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五章章末质量评估卷(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完成12题。1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正确叙述是()A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主要以石油为主B东部沿海消费以水电、核电为主C西南基地能源主要是水能、天然气D蒙东基地生产主要是煤炭、石油2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为()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ABCD解析:第1题
2、,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位居我国首位,同时四川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故C正确;华北地区主要的消费能源是煤炭;东部沿海消费能源以火电、水电为主;蒙东基地主要生产煤炭资源。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在西部,而消费区在东部,则加强区域能源调配是缓解矛盾的主要措施;另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能缓解供需矛盾。答案:1.C2.A读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示意图,回答34题。3图中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A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B空气污染、水土流失C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D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4对图中所示资源调出过程描述错误的是()A改善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B沿途经过河南、河北等省
3、区C调出区是从长江干流直接取水,水量丰富D该项目对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均能产生积极效应解析:第3题,根据箭头的位置和所学知识,判断为西气东输、为南水北调、为西电东送,我国的环境问题出现多样性,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的环境问题,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所以A正确。第4题,为南水北调中线,改善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沿途将经过河南、河北等省区,该项目对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均能产生积极效应。答案:3.A4.C根据中俄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下图为“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在俄罗斯境内向北
4、弯曲,最主要原因是()A绕过冻土区域,便于施工B缓解该地区能源紧缺状况C北部天然气产量大,气源充足D保护贝加尔湖地区的生态环境6图示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对中俄两国的影响,正确的是()A促进俄罗斯能源开发,有利于能源结构调整B减轻俄罗斯就业压力,可优化产业结构C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消除大气环境污染D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在俄罗斯境内向北弯曲,经过恰扬金气田,利于气源的补充,故选C。第6题,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可以促进俄罗斯能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但是对俄罗斯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影响不大,可以增加我国清洁能
5、源比重,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但是不可能消除我国的大气污染,故选D。答案:5.C6.D下图为皖电东送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安徽省实施“皖电东送”工程的有利地理条件有()煤炭丰富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市场距离近ABCD8“皖电东送”工程对输入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能源结构趋向单一B改善大气环境质量C加剧用水供需矛盾D三大产业均衡发展解析:第7题,由图示可知,皖电东送工程的起点是安徽省的淮南市,而该地区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煤炭产地,皖电东送工程向上海、浙江等地输送,市场距离近。故选D。第8题,皖电东送是通过坑口电站的建设,将安徽淮南煤矿基地的煤炭资源转换成电力资源输出,有利于
6、改善上海、浙江等地的环境状况及以煤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故选B。答案:7.D8.B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完成911题。9与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的优势是()A工程量小B可调水量大C水质较好D移民数量少10中线调水源地的典型植被是()A温带草原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1中线工程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是()A提升汉江中下游的通航能力B调入区回补地下水,有效缓解地面沉降C导致沿线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盐碱化加剧D提升黄河下游水位,缓解泥沙淤积现象解析:第9题,相比东线从扬州抽水站调水而言,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水质更好。第10题,
7、中线调水源地在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11题,中线工程的受水区为华北平原,通过调水,可以回补地下水,有效缓解地面沉降。答案:9.C10.D11.B读全球某产业转移路径及趋势图,完成1213题。12该图反映的产业最有可能是()A煤炭产业B汽车生产研发业C宇航业D服装加工业13我国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的选择地,主要原因是()A科技发达B劳动力成本低C原料丰富、资金充足D市场广阔,投资环境好解析:第12题,由图中产业转移的方向和地区可知,该产业区应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第13题,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国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劳动力成本低,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
8、业。答案:12.D13.B工业专业化指数,通常用来衡量某一地区工业专业化程度及其在高一级区域中的地位,数值越大表示专业化程度越高。读某年江苏省工业专业化指数的区域示意图,完成1415题。14甲、乙、丙、丁四地区中,符合产业转移规律的是()A甲向乙转移B乙向丙转移C丙向丁转移D丁向乙转移15有助于乙地区工业结构优化的措施是()A产品专注国际市场B促进工业生产自动化C营造创新的工业环境D降低劳动力工资水平解析:第14题,产业转移一般规律是低端产业由经济较发达地区转移到较落后地区。图中丁地区以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说明该地经济较发达;而乙地区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说明经济较落后。故丁向乙转移符合
9、产业转移规律。故选D。第15题,乙地区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较少,应该优化工业环境,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工业生产自动化可以提高效率,与工业结构优化无关。故选C。答案:14.D15.C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617题。16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17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解析:第16题,根据上图,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
