方行政区划的中央集权制
7、形成 【答案】A【点拨】【结束】10(2011年11月襄阳市四校期中1题)汉代最基层的官吏要把诏书抄写在乡亭的墙壁上,后来改为书写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书”悬挂在市里乡亭。这种现象说明汉朝A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B皇帝直接对人民进行统治C基层官吏直接对皇帝负责 D皇帝通过政令的贯彻来控制地方【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央对地方如何控制和对材料叙述信息的准确把握能力。由材料可知是通过借助地方官吏来贯彻政令控制,容易误认作考查郡县制。从材料汉代官吏须将皇帝的诏书在乡亭的墙壁公布,使老百姓都能了解到,反映了皇帝通过政令的贯彻来强化对地方的控制。AC项说法明显与本题不符合,B项说法皇帝不可能实
8、现直接统治人民。本题选D项。【结束】11(2011年10月天津六校联考3题) 分封制和郡县制是中国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下列关于这两种制度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 A.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B.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C.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亚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答案】C【点拨】主要是比较这两种制度的区别。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紧密联系的,强调血缘宗族,分封制下地方具有独立性,享有很大的权力,诸侯王可世袭,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相反郡县制地方长官由中央任命,有任期,有
9、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所以选C。【结束】12(2011年12月安徽名校模拟3题)“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材料中“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指 A完成了国家统一 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修筑了万里长城 D暴政而亡为后世留下惨痛教训【答案】B【点拨】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巾央集权制度一直影响中国到20世纪,其影响“深刻而持久”,此题最大干扰项为A。但从历史来看,中国后来仍多次发生过分裂,并没能“持久”。【结束】13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
10、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答案】C【点拨】【结束】14(2011年10月天津六校联考4题) 从汉代起,皇帝都有特殊的庙号、谥号和年号,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等,这实质上反映了( )A.人们对皇帝功绩的赞誉 B.皇帝地位的独尊C.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D.皇帝对自己执政成效的美化【答案】B【点拨】考察皇帝制度的特点。这些特殊的庙号、谥号和年号是皇帝独有的,体现了皇帝的独尊。而C项看不出不断强化这种趋势;A,D不是实质。【结束】15(2011年11月滨州期中2题)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
11、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百家争鸣向儒学独尊转型 D“公天下”转向“家天下”【答案】D【点拨】【结束】16(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7题)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从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臣民对秦始皇独断专权不满秦始皇十分勤于政事秦始皇欲求仙药想长生不老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A. B. C. D.【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皇帝制度和对材料的分析
12、和概括能力。从材料“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贪于权势至如此”可以了解到,百姓对秦始皇独断专行十分不满;“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可反映秦始皇较为勤政;“未可为求仙药”可反映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本题选C项,第项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材料中没有反映。【结束】17(2011年11月慈溪市期中3题)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答案】B【点拨】本
13、题考查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对比。材料中“封建政治”指分封制,“郡县政治”指郡县制。根据所学,A项说法错误,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C项说法错误,郡县制不以血缘为纽带,分封制不利于权力的集中;D项说法错误,分封制主要在奴隶制时期。本题选B项,分封制的重要特点是贵族政治,郡县制的重要特点是官僚政治。【结束】18(2011年10月三明一中段考2题)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当时在现济宁地区设任城县,隶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C齐郡无权任免辖区任城县令 D济宁是齐郡郡守的封地【答案】D【
14、点拨】【结束】19(2011年9月济南外国语学校质检2题)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型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 D由“公天下”至“家天下”【答案】D【点拨】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的标志历史事件是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郡县制,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是秦灭六国统一全国,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由此可知,ABC三项都在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排除;由“公天下”至“家天
15、下”是夏启开始,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结束】20(2011年10月莱芜一中测试12题)秦汉时期,经常使用的礼仪是朝礼,朝礼又称朝仪,是臣子朝见君王的礼仪,用以“明君臣之义”。朝礼所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形成君臣等级 B确立皇权至上 C保证皇位世袭 D维护君主专制【答案】D【点拨】【结束】21(2011年12月衡阳市六校联考2题)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行全国,司马迁说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晋书以为统一后又有所增设,可达四十郡之多。对郡县制的认识正确的是废分封、行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元代所设行省与秦始皇所设郡的数量一致 废分封、行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
16、制A B C D【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涉及知识点较多,郡县制、行省制、分封制、秦灭亡的主要原因等,根据所学,第项错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第项错误,元代在全国设十个行省,秦朝设三十六郡(有多种说法)。本题选D项。【结束】22(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9题)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皇帝信玺 右丞相印 御史丞印 南郡侯印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秦朝统一了文字 A B C D【答案】C【点拨】本题通过“四方古印文”来考查秦朝在政治、文化方面实行的措施。联系各选项,结合教材相关所学,可
