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三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网络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对社会生活领域的广泛渗透,不仅严重地冲击了当下的社会秩序和规则体系,更加深了人类现代生活的风险程度,极大地增加了个人生活的流变系数,使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在物理空间的维度里,人们在血缘的身份确证、地缘的时空限制和业缘的群体认同等因素的制约下,进行着有限的交往。然而,虚拟空间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和交往领域,交往主体以符号化的形式开展着全新的网际交往。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构成了虚拟主体的符号化表达,使得虚拟环境中的交往主体摆脱了现实世界中生理、地域和
2、身份的束缚,增强了交往的自主性,丰富了交往的形式。但是,新型交互模式的出现,也不可避免地给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与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相伴而生,虚拟生存虽然改变了现代人的技术体验和空间体验形式,但也滋生着现代生存的深层焦虑。虚拟主体是一个符号,进行着自觉选择下的行为体验。现实生活世界与网络虚拟世界的不同境遇和生活规范将造成“本我”与虚拟主体“网我”的分离甚至对立。自我生存方式的分裂,带来的不仅是自我认同的危机,更遮蔽了“本我”的真实性,严重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科技巨大的革命力,在为人类创造超越现实、实现自我、追求解放的条件和手段的同时,也逐渐深化成
3、为一种框架,使人类反被置于技术的框架之中,正如马克思当年指出的:“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技术的无节制扩张,形成了巨大的张力,形成了巨大的科技漩涡,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遵循技术逻辑而生存。事实上,原始的技术充分地凝结和释放着人文智慧,但现代技术的崛起,魔幻般地幻化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导致人与自然、技术与人文之间的关系空前紧张。这种片面性的急剧扩张所形成的科技漩涡,无情地将人类抛入一个机械力高度发达,但生存危机丛生的世界之中,技术逻辑约定着人的生存逻辑,从而使人文价值和人的生命意义走向了失落。在网络信息空间里,人们在
4、面临多元文化交相辉映、多元价值交相激荡、多元信仰交相碰撞的文化样态的同时,还受制于技术理性的支配,导致人的全面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假设技术理性被不断泛化成主导其他更改和衡量意义价值的标尺,被认定为这个时代人的最根本的,也是唯一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那么,根植于人类生活意义的文化生活便彻底地失去了价值根基。这样,科技文化的发展,反过来也制约了人文文化。随着虚拟时代的到来,人文理性和技术理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一系列矛盾加剧了科技文化与人文诉求的断裂,彰显人类生活意义的文化褪去了人文价值更改的关怀,这种人文失落必然滋生着文化的嬗变。(摘编自王丽鸽、李炳毅试论网络社会下人的
5、虚拟生存与全面发展)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与高新技术冲击当下的社会秩序和规则体系,加深人类现代生活的风险程度有关。B. 与物理空间不同,在虚拟空间里的网际交往中,人们的血缘的身份、地缘的时空和业缘的群体将不复存在。C. 原始技术充分地凝结和释放着人文智慧,而现代技术在幻化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作用。D. 人在网络信息空间里,除了面临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等文化样态,也受到技术理性的支配,人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空间扩大、科技涡和文化嬗变三个结果阐述网络时代人的发展的困境
6、。B. 文章除了阐述网络社会带来的现实症结外,也提到了其带来的好处,有辩证意味。C. 文章第三段引用马克思的有关言论,论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负面作用。D. 与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虚拟空间对人生存的影响。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导致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滋生现代生存的深层焦虑。B. 人在网络世界中的虚拟主体“网我”比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主体“本我”更真实,两者可能产生分离甚至对立。C. 现代技术的巨大张力使人们自觉主动地按技术逻辑约定生存逻辑,使人文价值和人的生命意义走向了失落。D. 技术理性如
7、果成为主导其他理性和衡量意义价值的标尺,会制约人文文化的发展,甚至会使人类失去人文价值理性的关怀。【答案】1. B 2. A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B项,夸大其词,“人们的血缘的身份、地缘的时空和业缘的群体将不复存在”错,虚拟空间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和交往领域,但不意味着人们的血缘的身份、地缘的时空和业缘的群体将不复存在。故答案为B。【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