10、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1996年该公司关闭了自有生产厂,整个过程在不断减少生产厂直至全部关闭,说明M公司将重心放到了自主设计方面,这种做法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故A项正确。加工服装的人工成本低于设计服装,B项错误;关闭自有生产厂,只是改变了经营重心,规模不一定会减小,C项错误;企业发展主要是为了提高利润,加强合作是过程,不是目的,D项错误。第17题,研发中心和总部需要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与温州相比,上海经济发达,信息通达,便于企业掌握市场信息,故D项正确。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对总部的布局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A、B项错误;M公司的销售市场在国内,不只是上海,C项错误。答案:16.A17.D读下图,
11、完成1820题。18甲城市承接内地纺织工业转移的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A资金、技术B原料、劳动力C动力、土地D市场、设备19某大型纺织集团正在甲城市建设“农场轧花厂纱线厂织布厂”产业链,其最主要原因是()A当地有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且基础设施完善B光热、土地资源丰富,利于扩大农场的生产规模C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形成集聚效应,提高纺织工业的附加值D产业基础雄厚,技术优势突出20工业转移的实施对新疆的影响包括()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市化进程使生态环境压力增大促进基础设施建设ABCD解析:第18题,甲城市所处的南疆是我国主要的棉产区,该地发展纺织工业有丰富的原料;同时,新疆位于西北内陆地区,经济不发
12、达,劳动力廉价,可以为纺织工业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故选B。第19题,“农场轧花厂纱线厂织布厂”产业链有利于减少运输量,节省运费,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形成集聚效应。甲城市虽然土地资源丰富,但由于其他资源(如水资源)的制约,农场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甲城市地处西北内陆地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都比较薄弱。故选C。第20题,纺织工业转移有利于推动新疆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市化的发展;但大量纺织工业转移到该地,使生态环境压力增大。故选D。答案:18.B19.C20.D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将通过各种手段促使海外美国企业将生产线搬回美国。目前美国“流失”在海外的制造企业正在加速“回流”。下图
13、为美国制造业人数统计图,据此回答2123题。21与美国海外制造企业加速“回流”的原因无明显关联的是()A海外地区工资上涨B运输成本增加C国外市场的保护政策D本国政策的支持22影响海外制造企业回流美国的主要障碍是()A制造生产力下降B制造业从业人数不足C远离消费市场D资金不足23应对美国制造业回流,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是()A加大政策支持,留住美资企业B进口美国产品,替代国内制造业C扩大产能,保持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D研发创新,占据制造业高端链条解析:第21题,根据图示曲线,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劳动力就业困难。美国海外制造企业加速“回流”的原因与海外地区工资上涨、国外市场的保护政策、本国政策的
14、支持等有关,A、C、D错。与运输成本增加关系不大,B对。第22题,制造业的销售市场主要在海外,影响海外制造企业回流美国的主要障碍是回归导致远离消费市场,C对。制造生产力没有下降,A错。制造业从业人数少是因为制造业企业数量少,B错。美国资金充足,D错。第23题,应对美国制造业回流,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是研发创新,占据制造业高端链条,D对。不能盲目加大政策支持,A错。进口美国产品,替代国内制造业,不利于国内经济发展,B错。扩大产能,不利于保持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C错。答案:21.B22.C23.D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由“香蕉带”演变为“金足球”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24促使欧洲制造业生
15、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A人才向东流动B寻求完善的配套设施C降低生产成本D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25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会()A增加劳动力需求B向东迁移研发中心C制约制造业发展D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解析:第24题,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东部地区的劳动力价格低,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降低生产成本,C对;人才没有向东流动,且不是主要原因,A错;东部配套设施条件较差,B错;与高科技产业的吸引无关,D错。第25题,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会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D对;减少劳动力需求,A错;在当地保留研发中心,B错;促进制造业科技水平发展,C错。答案
16、:24.C25.D二、非选择题(共4道题,共50分)26(14分)下图是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美国太平洋沿岸为什么北部水资源富余,南部水资源贫乏?造成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难度大、投资高?理由是什么?(6分)(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实施后,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碱化加重的现象。请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4分)解析:第(1)题,根据区域位置分析,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南部是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少。
17、南部城市和人口比北部多,水资源需求量大。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且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第(2)题, 美国输水路线位于盆地,与山脉走向一致。而澳大利亚输水路线与山脉相交,需开凿隧道,工程量大。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难度大,投资高。第(3)题,调水后,东部河流水量减少,水体的净化能力和稀释作用降低。导致东部调出区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治理措施是研究确定合理的调水量和适宜的调水时间。西部调入区土壤盐碱化加重的原因是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治理措施主要是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
18、等。答案:(1)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南部是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少;南部城市和人口比北部多,水资源需求量大。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且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2)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难度大、投资高。理由:美国输水线路位于盆地,与山脉走向一致;而澳大利亚输水线路与山脉相交,需开凿隧道,工程量较大。(3)原因: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治理措施: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2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安徽淮南已探明煤炭储量153亿吨,约占全
