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同步新教材历史中外纲要(上)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861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同步新教材历史中外纲要(上)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同步新教材历史中外纲要(上)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同步新教材历史中外纲要(上)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同步新教材历史中外纲要(上)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同步新教材历史中外纲要(上)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同步新教材历史中外纲要(上)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同步新教材历史中外纲要(上)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同步新教材历史中外纲要(上)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同步新教材历史中外纲要(上)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同步新教材历史中外纲要(上)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滚动综合测评(二)(第一四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孝公用商君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务本”主要是指()A建立县制B什伍连坐C奖励耕织D焚烧诗书C从材料可知其“倾邻国”“雄诸侯”的主要原因是“务本”,即对农业的重视,故C项符合题意。2蔡伦被当今世人列入“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认为其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A修筑都江堰B发明印刷术C改进造纸术D编著天工开物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

2、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故C项正确。3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C依据材料可知,这些历史事件都发生在隋唐时期,从政治、经济、对外交往方面展现了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风貌,因此,答案为C项。4“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材料意在说明北宋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A重文轻武B强化皇权C分权制约D控制地方C材料说明了宋朝政治制度的一个特

3、征是注重预防和制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治制度强化分化事权即分权制约,故C项正确;A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B、D两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5下列选项能准确概括从宋到元历史发展趋势的是()A繁荣与开放B封建国家陷入危机C早期国家的产生D分裂走向统一D9601368年,中国先后经历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南宋与金对峙以及元朝大一统三个历史阶段,因此,从宋到元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由分裂走向统一,故答案为D项;繁荣与开放是隋唐的时代特征,排除A项;封建国家陷入危机是明清的时代特征,排除B项;早期国家的产生是夏商周的时代特征,排除C项。6忽必烈还在潜邸时,就已结识中原文士,熟悉中原汉地的情况。窦默为忽必烈讲解三

4、纲五常、正心诚意之说;姚枢为忽必烈讲解儒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这种状况()A有利于蒙古族的封建化B延缓了国家统一的进程C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D改变了汉族人民的地位A蒙古统治者任用汉族知识分子,借用汉族传统文化,探讨治国理政的方略,这加快了蒙古政权的封建化进程,故A项正确;蒙古贵族和汉族地主阶级的合作有利于推动国家统一,故B项错误;忽必烈积极吸收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蒙古族的进步,故C项错误;蒙古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统治者任用个别汉族知识分子,并不能改变汉族整体上受歧视的地位,故D项错误。7宋代历朝皇帝不仅仿书、藏书、刻书,而且带头读书,提倡读书。结果宋代文武大臣读书蔚然成风。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5、)A印刷技术日益进步B注重文治的基本国策C理学强调格物致知D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B宋朝实行“重文轻武”和“文人治国”,这一切使得两宋时期读书蔚然成风,故B项正确。8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度()A加剧了南北科举考试的竞争B导致了南北录取人数的失衡C顺应了文化中心南移的趋势D制约了科举考试的客观公正C实行分卷制没有加剧竞争,反而是适应地方的要求,A项错误;正是由于南北录取人数的失衡,所以会实行分卷制度,B项错误;宋朝时期,中国经济中心加速南移,南方的文化逐渐

6、崛起发展,所以实行分卷制度,照顾到了南北的文化差异,适应了当时文化中心南移的趋势要求,C项正确;实行分卷制体现了客观公平的特点,D项错误。9宋代早市紧接夜市,因其凌晨营业,天明即散,故被时人形象地称为“鬼市”。“鬼市”不仅在都城里普遍存在,外地州县也是如此。这反映了宋代()A农业的发展B手工业的进步C商业的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市”指商业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的商业发展到新高度,其中之一就是表现在市上,从唐代的“市”“坊”(坊指居住区)分离,且“市”有时间限制,到宋代“市”“坊”合一,且有夜市,故材料中“早市”“夜市”等体现了宋代商业的繁荣。本题答案选C项。

7、10王八蛋是“忘八端”的谐音。古时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忘记了这八端即忘了做人的根本。后来,“忘八端”被讹传为“王八蛋”。从材料中能得出的结论是()A儒家思想的法制化B儒家思想的宗教化C儒家思想的道德化D儒家思想的哲学化C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忘记了这八端即忘了做人的根本”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核心内容与儒家思想的法制化、宗教化、哲学化无关,从而直接排除A、B、D三项。“八端”即体现儒家思想的道德化,C项符合题意。11“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

8、步作出了贡献。”下列中华文明对近代西方文明影响最为深刻的是()A四大发明B汉字和绘画C唐诗和宋词D京剧AB、C、D三项对西方文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深刻;四大发明传到欧洲,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对近代西方文明的影响最为深刻,A项符合题意。12明史讲义中记载:“历代宦官与士大夫为对立,士大夫决不与宦官为缘。明代则士大夫之大有作为者,亦往往有宦官为之助而始有以自见。”导致明代这一现象的制度因素是()A皇权旁落,朝廷吏治腐败B废除丞相,君主专制强化C设置内阁,权力中枢内移D权分六部,制约机制形成B宦官专权的原因是明朝废丞相之后的皇权加强,故皇权旁落不正确,故A项错误;明朝废丞相之后设置了顾问

