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5 ,大小:835.50KB ,
资源ID:299105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9910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阶段性联合考试试题(A卷)(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阶段性联合考试试题(A卷)(含解析).doc

1、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阶段性联合考试试题(A卷)(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高原反应是人快速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高海拔造成的气压低,含氧量少等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由于氧分压降低,机体对低氧环境耐受性降低,从面造成缺氧,会由此引发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症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外界环境可以影响内环境稳态B. 内环境可以自我调节以减少外界对人体的影响C. 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D.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充要条件【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

2、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生理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高原反应说明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可能会遭到破坏,A正确;B、机体通过内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减少外界对人体的影响,B正确;C、由题干信息“机体对低氧环境耐受性降低从面造成缺氧,会由此引发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症状”可知,机体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C正确;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错误。故选D。2. 一种食物往往含有多种化学

3、成分,它们经过消化吸收,代谢之后也会产牛多种不同化学性质的代谢产物。这些产物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还有很多呈中性。不能随意根据一种代谢产物来认定原来食物的酸碱性。事实上,人体的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等能够控制酸碱平衡,同时血液中有很多缓冲对,它们组成了身体内部的酸碱缓冲系统。在正常人体内,酸碱度能够维持相对稳定。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食物经代谢后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的物质,但生物体的pH不会发生显著变化B. 缓冲对调节pH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C. 多吃“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可以调节人的“酸碱体质”D. 人体内的缓冲对主要包括HCO3-/H2CO3、HPO42-/H2PO4-等【

4、答案】C【解析】【分析】食物的酸碱性并非指味觉上的酸碱性,也不是指化学上所指的溶液的酸碱性,而是指食物在体内代谢最终产物的性质来分类。细胞外液中有缓冲对,能将人体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详解】A、食物经代谢后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的物质,由于缓冲对能调节pH,所以生物体的pH不会发生显著变化,A正确;B、缓冲对调节pH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B正确;C、在正常人体内,酸碱度能够维持相对稳定,所以多吃“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不能调节人的“酸碱体质”,C错误;D、人体内的缓冲对主要包括HCO3-/H2CO3、HPO42-/H2PO4-等,D正确。故选C。【点睛】3.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5、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其意思是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春捂”会使人体体温升高B. “秋冻”的感觉是在下丘脑形成的C. “春捂秋冻”可以帮助机体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D. “捂”能够增加产热抗冻能力【答案】C【解析】【分析】“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咱们老祖宗们总结下来的一句养生谚语。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到冷的时候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其中蕴含的生物学道理与人体体温调节密切相关,如果体温太高或太低,都会使人体生理功能受到损害。【详

6、解】A、正常人的体温基本保持不变,处于动态平衡中,“春捂”不会使人体体温升高,A错误;B、产生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是,B错误;C、“春捂秋冻”可以帮助机体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C正确;D、“捂”不能够增加产热抗冻能力,D错误。故选C。4. 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兴奋传递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A. 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B. 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 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D. 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该止痛药不损伤神经元结构,且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不变,所以

7、药物可能是使递质无法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详解】A、如果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减少,A错误;B、止痛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阻碍了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达到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目的,B正确;C、如果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减少,C错误;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减少,D错误。故选B。5. 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结合后,转变为有活性的凝血酶,而凝血酶的产生又能加速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的结合。下列哪项调节过程的机制与此最为相似( )A. 寒冷时,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B. 进餐

8、后,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糖浓度下降C. 排尿时,尿液进入尿道,可反射性的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D. 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这样害虫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答案】C【解析】【分析】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生成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详解】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结合后,转变为有活性的凝血酶,而凝血酶的产生又能加速凝血酶原与凝血因

9、子的结合;该反应属于正反馈调节。A、寒冷时,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A错误;B、进餐后,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糖浓度下降属于负反馈调节,B错误;C、排尿时,尿液进入尿道,可反射性的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这属于正反馈调节,C正确;D、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这样害虫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错误。故选C。6. 研究发现,在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电压门控Na通道和电压门按K通道的开放或关闭依赖特定的膜电位,其中电压门按K通道的开放或关闭还与时间有关,对膜电压的响应具有延迟性;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一定刺激时,该部位膜电位出现变化

