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111.50KB ,
资源ID:299618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9961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古代传记知人论世教材篇目廉频蔺相如列传、班固的苏武传和范晔的张衡传单元目标1梳理积累重点文言知识,把握古代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2学会运用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了解传记的优秀品质。重点难点1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2通过诵读与感悟,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人物身上的闪光之处,体会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感情倾向。3学习传记作品多样的叙事写人的手法,体味文章的风格与韵味。课时安排2课时一、文言实词(一)写出下列实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1奇(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

2、奇。(游褒禅山记)罕见的,不寻常的(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以为奇(3)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孔雀东南飞)合适(4)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老子)出乎意料的,变幻莫测的(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魏学洢核舟记)零数,零头(6)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史记李将军列传)命运不顺,机遇不好2穷(1)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离骚)阻塞不通,走投无路(2)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苏武传)失意,不得志(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鱼我所欲也)贫穷,穷困(4)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滕王阁序)穷尽,竭尽(5)轲既取图奉之

3、,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终了,穷尽(6)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寻找到尽头3通(1)然则北通巫峡,南及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到达,达到(2)初极狭,才通人。(陶渊明桃花源记)通行,通过(3)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李贺小传)连接,连通(4)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苏武传)流通,交换(5)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过秦论)沟通(6)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理解,通晓(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全部,整个(8)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孔雀东南飞)量词,遍4徒

4、(1)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顾炎武复庵记)徒步,步行(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同一类的人(3)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被罚服劳役的人(4)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齐桓晋文之事)门徒,弟子(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只,仅仅(6)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白白地5悉(1)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贾谊论积贮疏)详尽(2)悉吾村之众,精技击者不过百人。(冯婉贞)尽(3)随时变改,难可详悉。(萧统文选序)知道,了解(4)赵王悉召群臣议。(廉颇蔺相如列传)全,都6绝(1)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5、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断,断绝(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越过(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赤壁赋)停止,消失(4)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林嗣环口技)到极点(5)佛印绝类弥勒。(魏学洢核舟记)非常,极(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隔绝的(7)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8)少之,长吉气绝。(李贺小传)气息终止,死亡7当(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面对(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阻挡,抵挡(3)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应当(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6、,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担当,担任来源: (5)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苏武传)判罪,判处(6)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在,正当(7)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传)抵,相抵(8)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沈括采草药)适宜,适当8度(1)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贾谊论积贮疏)限度(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张衡传)制度,法度(3)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气度,风度(4)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琵琶行)度过,越过(5)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所打算或

7、所考虑的(6)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量词(7)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过秦论)比较,衡量(8)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廉颇蔺相如列传)揣度,估计9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苏武传)出发,派遣(2)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廉颇蔺相如列传)送出,交付,发布(3)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滕王阁序)兴起,发作(4)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苏武传)显露,暴露(5)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苏武传)起事(6)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

8、打开(7)当待春中,草木蔓发。(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生长,生发(8)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毛发,头发10负(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背,用背驮东西(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使担负,承担(3)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廉颇蔺相如列传)依仗,凭借(4)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违背,背弃(5)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苏武传)辜负(6)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谋攻)失败11要(1)遣兵数百于东界要之。(后汉书班超传)半路拦截(2)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邀请(3)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9、。(孔雀东南飞)相约(4)夫仲达以所能要其君。(陈亮诸葛孔明上)要挟(5)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韩愈进学解)纲要,关键(6)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重要,险要(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想,希望(8)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李贺小传)将要12质(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指留作抵押的人或物(2)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以财物抵押或留人质担保(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质问,质疑(4)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离骚)实体,本质(5)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

10、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质地,底子(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论语雍也)朴实,朴素(7)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13阴(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没有阳光,阴暗(3)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范仲淹岳阳楼记)阴冷,寒冷(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树阴,阴影(5)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古代哲学概念,与“阳”相对(6)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张衡传)暗地里,秘密地14引(1)君子引而