8、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A项,“空间扩大”不是结果,而是原因,其导致的结果是人格裂变。故答案为A。【3题详解】本题考查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观点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强加因果关系,“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与“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有一定的关系,但不一定是因果关系。B项,“人在网络世界中的虚拟主体网我比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主体本我更真实
9、”于文无据。C项,“自觉主动地按技术逻辑约定生存逻辑”错,人在技术张力下不得不遵循技术逻辑而生存。故答案为D。【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
10、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网络在线学习,因为少了在途时间,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再加上通过前沿技术的使用带来更好的教学互动与体验,使教师授课效果更好。但是,在线教育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有的甚至很令人担忧。在线教育不应仅仅是将线下教育通过录像、录音简单上传至网络,而且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釆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满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在线教育者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分寸,做到想学生所
11、想,在线教育才会更上一个台阶。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络隔空对话油腔滑调、想当然的手法,甚至把低俗当有趣。另外,行业竞争激烈却又缺乏有效监管时,在线教育各种过度营销、虚假宣传、提前“抢跑”、“名师”掺假注水等乱象就涌现出来。(在线教育要多点温度和责任)材料二:图表 1: 中国在线教育用户使用率与用户规模统计图表 2: 中国直播互动类教学的组成( 摘编自相关公开资料)材料三:根据公开数据统计,在今年上半年,国内各家 K12 领域的创业公司,累计获得融资已经超过 5亿美元, K12 领域也成了投资人热捧的风口。 K12,是教育领域对“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专有名词,其实就是基础教育领域。但是,
12、投资人和创业者需要意识到,与其他互联网产品的最大不同点,是买单者并非产品或服务的享用者。 K12 的实际买单者,是家长而非学生本身。因此 K12 的发展,还取决于家长对其态度,而非现有的点击量和融资额。另外,不妨将眼界放远,未来最大的蓝海,不能将目光仅盯在 K12,而是扩大视角,如“ 18+”,即高考之后的大学生,以及职场人士。因为,这些人群的触网时间相对自由,财务也有自我支配余地,更为关键的是,入读大学之后的考试,不论是英语、考研考公考证,往往是省级乃至全国级的统一性考试。( 摘编自 在线教育,需要的不只是互联网思维 )材料四:大数据和云计算将海量的数据和用户需求进行高效的处理,创造出良好的
13、用户体验。而 AI 技术又进一步发现、判断、分析并最终解决用户的隐性需求和衍生型需求,这既能扩展厂商的业务范围和盈利空间,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整体市场规模的扩大。此外, AR 等沉浸感强的新兴技术,为实操性强或场景化要求高的学科也创造了新的机遇,不断丰富学科内容和教学形式。同时,教育直播互动的推广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也加快了向三四线城市及以下城市转移的进程,多样化可自主选择的教学模式不断满足着变化多端的用户需求。知识付费模式的发展,用户知识付费习惯的培养也推动着教育厂商不断深挖垂直场景需求,大范围个性化教学将在技术的不断迭代及应用推广中成为可能。( 摘编自 监管发力 促行业规范化发展 )4. 下列
14、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不断扩大, 2017 年 6 月统计数据显示网民中的使用率达到 19.2%。B. 截至 2017 年 6 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达 14426 万,手机在线用户达 11990 万, 在线教育成为网民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C. 直播互动类教学将教学资源信息化, 老师和学生之间开展面对面的实时互动教学活动,如讨论、 答疑、 检测等。D. 直播类互动类教为媒介, 能突破地域的限制, 它的基本要素包括老师端、 学生端、教学资源平台等。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在线教育是学习者更方便地获取知
15、识的途径,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但同时络影响,变得缺少温情和低俗。B. 在线教育产业成为投资热点,但过度营销、虚假宣传、提前“抢跑”等现象出现,也提醒我们在线教育的规范发展需要有效监管。C. 受实际买单者的身份限制, 在线教育最大市场空间不在基础教育领域,而是时间和财务相对自由的大学生以及职场人士。D. 在线教育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处理, 不仅提供了精细化的教学需求解决方案, 而且解决了传统教育缺少个性化的问题。6. 我国在线教育应从哪些方面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C 5. B 6. 积极运用新兴技术:大数据、云计算、AI、AR等技术运用,不断丰富学科内容和教学
16、形式,创造出良好的用户体验。不断扩大视角:在关注基础教育领域的同时,而且要满足更多类型、更多区域的用户需求。实施个性化教学:从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具体情况出发,关心受教育者,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题,要注意将选项内容和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比对。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C,“面对面”说法有误。根据对材料二图表2: 中国直播互动类教络直播互动”。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