10、到超过阈电位时,会引起相关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开放,从而形成动作电位。随着相关离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恢复到静息电位,该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和相关离子通道通透性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动作电位是由于足够强度的刺激引起膜电位的变化,导致电压门控Na通道开放,Na大量涌入细胞内而形成的B. c点膜内外两侧Na浓度相等;而d点的膜内侧Na浓度已高于外侧C. d点不能维持较长时间是因为此时的膜电位导致电压门控Na通道快速关闭,电压门控K通道大量开放D. K通道和钠钾泵参与了曲线df段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1、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1)概念: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

11、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呈外正内负状态。(2)形成机制是: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K+有较高的通透能力而对其他离子的通透能力较小;细胞膜内外离子由于Na+-K+泵的作用而呈现不均衡分布;细胞内K+浓度大于细胞外而细胞外Na+浓度大于细胞内。因此安静状态时K+就会顺浓度差由细胞内移向细胞外,造成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电位变正。外正内负的电位差一方面可随K+的外移而增加,另一方面,它又阻碍K+的进一步外移。最后驱使K+外移的浓度差和阻止K+外移的电位差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这时相对稳定的膜电位称为K+平衡电位,它就是静息电位。2、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1)概念:是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

12、基础上产生的一次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变化过程,包括峰电位和后电位。(2)形成机制:峰电位的上升支是由大量Na+快速内流形成,其峰值接近Na+平衡电位;峰电位的下降支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后电位又分为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它们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正后电位时还有Na+泵的作用,从膜内泵出3个Na+,从膜外泵入2 个K+。【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一定刺激时,该部位膜电位出现变化到超过阈电位时,会引起相关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开放,从而形成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由于足够强度的刺激引起了膜电位的变化,导致电压门控Na+通道开放,Na+大量涌入细胞内而形成的,A正确;B、c点膜电位为0,此时

13、膜内外两侧Na+浓度不相等;cd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B 错误;C、d点不能维持较长时间,是因为此时的膜电位导致电压门控Na+通道快速关闭,电压门控K+通道大量开放,从而使膜电位发生改变,C正确;D、根据试题分析,K+通道和钠钾泵参与了曲线df段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D正确。故选B。7. 正常情况下,由尿排出的K+大约是肾小球滤过的K+量的1/10,当给人以大量钾盐时,尿中K+排出量可超过肾小球滤过的K+的量。这一事实说明( )A. 肾小管和集合管既能重吸收K+,又有分泌K+的能力B. K+的分泌和重吸收既可能是主动运输,也可能是被动运输C. 肾脏排出K+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D

14、. K+的分泌和Na+的重吸收相关联,都受醛固酮的促进【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体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对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重要功能。【详解】A、该事实说明肾小管和集合管既能重吸收K+,又有分泌K+的能力,A正确;B、K+的分泌和重吸收均为主动运输过程,B错误;C、肾脏排出K+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C错误;D、从该事实不能看出K+的分泌和Na+的重吸收的关系及受何种激素的影响,D错误。故选A。8. 闰绍细胞是脊髓前角内的一种抑制性神经元,闰绍细胞受脊

15、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枝的支配。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蛋白毒素,可以抑制感染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下图表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闰绍细胞共同支配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过度兴奋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闰绍细胞的活动可减弱运动神经元兴奋带来的肌肉反应B. 强刺激b处,a、c、d三点中检测不到电位变化的是a点C. 闰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膜电位不会改变D. 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可能会出现肌肉持续性收缩症状【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

16、梢和他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详解】A、闰绍细胞是脊髓前角内的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闰绍细胞的活动可减弱运动神经元兴奋带来的肌肉反应,防止肌肉过度兴奋,A正确;B、由题图可知,题图中兴奋传递是abcd,d兴奋抑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因此刺激b处,兴奋可以传至c、d,不能传至a,所以在c、d处检测到膜电位

17、变化,a处检测不到膜电位变化,B正确;C、闰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其膜电位会发生改变,C错误;D、破伤风毒素抑制感染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因此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后,抑制性神经递质不能释放,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不能及时由兴奋状态转变为抑制状态,肌肉会持续收缩,D正确。故选C。9. 性激素进入靶细胞后与受体结合形成的“激素-受体蛋白复合物”,可在细胞核中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生理调节效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性激素进入靶细胞需载体协助并消耗ATPB. 激素与受体识别并形成复合物的过程具有特异性C. “激素-受体蛋白复合物”进入细胞核的通道是核