11、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拉开(弓)(2)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牵,拉(3)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司马光赤壁之战)导引,率领(4)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拿来,持取(5)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苏武传)拔出,抽出(6)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廉颇蔺相如列传)牵攀,招供(7)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荆轲刺秦王)抬起,举起(8)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司马光赤壁之战)避开,退避(9)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召请,召引(10)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12、,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滕王阁序)前言,序文(二)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1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指出,指给看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2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公开扬言今义:表示政府的公告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约定,契约今义:限制4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义:长辈,对男子长辈的尊称今义:今指对岳父的别称5明年,陵降,不敢求武古义:第二年来源: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6卧起操持古义: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筹办7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龄今义: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二、文言虚词辨析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1之(1)均之二策,

13、宁许以负秦曲(指示代词,这)(2)少之,长吉气绝(助词,无实义)(3)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代词,代张衡)(4)杳不知其所之也(动词,到去)(5)寡人之于国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2且(1)阿弥女老且病(表并列,“又”)(2)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况且)(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就要)(4)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投府(副词,姑且,暂且)3因(1)君因我降(通过)(2)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凭借,依靠)(3)蒙故业,因遗策(沿袭)(4)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于是,就)4乃(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你的)(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竟然)5以(1)

14、以勇气闻于诸侯(凭着,介词)(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介词)(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而)(4)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连词,表目的)(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连词)6者来源: (1)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代词,的人)(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后置的标志)(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用于前一个分句末,引出原因)(5)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语气词,引出原因)来源: (6)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放在时间词后,表示“的时候”)【积累应用】三、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

15、代汉语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3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4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5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四、素材集成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适用话题:宽容、大局观念、国家利益至上,舍小家保大家、合作、沟通精彩运用:语言,有时是化解误会的良药。赵国的大将廉颇妒忌被赵王器重的蔺相如,扬言要使他难堪,而蔺相如却处处避免与之发生冲突,众人不解,蔺相如的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道出了他的用意。这句话亦使廉颇瞬间消除了对蔺相如的偏见,他负荆请罪,最终与蔺相如成为刎颈之交。蔺相如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化成了一

16、座桥梁,使两位大臣的心得到沟通,使廉颇了解到蔺相如高尚的人格。可见,语言,是信息的载体,通过语言,许多误会得以消除,不少心灵的隔阂能被冲破。2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廉颇蔺相如列传)适用话题:知错能改、团结精彩运用:荒寂无人的小岛上,你有鱼竿,我有美食,我们互相合作,才能双双保全生命,渡过难关。天堂中手持长柄勺团团围坐的众人,正是互相合作,把勺中食物喂给对方,才会生活得其乐融融。廉颇与蔺相如捐弃前嫌,文武合作,才使赵国稳如泰山。战国时六国各自的力量并非不强大,而其相继破灭,不仅“弊在赂秦”,更在于六国的不合作。如果他们密切合作,共同对秦,“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3(苏武)掘

17、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传)适用话题:爱国精神、守节不移、面对艰难精彩运用:于是我看见苏武,比大漠还要古老的汉使,守望着他的高原,大漠的风雕刻出手掌的龟裂,大漠的霜雪染白了他的双鬓,草原上的树孤独地守望着自由,鹰群年复一年地画出亘古的弧线,我听不见他的哀叹,只看见光滑而秃的汉节,是的,它在诉说着尊严、自由与气节,于是我懂得,生无所息不仅是生活态度,更是生命流淌的血液。筛选文中的信息【考点解读】这个考点,考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高考文言文的考点要求,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从近几个山东卷的命题情况来看,主要是人物传记的阅读理解,虽然也考查了

18、聊斋志异韩非子中的文段,但节选的部分都与传记类文章相近,往往有较为独立的故事情节,较为完整的形象意义。从历年高考选择的人物来看,不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勇”,即注重对人物品质的评价考察。这种筛选有时要求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有时要求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筛选”就是通过淘汰的方法挑选,它要求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信息,即通读全文,找出基本信息,与题干中的内容相对照,比较出是否与所要求的题旨相吻合,并从中筛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在筛选时要根据具体的内容逐步剔除不合要求的信息。方法突破:在辨别、筛选过程中,突出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分析,努力做到“事到

