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单元目标检测卷十四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周朝,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史料记载“厉王虐,国人谤王”“郑子产作丘赋(军赋制度),国人谤之”。这反映出该时期()A.统治者都很重视社会舆论导向B.国人的意见左右了国家的决策C.原始民主对当政者有制约作用D.政治体制具有近代民主的色彩2.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有选举、弹劾等权力,但却没有赋予临时大总统解散参议院的权力,即参议院和临时大总统是一种单向
2、制约关系。这项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确立责任内阁制度B.保障议会中心地位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D.限制袁世凯的权力3.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以边事孔棘,令天下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限千人止”,后纳银也可入监。万历三年(1575年),张居正认为“方今急务,惟在正人心、明学术”,奏请明神宗取消景泰以来的做法,并考核现有生员,学业期满文理不通的发充胥吏或罢黜为民。张居正的这一举措()A.解决了明朝选官制度的积弊B.放松了政府对士人的人身控制C.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D.体现了士大夫经世致用的抱负4.1367年,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给事中,洪武六年(1373年)始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
3、科,设置了六科给事中。下表内容为六科给事中的具体职权。据此可知,明朝六科给事中的设置()吏科 监督文官的选拔、任命、考核等事项 户科 监督国家钱粮收支、仓储等 礼科 监督各项祭祀、封赠等 兵科 监督军事方略的制定、实施以及武官的考选、任命、赏功罚罪 刑科 对审判等进行监督 工科 监督各项建筑、水利工程的建造A.沿袭了唐朝三省六部制B.确立了直属六部的监察机关C.有利于维护封建秩序的稳定D.改变了当时的行政决策方式5.下面是清政府创办的主要新式学堂分类统计表。清政府此举()外国语学校京师同文馆(1862年)、上海广方言馆(1863年)、广东同文馆(1864年)、湖北自强学堂(1893年)军事学校
4、福建船政学堂(1866年)、江南水师学堂(1890年)、天津水师学堂(1880年)、天津武备学堂(1885年)技术实业学校天津西医学堂(1888年)、上海电报学堂(1866年)、山海关铁路学堂(1896年)A.适应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需要B.违背了“中体西用”的思想C.使西学在中国得到普遍认同D.导致封建统治日益陷入危机6.英国内阁制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9世纪50年代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A.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B.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C.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
5、施的连续性D.内阁制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7.明朝初年,朱元璋在大明律之外,还编纂了刑事案例大诰。大诰法外施法,使用了很多酷刑,如断手、廷杖等。这一现象反映出()A.法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B.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加强C.封建专制达到顶峰D.君主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8.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中世纪末期的西欧,除英国外,都以罗马法典为基础形成法律,而且指出,英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参照了罗马法的诸原则。这表明,中世纪末的西欧()A.彰显了人生而平等的精神B.复制了罗马法的私法内容C.复兴了罗马法的立法原则D.否定了宗教法庭的合法性9.西塞罗说,他那时的青少年都把十二铜表法当作课本来背诵。自十二铜表法公
6、布后的近千年,罗马统治者从来都没有以明文废止它。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十二铜表法()A.在罗马法律体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B.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C.是一部十分完备和先进的成文法D.渗透了西塞罗的自然法理念10.据国语周语记载,周穆王准备征伐未及时进贡的犬戎,祭公谋父以“增修于德而无勤民于远”试图谏止,周穆王执意西征,仅“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此后,戎狄不朝。这一记载表明()A.分封制下君臣关系制度化B.古代谏议制度起源于西周C.仁德治国的观念源远流长D.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11.根据下表信息,可以得知在澎湖地区的管理过程中,明朝政府()年份事件事件后续1281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设置澎湖巡检司
7、,隶属福建行省泉州府明初沿袭1384年(明太祖洪武十七年)因海禁而废澎湖巡检司1563年,考虑到沿海治安等,复设1622年(明熹宗天启二年)荷兰人占领澎湖1624年,明军收复澎湖A.增强了领土主权意识B.加强了对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管辖C.推动了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 D.抵制了荷兰在亚洲的扩张12.北宋发行纸币,每次的发行总量限定在1 256 340贯,其面额通常为一贯、五贯、十贯等,每印发一次交子,必须备有一定的准备金,以保证纸币能得到自由兑换。其直接目的是()A.促进商品经济发展B.保证货币信用稳定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保障商人基本利益13.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谕令“广东所属丁