17、以判断出项说法正确,第项与史实不符,秦废分封实行郡县制。本题选C项。【结束】23(2011年11月德州期中29题)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答案】A【点拨】【结束】24(2011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2题)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是,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表明春秋时( )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B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C春秋时期已实行察举制 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答案】A【点拨】“克敌者是,上
18、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大意是:辅助君王战胜敌人的功臣中,官位为上大夫的封赏一县,下大夫封赏一郡,普通士人封赏田地十万亩,平常老百姓的话,使其生产买卖顺心如意。这体现的是奖励军功,按功受爵,其结果是封建贵族无军功无法受爵,直接冲击了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本题选A项。B项说法错误,材料中县级别高于郡;C项察举制是官员选拔制度与本则材料无关;D项恰恰使血缘政治隶属关系被削弱。【结束】25(2011年11月荆州市质检2题)唐朝政论家柳宗元在评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时指出:“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这里对“公”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B.改世禄世卿制为选贤任能制C
19、.制定了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 D.首创自下而上的人才荐举制度【答案】B【点拨】在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选官制度为世卿世禄制,各级官僚都由贵族世代世袭,而秦朝实行郡县制后,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故改变世禄世卿制为选贤任能制,应选B。A是现象未能说明本质,C项只能说明加强了君主专制,未能说明“公天下”,而D项为察举制,从汉朝开始实施。【结束】26(2012年1月太原市期末2题)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材料说明秦始皇( )A认为分封制不利统治 B认为自己功勋盖世C准备推行郡国并行制 D主张实行严刑酷法【答
20、案】A【点拨】考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认为因为有分封侯王导致战争不断,人民困苦不堪,即分封制不利于统治,故他主张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结束】27(2011年11月辽南协作体期中2题)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C实行丞相制度不合时宜 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答案】B【点拨】本题考察古代中国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从材料可看出,秦朝的宰相赵高,为了试探大臣对他的忠诚与否,故意牵一头
21、鹿到朝廷而说事马,趋附赵高的大臣都一致对其敷衍,而群臣中没有人支持皇帝秦二世,说明丞相的势力高于皇帝,君权受到威胁。【结束】28(2012年1月厦门市期末1题)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答案】B【点拨】根据材料“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和相关所学,九卿主要为皇帝、皇室服务。分析各选项,A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联;C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本题选B项。【结束
22、】29(2012年1月杭州市一模2题)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答案】A【点拨】本题考查秦代郡县制的意义。从材料“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可以看出秦朝的政治变革是废分封,设郡县。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体现的是血缘政治;郡县制的长官由皇帝任免,体现的是官僚
23、政治,故A正确。【结束】30(2011年10月厦门外国语学校检测3题)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C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答案】B【点拨】通过董仲舒思想来考查材料信息获取与分析处理能力。抓住题干的主旨:大一统,那么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不能选ACD项,A项是郡县制,C项是皇帝制度,D项封建户籍制度,这些都是西周时代没有的,排除。【结束】3
24、1(2011年10月黄冈三里畈检测7题)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变 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变【答案】B【点拨】【结束】32(2011年10月汕尾市一模12题)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皇帝及中央有权监察地方官吏的政务、财政和有无不法行为之权。”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首先始于( ) A夏
25、朝 B西周 C秦朝 D唐朝【答案】C【点拨】材料体现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考察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关键信息:“官吏不能世袭”“皇帝”“俸禄”“首先”可以判断是秦朝。【结束】33(2012年1月揭阳市期末12题)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上述秦汉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指A、实行郡县制 B、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C、设立中外朝制度 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案】D【点拨】【结束】34(2012年2月济南月考1题)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
26、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此大臣主张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中央集权制 D皇帝制【答案】A【点拨】【结束】35(2011年11月泉州一中期中6题)某一制度有下列特征 国家以法令规范人民;政府编列户籍,有效掌握税收;官员由中央派任;中央与地方藉文书传递讯息。这些特征与下列何者有关?A周公制礼作乐 B秦汉推行郡县 C欧洲实施封建 D印度种姓制度【答案】B【点拨】【结束】36(2011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16题)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A
27、反对宗法制B主张郡县制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 【答案】C【点拨】【结束】37(2011年10月湖北鄂州摸底14题)据中国古代史书记载,有一朝代的统治范围“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此记载应该引自( )A史记秦始皇本纪B汉书武帝纪C资治通鉴贞观十五年 D元史地理志【答案】A【点拨】【结束】38(2011年9月吉林市高三摸底2题)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答案】C【点拨】“事在四方,