19、理合”。所谓“事到”就是要搞清文含“何人何事”,事属“何类何质”;“理合”就是要推敲“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叙述的合拍、道理的有据。 特别提醒:命题者在设置题目时,往往用“张冠李戴”的办法迷惑人,解题时要认真分析辨别。【考题例析】(2011年高考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始汲黯为谒者,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

20、东海大治。 黯多病,赐告者数,不愈。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皆属。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来源: HTTP:/W

21、X.JTYJY.COM/【注】谒者:官名。告:休假。贲、育:即孟贲、夏育,两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揖客:只揖不拜之客。(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卷十三)10.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比:并排。 B.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矫:假托。 C.责大指而已 指:意旨。 D.亦不能夺之矣 夺:强取。答案:D【解析】夺:改变。A.比的本义为“并列;并排”,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如: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B.“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信陵君窃符救赵),矫即假托之意C.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史记屈

22、原列传)“指”同为“旨”通假字,即意旨,文中就是这个用法。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持节发仓栗以赈之 B 上贤而释之 作师说以贻之 令人有大功而击之C 庄助复为请高 D 尊庞于群臣无二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以勇气闻于诸侯答案: B【解析】 B.前一个为连词,表因果,翻译成“因而”。后一个连词,表转折,翻译成“却”。A.均为介词,表目的C. 均为介词,替D. 均为介词,在。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要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

23、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这题一般多考查“相同”,今年考查“不相同”,重在审题。12.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A.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奏事上不冠/往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B.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答案:C【解析】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

24、;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译文:丞相公孙弘大汉武帝空闲时谒见,没武帝有时不戴帽子;至于汲黯谒见时,汉武帝没戴上帽子就不接见。有一次,汉武帝正坐在陈列兵器的帐中,汲黯前来奏事,汉武帝当时没戴帽子,远远望见汲黯,急忙躲入后帐,派人传话,批准汲黯所奏之事。材料节选自纲鉴易知录,这是清代学者吴乘权编辑的简明中国通史读本,初刻于康熙五十年(1711)。二百余年中,刊刻了二十余次,并译成外文,传播海外。【参考译文】当初,汲黯担任谒者,因他为人威严而被大家敬畏。河内郡失火,火势蔓延烧毁了一千多家民房,武帝派汲黯前去视察;返回之后,报告说:“平民百

25、姓不慎失火,因为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我经过河南郡见河南郡的贫民遭受洪水干旱灾害磨难的有一万多家,有的甚至于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惨境地,我谨借出使的机会,用陛下的符节,命令发放河南官仓积粮以救济贫民。我请求归还符节,甘愿领受假托天子命令的惩罚。”武帝认为他贤德就赦免了他的罪。因为(汲黯)多次直言极谏,不能留在朝廷(任职),调任东海太守。他喜好清静无为,谨慎地选择郡丞和各曹掾史,然后放手任用,他只关注大事,不苛求细枝末节。过了一年多,东海郡治理得很好。汲黯身体多病,武帝多次特许延长他休病假的时间,还是没有痊愈。庄助又替他请假。武帝说:“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呢?”庄助说:“让汲黯任职当官

26、,没有什么超越常人的才能;但要说到让他辅佐年幼的君主,会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先基业,有人以利禄引诱他,他不会前去投靠,君主严辞苛责地驱赶他,他也不会离去,即使有人认为像孟贲、夏育那样勇猛无敌,也无法改变他的耿耿忠心!”武帝说:“说得对。古时有所谓的社稷之臣,说到汲黯,就很接近了!”汉武帝派使臣带着大将军印信来到,在军中只拜卫青为大将军,各路将领皆归卫青统领。汉武帝对卫青的尊崇宠信超过了任何一位朝廷大臣,公卿以下(官员)都谦卑地侍奉卫青,唯独汲黯与他以对等礼仪相待。有人劝汲黯说:“皇上想让群臣全都居于大将军之下,大将军地位尊贵,您不可以不下拜。”汲黯说:“以大将军身份而有长揖不拜的平辈客人,大将军反