18、孔D. “激素-受体蛋白复合物”能改变特定基因的表达【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性激素属于脂质,可自由穿过细胞膜,性激素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B、激素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体现了激素的特异性,B正确;C、“激素-受体蛋白复合物”属于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核的通道只能依赖于核孔,C正确;D、“激素-受体蛋白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后,会改变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特定的性状,D正确。故选A。【点睛】性激素的分级反馈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则可以促进性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性激素,当性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

19、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性激素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10. 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B. 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作用相抗衡C. 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D. 降钙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分析,当血钙浓度下降时促进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的,从而使血钙浓度上升;当血钙浓度上升时促进甲状腺C细胞

20、分泌降钙素,从而使血钙浓度下降。两种激素的作用相反,表现为拮抗关系。【详解】A、血钙含量降低会引起肌肉抽搐,血钙含量高会引起肌肉乏力,A正确;B、由题意分析,当血钙浓度下降时促进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的,从而使血钙浓度上升;当血钙浓度上升时促进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降钙素,从而使血钙浓度下降。两种激素的作用相反,表现为拮抗关系,B正确;C、根据题意分析,人体血钙浓度在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的共同调节下维持相对平衡,而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C正确;D、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说明降钙素不能促进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过程,所以血钙浓度下降,D错误。故选D。11. 肌肉的运动是受传出神

21、经支配的,传出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肌细胞中肌丝的滑行导致肌细胞的收缩、舒张,肌浆网(特化的内质网)具有储存、释放和回收Ca2+的功能,触发和终止肌丝滑行的关键是肌浆(肌细胞内的基质)中Ca2+的浓度高低。研究发现,当肌浆中Ca2+的浓度高于阈值时,将刺激肌丝滑行,导致肌细胞收缩。将离体的骨骼肌细胞放在无钙的培养液中,给予适宜的刺激,骨骼肌细胞能正常收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神经-肌肉接头”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B. 动作电位只能在神经元上产生C. 刺激肌丝引起肌细胞收缩的Ca2+可能来源于肌浆网释放D. 骨骼肌细胞的肌浆网释放Ca2+与外界钙离

22、子内流无关【答案】B【解析】【分析】题意分析,“神经-肌肉接头”是传出神经末梢与肌细胞接触部位,而肌细胞中肌丝的滑行导致肌细胞的收缩、舒张,故“神经-肌肉接头”属于效应器,肌浆网具有储存、释放和回收Ca2+的功能,触发和终止肌丝滑行的关键是肌浆中Ca2+的浓度高低,当肌浆中Ca2+的浓度高于阈值时,将刺激肌丝滑行,导致肌细胞收缩。将离体的骨骼肌细胞放在无钙的培养液中,给予适宜的刺激,骨骼肌细胞能正常收缩,说明肌细胞的正常收缩与细胞外钙离子浓度无关。【详解】A、“神经-肌肉接头”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因此“神经-肌肉接头”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A正确;B、动作电位也能在肌肉细胞上产

23、生,B错误;C、题意显示肌浆网(特化的内质网)具有储存、释放和回收Ca2+的功能,据此可推测刺激肌丝引起肌细胞收缩的Ca2+可能来源于肌浆网释放,C正确;D、将离体的骨骼肌细胞放在无钙的培养液中,给予适宜的刺激,骨骼肌细胞能正常收缩,根据该事实可推测骨骼肌细胞的肌浆网释放Ca2+与外界钙离子内流无关,D正确。故选B。【点睛】12. 河豚毒素(TTX)能影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对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科学家利用枪乌贼神经元进行实验,探究TTX对兴奋传递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组别处理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并测|得动作电位峰值(mV)室温,0.5ms 后测

24、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峰值(mV)未加TTX(对照)7575浸润在TTX中5min后656510min后502515min后400A. 枪乌贼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沿着树突传送下去B. 若微电极刺激强度增大,则突触前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峰值也会变大C. 根据II、II、IV组可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引起的D. 河豚毒素生理作用可用来开发治疗肌肉松弛症的药物【答案】C【解析】【分析】据表分析,第组处理说明,神经元兴奋时,膜外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膜外比膜内电位低75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

25、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已知河豚毒素对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即对突触后膜上受体无影响。从、组可推断,神经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详解】A、枪乌贼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沿着轴突传送下去,A错误;B、在一定刺激强度内,神经纤维膜上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超过阈值则不再增加,B错误;C、由分析可知,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引起的,C正确;D、由分

