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山东省嘉祥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题历史试题2015.12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题,分。)1礼记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见古时婚姻( )。 A强调夫妻二人同心 B强调男女尊卑C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D重视宗法的色彩2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辞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城市经济的繁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A B C D3马丁路德主张“君权神授”(君权直接来自于上帝),提出“国家的存在是神的旨意和命令,而君主的权力则是神的意志的体现”。这体现了马丁路德(
2、 )。 A主张社会契约 B思想出现了倒退C否定教皇的权威 D与其因信称义的思想相矛盾 4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对中国封建士大夫的这种态度,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士大夫承认西学的局部先进性 B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C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已开始 D西学动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5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
3、“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B促进资产阶级思想广泛传播C促使清政府改革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6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材料反映了( )。A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趋向崩溃 B世界货币体系内部的矛盾 C美欧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不公平地位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7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身,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科举制度的成熟 C贵族制度的衰落 D专制皇权的强化8伯利克里(约
4、公元前495年公元前429年)说:“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共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深使我们心悦诚服。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这说明当时古代雅典( )。A初步改变了贵族专权局面 B法律只在公共事务中发挥作用C受罗马帝国万民法的影响 D法律制度为民主政治提供保障91787年6月4日,富兰克林说:第一个放在掌舵位置上的会是个好人,后继者怎么样,就只有天知道了。为了减少这种担忧,美国在制度上( )。实行联邦制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总统由选举产生实行总统制A B C D 10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
5、京,中国知识分子曾上街游行,欢呼“公理战胜强权”。同时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对“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 )。A对民主科学的质疑 B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C对独立参政的渴盼 D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11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l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A平型关和台儿庄战役胜利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C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2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
6、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文中“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不包括(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欧洲共同体形成C日本崛起 D华约组织建立13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14在古代,没有用“专制”或“专制XX”定义中国政制。用“专制”定义中国源于孟德斯鸠,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在中国流行,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的“规范认识”,直至今天。这一“规范认识”源于( )。A“西方中
7、心论” B“西学中源说” C“中体西用说” D“全球史观念”15以下史实中,反映了自然经济瓦解的是( )。1905年昆山县农户中佃农的比例为574%,1924年增加到776%20世纪初山东省棉花大部分供应济南、青岛及外地纱厂,部分出口国外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大布(粗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19世纪末受印度和日本的冲击,中国失去了长期以来的世界最大茶叶生丝出口国地位A B C D 16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理”不用学习也能体会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1720世纪初,中国一些学者
8、引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问题,如1919年浪潮月刊刊登了“家族制度与孝道公式计算一图”,作者套用数学公式来探讨传统伦理道德问题,其意图是( )。A用科学来启迪民智 B普及科学知识C提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 D强调道德与家族制度的重要性18据统计,1987年与改革前相比,国家计委管理的指令性计划的工业品种由120种减少到60种,国家统配物资由259种减少到26种,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这说明( )。A计划经济体制得以根本改变 B物资价格“双轨”现象得到改变C市场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增强 D国有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19“雍正七年(1729 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
9、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 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对这段材料理解中“军机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B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C参与国事决策 D提高了行政效率20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 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21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设立五
10、百人会议 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 B C D22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 D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23战国时期一位儒者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最接近的是 ( )。A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 B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C孟子的“性善论” D荀子的“性恶论”24.近代学者陈寅恪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
11、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图式 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潮 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25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最早从理论上否定、最早在实践上开创、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分别是( )。 韩非子 秦始皇 黄宗羲 康有为 孙中山 毛泽东 A B C D二非选择题(26题16分,27题14分,28题20分,共50分。)26宋朝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朝代;国家积贫积弱与完善的典章制度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坊巷
12、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材料二隋唐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通典卷一四)。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年)三月二十一日的诏书中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 为儒家正声“重农抑商”非儒家所为材料三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文化兴盛的政治经济原因。(8分)(2)结合史实论证宋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进程的作用。(8分)27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是由大
13、国关系决定的。是大国实力变化的结果。读材料回答;材料一到五十年代中期,美苏经过实施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敌对政策和措施,终于酿成拥有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军事组织和地缘政治版图的两大集团的全面对峙,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并相对固定下来。 牛军冷战的起源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 冷战并非只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是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至少有四个: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 沃尔特拉菲博尔冷战结束了吗? 材料三 二十一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
14、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 程广中 汪徐和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后及后冷战时代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冷战出现的原因。(6分) (2)材料二中的冷战含义已变化,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国际合作代替此“冷战”的趋势性因素。(8分)28社会问题的出现和结束有其时代性,以中美两国不同时期的社会问题为例探讨解决之道。材料一缠足对于旧时代的女人而言,本质上不是一个美与丑的事儿,而是生计问题。绝大多数女人之所以缠足,关键是因为如果不如此不仅不能嫁个“好人家”,而且有着嫁
15、不出去的危险。引自张鸣“历史”另一面的困惑材料二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1)材料一中旧时代不缠足女“有着嫁不出去的危险”的根源是什
16、么? (4分)分析从戊戌变法时期到民国时期,不缠足运动得以持续进行的原因。(8分) (2)材料二中的措施产生哪些时代性影响?(8分)一 选择题 每题分,题,分。1-5 ,6-10 ,11-15 ,16-20 ,21-25二 问答题(1)北宋局部统一,社会安定;中央集权加强,政权巩固;科举考试完善,用人标准放宽;商业和城市繁荣。(8分)(2)理学兴盛,对中国政治、教育、道德影响深远,并传播到日韩等国。宋词繁荣,丰富发展了传统文学;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几大发明外传推动文化的传播和欧洲的变革,影响人类文明进程。(8分)27 (1)美苏国家利益冲突,社会制度对立;两强势均力敌;各采取对抗措施。(6分)(2)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多个力量中心崛起,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组织的促进。(8分)28 (1)根源:农耕经济、男权社会。(4分)原因:政治方面: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对封建思想和势力的冲击,民国政府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经济方面:自然经济解体,近代工业的发展,小脚女人不利于工作就业;思想文化方面:西学的传入,受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 (8分)()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战后福利国家的出现。(8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投稿兼职请联系:2355394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