17、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内容,将选项内容与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但同时络影响,变得缺少温情和低俗”说法有误,根据对材料的理解,“缺少温情和变得低俗”是对“在线教育者”的提醒,而不是对“学习者”;选项C,“在线教育最大市场空间不在基础教育领域,而是时间和财务相对自由的大学生以及职场人士”说法有误。原文是“不能将目光仅盯在 K12”;选项D,“解决了传统教育缺少个性化的问题”说法有误。原文是“
18、大范围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归纳、筛选、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注意从以下角度考虑作答,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我国在线教育应从哪些方面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根据对题干的把握,考生应该从以下原文内容中筛选“在线教育满足用户的需求”:大数据和云计算将海量的数据和用户需求进行高效的处理,创造出良好的用户体验。而 AI 技术又进一步发现、判断、分析并最终解决用户的隐性需求和衍生型需求,这既能扩展厂商的业务范围和盈利空间,还在一
19、定程度上推动整体市场规模的扩大。不断丰富学科内容和教学形式。同时,教育直播互动的推广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也加快了向三四线城市及以下城市转移的进程,多样化可自主选择的教学模式不断满足着变化多端的用户需求。不妨将眼界放远,未来最大的蓝海,不能将目光仅盯在 K12,而是扩大视角,如“ 18+”,即高考之后的大学生,以及职场人士。因为,这些人群的触网时间相对自由,财务也有自我支配余地,更为关键的是,入读大学之后的考试,不论是英语、考研考公考证,往往是省级乃至全国级的统一性考试。【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序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
20、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要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相马师张港草原上,最大的本事是相马,敖亚齐是顶级的相马师。别人说的好马,他会摇头;别人看的劣马,他能点头。马之优劣,得听敖亚齐的。老的少的,当官为民,见敖亚齐必下马步行。牵来马求敖亚齐相看,那得给票子,不能白看。其实,敖亚齐过着最苦的白子:一是滴酒不能沾喝过酒的人,即使清醒,看马也带情绪,易有偏差;
21、二是不能看赛马还没赛,他已看出冠军亚军,比赛等于白开水,一点儿味道也没了。敖亚齐相马无数,自家毡房却没有一匹马。要是敖亚齐骑匹二等马,那成了啥?就是骑了一等马,再有匹更好的马打身边过一过,那敖亚齐脸往哪儿放?这年那达慕,骑手、好马全去了。在敖亚齐眼里,大草原,就是空空荡荡,就是啥也没有。敖亚齐难受得如胸膛钻进了老鼠,就在草地上散心。忽地,他看到一匹骒马,上下前后细看,大惊失色:这马,皮相中品,骨相中上,神相却是上上。敖亚齐看出来了,这骒马能下出千里驹。没用几个钱,敖亚齐就牵回了这匹骒马。敖亚齐找了最好的公马与骒马交配。头胎马驹就是上上,可是并非极致。二胎,却产下龙种马。相马无数,百年不遇,这是
22、敖亚齐所见的最好的马。敖亚齐从眼看胆,透鼻见肺,由耳入肾,视舌识肝,掰牙得脾,喜得快要疯狂。他为小马取名“隆”,意思是风。隆长到两岁口,敖亚齐开始吊马。天天让马跑出透了汗,然后喂个半饱,再将马头拴高,让它够不到草,让它眼睛只看远方。这就是吊马。吊出来的隆,肋骨条条根根,却透着悍威与龙气这只有敖亚齐看得明白,别人还以为这马废了。雨天无人,敖亚齐打马狂奔,然后测它的鼻息、心跳。敖亚齐喜的是,长成的隆,不仅好在速度,不仅好在耐力,不仅好在勇气,敖亚齐最得意的是这样的马配出的驹子, 匹匹是好马,个个是良驹。这马,金子化水饮它也值。敖亚齐仿佛看到了另一个敖亚齐。敖亚齐爱马如子,也下得了狠手,因调教得法,
23、隆日渐出息。骑手们也看出了隆的厉害,全等待着,将来配自己的母马,或买到隆的后代。这天,敖亚齐驯马急停步法。猛跑一阵,一个双提缰,隆前蹄立起腾空,落地是纹丝不动。猛跑一阵,单撇拉缰,隆一个直弯,敖亚齐纹丝不动,正得意时,隆一个前失,摔在地上。被甩到空中的敖亚齐知道,隆踩破了豆鼠子洞这不是马的错。敖亚齐摔得不轻,起了几次没有起来,好像骨头不行了。敖亚齐看马,隆看看躺地的骑手,转向一棵结荚的黄芪,吃上了。敖亚齐心里忽一下子,疼得要出膛了:好马这时应该卧地帮助主人上马,或是奔跑回去找人施救,可它却这样。敖亚齐辗转反侧,夜夜无眠:调教了一辈子马,看透了五脏六腑,却忽略了最重要的马德。该死!该死!马性天然
24、,改易极难。敖亚齐思来想去,失德之马,再怎么好也不能养了,趁早出手。再心疼,也得割肉。敖亚齐卖马,消息风一样传遍草原。可是,敖亚齐出价太高,人人叹息,人人摇头。这天,来了个汉子,这人叫巴图,也是出名的相马师。巴图并不多语,也不相马,一手付钱一手牵马。敖亚齐对围观的人得意地说道:“终有识马人。值这个价。”看隆头也不回,步步走远,他忽然心如刀绞,冲巴图喊:“好好待它好好待它百年一遇的良种”没有了隆,敖亚齐心里空荡荡的,对着拴过隆的桩子发呆发傻。这天,敖亚齐去镇上抓药,远远见一匹拐蹄马,马上是个眼熟人。近了一看,敖亚齐大吃一惊:“这不是买我马的巴图吗?”“这不是敖亚齐吗?”巴图也认出了敖亚齐。敖亚齐
25、笑笑:“我说巴图,怎么这个模样?怎么骑这路马?”“日子没过好呗。”“你买下我的好马,那可是大钱啊!那不是大钱吗?”“我买你的马,可不是为钱。”“不为钱?“敖亚齐,我问你,你那马,是不是摔过人?是不是失过德?”“那也是好马,配种的好马。”“配种?好马?当天就让我宰了。这缺德马,要是传种下去,草原会成什么样子?”(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第一段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指出敖亚齐相马术高明,为后文写敖亚齐发现骒马的不凡以及训练隆做铺垫。B. 敖亚齐对待隆的态度由开始见到隆时的狂喜, 到训练隆时的用心,再到卖掉隆之后的失落,可以看出他对隆的喜爱。C.