28、要在中央”反映的是秦始皇加强中央政府权力,C项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强化中央政府权力。【结束】39(2012年1月日照市期末2题)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答案】C【点拨】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维护皇权独尊”仅局限于对皇帝名字的避讳,所以A项不正确;从对于避讳制度的解释可以看出“尊
29、老”,但没有任何爱幼的体现,故B项不正确;避讳制度对“凝聚血脉亲缘”没有帮助,故D项不正确;回避制度强调的是幼尊长、少敬老、下级尊重上级、臣下敬重君王,即强化尊卑等级制度,所以只有C项正确。【结束】40(2011年9月唐山市摸底24题)台湾史学家许倬云在文化与亲缘中国人双重认同的根源一文中说:“战国纷争之际,各国都恪守着天下定予一的信念,他们争论的出发点是如何统一,却不是是否统一。文中的“信念”源自( )A中国人对统一的渴望B分封制的影响C由西周发展而来的文化认同D各国统治者变法自强【答案】C【点拨】【结束】41(2011年11月德州期中1题)“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
30、,不中呈不得休息。”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B皇帝要掌控天下因此要日理万机。 C皇权至高无上,不需要别人帮忙,因此皇帝休息不好。 D当皇帝也很辛苦,要日理万机,因此要定额每天的奏折。【答案】C【点拨】【结束】42(2011年10月福建四地六校25题)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立石琅琊,称“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徙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规定了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 B皇帝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C蒙古大漠也受秦朝统治 D反映了国家的大一统 【答案】C【点拨】本题可根据对秦朝疆域的掌握来排除C项,当时
31、秦的疆域北至河套、阴山、辽东一带。【结束】43(2011年10月诸城市月考1题)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是最高统治者任免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答案】B【点拨】【结束】44(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7题)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
32、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答案】D【点拨】通过对材料分析,“巨变”指秦废分封实行郡县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最主要的礼乐制度,儒学一直来推崇周礼,秦废除分封制对儒家学派产生了沉重冲击。联系各选项,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的原因应是分封制的废除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选D项,其他A项“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与题意无必然联系;B项说法本身不成立;C项说法所学知识中未体现。【结束】45(2011年12月湖南四市九校3题)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
33、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和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史约三百年。下列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D由“公天下”至“家天下”转型【答案】D【点拨】主要是考察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关键信息是:时间“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史约三百年”即封建帝制的确立;而D由“公天下”至“家天下”转型是在夏朝时期,故排除。【结束】46(2011年12月三门峡市调研1题)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郡尉,(注:南海郡
34、郡级小,只设尉,不设郡守)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 他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C. 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D. 无权任命辖区内的县令【答案】B【点拨】考查秦郡县制。任嚣是郡尉,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因“南海郡郡级小,只设尉,不设郡守”,说明其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而县级的县令也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因此,ACD说法正确;B项说法错误,郡县制下不再分封、不能世袭。【结束】47(2011年9月兖州摸底1题)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
35、、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皇权的独尊 C等级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答案】B【点拨】【结束】48(2011年10月莱芜一中测试6题)中国古代对县级行政区的划分设置有个现象,即原有的县域经济富裕、人口密集了就再分出区域增设县治。此做法最主要考虑是( )A增加财税 B多安置官吏 C给予地方更多权利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答案】D【点拨】【结束】49(2011年12月山西诊断2题)秦朝正式颁布了官印制度,皇帝用御玺,丞相用金印,各级官吏按等级分别使用金、银、铜印。右图所示秦朝官印可以说明当时 A官吏相互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B分封制在局部仍然存在 C与地方行政制度
36、相适应的官僚机构形成 D考查和选拔官吏十分严格【答案】C【点拨】考查秦朝政治制度。秦朝完成大一统,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确立郡县制,题中“南郡侯印”涉及地方行政制度,而未涉及官吏相互牵制、分封制、选拔官吏的问题,选择C项。【结束】50(2011年10月莱芜一中测试5题)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答案】D【点拨】【结束】51(2011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17题)“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
37、国封爵,没有公候伯子男。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材料所描述的时代应该是 A西周 B春秋 C秦朝 D唐朝【答案】C【点拨】【结束】52(2011年9月温州八校联考1题)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百家争鸣向儒学独尊转型 D“公天下” 转向“家天下”【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根据题干时间阶段“商鞅与秦皇汉武之
38、间”分析,D项是在夏朝时期,不属于这一时间阶段。A项的体现是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B项的体现是秦始皇统一六国,C项的体现是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结束】53(2011年11月慈溪市期中2题)秦代凡是地方军队调动,五十人以上就必须以虎符为信。图中铜制虎符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虎颈至胯间写有:“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睦(秦之郡名)”。阳陵虎符所隐含的秦朝历史信息包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书法篆刻艺术民族关系 冶金铸造水平A B C D【答案】C【点拨】材料中反映出当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秦代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正确;铜制虎符上的文字,可联系到书法篆刻艺术,正确;虎符为铜质,在一定
