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填一填)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温馨提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不断变化发展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和程度不断加深,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人地关系思想也不断变化。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生存和发展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2)人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与表现(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原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环境污染原因: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
2、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是主要原因。4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差异(1)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2)地域差异:城市和乡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发展问题。2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3)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读图指导图6.12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关注以下问题:(1)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由哪些系统组成,这些系统是怎样调控的?(2)由图看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
3、?(3)组成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4)该系统的核心是什么?提示:(1)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通过人的管理调控。(2)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3)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4)人处于核心地位。(看一看)教材P92思考1(1)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地面不均匀沉降。矿产资源地下开采造成的地面沉降是严重的,地面不均匀塌陷致使地面建筑物出现裂隙,甚至倒塌,出现大面积积水,交通道路破坏等。破坏地表生态系统平衡。一般露天开采需对地表土层进行剥离,破坏了地表植被和水系,使当地生态环境恶化,是滑坡、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
4、的诱因。对地下水资源产生破坏性影响。一方面破坏地下水层,地下水流失,导致水源地紧张;另一方面又污染了部分水源,加剧了用水紧张状况。污染空气。一方面是开采爆破所用炸药对空气的污染和爆破土石产生的尘埃对空气的污染;另一方面是矿石层所夹含的有害气体因开采释放对空气的污染。废石污染。开采过程中的大量废石大多与矿石一道被运到地表,占用耕地和土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2)修水坝对环境的影响 水库、大坝的修建,无疑会给工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如果兴建水坝不从维持生态平衡的观点全面考虑,则会破坏一个流域的生态平衡,产生不良后果和巨大隐患。由于大面积灌溉,造成地表水土流失和土壤次生盐渍化;由于
5、常年蓄水,沿岸及支流水草丛生,导致某些传染病的流行,或通过灌溉系统使一些低洼地区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得以传播和蔓延;由于营养物质被拦截在水库中,下游的鱼类缺乏饵料,或因在支流建坝使鱼类洄游受阻,致使渔业减产;由于大坝及水体所产生的巨大外部压力,可能使大坝下的地层产生新的断裂,诱发地震。(3)建设城市对环境的影响修建城市,一方面需要占用大量的耕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同时对生态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修建过程中会产生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铺设管道和电缆、修地基等有可能破坏地下水系统;城市建成之后,成为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同时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2.(
6、1)图6.5反映的是农业生产活动;图6.6反映的是工业生产活动。(2)农业生产活动是利用土地的肥力进行生产活动的,工业生产活动是利用土地的空间进行生产活动的。农业生产活动主要造成生态破坏,工业生产活动主要造成环境污染。(3)如果生活在乡村,看到的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污染;毁林开荒、滥垦滥牧等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破坏问题。如果生活在城市,看到的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工业生产活动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教材P93思考1该地区粮食不足,单产不高,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扩
7、大耕地面积可提高粮食产量。2.人们主要通过围垦湖海、填塘塞河、开垦草场、牧业缩小、毁林开荒、破坏植被的方式扩大耕地面积的。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较快,对土地的压力较大,农民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主要采取了向陡坡地、林地、草地要粮的措施,造成植被的破坏,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3.围垦湖海、填塘塞河会破坏水利,使水产减少;开垦草场导致牧业缩小、草场过载、植被破坏;毁林开荒、破坏植被易造成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这些影响会破坏生态平衡,使生态环境恶化。而且这些影响在短时期内不能消除。4.该地区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生态意识淡薄,人们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法盲目扩大耕地面积,结果使生态
8、系统遭到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不但解决不了原有问题,反而产生了更严重的环境问题、经济问题。教材P95思考1.发达国家多环境污染问题,如加利福尼亚的大气污染、原苏联的工业污染和核辐射污染、北海和地中海工业和生活污染等。发展中国家多生态破坏问题,如非洲森林的砍伐和草原的过度放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撒哈拉沙漠南侵;南美洲森林大规模遭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胁等。2.环境问题不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在全球均有分布,有些问题已影响到了全球,如全球增温致使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低地和国家;南美洲和非洲森林遭到大规模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可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
9、暖等。教材P9798思考1.本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加深我们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经济、生态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1)可持续发展揭示了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经济发展要以环境和资源为基础,发展的可持续取决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同时,环境保护也需要依靠经济发展来提供必需的资金和技术,环境保护的好坏是衡量发展质量的指标之一。(2)可持续发展肯定了各国的发展权。只有发展才能摆脱贫困、提高生活水平,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才能打破贫困加剧和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
10、。(3)可持续发展从伦理角度强调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人类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必须保证后代人拥有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代内公平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的必要前提。2.“给蛇让道”是有必要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公平性原则,它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3.(1)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2)人类发展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这种利用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这种理解是片面的。(3)错误,它违背了持续性原则。(4)正确,符合共同性原则。(5)正确,符合持续性原则。(6)正确,符合公平性原则。 (7)
11、正确,符合持续性原则。主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读以下三幅图。(1)图1说明了人类对环境持有怎样的态度?提示:人类对自然很多现象无法给予合理的解释,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2)图2说明了人类对环境持有怎样的态度?提示:人类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对自然施加一定的影响,开始改造自然。(3)图3说明了人类对环境持有怎样的态度?提示:人类科学和技术的突飞猛进,开始提出征服自然的口号,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4)人地关系思想的改变和什么因素直接相关?提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阶段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据此
