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891KB ,
资源ID:299635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9963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堂邑中学2013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学案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堂邑中学2013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学案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

1、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促进耕作方式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形成。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我国犁耕已相当完善。)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魏晋南北朝时期- 旱地(耕耙耱)、水田(耕耙)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

2、首渠(汉)灌溉工具:翻车(曹魏)、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西汉) 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宋朝)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时间:春秋战国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耕作方式也由个体劳作代替了原来的集体劳作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分散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闭性评价:A.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B.积极 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C.消极 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是我国封建社会

3、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商品交换和社会分工,到明清之际更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我国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有利: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 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小农为求生存而在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推动精耕细作。不利:自然灾害;生产规模小,很难扩大经营;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 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农业起源:独立发展,自成体系;2、农业技术:铁犁牛耕、

4、精耕细作;3、基本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4、土地制度: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 5、在封建社会农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高考怎么考?高考题例1(2012广东文综历史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考点】古代中国农业(商朝农业)与史学常识(史料)【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与史料运用能力。根据时间信息“商代”可以排除B(西周到春秋中叶)C(春秋晚期);再根据史学常识(一手材料可信度高)和关键信息“牛耕”,A项虽是一手材料,但没

5、有体现“牛耕”,故选D项。【答案】D2(2012浙江文综历史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形态和土地制度)【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樊氏庄园实行了农、林、牧、渔多种经营,生产经营活动广泛;“资至百万”说明樊氏庄园经济力量强大;“闭门成市”反映自给自足程度很高;草市是在乡村、城外交通便利处自发形成的商品交易场所,在材料

6、中没有体现。【答案】C3(2012安徽文综历史15)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点6.97%。结合图4分析,正确的是( )图4 元朝行省图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和图表分析能力。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53.63%,故A项错误;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53.63%,故B项正确;从材料数据无法得出长江以北

7、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故C项错误;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加快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故D项错误。 【答案】B4(2012海南卷历史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解析】从题干反映统治者“藉田”、“新蚕”的现象,以及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这样的仪式的历史现象,说明统治者重视农桑生产,这正因古代中国是农业文明,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

8、体,D项正确;本题易因表面认识而误选A项,主要是无法正确解读“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信息;B项无从体现;C项说法错误,重农抑商是从秦国的商鞅变法始。【答案】D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冶金 原始社会:已经掌握冶铜技术;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 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两汉高炉炼铁,东汉杜诗发明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两汉炒钢法,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瓷器 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及秘色瓷;宋朝五大名窑 明朝青花瓷、彩瓷;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丝织业 清

9、朝珐琅彩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商朝 已有织机;西周斜花提纹织物;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缎是清朝丝织品的代表,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中心)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有哪些?官营手工业的压制;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市场狭小;购买力低下)发展历程:春秋战国开始发展,秦汉时期继续发展;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隋唐恢复发展;两宋:在曲折中艰难发展;元朝: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明中叶: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清: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2、官营和民营手工业消长的过程:西周官营手工业一统天下;春

10、秋战国民营手工业举起,但是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明中期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民营超过官营的原因:官营手工业自身的弊端明清时期生产力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提供劳动力)3、官营手工业发展的利与不利:利国家扶持;资金充足,设备先进;经营规模大,分工细密;工匠技术水平高。弊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工匠劳动积极性低。三、资本主义萌芽 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区:江南 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含义:一些手工业部分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与被雇佣) 特征:“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出现。 局限性:局限于某些地域和行业;始终处于萌芽状态,

11、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发展缓慢的原因:封建制度的束缚(根本原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四、享誉世界的古代手工业1、享誉世界的原因:技术领先贸易往来频繁2、表现:西汉起:丝国,丝绸之路唐朝起:瓷器大国3、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一条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五、我国古代手工业的类别与特点1、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族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的转移成相应变化;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2、比较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历史地位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

12、中、大作坊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明中叶以前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最高水平;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产品出售最能反映出自然经济特征,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高考怎么考?高考题例1(2012山东文综历史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自然经济解体 家庭手工业发展 商品经济发展 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 B

13、C D【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根据材料可知登州家庭棉纺织业相当普遍,生产的布料除自给外还卖到乡里的集市上,再由布贩转运卖到城市去,因此正确。不符合史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2(2012江苏历史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主要手工业形态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材料“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

