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2 ,大小:2.87MB ,
资源ID:3007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0078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最近新题汇编:专题九 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冲击.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最近新题汇编:专题九 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冲击.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九 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冲击一、选择题1(2012江西红色六校第一次联考6题)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层面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冲击。本题用排除法。海禁政策表明清政府的消极防御的外交思想和策略,排除A;洋务运动最终失败,未能完成自救,排除B;护国运动发生时清政府已经灭亡,排除D

2、。C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表述正确。故选C。【答案】C2(2012山东泰安质检1题)19世纪后期,青岛、烟台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下表是章丘、济阳在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900年1915年1920年1924年山东章丘01%35%45%50%山东济阳02%15%25%40%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两地经济融入世界市场 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A B C D【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和所学史实中国近代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到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才完全解体。【答案】B

3、3(2012山西晋中市四校联考16题)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 ”。这反映出( )A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 B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 D中国“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从材料“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说明中国成为西方原料产地;又从“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说明中国成为西方商品销售市场,故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B4(2012安徽省示范高中第二次大联考4题)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

4、:“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中国被迫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发生的变化有( )外国商船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 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A B 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变化的把握,实际考查的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外国商船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和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有关。【答案】B5(2012浙江杭州七校期中联考23题)历史上“上海曾作为苏州的卫星城被称为小苏州”,而在“20世纪2030年代,苏州反而变成了大

5、上海的卫星城,被称为小上海”。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内河航运的衰败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C上海是近代最早的商埠之一 D上海地理位置的优越是唯一因素【解析】从小苏州到小上海,上海于20世纪2030年代获得发展。因上海较早开放为通商口岸,自然经济较早瓦解并程度更深。关键信息:20世纪2030年代。【答案】C6(2012湖北孝感第一次统考22题)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有( )自然经济出现瓦解 外国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外资企业在中国开始出现 白银开始大量外流A B C D【解析】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把握时间信息“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即可,外国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

6、场早在汉唐时期已经出现,白银开始大量外流是鸦片战争之前,英国走私鸦片的恶劣影响之一,故排除,选择B项。【答案】B7(2012潍坊三县期中联考12题)“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B清政府废止“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C中国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瓦解D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衰弱,上海近代纺丝业发展【解析】材料的大意是,随着上海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地位逐渐超过了苏杭,带来社会生产的变化,就是更多的人从事纺织业。结合时代背景,

7、可知于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有关。B项废除重农抑商,C项自然经济瓦解,D项苏杭丝织业衰弱不符合事实。【答案】A8(2012西安八校联考1题)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求,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封限制。”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原遍于县市,自西洋以风火永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D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拓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夫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解析】本

8、题要求回答因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的情况,分析各选项 ,A项19世纪末用土布逐渐增多与题意不符;B项反映厦门虽对西方棉织品有较大需求,但受到限制与题意不符;D项反映了自然经济瓦解的现象但没有表明是因为外国商品输入,本题C项切合题意。【答案】C9(2012北京东城区示范校12月综合练习14题)阅读下列两表(均出自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其所反映的共同趋势是( )年份1840年1860年1870年出口总量(万吨)1905511000时间茶叶(万磅)生丝(包)鸦片战争前5000/年均5000/年均1845年8010132201851年9919230401853年1012262896

9、鸦片战争后,中国外贸出超逐渐扩大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农副产品商品化、国际化程度逐渐提高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世界茶叶和生丝头号出口国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材料无法体现商品出口总额高于商品进口总额,故不正确;材料只反映茶叶和生丝大量出口,并未反映是头号出口国,故不正确。茶叶和生丝大量出口,说明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原料产地,正确。【答案】B10(2012河南洛阳高三统一考试12题)19世纪4060年代,中国的传统手工业纺织业日益衰落,制茶、缫丝、皮革加工等手工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部分手工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民

10、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B洋务运动中近代工业的崛起C自然经济解体的必然结果 D西方对工业原料的需求扩大【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制茶、缫丝、皮革加工等手工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和所学史实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加紧经济侵略,中国自然经济开始逐步瓦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列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答案】D11(2012安徽宿州第一次质检6题)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年)乡民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18201849292900185018797215498188019111560118

11、3819121939473077396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镇、国外导致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主要是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离乡谋生的居民职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是由于晚清政府的沉重剥削和压迫以上分析正确的是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之前晚清政府的剥削和压迫已经沉重,故晚清政府的沉重剥削和压迫不能作为出国的主要原因。排除,故选C。1840年后随着鸦片战争的结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引起了离乡谋生的现象。故其他选项符合题意。【答案】C12(2012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4题)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12、“资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工业。其中“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在近代中国的表现指( )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 B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业分离C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D中国社会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解析】考查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关键把握“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是自然经济,题干即是问自然积极瓦解的表现。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大量农民纷纷破产,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解体,封建统治的基础开始瓦解;A、C两项则是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的工

13、业的体现;D项不是单指哪一方面,而是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B13.(2012江西丰、樟、高、宜四市联考17题)东瀛识略记载:“茶固闽产,然只建阳、崇安数邑。自成丰初请由闽洋出运,茶利益溥,福、延、建、邵郡种植殆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市场对茶叶的需求旺盛 B福建山区较适宜茶叶的种植C种茶、制茶获利较为丰厚 D国内的长途贩运发展迅速【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商业经济的解体。根据材料中“自成丰初请由闽洋出运”分析,题干上的现象出现在咸丰年间,此时正值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中国农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畅销。【答案】A 14(2012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29题)中国主要出

14、口商品比重变化表%1877年1894年1913年1921年1928年丝269333207202162茶494249842137豆及豆饼19120139205皮及皮制品0827602954矿砂及锑、钨丝金属02332921棉花0557402734棉纱及棉制品0101061238据关册及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根据以上表格体现的信息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丝、茶等传统出口大宗商品的比重变化在于其产销方式的日益落后豆、皮类产品比重变化,体现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口不断扩大。锑、钨等特种产品的比重变化,反映了中国重工业的发展棉纱及棉制品的出口变化,表明中国日益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沦为列强的

15、原料产地出口贸易量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A B C D【解析】根据时间可知,一战结束后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萧条,而豆、皮类产品出口比重在不断增加,这不能说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不正确;近代史中国民族工业,主要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故不正确;棉纱及棉制品不属于农业原料,属于轻工业品,不能说明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故不正确。丝、茶等传统出口大宗商品的比重减少与产销方式的日益落后有关,故正确;出口贸易有农业原料、矿物金属、轻工业品等,说明正确。【答案】B15(2012佛山高三质检一14题)竹枝词是风土诗的一种,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如要研究近代上海开埠后的商业活动,可选用的竹枝词

16、是( )A“邑志详陈旧土风,镇升为县百年中。田家妇女帮农作,镇市夫男晓女工。蓬首晨兴遥入市,归家手挈米和盐。”B“南北分开两市忙,南为华界北洋场。有城不若无城富,第一繁华让此方。”C“菜圃瓜畦拓百弓,杭家村北夕阳红。楝花倒覆三间屋,酒幔低垂十里风。”D“北口山头民力忙,耕牛无恙乐平康。一鞭残照吹横笛,蚕豆青青麦半黄。”【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变动。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中国一直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A、C、D三项反映了自然经济。B项中“北洋场”是指租界中的“北市”,“北市”的繁华已经超过了“南市”(城隍庙)

17、,这反映了上海开埠后的商业活动。故选B。【答案】B16(2012浙江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一次联考17题)“买办”是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一个特殊阶层。下列有关“买办”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外国资本家在旧中国通商口岸开设的商行、公司等机构B旧中国官方或民间设在通商口岸管理外贸的机构和人员C外商在旧中国设立商行、公司、银行等机构中雇佣的中国代理人D旧中国外商设在中国的商行等机构中的外资代理人或中方合伙人【解析】考查对外国经济侵略的理解。买办就是替外国商行、公司进行贸易的中国人。由此应是指C。【答案】C17(2012山西晋中市四校联考18题)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申请,代向

18、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材料表明洋务运动( )A有效抵制了列强对华侵略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C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从材料“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说明只许官商合办,不允许私人办企业,显然这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18(2012山东潍坊青州第一学期期中质检22题)李鸿章自称是大清的“裱糊匠”,他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这表明( )李鸿章对晚清的颓败无

19、能为力 洋务派以西方军事科技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专制统治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A B C 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此题提取有效信息即可判断。【答案】A19(2012安徽省示范高中第二次大联考5题)李鸿章曾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以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一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材料表明李鸿章( )A认识到中国“积弱”的根源 B主张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以“自强”C主张吸收两次工业革命成果 D力主发展近代民用工业以“求富”【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相关知识点。分析这段李鸿

20、章的言论,可以看到他主张在中国也发展“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等来增加赋税,联系教材这是洋务运动在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民用工业的创办,对西方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客观上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本题选D项,A项错误中国“积弱”的根源并非材料所涉及的经济因素;B项与材料不符,这是洋务派前期的口号和目标;C项两次工业革命说法错误,时间上不符,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后期。【答案】D20(2012山西高三诊断考试14题)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在华的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三次(分别为1877年、1883年和1889年)签订“

21、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水上运输费用)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这说明轮船招商局的成立( )A开启中国水上运输近代化进程 B借鉴了国外先进管理方式C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 D没有摆脱对外资企业的依赖【解析】考查洋务运动的影响。从材料看轮船招商局成立后,英美轮船公司签订了“起价合同”,可见轮船招商局的成立使得外商企业承认了中国民族航运业的地位,选择C项。【答案】C21(2012湖南四市九校第一次联考17题)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

22、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阙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下列关于洋务运动失败主要原因的分析不符合郑观应观点的是( )A郑观应认识到了社会制度层面的“体”与科学技术层面的“用”之间不是等同的关系。B郑观应认识到当时中国的落后最根本是社会制度的落后,而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落后。C郑观应认识到中国要发展就必须抛弃中国的体和用,不仅要“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而且要“议政于议院,以民主共和,谋定而后动”。D郑观应批评洋务运动遗体求用,舍本逐末,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反映了当时有些人对中国落后原因的认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解析】考查对洋务运动的理解。材料中郑观应的观点就是

23、,批判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的技术,而不学习西方的制度,所以A、B、D符合郑观应的观点;而C错在他并不主张民主共和而是君主立宪(“君民一体”)。【答案】C22(2012北京顺义区高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8题)李鸿章在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局以后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综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这一规定的实质是( )A保证洋务派企业在民用工业中的垄断地位B反对在传统手工业领域发展近代机器生产C通过限制生产规模抵制外商企业的经济渗透D满足帝国主义通过在华投资垄断中国工业的要求【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上海机器织布局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企业,创办后下令各口

24、岸的其他企业十年内规模不能超过“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反映了洋务派力图保证自己的企业在民用工业中的垄断地位,本题选A项,其他各项说法错误。【答案】A23(2012湖北荆州毕业班质检10题)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每年结账后,均在申报和北华捷报等媒体上公布信息;开平煤矿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上述材料折射出洋务派民用企业与军事工业的主要不同点是( )A产品投放面向社会市场 B建立起股份制企业管理制度C注重降低成本以追求利润 D吸纳了部分民间资本【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和所学史实说明民用企

25、业与军事工业最大的不同在于有民间资本的进入。故此题应该选择D。【答案】D24(2012章丘第一次模拟考试12题)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D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解析】注意题目中是“本质”含义,A、B、C三项只是表象。【答案】D25(2012安徽省城名校第三次联考18题)“资本家占有生产

26、资料,用雇佣劳动的方式剥削无产者,生产的目的是搜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下列近代企业中具有这种特征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发昌机器厂 B湖北织布局、开平煤矿C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开平煤矿 D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解析】材料所述是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特征。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都属于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不是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列,故符合题意的答案是D。【答案】D26(2012潍坊四县一校质监17题)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A“清王朝自求运动” B“东南沿海的开放” C“近代工业的起步” D“民族工业的春天”【解析】从图中的“汉阳铁厂”“福州船政局”“

27、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可以判断是指中国的近代化起步。【答案】C27(2012浙江湖州高三期末12题)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 )A民族企业存在着有伤社会风化现象 B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C封建势力严重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D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解析】考查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解。关键信息是:“知县徐赓陛查封各处缫丝厂”即可判断是C。【答案】C28(2012江苏泰兴市第一学期期中调研6题)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

28、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界,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郑观应却感慨道:“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变更,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下列有关开平矿务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B清政府放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限制C洋务企业的困难重重 D具有明显资本主义特征【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的变化。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开平矿务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从材料中的章程分析,清政府对其控制严格。从材料总“股东”、出现的时间、“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