19、国煤炭储量的19%。特高压输电和一般输电线路相比,具有输送容量大、输送距离远、电量损耗低等优点。“皖电东送”工程(如图)西起淮南,是通过特高压输电技术将淮南的煤转换为电能经皖南、浙北输送到上海的重大工程,全长656千米。(1)分析国家实施“皖电东送”工程的主要原因。(4分)(2)简述“皖电东送”工程对淮南市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4分)(3)分析特高压输电线路选择人口稀疏和离城镇较远地区的原因。(4分)解析:第(1)题,应主要从长三角能源短缺、淮南煤炭资源丰富、输电距离近、输电技术条件好等方面分析。第(2)题,应主要从地位提升、促进煤炭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分析。第(3)题,应主要从环境污染、
20、特高压电场对人们的影响以及电磁干扰等方面分析。答案:(1)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一次能源匮乏,但能源需求量很大;淮南市能源(煤炭)资源丰富,离长三角地区(上海)较近;我国已经掌握了特高压输电技术,该技术创造的经济价值高,煤炭就地转化为电能输出,对(长三角地区的)环境污染较小。(2)地位得到了巩固和加强,煤电工业迅速升级换代,煤炭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了煤炭工业产业链;与(采、洗、炼)煤和煤电等相关联的机械行业得到发展等。(3)减少空气污染、可听噪声等环境问题;特高压输电会给人类带来强电场的生理和心理影响;避免无线电干扰及电视干扰等。(其他回答言之有理也可)28(12分)阅读材料,完
21、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的化工、玩具和电子装配等工业向粤东、粤北和粤西一带逐步转移。其中粤东山区M县产业结构中2009年和2016年第一产业比重分别占29.8%和22.4%。材料二粤港澳大湾区以珠江口为核心,由广州、佛山、深圳等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十三五”期间,广东重点打造辐射国内外的综合交通体系,通过地铁、轨道交通、城际列车、高速公路、高铁、航空、水运等多种方式,实现广州与珠三角各市1小时通达,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各市陆路2小时通达、与周边省会城市陆路3小时通达,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下图为粤港澳区域简图。(1)说明珠三角传统工业向粤东、粤北、粤西
22、等区域转移的主要原因。(4分)(2)推测工业转入对M县的城市化进程和环境质量的影响。(4分)(3)评价珠港澳大桥等交通线路的建设对珠三角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解析:第(1)题,传统产业多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其转出的原因主要包括劳动力成本上涨、地价房租上涨、环境要求提高后控制污染的费用增加、原来的优惠政策取消,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第(2)题,城市化进程可以通过人口迁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镇数量增多等方面分析。对环境质量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上,传统工业转入可能会加重环境污染,使环境质量下降,同时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出则可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减轻山区的植被破
23、坏和水土流失问题。第(3)题,区域经济发展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改进交通加强区域联系,促进区域发展。结合本题的设问及试题材料,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首先交通自身方面表现为运输方式的多元化,可构建综合交通网;其次便捷的交通网可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费用,节省生产成本;而且交通的改善,能加强区域联系,促进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合理分工与合作。答案:(1)劳动力价格上涨(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地价上涨;环境污染控制费用增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变化)。(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工业转入加快城镇工业新区的建设,促进城镇规模扩大和数量增多,加速M县城市化进程。农业
24、比重降低有利于生态退耕,减轻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而传统工业规模的扩大会造成环境质量的下降(环境污染加重)。(3)交通方式多样化发展与布局,形成了区域综合交通网;交通线路不断延伸和拓展,区域联系更为密切;完善的交通运输条件,有利于区域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与结构调整);便捷的交通运输网,利于物流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29(12分)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合肥经济开发区不仅成为中西部地区名副其实的领跑者,而且也成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典范。家电、汽车、装备制造及快速消费品四大支柱产业支撑了合肥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材料二图甲表示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图乙表示产品生
25、产环节的价值链示意图,又称“微笑曲线”图。(1)分析合肥经济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4分)(2)家电、汽车、装备制造及快速消费品四大支柱产业支撑了合肥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结合材料二,分析合肥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4分)(3)合肥经济开发区也是“中西部最大的日资企业集聚地”。试分析产业转移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4分)解析:第(1)题,分析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可以从位置、劳动力(数量、质量和价格)、地价、交通条件、市场、政策、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作答。第(2)题,材料二给出的是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和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示意图,读这两幅图可知,产品生产环节在加工环节利润最低
26、,而支撑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几乎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价值链上处于不利地位。除此之外,引进产业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第(3)题,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地理环境的改变以及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四个方面。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基础相对较好;政策支持。(2)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门槛,重视环境保护,防止增加新的污染源;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强化科技支撑,注重提高技术创新和技术消化能力,引进增长期或者成熟期的产业;尽量承接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促进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改变区域地理景观,促进城市发展;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