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0 ,大小:139KB ,
资源ID:300391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0039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政治: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教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政治: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教案.doc

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考点梳理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 兼顾效率与公平3、 财政收入与支出4、 财政的巨大作用5、 税收及其种类6、 依法纳税知识梳理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 基本内容与要求:按劳动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的品,多劳动多得,少劳少得。2、按劳分配的必要性与重要性(1)必要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

2、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2)重要性: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与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按劳分配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这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的分配方式。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2、按生产要素分配(1)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的分配方式。(2)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

3、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3)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1)这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生产决定分配,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决定了不可能实现单一的分配方式。(最终原因)(2)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4、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各自发挥着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有利于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率,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4)实践证明,这种分配制度激发了社会成员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对加快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二、兼顾效率与公平(一)效率与公平含义1、 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收入分配

5、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2、 公平,主要指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于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作前提和基础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2)二者也具有不一致性:效率与公平

6、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1)含义:效率优先是指优先发展生产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兼顾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结果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2)为什么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第一,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第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时,坚持效率优先,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兼顾公平,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

7、经济发展、社会和谐,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3)怎样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第一,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第二,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第三,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三、财政收入与支出(一)财政1、财政含义: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的分配。2、财政的通过国家预算实现的。预算是国家的基本年度收支计划,它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在我国,国家预算由

8、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预算执行的结果是决算。(二)财政收入1、含义:财政收入指国家通过一定形式筹集起来的资金。2、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一是经济发展水平,这是基础性的,因此,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二是分配政策,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三)财政支出1、含义:财政支出指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2、分类(按用途):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

9、出;债务支出。3、财政收入与财政支的关系:不外有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有节余;支大于收,有赤字;收支相等4、收支平衡与财政赤字: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财政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合理范围之内。四、财政的作用(一) 集中力量办大事 1、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2、国家通过财政收支水平的调控促进经济增长。3、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方向、结构的调整和控制,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二) 人民生活有保障1、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

10、障2、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3、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五、税收及其种类(一) 税收的基本特征1、税收的本质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2、税收的基本特征(1)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2)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国家必须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律强制性地无偿征税;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如果国家可以随意征税,没有标准,就会造成经济秩

11、序的混乱,最终将危及国家利益。(二)税收的种类我国目前的税收按征税对象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最大的两个税种。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活动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按增值额征收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的重复征税,可以防止生产经营企业偷税漏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分工、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我国个人所得税以个人所得额为征税对象,实行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具有“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的显著特点。个人所得税不仅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是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六、依法纳税1、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1)为什么?在我

12、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基础,公民在享受国家以税收为基础提供我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应税义务;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有利于国家职能的实现和增加财政收入。(2)怎样树立自觉纳税意识?一要依法自觉诚信纳税,把依法纳税看成公民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地位的体现。二是要增强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政策和使用,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2、违法税法行为及处理:我国当前违反税法的行为主要有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它们各有不

13、同特点。 复习指导【误区警示】按劳分配不能理解为等量劳动一定会取得等量报酬。在我国现阶段,按劳动分配实现程度与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由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差异,在不同公有制企业的职工,付等量劳动不一定能够获得等量报酬。这也是目前不同企业的职工收入差距比较大的根本原因。【知识拓展】按劳分配是公有制范围进行的分配,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来分配个人消费品,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原则。按劳动分配在我国分配制度中占主体,从整个社会收分配结构来看,由于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所以按劳分配必然占主体,从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的收入结构看,按劳分配部分的收入依然占较大的比重,从按劳分配对其他收入方式的影响看,

14、公有制企业劳动者按劳动分配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经济活动中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参照标准。【记忆要决】对于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可以这样记忆:(1)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物质基础(3)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特点直接原因【辨析比较】个体劳动者的收入与按劳分配的区别:第一,二者得以实现的所有制基础不同。第二,按劳分配是社会将个人的消费品分配给劳动者,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第三,按劳动分配的客体是个人消费品,而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不仅仅是用于个人消费。【联想发散】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特点不同,按资本要素分配,突出强调“投资收益”,如私营企业主的收入,股票

15、红利、股息,各种利息;按劳动要素分配,突出强调劳动者所得,如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的工人劳动报酬;按技术要素分配,突出强调“技术贡献”,比较典型的是科技人员的报酬;按管理要素分配,强调的是企业中的经理等管理者。【误区警示】(1)不能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等同于“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是指我国目前所存在的各种分配方式,即以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种分配方式有其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是指能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方式,即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的按劳分配,它主要包括在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及农村集体经济分配。(2)目前的多种分配方

16、式并不仅指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是主要形式,还有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性分配等方式。【误区警示】(1)注重效率,并不是不要公平,注重效率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在再分配过程中必须兼顾公平。(2)公平的收入分配不是搞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是指在收入分配问题上搞“平均”、吃“大锅饭”,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平均主义会严重挫伤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公平收入分配是指在分配过程中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于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误区警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不仅认为二者是统一的,效率与公平是既对

17、立又统一的关系,从对立性看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从统一性看: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因此,对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应从对立与统一两个方面理解。【知识拓展】依据当前分配制度与原则,对我国当前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这样正确认识:(1)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原则,社会成员之间出现收入差距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2)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克服分配中的不合理现象,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但是,对于社会成员之间差距过分悬殊的现象,也要加以调节,防止产

18、生两极分化。为此,要通过倡导先富帮后富和其他调节措施,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辨析比较】正确区分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和分配政策(1)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2)分配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3)分配政策是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倡导先富帮后富,同时政府要对收入分配加以调节,取缔非法收入,保护合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联想发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

19、到共同富裕。【知识拓展】对于财政含义的掌握应注意:(1)财政的主体是国家,因此,财政具有强制性、社会性、历史性的特点;(2)财政的目的是为实现国家对内外职能,国家为了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挥职能,就必须消耗一定的社会产品,但国家本身通常又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只有凭借政治力量分得一部分社会产品。(3)财政的本质体现一种分配关系。【方法点拨】理解财政收入应从动态与静态两个角度,从动态看是国家筹集资金的过程,从静态看是国家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误区警示】财政收入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必须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考虑,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实际

20、上是要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利益。【知识拓展】财政赤字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它对经济的影响是复杂的,不能笼统地说财政赤字有害还有是无害。一定经济范围内的财政赤字能够增加经济建设支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财政赤字意味着财政要靠借债来维持,财政赤字规模过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把财政赤字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知识拓展】财政的作用往往是通过财政支出来实现的,因此发挥财政作用的必须依靠发展经济等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国家通过控制财政收支水平、方向、结构等充分发挥财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实际上国家在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辨析比较】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