29、矿”分析,能体现AD项;从“每日每月”“名为保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体现了C。【答案】B29(2012山东潍坊青州第一学期期中质检10题)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C都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化。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大生纱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它们都使用机器生产,都是中国的近代企业。【答案】D 30(2012山东枣庄三校第一学期期

30、中检测7题)阅读下列有关近代中国境内工业统计资料(外国人办的企业略),从中我们获得的有关中国经济的正确信息是( )第一时期l872一l894年第二时期l8951913年设厂数53463商办资本(千元)469790801官办和官商合办设厂数1986资本(千元)1619629469A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B官僚资本经济从此逐渐走向消亡C民族资本在社会经济中占支配地位 D甲午战后民族资本获得迅速发展【解析】根据所学史实甲午战后由于清政府取消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答案】D31(2012湖北荆州毕业班质检11题)根据表中数据判断,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经济的发展特

31、征是( )1865年190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状况统计表时间进口数(单位:两)出口数(单位:两)平衡1865年55,715,45854,103,2741,614,1841875年67,803,24768,912,9291,109,6821885年88,200,01865,005,71123,194,3071895年171,686,715143,293,21128,402,5041905年447,503,943377,338,16694,165,777A民族企业发展促进了经济总量的增加 B列强对中国原材料展开疯狂地掠夺C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对外贸易 D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解析】根据题

32、干提供的信息“865年190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状况”和所学史实从该表中不能看出B项故应排除;政府的财政收入还有占据主导地位的小农经济故应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略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故应排除D项;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到发展时期,故此题正确选项是A。【答案】A32(2012浙江杭州七校期中联考21题)观察下图对图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两类资本都在不断扩大 B两类资本所占比重差距在缩小C外国资本一直占有优势 D民族工业发展缓慢【解析】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知识点。从图中反映两阶段的商界与外国人办近代工业资本都有明显增幅,D项无从体现。【答案】D33(2012潍坊三县期

33、中联考13题)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为振兴商务,以官爵顶戴奖励发明创造、鼓励私人投资设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保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当时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骛”的局面。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改变了官吏的任用标准 B加强了政府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C官绅开始投资近代新式企业 D经济立法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清政府鼓励私人投资近代工业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但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保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官绅开始投资近代新式企业开始于19世纪60、70年代。【答案】D34(2012广东六校联合体11月联考)由于博览会

34、可以“开风气而劝工商”,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奏请政府创办展览会;1910年,中国人首次在南京创办了博览会。被称为“南洋劝业会”。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创办博览会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西方文化 B开阔人们眼界 C发展民族工业 D抵制西方侵略【解析】由“南洋劝业会”、“劝工商”、“1908年和1910年”可见当时中国人创办博览会的主要目的是发展民族工业。【答案】C35(2012安徽名校高三模拟二)某历史研究著作中有以下插图,这张插图反映出( )A实业救国思想影响扩大B政府完全放弃抑商政策C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D洋务运动进入全盛时期【解析】图片是清政府为举办大清国南洋劝业会发行的公债,时间是宣统年

35、间即19081912年。B项说法较绝对,可排除;C项民族工业出现春天的时间是19121919年;D项洋务运动在1894年失败,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本题选A项,公债反映了当时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扩大。【答案】A36(2012安徽名校高三模拟二)电视剧新安家族以清末民初为背景,讲述了徽商中的代表汪、许、鲍三大家族为争取民族自强而与外国列强资本展开殊死较量的故事。下列对该剧理解正确的是( )A清末民初在外商压迫下,商帮出现 B徽商与外国资本较量得到政府支持C徽商群体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压制 D徽商争取民族自强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解析】本题考查了徽商在清末民初时期的发展概况。根据所学A项错误,商帮开始出现在

36、明朝;B项错误,中国的商人、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帝、封双重压迫;D项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是洋务运动,C项正确。【答案】C37(2012河南洛阳高三统一考试13题)杨德才教授言及近代某次战争时说:“这场战争虽然持续的时间不长,但中国为此付出的成本却十分昂贵,其不仅阻碍了中国向近代化国家的缓慢转型,而且也暴露了遏制中国发展的险恶用心。这就是通过索要巨额战争赔款,切断中国进行工业化建设所需的资本供给。”材料所说的“这场战争”的后果是( )A清政府提出“预备立宪”的方案 B清政府逐渐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C洋务派掀起一场旷日持久的自救运动D国民政府大力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通

37、过索要巨额战争赔款,切断中国进行工业化建设所需的资本供给。”和所学史实中国近代史上的甲午中日战争,日本获得白银2亿两赔款,获得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巨额资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严重阻碍,通过在华设厂列强开始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到资本输出时代,但是甲午战后,清政府为了赔偿巨额赔款,因此取消民建设厂的限制,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B38(2012山东泰安质检1题)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所说的“没有前途”,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B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近代企业被军阀破坏【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38、“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没有前途”的根本原因”和所学史实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答案】C39(2012山东枣庄三校第一学期期中检测8题)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拉开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序幕。2010年7月10日,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展出了1915年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所获得的金奖奖牌,堪称一个世纪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象征。这枚奖牌可以印证我国历史上( )A洋务运动取得了辉煌成就 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民族工业获得一个短暂的春天 D民族企业日益萎缩【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1915年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所获得的金奖奖牌”

39、和所学史实1912年1919年是一战期间由于政治革命、外国列强忙于一战、群众反帝爱国斗争、“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答案】C40(2012山东枣庄三校第一学期期中检测9题)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和所学

40、史实说明张謇关注的是民生。【答案】C41(2012安徽省示范高中第二次大联考8题)1913年张謇发表宣布就部任时之政策一文,对其一贯倡导之棉铁主义加以抒发,特别是:“至于铁矿,需本尤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使条约正当,权限分明,计所获益,良非浅鲜”。材料表明张謇( )主张发展实业,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方面 看到了民族资本发展的局限性倡导在不损害民族权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 力主对外开放,实现实业救国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了材料概括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以了解到张謇主张“棉铁主义”,实行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发展实业。本题选D项。【答案】D42(2012内蒙古赤峰优质高中一模28题)1914年

41、,北京政府颁布权度(指度量衡制度)条例,规定“权度以万国权度公会所制定依铂新尺、新原器为标准”。为照顾各地传统习惯,将权度分为旧制和新制,两制同 时使用,并规定“所有公私交易之权度,不得用以外之名称”。这些措施( )A便利了欧洲列强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促进国内贸易的发展C为官僚资本发展提供了便利 D影响了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民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解。根据时间1914年和相关度量衡制度的出台,反映了民国成立初期,通过经济改革措施有利于促进国内市场的交流。【答案】B43(2012襄阳调研统一测试30题)老舍的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是一位实业家。他的理想是要建“顶大顶大的工厂,那

42、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资,那才能救国!”1916年前后,他举办的企业最为红火。“最为红火”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解析】考查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解。关键信息是:“1916年”“最为红火”,联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史实,可知此时处于“短暂春天”时期,其原因就是一战的爆发,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选C。【答案】C44(2012北京海淀区高三期末练习6题)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近代经济获得一定的发展。促使革命前后经济发展的相同原因是 ( )A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 B列强的经济侵略有所缓解C国

43、际国内市场的逐渐扩展 D社会变革形成稳定的国内环境【解析】辛亥革命前清政府迫于形势,在“新政”中鼓励工商业的发展;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一系列措施,鼓励资本主义的发展。BC符合辛亥革命后,D都不符合。【答案】A45(2012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7题)1911年10月12日,武昌街头出现了一则公告:虐待商人者,斩。扰乱商务者,斩。关闭店铺者,斩。繁荣商业者,奖。这则公告体现了( )A清政府的“求富”新政 B湖北军政府的重商政策C南京临时政府的奖励实业措施 D南京国民政府的倡导国货运动【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有关史实,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起义成功后成立湖北军政府,联系材

44、料中10月12日的时间,这应是军政府发布的公告。本题选B项。【答案】B46.(2012河南郑州毕业班第一质检22题)从中国近代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国人希望能够重整海军,扬我国威的愿望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群众性的爱用国货运动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A B C D【解析】从火柴商标上的“救国”、“富强”、“中华民国利兴公司”等信息,结合所学,项正确,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第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答案】B47.(2012山西高三诊断考试19题)孙中山曾经说过:“我的民生

45、主义就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其民生主义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是( )A均利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发展生产力 B都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C都是两国革命纲领并推动了革命的胜利 D都是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解析】考查中俄近代经济发展政策的对比。民生主义是空想,不适合中国国情也无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实践也证明它无法推动革命胜利,选择A项。【答案】A48(2012安徽皖南高三联合测评7题)在192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天津的永利碱厂生产的纯碱获得了金奖,在获奖证书中永利碱厂被称为“发展中华民国主要化学工业之象征”。永利碱厂获此殊荣主要得益于( )A南京国民政府的鼓励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C民族工业走向

46、世界 D民族资本家的积极探索【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工业在世博会上获奖主要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发展。1926年正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政府尚未成立,A、B两项与题干时间不符;C是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不是原因。【答案】D49(2012安徽省城名校第三次联考19题)“1948年国民政府法币发行额,至8月21日止,已达6636946亿元,较1937年6月增发了47万余倍。法币与美钞的比价在1月为178000:1,8月即为1W8:l。”对这段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A法币在急剧升值,物价必然大肆上涨B国统区通货膨胀现象严重,经济崩溃在即C国民政府应对时局的货币改革卓有成效D这11年来国民政

47、府经济建设成就显著【解析】材料反映出国统区法币发行额增长速度过快、法币与美钞的比价在急剧下降即购买力在急剧下降,法币贬值速度惊人。由此判定A、C、D三项解读错误,正确选项是B。【答案】B50(2012山东潍坊青州第一学期期中质检13题)右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变化图。A点发展状况的成因是(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洋务企业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民生主义”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无暇东顾A B C 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点反映的是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达到一个高峰,由此分析其主要原因。

48、【答案】D51(2012云南大理高三联合检测12题)下图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属于图中第3阶段发展原因的是( )A外国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B欧洲国家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D日本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3阶段指19121919年,这一时期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主要有: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采取了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本题选B项。【答案】B52(2012江门高三调研16题)下表为各民族工业营业额(假定1930年营业额为100),造成表中数据发生如

49、此变化的原因是( )年份行业19301933棉纱(营业额)19301933针织(营业额)10025面粉(营业额)10050卷烟(营业额)10050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 B帝国主义转嫁经济危机C国共内战的爆发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国共内战的爆发是在1946年至1949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生在1935年。1933年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时间与题干内容相符,应选B项。【答案】B 53(2012浙江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一次联考18题)读下表,对其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19201936年中国资本统计表 (单位:万元)业别1920年1936 年国家资

50、本私人资本国家资本增长私人资本增长工矿业11414450705756340431889393192交通业5553812907164891196915905232商业2300003000420000826金融业23253102700587818242792144301088(说明:本表所列的国家资本即官僚资本、私人资本即民族资本,其中增长即为1936年比1920增长的幅度。)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3卷A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并行发展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经济发展C官僚资本的增长势头远远超过了民族资本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遭受重创【解析】关键是解读材料。由材料可知无论是国家资本还是私人

51、资本在这一时期都有很大发展,而国家资本远远大于私人资本。再联系1936年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可知D不正确。【答案】D54(2012山东烟台高三期末5题)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间厂数(家)创业资本数(元)工人人数(人)1913年698330,824,000270,7171920年1759500,620,000557,622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为辛亥革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社会基础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传播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

5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的理解。根据所反映的时间是在民国成立初期,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在政治上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和物质基础。【答案】D55(2012山西晋中四校12月联考17题)一位英国人说,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这句话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矛盾 B手工生产与机器生产的矛盾C中英在纺织品贸易上的矛盾 D殖民资本与民族资本的矛盾【解析】考查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理解。读材料,可知殖民资本与民族资本存在着市场竞争,殖民资本千方百计想压制民族资本的发展

53、,禁止向中国输入机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殖民资本与民族资本的矛盾。故选D。【答案】D56(2012湖南衡阳六校联考20题)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宏。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在当时( )A引发了群众性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B有效防止了白银外流,稳定了金融市场C为改变民族工业布局提供了政策支持D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解析】从材料中可理解到本题考查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国民政府试图通过充实三大银行,为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提供资金,据此

54、本题选D项。ABC三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D57(2012章丘第一次模拟考试6题)1937年以前,重庆只有大小工厂39家,1939年增至84家,到1944年底多达1518家。这种增长状况表明( )A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B重庆沦为日本的战时工业基地C抗战促进我国西南工业的发展 D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成就显著【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由材料信息可知考查19371944年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据此排除A,BD不符合史实,所以答案选C。【答案】C58(2012安徽黄山模拟)“工厂死在接收上, 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