26、析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会阻碍肌肉收缩,不可用来开发治疗肌肉松弛症的药物,D错误。故选C。【点睛】13. 合成类固醇多数为雄性激素的衍生物,能够明显促进肌肉的生长,增强肌肉的力量,是目前使用频度较高的一类兴奋剂。男性运动员长期服用该类物质会引起雄性激素分泌下降甚至不育。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雄性激素分泌的过程存在反馈调节B. 服用该种兴奋剂后,体内促性腺激素含量减少C. 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D. 长期服用该类物质,能够促进性腺生长发育【答案】D【解析】【分析】雄激素属于固醇类化合物,能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当雄激素含量过高,通过

27、负反馈条件,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相关的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详解】AB、性激素分泌属于反馈调节,服用该兴奋剂后血液中雄激素含量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使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量减少,导致自身产生的雄性激素减少,AB正确;C、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具有感受、传导、分泌、调节等功能,C正确;D、长期服用雄激素及其衍生物类兴奋剂,会引起自身雄激素分泌异常,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性腺萎缩,D错误。故选D。14. 人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失血时,在相关神经的作用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机体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特征

28、,有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不健康的作息一熬夜会破坏人体肾上腺素等分泌的昼夜节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肾上腺素的分泌是受分级调节控制的B. 肾上腺素可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后膜电位变化C.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D. 体液调节可以作为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答案】A【解析】【分析】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详解】A、肾上腺素的分泌不存在分级

29、调节控制的,A错误;B、肾上腺素可作为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后膜电位变化,B正确;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C正确;D、在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D正确。故选A。15. 十九世纪流行这样一种理论:动物血液中的糖都是直接从食物中来的,血液中的糖的多少取决于所吃糖的多少。为了检验这种理论,贝尔纳用狗做了以下实验:他用糖和肉分别喂狗,几天之后,发现它们血液中都有大量的糖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贝尔纳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不支持当时流行的理论B. 减少食物中糖的摄入就能控制血液中糖的含量C. 实验说明血液中糖的来源不仅是直接来自糖类食物D. 食物中

30、的肉进入体内后能通过生化反应转变为糖【答案】B【解析】【分析】1、血糖的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元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详解】A、根据题干分析可知,食物中的肉能通过生化反应转变为糖,贝尔纳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不支持当时流行的理论,A正确;B、根据题干分析可知,如果减少食物中糖的

31、摄入,但以肉为食物,就不能控制血液中糖的含量,B错误;C、贝尔纳用糖和肉分别喂狗,几天之后,发现它们的血液中都有大量的糖分,这说明动物血液中的糖不都是直接来自糖类食物,C正确;D、根据题干分析可知,食物中的肉进人体内后能通过生化反应转变为糖,D正确。故选B。二、不定项选择题16. 研究人员发现,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喷水管皮肤时,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鰓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图1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图2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若刺激b处,在a、c、d处只有d处能检测

32、到电位变化B. 缩鰓反射活动的效应器是鳃肌C. 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Ca2+内流减少D. 刺激a点也能引起缩腮反射【答案】B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及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的神经元包括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其中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详解】A、突触间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刺激b处,刺激可从中间神经元传到运动神经元,只可在d处检测到电位变化,a、c处检测不到,A正确;B、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B错误;C、轴

33、突末梢处Ca2+内流减少,使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C正确;D、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D错误;故选BD。17. 小龙虾的神经系统中有一种特殊的突触,这种突触间隙极小,仅有23nm。带电离子和局部电流可通过相邻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通道直接传递信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信号在该突触中的传递方向可能是双向的B. 信号在该突触中的传递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 该突触结构可能有利于动物对伤害性刺激快速做出反应D. 兴奋在这种突触中的传递存在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化【答案】BD【解析】【分析】兴奋在两个神

34、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详解】A、由于突触间隙极小,且带电离子和局部电流可通过相邻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通道直接传递信号,则信号在该突触中不需要转换为化学信号,因此传递方向可能是双向的,A正确;B、信号在该突触中传递未体现胞吞、胞吐、细胞融合等现象,因此未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C、由于信号在突触间传递无需转换,则信号的传递速度快,时间