27、而不尊贵了吗!”卫青得知,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问国家朝廷(遇到)的的疑难问题,礼待汲黯超过平时。卫青虽然地位尊贵,但有时入宫,汉武帝就坐在床边(踞厕:坐于床侧。一说,坐在厕屋里)接见他;丞相公孙弘大汉武帝空闲时谒见,没武帝有时不戴帽子;至于汲黯谒见时,汉武帝没戴上帽子就不接见。有一次,汉武帝正坐在陈列兵器的帐中,汲黯前来奏事,汉武帝当时没戴帽子,远远望见汲黯,急忙躲入后帐,派人传话,批准汲黯所奏之事。【定点训练】一、(2011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谏成帝营陵寝疏西汉刘向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

28、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

29、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来源: 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埤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愍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

30、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 (选自汉书楚元王传,有删改)【注】锢:用金属溶液填塞空隙。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离:遭受B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 迫卒:急促C物故流离以十万数 物故:死亡D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 顾:回头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写薄葬和厚葬的一组是 棺椁之作,自黄帝始 丘陇皆小,葬具甚微A B 下锢三泉,上崇山坟 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 以北山石为椁 始营初陵,其制约小C

31、D 积土为山,发民坟墓 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释之向汉文帝进言: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人盗挖开。文帝明白了这个道理,最终薄葬。B吴王阖闾违背礼制,实行厚葬;秦始皇大建陵墓,山坟高耸,陪葬丰厚。但没过多长时间,他们的陵墓或被人挖掘,或遭人破坏,可悲可叹。C文、武、周公、秦穆公,为长久计,实行薄葬,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智者;那些奢靡厚葬的人,实际上都是无德寡知者。D王侯丧葬之事,关乎人心向背、天下安危,俭则吉,奢则凶。因此,作者在文末劝说成帝弘扬古帝先人的美德,简俭薄葬,不得效法暴秦乱君。13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

32、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4分)(2)其后牧儿亡羊,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3分)(3)孝文皇帝去坟,以俭安神,可以为则。(3分)二(2011届深圳高级中学模拟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

33、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

34、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隋书于仲文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耽:沉迷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次:驻扎C让谓仲文未能卒至卒:突然D毗罗恃众来薄

35、官军薄:轻视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功授开府以勇气闻于诸侯B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引入卧内,为之下泣今而知皇上之真无权矣D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3分)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ABC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

36、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B于仲文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十七八个骑兵为狙击贼兵而战死,最终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C孙子计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挑选精锐,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D在评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倨慢骄

37、奢则凶必从之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3分)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3分)第四单元古代传记知人论世参考答案【积累应用】三、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啊。2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3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4张衡通晓器械制造技术,尤其在天文、阴阳历算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5当时朝政逐渐混乱,权力被大臣把持,张衡就上疏陈奏这些事。【定点训练】一、10. 【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理解

38、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顾是只是的意思。所以答案选D项。11.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级。A项中前一句是写棺椁之葬的起始,C项两句都写厚葬,D项后一句不是写厚葬。所以答案选B项。12.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C级。 A项中“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人盗挖开”,这句话不是文帝最终薄葬的理由。所以答案选A。13. 【参考答案】(1)古代埋葬死人,用柴草厚厚地把他包裹起来,将其葬于山野之中,既无封土堆,又不树立墓碑,后世的圣人用棺椁来替代这种情况。 (2)在这之

39、后牧童丢失了羊,羊进入了墓室的通道,牧童拿火把照着寻找羊,不小心失火烧了始皇的棺椁。 (3)孝文皇帝放弃了筑坟的礼节而简单地埋葬,用节俭安定神明,可以把这作为准则。【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注意的是,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1)句的重点词语是“厚衣”“封”“树”,注意这些词语的活用。(2)句的重点词语是“亡”“求”“其”。 (3)句的重点词语是“去”“坟”“神”“则”,还要注意省略句的补充翻译。【参考译文】我听说圣贤的君王,广博地观察事物的始终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身和情理,这然就能是非分明。孝文帝住在霸陵,回头