14、说明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答案】C3(2012四川文综历史13)图5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作为历史材料,它( )图5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 有助于我们了当时的文化生活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 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A B C D【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成就【解析】从题干图中说唱俑的形态与内容分析可知主要反映了手工业中的制陶技术和汉代的文化生活。图5是东汉说唱俑,并没有反映出汉代其它的娱乐方式,排除。【答案】B4(2012重庆文综历史12)图5所示是建于河南安阳的一位中国古代妇女的塑像。在她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 )图5A铁器 B玉器 C瓷器D

15、漆器【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成就【解析】本题基础知识的识记。解题在于能否正确解读信息。妇好是商代女性杰出人物。铁器、装饰品和漆器的制作技术都晚于商代。【答案】B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一、古代商业的发展1、基本概况:A.商朝商朝人善于经商,所以后人把善于经商的人称为商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 B.秦汉以来发展艰难(原因发展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货币、修弛道;西汉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丝绸之路等艰难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 C.隋唐继续发展(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交通发达;对外贸易发达;政策放松限制;柜枋出现,中国最早银行的雏形) D.两宋时期空前繁荣(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业

16、、手工业发展;商业环境宽松;纸币交子的出现;交通的发展) E.元大都成为国际性大都会(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发展;交通发达) F明清城镇商业繁荣(明清商业的新特点: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劳动力成为商品;商业竞争加剧;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徽商与晋商)商 帮起家发展兴盛徽 商经营盐业致富经营茶叶、木材、粮食等经营典当,走出国门晋 商经营盐业致富经营丝绸、铁器、茶叶、棉花、木材等经营票号,走出国门二、城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时代市的变迁概况特点西汉长安城东西有九市。(坊市分开)定点定时,严格管理唐朝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坊市分开)同上宋朝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草市更加普遍,出现四大

17、商业名镇。突破了时间地点限制,管理较松明清出现单一的商业城市(如扬州等)无三、对外贸易西汉: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起来;唐朝 对外贸易重要港口广州;外贸易机构市舶使两宋:同十几个国家贸易,海外贸易税成为南宋政府的重要财源元朝: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特点:朝贡贸易(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而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厚往薄来”“倍偿其价”衰落:明清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打击,仅允许广州十三行与外国通商,中外贸易渐趋衰微四、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2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3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很不平衡 4大商人、大官僚、

18、大地主三位一体5、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商业起源很早,并在不断发展高考怎么考?高考题例1(2012福建文综历史1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 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考点】古代中国商业城市的变迁【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信息“逋亡奸伪无所容足” “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看出从管理的角度来设计都城,A是在宋代,B材料中没有涉及,D项与史实不符。【答案】C2(2

19、012安徽文综历史1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考点】古代中国商业城市的变迁【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材料解读能力。“通宵不绝”的夜市说明市经营的时间被打破,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故A正确。北宋的市分散在城中,但与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分开的;文娱场所的经营者在材料无法体现(实际上多为私人经营);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区;,故B、C、D项错误。 【答案】A 3(2012全国新课标历史26)明后期松江人

20、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题干材料反映了明后期松江人绝大部分弃农而从事工商业活动的经济现象,以致商人群体增加,农民比例减少;A、C、D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答案】B4(2012天津文综历史1)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

21、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刺桐”是指( )A泉州 B广州 C扬州 D庆元【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古代对外贸易【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现和迁移理解能力。注意题干关键信息“马可波罗”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元朝的对外贸易(因为马可波罗在元朝时长期居住中国),而福建泉州港在古代被称为刺桐城或温陵,是我国对外贸易重要港口,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答案】A5(2012江苏历史3)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22、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市”的变迁(宋代商业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运用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宋开封城内商业的繁荣景象,从画面可以看出当时的汴京突破坊、市限制。A项坊市的隔离仍然存在,B、C项反映的是草市和夜市,与突破场景不符合。【答案】D6(2012海南卷历史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A理学思想的影响 B专制制度的松弛C市民阶层的兴起 D社会风尚的变化【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朝商业发展的影响)【解析】注