35、短,因此该突触结构可能有利于动物对伤害性刺激快速做出反应,C正确;D、该信号的传递中所利用的蛋白质通道,属于两个细胞间所形成的进行信息交流的通道,无信号的转化,D错误。故选BD。18. NO是一种可自行失活(平均5s后即失活)的神经递质,它凭借其脂溶性穿过细胞膜,迅速在细胞间扩散,可不经受体介导直接进入突触后膜细胞内,如果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通过增强GC(鸟苷酸环化酶)的催化活性,打开离子通道,使血管平滑肌松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NO只能单向传递B. 突触后膜上没有NO的特异性受体C. NO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释放至细胞外D. NO可打开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Na+通道【答案】AD【解

36、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NO是一种自行失活(平均5s后即失活)的神经递质”,说明该神经递质不需要灭活机制;”它凭借其脂溶性穿过细胞膜,迅速在细胞间扩散,不经受体介导,直接进入突触后膜细胞内”,说明该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不需要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其作用是“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通过增强GC(鸟苷酸环化酶)的催化活性,打开离子通道,使血管平滑肌松弛”。据此信息判断各选项。【详解】A、NO凭借其脂溶性可自由穿过细胞膜,不经受体介导,说明其可双向传递信号,A错误;B、NO不经受体介导,直接进入突触后膜细胞内,说明其发挥作用不需要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B正确;C、根据题意可知,NO凭借其脂溶性穿

37、过细胞膜,说明其释放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C正确;D、NO可打开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判断打开的很可能是氯离子通道,抑制突触后膜兴奋而导致平滑肌松弛,D错误。故选AD。19. 人体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如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但该抗体不能发挥乙酰胆碱的作用(如甲图所示)。“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乙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抗体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Graves

38、氏病患者的抗体是由垂体合成的B.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的抗体和Graves氏病患者体内的抗体作用一样C. 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X激素的分泌增加,Y激素的分泌量减少D. Graves氏病患者的代谢速率往往比正常人高【答案】AB【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甲可以看出,左侧的突触上,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抗体结合后被胞吞并分解;右侧的突触上,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抗体结合从而无法与乙酰胆碱分子结合,导致乙酰胆碱无法发挥作用,表现为重症肌无力。分析乙图可以看出,X激素是甲状腺激素,Y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由于Graves氏病患者产生的抗体与受体结合后会发生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效应,故甲状腺激素的

39、分泌量会增加,当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抑制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因此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减少;由于病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多,新陈代谢旺盛,体温会偏高。【详解】A、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A错误;B、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的抗体和Graves氏病患者体内的抗体作用不同,B错误;C、由题意“Graves氏病”是由于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可知,所以激素X增多,通过反馈作用使激素Y分泌减少,C正确;D、由于病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多,新陈代谢旺盛,Graves氏病患者的代谢速率往往比正常人高,D正确。故选AB

40、。20. 下图表示用电压计测量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的大小及其在相应条件下发生变化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在神经细胞恢复静息电位过程中,上发生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B. 神经细胞静息时,主要靠过程C. 若在处膜外给该细胞一个能引起兴奋的刺激,则图中电压计指针将偏转1次D. 图中电压计指针指示的数值是该细胞静息时膜电位【答案】BC【解析】【详解】A、据图分析,上发生的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且消耗能量,因此为主动运输,A正确;B、神经细胞静息时,K+外流,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发生在图中过程,B错误;C、在处膜外给该细胞一个能引起兴奋的刺激,图中电压计

41、指针将偏转2次,C错误;D、图中电压计指针指示的数值是该细胞静息时膜电位,D正确。故选BC。三、非选择题21. 人工肾能部分替代真正的肾脏起作用。患者的血液在中空纤维中向一侧流动,一种称为透析液的水溶液在中空纤维外向相反方向流动。血液中的小分子废物通过血液透析膜(中空纤维壁)进入到透析液中。血液从患者臂部或腿部的血管通路流人人工肾,经过人工肾得到净化后,又流回静脉(见下图)。(1)人工制造的血液透析膜模拟了生物膜的_特性。(2)为了防止某些盐类等有用物质随着废物离开血液,透析液中的酸碱度和渗透压(溶液浓度)应与_中的基本相同。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的含量有关。(3)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