26、敖亚齐是草原上顶级的相马师,但是因为在驯马时下手较狠,经常不让马吃饱,最终导致隆成为失德之马,让人惋惜。D. 巴图买隆时不相马,也没有与敖亚齐讲价,但实际上巴图在买走隆之前已经对其有所了解,也想好了如何处理它。8. 小说结尾部分具有怎样的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 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巴图还是敖亚齐?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阐述理由。【答案】7. C 8. 交代了隆的结局,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敖亚齐与巴图对“好马”的不同定义,突出了巴图的高尚品格。写失德的马不配留在草原,强调了马德的重要性,点明了小说主题。故事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 9. 示例一:小说的主人
27、公是敖亚齐。从故事情节的角度来看,敖亚齐贯穿故事的始终,是小说主要描写的对象。从主题表达的角度来看,小说描写隆对待敖亚齐的态度,强调了马德的重要性,同时也揭示了什么是真正的相马师。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作者写巴图的目的是反衬敖亚齐,通过对比,使敖亚齐的形象更加丰满、鲜明。示例二:小说的主人公是巴图。从小说标题来看,本文的标题是“相马师”,相较于敖亚齐,很明显巴图才是真正的相马师。从小说主题来看,本文表达了对真正的相马师的赞美之情,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巴图身上。从人物塑造来看,作者写敖亚齐是为了烘托巴图,使巴图的形象更加鲜明、立体。【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和手法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
28、要注意认真审题,仔细研读文本内容,注意比对文本内容和选项内容的差异。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C项,“因为在驯马时下手较狠,经常不让马吃饱,最终导致隆成为失德之马”分析错误,强加因果,从小说中看应该是主人没侧重培养马德。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以下的答题方向,文章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直接点明主旨”“急转直下”“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结构严谨、悬念丛生”“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
29、”“中心突出”“富有戏剧性”等,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一步分析,此题注意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小说结尾交待了“隆”被杀的结果,这使得了文本的结构更加完整。从人物形象上看,巴图和敖亚齐的人物性格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主题上,考生要注意扣住“马德”的理解,其实文本中写的“马德”实则就是人性的品德,因此通过写“马德”的重要性,突出了小说的主题。这样的结尾给人以戛然而止的感觉,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增添了小说的艺术色彩。【9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本题属于探究小说主人公,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从以下角度考虑作答,小说的解读注意五
30、位一体的原则,即“主题”“环境”“情节”“人物”“标题“五位要同时解读,分析一种要从其余的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分析主人公是谁,注意结合此人物和标题、情节、主旨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还要分析其和另一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本题属于开放性的探究,考生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例如说敖亚齐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可以从文本的情节内容上都是围绕敖亚齐来写的,也可以从标题上“相马师”可知,写的就是草原上的相马人。从主题上,写“隆”失前蹄摔了主人后的表现,旨在突出敖亚齐相马的技艺高超,同时也突出了主题“马德”的关键。【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
31、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范百禄,字子功。锴之子也。第进士,又举才识兼茂科。熙宁中,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加直集贤院。 利州武守周永懿以贿败,百禄请复故事,用文吏领兵,从之。 熊本治泸蛮事,有夷酋力屈请降
32、,裨将贾昌言欲杀以为功,百禄谕之不听,往谓本曰:“杀降不祥,活千人者封子孙。奈何容骄将横境内乎?”本矍然,即檄止之。七年,召知谏院。属岁旱,请讲求急务,收还法令之未便者,以救将死之民。司马光复差役法,患吏受赇,欲加流配。百禄固争曰:“苟绳以重典,黥面赭衣,必将充塞道路。”光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遂已。元祐元年,改刑部侍郎。议者欲汰胥吏,吕大防趣废其半,百禄曰:“不可。废半则失职者众, 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不听。俄兼侍读,进翰林学士。为帝言分别邪正之目,凡导人主以某事者为公正,某事者为奸邪,以类相反,凡二十余条。愿概斯事以观其情,则邪正分矣。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
33、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不准。熙河范育言:“阿里骨酷暴且病,温溪心八族皆思内附,可以计纳。”百禄曰:“中国以信抚四夷,阿里骨未有过,温溪心虚实未可知,无衅而动,非策也。”又请进筑纳迷等三城,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右仆射苏颂坐稽留除书免,百禄以同省罢为资政殿学士、知河中,徙河阳、河南。薨,年六十五,赠银青光禄大夫。(节选自宋史范百禄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
34、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B. 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C. 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D. 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科”在文中是科举取士的名目,古时分科取士,以所设科目而言,有博学宏词科等。B. “加”指于原有官职外,兼领其他官职以示尊崇。如汉朝的侍中、给事中等皆加官。C. “流配”也称流
