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三)14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提能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060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三)14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提能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三)14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提能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三)14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提能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三)14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提能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三)14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提能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三)14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提能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三)14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提能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三)14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提能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三)14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提能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三)14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提能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三)14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提能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案 14基础巩固练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缈茫宛然陪衬风致 寂寞 B斑驳稀疏细腻弥望 嬉游C羞涩清闲媛女掂念 丛生D丰姿树稍灌木颓废 颤动【解析】A项,缈渺;C项,掂惦;D项,稍梢。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D) 南国的秋天与北国的秋天迥然不同,无论是秋的色、秋的味,还是秋的意境与姿态。炎热盛夏,荷花竞相绽放,一簇簇地点缀湖面,静静地伫立,含情脉脉,既典雅别致又富有韵味。作者置身于月下荷塘,看那脉脉的流水、薄薄的青雾、淡淡的月影,不禁如坐春风,心旷神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员干部应做到履职

2、尽责,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容不得半点敷衍。然而,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工作中混混沌沌。通观近期经济表现,我们认为,对待市场经济只有实事求是一种态度,不能虚无缥缈。月下的荷塘是宁静的、祥和的,荷花的粉红的面庞,在隐隐约约的月光里舒展着迷人的微笑。A B C D【解析】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一点儿也不相同。合乎语境。含情脉脉: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情。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使用正确。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不合语境。“混混沌沌”指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使用正确。虚无缥缈:形容非常空虚渺茫。此处与语境不符。可用“虚与委蛇”

3、。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句中应用“朦朦胧胧”。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秋不似夏天那般的张扬似火,秋很宁静,宁静到连夏天活跃无比的蝉也被秋偷换成了蟋蟀。乍看,初秋并不美,在北方的秋天并不像南方那样丹桂飘香,也不像海边有肥美的螃蟹。初秋没有深秋的菊花傲霜,也没有中秋的皎洁明月。初秋虽不美,但它也不像大人口中的“萧瑟”,它也是快乐的。初秋的树叶开始落了,但它只是打算储存营养准备过冬;初秋的草丛开始枯黄, _;初秋的花败了,但它坐拥日趋成熟丰美的果实。秋天不似春天,春天的味道是潮湿的泥土与青草味;夏天的味道是花朵的香甜与树木的木味;冬天的味道是爆竹与干冷的气息。秋没有冬与

4、春交接的料峭,没有春天与夏天草木的勃勃生机,可它有自己的味道与美好的事物。秋有果实的甜味,有粮食的香味,有风的干味,有云的冷味。它有中秋的月,深秋的菊,晚秋的霜,南方的桂,沿海的螃蟹。它就像一朵花,那一整朵的花似一个年份,这朵花有四片花瓣,第一片是粉色,第二片是绿色,第三片是金色,第四片是白色,而第三片是秋;假若它是一片叶,而整个枝杈的叶子也似一个年份。这个枝杈有四片叶子,第一片是墨绿色,第二片是血红色,第三片是夜蓝色,第四篇是灰黑色,而第三片叶子是秋。我要说,秋永远是一年里最好的季节,永远是那个最神秘、最宁静、最洁净的季节。秋前的夏是生命的中年, _。秋见证了生命的终结与新生,而它,也在默默

5、孕育着属于自己的生命。3.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C) A拟人比喻夸张象征B拟人比喻夸张反复C比喻借代排比通感D对比排比反复夸张【解析】“宁静到连夏天活跃无比的蝉也被秋偷换成了蟋蟀”运用拟人的手法,同时“蝉”“蟋蟀”代指夏天和秋天的事物(景物)。“秋有果实的甜味,有粮食的香味,有风的干味,有云的冷味”运用排比的手法,文中还有多处运用排比手法。“冬天的味道是爆竹与干冷的气息”用通感的手法,以嗅觉写味觉。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秋很宁静,不似夏天那般热烈,蝉不知不觉地换成了蟋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_(示例)(1)强调的意味更浓。原句先说秋天和夏天