21、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在经济增长滞缓,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采用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紧缩性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过热、经济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物价上涨时采取的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联想发散】税收的主体是国家,其目的是为实现国家职能,有国就有税,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保障。【知识拓展】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它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财政收入中的利润收入不具有固定性

22、,债务收入不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特征;税收的无偿性充分体现了财政的分配本质,在税收的三个特征中它成为核心,税收的固定性保证了国家税收和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当然,税收的固定性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是相对于税法不变而言的。【辨析比较】对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正确认识:(1)区别 :纳税人不同,增值税纳税人是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或者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所得的个人。征税对象不同:前者是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后者是个人所得额。税率不同:采用比例税率

23、,前者基本税率为17%,后者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作用不同:前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后者的显著特点是“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2)联系:都是我国的重要税种,对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都起到积极作用【辨析比较】偷税、欠税、骗税、抗税异同:(1)相同点:第一,都没有向国家缴纳税款;第二,都是违反税法行为,都受到法律的处罚和制裁。(2)不同点:第一,违反税法的手段不同,偷税是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骗税是用欺骗方式获取国家

24、税收的优惠的行为;欠税是拖欠;抗税是抗拒税法的规定。第二,偷税和骗税都比较隐藏,而欠税与抗税比较直接明显,容易辨别。新高考大疏通考点考题考点1:按劳动分配为主体【考题】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是A、 企业承包经营者的年薪B、 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C、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D、 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思路点拨】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和基本原则,B项首先界定了是国有企业,属于公有制经济,“奖金和津贴”是对职工超额劳动的补充工资,也属于按劳分配所得,故B应选;A项内容中,承包企业多虽多属于公有制企业,但年薪中含有“风险补偿内容”,不完全属于按劳分配;C、D两项不属于公有制经济

25、条件下的分配方式,不符合题干要求。【答案】B【一通百通】这是一道基本概念考查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对概念的准确理解。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按劳分配内涵的理解。这里有两上至关重要的问题:一是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它的前提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条件下存在;二是分配的标准是劳动的数量与质量。考点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考题】(2004、上海)据上海高新技术成果技术转化服务中心统计,全市1300家认定转化项目企业中,科技人员持股总量逾5亿元,人均近50万元。科技人员的技术入股属于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资本要素分配 D、按经营成果分配【思路点拨】该题主要考查我国分配制度的知识,考

26、查学生的判断理解能力。科技人员入股是凭借自己的科技知识参与分配,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选,它并不是按照科技人员的劳动多少分配,不属于按劳分配,项不选;科技人员不一定投入资金,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项不选;科技人员未直接从事经营,不是按经营成果分配。故选。【答案】【一通百通】做该类试题的关键是抓住题中的关键,找准切入点。上题中“技术入股”参与收益分配是该题的思维切入点,同时,还要准确理解我国多种分配方式的内涵及区别。考点3 兼顾效率与公平【考题】在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精神时,高一(1)班甲、乙两位同学对“公平”产生了不同的看法。甲同学认为: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要“兼顾公平”,因此,因

27、此,应该消除收入差距,力求平均。乙同学认为:公平的分配不在于没有差距,只要差距不引起两极分化,能给人们以激励,使经济具有活力和效率,就仍是公平的分配。你对两位同学的观点有什么看法?为什么?。【思路点拨】该题主要考查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认识。当前,我国鼓励一部分人和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同时,国家加强宏观调控,采取一系列兼顾公平的措施,控制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因此,只要对该原则有正确认识,就不难组织出该题的正确答案。【答案】(1)甲认为社会义收入分配要兼顾公平是正确的,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这有助于协调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稳定,但认

28、为公平就应消除,实行平均,违背了效率优先的原则,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因此不合适。(2)乙的观点是正确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分配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既允许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同时,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控制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合理的分配。【一通百通】该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及灵活运用能力。解答好此类题目,一要对课本知识准确掌握,二是认识审题,理清思路。三是组织答案必须要条理,逻辑。考点4财政收入与支出【考题】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财政部长向大会作2005年财政预算报告,大会审议后,表决通过了报告。

29、回答题、我国国家财政是通过-实现的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 国家预算 国家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计划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A、 B、 C、 D、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因素是A、 税、利、债、费的总和 B、经济发展水平C、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 D、国家的分配政策【思路点拨】该题主要考查财政的实现形式及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我国的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是国家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计划,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因而第题选。第题考查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题干中强调是基础性因素,应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分配政策不是基础性因素。所以,、不正确,应选。【答案】、【一通百通】做此类选择题关键要搞好审题,特别

30、是题目设问方向和题肢。这就需要我们要做题时必须细心认真,而且做到不审题不做题,审题要细、准,这样才能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考点5 财政的作用【考题】近年来,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我国政府安排专项扶贫投入不断增加。专项资金累计达到了多亿元,其中财政资金多亿元,信贷扶贫资金多亿元。回答题、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我国政府发放的专项扶贫投入不断增加。这说明要想使财政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财政收入越多越好、关键是增加税收收入、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分配政策、中央财政的支持,极大地缓解了贫困现象,减少了农村的贫困人口。这说明、财政可以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财政可以的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财政

31、可以为经济发展提高一切保障、财政是国家重要的行政调控手段【思路点拨】该题主要考查财政的作用。第题中,充分发挥财政作用的关键是增加财政收入,项符合题意。、是的具体要求:项错误,财政收入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第题中,项太绝对;项错误,财政是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项符合题意。故选。【答案】、【一通百通】本题告诉我们:要在关注社会现实过程中学习教材基本理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对题肢的选择与排除首先要明确题旨,弄清关系;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必须准确。考点6:税收的特征及种类【考题】为配合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西部经济的发展,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对

32、西部从事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投资的外商及国内企业,降低企业所得税率的政策。这一税收政策体现了A、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特点B、 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C、 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D、 税收并没有固定性【思路点拨】国家通过降低企业所得税率的政策,可以吸引外商及国内企业将资金等经济资源向西部地区流动,从而促进西部地区的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发展,配合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所以体现了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D项观点错误,A、B两项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一通百通】解答材料题首先要准确把握材料中心,也就是审题时明确题干主旨,然后根据题目主旨来找对应选项,当然对选项要逐一分析,