55、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A19241927年 B19371945年 C19451949年 D19491956年【解析】考查国民政府后期社会状况。从材料中的“工厂死在接收上”结合课本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劫收”可知为抗战后,“发行发到天文上”可知为国民政府后期的滥发纸币,选择C项。【答案】C59(2012山东滨州高三期末统考11题)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月8月,1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据此可推断该现象( )A发生在抗战前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

56、建设运动”时期B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C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解析】本题考查民国时期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国通货膨站十分严重,该情景发生在解放战争后期的国统区。严重的通货膨胀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60(2012山东潍坊三县联合12月段考13题)1942年5月前后,日商企图强行收买上海申新一厂和八厂产权,荣德生严词拒绝。他说:“我是中国人,决不把中国的产业卖给外国人。”据此,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企业要发展,必须完成反帝任务B拒绝日本收购,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C上海民族企业受到日本企

57、业和官僚资本的双重挤压D不把产业卖给外国人,体现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材料不能体现出上海民族企业受官僚资本的挤压,故选C。【答案】C61(2012湖南四市九校第一次联考18题)阅读 18501949 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1850年1887年1914年1936年1949年人口数(千人)414699377636455243510789541670人均收入(元)438359412250513498A18501887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B18871914年人均收入增加与实业救国、收回利权运动、清政府放宽民间设

58、厂的限制以及辛亥革命有关C19141936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D19361949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和“三面红旗”有关【解析】考查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理解。依据所学D项是错误的,因为19361949国民收入降低主要是因为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以及长期的战乱;而三面红旗是1956后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所以D错误。【答案】D62(2012湖南衡阳六校联考7题)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阅读1850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1850年1887年1914年1936年1949年人口数(千人)41469937

59、7636455243510789541670人均收入(元)436359412250513498A18501887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B18871914年人均收入增加与义和团运动抵制外国侵略有关C19141936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D19361949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有关【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及原因。根据所学,18871914的提高应该与该时期社会上实业救国、收回利权运动、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和辛亥革命有关,义和团运动反而有所阻碍,本题选B项。【答案】B63(2012山东枣庄三校第一学期期中检测13题)下图反

60、映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对其相似之处解释准确的是( ) 洋务派创办的汉阳铁厂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批飞机A都是民族危机的产物 B都反映了工业布局的变化C都推动了民主化的进程 D都为民族复兴做出了贡献【解析】根据所学史实洋务派企业开启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反映的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批飞机反映的是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都是为了国家的富强。【答案】D64(2012湖北稳派教育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下图为中国近代的一幅漫画,它所反映的是( )A商品经济 B洋务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农业经济【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经济形

61、态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求生存。而农业是受到统治者重视的,排除D。商品经济也包括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也包括洋务企业,所以受到他们的支持,不符合题意,排除A。而洋务经济受到封建主义的支持,故排除B。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到发展的过程都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65(2012北京东城区示范校12月综合练习18题)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

62、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解决这种形势的根本方法应该为( )A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C倡导创办实业,进行实业救国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从材料可以反映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要解决这种形势的根本办法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答案】A66(2012山东泰安质检1题)下图是我国一种经济形态的发展曲线图,下列关于这种经济形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近代一种进步的经济 B它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C它在近代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和

63、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D它一度成为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解析】根据所学史实19世纪60、70年代产生到1956年消失的经济类型应该是民族资本主义,而近代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是自然经济。【答案】D67(2012西安八校联考1题)右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所示的经济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彻底结束所示的经济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严重的阻碍作用所示的经济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根本动力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的作用利大于弊( )A B C D【解析】分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结合所学,其中指的自然经济,它结束是到建国后土改,废

64、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消除自然经济的基础。是洋务经济,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在华外资企业;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据此项正确,选B项。【答案】B68(2012山东泰安质检1题)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 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1912年”和所学史实服饰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主要是政治变动的体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促进了社会生活

65、的变化。【答案】C69(2012安徽省城名校第三次联考22题)1911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革命写真画中的两张照片,图片透露出的正确信息是( )A清政府已经进行了服制改革B清军内已开始剪辫C冯国璋已接受民国政府改编D清军与革命军实力相差悬殊【解析】冯国璋虽然穿着新式军装,但当时并未剪辩,更未曾接受革命政府改编,故B、C两项错误;其实反映的是清政府已经进行了服制改革,开始改用西式军装,故A项是正确的;D项从图片中无法得出。【答案】A70(201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第一次联考19题)下图是一幅民国时期时尚女性的图画,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在风俗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66、 )A民国时期中西文化习俗共存 B大部分国人已采用西方生活方式C 人们的生活已经完全西化 D国人固守自己的传统社会习俗【解析】关键信息是:“时尚女性”从穿着和所进行的运动应是中西文化共存。【答案】A71(2012安徽皖南高三联合测评11题)上海妇女服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处于相对低调时期,到20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妇女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上海的妇女服饰成为全国流行的模板,左右着外地城市妇女服饰变化。上海能够左右外地城市妇女服饰的主要原因是( )A是中国主要经济政治中心 B改革开放后上海经济地位增强C上海人开放意识领先全国 D上海是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解答本题

67、可用排除法。A项不能作为原因,排除;C项只是现象,排除;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且表述绝对,排除。故选B。【答案】B72(2012安徽省城名校第三次联考24题)1926年北洋画报曾刊登出中国人之福耶祸耶?的漫画。漫画中最大的特征为“女爱日本玩具”“子去美国学习”“母用法国饰品”“父吃美国烟酒”。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普通民众生活水平大为提高B漫画主要讽刺的是当时的媚外现象C当时中国成为西方的头号海外市场D西化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解析】注意漫画下边的文字:“女爱日本玩具”“子去美国留学”“母用法国食品”“父吃美国烟酒”。当时中国经济落后,民众生活水平低下,能享受这种生活的绝对非普通

68、民众,故A项错误。另外材料中也无法反映出中国市场在西方各国海外市场中的分量问题,故可排除C项。西化并非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亦可排除D项。漫画中反映出这个家庭推崇西方的教育和产品,结合漫画本身的特点可以看出这一漫画的主要讽刺的是当时的媚外现象。故此题正确选项是B。【答案】B73(2012潍坊四县一校质监18题)申报曾刑登如下公告:“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20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该公告颁布的时代背景是( )A维新派倡导变革社会习谷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新文化运动兴起 D五四运动解放人们思想【解析】关键信息是:“有不遵者以违法论”就是指政府通过颁布法律来剪辫,故选B。【答

69、案】B74(2012章丘第一次模拟考试7题)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莲。民国成立以后,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为娘娘祝寿。这主要表明( )A尊孔复古思想开始盛行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D废止妇女缠足得到认可【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风俗变化。据材料关键词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为娘娘祝寿可知答案选D。【答案】D75(2012襄阳调研统一测试31题)放足歌“玉龄女子哭吞声,哭向床前问慈母。母亲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邻家有女已放足,走向学堂去读书。”这种现象出现于( )A鸦片战争之后 B洋务运动之后 C戊戌变法之后

70、D辛亥革命之后【解析】考查对近代风俗的变化的理解。材料反映的就是放足,而联系课本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曾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故选D。【答案】D76(2012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1题)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完成的文学作品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的社会风貌。下列情景属于“城南旧事”的是( )A四合院里的生活起居 B东交民巷胡同里玩耍的儿时情趣C剪辫成为新潮女性的追求 D北平学生反对华北自治的游行示威【解析】本题可根据所学知识来排除不符合二十年代北京城社会风貌的选项,B项东交民巷是外国使馆区,中国人不能居住;C项剪辫是

71、针对辛亥革命后男性的;D项北平学生游行示威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时间上不符材料。本题A项正确,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答案】A77(2012河南洛阳高三统一考试14题)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中说:“断发易服是清王朝最忌讳的事,清初用暴力手段强制汉人剃发留辫。然而正是断发易服成为点燃人民大众反清斗争的火种。当革命的矛头指向满清统治的时候,断发易服成为动员民众支持革命最有力的召唤。广东省宣布独立之时,一日有20余万人剪掉辫子。剪辫子成为中国人的盛大节日。”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断发易服”是“民族革命”的外在体现B蓄发与剃发是反

72、清与保清的根本分歧C当时广东省的反封建斗争最为彻底D社会习俗变迁是政治革命成功的主要标志【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断发易服是清王朝最忌讳的事”和所学史实通过清初留辫和辛亥革命后剪辫是对政治变动的集中反映。满族推翻明朝建立清朝不属于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应该属于封建社会改朝换代故应排除D。【答案】A78(2012北京顺义区高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9题)近代历史上,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断发易服”的主张最先出现于( )洋务运动时期 维新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 新文化运动时期【解析】回答本题需注意,最早提出“断发易服”、“废止缠足”等主张的是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经常有学生误以为是辛亥革

73、命时期,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就有“断发易服”等规定。【答案】B79(2012山西晋中四校12月联考18题)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同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解析】考查社会风俗的改变。A、C明显错误。D项不全面,也没有提出要

74、采用汉人装束;它主要是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故选B。【答案】B80(2012浙江台州高三第二次调研23题)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 )A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 B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C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 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点:天津、上海等沿海城市;反映的内容西餐,分析可得:近代西方生活方式对中国沿海城市的影响。AD题干没有反映,B

75、项不符合史实。【答案】C81(2012山东泰安质检1题)千龙网曾披露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1900一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的原因是( )西方文化传入,引起社会观念的变化 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影响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 妇女社会地位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A B C D【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1900一1919年”和所学史实中国近代妇女地位一直较低,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妇女才取得平等的政治地位,宋庆龄担任国家副主席,各条战线上都有妇女参与国家的建设事业。【答案】D82(2012山东潍坊青州第一学期期中质检14题)创刊于清咸丰年间

76、的上海新报,其本报谨启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以上可看出其创办的目的是( )A娱乐大众 B报道国内外大事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从材料反映的信息,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可以判断。【答案】D83(2012安徽省示范高中第二次大联考9题)安庆是安徽近代报刊的发源地和集中地之一。辛亥革命前后,安庆先后出现众多进步报刊,如安徽俗话报、安徽通俗公报、安庆日报、爱国新报、安徽白话报、共和急进报等。这些报刊对当

77、时人们的影响主要有( )开阔视野 关注国事 减少文盲 传播新知A B C D【解析】近代报刊主要起到传播新知、介绍时事、发表评论等,还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导向、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伤害。但报刊不能起到减少文盲的作用,故不合题意,答案应该选C项。【答案】C84(2012潍坊三县期中联考15题)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B近代中国

78、女子开始走向社会C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 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 【解析】材料的大意是,中国的妇女由受礼教的影响“不令轻见男子之面”,到逐渐走出深闺,在路上和茶轩酒肆中于他人交流,这一变化说明了ABC选项,社会风气的改变有一个过程,因此D项不对。【答案】D85(2012湖南衡阳六校联考19题)昔时的东北日报有一篇报道:“蒋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严重。如蒋区工业中心之上海,抗战胜利后仅剩的四千余家大工厂,去年一月的开工率,仅为平时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蒋匪农村经济危机亦日趋恶化,就是蒋匪粮食部长余鹏飞亦供认蒋匪粮荒严重,并说:去年总计购入外粮达五十万余吨,然实际从外输入蒋区的粮食当还更多。”下列关于这

79、篇报道理解正确的是( )A该报道应发表于建国初期 B所述情形与日本全面侵华有直接关系C该报可能是解放区出版物 D反映了美国工业制成品大量涌入中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所述史实的判断理解能力。从报道“去年”可判断A错误。材料的信息与日本有“直接关系”可排除B。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蒋区”“蒋匪”等信息中可知C符合题意。【答案】C86(2012西安八校联考1题)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C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D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解析】此题关

80、键在于读懂材料,说明报纸具有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功能,本题选C项“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答案】C87(2012山东枣庄三校第一学期期中检测10题)19世纪60年代以后,上海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来是康姆去是够”(come,go),“好度由途叙阔情”(how do you do)等,据此说明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包括( )英语开始在当地流传 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引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西方饮食文化进入上海A B C D【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洋泾浜英语”和所学史实说明西方文明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故应排除,此题正确选项是A。【答案】A88(2012山东

81、枣庄三校第一学期期中检测11题)据1913年9月5日大公报记载:“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会所不乐为者也。”说明当时( )A家庭观念丧失殆尽 B妇女地位逐渐提高C大众赞同离婚行为 D婚姻方式彻底变化【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1913年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和所学史实说明辛亥革命后男女自由、平等。【答案】B89(2012浙江台州四校联考11题)某中学老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以下符合全球史观的说法是( )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