39、程度上可以反秦代的治金铸造技术水平,正确;阳陵为秦之郡名,今陕西高陵县,并不能反映秦当时的民族关系,排除。【结束】54(2011年9月山西省诊断2题)千秋兴亡秦朝一书中提到:“秦始皇试图将赢氏家天下传之永远的想法,不过是一场白日梦。但他从千秋万代着眼而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却开创了延续2000年的中华帝国的基业。”在此,作者肯定的是( )A.世袭制 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答案】B【点拨】秦始皇的传至千秋万代的国家制度,就是开创了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延续整个中国封建社会2000多年。【结束】55(2011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2题)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是,
40、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表明春秋时( )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B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C春秋时期已实行察举制 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答案】A【点拨】“克敌者是,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大意是:辅助君王战胜敌人的功臣中,官位为上大夫的封赏一县,下大夫封赏一郡,普通士人封赏田地十万亩,平常老百姓的话,使其生产买卖顺心如意。这体现的是奖励军功,按功受爵,其结果是封建贵族无军功无法受爵,直接冲击了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本题选A项。B项说法错误,材料中县级别高于郡;C项察举制是官员选拔制度与本则材料无关;D项恰恰使血缘政治隶属关系被削弱。【
41、结束】56(2011年10月厦门外国语学校检测4题)下图为某博物馆藏砖,此砖正面以凸线划为12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A是大一统王朝 B没有自然灾害C人民生活富裕 D社会安定团结【答案】A【点拨】材料型选择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及理解能力。“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意为四海皆臣服,旨在对秦统一的歌功颂德。【结束】57(2011年9月豫南九校联考3题)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
42、看出(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答案】B【点拨】宗法关系是以血缘为主要特征,刘邦以旧礼尊其父是宗法关系。材料认为刘邦以旧礼尊其父不利于皇权加强,故选B。【结束】58(2011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19题)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归纳整理各位大臣的奏章外,还负责执法或监察,不仅可劾奏不法的大臣,而且还可奉诏收缚或审讯有罪的官吏。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答案】B【点拨】【结束】59(2011年9月安徽泗县高三质检2题)中国古代为有效应对水患和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被迫采
43、取严格的指令性社会管理方式,并以儒家、法家等学说来论证这种社会管理方式的合理性,以强化指令性管理。这种“指令性社会”指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中央集权制D行省制【答案】C【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为了对付自然灾害和北方游牧民族侵扰,我国古代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有效管理采取的是中央集权制度。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结束】60(2012年1月湖州市期末2题)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出版家郭志坤在秦始皇大传中说到,“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以下评价“从政治上”最能说明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当之无愧”
44、的是 A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确立的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 D统一文字传承了中华文明【答案】B【点拨】考查对秦始皇功绩的理解。秦始皇最大的功绩就是统一中国。【结束】61(2011年12月北京东城区示范校4题)“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时期【答案】B【点拨】【结束】62(2011年11月广东六校联考3题)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注:分封制)
45、、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 D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分析材料封建转帝制是指秦朝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取代了此前的制度。官僚政治通常是应用在政府权力全掌握在官僚手中,官僚有权以国家或者民族利益为理由,而随意侵夺普通公民的自由的那种政治制度。贵族政治是指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一种制度如何取决于所对应的社会发展时期,在战国时期,官僚政治则是明显优于
46、贵族政治。本题选A项。秦朝郡县制的确立,使得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A说法正确;铁器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故C说法正确;春秋战国诸侯分裂割据,秦最终实现统一,故B说法正确。因此A、B、C可以排除。【结束】63(2011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20题)公元前3世纪晚期经过多年的兼并战争,秦统一中国后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这一制度一直沿袭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A科技的不断创新 B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 C发达的现代农业生产 D发达的对外贸易【答案】B【点拨】【结束】64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
47、特点应该是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 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丞相掌握大权 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答案】B【点拨】【结束】65(2011年10月安溪一中统练3题)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围绕这段话进行了如下讨论,你不能同意的观点是( ) A它是在批评封建社会从上而下对农民的压迫B它认为“郡县”要比“封建”进步C它肯定了“郡县”的优点,但又指出它仍是君权的工具D这段话其实反映了顾炎武对政治新体制的渴望和探索【答案】A【点拨】【结束】66(2011年9
48、月扬州市调研2题)已故的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中国在秦朝时期确立中央集权,影响深远,统一成为历史的主流,使得中华文明延续不断;其他国家也存在君主专制但是一些国家(如印度)文明中断过;分封制实行的后期会出现诸侯割据地方的局面,跟“统一”相违背;三省六部制是处理皇权与相权矛盾的。【结束】67(2011年11月