6、的不同,再说秋天很宁静,再写随着季节的不同,景物的变化。强调秋天的“宁静”,改后就达不到这种强调意味。(2)原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偷换”运用拟人手法,说明景物随着季节的变化。(3)运用被动句式,“蝉”被换成“蟋蟀”,写出了季节的变化,是不随着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_5.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_(示例)但它只是为了来年新春的萌发而秋后的冬季是生命的终点与起点_6通感,指感觉的转化、迁移,如诗句“风来花底鸟语香”,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嗅觉的气味;“鸟抛软语丸丸落”,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品味下面的句子,然后仿

7、照其修辞手法写两句话。(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答:_(示例)(1)梅雨潭的水滑滑地明亮着,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到婴儿的肌肤。(2)突然映入眼帘的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_7调整下面文段画线部分的短语结构和顺序,使句式整齐,文意连贯。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_陶然亭的芦花,柳影下的钓鱼台,西山的虫唱,夜月下的玉泉,钟声中的潭柘寺。答:_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_8下面一段文字,作者调动了听觉、视觉和触觉来感受“故都的秋”,

8、写景状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并融入了深沉而细腻的感受、情思。请细细品味,以“春”为对象仿写一段文字。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答:_(示例)早晨醒来,披一件薄衫,到湖边一走,你也能看得到柔枝轻垂的翠色的杨柳,听得见湖面上鱼跃时的水声。在绿草地上,伸手轻触一缕迎面吹来的微风,或在旧墙角下,默视着像静女似的无名花儿的细茎,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几分春意。_二、拓展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题。四季

9、京味儿我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我的北京在我的城市里,时间倒流,枯木逢春,小时的气味儿、声音和光线被找回,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庙恢复原貌,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的天际线,鸽哨响彻深深的蓝天,孩子们熟知四季的变化,居民们胸有方向感。我打开城门,欢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欢迎无家可归的孤魂,欢迎所有好奇的客人们。关于北京,首先让我想到的是气味儿,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就这一点而言,人像狗。要不为什么那些老华侨多年后回国,四顾茫然,张着嘴,东闻闻西嗅嗅寻找的就是那记忆中的北京味儿。冬储大白菜味儿。立冬前后,各副食店门前搭起临时菜站,大白菜堆积如山,从早到晚排起长队。每家至少得买上几百斤,用平板三轮、自行车、

10、儿童车等各种工具倒腾回家,邻里间互相照应,特别是对那些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大白菜先摊开晾晒,然后码放在窗下、门边、过道里、阳台上,用草帘子或旧棉被盖住。冬天风雪肆虐,大白菜像木乃伊干枯变质,顽强地散发出霉烂味儿,提示着它们的存在。煤烟味儿。为取暖做饭,大小煤球炉蜂窝煤炉像烟鬼把烟囱伸出门窗,喷云吐雾。而煤焦油从烟囱口落到地上,结成一坨坨黑冰。赶上刮风天,得赶紧转动烟囱口的拐脖浓烟倒灌,呛得人鼻涕眼泪,狂嗽不止。更别提那阴险的煤气:趁人不备,温柔地杀你。灰尘味儿。相当于颜色中的铁灰加点儿赭石北京冬天的底色。它是所有气味儿中的统帅,让人口干舌燥,嗓子冒烟,心情恶劣。一旦借西北风更是了得,千军万马,