33、审明题干与题肢的关系,不难选出正确答案。考点7:依法纳税【考题】当前,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决定,从2004起在五年内逐步取消农业税,这一举措在于A、 取消对农村经济的监督B、 淡化税收对农村经济的调节作用C、 减轻广大农民的负担D、 解除计划经济对农业发展的束缚【思路点拨】该题主要考查对取消农业税的认识。涉及取消农业税的目的及税收的作用等。题中“在于”一词表明本题要求选出逐步取消农业税的目的,A、B、D三项说法明显错误,故选C【答案】C【一通百通】从宏观上看,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和评价能力,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

34、措施作出评价。解决此类题要注意:一要认真阅读材料体会命题意图及考查方向;二要排除错误题肢。做到这两点就会明确选择和取舍的方向。举一反三【变式考题1】在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也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A、 贯彻按劳分配能使企业中的一部分人先富B、 按劳分配实现程度与企业经济效益相关C、 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利益相关D、 按劳分配与按资金分配结合在一起【答案】B 生产决定分配,劳动者的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不仅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B项正确;A、D正确确,C项混淆了经济利益与经济效益,故选B。【变式考题2】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

35、国的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这些经济条件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前提条件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A、 B、 C、 D、【答案】 C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按劳分配分配必然性的识记能力。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是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而不是直接原因,因此不正确,第不符合题意,故选C。【变式考题1】在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个体劳动所得 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农民承包土地所得按生产要素分配A、 B、 C、 D、【答案】A。该题主要考查对生产要素分配与人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的认识。只要抓住题干设

36、问方向,就不难排除,因为这是按劳分配的表现形式,因此,故选。【变式考题2】下列关于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都是由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都是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 都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A、B、C、D、【答案】。该题主要考查对我国分配制度的认识,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项具有迷惑性,只要仔细审题,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的区别,就不难选正确答案。【变式考题1】在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中,既要承认收入分配中差距的存在,防止平均主义,又要兼顾公平,防止两极分化。为此要、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

37、、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分配政策、税收政策加以调节【答案】B。题目强调的是在收入分配过程中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与题意无直接联系;强调坚持效率优先,强调兼顾社会公平,均不全面。项符合题意。【变式考题2】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基础 讲效率就是要拉开差距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讲公平就是要消灭差距A、 B、 C、 D、 【答案】A。该题主要考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和基础,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二者是统一的。讲效率就是优先发展生产力,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因此不正确;讲公平就是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畴内,使分配结果能促进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而不是要消灭

38、差距,因此不正确,故选。【变式考题1】我国组织财政的收入的基本形式是、收费、罚款、国债、税收【答案】。本题主要考查对财政收入来源的理解。国家 取得财政收入的具体渠道有: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三项均占有很小的比例,故本题应选。【变式考题】影响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财政赤字状况、国家预算的合理性、税收收入【答案】。该题主要考查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因此,、不正确;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财政收入中上主导地位,是征收面

39、最广大、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而不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所以项不正确,故选。【变式考题1】2003年以来,我国遭受的“非典”和“禽流感”袭击,第一次把公共卫生问题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摆在人们面前,国家花巨资防治这些灾害,这说明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财政能为人民创造安宁、和谐的生活环境 中央财政重视卫生事业的支出 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保证 A、 B、 C、 D、【答案】。该题主要考查财政的作用。国家花巨资防治这些灾害充分体现了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财政能为人民创造安宁、和谐的生活环境,中央财政重视卫生事业的支出 ,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保证。并

40、不能说明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保证,因此, 不选,故选A。【变式考题2】天津市政府通过落实粮农补贴,设立专项资金,增加农业科技攻关经费措施,加大对农业财政支持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表明政府通过财政可以A、调节资源配置 B、促进经济发展C、实现经济监督 D、巩固国家政权【答案】。C、D两均不符合题干要求,可以排除;国家通过对财政方向、结构的调整的控制,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因此,A、B两项相比较而言,B项更准确一些,故本题应选B。【变式考题1】全国各级机关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指示,增强税务稽查力度,查补税款超过2000亿元,这一事实

41、说明A、 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B、 无偿性、固定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C、 税收具有强制性,靠国家政治权力强征收D、 欠税是纳税人超过了税期的行为【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税收的基本特征。材料中心思想是国家税务机关加大对集贸市场税收稽查力度,查补了巨额税款,从而说明税收具有强制性,A、B、D均与题干无关。【变式考题2】某些企业和个人虚列出口货物数量,虚报出口货物价格,涂改、伪造出口退税凭证,骗取出退税。其错误和危害是A、 违背了税收的无偿性原则,导致税收流B、以欺骗方式逃避纳税,导致税款拖欠C、骗取国家税收优惠,导致税收流失 D、拒不缴纳税款,扰乱了进出口秩序【答案】C

42、。题目主旨是骗税的危害,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变式考题1】税务部门在“共铸诚信”活动中,以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作为税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是因为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征收的 是为实现我国的国家职能服务的 是我国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A、 B、 C、 D、【答案】C。该题主要考查对我国税收的认识。项不合题意,正确,故选C。【变式考题2】我国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农业,保护农民积极性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继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后又一项重大改革。税费改革之所以能够保护农民的积极性,是因为A农民可以少纳税B加重了农民的负担C有利于

43、农民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D可以避免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答案】C。该题主要考查我国税费改革的目的。A、B、C均错误,我国进行税费改革有于农民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C项符合题意,故选C。 新高考大演练夯基与达标预测题【预测1-2】广东深圳南岭村,改革开放以来,在收入分配上实行工资制,年老农民享受退休金,村民享受公费医疗,学生和儿童公费入学入园,村民全部住上了别墅式的楼房,据此回答1-3题1、在收入分配上,南岭村实行工资制,这属于A、按劳动要素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劳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2、按劳分配的范围是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B、个体经济C、私营经济 D、外资经济【思

44、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按劳动分配的理解与应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它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范围内,以劳动者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进行分配的一种分配方式,其中公有制范围内的工资、奖金、津贴等都是按劳分配。因此第1题中C项正确,第2题中A项正确。【答案】1、C 2、A【预测3】在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个体劳动所得 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农民承包土地所得按生产要素分配A、 B、 C、 D、【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我国多种分配方式的判断与理解。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和农民承包土地所得是公有制范围内的按劳分配,因此不正确;我国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个体

45、劳动所得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因此,故选D。【答案】D【预测4-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据此回答4-5题。4、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相对缺乏 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A、 B、 C、 D、5、 兼顾公平,是指A、社会要消除收入差距 B、实行平均主义,消除差别C、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D、社会收入能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理解。我国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实质上