42、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_。体检时,通过检查血浆的_两方面来预示机体是否处于健康状态。正常机体通过_调节机制使得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4)内环境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_。【答案】 (1). 选择透过性 (2). 正常血液 (3). 蛋白质和无机盐 (4). 相对的 (5). 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 (6). 神经-体液-免疫 (7).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解析】【分析】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详解】(1)透析型人工肾

43、中的血液透析膜模拟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2)人工制成血液透析膜是半透膜,主要是透析血液中的尿素,所以透析液中的酸碱度和渗透压均应与正常血液中的基本相同。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3)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的。通过检查血浆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两方面来预示机体是否处于健康状态。正常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使得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4)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是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是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点睛】本题以人工肾为素材,考查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44、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22. 大鼠神经元单独培养时,其轴突侧支返回细胞体,形成自突触(图1)。电刺激这些形成了自突触的神经元细胞体引起兴奋,测定胞体上某点电位变化结果如图2。部分神经元电位变化为曲线,其余神经元为曲线。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上述所有神经元后,再进行相同刺激,测定结果为曲线。(1)神经元产生和维持一68mV膜电位的主要原因是_,此时膜内的K+浓度比膜外的_(填“高”或“低)。(2)胞体受刺激后,电位变化出现第一个峰值的原因是_,此时的膜电位表现为_。若提高培养液中的相应离子浓度,该电位将_。(3)曲线的a峰形成的原因是_。(4)由图2可知,谷氨酸可以使

45、突触后膜发生_(“阳”或“阴”)离子内流。发生曲线变化的神经元自突触处_(“有”或“没有”)谷氨酸受体。【答案】 (1). K+外流 (2). 高 (3). Na+内流 (4). 外负内正 (5). 增大 (6). 兴奋沿轴突侧支传导,经突触结构,引发胞体产生新的神经冲动,产生第二个峰值(a峰) (7). 阳 (8). 有【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

46、膜构成的。【详解】(1)图中-68mV电位是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K+外流是神经元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此时膜内K+的浓度比膜外高。(2)胞体受刺激后,Na+内流,使细胞膜内阳离子的浓度高于膜外侧,形成动作电位,此时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若提高培养液中的相应离子浓度,该电位将增大。(3)兴奋传至轴突侧支的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与胞体膜(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新的神经冲动,产生第二个峰值。(4)谷氨酸作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下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谷氨酸可以使突触后膜发生阳离子内流。发生曲线变化的神经元自突触处有谷氨酸受体。【点睛】

47、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3. 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仅能使无机盐离子选择性被动通过的一类通道蛋白。在离子通道上常具有门,因此又称为门通道。根据门开关条件的不同,大体分为电压门通道、配体门通道和压力激活通道(如图1所示)。电压门通道由膜电位控制门的开关;配体门通道的开关取决于细胞内外特定的物质(配体)与相应的通道蛋白(受体)是否结合,从而影响离子进出细胞;压力激活通道的开关取决于机械力的作用。图2是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神经冲动、刺激肌肉收缩过程中相关离子通道先后开放和关闭的示意图(各门通道开放顺序已数字标注)。请据图分析

48、回答问题:(1)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神经元的_末梢,引起_离子内流,乙酰胆碱释放后经_方式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_结合。(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离子通道X、Y、Z中,能将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的是_。(3)图2中,Na+和Ca2+跨膜运输的方式都是_。(4)心室收缩时将血液射入主动脉,刺激血管壁上的_,从而将该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此过程依赖于细胞膜上的_通道的作用。【答案】 (1). 轴突 (2). Ca2+ (3). 扩散 (4). 特异性受体 (5). Y (6). 协助扩散 (7). (压力)感受器 (8). 压力激活通道【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结构完成的, ,

49、具体而言就是依靠一种叫做神经递质的物质,兴奋先到达的突触前膜(一般在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的神经末梢上),由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兴奋释放神经递质,通过扩散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详解】(1)突触前膜一般在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的神经末梢上,兴奋到达突触前膜首先引起电压门Ca2+通道开放,引起Ca2+离子内流,乙酰胆碱释放后经扩散方式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性性受体结合。(2)结合图1,可判断出X、Z为电压门通道,Y为配体门通道,能将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的是配体们通道Y。(3)离子通道是无机盐离子选择性被动通过的通道蛋白, Na 和 Ca 2