35、放,是古代刑罚名, 在文中指对受贿的官吏施以降职或罢官的处罚。D. “尹”官名,北宋始于开封置府,尹总领府事,掌管司法、民政、赋役、户口等务。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范百禄心地善良,力阻杀害降民。在他管辖边事的时候,贾昌言想杀害请降的夷人,来向朝廷邀功请赏,范百禄极力阻止。B. 范百禄头脑清醒,敢提不同意见。大旱年,他奏请收回对百姓不利的法令;司马光想流配犯罪官吏,范百禄的反对使他打消念头。C. 范百禄恪尽职守,不愿宣扬功绩。任翰林学士时,为皇帝列举区别公正和奸邪之法; 任开封府尹时, 有人想把无囚一事上报朝廷,被他阻止。D. 范百禄思虑周全,做事富有眼光。
36、有人提议接纳想要归附朝廷的温溪心八族,并推进构筑三座城的计划,均被范百禄否定。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利州武守周永懿以贿败,百禄请复故事,用文吏领兵,从之。(2)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答案】10. D 11. C 12. A 13. (1)利州武守周永懿因受贿之事败露,范百禄请求恢复旧例,用文官率领军队,朝廷(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2)不如用逐渐削减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从现在起官吏空缺就不要添补,过不了几年,削减的官员就会超过一半。【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百禄曰是皆良
37、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这句话的含义是:范百禄说:“这都是良田,是必争之地,我们如果(在那里)筑了城,若敌人的骑兵时常出动,我们怎么耕种呢?之后即便我们想废弃它们,但消耗的费用已经很多了,也不可能废弃了。”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根据对文句的理解,“我何以耕”我们怎么耕种呢?“我”是我们的意思,做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所以可以排除AC两项。根据对文句的理解,“后虽欲弃之”之后即便我们想废弃它们,“之”是标志着断句的词语,所以可以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要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
38、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选项C,“在文中指对受贿的官吏施以降职或罢官的处罚”错,“流配”是指将犯人驱逐到边远地区。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
39、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选项A,“在他管辖边事时”错,原文是“熊本治泸蛮事”,熊本治理泸蛮事务。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解答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以”因为;“败”败露;“故事”旧例;“领”率领;“之”代词,他的建议。(2)“不若”不如;“以
40、”介词,用;“之”代词,指问题;“减”削减。【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范百禄字子功,是范锴的儿子。考中进士后,又考取了才识兼茂科。熙宁年间,担任江东、利、梓路刑狱提点官,加封直集贤院的头衔。利州武守
41、周永懿因受贿之事败露,范百禄请求恢复旧例,用文官率领军队,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熊本治理泸蛮事务,有少数民族首领竭力请求投降,副将贾昌言想杀死他们来邀功,范百禄劝阻贾昌言却不被听从,范百禄就去对熊本说:“杀害投降的人不吉利,救活上千人的人,他的子孙会受到封赏。怎么能容许骄纵的将领在境内横行呢?”熊本惊觉起来,马上下达文书阻止贾昌言。七年,范百禄掌管谏院。碰上大旱之年,范百禄奏请处理当前紧急的事务,收回那些对百姓不利的法令,来拯救即将死亡的百姓。司马光恢复差役法,担心官吏受贿,想对受贿的官吏施以流放的处罚。范百禄坚决地争论说:“如果用重法来惩治,那么脸上被刺字和穿着囚衣的人将充满道路。”司马光醒悟
42、后说:“没有您的提醒,我不知道啊。”这件事就此作罢。元祜元年,改任吏部侍郎。议论朝政的人想要淘汰官吏,吕大防催促要废除一半人,范百禄说:“不可以。废除一半那么失去职务的人就会很多,不如用逐渐削减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从现在起官吏空缺就不要添补,过不了几年,削减的人数就会超过一半。”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不久范百禄兼任侍读,提升为翰林学士。他给皇帝说区分邪人和正人的条目,大凡引导君主做某类事情的是公正,做某类事情的是奸邪,按类别区分正邪,一共二十多条。希望(皇帝)大致根据这些事情来观察情况,那么邪正就区分开来了。范百禄以龙图阁学士身份担任开封府尹。他勤劳于民事,监狱里没有被关押的囚犯。僚史想把监狱
43、里空无一囚的事上奏,让皇上知道,范百禄说:“千里的皇畿,监狱里空无一人,这是皇上的仁德,不是府尹的功劳。”不许上奏。熙河范育说:“阿里骨残酷暴虐,而且有病在身,温溪心八族都想归附朝廷,可以采用计策接纳他们。”范百禄说:“朝廷以诚信安抚四夷,阿里骨没有过错,温溪心的实际情况也不可知,没有罪责,我们却采取军事行动,不是好的计策。”(范育)又请求进筑纳迷等三座城,范百禄说:“这都是良田,是必争之地,我们如果(在那里)筑了城,若敌人的骑兵时常出动,我们怎么耕种呢?之后即便我们想废弃它们,但消耗的费用已经很多了,也不可能废弃了。”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右仆射苏颂因拖延任命文书,范百禄因受牵连被罢为资政殿
44、学士、河中府知府,及后更被流放至河阳、河南。后范百禄去世,享年六十五岁,追赠银青光禄大夫。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登剑南西川门感怀陆游自古高楼伤客情,更堪万里望吴京。故人不见暮云合,客子欲归春水生。瘴疠连年须药石,退藏无地著柴荆。诸公勉书平戎策,投老深思看太平。【注】剑南西川,治所在今成都市,陆游曾入蜀为地方官。柴荆:用柴荆做的简陋门户。投老:垂老,临老。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点题,交代诗人处境,叙写其登楼伤情,思接千载,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B. “吴京”运用借喻,把南宋都城比作古都南京,抒发了诗人对南宋朝廷的牵挂。C. 颈联叙述诗人客居他乡,
