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影响的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的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解析:选A。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B项,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影响,排除;C项说法错误,通商口岸的开放是由沿海向内地扩展的;D项,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是马关条约的影响
2、,不是它们的共同影响。本题选A项,三次战争都使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在向同学们解说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如何不断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美国提出了利益均沾的门户开放政策;接下来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史实的顺序是()AB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是指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之后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是在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是辛丑条约内容,是马关条约内容。3在列强侵华战
3、争中有日本参加的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A BC D解析:选B。由英国发动,由英法发动,由日本发动,有日本参与。4以下是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中的三组条款,其共同的危害是()第一组: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驻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第二组: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第三组:在国内由各国驻兵,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计由黄村经天津至山海关共十二处A中国的领土主权日益遭到破坏B中国社会日益半殖民地化C严重危害了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D清政府
4、沦为列强的侵华工具解析:选B。本题综合考查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内容。第一组是南京条约的内容,第二组是马关条约的内容,第三组是辛丑条约的内容。A说法与材料不符;C只符合第二组;D只符合第三组。5.右图是法国画报封面,描绘的是清政府与西方列强“议和”期间李鸿章被一队日本兵和一队俄国兵护送前往谈判地点时的情景。此次议和的结果是签订了()A马关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解析:选C。本题考查考生对列强侵华战争的认识。解答此题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清政府与西方列强议和”“被一队日本兵和一队俄国兵护送”。在近代史上,清政府与侵略者“议和”,并且日俄同时参与的侵华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这次战争的结果是签订
5、了辛丑条约。6下表是中日甲午战争时某重大战役中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据所学知识推断这一战役应是()项目参战舰艇(艘)火炮(门)兵力(人)舰船损失伤亡人数中方1019120525艘沉没1200日方1227235665艘重伤300A黄海海战 B威海卫战役C辽东半岛战役 D台湾保卫战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日甲午战争。从表格所示信息可知,双方互有损失,且规模较大,符合题意的只有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主要在陆上进行。威海卫战役中,李鸿章下令“避战保船”,致使中方损失远超日方,材料信息与之不符。台湾保卫战发生在甲午战争后。7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
6、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解析:选C。鲁迅先生的描述,是“盲目排外”思想的典型体现。应该出现在农民阶级领导的义和团运动中,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农民阶级对西方的侵略和西方的文明分不清。8义和团运动中出现了很多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如“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这些顺口溜佐证了义和团()A以农民为运动主力 B成员的
7、生活习惯怪异C以天津为斗争基地 D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解析:选D。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的性质。由顺口溜的内容“砍下洋人头能把洋人赶天下洋人杀尽了”“炮打西什库炮打交民巷炮打英国府”可知其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9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义和团运动()A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B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D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解析:选C。马克吐温对义和团运动持赞赏态度,因为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是一次反帝爱
8、国运动。10某展览馆要展览一部分图片,包括三元里人民、邓世昌、宋哲元等人物,请你为该展览选择一个主题()A杀敌报国 B不朽英魂C晚清精英 D日寇克星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朽英魂”应为壮烈牺牲者,宋哲元不符合,而且他也不是晚清人物,故排除B、C两项。而三元里人民并非抵抗日寇,故应排除D项,只有A项符合题意。11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诚能晓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若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
9、无形之坚强壁垒,以制敌之死命”可见他已经认识到()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胜利民心团结的重要性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主战场A BC D解析:选A。本题考查国民党的抗日活动。在材料中都能体现。当时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显然还是主战场,蒋介石不可能得出这种结论。12东史郎日记(日)记载:“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个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是道听途说,不符合历史事实B可供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情况使用C真实反映了淞沪会战的惨烈场景D说明中国开始进
10、入抗日战争时期解析:选B。从材料中“南京”可知是对日军占领南京时的记录,故C、D两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而东史郎是日军侵略中国的直接参与者,故A项表述错误。13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上反映了()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B抵抗日本侵略者应学习古人的战术C必须依靠政府军队抗战D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解析:选D。注意抓住题干中“1940年”“周恩来”“我们应该重兵卒”,据此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为D。14以下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形成中共七大召开波茨坦公告发表抗日战争胜利A BC D解析