40、对群臣说:“用北山的山石作为棺犉,哪里能动得了啊!”张释之进言说:“假使棺犉中有让人想要的,即使用金属溶液填塞南山还是会有空隙,假使棺犉中没有让人想要的,即使没有巨石做成的棺犉,又有什么担忧的呢?”死去的人没有终点,而国家却有兴亡,所以张释之的话,是保证国家千秋万代的计划啊。孝文帝明白了,于是选择薄葬,不修建如山般高峻的陵寝。 周易说:“古代埋葬逝者,用薪柴把死者厚厚地盖住,埋葬在原野之中,不起坟堆,不种树木(或做标记),后来的圣人改用棺犉。”棺犉的制作,是从黄帝开始的。黄帝埋葬在桥山,尧埋葬在济水的北边,父母都很小,随葬的东西都很少。文王、武王、周公埋葬在毕,秦穆公埋葬在雍橐泉宫祈年馆下,都

41、不在山势高耸的地方。这些圣明的帝王、贤明的国君和聪明之士,是为国家的千秋万代深远的总体谋划,独到的考虑啊。等到到了吴王阖闾,违背周礼进行厚葬。十多年后,越国人挖开了他的坟墓。秦始皇帝埋葬在骊山的山顶,下面用三泉禁锢,上面堆上高高的坟土,那高度达五十多丈,周边环绕有五里多,他用水银做江海,用黄金做水面的大雁。天下被他的劳役所困苦而反抗他,骊山的墓地修建还没有完成,而周围(一说周章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即周文)的百万军队已经到了骊山脚下了。项羽焚烧了他的宫殿和新修的庙宇,前往的人都进行发掘。之后,放羊的小孩丢了羊,羊进入到了秦始皇的墓穴,放牧的人手持火把照明找羊,失火烧了里面的葬椁。从古到今,厚葬没

42、有像秦始皇那么丰厚的了,然而几年之间,外部遭受了项羽的焚烧的灾难,内部遭受了牧童失火的祸患,这不是太悲哀了吗!因此,道德月崇高的埋葬越是简单,智慧越是高深的埋葬越是微薄。只有那没有道德缺少知识的,他的埋葬越丰厚,建立的坟墓越巍峨,修建的宫殿庙宇越高峻,被挖掘就一定最迅速。从这里看来,明白和蒙昧的不同效果,埋葬的好与坏,非常明显地显现出来了。 陛下即位之后,亲自践行节俭之风,最初修建陵寝,那规模限定很小,天下人没有不称赞君王贤明的。得到迁移到昌陵,增加墓地的高度,积土形成山陵,挖开百姓的坟墓,累计起来要用万来计算,修建起居住的城池,限定时间加速完工,耗费了上亿百万多的钱财,修墓死去的在地下怨恨,

43、活着的在地上愁怨,他们的怨恨之气感动了天地,于是天地降下饥荒,死去和背井离乡的人要用十万来计算,我很是为他们伤心啊。陛下您的慈祥仁爱十分美好而深厚,聪明智慧疏放旷达超过世人,应该弘扬汉朝天子爱民的美德,提高刘姓天子的美政,光大显耀五帝三王的遗风,却只是和残暴秦国暴虐君主竞逐做奢侈的事,比拼谁的墓地更高大,这违背了贤明智者的心意,也失去了国家千秋万代的安宁,我私下里替陛下您感到羞耻。孝文皇帝不起坟堆,实行薄葬,因为节俭而使灵魂安息,可以作为您的榜样;秦始皇增加陵寝的高度,埋下优厚的宝物,因为奢侈产生祸患,足够用来作为警戒的。修建墓地的规模,应该听从大臣们的公议,而让万民得到休息。来源: 二、5D

44、薄:迫近6.A(A 都是“凭借”的意思 。B 表被动;介词,替 。C 代词,他;取消句子独立性。D代词,他的;语气副词,一定。)7D (只是交代战况,看不出“谋略”;写于仲文死里逃生,无“谋略”可言;写于仲文乘胜追击,没有使用“谋略”。)来源: 8B(“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一句中的“十七八”不是约数“十七八个”,而是分数“十之七八”)9(1):来源: 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倨慢骄奢/则凶必从之/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说明:断错两处扣1分,断错四处扣2分,断错六处扣3分,断错八处扣完。错一