11、铺天盖地,顺窗缝门缝登堂入室,没处躲没处藏。当年戴口罩防的主要就是它,否则出门满嘴牙碜。正当北京人活得不耐烦,骤然间大雪纷飞,覆盖全城。大雪有一股云中薄荷味儿,特别是出门吸第一口,清凉滋润。孩子们高喊着冲出门去,他们摘掉口罩扔下手套,一边喷吐哈气,一边打雪仗堆雪人。直到道路泥泞,结成脏冰,他们沿着脏冰打出溜儿,快到尽头往下一蹲,借惯性再蹭几米,号称“老头钻被窝儿”。我家离后海很近。孩子们常在那儿“滑野冰”,自制冰鞋雪橇滑雪板,呼啸成群,扬起阵阵雪末儿,被风刮到脸上,好像白砂糖一样,舔舔,有股无中生有的甜味儿。工人们在湖面开凿冰块,用铁钩子钩住,沿木板搭的栈道运到岸上,再运到李广桥北面的冰窖。趁

12、人不注意,我跟着同学钻进冰窖,昏暗阴冷,水腥味夹杂着干草味。那些冰块置放在多层木架上,用草垫隔开,最后用草垫木板和土封顶。待来年夏天,这些冰块用于冷藏鲜货食品,制作冰淇淋刨冰。在冰窖里那一刻,我把自己想象成冷冻的鱼。冬天过于漫长,让人厌烦,孩子们眼巴巴盼着春天。数到“五九”,后海沿岸的柳枝蓦然转绿,变得柔软,散发着略带苦涩的清香。解冻了,冰面发出清脆的破裂声,雪水沿房檐滴落,煤焦油的冰坨像墨迹洇开。我们的棉鞋全都变了形,跟蟾蜍一样趴下,咧着嘴,有股咸带鱼的臭味儿。我母亲几乎年年都买水仙,赶上春节前后悄然开放,暗香涌动,照亮沉闷的室内。在户外,顶属杏花开得最早,随后梨花丁香桃花,风卷花香,熏得人

13、头晕,昏昏欲睡。小时候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那时尚不知有花粉过敏一说。等到槐花一开,夏天到了。国槐乃北方人性格,有一种恣意妄为的狞厉之美。相比之下,那淡黄色槐花开得平凡琐碎,一阵风过,如雨飘落。_槐花的香味儿很淡,但悠远如箫声。而伴随着这香味的是可怕的“吊死鬼”。那些蠕虫吐丝吊在空中,此起彼伏,封锁着人行道。穿过“吊死鬼”方阵如过鬼门关,一旦挂在脖子上脸上,挥之不去,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难免惊叫。夏天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主要是放暑假的缘故吧。我们常去什刹海体育场游泳。说到游泳,我们沉浮在福尔马林味儿、漂白粉味儿和尿臊味儿中,沉浮在人声鼎沸的喧嚣和水下的片刻宁静之间。暴雨似乎

14、来自体内的压力。当闷热到了难以忍受的临界点,一连串雷电惊天动地,青春期的躁动得到某种程度的释放。雨一停,孩子冲到马路旁阴沟上,一边蹬水一边高叫:“下雨啦,冒泡啦,王八戴上草帽啦”不知为什么,秋天总与忧伤相关,或许是开学的缘故:自由被没收了。是的,秋天代表了学校的刻板节奏,代表了秩序。粉笔末儿飘散,中文与数字在黑板上出现又消失。在男孩子臭脚丫味儿和脏话之上,是女孩儿的体香,丝丝缕缕,让人困惑。秋雨阵阵,树叶辗转飘零,湿漉漉的,起初带有泡得过久的酽茶的苦味儿,转而变成发酵的霉烂味儿。与即将接班的冬储大白菜味儿相呼应。9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作者要用文字找回小时的气味儿、

15、声音和光线,恢复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原貌,描摹瓦顶、蓝天,书写他心目中的北京。B作者对北京冬天的气味印象深刻,“冬储大白菜味儿”“煤烟味儿、灰尘味儿”和大雪的“云中薄荷味儿”,有苦亦有甜。C秋天雨后树叶的味道,是“泡得过久的酽茶的苦味儿”,这里面带着作者成长的味道,有忧伤,有怅然。D本文与故都的秋风格类似,都是表达对故乡季节的喜爱,本文的气味是对不同季节的诠释。【解析】“气味儿是对不同季节的诠释”理解有误,味儿就是百姓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状态,这些味儿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散发在百姓生活的各个角落,代表了北京不同季节的文化。10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文