46、就优先发展生产力,这是由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第4题的D项全面正确认识了效率优先,故选D;第5题考查对兼顾公平的理解,兼顾公平是将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并不是消除收入差别,实行平均主义,所以,A、B不正确,D项观点错误,故选C。【答案】4、D 5、C【预测6】下列关于我国财政收入形式的说法正确性的是A、利润收入是所有企业税后利润交给国家部分B、债务收入是国家财政通过借贷方式从国外取得的C、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稳定可靠的部分D、利润收入是财政收入中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形式【思路解析】我国财政收入形式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中最稳定可靠的

47、部分,因此C项正确,D项错误;A、B观点错误,故选C。【答案】C【预测7】2005年我国逐步提高中央和地方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比重,做好“两个确保”工作,真正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上述材料说明财政A、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B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C、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D、能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 【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财政对人民生活有保障作用。国家逐步提高中央和地方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比重,做好“两个确保”工作,说明财政健是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所以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预测8】宁夏每年安排财政

48、预算1500万元用于对农村特因户的生活救助,反映出财政A、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B、可以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C、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从根本上限制经济的发展【思路解析】政府安排财政资金对农村特因户的生活救助,说明财政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是在调节资源配置,所以A项不正确,C项正确,D项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预测9 】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是A、税收是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征收的 B、税收是依据国家的法律规定征收的C、税收以保证国家的正常活动为目的 D、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的特点【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

49、无偿性的特点,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所以D项正确,A、B、C不是主要标志,故选D。【答案】D【预测10】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显著特点是A、可以避免重复征税 B、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不纳税C、高收入者多纳税 ,低收入者少纳税 D、无论个人收入高低都要纳税【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个人所税特点的识记能力。C项正确;A项是增值税的作用,B项表述错误,低收入者少纳税,不是不纳税;D项没有表明交税多少的区分,不正确。故选C。【答案】C【预测11】税务部门在“共铸诚信”活动中,以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作为税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是因为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是凭借国家的政治

50、权力征收的 是为实现我国的国家职能服务的 是我国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A、 B、 C、 D、 【思路解析】税务部门之所把“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作为税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因为我国的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它利于更好实现国家职能,所以, ,和题目不构成因果联系,故选C。 【答案】 C【预测12】某地举行“演唱会”。结束后,税务人员应该向举办单位和演唱者个人征收A、流转税和个人所得税B、增值税和营业税C、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D、增值税和消费税【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我国当前不同税种的判断与理解。举办单位应交营业税,演唱人员应缴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属于流转税,个人

51、所得税属于所得税,A项尽管合理,但范围太大,不如C项更直接,所以A项不合适,B、D两均不正确,故选C。【答案】C【预测13】2005年,我国财政保证了国家明确规定需要增加的重点支出。其中,支援农业支出增长22、5%;科研文卫支出947亿元,社会保障支出资金1465亿元,增长18、1%。这些材料说明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的调节资源配置财政有力的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财政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A、 B、 C、 D、【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财政的作用。材料列举了对重点领域、贫困地区的财政支持,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有效的优化资源配置。体现了国家财政可以有力的促进科教兴

52、国战略的实施;国家扶贫支出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以,正确;国家财政用于行政管理和国防的支出,这体现了国家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所以不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B【预测14-15】2008年前8个月,我国所得税收入共完成5645亿元,同比增长34、56%,增收了1450亿元,占税收总增收额的40、44%。所得税收放由1994年的796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5811亿元,10年间增长了6、64倍,高于同期全国税收收入的增长。据此回答1415题14、上述材料表明A、 所得税收入已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B、税收的增长依赖于的高速增长B、 所得税收入的增长提高了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D、税

53、收是为国家实现职能服务的15、我国所得税收入的快速增长,最根本的原因是A、征收力度加大 B、居民收入增加C、公民纳税意识增强 D、经济快速发展【思路解析】该题要主要考查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经济发展是税收增加的根本原因。第14题,从材料主旨看,强调国家所得税的增加,从而说明所得税收入已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尽管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合,所以不选,故选A。第15题,考查我国所得税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所得税是税收的一种,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影响财政的财政收入的决定因素或基础性因素就是国家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所得税的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应是国家经济的快

54、速发展,因此,D项正确,A、B、C三项也是所得税增加的影响因素,但不是最根本因素,所以不选,故正确答案是D。【答案】14、A 15、D【预测16-17】2005年9月16日中国税务信息网载文指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反犯罪行为,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加强税法宣传,普及税收基础知识,使广大纳税人增强纳税意识和维权观念.据此回答1617题.16.之所以要使方大纳税人增强纳税意识,是因为A.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B.每个公民都是纳税人C.个人所得税直接涉及公民的个人的利益 D.依法纳税是每个生产者的基本权利17.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A.税

55、收的无偿性特征 B.税收的强制性特征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增加国家税收D.税收是生产发展的目的和动力【思路解析】第16题主要考查依法纳税的原因, 之所以要使方大纳税人增强纳税意识,是因为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而不是权利,所以A项正确,D项错误;B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第17题,国家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反犯罪行为,说明税收是依靠国家政治力取得的财政收入,所以B项正确,A项不合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消费是生产发展的目的和动力,因此,C、D两项错误,故选B【答案】16、A 17、B【预测18-19】2005中央财政支出

56、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着重调整了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对农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环境和生态建设、公共卫生、教育、科技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大投入和支出的力度,做到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相适应。回答1819题18、上述材料表明A、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与支出 B、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是财政的全部内容C、 财政支出重点的确定是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依据的D、 政府的财政政策是完全通过财政支出体现出来的19、有人说:“我国财政被官压弯了腰。”这说明我国A、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 B、经济建设支出太大C、行政管理费支出太大 D、财政支出过多【思路解析】第18题

57、考查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财政支出重点的转向与国家财政政策相适应,表明财政支出在不同时期由国情或国家需要决定的,因此C项符合题意,B、D错误,A与题干无关。第19题中观点充分说明我国当前一些地方财政成为“吃饭财政”的原因是“官”多,压力大,故C项符合题意,A、B、D均与题干无关。【答案】18、C 19、C【预测20】我国财政收入的包括A、 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利润收入 B、税收收入、外汇收入、利润收入C、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外汇收入 D、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外汇收入【思路解析】我国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包括税、利、债、费四种,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外汇首先形成为外贸、企业、公司