45、条件非常恶劣,疾病缠身,叙事中流露出感伤和无奈。D. 尾联中诗人请“诸公”努力为恢复中原献策,同时表达了自己渴望太平愿望。15. 颔联“故人不见暮云合,客子欲归春水生”写得精妙,请做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感表达精妙:见不到旧友的惆怅之情,和暮云四合的景象融为一体,游子思归之情和春水上涨之景相融,情感表达含蓄蕴藉,饱满生动。动词用得精妙:一个“合”字,将傍晚时分云雾漫天的景象生动描绘出来;一个“生”字,准确再现了春天冰雪消融,江河水涨的画面。【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艺术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题,要仔细理解文本内
46、容,准确把握诗歌的艺术手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选项B,“运用借喻,把南宋的都城比做眺望中的古都南京”错误,“吴京”一词运用借代手法,明写眺望古都南京,实则书写对南宋朝廷的牵挂。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从以下的答题角度,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抓住抒情手法和诗意的理解。“故人不见暮云合,客子欲归春水生”,此联诗句将情感寄托在“暮云”和“春水”之中,抒发了作者不见故人客居他乡的惆怅。考生要注意此联诗句不是
47、直接抒情,而是把情感寄托在此情此景之中,这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的艺术手法,诗句中寄托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此联诗句考生也可以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合”“生”。【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一联是“_,_ ”。(2)杜牧阿房官赋写出了
48、阿房宫的恢宏气势,“ _”一句写的是建筑占地之广,“ _”一句写的是建筑物数量之多。(3) 韩愈在其师说中以孔子从师的例证证明了“ _”的观点,而郯子等人道德学问不及孔子又与后文“ _”的观点相对应,论证严密。【答案】 (1). 箫鼓追随春社近 (2). 衣冠简朴古风存 (3). 覆压三百余里 (4).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5). 圣人无常师 (6). 师不必贤于弟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查的方向,同时要注意理解所给情景,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字形的正确书写。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
49、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一联”“杜牧阿房官赋写出了阿房宫的恢宏气势”“韩愈在其师说中以孔子从师的例证证明了”。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箫”“覆”“矗”。【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
50、文字,完成下列小题。2016 年,中美合拍片长城折戟沉沙,张艺谋_。而今,张艺谋_历四年之久打造出的影已经公映。上映以来,影片票房多少有些_,但还是收获了不少观众的掌声。对现场观众采访的结果显示, 虽然影中残忍血腥的情节让观众部分不适,但是影片所出现的太极、阴阳、对弈等中国传统元素依旧得到大部分观众的喜爱。 很多观众表示在观赏影时,仿佛置身于围棋的世界。张导对画面的追求始终 _,由此营造出了以黑白灰为主色调的“水墨意境”。 影片中的斗争也如围棋般烧脑, 塑造的人物也不像西方语境中非黑即白,而是让不同人物拥有了多面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整部电影仿佛一盘大棋,棋手身在棋局而不知自己其实只是命运的棋子。
51、这与电影中的太极图意境相仿,因为太极图所表达的是中国哲学中“转化”的意味,导演想传达的理念,与中国文化在世界对话中所要传递的理念十分相近,即( )。影坚持以中国文化为故事内核,用古典的画风、蕴藏其中的文化符号和哲学内涵探索东方极致美学,这无疑是对外展示文化自信的有益尝试。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不孚众望 处心积虑 不如人意 独一无二B. 深孚众望 呕心沥血 差强人意 独树一帜C. 深孚众望 处心积虑 差强人意 独一无二D. 不孚众望 呕心沥血 不如人意 独树一帜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影中残忍血腥的情节虽然让观众部分不适,但是
52、影片所呈现的太极、阴阳、对弈等中国传统元素依旧得到大部分观众的喜爱。B. 虽然影中残忍血腥的情节让观众部分不适, 但是影片所出现的太极、阴阳、对弈等中国传统元素依旧得到大部分观众的喜爱。C. 虽然影中残忍血腥的情节让部分观众不适,但是影片所呈现的太极、阴阳、对弈等中国传统元素依旧得到大部分观众的喜爱。D. 影中残忍血腥的情节虽然让部分观众不适,但是影片所出现的太极、阴阳、对弈等中国传统元素依旧得到大部分观众的喜爱。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中国对世界的看法既是对立的,也是转化的B. 中国对世界的看法不是对立的,而是转化的C. 中国对世界的看法既非对立的,亦非转化的
53、D. 中国对世界的看法是对立的,而非转化的【答案】17. D 18. C 19. 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不孚众望: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深孚众望: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符合大家的期望。语境是说长城折戟沉沙失败了,即张艺谋不孚众望、令人失望;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贬义词。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褒义词。此处根据语句语体色彩,应该用“呕心沥血”;不如人意:指某件事物的结果不完全符合人的意愿,甚至有悖于
54、初意,贬义词。差强人意:差:尚,略;强:振奋。勉强或大体上使人满意,褒义词。“影片票房多少有些_,但还是收获了不少观众的掌声。”根据语境看前后是转折对比关系,所以应该填“不如人意”才能通过“但”一转对应后面的掌声;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语境是指指影片的画面独特新奇,所以用“独树一帜”较为合适,用“独一无二”太绝对,夸大其词。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画线句子的