16、章第一段中作者想要用文字重建北京城,借此怀念一切与北京相关的回忆,自然引出对北京气味儿的想念。B文章写“煤烟味儿”时主要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写孩子们“打出溜”时,几个动词用得精准生动,画面感强。C本文文字生动洗练,写春天水仙时,一个“赶”字仿佛使人感到水仙的善解人意,也暗含作者期待花开的急切心情。D文章剪裁讲究,详略安排得当,描写冬日京味儿时不惜笔墨,对春秋的气味儿着墨却不多,但都让读者感受到了北京特色。【解析】写“煤烟味儿”时没有用夸张的修辞,而是运用了比喻和拟人。11. 理解文中划线的两句话。(1)更别提那阴险的煤气:趁人不备,温柔地杀你。答:_(示例)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

17、动地表现出“京味”当中的“煤烟味儿”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温柔”既指出了煤烟味悄无声息的特点,也写出了煤烟虽脏,却能给人们做饭取暖,传递温情。_(2)槐花的香味儿很淡,但悠远如箫声答:_(示例)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由“香味儿”的嗅觉转移到“箫声”的听觉,将北京夏天快乐、恣意的味道写得悠远绵长,令人回味。_12简述本文的行文思路及传达的情感。答:_(示例)本文由作者对老北京的怀念写起,进而引出了对老北京各种熟悉的“味儿”的描写,进而引发了作者对老北京四季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地域文化深沉的思考。_阅读提升练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春声和春深林斤澜我写过北国的春风。记述在冰雪沉睡的

18、山沟里,忽然一夜间,呼啸咆哮,“咔咔”折枝,“砰砰”冰裂,沙石扑窗如机枪扫射,木头梁、柱、椽、檩“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虫冬眠初醒,伸腰伸腿,骨节作响天亮起来一看,_冰雪依旧,只是趴下来点贴近地皮。春风告退。忽又从千里外,从沙漠,从戈壁起跑,跨栏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岭,踢蹬起黄沙黄土,高天朦胧,太阳淡化这样一而再三,麦苗才吐青,_冰雪也还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龇着白牙。我服了。后来也爱了。说到爱,我又是江南水乡出身,那里的春风叫历代诗人写完了,不用也不能再写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池塘生春草”的“生”字,“吹皱一池春水”的“吹皱”二字,都是千古赞为绝活,咱还啰嗦什么呢。这是做诗做文

19、章的话。说到爱,却又是一番天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极好的诗句,不过我不爱。“随”字好,江南水乡的春风和春雨,是紧相随的,“潜”字好,“润”字好,“细”字更好,风也细雨也细也。但“无声”二字惹翻了我的爱心。我久居北国,有个弟弟久居北大荒。我们壮年时都不大思乡,俨然四海为家了。有回我问他,有没有偶然心动,念及家乡的时候?他思索。我追问好比说一刹那?他说有。有时候炕上睡醒,不知身在何处,忽听屋顶“瓦背”阵雨扫过沙、沙、沙江南绝无炕,北大荒没有“瓦背”,有雨也不会“沙、沙、沙”。那是江南的春风春雨了,_你说你没有思乡,那是故乡思念你了。你这个游子不但不知身在何处,还不知道童年永不离身。我耳