8、银,就各州县地亩摊征,每地银(田赋银)一两,摊丁银一钱六厘四毫不等”。这一举措()A.有效缓解了土地兼并现象B.扩大了人丁税的征收范围C.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户的负担D.刺激了广东海外贸易的发展14.元朝的户籍分类管理制度即“诸色户计”,将全国的人户以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户计,分别立籍进行管理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A.缓和土地兼并B.遏制社会贫富分化C.发展商品经济D.强化对社会的控制15.明清时期的族田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征收地租专作家族祭祖开支的祀田,一种是由族内乡绅捐置用以济贫、恤寡和资读的义田。政府对盗卖族田者予以治罪甚至发边充军。政府对族田的保护旨在()A.增加政
9、府的土地税收 B.维护宗法关系以巩固统治秩序C.弘扬耕读传家的观念D.以经济立法打击地方豪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5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
10、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废宰相后与宰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情况表时间职位基本职权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法定的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差异。(8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朝内阁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设立军机处的主要作用。(6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跨过南海的万顷波涛,进入汹涌澎湃的印度洋,开辟了我国同亚非国家之间的海上航道。唐朝,我国通过印度洋同非洲东海岸国家有了直接的交往。唐宋时期,中外海上交通盛极一时。广州、泉州、杭州
11、都是当时主要的国际贸易港口。阿拉伯大旅行家伊本巴图塔访问我国时,称泉州为“世界最大港之一,或径称为世界唯一之最大港亦无不可也”。正是在海上贸易和友好交往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宋朝时期,我国与东非海岸的桑给巴尔建立了中非历史上最早的外交关系。摘编自陈公元中非历史上最早的外交关系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是中国同非洲国家友好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世界局势剧烈动荡,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空前高涨,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捍卫自己的主权和尊严,坚决支持非洲国家和人民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反对外来干涉、维护国家主权的正义斗争,并对他们所赢得的民族独立热烈的祝贺与率先的承认。一批在1958
12、年到1965年间独立的非洲国家,先后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些国家是:北非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突尼斯,西非的几内亚、加纳、马里、贝宁、毛里塔尼亚,东非的索马里、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中非的扎伊尔、布隆迪、中非共和国,南部非洲的赞比亚等18个非洲国家。唐同明论20世纪60年代中非友好关系材料三2018年9月3日至4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举行。欧洲时报发表社论,肯定了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8年以来取得的成就,并认为中国援助非洲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他国借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中非关系的新发展及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60年代中非
13、友好关系发展带来的影响。(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非关系发展的成功经验。(3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宋之际,乡村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唐宋推行的科举考试造就了一个拥有特权却居于乡间的士绅阶层。宋朝以后,随着识字率的激增和文化的相对普及,中央的秩序、教化逐步延伸到基层。吕大钧首创吕氏乡约,后由王守仁发扬光大;朱熹等理学家则开始将宗族制度庶民化。明朝后期,里甲制度崩坏,就由乡约、保甲承担了村落治安职能。清朝的里甲、保甲、乡地、宗族、包税人则承担催征赋税的职能,基层自治功能被明清时期勃兴的宗族等各种社会组织分担。摘编自蒋楠历史视
14、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材料二传统英国乡村治理,其实质是以庄园为核心的生产活动的安排问题和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调节问题。贵族阶级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分割,将部分司法和行政权转移到庄园中,以庄园法庭为载体,有效地维护着贵族的政治、经济地位。庄园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历史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为英国土地私有产权的形成,农业的资本主义经营和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使得英国政治变迁具有精英斗争的特征,庄园制度也衍生出了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摘编自朱可心庄园制传统与英国乡村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唐宋至明清时期乡村治理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历史原因。(8分)(2)根据材