82、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解析】回答本题首先需要理解全球史观的概念,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依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本题选B项,AC两项说法与史学范式无直接联系,D项应是从文明史观角度得出的结论。【答案】B90(2012河北沧州高三复习质监2

83、1题)下表反映的是近代上海租界华人职业分布情况。下列有关近代上海的说去,符合表中信息的是( )1865年上海公共租界华人职业分布表A成为中国沿海新兴经济中心 B职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C租界华人以从事服务业为主 D新型职业代替了传统职业【解析】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比较项是职业与人数,因此,分析职业种类的特点与人数分布的特点。从分布表中可知,主要是从事于服务性职业。ABD无从体现,说法错误。【答案】C91(2012山西四校第二次联考30题)清漱华随笔中记载我国某民族婚俗如下:男家宗族亲友及新婿,共往女家问名。由年长者致辞,谓:“某家男某虽不肖,今已及冠,应聘妇以为继续计。闻尊室女,颇贤淑著令

84、名,愿聘主中馈,以光敝族。”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文明影响下的中国婚俗已发生质变 B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已有较大程度的提高C中国婚俗仍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 D政治运动对婚姻习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解析】考查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据材料“闻尊室女,颇贤淑著令名”“愿聘主中馈,以光敝族”表明婚聘是由“闻”而不是其他,这表明中国婚俗仍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答案】C92(2012山东泰安质检1题)下表是上海研究资料记载的1889年和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该表反映了近代上海( )年份人力车

85、马车轿子马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188969845449110000019261460000034591943764172922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传统的交通工具仍占有重要的地位A B C D【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和所学史实中国近代发展的民族工业是以轻工业为主,而像汽车工业等重工业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国资本主义国家手中。【答案】B93(2012山东枣庄三校第一学期期中检测12题)下图为“上海吴淞”铁路。1876年由怡和洋行承建,该铁路于1877年被中国政府购得后捣毁。对此你能得到的正确信

86、息是( )A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B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C清政府推行“铁路国有”政策,维护中国铁路路权D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该铁路于1877年被中国政府购得后捣毁”和所学史实说明清政府对于西方文明不接受,反映的是思想落后。【答案】B94(2012安徽省城名校第三次联考23题)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列出的理由主要有: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游之灾易招”;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阻碍因素包括( )A

87、资金短缺技术落伍 B资金短缺 迷信思想C迷信思想体制落后 D技术落伍 体制落后【解析】材料反映出当时反对修建铁路的官员认为修建铁路会导致天灾,这明显是封建迷信思想作祟。另一种理由是无法偿还因修建铁路而产生的借款,最终会亡国,这表明阻碍中国铁路事业的另一因素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技术和体制问题,故答案为B。【答案】B95(2012安徽省城名校第三次联考25题)2011年腾讯历史频道推出转型中国1864-1949系列原创策划。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近代史关键命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1920年年度事件的是( )A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 B中国出现首个电报机房C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 D

88、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解析】题干四个选项所出现的时间分别为1927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故答案为D。【答案】D96(2012浙江杭州七校期中联考18题)清朝官员沈葆桢认为外国人在中国铺设铁路会侵占“民间之田庐至坏其祖父之坟墓,虽至愚不肖者,亦必痛心疾首,聚族而争。众愤所加,何所不至。”对此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沈葆桢非常关注民生 沈葆桢的主要目的是反对外国人借修筑铁路侵略中国 沈葆桢的主张表现了清朝官员对西方物质文明的排斥心理 沈葆桢害怕铺设铁路引起民变影响王朝统治A B C D【解析】考查近代中国对待西方事物态度。关

89、键信息:虽至愚不肖者,亦必痛心疾首,聚族而争。众愤所加,何所不至。无从体现。【答案】B97(2012云南大理高三联合检测14题)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A“男女杂坐,不以为嫌”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章处理”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D“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若专为游观而发”【解析】在传统社会,代步工具主要是马车、轿子等,交通落后,造成社会也落后。在近代,随着西方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等的引入,逐渐导致了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变革。特别汽车、火车兴起后,陈腐观念被打破了,“男女杂坐不以为嫌”,使

90、传统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答案】A98(2012北京海淀区高三期末练习3题)清末有人说:“吾之乘电车也,非节费也,实以腕车(人力车)之以人代马,心有不忍,不欲同人道于牛马耳。且光阴宝贵,取其捷也。”依据材料分析,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有( )近代工业的发展 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节省时间的考虑 晚清政府提倡移风易俗A B C D【解析】电车作为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离不开近代工业的发展,题中材料讲乘坐电车原因之一是不忍心用人力取代畜力,正确;另一原因是光阴宝贵,正确。材料没有反映选项的内容。【答案】D99(2012湖南衡阳六校联考24题)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

91、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 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 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根据材料可得出各项说法都正确。“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反映第项有

92、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反映第项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后因台湾有事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反映项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答案】A100(2012江苏泰兴市第一学期期中调研7题)1915年离开中国的俄国人赛可夫回国后,把在中国生活的十五年期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备忘录”,他的回顾性材料中不可能包括( )A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B乘坐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C在北京观看电影定军山的首映演出D在报纸上看

93、到关于同盟会成立的新闻【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注意题干时间“1915年”,A项出现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C项在1905年拍摄;D项出现在1905年成立。【答案】B101(2012河南三门峡调研考试28题)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檑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解析】考查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相关知识点。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都有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关键信息:1884年。BCD项出现的时间与题干不符。【答案】A102(2012北京东城区示范校12

94、月综合练习21题)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致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C新旧风俗相互交织 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涉及各个方面【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变迁。材料反映当时中国存在传统东西,也存在西方工业文明成果,再结合题干“实质问题”,说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C项只是表面现象。【答案】B103“(2012襄阳调研统一测试32题)科技改变生活”。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诗中赞

95、叹的科技成就产生于( )A18世纪中期 B19世纪早期 C19世纪后期 D20世纪中期【解析】考查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解。关键信息是:“电气能收夺化工”“音书万里一时通”由此可知应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19世纪后期。【答案】C104(2012山东潍坊三县联合12月段考12题)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 “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干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 )“洋楼更比蜃楼好,准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 B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民主革命思

96、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对报,电话,电灯,洋楼的赞美,说明了科技被国人接纳。故选B。没有彻底改变,排除A;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中国的文明没有体现,排除C。【答案】B105(2012浙江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中国近代,“来自西方的商品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下列西方事物成为中国人生活组成部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西装 电话 无线广播 电影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西装是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的,电话最早

97、在中国出现是在1882年传入中国,无线电广播是在1923年在中国出现,电影是在1896年在中国出现。【答案】B106(2012湖南四市九校第一次联考21题)“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 )A电话 B电报 C邮寄信件 D电子邮件【解析】考查通讯工具的进步。关键信息是:“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即可判断。【答案】B107(2012河南许昌四校联考26题)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

98、,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 B C D【解析】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据材料不能判断出当时的文化教育日渐衰落,排除带有的选项即可。其余的像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变化都可以从歌谣看出。【答案】D 108(2012安徽黄山模拟22题)一位高三学生在他的历史小论文中引用了下列四幅图片,其论文最有可能涉及的内容是( )革命军给行人剪辫子12英尺的战利品大日本帝国宪法上班途中的童工A曲折中的近代化 B近代化的弊端 C片面的近代化 D全方位的近代化【解析】考查

99、近代化历程。四个图反映了社会生活、经济、政治的近代化成果以及近代化历程中的问题,如图二的环境破坏、图四中的童工问题,故选择A项。【答案】A109(2012浙江台州四校联考24题)周启多是宁波籍抗日航空烈士,1914年农历二月出生于当地一个大户人家,1925年随父母到天津居住,同年考入南开中学。1936年,报考了南京空军军官学校。“七七事变”后随军内迁到云南,1940年元旦,他在驱逐日机时牺牲。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活动中他不可能经历的是( )A在宁波时穿长袍马褂 B在天津时坐有轨电车上学C在南京时吃到淮扬菜 D在昆明的广播中得知张自忠殉国【解析】本题实际考查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发展概况等知识

100、点。A项长袍马褂是中国传统服饰,符合题意;B项1906年天津有轨电车运行,符合题意;C项淮扬菜是传统地方菜系,符合题意。本题选D项,1940年5、6月间,张自忠在枣宜会战壮烈殉国。【答案】D110(2012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32题)形象资料也是一种语言,述说着时代变迁。下列资料中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状况的有( )A B C D【解析】考查图片材料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关键信息:近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从时间上排除。【答案】C二、非选择题111(2012山东枣庄三校第一学期期中检测26题)(2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

101、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6分)材料二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各地城乡。时人指出:“中国丝、茶及其他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价格却在下跌。”在某些地区,洋纱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有限空间。某些地方形成商品市场,农作物商品化趋势加快。

102、张岂之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起步(2)据材料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材料三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解析】第(1)问考查对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教用犁耕、垦辟倍多、大旱”和所学史实可以从经济模式、工具技术进步、客观因素影响。第(2)问考查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的理解。根据提示: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

103、封建经济结构说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加剧,“又为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有限空间”说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第(3)问考查对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及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的理解。第一小问首先根据1952年1956年的提示指的是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其次是1978年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后,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小问原因分别阐述:第一次:结合内因:三大改造的完成;外因: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第二次的原因是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104、,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答案】(1)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6分)(2)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了近代商品市场。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孕育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走向经济的近代化)。(6分)(3)变化:第一次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2分)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

105、(或“十四大”召开。)(2分)112(2012安徽省示范高中第二次大联考27题)(16分)历史上,人口的迁移、流动和人口增长对国计民生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 19世纪20年代中,总共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有大约260万人离开欧洲,而在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高达900万,也就是每年有近一百万移民。一般说来,英国移民前往英帝国的自治领(指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和美国;意大利人前往美国和拉丁美洲;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前往拉丁美洲;除很大一部分人通入亚洲俄国地区和一小部分慢慢流入南非外,迁移的目标是完全对着美洲和大洋洲的。摘编

106、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江浙两地的农民因为地理的优势和便捷,进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大城市做工的不在少数,而去当时的上海,则是流动目的地的首选之地。据统计,从1912到1932年,20年问,仅在苏南颇具实力的荣家企业从2家增至21家,工人数也从1334人增至33416人,而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江浙两省农村。对此,时人评论说:“中国工人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徒,虽离家不计也。”仲富兰试论近代江浙农村人口流动与习俗变革材料三 移民对近代影响最大的方面,就是移民与近代城市的发展。看看中国近代沿海沿江的这些城市几乎都是移民产物,其中最典型的是上海。上海是移民的城市,移民中百分之七十左右都来自浙江北

107、部、江苏南部。除了沿海这些城市以外,还有很多交通枢纽的城市、如蚌埠等,工矿城市、如抚顺等,也都是移民的产物。所以移民对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葛剑雄移民:牵动中国历史棋局的人们材料四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年间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2000年即迅速增长到1000多万人,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 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779万人。据统计,到2008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已累计达139 15万人,广泛分布世界各地,以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为主;国际劳务人员输出以对外劳务合作派遣为主。截至2007年底,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478亿元,派遣各

108、类劳务人员419万人。中国人大网中国人口迁移与流动:60年的足迹请回答:(l)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海外移民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5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近代移民活动的基本特点。从近代化角度分析移民活动的重要作用。(5分)(3)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与流动的原因。(6分)【解析】本题围绕人口迁移与流动这一中心,设计多个问题,考试对材料的处理、分析和相关教材知识的掌握。第(1)问回答时需注意“欧洲海外移民”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从给移入地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有利于移民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便利了欧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的

109、资本积累和发展;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等角度来回答。第(2)问概括分析材料二、三,得出近代中国移民活动的特点;移民活动的作用需注意前提要求“从近代化角度”。第(3)问材料四反映的人口迁移特点是省际迁移;各类出国留学;国际劳务输出等。原因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等角度入手进行回答。【答案】(1)影响:给移入地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有利于移民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便利了欧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的资本积累和发展;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5分)(2)基本特点:以迁往沿海

110、沿江地区(通商口岸)、工矿区、交通要道为主;以民间自然迁移为主。(2分)重要作用:改变了人口分布状况,推动了近代人们生活文明和习俗变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进程)。(3分,言之有理,酌情赋分)(3)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影响。(6分,言之有理,酌情赋分)113(2012潍坊三县期中联考29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

111、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手工业发展中所孕育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分)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早期企业汉阳铁厂 开平煤矿 上海洪盛