55、语病:“让观众部分不适”语序不当,应为“让部分观众不适”,“影片所出现的”搭配不当,应为“影片所呈现的”或“影片中出现的”。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逻辑、连贯、语句复位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前后文文意的理解,注意语句的逻辑关系。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用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做此题一定要注意前文的语意限制,“塑造的人物也不像西方语境中非黑即白”,“太极图所表达的是中国哲学中转化的意味色彩”,“导演想传达的理念,
56、与中国文化在世界对话中所要传递的理念十分相近”,文中并未谈及“对立”,而只是在说“转化”,根据对以上文意的理解,衔接最符合逻辑的是选项B。故选B。【点睛】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
57、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搭配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等,较为典型的是一个词语和后面或前面的两个词语配合,和其中的一个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20.下面是某班班长的班会总结发言,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够简明得体,请找出并修改。为了让我们班有一
58、个良好的班风,大家坐在一起献计献策。刚才同学们的抛砖引玉,体现了对班级的爱心和责任心,我很欣慰!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表示会发奋努力,迎头赶上。我殷切期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答案】(1)“抛砖引玉”用于先发言者自谦,应改为“精彩的发言”:(2)“给予高度评价”不合身份,应改为“感到十分高兴”;(3)“学习成绩差”太直露,伤人自尊,应改为“学习成绩不大理想”;(4)“殷切期望”与身份不合,应改为“希望”;(5)“目前的”与“当务之急”重复,应删去“目前的”。【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59、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抛砖引玉”,谦辞,比喻自己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结合“刚才同学们”分析,改为“踊跃发言”。“给予高度评价”,过于庄重,改为“感到十分高兴”。“学习成绩差”,太直露,伤人自尊,改为“学习成绩暂时不太理想”。“殷切期望”,与身份不合,改为“希望”。“目前的当务之急”,目前的”与“当务之急”重复,应删去
60、“目前的”,改为“当务之急”。【点睛】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第,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21.仿照画线部分,
61、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手法相同。风有时激越,有时轻柔; 既疾恶如仇, _。 有时暴性陡起, 肆虐山河; _,_。古往今来,多少英雄雅士把酒临风,抒发豪情。 刘邦雄踞天下, 重返故里, 唱响“ 大风起兮云飞扬” ; _, _, _。【答案】 (1). 又满怀爱心 (2). 有时温和体贴 (3). 轻抚大地 (4). 李白满怀豪情 (5). 遇挫弥坚 (6). 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和语言表达的逻辑、修辞运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仿写句子的要求,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
62、“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外形,这样才能进行仿写。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本题第一处就是一个句子的逻辑关系能力,前面所给的句式是“既”,后面要用“也”;二三两个空也要注意句式,“有时”,同时要注意前后语义的逻辑要严密。最后三个空,要注意选取人物和引用诗句。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科幻电影流浪
63、地球讲述了这样的故事:科学家预测太阳即将爆炸,于是人类启动了流浪地球计划,即带上地球一起飞向远方寻找新的家园。途经木星时,危险出现。在计算了所有拯救方式发现没有希望后,联合政府决定放弃地球,启动新的计划。但一群中国人凭着对地球家园的执念,冲破阻拦,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创造了奇迹,拯救了地球。有人认为,联合政府按照理性计算出的结果进行选择,不会出错,只是没有温度,没有情感,也没有奇迹; 有人认为中国人重故土,重亲情,在情感驱动下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只是这种感情用事有时又会造成极大的风险和牺牲。要求: 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64、。【答案】情理牵手,和谐共赢电影,可令人感动,可给人启示,可让人深思。流浪地球让我重新感受到,人类在面对生存的环境变化时,除了自然而然的情感认知,还应该保持一份清醒的理性科学智慧。有人的地方便有情和理,利害攸关举足轻重。不过,身处其间的我们大概很少有人处变不惊地认真思考过如何选择定夺的问题,这个有点像孟子所言的生和义的关系,但又有不同:情我所欲也,理我所欲也,二者力求得兼,以趋利避害、一举多得、和谐共赢。其实静心去想想,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体现情感和理智的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一位父亲在高速公路上边开车边打电话,旁边的女儿一再提醒父亲不要这样做,可是父亲不听劝阻,最终女儿选择报警。警察处罚了父亲并
65、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此事一度引起社会争议,甚至被设置成高考作文题目,可见情与理的重要性,甚至生死攸关,不得不关注。女儿举报父亲的行为,令人难以理解,因为它本就是两难选择,自古及今困扰过很多人,当然直至现在也是不能用是非对错来定论的。所谓的忠孝不能两全,归根到底也是情理的抉择问题。“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迎合屈从父母,有错也不指出来,合情却悖理,被古圣先贤定义为不孝的表现。由此可见,材料中女儿举报父亲违法,正是古人所提倡的孝道的表现,可见这种孝道既遵循了理智又不违亲情,而且也避免了一场有可能发生的交通肇事,甚至一定程度而言是保护了生命,救了父亲。所以说女儿举报父亲的这种“大义灭亲”的行为
66、,恰恰体现了对社会对他人的高度责任感,也是对父亲的负责任的一种真正体现。智子疑邻的故事寓意也在此,启发我们凡事多理智思想,少些主观臆测,更不能偏听偏信。若一任情感作怪,不仅于事毫无裨益而且害人害己。说归说,每每却当局者迷。感情上的亲疏远近,的确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阻碍我们做出理智的判断。这样的失误,在故事中或许只会留给读者一点思考和回味,而发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则会酿成一生的悲剧,徒留千古遗憾。项羽乌江自刎是情之所困,刘邦鸿门保身是理的智慧;廉颇“不忍为之下”是私情杂念,蔺相如引车避匿是理智大度;周瑜气绝而亡是小肚鸡肠,刘备三顾茅庐是屈身为公。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数不胜数。情感,有时,如洪水猛兽