45、处不扣,错三处算两处,余类推。)(附译文:易传中讲,身居高位而才德不济,只一味追求虚名的,必然骄奢傲慢,最终招致祸患。无才无德而沽名钓誉的会被削弱;不行仁政却妄求福禄的要遭困厄;没有功劳却接受俸禄的会遭受侮辱,祸患深重。所以说,“居功自傲不能成名,光说不做难以成事。”选自战国策齐策)9(2):檀让全军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的军队很骄傲轻敌。(“悉”1分,“伪北”1分,句子通顺1分)于仲文挑选精锐士兵,假装竖起尉迥的旗帜,兼程前进(或“加倍行军赶路”)。(“简”可参考谏太宗十思疏“简能以任之”1分;“伪建”1分;句子通顺1分。)参考译文:于仲文,字次武,幼年就聪明灵活,小时候上学,

46、就沉迷书中而不知疲倦。等到长大之后,卓异豪爽,胸怀大志,气度超凡。从家中被征召出来做官,担任赵王的属官,不久升迁为安固太守。隋高祖任北周丞相时,尉迥发动叛乱,派遣部将檀让攻占黄河以南地区。又派人诱招于仲文,于仲文拒绝了他。尉迥对他不听从自己非常愤怒,派遣仪同宇文威进攻他。于仲文迎战,大破宇文威的军队,斩首五百多人,因功被授予开府。尉迥又派遣他的部将宇文胄渡过石济,宇文威、邹绍从白马出兵,两路并进,又进攻于仲文。于仲文估计自己支撑不住,就扔下妻子儿女,率领六十多个骑兵,打开城池西门,冲破重围而逃。被贼兵追赶,边战边逃,跟随的骑兵战死的有十之七八。于仲文仅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尉迥于是杀了于仲文

47、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高祖见到于仲文,把他请到自己的内室,替他伤心哭泣。提升他为大将军,兼任河南道行军总管。把朝廷的乐队给他,让他乘驿车火速到洛阳去发兵,来讨伐檀让。于仲文的军队驻扎在蓼堤,距离梁郡七里,檀让拥有数万军队,于仲文用瘦弱的士兵来挑战。檀让全军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的军队很骄傲轻敌。于是于仲文派遣精锐部队从左右两侧夹击贼兵,使檀让的军队大败。檀让率领残余的军队驻扎在城武,部将高士儒率领一万军队驻扎在永昌。于仲文假意下发公文到各州县说:“大将军来了,应多多聚集粮食。”檀让还认为于仲文不可能马上就到,正在杀牛犒劳士兵。于仲文知道他松懈了,于是挑选精锐的骑兵袭击他,一天便赶

48、到了,于是攻占了城武。尉迥的部将席毗罗,拥有十万军队,驻扎在沛县,将要攻打徐州。他的妻子儿女在金乡。于仲文派遣人假称是席毗罗的使者,对金乡城的守主徐善净说:“檀让明天午时到达金乡,将要宣布蜀公的命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认为真的这样,都很高兴。于仲文挑选精锐士兵,假竖起尉迥的旗帜,兼程前进。徐善净望见于仲文的军队将要到达,还以为是檀让到了,于是出城迎接谒见。于仲文捉拿住他,夺取了金乡。席毗罗依仗人马众多,来迫近官军,于仲文背城布阵,在距离军队几里的地方,在麻田中设下埋伏。两阵刚刚交锋,伏兵出动,他们都拖着柴枝擂鼓呐喊,尘埃布满天空。席毗罗的军队大败而逃,于仲文乘机追杀,贼兵都投进洙水而被淹死,洙水因此而断流。俘获了檀让,用囚车把他送到京师,黄河以南地区全部平定。席毗罗躲藏在荥阳的一户人家,被捉出斩首,把他的首级送到京师。朝廷为于仲文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史臣说:于仲文博览群书,拿出众的谋略称许自己,平定尉迥之乱,功成名就。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