112、机器碾米厂(2)据材料二,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工业方面产生了怎样的新气象。(2分)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这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软弱性。但总体来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革命的和进步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民族工业“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3分)【解析】第(1)题第一小问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新变化,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影响。抓住关键信息:“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

113、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第二小问“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手工业发展中所孕育的新型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缺乏资本、劳动力和市场,缓慢发展。第(2)题汉阳铁厂、开平煤矿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是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代表。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是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第(3)题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归纳。经济方面主要是推动经济近代化,政治方面推动了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文化方面推动了西学的传播和中国思想的启蒙。【答案】(1)新变化:私营

114、手工业发展迅速,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纺织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了包括新型地主、手工场主、包买商等早期资本家。(3分)特点:发展缓慢。(1分)原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封建制度的阻碍等。(2分)(2)新气象:产生了一批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2分)(3)民族工业进一步瓦解了传统的自然经济,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也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为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3分)114(2012湖南衡阳六校联考28题)(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整体化

115、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它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材料一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亚当斯密国富论材料二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

116、三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共产党宣言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二在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异同。(3分)(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1763年至1914年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根据所学知识,简述欧洲是如何成为全球主人的。(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

117、影响。(6分)【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第1问回答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的异同,材料一、二都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的大事,是人类走向统一的起点。不同方面材料二认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间有了冲突,而欧洲占支配地位。第2问根据所学回答“1763年至1914年”欧洲成为全球主人的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入手,如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两次工业革命进行;启蒙运动兴起等。第3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回答第一小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可根据所学回答,所学知识中有明确要求。【答案】(1)同:都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人类由分散走向统一的开始。(1分)异:材料一认为新航路开辟对

118、世界总体上是有益的;材料二认为是有冲突的,而且欧洲人是占支配地位的。(2分)(2)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近代民主政治;通过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通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及科学革命实现了思想文化的理性化和科学化;通过殖民扩张建立起世界殖民体系。(8分)(3)主要变化:多中心的区域市场向世界市场转变;工业产品成为世界市场的主导。(2分)影响:促使中国的传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社会转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4分)115(2012广州调研38题)19世纪以来,强国梦一直伴随着中国的仁人志士,今天终于盼到了梦想成真的时刻,中国成为全

119、世界瞩目的经济强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曾国藩、李鸿章等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发动了洋务运动。简述洋务运动的内容,简要说明其积极影响。(8分)(2)为了“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孙中山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6分)(3)为了国家的富强民主,中国政府在新时期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8分)(4)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富强的历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解析】第(1)问回忆教材知识即可解答。第(2)问联系苏州市先生领导辛亥革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提出三民主义,建立中华民国的相关史实回答。第(3)问联系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贡献回答。第(

120、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从经济发展与政治建设的关系等角度入手分析回答。【答案】(1)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海军;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发展近代教育。(4分,每点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影响: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一批科技人才;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瓦解封建经济。(4分,每点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政治方面,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经济方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方面,提出三民主义。(6分,每个方面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政治方面,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经济方面,进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国民经济;

121、发展科技教育,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国防建设方面,发展载人航天等。(8分,每方面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4)可以从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关系、政治稳定与国家富强的关系、党的正确领导与富强的关系等方面组织答案,只要答出一个方面即可给2分,其它回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16(2012安徽合肥八中第四次月考)(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内藤湖南,1909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

122、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比较材料一中两位作者观点的异同。(6分)材料二 明清时期,证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即在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经形成。据罗肇前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前夕,江南的原始工业化程度(指这一时期已出现了工业革命的某些有利因素)绝不亚于英国,而双方都以轻工业为主。彼此不同之处在于,英国的重工业自16世纪开始便迅速发展,在工业上所占的比重也日渐增加,但这种现象没有在江南出现。其主要原因是重工业需消耗大量能源和材料,而轻工业对能源和材料的需

123、求相对较小,对劳动力的依赖却相当高,因此劳动力充足、能源和材料缺乏的江南很自然地便偏重轻工业的发展,注重技巧而不注重机器。 据粱柏力被误解的中国(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有利于中国工业革命爆发的因素。说明中国最终未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8分)材料三 五 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十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

124、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按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分。中英南京条约(3)概括材料三的条文要点,并从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和革命史观概括19世纪中后期中国的社会总体状况。(6分)材料四 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打破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稳定,但旧制度的改变和旧秩序的解体,必引发剧烈的政治运动并带来长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得这个国家很难一下子找到新的稳定中心,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安定的环境都是很难进行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太多的精力与资源放在了“打倒”与“推翻”的运动中,认定只要解决体制问题,就能迅速带来中国的现代化。但问题是“打倒”与“推翻”只能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至于怎样

125、经营却不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进行研究与思考。有关“中国现代化的延误”讨论(中新网)(4)提炼材料四中关于中国现代化延误的观点。(2分)【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化的问题及其对影响因素的分析。第(1)问主要是对宋代商业革命产生的影响的看法不同。第(2)问有利因素从材料提取,逐项列出,未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主要从工业革命的发生即大机器生产所需要的条件分析;第(3)问,主要理解几种史观,然后结合材料信息分析;最后一问分析延误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因素。【答案】(1)同:宋朝发生商业革命。异:前者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2分)后者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

126、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2分)(2)有利因素:手工业规模大,数量多;劳动力充足;19世纪初已经形成了全国统一市场;传统科技的发展。(6分)原因:重工业发展缓慢;未重视矿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2分)(3)废除公行制度(或海禁政策)、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3分)中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中国社会逐步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进入到民主革命时期。(3分)(4)观点:太多的政治运动、太多的社会动荡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2分)117(2012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6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四民月令所反映的是东汉晚期一个世族地主庄

127、园,一年十二个月的家庭事务安排。全书内容大致包括:一、祭祀、家礼、教育以及维持改进家庭和社会上的新旧关系;二、按照时令气候,安排耕、种、收获粮食、油料、蔬菜;三、纺绩、织染、漂练、裁制、浣洗、改制等女红;四、食品加工及酿造;五、修治住宅及农田水利工程;六、收采野生植物,主要是药材,并配制法药;七、保存收藏家中大小各项用具;八及九、粜籴及杂事。(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田庄的主要经济活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田庄经济的基本特征。(4分)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狂潮。但是,由于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外国商品并没用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实现了向中

128、国倾销商品的愿望。1865年,在对外正当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逆差。 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2)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通过哪些经济侵略活动逐步打开中国市场,“实现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这一“愿望”的实现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材料三 “目前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是小生产小私有者的生产关系,即所谓小农经济。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在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如耕作法、

129、施肥法等。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总结报告1953年(3)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解决这个问题,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所学概括汉代田庄的主要经济活动和主要特征。从材料中可以了解到汉代田庄的主要经济活动有手工业活动包括纺织制衣、食品加工、建筑等,主要特征根据所学指自给自足。第(2)问考查了近代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及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的影响,经济侵略过程可从打开中国大门商品输出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地这一主线来回答,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的影响可以根据相关所学来回答,本问较为常见、重要。第(3

130、)问根据材料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从材料中可以较容易了解到主要有生产资料的缺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薄弱、生产技术的落后等因素。党中央采取的措施和积极影响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措施主要有: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产生的影响主要指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答案】(1)主要经营农业;手工业活动包括纺织制衣、食品加工、建筑等;也涉及些商业活动。特征:自给自足。(4分)(2)侵略活动: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取得了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开始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增开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取得了

131、内河航运和内地通商等权利,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并打入内地市场;通过控制中国海关,发展外商在华企业,组织“洋行一经营对华贸易等,扩大商品输出。(每点2分,共6分)影响:在对外贸易中,中国出现逆差,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4分)(3)制约因素:生产资料的缺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薄弱、生产技术的落后。措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影响: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6分)118(2012山西晋中四校12月联考27题)(19分)茶叶曾是中国

132、文明的象征,其生产和销售不仅反映中国社会经济状况,也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几十年来,成瘾性消费品的研究成为欧美学界的热门话题。较早涉及此问题并有系统阐述的当为著名历史学家、年鉴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他在19 79年出版的1 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一书中,设专章讨论奢侈品、大众消费与社会变迁的关系,认为茶在中国与葡萄在地中海所起的作用几乎相同,都凝聚着高度发达的文明,但“任何凝聚着文明成果的作物都使种植者受它的奴役”。而将成瘾性消费品与现代世界的形成联系起来并做出系统论述的是考特莱特的上瘾五百年,作者将“瘾品”作为一个中性词,提出了“精神刺激革命

133、”的概念。材料二 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美,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形容,“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6881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O荷盾,获利651 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140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 437 564两白银。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茶叶交易,“从中国来的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十分之一”。17

134、73年,东印度公司装载342箱中国茶叶的船只开进波士顿港,企图低价倾销,波士顿群众将船上的茶叶全部倒入大海。英国政府采取高压政策,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终于导致北美独立战争。材料三 近代前后中国植茶面积、茶产量、茶农数估算表万亩植茶面积产量(万担)内销(万担)外销(万担)1832-1837(平均)52l260520060518616253125202511 O1871819409520252071886934956746205362461894841642082075213319016746337321O1273材料四 1887年上海工夫茶的平均价格就达每担145两,而印度茶每担14两银就

135、可获利。 1889年,#P度茶叶出口英国市场的总值第一次超过了中国,达9450万磅,高出中国整整1472万磅。而中国的茶叶种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中国种茶之法不用肥地物料,不去地下野草,亦不删除旁枝,又不换去老树,又不移种新地”。资本不足的茶农和茶商在苛捐重压下,为求生存,于是,将本应用于制茶工艺改进上的智慧,用在了茶叶的制假上。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近几十年来欧美学界对茶叶等商品的研究有哪些特点?(3分)(2)根据材料-,概述中国茶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概述近代中国茶叶产销的变化趋势。(2分)并根据材料四和所学

136、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茶叶为载体考查文虎的交流与差异。(1)问关键信息是:“成瘾性消费品的研究成为欧美学界的热门话题”“奢侈品、大众消费与社会变迁的关系”。(2)问关键信息是:“被视为药物放”“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获利651 629荷盾”“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十分之一”“导致北美独立战争”。(3)问趋势有图表很清楚,先增长后减少。原因要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四。关键信息是:“印度茶每担14两银就可获利”“1889年印度茶叶出口英国市场的总值第一次超过了中国”“资本不足,苛捐重压”“制假”。【答案】(1

137、)将茶叶等商品视为成瘾性消费品,认为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及社会历史的变迁。(3分) (2)促进欧洲医药事业发展;改变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茶叶贸易使欧洲资产阶级获得巨大利润并成为一些殖民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茶叶贸易的冲突,成为北美殖民地革命的导火线。(答出3点即可得6分)(3)趋势:19世纪30 80年代,茶叶生产、外销量迅速增长。19世纪90年代后,茶叶生产、外销量迅速回落。(2分) 增长原因:鸦片战争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经济解体,加速农产品商品化;口岸增开、关税降低,促使中外贸易激增。(4分)回落原因:竞争;中国茶叶生产技术、经营方式落后,苛捐杂税重,成本高;出现假冒伪劣

138、现象等。(4分)119(2012江苏泰兴市第一学期期中调研22题)(13分)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由被动到主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材料二 (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华亭县志风俗材料三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棱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销减走半。 包世臣安黑四种材料四 1950199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

139、苏联的贸易额(单位为百万美元)时间195019551965197019801993日本4783454807920139066美国238481327660苏联337179040645492请回答:(1)材料一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2分)二者有何内在联系?(2分)(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经济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3)对比分析材料四中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格局有何不同特点?(2分)请阐述造成这种变化的国际、国内因素。(4分) 【解析】第(1)问考查中西商品经济的发展。第一小问“15世纪早期”中国处于明朝时期,对外交往方面是闭关

140、锁国,与此同时西欧发生了新航路的开辟;第二小问,结合在15世纪中国受到的西方侵略回答。第(2)问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的解体。材料二中“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说明松江地区纺织业的发展。材料三中“洋布大行近闻已无纱可纺”发生了家庭手工业的破产。出现材料三现象的时间是鸦片战争之后因此应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3)问考查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小问,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分归纳,1950年一栏中中国与苏联的贸易比重最大因此主要是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贸易;1955年至1980年中国没有与美国发展贸易说明中美关系紧张。80年代以后中国与美国、日本都发展了贸易关系说明增长迅速、外交关系得到改善。第二