15、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英国乡村治理的主要做法,并分析其影响。(6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古代货币演变概况时期概况商周时期以贝壳作为主要货币,出现铜质货币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使用蚁鼻钱、黄河流域多用布币、齐燕使用刀币、秦国使用圆形方孔钱等秦朝黄金为上币,铜钱为半两钱,重如其文。而珠玉、龟币、贝壳、银、锡等为器饰与珍宝,排除在法定货币之外汉朝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唐朝主要使用“开元通宝”钱,钱帛并行宋朝以铜钱为主,出现铁钱和纸币元朝纸币成为基本流通货币,铜钱已不占有主要的地位,白银的流通量占有相当比例明朝大力推行纸币大明宝钞,后来改为钱钞兼用。嘉靖后,白银成为法定货币(以称量
16、货币非铸币存在)清朝大额交易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外来银元多有流通。清末开始铸造银元摘编自萧清中国古代货币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两条有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结论,并予以说明。(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2分)单元目标检测卷十四1.C题干材料“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说明当时国人的意见对当政者有制约作用,这里所体现的民主是一种原始民主,故选C项。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D确立责任内阁制度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而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仿效美国的三权分立,主要目的不是保障议会的中心地位,故B项错误;制约总统
17、的行政权不能反映提高行政效率,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主要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故D项正确。3.D张居正认为“方今急务,惟在正人心、明学术”,奏请取消纳粟、纳马、纳银入监读书的惯例,并考核现有生员,学业期满文理不通的发充胥吏或罢黜为民。张居正的这一举措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体现了士大夫经世致用的抱负,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中张居正提倡的举措缓解了明朝选官制度的积弊,但“解决了”说法欠妥,故A项错误;这一举措并未放松政府对士人的人身控制,故B项错误;这一举措不能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故C项错误。4.C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六科给事中的具体职权是监督六部的工作,这有利于维护封建秩
18、序的稳定,故选C项;唐朝三省六部行使行政权而不是监督权,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科给事中直属皇帝,排除 B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监察权而不是行政决策方式,排除D项。5.A题干表格中的外国语学校、军事学校、技术实业学校创办的时间集中在18621896年,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清政府注重外语、军事和科技教育,为洋务运动培养军事和实用技术人才,故选A项;题干材料反映了学习西方科技的思想,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排除;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排除D项。6.C英国的权力中心在议会,题干材料没有体现议会被政党操控,故A项错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在于其君主立宪政体,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
19、材料“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可知文官成为政府中不参与党派之争的群体,有利于保证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分权制衡的特征,故D项错误。7.D根据题干材料中朱元璋编纂了刑事案例大诰及大诰法外施法等现象,可知君主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故选D项。A项不符合题意,B、C两项发生在清朝,均排除。8.C题干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的法律基本都借鉴了罗马法,反映出罗马法的立法原则在中世纪继续沿用,故选C项;题干材料仅体现了中世纪西欧国家借鉴罗马法来制定法律,没有涉及罗马法生而平等的基本原则,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排除;题干材料体现的是中世纪西欧国家借鉴
20、罗马法来制定法律,属于立法方面的内容,而宗教法庭是司法机构,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中世纪末的西欧否定了宗教法庭的作用,排除D项。9.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在后世漫长的时间里,虽经过多次修改,但罗马统治者都没有以明文废止它,这说明十二铜表法在罗马法律体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故选A项;虽然十二铜表法是以往习惯法的汇编,但这不是古罗马青少年必须学习十二铜表法和罗马统治者没有以明文废止它的理由,排除B项;十二铜表法保留了大量落后的风俗习惯,因此它不是一部十分完备和先进的成文法,排除C项;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450年左右,即罗马共和国早期,而西塞罗生活于罗马共和国晚期,所以十二