20、朵里不大出现弟弟的“沙沙”声,现在耳朵到了春天,到了雨天,到了黑天,都少不了“苏苏苏”。江岸“绿”,是苏苏“绿”的。春草“生”时,春风“吹皱”时,“随”时“潜”时“润”时,都必定苏苏价响。好好听吧,幼苗拔节,童年拔长,那也是苏苏响着拔上来的。那是故乡故土的呼叫。这是春声。北京俗话说:“春脖子短。”意思还是“春短”,中间加个“脖子”,妙!杨树刚上叶子,柳树刚吐絮,桃花“暄”,杏花“旧”,都才看见就暴热起来了。我问久居北大荒的弟弟,江南老家的春天怎么样?他立刻回答很长,长到过不完的样子。亏他说得出来,只一个长字。故乡的遥远,童年的朦胧,春天的深沉,无意过筛过箩却过了,无心淘洗也梦游一般澄清提纯了。

21、只落下一个字:长。我疑心这一长字是思乡的单相思,不一定实际。写信去问一位蛰居家乡的小伙伴,他一生困顿,现在是混得最好的时候,在乡下做机修生活。回信来了,说只觉得做生活手冷,快点热起来好。可见实际长还是长的。手冷希望快点热起来,那是一个老手艺人的话。少年时候我们没有这种想法,那手总是热的。“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那时候我们喜欢这样的诗。现在敢说经历了沧海桑田,细细想来敢说春深如海。只有海的意味深长,才包罗万象,一个浪花冷一个浪花热,这个手冷那个手热,都不过是浪花中的泡沫。“春深如海”,在诗里文里看得多了,也看俗了。其实这个“深”字好,“深”字也就是弟弟说的“长”字吧,

22、不过也还有不同。少年时正是战争岁月,我在乡下跑来跑去。花花草草没人管,没有人理。淡淡的阳光,蒙蒙的细雨。阳光只管照,细雨只管下,谁也不理谁。忽然,山坡上映山红开了,人走不到的石头岩上开了,人走来走去踩得稀烂的黄泥路边也开了;牛羊吃草的坡上开了,水泥坟圈石头坟坛那里拱着水泥拱着石头开了。江南也有大晴天,单薄的映山红当天发干,再晒一天,减色。晒上三天,山上残红映不成了。可是江南春天的细雨,不等阳光收走,自会蒙蒙一片。映山红一挂上针尖般大的水珠,全副精神又出来了。时雨时晴,同时雨同时晴,晴雨没有休时,映山红没有休日。这是长了。在艰难的岁月,我在北国风沙里,遇上个外国风景油画展。我没有多少兴趣,匆匆一

23、走而过。忽然,我被吸引了,站住了。那画灰蒙蒙,细雨看不见,可又扑面。一道漫坡,坡头一圈矮矮围墙,墙里有些石头堆。坡下边有两头牛,边吃草边瞌睡,牛毛上挂着针尖水珠,要不,怎么朦朦胧胧。我在草地上找红色,也朦胧似有似无,我认定是有,还是映山红。我看见了少年时代,看见了“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看见了老手艺人,手冷望天。在艰难的风沙里,忽然看见了想也想不起来的故乡的春天,又朦胧看不透,看不透又盛得住一生所有的思念。这是春深了。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第、段画线部分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冰雪不可驯服的野性以及在春风中消融的过程。B第段中“你说你没有思乡,那是故乡思念你

24、了”的含义是,作者认为弟弟表面上没有思乡,而潜意识里是思乡的。C第段中写蛰居家乡的小伙伴的“手冷”和“手热”,意在揭示岁月已经改变了人的人生处境。D第段从空间上突出映山红开放地域之广,从时间上写出了映山红从盛到衰多次反复的过程,突出开放时间之长。【解析】C项,误把未然当已然,写“手冷”和“手热”的用意是表明人们希望改善自己的人生处境。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C) A作者对“润物细无声”的欣赏,为下文描述春声做了感情的铺垫。B拟声词“沙沙沙”和“苏苏苏”的不同,表明作者听觉更细致入微。C作品第段叙述杨柳桃杏时暗含时光的流动,表现北京“春脖子短”。D“春长”和“春深”,一动