141、小问,根据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国际、国内因素”归纳,此时国际上从美苏两极格局变化为多极格局;经济上经济全球化加速。中国外交政策发生变化,经济发展发生重大调整。【答案】(1)含义:中国闭关锁国;西方开辟新航路。(2分)联系: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侵扰中国东南沿海;为维护封建统治,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分)(2)变化:家庭手工业逐步破产。(1分)说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分)(3)特点:50年代与苏联贸易迅速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贸易迅速增长);80年代以来与美、日等国的贸易迅猛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迅速增长)。(评分说明:每点2分,不超过4分)国际

142、因素: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对峙向多极化趋势发展,苏联解体;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分)国内因素:我国调整外交政策,从一边倒到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2分)120(2012山东潍坊三县联合12月段考27题)(11分)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在经济与文明方面的变化成为近年来历史研究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143、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一一赵德攀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根据材料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2)结合两次鸦片战争有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简要分析中国进出口贸易变化的原因。(4分)(3)据两次鸦片战争及影响分析,西方工业文明和中国农业文明之间是怎样“相互关联和渗透”的。(4分) 【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一问,从材料信息“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

144、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归纳答案要点。第二问,回顾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进行回答。第三问,列强的渗透从其侵略的方式和对中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行作答,中国农业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关联主要从为西方工业文明提供原料和市场进行作答。【答案】(1)变化:棉纱和棉布进口增加;土特产品 (茶叶)出口减少: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3分)(2)原因:列强获得协定关税等特权,开放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允许外国人到内地通商;便利了外国商品的大量输入。(4分)(3)文明关联和渗透:列强通过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冲击了传统经济结构;使

145、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西方列强的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4分)121(2012广东省六校第一次联考26题)(22分)近代租界对中国的影响:材料一 同治十一年(1872)6月15日的申报载:“上海各租界内,街道整齐,廊檐洁净。一切秽物亵衣,无许暴露。尘土拉杂,无许堆积。偶有遗弃秽杂等物,责成长夫巡视收拾。街面偶有缺陷、泥泞之处,即登时督石工为之修理;炎天常有燥土飞尘之患,则当时设水车为浇洒;虑积水之淹没也,则遍处有水沟以流其恶;虑积秽之熏蒸也,则清晨纵粪担以出其垢。”材料二 同治十一年(1872)9月25日的申报载:居民王阿保等10余人,违反工部局关于挑粪过街

146、必须加盖桶盖的规定,挑着无盖粪桶过街,经巡捕劝阻不听,被拿送会审公廨。各被拘留一天。同治十一年(1872)10月8日的申报载:同年,一位广东籍人在美国公馆门口便溺,被巡捕拿送会审公廨,会审公廨以其情节严重,“枷号三日,以示惩儆”。材料三 “租界均有电灯,英界尤多,如星罗棋布然,晚间照耀,无异白昼,颇便行人。”租界内外的中国居民最初以为电灯照明“将遭雷击”,一时“人心汹汹,不可抑制”。上海道邵友濂甚至下令“查明中国商人点用者共有几家”,“按户知照,禁止电灯,以免不测”。寝久人们渐悟电灯的优越,遂争相使用电灯照明,“戏园、酒馆、烟室、茗寮,更无不皎洁当空,清光璀璨”。材料四 “光、宣之交,盛行文明

147、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礼堂所备证书(有新郎、新妇、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姓名),由证明人宣读、介绍人(即媒妁)、证婚人、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亦有由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新郎新娘则交换饰物、相对鞠躬、继谢证婚人、介绍人各三鞠躬,并行谒见主婚人及双方族人之礼;全体退席后,开茶点、筵宴。(1)中国近代史中的“租界”,最早是哪国、通过什么条约中的什么特权获得?(6分)(2)中国最早的租界出现在哪座城市?(2分)(3)阅读上述四则材料,概述租界对我国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8分)(4)你如何评价中国近代的租界?(6分)【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从社会生活角度考查列强侵华的

148、危害和影响。第(1)(2)是简单识记题,特别要注意有3个小问题,不要漏答。第(3)问反映了作为列强侵华基地的租界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积极意义。材料一反映的是租界管理规范,社会环境好;材料二反映租界巡捕法制;材料三反映租界物质文明的先进;材料四反映社会习俗的近代化。第(4)问的评价从正反两个方面解答即可。【答案】(1)国家:英国。条约:虎门条约(或南京条约附件)。特权: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的特权(6分)(2)上海(2分)(3)租界的市政管理非常规范,呈现出专门化的特点;租界内的市政管理呈现法制化的特点;租界成为近代物质文明的传播地;租界传播了新的社会习俗。(8分)(4)租界是近代史上列强在中

149、国建立的侵略据点,干涉中国内政的大本营,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交易所。(3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同时,租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市政管理、物质文明、社会习俗和文化事业的现代化。(3分)122(2012江苏苏北四市摸底22题)(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吾故得以一言断之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郑观应1894年商战材料二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清末对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统称),用机器,精制造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数,御

150、侮自在其中。张謇1895年条陈立国自强疏材料三 余以为舍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外,殆无他策。政策果能实现理想中之结果,则大而世界,小而中国,无不受其利益。余理想中之结果,至少可以打破现在之所谓列强势力范围,以消灭现在之国际商业战争与资本竞争,最后且可以消除今后最大问题之劳资阶级斗争。孙中山1920年建国方略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郑观应“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思想是对哪场运动的反思?有何进步意义?(2分)(2)据材料一、二,比较张謇和郑观应两人思想认识的异同点。(4分)(3)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在发展实业问题上的明显变化。归纳他持有这一主张的主要理由。(5分)(4)郑观应、张謇和孙中山的思想主

151、张在近代中国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解析】本题考查早期维新派、立宪派、革命派的经济发展思想主张。第(1)问从材料中的“兵战”、“商战”等信息可知为反思洋务运动,可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方面解答其进步意义。第(2)问从材料二中的“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等即可了解不同点,从“商战”、“御侮”等可知度主张反侵略。第(3)问从“余以为舍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外,殆无他策”可知孙中山主张国际联合共同发展,即开放、利用外资,理由从材料中也可直接找出。第(4)问结合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以及列强侵略即可。【答案】(1)洋务运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如从国家

152、富强、救亡图存角度回答也可赋分)(2分)(2)异:郑观应以商立国;张謇以工立国,重视实业。(2分)同:都主张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2分)(3)变化: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发展中国实业。(2分)理由:各方受益;缓解商业战争和资本竞争;缓和劳资矛盾。(3分)(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侵略等。(2分)123(2012河南许昌四校联考40题)(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C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C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摘编自美: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

153、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材料三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年份日英美法德19211929年301743947119301937年9927073903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材料四 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摘自扬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

154、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CDP水平的走势。(3分)(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C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12分)(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2分)据统汁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C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6分)(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C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2分)【解析】考查中国和西欧的经济发展状况。第(1)问考查读图的能力。第(2)问B段的时间为1300至20时期早期,分析原因时注意比较当时中国和西欧的政治、经济

155、、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差异即可。第(3)问据材料概括特点时注意材料二介绍的是中国的情况;材料三介绍的是西欧的情况;注意中国自身的对比和中西的对比即可。回答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CDP下滑的走势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时,注意从内部和外部因素考虑,内部因素注意到当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状况。第(4)问寻找到西欧和中国的共性即可。【答案】(1)A段:中西大致保持一致,走势相对平稳,中国略高于西欧。B段:中国稳定不前,西欧超过中国并持续上升。C段: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速上升。(3分)(2)中国:自然经济为主;君主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与科

156、技进步;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民主思想发展。(12分,分中国和西欧两大方面)(3)特点: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2分)原因:近代中国工业产值基数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小;落后的社会制度;动荡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压制。(6分)(4)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加强区域合作,顺应全球化潮流;重视科技创新、理论创新;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2分,任意回答符合题意的两条即可)124(2012广东高三百校联考38题)(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东南沿海的广州、漳州、

157、福州、宁波等地,既是对外贸易的港口,又是商业都会最繁荣的江南地区形成了五大手工业区域,即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景德镇的制瓷业隆庆万历年间,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材料二 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材料三 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就业机会较多。在“向外吸引劳

158、动力”的政策支持下,英国外来移民也逐渐增多,大量涌向城市,促进了英国城市化。到了1860年,城市化程度提高,来自全世界的人才涌入英国的城市,有德国人、瑞士人、法国人、希腊人和犹太人等,他们一般前往城市,特别是伦敦等大城市。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熟练的工作经验,带动了英国的城市化。(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是从什么视角(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试分别从全球史观和文明演进的视角来评价通商口岸。(6分)(3)结合材料三,分析19世纪中期推动英国城市化的因素有哪些。(6分)(4)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

159、9世纪上半期影响中英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因素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有何启示。(7分)【解析】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知识点是城市化的发展。第(1)问关键信息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五大手工业区域”“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依据这三句话概括即可。第(2)问主要是掌握三种史观,阶级史观、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第(3)问关键信息是:“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向外吸引劳动力”的政策”“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由此分析即可。第(4)问要具体联系各自所处的具体背景分析,一个是被动的一个是主动的,再就是从经济、政治因素分析。【答案】(1)新特点:经济功能

160、加强;专业化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6分)(2)阶级斗争(或革命史观)。(2分)全球视角: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2分)文明演进视角:通商口岸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2分)(3)因素:工业革命;政府政策的引导;外来移民。(6分)(4)不同:中国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较大;英国则主要受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影响。(4分)启示:城市化进程受政治、经济活动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建设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作保障。(3分)学 125(2012襄樊四校高三期中26题)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

161、在政治学中说“古代希腊,技工和匠师在有些国家是不能参与政治的,直到出现了极端的民主政体,他们才获得城邦公民权”“在底比斯(与雅典、斯巴达并成为希腊三大主要城邦),订有这样的条件,凡是曾经从事商业的人,必须经过十年不到市场上作买卖才可担任公职。”“致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农牧渔猎,一种是经商,前者顺乎自然,它是由耕作和牧业取得的财富,事属必需,是可以称道的;后者在交易中损害他人的财货经牟取自己的利益,这不是顺乎自然的,应该受到谴责。”材料二 今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

162、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摘自汉书食货志(汉武帝时)杨可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杜周治之,狱少反者。乃分遣御史、廷尉正监分曹往,往即治郡国缗钱,得民财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馀顷,宅亦如之。於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抵破。 摘自史记平准书(注:告缗即政府规定商人按财产多少纳税,隐瞒财产不报者,一经民间揭发,所有财产一概充公的法令。)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材料四 盛世危言是中国近代思想家郑观应的重要著作,书中说

163、“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欲强国,先富国;欲富国,先富民。而富民之道,则不外以实业为总枢,欧美各国历史昭昭可考。”在经济上郑氏主张由民间组建工商业团体,大力发展现代工业,该著作被当时人称为“医国之灵柩金匮”。据说1893年光绪批示印制2000部,分发给各省高级干部,国内各书坊立即盗版翻刻,达十余万部之多,并成为科举士子的必读参考书籍。毛泽东年青时在僻远的韶山冲曾读到盛世危言,从侧面也证明了此书流播范围之广。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古希腊与古代中国在经济政策上有何异同?(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些异同的原因有哪些?(8分)(2)与材料二、三相比,材料四反映出近代中国经济思想有何重大变

164、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4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整合历史资料、挖掘历史信息、阐述历史本质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古希腊与古代中国在经济政策上的异同,相同方面主要体现在两国由于生产力低下,都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对重农抑商的抑制手段上采取不同方法。分析这些异同的原因可根据所学,从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因素、传统等角度来分析。第(2)问分析比较材料二、三、四,回答材料四反映出的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变化,这一变化主要表现对发展工商业的态度上,原因主要从晚清政治、经济等角度入手。【答案】126(2012江西高三六校联考协作卷27题)(12分)

16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就以澳门果阿(印度地名)里斯本的贸易而论从澳门运往果阿,其中数量最大的是生丝,15801590年从澳门运往果阿的生丝为3000担,价值白银24万两,利润达36万两从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以白银为大宗。这些白银是墨西哥和秘鲁出产的。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华亭县志风俗材料三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销减大半。包世臣安吴四种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成为最流行的口号对那些富裕的居民来说,中国入世的好处随处可见:进口的奔驰更

166、加便宜,沃尔玛的商品更加丰富但也并非都是赢家,农产品进口关税减低,许多农民的生计变得艰难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丝一银贸易”反映了世界经济什么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4分)(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我国经济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3)为实现“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中国进行了怎样的努力?据材料四概括入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4分)【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影响。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即可判断为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第(2)问材料二三反映了工业文明对中国影响前后的手工业经济状况,反映出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第(