23、意题干中限制词:直接反映。题干反映了明初生员穿玉色衣服、加饰表黑色边条到明后期的崇尚“妇人红紫之服”的现象,D项正确;A项题干无从反映,B项题干无从反映,说法也与史实不符;C项是题干历史现象所能反映的,这正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带来的社会风尚的变化 ,但与题意不符,排除。【答案】D7(2012上海历史4)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秦朝的商业)【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识记与迁移。公元前2

24、17年秦朝已经统一中原地区,并以秦半两钱作为通用全国的法定货币,因而蚁鼻钱已经不能再中原流通。【答案】C8(2012上海历史15)下图是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图卷,图中传自西方的事物是( )A老者的眼镜 B门前的店幌 C兴盛的商铺 D商人的衣着【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朝的商业)【解析】B、C项在中国古代商业繁荣的城市已经出现,D项商人的衣着也是中国传统服饰,用排除法选择A项,眼镜最早出现于1289年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明朝中叶传入中国。【答案】A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一、 土地制度的演变演变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特点:土地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其原因是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奴隶社会(

25、夏商西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特点:一切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庶民和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作。劳动产品归奴隶主所有)封建社会(秦汉明清):封建社会的土地地主私有制注意:1、井田制瓦解原因(封建制确立原因: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趋于瓦解;改革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促进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直接原因)2、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过程:春秋时期垦荒私有、化公为私;鲁国初税亩(前594年)加速私有化,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战国各国政策、秦商鞅变法正式承认土地私有3、封建社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 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后

26、果: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贫富分化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自耕农破产成为佃民等政策采取的限制兼并的政策:魏晋南北朝均田制,明清按人口和田亩纳锐,并丈量全国土地,但是都无法抑制土地兼并)二、重农抑商1、概况: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西汉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明清时期,统治者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推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2、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3、评价: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加强对农民的控制,维护政治

27、稳定保障国家安全;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使自然经济不易瓦解;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经济结构单一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海禁:由于东南沿海倭患猖厥,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如郑和下西洋。2、闭关锁国的含义与影响:含义严格限制同外国的往来,而非完全禁绝。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闭关锁国的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

28、流。 但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安全。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的早期殖民扩张活动;主观原因统治者的短视与无知;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治根源统治脆弱导致的外强中干;经济根源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高考怎么考?高考题例1(2012福建文综历史1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与思想【解析】本题材料解读能力

29、。“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说明司马光重视商业流通的作用。材料没有体现谁重谁轻的问题。【答案】B2(2012北京文综历史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历史概念的理解与迁移能力。结合重农抑商政策的概念可知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大都认为商人不从事工农业生产,不创造产品,对社会的发展没有贡献,所以贬低商人地位,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答案】A3(2012全国新课标历史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

30、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考点】古代中国土地制度(限制土地兼并)【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的原因是“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田宅逾制”,这说明汉武帝抑制豪强的目的是缓解土地兼并;“经济支柱”说法错误,A项排除;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监察属于政治手段,D项排除。【答案】C4(2012全国大纲文综历

31、史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解析】材料中唐太宗此话不但把工商业者归入“杂色之流”,而且杜绝了他们入仕为官的途径,体现了统治者对工商业者的歧视,目的是维持社会等级,但没有反映对农业的重视,因此D项不正确。【答案】B 5(2012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32、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解析】山西人从事商业、农业、参军和读书人数量依次递减,雍正帝认为这样的社会风气很可笑,反映统治者对商业的歧视,A、C项错误;仍然有人希望学而优则仕,B项错误;因为追求财富,从事商业的人居首位。【答案】D易错易混知识易错点 1、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 2、注意夏商周时期,受封的诸侯只有对土地的世代使用权,而无权转让与买卖,需向国王缴纳贡赋。 3、春秋时期私田不是归国王所有,而是归私田主人控制,因为税制改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 4、标志着中国

33、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5、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生产,是由官府垄断,即所谓的工商食官。 6、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人”不是由商人的国名而来,而是源于商工擅长经商。 7、“柜坊”的职能不是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而是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8、明朝时期白银的普遍流通并没有促进对外贸易的繁荣,这是因为明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9、资本主义萌芽不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还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10、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

34、“闭关政策”与“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封建制度的衍生物。 11、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12、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 13、闭关锁国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如广州十三行就是例证。 易混点 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夏商周,商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出现并成为中国手工业的三大主要经营形态。下面简单归纳总结一下三者的特点: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用途 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生产、大作坊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场流通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剩余部分出售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