58、的收入,然后才一部分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的财政收入。故选A。【答案】A【预测21】2005年10月27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自二00六年一月一日起施行。此次个人所得税法,在两处进行了修改。其中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以每个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一千六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其中另一项主要内容是要求高收入者自行报纳税,否则他们将面临最高为偷逃税款5倍的罚款,甚至是牢狱之灾。(1) 作为公民为什么要自觉依法纳税?(2) 你是如何认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的?【思路解析】该题结合个人所得税的的修改大背景

59、考查依法纳税及对个税起征点提高的认识。第(1)思考时应考虑到我国税收的性质,税收与国家的关系,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保证,民在享受国家以税收为基础提供我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应税义务。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公民自觉依法纳税,有利于国家职能的实现和增加财政收入。第(2)问,做题时应多个角度思考,因为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财政收入会产生一定影响,但要具体分析,从当前看会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从长远看,个税起征点提高会调节人们生产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从而会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个税起点提高涉及公民个人利益,个税起征点的调整,有利于减轻中低工薪收入者纳税负担,提高其生活水平和质量,进而

60、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个人所得税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个税起行征点的提高,体现了再分配过程中“兼顾公平”,利于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兼顾各方面的群众利益,实现公平合理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答案】(1)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基础,公民在享受国家以税收为基础提供我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应税义务;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有利于国家职能的实现和增加财政收入。(2)提高

61、个税起征点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个人所税起征点,从表面和当前看会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但个人所提税起征点提高有利于更好地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财政收入从总体会增加,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个人所得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个税起行征点的提高,体现了再分配过程中“兼顾公平”,利于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兼顾各方面的群众利益,实现公平合理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个人所得税直接涉及公民个人,个税起征点的调整,有利于减轻中低工薪收入者纳税负担,提高其生活水平和质量,进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预测22

62、】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据统计,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5:1,而到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差距约为5:1。有研究表明,城乡居民收入过分扩大问题,与我国国内市场销售不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滞后等有密切的关系。结合上述材料回答:(1) 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有什么意义?(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当怎样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问题?【思路解析】该题结合当前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的事实考查学生对此问题认识分析的能力。对此,我们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第(1)考查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有什么

63、意义,应多角度思考,找出不同主体,即对谁有意义,有什么意义,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对农民、农村及整个社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这样不难组织出正确答案;第(2)问考查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一类发散思维的题目,思考时,一要多角度,二是联系材料实际。从材料看,城乡居民收入过分扩大问题,与我国国内市场销售不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滞后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要增强农民购买力,扩大内需,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最终从根本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答案】(1)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扩大内需,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

64、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2)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运用多种手段调节收入差距,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多予少取”,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完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综合与发展预测题【预测1-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据此回答13题。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A、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 B、 我国生产力

65、的发展水平C、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与特点 D、 劳动产品还不够丰富2、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的A、消费结构决定的 B、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C、投资主体多元化决定的 D、就业方式多元化决定的3、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原则,主要是因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A、实现社会公平 B、 提高经济效益C、体现平均分配 D、防止两极分化【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理解。第1题考查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只要课本知识熟练并掌握好题目设问,就不难选出C项,A项是前提,B项是物质基础,D项不正确;第2题考查分配制度决定因素,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当前以公有制主

66、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因此B项正确,A、C、D、都不合适;第3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原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所以B项正确,C项观点错误,A、D不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1、C 2、B C、B【预测4】某镇居民张某在闹市口租用的两间房子,投资5万元开办了一个饮食店,自己掌厨,妻子购货管理财务,儿子女儿当店堂服务员。每年缴纳税后净收入6万多元。房主李某每月收取租金600元。张某一家的收入和李某收取的房租分别属于A、按劳分配所得和非按劳分配所得B、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67、所得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C、按资本要素所得和福利性分配所得D、按劳分配所得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按劳分配分配以外分配方式的理解与判断。张某一家开饮食店,全家人自己干,其所得应是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所得;李某李某收取的房租是生产要素收入,因此,B项正确,A、C、D均有错误,故选B。【答案】B 【预测5-6】经济增长是财政收入的基础,财政工作基本是围绕生财、聚财、用财三者进行的。“三财”之道,生财为根本,聚财要有度,用财讲效益。据此回答5-6题5、生财之道根本在于A、调整分配政策,提高财政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B、强化税收管理,堵塞税收漏洞C、减少财政支出,增发国债 D

68、、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增长6、“聚财”之度在于:A、财政收入的增幅与国民收入同步B、财政收入的增幅应高于国民收入的增幅C、财政收入的增长应与企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适应D、避免财政赤字的出现【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财政收入的理解。第5题主要考查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是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之一,生财之道的根本就是经济的发展。因此D项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第6题,财政收入多少要有度,这主要涉及分配政策的制定,合理分配政策应是财政收入的增长应与企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适应,这也是我们的“聚财”之度,因此C项正确。【答案】5、D 6、C【预测7-8】我国

69、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农业,保护农民积极性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继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后又一项重大改革。据此回答78题7、税费改革之所以能够保护农民的积极性,是因为A农民可以少纳税 B加重了农民的负担C有利于农民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D可以避免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10、农村税费改革的上述意义源于税收的_特征A无偿性 B固定性C强制性 D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我国税收的特征及作用。第7题主要考查我国税费改革的目的。A、B、C均错误,我国进行税费改革有于农民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C项符合题意,故选C。农村税费改革的上述意义源于税收的固定性特征,通过改革使农民应上缴的

70、部分纳入法制轨道,从而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防止乱收费,因此,B项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7、C 8、B【预测9】下列对财政支出认识错误的是A、在我国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支出居首位B、国家预算和决算的财政资金是财政支出C、财政支出是国家职能实现的物质基础D、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财政支出的认识。财政支出指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因此D项正确,但该题是选错误的。预算是国家的年度收支计划,决算是预算的执行结果,因此B项错误,A、C两项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B【预测10】财政赤字是指当

71、年国家的A、预算收入大于预算支出 B、预算收入小于预算支出C、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平衡 D、财政收入有了较大提高【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财政赤字的认识。当年财政主要有三种情况:财政收入等于财政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因此,B项正确,故选B。【答案】B【预测11-12】从2004年1月1日起,北京、广东两地实行全员收入申报制,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不断改善。据此回答11-12题。11一个经济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决定因素A个人的收入水平 B国民收入的分配C税法的规定和企业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 D国家的法律规定12个人所得