50、 都经被动运输进出细胞,需要通道蛋白,所以属于协助扩散。(4)心室收缩时将血液射入主动脉,刺激血管壁上的感受器,从而将该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压力激活通道的开关取决于机械力的作用,所以此过程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压力激活通道的作用。【点睛】本题考查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物质运输,意在考查考生的获取信息、识图、理解、分析能力。24. 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其作用机制见图1(GLUT-4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人体内还存在由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糖异生途径,据报道科学家已发现了参与糖异生的一种关键性酶PEPCKI,其作用过程如图2所

51、示。(1)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经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途径,一方面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_,另一方面促进葡萄糖转化成脂肪等非糖物质。(2)据图1分析,发生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的可能原因有_。a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b含GLUT-4的囊泡移动受阻cGLUT-4基因表达不足d信号传导过程受阻(3)据图2推测,血糖浓度升高后,可促进PEPCKI的乙酰化从而_糖异生作用,该过程属于_调节。(4)机体内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的途径,与糖异生途径_(“是”或“不是”)一个可逆反应。(5)研究发现,胰岛A细胞的分泌物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请利用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验证该结论,简要写出实验设

52、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材料及用具:低糖培养液,正常糖培养液,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过滤装置,胰岛素定量检测仪器等。实验设计思路:_。预期实验结果:_。【答案】 (1). 摄取利用储存 (2). bcd (3). 抑制 (4). (负)反馈 (5). 不是 (6). 用低糖培养液(实验组)和正常糖培养液(对照组)分别培养胰岛A细胞,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细胞和滤液。用两组含滤液的培养液分别培养胰岛B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7). 低糖培养液组(实验组)的胰岛素含量高于正常糖培养液组(对照组)【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内信号分子的传导,引起GL

53、UT-4基因表达增加,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氧化分解及储存。图2:通过促使PEPCKI酶活性的降低即促进PEPCKI乙酰化,从而加速PEPCKI的水解,使糖异生途径受阻,从而调节血糖浓度。【详解】(1)据图1分析可知,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内信号分子的传导,引起GLUT-4基因表达增加,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氧化分解及储存。(2)据图1分析可知,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可能是:GLUT-4基因表达不足,GLUT-4数量较少;含GLUT-4的囊泡移动受阻,导致GLUT-4不能发送到细胞膜;胞内信号传导过程受阻。故选:bcd。(3)据图2分析可知,血糖浓度升高后,可促进PEPCKI的乙酰化从而

54、抑制糖异生作用,该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4)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机体内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和糖异生是不同的反应,需要的酶不同,因而不是一个可逆反应。(5)根据题意,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胰岛A细胞的分泌物,因变量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实验设计思路:用低糖培养液(实验组)和正常糖培养液(对照组)分别培养胰岛A细胞,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细胞和滤液。用两组含滤液的培养液分别培养胰岛B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预期实验结果:低糖培养液组(实验组)的胰岛素含量高于正常糖培养液组(对照组)。【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

55、;设计实验能力25. 下丘脑和垂体在人体的分泌活动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调节内环境渗透压平衡过程中:垂体储存着来自下丘脑分泌的_(激素)主要功能是使血浆渗透压_。血钠含量降低时,_(部位)增加分泌_(激素),促进_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平衡。(2)图中c的调节机制,属于_调节;过程中属于负反馈的是_。(3)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与c具有协同作用的_(激素)分泌量也将增加,导致产热增加。如果用激素c饲喂小白鼠,再放人密闭容器中,其对缺氧的敏感性将_。体温平衡的调节方式为_【答案】 (1). 抗利尿激素 (2). 降低 (3). 肾上腺皮质 (4). 醛固酮 (5).

56、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6). 分级 (7). 和 (8). 肾上腺素 (9). 提高 (10). 神经-体液调节【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a表示生长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2、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详解】(1)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故抗利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可维持血钠平衡。(2)图中c的调节机制,属于分级

57、调节;血液中的c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及分泌减少,即图中和属于反馈抑制作用。(3)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将增加,促进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耗氧量增加,产热量增加。所以与c甲状腺激素具有协同作用的是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机体的耗氧量增加,所以如果用c甲状腺激素饲喂小白鼠,再放入密闭容器,小白鼠对氧气的需求量增加,其对缺氧的敏感性将提高。体温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点睛】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功能及分级调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神经调节,把内环境各种稳态与调节的知识点融合到一道题上,范围广,但题型比较基本。平时练习这几个调节一定要熟,还要融会贯通。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