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届高三复习历史名校联考质检卷精编专题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1953年,周恩来指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不是说把一切力量都摆在重工业上,其他的都不搞了,农业不发展了,轻工业不发展了,那是不行的。这表明当时()A.“一五”计划违背中国国情B.经济建设深受外来模式的影响C.中国严重缺乏经济建设经验D.强调国民经济要稳步协调发展2.下表反映了1952年到1956年中国经济指标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
2、济71.8%7.1%A.盲目追求高度公有制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展C.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的经济状况D.所有制变化受斯大林模式直接影响3.1956年5月,中共永嘉县委在雄溪乡燎原社进行农业生产产量责任制的试验,由此在中国首创“统一经营、三包到队、定额到丘、责任到户”的责任制,后简称为“包产到户”。1957年夏季,温州地区各县有1000个农业合作社实行了这种办法,但随后受到批判。这种方式()A推动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开始变革B违背了经济规律,是“倒退的做法”C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4.下表为“一五”计划时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情况(单位:亿元)。这表明()年份社会消费
3、食品类衣着类用品类燃料类1953328.8177.969.570.4111954356.1197.371.674.2131955364202.671.975.414.11956424219.394.191.818.81957441.624182.699.618.4A在工业建设中兼顾民生B加大基本建设投资规模C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D深受苏联经济建设影响5.1960年,中共中央在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时,曾恢复了农村集贸市场,允许出售高价商品以调节市场。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A.及时主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B.及时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失误C.对市场调节渐有理性的认知D.逐渐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6.1965年
4、至1975年,西北、西南等三线地区共完成基建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建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这()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C.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D.利于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7.1979 年8月,深圳蛇口工业区首项工程蛇口港开工,工人们干劲不高,工程进展缓慢,承建商开始实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即完成每天55车定额,每车奖2分钱,超额每车奖4分。工人们干劲大增,工程提前一个月就完成了。这表明( )A.凸显了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B.制度创新有助于提高劳动效率C.用经济手段去管理经济才有效D.城市经济体制改
5、革的效果显著8.下表是有关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部分史料。据此判断,当时() 内容出处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制度,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标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A加快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保障B改革开放进程出现严重倒退C对单一的计划经济的局限有所认识D改变了计划经济的总体格局9.1990年,中国第二个保税区一斗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诞生,关于保税区名称对应英文翻译是FreeTradeZone(自由贸易区)还是Bond
6、ed Zone(类似保税仓库的保税区)存在较大的争议。到2013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名称的变化说明( )A.上海对外开放的成功经验B.从贸易保护到自由贸易的转变C.由点到面的对外开放格局D.观念的转变推动体制的创新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根据材料“1953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且外部环境恶劣,需要发展重工业增加国防能力和经济实力,“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是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故A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一五”计划深受外来模式的影响,故B项错误;中国严重缺乏经济建设经
7、验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周恩来强调经济发展中不要把一切力量都放在重工业上,而忽视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即国民经济要稳步协调发展,故D项正确。2.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原先的私有经济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故1953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由此出现了材料中中国经济指标的变化,故B项正确。盲目追求高度公有制的表现是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故排除A项。在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的经济状况的背景下开展了“大跃进”运动,故排除C项。实行三大改造是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和
8、战略安排做出的决策,并不是“斯大林模式”直接影响的结果,故排除D项。3.答案:D解析:从“永嘉县试验包产到户”到“温州地区各县有1000个农业合作社实行了这种办法”说明这种方式适应了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D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中的“包产到户”是在不触动公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故A项错误。C项史实错误。4.答案:A解析:社会消费零售额不断增长,说明党和政府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对民生事业的持续关注,A项正确。材料是关于消费领域的,无法据此推知基本建设领域,排除B项;C项符合史实,但材料体现的是党和政府对民生的重视,排除C项;苏联经济建设时期与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社会
9、消费领域明显不同,排除D项。5.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60年代初国家对经济进行的八字方正调整,部分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A选项主动一词表述错误,我们是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带来巨大经济危机的背景之下,被迫进行调整;B项目正确;此时期,对于市场的认知尚不理性,这个认识是1992年内之后了,C错误;仍旧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D错误。6.答案:D解析:1965年至1975年中苏关系恶化,因此我国在西南西北等三线地区投资基建,而且占同期全国基建投资比例较高,这样有利于促进该地区工业发展,改善我国工业布局,D项正确。这一时期的三线建设受到国际形势影响,与经济发展规律无关,排除A项;1965年至1975年我
10、国已经是计划经济体制,三线建设是国家计划的内容,并不是国家对经济管理的强化,而是计划经济的体现,排除B项;国民经济结构指的是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者之间的关系,题干仅仅涉及的是基建投资,属于工业,因此不能证明三线建设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排除C项。7.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蛇口港建设中通过制度改革和物质奖励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说明制度创新有助于提高艻动效率,故选B;题意内容无法体现敢为天下先,排除A;题意体现的是制度创新的意义,而非管理手段,排除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D。故选B 8.答案:C9.答案:D解析:材料中提到的“1990年”为改革开放第一个阶段,这-阶段的改革目标为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于“市场经济”有一些误解。同样,对于“自由贸易”也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它是与资本主义相关的东西,所以没有采用“自由贸易”的说法。1992年南方讲话解放了思想,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自由贸易”等概念也逐渐被接受,从而推动对外贸易体制的创新。