9、机构内阁,也增设了司礼监,为此宦官地位上升,士大夫与之结交,故B项正确;内阁只是顾问机构而非权力中枢,故C项错误;材料所述现象与权分六部无关,故D项错误。13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长城曾经是隔离墙,也是封锁线。17世纪以来,长城逐渐失去其“边界”的意义。这主要缘于()A盟旗制度的建立B明成祖迁都北京C岭北行省的设立D金瓶掣签制完善A材料所述长城失去了“边界”的意义,其原因在于长城以北地区也被纳入了中国版图,盟旗制度是清朝对蒙古族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政治制度,A项符合题意;B项与材料无关;C项是元代的行省制;D项是对西藏的制度。14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10、”。中国“选择了陆地”是指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B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C完全没有积极作用D使中国赶上世界发展潮流B清政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实行“闭关政策”。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对外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故B项正确,A项错误;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C、D两项排除。15王阳明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

11、由此可知王阳明()A注重道德实践B提倡心性修养C强调重义轻利D批判虚假说教B王阳明提出“自然知自然知”等,不是强调注重道德实践,故A项错误;王阳明强调的是“自然知”和“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即提倡加强内心的修养,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义和利的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批判虚假说教”,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10分)儒家思想所蕴含的家国同构(情怀)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董仲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

12、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材料二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材料三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1)根据材

13、料一,指出董仲舒利用“家国同构”等理论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家加强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两种主要途径。(4分)(2)根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6分)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所蕴含的家国同构情怀,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一中的“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可以看出,董仲舒利用“家国同构”等理论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是忠孝;从材料二中的“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

14、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可以看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是责任感和使命感;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家加强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两种主要途径分别是格物致知和致良知。第(2)问,从材料三中的“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可以看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是世界意识;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可以联系所学知识从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来回答。答案(1)伦理信仰:忠孝。出发点:责任感和使命感。途径:格物致知;致良知(反省内心)。(2)新内涵:世界意识。意义: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或国家意识);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17(12分)

15、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到神宗朝时,人口约有百万之众。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水产、果品、酒、茶、纸、书籍、瓷器、药材、金银器、生产工具等,还有来自日本、高丽和大食(阿拉伯)等国的货物。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晓市。市内还出现了“瓦子”,里面有“勾栏”、酒肆和茶楼,还有说书、演戏的,是娱乐的中心。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唐宋之交,贵族社会转向平民社会,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让整个社会有效凝聚起来,让国家的长远发展有

16、一个稳定的根基,这是张载所深思的问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言简意宏、掷地有声的名言,就是张载给那个时代的答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载四句名言的积极意义。运用唯物史观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在联系。(7分)答案(1)特点:城市经济功能明显;市坊不再分开;市场交易打破了时间限制;商品种类丰富;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城市出现了娱乐场所;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2)积极意义:体现了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担当和使命;有利于提升个人的道德自觉;增强民族和社会凝聚力;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

17、的社会责任感。内在联系: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奢靡享乐之风盛行。张载试图用理学来维护传统儒家伦理道德,进而规范社会秩序。1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天下为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材料二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洪武实录(1

18、)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 (4分)(2)结合各自时代背景,你认为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一致的地方?(6分) 解析第(1)问,根据“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事皆朝廷总之”等信息归纳即可。第(2)问,注意“各自的时代背景”,唐处于封建社会中期,明处于封建社会晚期,从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角度分析。答案(1)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2)唐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19、,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而明朝以来中国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专制主义的强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是考试大国,也是考试古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广义上的考试。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逐渐形成了包括考试制度、考试观念和行为等方面在内的“考试文化”。中国古代繁荣的农耕经济为考试提供了物质基础。小农经济孕育了务实中庸的思维模式、专制集权的政治体制,这些都影响着中国古代考试制度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指引着知识分子参与到考试中来,城市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进步又使大规模考试成为了可能。隋唐开创的科举考试,更是因其蕴含的公正、平等、竞争的精神

20、,被欧美国家广泛借鉴,对欧美现代文官制度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这一主题拟定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解析本文的论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看似是只要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有关就可以,实则不是。材料给的内容特别提示了我们大体的主要方向。题干中材料给出的是经济作为物质基础的作用以及政治环境对文化领域的影响。所以我们要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来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而不是随意的讨论。答案示例一:观点:经济发展(生产力进步)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2分)论述: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推动了小农经济的

21、发展,促使井田制瓦解,促进百家争鸣的出现,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宋元时期,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市民阶层形成并壮大,推动了文学的世俗化、平民化,如宋词、话本、元曲呈现繁荣;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早期反专制思想出现,传统儒学发展到新阶段。(10分)示例二:观点:政治制度发展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2分)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瓦解,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提供了政治条件;汉武帝时期,为适应大一统局面的需要,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专制主义中央集

22、权达到顶峰,促使知识分子批判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主张工商皆本等,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10分)20(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览表项目中央官制地方管理选官制度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军功授爵制汉武帝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察举制唐朝三省六部制藩镇割据科举制宋二府三司制集中军、政、财;通判、设转运使科举制元中书省行省制度明废丞相、设内阁科举制(八股取士)清南书房、军机处科举制(八股取士)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从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1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表格的信息从“中央集权逐步强化”角度提

23、取论题,从材料中的表格可知,表格从“中央官制”“地方管理”“选官制度”三个方面叙述了从秦朝到清朝的发展变化,从这个发展变化过程中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规律,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不断加强,即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在叙述过程中只要把每一个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如何强化的史实说清楚即可,也可选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如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等内容重点阐述也可以。答案示例:论题:中央集权逐步强化。(2分)论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央集权制度。自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开始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体系,到元朝设置行省制,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强化。在这期间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引发“七国之乱”、唐中期设立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出现了地方对抗中央的局面;但经过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及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极大地削弱了地方权力。因此,中央集权制经历了逐步强化的过程,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