25、一静彼此呼应,衔接巧妙而且结构严谨。【解析】A项,“为下文描述春声作了感情的铺垫”错误,原文是说“无声二字惹翻了我的爱心”。B项,“表明作者听觉更细致入微”错误,“沙沙沙”的声音作者极少听到,只是“弟弟”的感受。D项,“一动一静彼此呼应”错误,“春长”和“春深”没有“动”“静”之分。3作者从“春声”写到“春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_(示例)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少年生活的怀恋,也暗含报国之情和对未来憧憬之意。_4本文与故都的秋都写了南北景象,其用意各不相同。请加以评析说明。答:_(示例)本文作者以南北时空上的交叉并置,来写南北春天的差异,从声音及至长短,逐步深入;描述北国之

26、景为衬托江南故乡风情的美好,更好地抒发思乡之情。故都的秋以江南景象反衬出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的特点,鲜明地表达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喜爱之情。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窗钱钟书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

27、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兮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

28、,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们还看得到。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屋子的本意,只像鸟窠兽窟,准备人回来过夜的,把门关上,算是保护。但是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添了意义,不只是避风雨、过夜的地方,并且有了陈设,挂着书画,是我们从早到晚思想、工作、娱乐、演出人生悲喜剧的场子。门是人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屋子本是人造了为躲避自然的胁害,而向四垛墙、一个屋顶里,窗引诱了一角天进来,驯服了它,给人利用,

29、好比我们笼络野马,变为家畜一样。从此我们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不必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到我们。所以,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不过,这种胜利,有如女人对于男子的胜利,表面上看来好像是让步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来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门的开关是由不得你的。但是窗呢?你清早起来,只要把窗幕拉过一边,你就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是雾,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正和凯罗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

30、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戏剧里的情人接吻时不闭眼,可以看见对方有多少吻要从心里上升到嘴边。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的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与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

31、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节选,有改动)5下列对散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第段作者从“春天”入笔,通过对春天阳光的细腻描写,自然引出了“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的独特感悟,突出了窗的作用。B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所欣赏的是阴沉中的一缕阳光,闷郁中的一丝丝光亮。所以,愿独自留屋内,享受如画风景,细品人生滋味。C作者引用陶渊明的诗句来论述窗对屋里的意义,进一步说明门和窗的区别:门打开的是人的世俗社会,窗打开的是人的精神世界。D本文是一篇充满哲理性的散文,作者以自己的情感体验、观察理解为基础,

32、通过我们平时所常见的窗,引发了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解析】A项,第一段没有“对春天阳光的细腻描写”。6下列对散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将“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意在说明我们通过别人的眼可以观察别人的心理,别人通过我们的眼也可以观察我们的心理。B文章的结尾“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一句,既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首尾呼应,又总结了全文,形象地道出窗对于屋内与屋外人的意义。C本文以小见大,见解独到,语言妙趣横生,庄谐杂出,或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或正经话作荒唐语,充满了理趣,具有启人

33、心智的作用。D钱钟书先生将我们每个人每天必看见的窗户和门的意味写得让人吃惊,独特的视角和幽默,深刻的思想和生活的情趣就都淋漓尽致了。【解析】B项,“形象地道出窗对于屋内与屋外人的意义”无中生有。7赏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答:_(示例)运用对比,表现了窗里的春天更明亮更有生气。又运用比喻,把窗子比作画框,生动表现了窗子上春天的美丽。而“镶嵌”一词则生动传神地抓住画的特点,充分表现了窗里看春天的喜悦之情。_8都说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请简单谈谈本文形和神的关系。答:_(示例)文章从眼前的窗入手,联系到古诗里的窗,刘熙释名里的窗,再到外国诗歌剧本里的窗,最后回到眼睛,可以说从时空上贯通古今中外,形是很散很散了。但却又紧扣一个中心,一个“神”,赞美屋子的窗和心灵的窗。告诉人们要爱这个“窗”,也要爱护眼睛这个“灵魂的窗户”。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