72、税是指A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B国家对个人偶然所得征收的一种税C国家对个人从事生产经营所得征收的一种税D国家对在我国境内取得的个人收入征收的一种税13个人所得税直接涉及公民个人,其作用是 A调节经济 B调节个人收入分配C合理调节投资行为 D促进生产专业化发展【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个人所得税的认识。第11题主要考查一个经济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的决定因素,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C项符合要求,A、B、D均不正确;第12题,A项是正确的,B项不符合题意,C项是营业税,D项对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表述不全面,故选A;第13题,从题干看,考查个人所得税对公民的作用,B项符

73、合题意,A、C两项是经济发展的作用,D项是增值税的作用,故选B。【答案】11、C 12、A 13、B【预测14】公民要有纳税人意识,就应该 争做直接纳税人,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作为纳税人,将自觉纳税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体现 关心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 认真学习税务知识,提高自己的纳税能力和水平A BCD【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纳税人意识的理解。纳税人意识包括义务意识和权利意识,每个人不一定是直接的纳税人,因此不正确,正确理解了纳税人意识,故选B。【答案】B【预测15】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下列行为与这一分

74、配制度相悖的是:A、某国有控股企业根据企业经济效益的变化对职工实行浮动工资制B、某村党支部书记把自己创建的企业和资产交给村集体带领村民致富C、某地为防止收入悬殊引发社会动荡对全体劳动者和经营者实行等额工资制D、孙某因原单位不能发挥其技术特长且工资过低跳槽到某外资企业就职【思路解析】该题主要结合具体事例判断当前的分配方式。当前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兼顾公平”并不是搞平均分配,因此C项中实行等额工资实质是搞平均主义,这样做是错误的,所以C项与当前的分配制度相悖,A、B、D都符合当前分配制度,故选C。【答案】15、C【预测16】“我们

75、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地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其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这一论断告诉我们: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先富应该带动和帮助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平均发展难以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的收入分配既要坚持效率优先,又要兼顾社会公平A、 B、 C、 D、【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我国分配方式的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允许一部分人和部分地区先富,最终实现共富,通过兼顾公平,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公平合理的分配,因此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D【预测17】退休职工老张富有管理企业的经验,

76、被某民营企业以年薪12万聘用为该企业的业务主管。老张的这12万元收入属于:A、个体劳动所得 B、按劳动要素分配C、按管理要素分配 D、民营企业福利分配【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产要素分配的判断。老张以其丰富的管理经营被聘用为该企业的业务主管,其所得应是按生产要素中管理要素分配,因此,C项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预测18】一列行为属于偷税的是A、某服装厂以贷款被骗为 由故意拖欠国家税款B、某酒店以销毁账薄方式少缴纳税款C、某影星唆使不知情的群众围攻税务人员 D、某地区虚报自然灾害骗取税收减免【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违反税法行为的判断。我国违法税法行为主要有偷税、抗

77、税、欠税、骗税等,A项是欠税行为,C项是抗税行为,D项是骗税行为,B项是偷税行为,故选B。【答案】B【预测19】近几年来南方发达地区为吸引人才,许多国有企业除给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高薪外,还允许他们以科技入股,根据企业效益分红。科技人员这些收入属于A、按劳分配所得 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所得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D、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解与应用。科技人员在国有企业劳动所得是按劳分配,其以科技入股所得为按生产要素中资本要素所得,因此,D项正确,B项犯错误,A、C两项表述均不全面,故选D。【答案】D【预测20】下列关于财政的说法中,正确的有财政

78、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增收是国家财政的目的 收取服务费、没收财产、罚款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经济的实际运行中,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A、 B、 C、 D、 【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财政的理解。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与支出,其目的是为实现国家职能,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错误,正确,故选A。【答案】A【预测21】梅花村是宁波市一个贫困村,近几年,当地政府立足当资源优势,进行“开发式”扶贫,支持该村发展优质茶业种植,进行茶业品牌建设,增强了村民的收入。同时,政府坚持共同富裕原则先后出资10万元改善该村生产条件,调动村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目前,该村成为远近闻名茶叶专业村,已彻底

79、摘掉了贫困帽,广大村民走上了小康路。运用所学知识,请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效率与公平统一关系的?【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效率与公平的统一的理解与应用。做此题,一要明确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二是认真阅读材料提炼其做法,获取有效信息;三是要将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避免观点与材料两张皮。【答案】(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该村在政府的扶持下,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优质茶叶种植业,进行品牌建设,最终使该村脱贫致富,走上小康之路, 这种开发式扶贫提高了经济效益,为脱贫奠定了基础,体现了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2)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当地政府坚持共同富裕原则,改善该村生产条件,调

80、动了村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这体现了公平是效率的保证。【预测22】2004年由国家投资1400亿元的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建成投产并投入商业运营。2005年,针对部分行业出现的投资过热,重复建设严重,物价过快增长等问题,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适当减少财政支出;同时,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大教科文卫事业支出,大力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等。上述材料体现了财政哪些作用【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财政作用理解与应用,做题时首先必须明确财政的作用有哪些;其次要认真缌阅读材料,将财政的具体每项作用与材料中的做法对号入座;再次,必须做到课本知识与具体材料的

81、有机统一。【答案】(1)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国家投资1400亿元建设西气东输工程体现了这一点。 (2)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水平的调控促进经济增长。针对部分行业出现投资过热,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说明这一点。 (3) 国家通过对对财政收支 结方向和结构的调整和控制,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和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财政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大教科文卫事业支出,大力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等体现了上述作用 探究与创新预测题【预测1-2】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完

82、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回答1-2题1、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会冲击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就是根据各个生产要素在生产和流通中的投入比例及贡献大小参与分配会使人民生活快速达到总体小康A、B、C、D、2、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的意义在于有利于稳定社会稳定 有利于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有利于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实现同步富裕A、B、C

83、、D、【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及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的意义。第1题,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但不可能使人民生活快速达到总体小康,也不会冲击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因此不正确,正确,故选D。第2题,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有利于社会稳定,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因此正确,与题目无直接联系,所以不选;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所以不正确,故选A。【答案】1、D 2、A【预测3-4】2005年7月8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配不公、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分配秩序混乱的问题日益突出,必须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稳步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回答3

84、-4题3、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必须坚持A、把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结合起来B、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C、把按资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D、把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同步富裕结合起来4、分配不公、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分配秩序混乱的现象违背了社会主义本质 不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和维护社会稳定能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 会导致两极分化A、B、C、D、【思路解析】第3题主要考查对当前分配制度的理解。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必须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因此,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4题当前存在的分配不公、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分配秩序混乱现象,不利于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因此,不正确,正确