11、:选B。分别发生在1942年、1945年春、1945年7月、1945年8月。15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告全国同胞书中说“我全国军民经过这八年来无比的痛苦和牺牲,始结成今日光荣的果实;这一个光荣的果实,是全国同胞每一个人所应该十分尊重的保持的。”材料中蒋介石认为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全民族的团结与坚持抗战B国共两党的持久战方针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支援配合D蒋介石与国民党的领导解析:选A。由“全国的奋斗”可知蒋介石认为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全民族的抗战。二、非选择题(16题18分,17题22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材料2:下图为八国联军发行的政治明信片向中国开战。材料3:
12、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表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材料4: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的签字仪式(油画)。(1)材料1中的图1、图2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历史事件?二者之间有什么具体关联?(6分)(2)材料2、3反映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心态有何变化?请你以图1和图3所示事件为例,说明“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的含义。(6分)(3)不同的图片给人内心不同的感受。图3和图4让你震撼最大的是哪一幅?请表述你产生这种感受的原
13、因。(6分)解析:第(1)问,图1标示的区域在渤海一带,又有朝鲜半岛、山东半岛等地及图片中的文字,据此判断此为中日甲午战争示意图。图2表示西方列强正准备瓜分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图1所示事件是图2所示事件的历史背景,回答时要根据题意进行具体说明。第(2)问,从材料2、3中可以判断本题要求回答的是八国联军侵华前后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图片主旨,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图1:中日甲午战争;图2: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关联: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获胜的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竞相在
14、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2)变化:材料2认为中国软弱可欺,不堪一击,中国将很快成为其殖民地;材料3则认为中国人民富有民族精神,坚决捍卫民族尊严,西方不可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举例: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与日军英勇作战,邓世昌等将士英勇牺牲;邱逢甲、徐骧、刘永福等率领台湾军民掀起了反对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北京、天津、河北一带的义和团战士英勇抵抗,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3)图3:“悲愤”。“悲”中华民族从此落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愤”清政府苟且偷安,丧权辱国。图4:备受鼓舞。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
15、一致,共同御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任选一幅图片说明即可)1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在1843年、1844年、1845年北方各商埠刚开放时英国兴奋若狂。舍菲尔德的一家有名商行向中国输出大批刀叉,并声称它准备把刀叉供给全中国。但中国人不懂得刀叉的用途,而是用筷子扒饭,他们对这些器物连看也不看一家著名的伦敦商行向中国输出大批钢琴,但是中国人仍然热爱自己的锣鼓,不能接受这种美意。摘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料材料2:1852年英国驻广州的代办密切尔曾经说过:“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
16、我们的制品(不含鸦片)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我们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引自1852年密切尔报告书材料3:我们中国人民,半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一八九四年甲午之役逼迫满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敌酋田中的奏折竟肆无忌惮地宣布“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东亚,欲征服东亚,必先征服中国”的侵略计划。一九三七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半世纪来,我中国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血海深
17、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1)1843年至1845年,英国人为何对中国开放商埠“兴奋若狂”?请找出材料1中的错误,并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6分)(2)为改变材料2中的“奇怪的结局”,英国当时采取了什么对策?19世纪末马关条约的签订对英国改变“奇怪的结局”有帮助吗?为什么?(10分)(3)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50年后,中国人民打败了凶残的日本帝国主义。结合史实分析产生这两种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鸦片战争等战争的认识问题。第(1)问考查鸦片战争的根
18、本原因和南京条约的内容。第(2)问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附件等相关内容。第(3)问要从领导力量、群众基础、路线和政策、国际形势等方面分析。答案:(1)工业革命后,英国迫切需要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错误:北方各商埠。理由: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只开辟了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2)对策: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遭拒绝后,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通过天津条约十口通商;通过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有帮助。原因: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向日本开放了苏州、杭州、沙市、重庆四个通商口岸和允许其在华办厂等;英国援引“最惠国待遇”中“利益一体均沾”的条款,可在上述四口通商和在华办厂等。(3)原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腐败无能,单纯依靠官兵抗日;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甲午战争中,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势单力孤;抗日战争中,中国得到海外华侨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援。 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