49、安徽示范高中联考2题)下列秦朝中央官制图反映的正确信息有 体现以皇权为中心的政权组织 “三公”朝议军国大事,彼此牵制 丞相位高权重,是百官之首 “三公”直接管理地方的行政事务 A B C D【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秦朝中央机构的三公九卿制。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解题时可用排除法,错误,因为“三公”是中央官员,不直接治理地方;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以皇帝为尊,下有三公,分别为太尉,管理军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理国家监察事务。“三公”各有分工,相互配合,彼此牵制,保证皇帝大权独揽,故的表述都符合史实,是正确的。【结束】68(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
50、6题)秦朝实际负责管理、控制军事的是A.御史大夫B.丞相C.太尉D.皇帝【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和皇帝制度。其中三公:太尉管理;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负责监察,并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但由于秦始皇的权力欲望特别强,在秦朝实际政治生活中太尉是虚设,军事权力由皇帝亲自掌握。【结束】69(2011年11月赣州十一县期中3题)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C青铜文明向铁器
51、文明转变 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变【答案】B【点拨】【结束】70(2011年10月莱芜一中测试4题)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用这样的话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该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秦始皇非常勤政 B浓厚的部族色彩C权力高度集中 D严格的等级制度【答案】C【点拨】【结束】71(2012年1月永州市一模1题)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
52、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答案】D【点拨】【结束】72(2012年1月潮州市期末12题)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答案】A【点拨】【结束】73(2011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21题)秦朝统一后,为革除东周以来的政治弊端所采取的
53、重要决策是 A建立皇帝制度 B确立三公九卿制 C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D用法家思想治国【答案】C【点拨】【结束】74(2011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22题)秦朝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所带来的深远的历史影响是建立了秦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利于郡县制度的推行 A B C D【答案】B【点拨】【结束】75(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6题)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秦朝开创的制度为后世沿用【答案】D【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从政治上看
54、秦,虽死犹存”和所学史实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都沿用秦朝的制度。【结束】76(2011年11月北京海淀区期中12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论道:“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诸侯国)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材料中的“他”是指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答案】A【点拨】【结束】77(2011年10月湖北鄂州摸底15题)秦汉时期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
55、要的变化。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 )A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逐步形成B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C思想文化上形成儒佛道三教合流的局面D“工商食官”的经济制度冲击农耕经济【答案】B【点拨】【结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0分)78(2012年2月温州一模38题)(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周的制度)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王朝统治时间)所以不长也:而
56、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封建、郡县之争至今告终,而统一。联邦之辩由今肇始,理或有同,势则相异。昔人论封建以君主一姓为本位,吾人今日论分权以国家政治为本位。前者君为主,后者民为主。今入主张分权,则为制枭雄之摧倾共和。李大钊省制与宪法(1916年11月10日)(引者注:材料三中“统一”,作者是指在统一前提下,侧重中央集权。“联邦”,指在统一前提前提下,侧重地方分权。)(1)扼要解释材料一中“封建”的含义。结合秦朝郡县制的相关史实,论证柳宗元“其为制,公之大者也”的观点。(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夫之对郡县制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的历史观。(8分)
57、(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李大钊所说“封建、郡县之争至今告终,统一、联邦之辩由今肇始”这一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10分)【答案】(1)分土建邦(封邦建国)。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改变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的局面(改变了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的局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8分)(2)王夫之认为郡县制沿用两千年是势之所趋:对天子来说,实行郡县制不利,王朝统治时间短;对天下(百姓)来说,郡县制比分封制的危害小。 (6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社会史观,反对在“势之必然”的历史运动之外谈论天命等对历史的主宰。(2分)(3)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或中华民国建立),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或临时约法颁布,规定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或人民认识到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地国家的主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公开复辟帝制;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的盛行,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和科学思想。(10分,答5点即得满分)【点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