85、,故选B。【答案】3、B 4、B【预测5-6】2005年10月27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正式由现行的八百元,提高至一千六百元。回答5-6题5、个人所得税是指A、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B、国家对个人偶然所得征收的一种税C、国家对个人从事生产经营所得税征收的一种税D、国家对在我国境内取得的个人收入征收的一种税6、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直接涉及公民个人,其意义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能够减轻中低收入者的负担 调节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A、 B、 C、 D、【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个人所得税的认识。第5题,

86、A项是正确的,B项不符合题意,C项是营业税,D项对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表述不全面,故选A;第6题主要考查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的意义,这样做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因此,不正确,正确,故选A。【答案】5、A 6、A【预测7】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和飞行所花的巨额资金,全部由政府投资,这充分说明A、国家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B、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C、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D、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我国财政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市场经济条

87、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因此,A项不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因此,D项错误,故选B。【答案】D【预测8-9】2005年12月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县(市、区)由目前占全国的21%扩大至40%左右,中央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在原有每人每年10元的基础上再增加10元。回答8-9题8、中央财政提高补助标准说明财政A、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物质保障B、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C、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D、能够促进经济增长9、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 是全

88、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体现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A、 B、 C、 D、【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财政对人民生活的保障作用及认识。中央财政提高补助标准说明财政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物质保障,因此第8题中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第9题,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不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因此, 不正确,故选A。【答案】8、A 9、A【预测10】为实施“两个确保”,2004年中央财政用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补助资金144亿元,用于养老保险专项转移支持资金524亿元。上述财政支出应属于A、经济建设支出 B、社会保

89、障支出 C、行政管理支出 D、教科文卫事业支出 【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财政支出的分类。中央财政对“两个确保”的支出属于社会保障支出,因此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B【预测11-12】2005年16月,全国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63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6%。回答1112题11、政府取得财政的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A、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 B、税收收入C、政府发行债券获得的收入 D、服务收费收入12、有人认为“财政盈余越多,说明政府理财水平越高。”这种观点A、 错误,财政盈余多说明财政资金利用不充分B、 正确。财政盈余越多国家职能就越有保障C、 错误。财政盈余过多必

90、然导致居民收入减少D、 正确。财政盈余越多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就越小【思路解析】第11题主要考查财政的收入的形式。当前我国财政的收入的形式有税务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其中税务收入是财政的收入的主要形式和主要来源,所以B项正确,其它选不正确,故选B;第12题主要考查对财政收入多的认识,财政盈余过多,一定是好事,这说明财政资金没有充分利用,不利于经济发展,A项是正确的,B、C、D错误,故选A。【答案】11、B 12、A【预测13-14】2005年财政部安排2亿元专项补贴资金,在全国选择200年产粮大县,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试点。回答1314题13、我国政府用于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属于财

91、政支出中的A、 经济建设支出B、科教文卫事业支出C、行政管理支出D、社会保障支出14、财政部安排测土配方施肥补贴支出,反映了我国政府A、落实科技兴国战略,增加农民收入 B、不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C、把维护粮食安全作为当前中心工作 D、积极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财政支出形式的判断及作用的理解。我国政府用于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属于经济建设的支出,因此,第13题选A;政府加大经济建设的支出,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充分体现我国政府重视用农业科技来促进农民增收,所以A项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经济建设是当前的中心工作,C项错误,故选A。【答案】13、A 14、A【预测15】财政在构

92、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使财政充分发挥其在实现和谐社会目标中的作用,关键是A、 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增加财政收入 B、协调好国家、企业与个人的关系C、增加国家在国民经济收入分配中的数额 D、强化国家权力机关对财政预算的监督【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影响财政的因素,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要充分发挥财政作用的关键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增加财政收入,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从分配政策角度说的,不是关键;C项观点不合适,D项不符合题目要求,故选A。【答案】 A【预测16】从财政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 财政收入越多经济发展越快 B、

93、经济发展是制约财政收入的惟一因素C、财政作用的发挥,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D、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思路解析】国家财政收入越多,不一定经济发展就越快,国家财政资金的征集要有度,A项不正确;经济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不是惟一因素,B项不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D【预测17-18】自2005年9月至12底,在全国开展2005年税收执法检查,以强化税收执法监督,及时纠正税收执法听违法行为,规范税收执法。回答1718题17、税务机关在征税过程中出现“当收少收或不收”的现象违反了税收的A、无偿性 B、固定性 C、强制性 D、法制性18、我国规范税收执法的目的是A

94、、 严格税收征管 ,确保国家财政收入 B、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C、打击偷税行为 D、调节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税收的基本特征及严格税收的目的。第17题,税法执法人员的做法违反了税收的固定性特征,也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所以B项正确;第18题,我国规范税收执法的目的是严格税收征管 ,确保国家财政收入。因此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是严格税收执法的目的,不正确,故选A。【答案】17、B 18、A【预测19】“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奶娘”这句话说明A、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B、赋税是政府对人民折掠夺C、世界各国税收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D、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

95、质基础【思路解析】“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奶娘”说明税收对国家的重要性,D项符合题意,A项虽然正确,但不合符合题意,B、D观点错误,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故选D。【答案】D【预测20】诚信纳税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公民有依法自觉诚信纳税才能A、体现公民的主人翁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B、树立纳税意识,做国家和社会的主人C、体现税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D、由负税人变为纳税人【思路解析】公民有依法自觉诚信纳税,既是公民的义务,也是公民的主人翁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所以A项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B、D错误,故选A。【答案】A【预测21】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

96、正确处理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关系是十分重要。不提高效率,难以实现持久的更多的公平措施,解决社会增多的矛盾;如果不讲公平,收入差距拉得过大,也会导致效率下降,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双赢。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1)运用经济常识回答,为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双赢?(2)联系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解决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主要经济措施。【思路解析】该题第(1)问主要考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注重效率与公平的意义,只要结合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注

97、重效率与公平的意义,联系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及材料就不难组织出答案;第(2)问主要考查解决社会公平主要经济措施,解决社会公平从根本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同时,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采取系列措施,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公平合理的分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答案】(1)注重效率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要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只有注重效率,才能调动各类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防止平均主义,为实现社会公平和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主义根本目标的要求。只有注重公平,才能防止收

98、入差距过分悬殊,实现共同富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预测22】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分配过程中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在收入分配过程中更加注

99、重社会公平”的意义【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社会公平的意义。解决此问题,首先考虑公平的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对社会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其次要联系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注重公平,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答案】(1)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共同富裕。(2)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的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热点分析一、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

100、起来的分配制度改革。【背景材料】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

101、收入水平。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抓紧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努力解决部分社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分析点拨】(1)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