167、3)问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努力,认识到全球化的双刃剑影响即可。【答案】(1)(4分)状况: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分原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2分(2)(4分)变化:家庭手工业逐步破产。2分说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分(3)(4分)努力:对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加入WTO2分影响:入世是一把双刃剑,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2分127(2012浙江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一次联考26题)(18分)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出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男子是家长,掌握着家政大权,不允许妇女分割。统治者极力提倡所谓“别内外”、

168、“勿听妇言”,来实现他们的目的。“别内外”,是保守妇女“贞操”的手段和伦理。康熙时即墨(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部)杨姓家族家法规定:“异姓卑幼,妇人不许辄见。小姑之夫不见,侄婿非大事不见,趟侄婿大事亦不见”。摘自冯尔康清代的婚姻制度与妇女的社会地位论述材料二 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上书孙中山:“或奔走呼号,捐募饷粮;或冒枪烟弹雨,救护军士;或创立报章,发挥共和,鼓吹民气;或投笔从戎,慷慨杀敌。莫不血诚奋涌,视死如归,侠肠毅力,奚让须眉?际兹宪法将定,国会未集,敢代表全国女界,专诚请愿,气赐赞成,于参议院存案,俾国会决议时,为女界预留旁听及参政一席。”摘自1912年3月4日时报材料三 (工业革命)为妇女工

169、作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但妇女的待遇很差,而且,往往只能从事又苦又累薪水又少的工作。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妇女为就业而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妇女掌握了各种职业所必须的才能。妇女参政的愿望也日益强烈,欧洲许多国家的妇女要求享有选举权,女权运动应运而生。中国大百科女权运动材料四 中国妇女解放大事记时间举措1949年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妇女刊物新中国妇女创刊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规定男女平等、婚姻自由1986年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女职工保健工作暂行规定,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为女职工“五期”保健制定明确规定1992年全国七届人大会通过中华

170、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清代妇女的地位如何?(1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地位的主要原因。(3分)(2)材料二中“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要求?(2分)原因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工业革命是怎样逐步促进妇女解放的?(3分)(4)依据材料四,概括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提高妇女社会地位,我国政府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努力?(3分)(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出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考查的知识点是妇女地位的逐渐提高。第(1)问从材料

171、很容易得出妇女地位低下。原因可以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分析。第(2)问要结合材料以及民国时期的的时代背景来具体分析。第(3)问主要从妇女在工业革命中经济地位的变化分析。第(4)问结合材料主要有舆论、法律以及政府保障等。第(5)问历史发展趋势应从社会进步等方面说起。【答案】(1)地位:地位低下。(1分)主要原因: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强化男权;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妇女在经济上没有主导地位;封建理学的影响。(3分)(2)要求:男女平等,女子享有参政权。(2分)理由:中华民国成立,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女子在革命中做出了重大贡献。(4分)(3)机器生产的出现给妇女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获得

172、更多的受教育权利;妇女的权利意识增强。(3分)(4)利用舆论阵地,进行宣传和引导;依法保障妇女的各项平等权利;注重女性保健。(3分)(5)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日益开放;思想日益解放;政治日益民主。(答2点即可得满分,2分)128(2012山西晋中市四校联考28题)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 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这一种文明的好看,真是如雪之洁,如水之清,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做学生的快乐女学报材料二 有人劝不要缠足,还有女史张静娴说缠足是害天理、害人伦、害国事、害人命,把妇女缠足的

173、弊都道破了,真说的好得很。妹子从那儿起,这足总没好生缠他。舒仙女史致陈班仙女士书女学报1903年11月材料三 五千余年兮进化人群,育蚕始祖溯源西陵。女子蚕业学校成,振兴实业之先声。利权外溢兮国民困,优胜劣败在竞争。衣被苍生,组织交明,我曹责任非轻。女子蚕业学校校歌女子世界第6期1907年7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什么新气象?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新气象的成因有哪些?(4分)(2)根据材料三中的歌词,说明女子蚕业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什么?(4分)(3)综合三段材料,概括20世纪初妇女的观念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抓住材料现象“女学堂

174、的女学生”、“ 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来提炼分析。第二小问从材料二可以获得是报纸宣传,女学堂的女学生新气象反映了学堂教育影响和西方思想影响。第(2)问从“振兴实业之先声”、“ 我曹责任非轻”来概括。第(3)问可以从经济观念、教育观念、社会观念、审美观念等角度思考。【答案】(1)新气象:妇女摆脱了缠足陋俗的束缚,接受新式教育; (2分)成因:报纸的宣传,新式学堂的创办;西方思想的传播。(2分)(2)办学理念:倡导实业,救国救民,(2分)注重社会责任感;2分)(3)经济观念:重视女子就业;(2分)教育观念:重视女子教育。(2分)社会观念:重视文明进步;(2分)审美观

175、念:提倡自然清纯之美,反对矫揉做作的旧观念。(2分)1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7分)材料一 上海一隅,弹丸之地,自华洋互市、中外通商以来,遂成巨埠,繁华等于巴黎,蕃盛驾于伦敦。六大洲五十三名邦,一统二十二行省之以有易无,行商居贾,咸来莅止。吾谓英之伦敦,未及吾上海之富有也,法之巴黎,无过吾上海之奢丽也。六十年来,吾上海乃仙都也,吾上海乃乐园也。材料二 上海是我们中国的领土,在租界之内,大多数做生意的是中国人,纳税的是中国人,劳动的也是中国人,试问中国有没有人在上海工部局里头能够有大发言权呢?中国人能不能够在上海工部局里头议订法律来管理上海呢?我们在上海是主人,他们由外国来的都是客人

176、,他们居然反客为主材料三 近代上海人是在民族主义背景下,“被污蔑的口岸华人”,尽管租界的统治者是外国人,但租界人口的绝大多数始终是华人,日常事务的实际管理大半还是抓在中国人手中,上海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城市。中国人在上海已自成社会,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现代中国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独特有力的上海文化。材料四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上海乃是整个亚洲最繁华和国际化的大都会。上海的显赫不仅在于国际金融和贸易:在艺术和文化领域,上海也远居其他一切亚洲城市之上。当时东京被掌握在迷头迷脑的军国主义者手中;马尼拉像个美国乡村俱乐部;巴达维亚、河内、新加坡和仰光只不过是些殖民地行政机构中心;只有加尔各答才有一点文化气息

177、,但却仍远远落后于上海”。(1)材料一、四分别是从什么角度看上海的?他们对上海的看法有什么相同之处?(7分) (2)材料二、三对上海租界的看法存在着哪些差异?(6分)(3)站在中国近代化的视野你如何理解近代上海这座城市?( 4分)【解析】第(1)问考查对近代上海发展的理解。根据材料一“做生意、纳税”等可以从经济角度分析;材料四“艺术和文化领域”反映的是文化建设角度。共同之处可以从成就和国际化加以考虑。第(2)问考查对上海租界的看法存在差异的理解。可以从内因:中国人的努力;外因:受到西方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加以分析即可。第(3)问考查对上海城市近代化的理解。可以从外因:西方国家的侵略;内因

178、:经济近代化。【答案】(1)材料一是从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角度来看上海,材料四侧重于近代上海的文化建设角度(4分)相同之处:都认为上海近代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是最繁华最国际化的现代都市。(3分)(2)材料二认为近代上海的发展主要是中国人的努力,但是却被外国人进行奴役,受到压迫,没有自主管理权,导致租界成为完全脱离中国政府的行政管理范围,成为所谓的“国中之国”;材料三认为近代上海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中国人具有对租界的管理权,租界的出现具有积极影响。(3)近代上海的发展是外国侵华的附属产物,尽管其发展带动疯了中国的近代化,但是不容否认的是这种发展是以牺牲国家主

179、权为代价的。(4分,言之有理即可)130(11分)(2012潍坊四县一校质监27题)城市化进程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历史发展中也呈现出时代性和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行在”云者,法兰西语犹言“天城”此行在城甚大,周围广有百哩此城有12种职业,各业有12000户城中有商贾甚众,颇富足。贸易之巨,无人能言其敏。冯承钧泽、党宝海新注马可波罗行纪(1)根据材料一指出“行在”城的特点?(3分)材料二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阶段沿海的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城市不仅在城市规模上迅速扩张,而且其工业化

180、进程也较迅速。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甚至不处在工业化进程之列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材料三 近代天津是中外文化碰撞最为激烈、复杂的城市之一。随着九国租界和现代工业的崛起,外国人眼中的天津形象逐渐脱离对北京的依附而独立存在。天津民俗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兼容并蓄的风格,以文艺中的话剧和文明戏最为突出。(2)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和城市文化的突出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3分)材料四 19782006年,我国城市化率从20%左右提高到439%,设市城市从193个发展到655个,建制镇从213个发展到9369个,城镇人口达59亿。第二次改革中国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3)

181、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分)扼要分析其成因。(2分)【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国城市的发展进程。第(1)问从规模,人口,商业发展等角度回答其特点;第(2)问近代城市的特点抓住城市化进程(体现在材料二)和城市文化(体现在材料三)两个方面回答,原因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特征分析;第(3)问从数据可以归纳特点,原因主要抓住改革开放后的各方面的因素分析。【答案】(1)特点:规模大;人口多;工商业繁盛。(3分)(2)特点:城市化发展不平衡(沿海与中西部差距大);城市文化兼收并蓄,多样发展。(2分)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工业的出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西方文化的影

182、响等。(3分,答出其中3点得满分)(3)特点:城市化进程加快。成因: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增强。政府的积极的城市化战略;(3分)131(2012北京东城区示范校12月综合练习)媒体古已有之,但进入近代以后才全面兴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我国最早的报纸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人孙樵撰有读开元杂报一文,有如下记述:“于襄、汉间得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其略曰: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皇帝自东封还,赏赐有差;某日,宰相与百僚廷争一刻罢。如此凡数十百条,未知何等书,有知书者自外来,曰此皆开元政事,盖当时条报于外者。樵后得开元录验之,条条可复(与开元录记载一致)

183、。”(注:“开元杂报”这一称谓是后人所加,并非当时报纸的名字)宋代也出现了报纸,称“朝报”。宋人赵升朝野类要记载,“朝报每日由门下后省编定,请给事判报,方行下都进奏院报行天下”。(1)从材料一看,我国古代的报纸具有什么功能?为什么当时的报纸功能仅限于此?(5分)材料二 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位,代表国民,国民而亦即承认为其代表者。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观听;一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国民日日报发刊词(1903)(2)材料二中,国民日日报的办报主旨是什么?这反映了什么时代风潮?(5分)材料三 民国前期报纸上的广告(3)材料三反映了民国前期报纸的什么功能?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现实?(4分)材料四

184、2011年下半年,“微博卖土豆”成为网络热点话题。先后有陕西、内蒙古等地的农民通过微博发出求助信息,成功卖出了滞销的土豆。(4)材料四描述的新媒体的作用,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概括。第二小问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国民日日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报纸,因此从挽救民族危机和启蒙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资产阶级革命倡导民主、爱国思想来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报纸的广告反映的是商业功能,第二小问可以从广告词的内容中获得认识。第(4)问“微博卖土豆”反映的是网络技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1)功能:纪录皇帝言行,朝廷(中央政府)事务;

185、对地方发布信息、推行中央政策;原因:皇权专制,中央集权制。(5分)(2)主旨:表达民意,启蒙民众,挽救民族危机;风潮:西方启蒙思潮传入,民权思想盛行;爱国思潮。(5分)(3)功能:商业功能;社会现实: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流行实业救国思潮,掀起爱用国货、抵制外货运动。(4分)(4)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网络时代到来;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4分)132(2012佛山高三质检一39题)(28分)社会力量决定和影响婚姻家庭,婚姻家庭也反映出社会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门当户对”与“郎才女貌”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两个重要择偶标准。男性对女性的要求,首先注重的是妇德

186、,“贤妻良母”就是封建礼教中最“标准”的妇女形象。此外,对女性在家庭婚姻中提出了包括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等传统道德观念。中国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演变材料二 传统社会中,女性总是在婚姻家庭的这个领域中间扮演着主角。总体来看,18世纪以来,西方传统家庭观念逐渐淡化,在家庭中间的性别分工发生变化,许多妇女走出家庭,开始扮演社会角色。摘编自凤凰网材料三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项目年代19481966196719761977198619871996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662881266156本人成份、政治面貌305235151139学历106117126253(1)根据材

187、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的择偶标准。对女性的要求合理吗?请说明理由。(10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妇女走出家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概要说明18世纪以来妇女可能扮演的社会角色。(10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们的择偶观念呈现的基本趋势。(6分)(4)综合上述问题,你认为应如何看待人们择偶观念的变化?(2分)【解析】本题考查古今社会生活的变化。第(1)问从材料一中“门当户对与郎才女貌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两个重要择偶标准”分析第一小问。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从古代经济特征和等级观念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第(2)问18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发生重大变化。联系此时思想解放、政治变革、经济发