21、铜表法不可能渗透西塞罗的自然法理念,排除D项。10.C根据题干材料“祭公谋父以增修于德而无勤民于远试图谏止,周穆王执意西征,仅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此后,戎狄不朝”,可知祭公谋父的谏言强调“德政爱民”,执意用兵的周穆王并未达到目的,“戎狄不朝”这一结果从侧面反证了“德政”的重要性,故选C项。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犬戎未及时进贡,反映了分封制下君臣关系制度化遭到挑战,排除A项;由题干材料无法得出谏议制度起源于西周,排除B项;由题干材料无法得出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排除D项。11.A题干材料“考虑到沿海治安等,复设”“明军收复澎湖”反映了明朝政府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故A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涉及的
22、是澎湖地区,未涉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排除B项。题干材料仅涉及国家对澎湖地区的主权管辖,没有涉及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排除C项。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12.B根据题干材料“必须备有一定的准备金,以保证纸币能得到自由兑换”,可知此举的直接目的是维持兑换,保证货币信用稳定,故选B项。13.C摊丁入亩,按土地的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使无地少地的农民减轻了丁役负担,不再被强制束缚在土地上,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故选C项;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出现的根源,赋役制度的变化与缓解土地兼并无关,排除A项;摊丁入亩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被废除,排除B
23、项;这一措施与广东海外贸易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14.D户籍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对人民控制的重要手段,并不具有缓和土地兼并、遏制社会贫富分化和发展商品经济的作用,故排除A、B、C三项,D项正确。15.B由题干材料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族田主要有两种用途:一是家族祭祀,二是家族救济,因此政府对族田的保护有利于维护宗法关系以巩固统治秩序,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涉及族田与政府税收的关系,故A项错误;“弘扬耕读传家的观念”只能反映出题干材料的部分信息,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政府对族田的保护是为了打击盗卖族田者,并非针对地方豪族,故D项错误。16.参考答案:(1)依据不同:分封制出身、血缘宗
24、族;郡县制军功、选贤任能。方式不同:分封制世袭;郡县制君主任命。(其他言之有理即可)(2)性质: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助理机构(或秘书性质的机构、内侍机构、顾问机构)。作用: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答简、密、速等方面亦可);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17.参考答案:(1)新发展:进行直接交往;海上贸易发达;友好交往;建立外交关系。原因:政治方面,唐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中央集权加强;统治者的重视。经济方面,唐宋时期经济发展,尤其是宋朝城市发展,商业繁荣,为中非之间的海上贸易奠定了物质基础。科技文化方面,唐宋时期文化繁荣;航海、造船技术发达。对外关系方面,唐宋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交通方面,海上
25、交通发达。(2)对中国:外交方面,有利于冲破美国对华封锁;有利于改变中苏关系恶化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经济方面,有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对非洲:有利于巩固非洲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成果,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世界: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3)经验:独立自主;友好交往;合作共赢;平等互信。18.参考答案:(1)特点:由官方主导向官绅结合发展;士绅发挥较大作用;中央的权力逐步延伸到乡村;儒家伦理不断渗入乡村治理;宗法色彩明显;基层自治分工明确;等等。(答对三点即可)原因: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科举制的推行;文化、教育的发展;儒学的发展;宗法
26、观念的影响;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等等。(答对三点即可)(2)主要做法:以庄园为核心,安排庄园的生产活动;处理好庄园内部的社会关系;贵族将部分司法和行政权转移到庄园。(答对两点即可)影响: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得英国近代政治具有精英政治的特征;使得英国形成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为近代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等等。(答对三点即可)19.参考答案:示例结论一:中国古代货币经历了三次演变,先后形成了铜币时期、纸币时期和白银货币时期。说明:春秋以后,铜币逐渐成为我国主要货币;宋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出现,宋元明三个朝代,政府都发行过纸币。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法定货币,中国货币体系进入白银时代。结论二:中国古代货币经历了由杂乱到统一的发展过程。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导致货币形态多样而复杂;秦统一全国后,统一了货币,圆形方孔的重量钱成为标准形态;唐朝进而发展为宝文钱,影响深远,成为以后各朝铜币铸造的典范。- 1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