102、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其一、生产决定分配,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决定了不可能实现单一的分配方式。其二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三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坚持这一分配制度,能有效的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又可以为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提供动力机制和市场机制,增强经济活力和提高经济效益。(2)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除按劳分配外,目前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承

103、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否认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前提。要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这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4)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背景材料】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104、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正确处理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关系是十分重要。不提高效率,难以实现持久的更多的公平措施,解决社会增多的矛盾;如果不讲公平,收入差距拉得过大,也会导致效率下降,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双赢。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分析点拨】(1)注重效率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要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只有注重效率,才能调动各类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防止平均主义,为实现社会公平和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05、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主义根本目标的要求。只有注重公平,才能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实现共同富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2)要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三、财政的巨大作用【背景材料】2005年3月15日,全国人大时届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200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5年中央和地

106、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指出:1998年以来,我国连续实施了7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和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经济结构调整任务突出。一方面,农业、科教文卫、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需要加强;另一方面,一些行业投资增长过快,重复建设严重的现象比较突出。这些情况说明,有必要也有条件有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转向松紧适度的稳健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为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当减少长期国债的发行规模,并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2005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这表明1998年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逐步淡出

107、。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的重大决定。稳健财政政策的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具体来说,要注重把握“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十六字。 【分析点拨】(1)稳健财政政策的核心“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十六字。控制赤字,就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调整结构,就是要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推进改革,就是转变主要是依靠国债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改革创新,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的长效机制。增收节支,就是在整体税负不减罗减的基础上,确保财政收入稳

108、定增长,同时严格控制支出增长,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上下功夫。(2)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国家通过财政收入支出控制经济运行,在经济增长迟缓、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的制约时,采取扩张性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反之,在经济发展过热,行业投资过快,重复建设严重时,政府采取松紧适度的稳健财政政策。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是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新举措,是科学的经济调控,有助于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通过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实施,把与经济过热有关的,直接用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越位”投入退下来、压下来,同时加大对农业、就业和社会保障和生态建设、公共卫生、教育科技等经济社

109、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的投入,实现科学的发展。(3)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有助于在经济发展中更多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实施,减少政府主导性和有政府色彩的资金,根据市场的导向有效的配置社会资金,改变固定资金投资增长过快的问题,建立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4)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的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增有减,有保有压,松紧适度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实际上就是通过对财政支出的数量、方向的控制,对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国债资金投向的调整,来抑制某些方面的投资过快,以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全面、协调发展。四、取取消农业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背景材料】2004年7月5日至6日,全国农

110、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4年来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分析研究了改革进程中的新形势、新情况、安排和部署了今年深化改革试点工作,这对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完善政策,把农村税费改革推向深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200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时说,明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原定5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3年就可以实现。温家宝说,农村税费改革是农村经济社会流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全部免征农业税,取消农民各种负担,彻底改革两千年多年来农民交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实现这一目标只是农村税费改革迈出的第一步,巩固成果还要付出更大

111、的努力,走更长的路。温家宝提出今年的5项具体措施:在全国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免征农业税。全部免征农业税。因减免农(牧)业税而减少的财政收入,主要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予以补助。中央财政为此新增支出140亿元,用于这一方面的支出总额将达到644亿元。中央安排150亿元,增加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乡的转移支付。推进相关改革。重点放在搞好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上。【分析点拨】(1)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是对农村分配制度的变革,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步骤,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是推进依

112、法治国、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业发展、保持农村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为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的举措,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2)降低和取消农业税,有利于调节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税费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直接关系到扩大消费,直接关系到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政策的实施。(4)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税费改革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共同富裕为目标。(5)农民是国

113、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6)国务院进行税费改革,取消农民特产税和农业税,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农村税费改革的支持,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7)中央财政对农村税费改革的支持,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五、依法纳诚信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背景材料】近年来,我国依法治税力度不断加大,取得明显成绩,但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的税收,目前流矢仍相当严重。某著名影星涉嫌偷税漏税被捕,一时间“富人纳税了吗?”“富人不纳税”等问题成为焦点。据有关方面统计,庞大的个人储蓄存款总量中人数不足20%的富人们占到储蓄总额80%

114、,但其所交的个人所得税仅占总量的不到10%。有些个体、私营企业偷税漏税十分严重,有的外资企业偷逃税款,各类商贸城和集贸市场随意“包”税、以费代税现象相当普遍,一些重点行业和国有企业逃税、欠税也比较突出,不法分子通过走私等手段偷逃税款等等。【分析点拨】(1)运用税收具有强制性特征的观点,说明针对税收流失相当严重现象,税收征收机关必须加强税收征管力度。纳税人偷逃税款、欠税属于违法行为,税收机关不仅要追缴税款,处以罚金,有的还要由司法机关予以刑事处罚。(2)运用税收作用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而税收流失则造成了国家财政收入

115、的减少,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3)运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的观点,说明纳税人要提高自身素质,自觉树立依法纳税意识,自觉履行纳税人的义务。六、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背景材料】在举行个税立法听证会,广纳民意的基础上,2005年10月27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自二00六年一月一日起施行。此次个人所得税法,在两处进行了修改。其中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以每个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一千六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同时,对“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的附注作相应修改。这即意味着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正式由现

116、行的八百元,提高至一千六百元。另外,新的个人所得税法还特别加强了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结合思想政治理论,我们可做如下思考。【分析点拨】(1)税收是调节经济的杠杆,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个人所得税直接涉及公民个人,个税起征点的调整,对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重要作用。(2)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在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问题上,国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公平原则,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过程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水平,调节过高收入。个税起行征点的提高和加强对高收入者

117、的税收征管体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兼顾公平原则。(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我国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实现共同富裕。在社会成员的的收入分配上,国家要通过完善税收等措施,把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这次个税起征点的提高和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理,符合“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的个人所得税显著特点,有利于合理的公平分配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4)个人所税法的修改具有重要意义: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提高个税起征点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18、提高个人所税起征点,从表面和当前看会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但个人所提税起征点提高有利于更好地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财政收入从总体会增加,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个人所得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个税起行征点的提高,体现了再分配过程中“兼顾公平”,利于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兼顾各方面的群众利益,实现公平合理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个人所得税直接涉及公民个人,个税起征点的调整,选择1600元/月的扣除标准是考虑城镇居民总体生活水平并兼顾东西部地区情况而做出的均衡选择,有利于减轻中低工薪收入者纳税负担,提高其生活水平和质量,进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高考资源网()来源: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