188、展、教育发展等知识分析第一小问。从妇女参与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角度分析第二小问。第(3)问由图表信息可知,择偶对家庭出身、政治面貌的重视逐渐淡化,更加注重个人能力,这说明择偶标准逐渐多元化。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联系社会现实回答。【答案】(1)门当户对、郎才女貌。(4分)合理(2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性别分工,家庭稳定。(任一点给2分,不超过4分。)不合理(2分):偏向要求妇女,等级观念,从一而终。(任一点给2分,不超过4分。)(2)资本主义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如能够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回答也可,每方面3分,不超过6分)进入劳动力市场,参与社会政治活动。(表述为参与的具体

189、社会劳动或者社会活动同样给分,每一方面2分,不超过4分。)(3)择偶标准的多元化,男女双向性选择,政治色彩减弱,重个人能力。(任一点2分,不超过6分。)(4)言之有理给2分。133(2012山东滨州高三期末统考28题)(18分)尊重妇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的主要观点。(2分)材料二 英吉利之俗,男女婚配,皆自择定,然后告父母。至婚配之日,耶稣教师诫以善言,为之祈福。男以戒指约於女指,亲宾送之入房,欢宴而散。其俗男女皆分父母之产,男不得娶妾,犯者流之七年。瀛环

190、志略(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的婚姻观念,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6分)材料三 1916年,北京中国银行最先使用女子司账,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1918年4月,上海曹某的理发店首次雇佣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进入20世纪2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5分)。材料四 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共同纲领中首先订明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1953年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

191、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4)对比材料三,指出材料四妇女地位的提高出现什么新特点(2分)。(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3分)【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妇女地位变化。第(1)问从材料一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材料反映了男尊女卑思想。第(2)问材料中“男女皆分父母之产,男不得娶妾,犯者流之七年”反映了近代英国男女平等。联系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进步的推动、近代民主政治的影响等知识回答“主要因素”。第(3)问材料信息反映了妇女在社会中的活动。从民国初年以来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入手分析“原因”。第(4)问材料反映了通过立法的形式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妇女政治地位

192、得到提高。第(5)问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时代进步、思想解放、政治民主化等回答。【答案】(1)男尊女卑(或妇女社会地位低下)(2分)(2)观念:自由;平等;法治。(3分)因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3分)(3)现象:妇女越来越多出现在社会经济活动中。(2分)原因:政治上,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推动(或:政府提倡妇女解放);经济上近代经济发展;思想上,随着新文化运动开展(答“西方思想的进一步传播”亦可得分),妇女思想进一步解放。(3分)(4)通过立法的形式提高了妇女的地位(或从制度上保障妇女地位);妇女政治地位得到提高。(2分)(5)科技进步、经济发展

193、;社会日益开放;人性日益解放;政治日益民主。(3分,答出3即可) 134(2012山东潍坊三县联合12月段考28题)(14分)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生产的国家,因为我们有一些独特的有利条件,我们有良好的政府,我们有丰富的煤炭,我们有精巧的机器和机械,尤其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雄厚的资本积累。1816年,英国下院议员(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主导世界市场“独特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分)材料二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冶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

194、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申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据材料结合两次工业革命分析,“工业文明”对世界市场的影响。(4分)材料三 梁启超在1923年2月发表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了(3)中国为融入世界市场,针对在“器物上感觉不足”,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3分)材料四 二战以后,为了争夺市场,各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1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3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4)据材料

195、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三种方式中的具体措施 (各一例并注明序号)。(3分)【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内容。第(1)问,根据有效信息“良好的政府”“ 丰富的煤炭”“精巧的机器和机械”“ 雄厚的资本积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逐点归纳作答。第(2)问,回顾所学知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作答。第(3)问,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可回顾相关的内容作答。第(4)问,回顾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有关中国的内容进行作答【答案】(1)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资源丰富;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累了雄厚资本。(4分)。(2)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列强加紧掠夺原料,输出商品,世界

196、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通过国际贸易、资本输出和武力逼迫等方式,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分)(3)开展洋务运动。结果:推动了中国的早期近(现)代化,但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3分)(4)加大亚太经合组织;海尔等名牌企业走向世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分)135.(2012江西丰、樟、高、宜四市联考26题)(14分)晚清时期,国门渐开。虽然清政府抱残守缺,但是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仍然不可抗拒地发生着变革。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强烈要求觐见清帝,但不行跪拜之礼,清廷坚决不允。经过长期交涉,中外双方达成妥协,清廷同意外国公使可不行跪拜之礼,外国公使觐见他国君主,惯例是

197、三鞠躬,“此次在中国请觐,改为五鞠躬,以昭格外敬诚”。王开玺:试论中国跪拜礼仪的废除材料二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路径发展,历史条件改变了,发展的路径也可能改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转折。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材料三 清朝一向奉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甲午战争后,洋货倾销,大量利源流向国外。爱国人士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在此压力之下,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

198、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外礼仪之争反映了双方什么样的观念或心态?(2分)双方的妥协有无积极意义?(1分)为什么?(2分)(2)根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是如何为改良派、革命派的成长提供基础的?请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是在什么背景之下开始经济立法的。(3分)这些经济立法有什么积极意义?(2分)【解析】第(1)问,材料一中“清廷坚决不允”说明清廷仍然没有放弃天朝上国的传统思想,

199、列强中“常驻北京,强烈要求觐见清帝”说明列强不顾中国主权;可以从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势是从封建社会过度到资本主义社会,思想发展趋势是从封建思想向资本主义启蒙思想转变回答。第(2)问,改良派、革命派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政治上的表现,结合洋务运动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刺激作用回答。第(3)问,根据题干中“甲午战争后”“20世纪初”的时代背景分析经济、政治因素;对当时中国发展的经济、政治的影响回答。【答案】(1)清政府:天朝上国的传统思想。列强:无视中国的主权和制度,希望进一步控制中国。(2分)有积极意义。(1分)有助于破除传统思想和打破旧的礼仪制度的束缚,有助于近代外交制

200、度的形成。(2分)(2)创办近代工业,引进西方生产方式和技术,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改良派、革命派的成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创办近代教育,培养新式人才,翻译西方书籍,冲击了旧思想,为新思想的引进和传播创造了条件。(4分)(3)背景: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破坏;国内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清政府扩大税源。(3分,任意答出3点即可)意义:突破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有利于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经济利益。(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136(2012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33题)(25分)扬州曾有着令人瞩目的历史辉煌,也反映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回答下

201、列相关问题。材料一 “吴王濞者,(汉)高帝(刘邦)兄刘仲(名喜)之子也。”受封为吴王,定国都于广陵(江苏省扬州市)“王三郡五十三城”“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开盐河(通扬运河前身),景观盛极一时。史记吴王濞列传(1)依据材料列出吴王刘濞时期扬州地区“盛极一时”的表现。随后西汉政府为解决地方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明清两代扬州经济的代表性行业漕运长江中下游各产粮省份的皇粮国税均必须经此北上,扬州钞关的税收额在明清两代一直位居全国前八名之内。盐运全国最大的两淮盐场(苏北沿海)所产官盐在此集散,转运全国最广的食盐销售区长江中上游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省(所谓扬子四岸)销售。金融大量盐商聚集带动了

202、扬州银庄的发展,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资本最为集中的地区,规模最大的金融中心。文娱隋唐以来娱乐业是扬州的支柱型产业,明清时期书画家从业者以清代中期扬州八怪最富盛名,是“士大夫必游五都会”之一。手工业以印刷、漆器制造等为代表。(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明清时期扬州繁荣的相关因素。(7分)扬州地理位置靠近上海,曾有“小小上海赛扬州”之说,直至1908年沪宁铁路和1912年津浦铁路修通后,扬州逐步沦为地区性城市。(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时期,上海超越扬州的原因(6分)扬州的传统建筑中,马头墙像徽派建筑,花园酷似苏州园林,入口空间使人想起北京四合院的福字照壁,高大敦厚的外围清水砖墙又如山

203、西民居城堡空间。城中富商巨贾的铜臭不掩书香。建于清嘉庆年间的个园“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的楹联比比皆是。“个”字取了竹字的半边,代表着主人的情趣和心智,展现着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文化特征。近代上海“洋化”的建筑风格影响着扬州,形成“传统扬化”和“近代扬化”的鲜明特征。(4)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内容(6分)建筑特征一: (请勿在此作答) (1分)阐释: (请勿在此作答) (2分)建筑特征二: (请勿在此作答) (1分)阐释: (请勿在此作答) (2分)【解析】第(1)问考查材料和图片信息的获取能力。关键信息:“王三郡五十三城”“即

204、山铸钱、煮海为盐”,开盐河。地方诸侯力量的膨胀,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推行推恩令。第(2)问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概括归纳的能力。从交通、政治 、经济等方面来分析与归纳。第(3)问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交通等方面来分析其因。第(4)问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关键信息:形成“传统扬化”和“近代扬化”的鲜明特征。【答案】(1)地区性政治中心(吴国都城)(1分);自然条件优越(1分)铸钱、煮盐兴盛(1分);交通便利1分(修运河)措施:景帝平“七国之乱”;武帝颁布推恩令。(2分)(2)政治因素:统一、和平的政治社会环境(2分);扬州城娱乐和文化的发展(2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商业繁荣(1分)

205、、国内最大金融中心(1分)交通便利(1分)(3)交通运输方式的转变,上海成为海、陆运输中心。(2分);开埠通商,上海成为和中外商贸中心(2分)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镇。(2分)(4)特征:融合各地风格;重商崇儒;中西文化交汇等。阐释言之有理即可得分(6分)137(2012山东烟台高三期末23题)(14分)年画是旧时过年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中国传统物品,是一种扎根于民间的造型艺术,其题材表现的内容因为能迎合广大民众的心理而受到民众的喜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天津杨柳青年画始于明朝末期,因题材多样,在清一代深受京津地区民众喜爱。清人李光庭在乡音解颐“新年十事”中说:“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

206、之戏耳,然如孝顺图庄稼忙,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此外,“连生贵子”。 世俗年画“钟馗”( 意寓驱邪引福)、历史故事年画“盗仙草”( 白蛇与许仙的故事)和仕女年画“玉堂富贵”( 隐喻即富贵亦寿之意),也是清代前期杨柳青年画的重要题材。(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创作上述题材的背景因素。(6分)材料二 近代以来,年画除了传统题材外,有了新发展。中国民间造像史纲称,19世纪中后期,地主大户不断涌向新开辟的商埠,“发财还家”类年画大量出现。围绕女权的年画也逐渐增多,左图杨柳青年画中文字为:“中国有家眷的男子,大半受累的多。诸位知道这毛病在那里吗?并不是男子不能赚钱,一男子养

207、着好几口,女子裹了两只小脚,诸事不能用力现在的形势,无论男女必须自食其力,方能自保。若是男女一样做活赚钱,还有不好过的吗?”(2)分析说明,19世纪中后期年画题材的更新的社会原因。(6分)材料三 民国初年年画形式也有所变化,主要是变木版为石版。石印机器印制的年画色彩漂亮,纸张新颖。这使得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的年画受到极大冲击,逐渐日薄西山了。经历300多年风风雨雨,现今,在政府的扶持下,杨柳青年画正在寻求新时代的落脚点,正在向高档化、礼品化的方向发展,被广泛应用到书籍装帧、舞台布景、广告设计、装饰工程等方面,获得了新的活力。(3)以杨柳青年画的发展趋势为例,谈谈你对传统民间艺术的认识。(2分

208、)【解析】第(1)问考查对明清时期文艺创作背景的理解。可以从经济、思想、价值观和生活观念等因素分析。第(2)问考查对19世纪中后期中国年画题材的更新的社会原因的理解。可以从经济因素: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政治上: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社会风俗和价值观的变化;民主思想的传播。第(3)问考查对传统民间艺术的认识的理解。传统民间文艺的变化是顺应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发展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答案】(1)以农为本等重农思想在民间影响深远,男子为主要劳动力;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忠孝品德在民间较为流传;面对现实,人们更借助神话,祈求爱情、幸福、长寿。(6分)(2)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活跃;外国入侵,国门被迫打开,商埠开通,吸引人们投资于近代企业;纺织等机器工厂的出现,提供了女工的劳动空间;维新运动引导社会新风俗,女权(男女平等)观念兴起。(6分)(3)民间艺术是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要不断的更新和变革技术,寻找新的起点才有生命力。(2分)- 7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