12、完成13题。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A)A原始文明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D环境文明时代解析:原始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2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B)A甲 B乙C丙 D丁解析:农业文明时代,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这一时期土地所占比例最高。3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B)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C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解析:环境文明时代倡导人与环境和谐相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3、主题二直面环境问题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世界环境日”主题。2010年: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2011年: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2012年: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2013年:“思前、食后、厉行节约,减少你的耗粮足迹”。2014年:“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2015年: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2016年:“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2017年:“人与自然相联相生”。(1)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方面?提示: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
14、境污染。(2)为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提示: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增强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1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箭头A、B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C、D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箭头E、G表示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箭头F、H表示环境把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2)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废
15、弃物,并且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其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2环境问题的表现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有关环境问题的解题思路(1)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2)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
16、题分析,问题不同,解决措施不同。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破坏问题: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读下面漫画图,完成45题。4有关其环境问题及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臭氧层破坏,危害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B森林破坏,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C生态破坏
17、引发的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D全球变暖,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解析:水污染属于环境污染问题。5针对上述环境问题说法正确的是(D)A问题属于区域性问题B问题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城市C问题是向环境中过度索取资源造成的D问题已经危及人类的生存解析:问题为臭氧层破坏,为全球性问题。问题为森林破坏,主要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和广大乡村地区。问题为水污染,是由于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大量废水和有毒物质造成的。主题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材料反映了什么思想?提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材料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提示:公平性原则。1可持续发展内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
18、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2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三项,其具体的内容、要求如下表所示。“光盘”行动,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据此回答67题。6“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降低了浪费,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其具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B)A生态可持续发展 B经济可持续发展C社会可持续发展 D生活可持续发展解析:只要我们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就时刻践行着可持续发展,“光盘”行动实际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之一,其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7若我们每个人都响应号召,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我们实际上就在践行可持续发展
19、的哪个原则(A)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解析:如果每个人都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行列里,对可持续发展我们都作出了贡献,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下图是一座石碑,上面刻着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据此回答12题。1石碑所反映的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的(A)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解析:人类社会的四个发展阶段中原始文明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2这幅石碑反映出当时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A)A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B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C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D人类正谋求
20、与环境协调发展解析:石碑上面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反映了人类对“她”的认识是崇拜自然,那时人类与自然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读各种生态问题关联示意图,完成34题。3图中序号表示内容正确的是(C)A耕地减少资源短缺植被破坏B资源短缺耕地减少植被破坏C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资源短缺D植被破坏资源短缺耕地减少解析: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会导致耕地减少,从而导致粮食不足。粮食不足导致毁林开荒,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植被均为自然资源,故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意味着资源减少;人口激增导致人类向环境索取的资源更多;由此判断对应资源短缺。4图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反映了(A)A陆地环境的整
21、体性 B陆地环境的差异性C人地关系的和谐性 D人地关系的地带性解析:图中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反映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读可持续发展图解,完成56题。5E、F、G的内容分别是(D)A人口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B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二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C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业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D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6E1、F1、G1的内容可能分别是(B)A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控制人口规模、提高生活质量B健康与卫生、能源生产与消费、保护生物多样性C农业与乡村的发展、保护大气层、荒漠化防治D消除贫困化、城市发展、防灾与减灾解析:E1、F1、G1应属于并列关系,且分别属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在B选项中,健康与卫生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生产与消费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则属于生态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