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过关练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956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过关练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东省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过关练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东省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过关练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东省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过关练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东省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过关练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广东省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过关练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新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点过关练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考试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题组冲关题组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1三国中的吴国,人杰地灵,该政权的建立者是()A孙权B曹丕C曹操D刘备A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东汉灭亡。刘备、孙权相继称帝,孙权定都建业,国号吴。2从下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C中原人民大量迁往江南 D北

2、方民族大量迁往中原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所示表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故C项符合题意。3孝文帝下诏规定:“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这项政策的作用不包括()A加快鲜卑族封建化的过程 B保持鲜卑族的民族传统 C迅速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D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B材料中要求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说汉话,这与保持鲜卑族的民族传统无关,因此B项符合题意。核心精要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1三国鼎立局面2江南经济的开发(1)原因:北方战乱频繁。(2)认识: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和各族人民的大交

3、融,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3北方民族融合方式实例实质民族迁徙和杂居“五胡”内迁(1)从形式上看,是汉化的过程(2)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是农业化的过程(3)从社会发展角度看,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是历史的进步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和亲西汉昭君出塞战争或联合斗争秦汉时期北击匈奴;两晋时期内迁各族的战争与融合题组二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4“国之匡辅,必待忠良,任使得其人,天下自治。”对此,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是()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B裁撤冗官、整顿吏治C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D发展生产、大兴文治A唐太宗意识到了人才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所以重视人才,推行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4、的政策,故选A项。5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A唐高祖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C唐玄宗统治时期 D武则天统治时期C图中“?”位于最高点,说明是唐朝最繁盛的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受,不理政事,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从此日趋衰落,故选C项。6唐中宗诏:“朕之少女,岂不钟念。但为人父母,更敦和好降彼吐蕃赞普,朕亲自送于郊外。”下列各项与材料所述内容相符的是()A唐通过和亲,加强对吐蕃的正式管辖B迫于压力,唐朝对吐蕃采取和亲政策C文成公主嫁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D唐朝重视加

5、强与吐蕃民族的关系D唐与吐蕃是中原汉族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关系,中央政权对吐蕃地区(今西藏地区)的正式统治管辖始于元朝,故A项不符合史实;B项所述材料并未体现;C项发生在唐太宗时期;故只有D项符合题意。7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A唐末农民战争 B朋党之争C宦官专权 D藩镇割据D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矛盾尖锐,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灭亡后,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二、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1)破坏了北方的经济。(2)中央集权大大削弱。(3)边防空虚。唐朝边疆地区不时告急。(

6、4)北方人的南移。北方人口大部分南迁,主要迁到长江中游,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开发。2唐朝时期民族政策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以通婚、和亲方式促进民族大融合;以议代战,尊重民族习惯,交换使节,文化交流修德政;从少数民族实际出发实行不同的开明政策。(2)作用: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3唐朝的兴衰4藩镇割据“藩”是保卫,“镇”指军镇。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最终发展成为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题组三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8曹魏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主要是()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

7、D分封制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曹魏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主要是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分封制时间不符,故选B项。9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选官标准主要是()A门第B军功 C才学D声望C科举制度是以才学为选拔标准的一种选官制度,因此C项正确。10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A尚书省 B中书省C门下省 D中书门下省A根据材料“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可知,他供职的部门应该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主要负责决策、审议,故选A项。11两税法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个重大变化,其主要依据是()A它开始分夏秋两季收税B它没

8、有规定田租的数量C它限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收入D它开始以土地和财产多少收税D本题体现“变化”,应放在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纵向变化上来考查,A、B、C三项并非实质性的变化,或仅仅是一个时期内的影响;D项征税标准由人丁为主转为以资产和田亩为主,才是实质性变化的最主要依据。三、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1)世官制:夏商周时期,由贵族子弟世袭官职。(2)察举制:汉代,由官吏察访、推荐授官。(3)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由中正(品评官)评“品级”,依据品级授官。(4)科举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北宋、明清走向衰落、1905年废除,用考试办法选拔官吏。2趋势(1)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财

9、产等级演变为学识、才能。(2)选拔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论及品评演变为考试。(3)选拔原则: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的公平、公开。题组四三国至隋唐的文化12“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上述言论的作者为()A韩愈 B王羲之C贾思勰 D范缜D题干信息论述了人的精神和肉体的关系,因此出自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13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是()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C千金方 D唐本草D唐朝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14隋唐时期,波斯人创立的摩尼教,阿拉伯人创立的伊斯兰教、景教(基督教分支)纷纷传入中国,广泛流传。这一现象()A

10、体现了隋唐社会的开放B表明佛教、道教的衰落C成为中华文明先进性的表征D反映了儒学与外来文化的冲突A隋唐时期,外来宗教传入中国体现了隋唐时期开放的国家盛象,故选A项;隋唐时期三教并存,B项错误;外来文明传入中国体现开放的对外态度和对外交往的基本状况,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儒学与外来文化的冲突,故D项错误。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二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

11、,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新唐书材料三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资治通鉴(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运作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政事堂”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答案(1)特点:注重程序;三省职权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以皇权为中心。(2)变化:唐初,政事堂是宰相集体议政的场所

12、;后来,改为“中书门下”,成为国家的行政机构。(3)作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建立制约机制,有利于减少统治者的决策失误;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成熟。,3三省六部制的运作四、三国至隋唐的文化1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的特点(1)带有封建割据的烙印。(2)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3)体现了佛教盛行。(4)江南迅速开发。2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1)交往范围广泛,且有连续性。(2)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3)交往渠道众多,主要以贸易和佛教为纽带。(4)在交往过程中,中华文化圈形成。(5)唐朝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学习心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