67、,势不可挡,一旦泛滥,就会冲毁理智的大桥,终致使车坠人亡的悲剧。理智,则是一种有原则有节度的思考,孕育着处世处事的妙计良方。我们很难想象,万物皆由理智主宰的情状,更难以接受,万事被情感左右的局面。也许不再有雨打芭蕉的美妙旋律,人们只是理智地处理今天,盘算明天。这样的世界可爱吗?答案是否定的,世界需要一点理智、一份情感、些许滋润、几多点缀。流浪地球的大结局是美好的,凭着对地球家园的执念,冲破阻拦,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创造了奇迹,拯救了地球。但这终究是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留给我们的应该是更深的启示:让情理完美结合,让人类永享太平安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写作,解
68、答材料作文写作,重在结合对所给材料的理解进行审题,本题中材料是以影片流浪地球为背景的,立意的关键是题干中的不同人的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联合政府按照理性计算出的结果进行选择,不会出错,只是没有温度,没有情感,也没有奇迹; 有人认为中国人重故土,重亲情,在情感驱动下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只是这种感情用事有时又会造成极大的风险和牺牲。材料第一段只是一个引子,重点是第二段。从中抓取关键词确定最佳立意即可。第一个“有人认为”里关键词是理性,第二个“有人认为”里关键词是感情。而对于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从利弊、得失、正反、是非两个角度立论,所以写作时可以站位其一,但一定要辩证而论。其实根据出题者用意或者倾向性看最
69、佳立意是二者结合,即生活中应该“理”“情”结合。根据对以上两类人不同看法的把握,考生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立意:1、尊重科学、理性,但不能疏忽了情感2、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但冲动是魔鬼,也要把控自我、适可而止,即三思而后行,冷静、理智做事。3、让理智和感情携手,共筑圆满,齐赢成功。4、理性的面对科学的预测、感性的应对生存环境的变化等等。适合本篇作文的素材:只要是人,吃的是五谷杂粮,就逃不开一个“情”字。亲者如父母兄弟,友者如同学死党,这一切都是我们应该去信任去爱护的。所以当感情出现在认知事物的途中时,我们的思绪便会很纷乱,脑子里一片兵荒马乱。心的天平总是左摇右摆,眼也看不分明。2、某大学物理系的讲师
70、,精通工程力学。有一次他讲到如果从楼上掉下东西来,千万不可去接,因为由于重力加速度,承接者耐受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甚至是致命的。这时,他听到一声惊呼,他六岁的儿子正站在三楼的栏杆上,摇摇欲坠。儿子一失足开始下落,他一个箭步赶上去将儿子稳稳接住,然而正如他自己所说,在巨大压力下,他双腿着地成为粉碎性骨折。后来学生去探望他,问他为何明知会受伤,还要去接,他说:“在爱里,没有力学。”3、我们怎样献爱心深情?那就是来理智实在的,不慕虚名。像感动中国人物刘传健、马旭、钟扬等人那样。如果献爱心时有了名和利的思想,有了作秀的成分,那么这份“爱心”就会不再是红色的,就会变质、变味。感情是一种态度,一种品格,一
71、种心性。面对天灾,四位大学生志愿者驱车去“抗震救灾”,却啥也没带,强行占道,还美其名曰“我们是来奉献爱心的”,这不禁引发我们思考,这样的爱心、感情是灾区所需吗?而作为一国总理,日理万机,却不忘灾区人民,前来慰问。而他的到来也没有以往国家领导出行的封路,或者警车开道,当然返回也没有兴师动众大张旗鼓,这样的“速抵”和“悄悄返京”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更该引发我们深思理性和感情如何相处5、王朝转兴衰自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起来之后,封建王朝便在华夏大地上历代繁衍,代代相传,有暴君侯臣,亦有明君净臣。残暴昏庸的商纣王宠幸申公豹,事事听他的谏言,然而申公豹只贪图荣华富贵,只知阿谀逢迎讨帝王欢心,身为国家佐相
72、而生活奢侈挥霍。一味沉浸于歌舞升平的环境中,文恬武嬉,朝政败落,宫廷一片奢糜,纣王身边并非没有忠臣,比干可谓是一个忠心耿耿的臣子了。一心为国,不计较其他奸臣对其排挤,一心想着国家社棱,为百姓鞠躬尽瘁,可这一切又有什么用,纣王根本就听不进他的诤言,只因其不能投君之好,不能得到君主亲近。6、作品的成败:但凡作家,只要是在文坛略有名望的,都有几部成名作品流通于社会人群中,作为读者最初也许真是在赏读作品,可是当我们在心中无意识之间竖立起崇拜偶像之后,我们便会对其作品有一种由衷的厚爱,然而此时,我们欣赏的往往已不再是其作品本身,只是我们对作者产生的一种膜拜,任何作家的作品都不可能完全是名作,其中势必会参
73、差不齐,而当我们被那些作者无意中征服了之后,便会无意识的笼统地接受他们的一切作品,而对其他新的真正优秀的作品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无疑这会造成许多无法估量的损失。 适合本篇作文的结构建议:应试作文上最忌首、腹、尾三段组成的猪样式结构。那么怎么办好?我们把中间一大段多分几个自然段,那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因为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最主要的还是能使评卷老师一目了然。把文章分为几段更好?千字以内的作文,分成6段就可以了。在作文段落结构上,我的个人观点是考生要写“长短结合式”作文,即第一段:开篇点题,朴实稳重,切勿追求文采而游离于题目之外。第二段:第一个分论点,注意段首句的锤炼要扣住题目,举
74、例论证不要讲人物事迹,要干净利落的引入论证观点,深入生活做深挖掘。第三段:总结上面的例证,做到由人及己,体现一个生活上的深挖掘。四段、五段同二、三两段,注意第四段的分论点不要和第二段的重合,必须体现一个逐层深入。第六段(最后一段):总结二四段的内容,进而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扣住题目做到首尾呼应,结合社会现实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认识。这样的结构在高考阅卷时间紧张的前提下是非常容易抓住老师视线的。【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有:执念、冲破阻拦、千难万险、创造了奇迹、理性。根据以上关键词,考生可以从面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要从感性和理性的角度去思考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来进行审题和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